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第1篇

1 改革后的床旁交接班模式

1.1病人交接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术后监护要求多样化、个体化和全面化。为适应心血管外科监护室内病人重、急、管道多等特点,保证护理质量,将我科交接班内容制度化、流程化、表格化,避免了交接班的死角。根据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护理交接班制度、基础护理规范制定了具有心血管外科特色的病人交接班记录单。自2011年7月起对每一班交接的每一位患者均使用。表格内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皮肤情况的清洁、完整性;口腔状况、意识状况、各种管道的情况、特殊药物的使用及标识情况、病情动态变化情况、出入量平衡情况、卧位是否舒适及是否符合疾病的要求、存在的护理问题、潜在的护理问题及重点观察的内容等。由辅助护士负责记录,责任护士按照交接单上的内容逐项进行交接,最后由交接班护士双方签字确认有效。

1.2物品交接单 监护室内的物品是否齐全、是否处于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到抢救的质量。但由于监护室内的物品多、流动性强等特点,使护士不易于管理,因此,针对此中情况制定了物品交接单。其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物品的基数、现有数量、去向及功能状态。

2 效果

评价标准以我院建立的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对管道、病情掌握、皮肤、物品管理等方面逐项评价。

通过1年来的临床实践,我科监护室内危重患者交接班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增强了护士对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情况的全面了解,监护室内物品到位、去向明确,为医疗护理提供了保障。同时又促进了护士个人学习能力提高及责任心。

3 讨论

护理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目的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化的交接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血管外科监护室内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改革后交接班模式在管道管理合格率、护士病情掌握符合率、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即便是在管道管理、病情等方面有不合格现象,也能够在交接班的同时立即改正。通过交接班后接班护士能够立即掌握整个病房内患者的病情及观察重点,无需再查看护理记录。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费用;管理;利用

医疗费用反映了医疗服务资源的消耗,其费用结构反映的是不同服务类别、医疗资源所占比重。因此,做好医疗费用信息的挖掘利用工作,对医院运营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医院HIS系统,根据不同需求和医院管理工作需要,在建立了若干数据仓库和费用分析表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医疗费用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利用。为医院、科室、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医疗资源运营情况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1、数据仓库的建立

根据医院管理工作需要和统计分析工作需要,通过HIS系统建立如下医疗费用分析表:住院疾病费用分析表;重点疾病住院费用分析表;单病种疗效费用分析表;损伤中毒病人费用表手术病人费用分析表;重点手术住院费用分析表;住院医保病人费用分析表;出院病人费用明细表;临床科室业务收入表;重症监护室(ICU)业务收入表;手术麻醉科业务收入表;转科病人费用表;护理费用分析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表;物供科费用支出表;总务库房支出表;医疗库房支出表;医技科室工作量费用分析表。

2、数据内容

包括:(1)自然信息。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费用类别。(2)诊断信息。入院诊断、出院诊断、ICD编码、手术编码、损伤中毒码。(3)费用信息。床位费、诊疗费、放射费、放疗费、化验费、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护理费、材料费、药品费、血费、氧气费、其他费。(4)病情信息。危重、抢救、护理等级。通过提取上述信息,为医疗费用的数据挖掘作好数据准备。

3、方法

3.1统计指标:出院人数、增长率、贡献率、增长速度、拉动率、出院病人人均费用、住院日均费用、每医生担负床日、医护人员人均担负费用。

3.2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秩和比法、环比、定基比。

4、利用效果

4.1在医院运营考核的利用:医疗费用信息是反映医院运营状况的重要的业务指标之一,是年度工作总结,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利用出院病人费用明细表(按医疗组长统计)、转科病人费用明细表,将有转出病人费用从该病人相对应费用项目中减出,将有转入病人的费用加入到该医疗组长病人费用相对应费用项目中,最后形成医疗小组本期业务收入。科室本期业务收入是根据各科医疗小组本期业务收入汇总而成。对科室和医疗小组的业务收入数据分析是通过计算增长率、贡献率、拉动率、每医生担负床日、医护人员人均担负费用等统计指标进行评价,较好地反映了医院、科室和临床医疗小组本期的运营状况。

4.2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中的利用:每月通过对出院病人医疗费用数据统计,结合物供科提供的分科非卫生材料消耗;总务库提供的水、电、气消耗和医疗库房提供的分科卫生材料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及时、准确地将医院、科室、部门本期收支情况呈现了出来,使医院领导、科室及部门主任能及时地了解本期运营成本情况,对医院和科室加强成本控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3在药品使用管理中的利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降低药品比例是医院常抓不懈重要工作。我们利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动态分析表,通过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强度、使用率、出院病人药品占比等指标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医院和临床科室本期用药情况,对药品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形成了临床医生主动及时到统计部门关心药品使用情况。

4.4在单病种医疗费用控制的利用:单病种医疗质量及费用评价标准,反映的是某一疾病在一定时期总体的平均水平。单病种医疗质量评价是考核临床医生和科室工作质量优劣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医疗管理导向性强,能引导医生积极收治危重病人、注意诊断质量、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日、合理用药、提示医生关注医疗成本。[1]根据分科收治疾病不同选择病种,本分析表共选择50种疾病分别从出院病人数(含疗效)、病人付款方式、平均住院床日、平均每一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含药费、检查费、手术费)进行同期费用对比分析。为医院进行成本分析,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不合理费用支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4.5在考核医疗设备使用的利用:通过医技科室工作量和业务收入分析表达到对放射科、检验科、放疗科、超声波室、纤维镜室、心电图室、肺功能室、心导管室、血液透析室、理疗室本期检查、治疗人次和业务收入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科室对该医技科室的贡献率,对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仪、CT、彩色超声仪等单个进行使用效率分析,为决策者了解医疗设备的运行提供了参考数据。

4.6在统计预测中的利用:根据数据仓库存储的历史数据,每季度运用移动平均法和指数评滑法等统计方法对下一季度的诊治病人数、业务收入进行预测,为医院和科室运营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4.7在特特殊科室管理中的利用:ICU作为医院收治危重病人的重要科室,因投入医疗设备多,医疗资源消耗大而被受医院关注;手术室作为医院开展手术的特定场所,因同样会产生医疗费用,特别在药品使用方面,因药品比例最终会反映到出院者所在科室头上而受到临床医生关注。因此,开展对ICU和手术室运营情况的统计分析很有必要。ICU室是通过对该科收治病人数和入住该科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报告期的费用支出来反映该科运营情况的;手术室是通过对该科展开的手术病人医疗费用及费用结构来反映该科运营情况的。结果是对科室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

5、讨论

5.1计算费用指标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众所周知费用数据属偏态分布资料,在统计处理和表述时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和习惯性表述,如出院者人均费用应该用中位数数据而非算术平均数。

5.2精细化成本核算仍以财务数据为准。统计部门计算的临床分科业务收入是用出院者医疗费用计算而得,不仅含本期实际发生额,部分还包含报告期前发生数,而科室费用支出之含本期实际发生额,因此,提供给临床科室的统计分析资料只能作为成本分析参考数据,不能作为精细化成本核算蓝本数据。

5.3医疗收入是反映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在评价临床科室、医疗小组工作效率时,要剔除成本费用(如:材料费、药费),计算医生、护士人均担负的床日;人均担负的费用等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科室和医疗小组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谢小兵 郑洁 单位: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市中山医院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而被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人性化服务,它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理基础上,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和发展。对护理领域来讲,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1]。为了探索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满足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迫切需求,适应国家卫生医疗工作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在对人性化护理服务进行全新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实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现将其介绍如下。

1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思考

1.1人性化护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如何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重新认识人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外优秀企业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这个概念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充分倡导尊重人格,满足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使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而且顺应了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终目标的要求,由此被社会广泛接受。而护理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一门学科,也是最贴近人性的本质特征和体现人文关怀的行业,开展人性化服务是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1.2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他主张人体是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由多因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2]。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打破了长久以来医院以疾病为中心、一切围绕疾病转、医护人员“只见病,不见人”的局面。在新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工作也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恢复以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提出在治疗的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和情感、人格和隐私,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关心和爱护病人,实现对人的整体关怀。推行人性化护理,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也是医学模式转变后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

1.3人性化护理是提升医院医疗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院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指导方针,医院被列入了竞争行列。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平台上,医院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确保始终能够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仅需要开展新技术、引进新设备,更需要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建立和服务措施的实施来不断扩大和改善服务品质。护理工作的服务特征尤为明显,作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也是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2实践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措施

2.1实践护理行为工程我们推出的行为、语言规范为内容的“护理行为工程”实施计划,制定语言、行为、服务规范,印制护理工作手册,实行护理首问负责制,公开护理服务用语,将“请、您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贯穿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3]。同时还将语言行为规范和服务技巧纳入护士岗前培训内容之中,既作为新护士上岗前的必训内容,也作为上岗后护士持续提升服务素质的考核评价内容。同时采用理论讲授、职业礼仪和服务技巧示范培训和考试,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了护理人员服务的主动性。

2.2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人的基本需求论原理,护理首先应该满足人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其次是爱与归属感的需要,第三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调整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增加了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和体现人文关怀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将病人满意度作为指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坚持征求每位出院病人意见,每季度1次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制度,建立住院病人需求分析,出院病人电话跟踪随访调查以及全院季度护理服务质量讲评分析,将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转化为扎扎实实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和对护理服务质量有效的全程控制手段和方法。

2.3开展“三无”病区创建活动良好的就医环境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我们推出了无异味、无喧闹、无纠纷的“三无病区”创建活动:(1)加强环境和病人的卫生管理,做好危重病人的清洁生活等基础护理工作,采用科学消毒方法,落实有效保洁制度,争取病区病人清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无异味;(2)严格病房秩序和进出人员管理,加强文明宣教,提倡文明用语,提高文明素质,美化绿化室内外环境,减少噪音污染,争取病区环境无喧闹;(3)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实施护理人员常规制度考核验收达标活动,组织医疗护理纠纷听证会和百日医疗护理安全促进活动,防隐患于未然,争取病员满意无纠纷。

2.4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应力求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我们组建了导医小分队,为门诊病人提供导医导诊服务,推送陪伴老年和病危病人接受辅助检查,办理入院手续等,力求方便不同类型的病人就医。同时还组建了护理保障中心,无偿陪送住院病人接受检查,提供生活看护等服务。

3成效评价

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全新认识和实践,转变了我院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改变了我院护理工作的社会形象,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护理部对住院病人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护理综合服务满意率、病人对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满意率以及对护士工作主动性的满意率均大幅度上升。从中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使只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转变为更重视病人的需求,使被动的服从于整体护理转变为主动应用整体护理。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促进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宋月梅.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的作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16.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57-02

护理工作属于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本次医疗的满意度。而无陪护护理模式则是围绕患者,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标的一种管理与服务,其最终目标就是进一步帮助患者改善与适应当前环境,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从而达到医疗最佳的健康状况[1]。为探讨无陪护护理的运行模式在基础护理研究中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在2013年1―6月,将无陪护护理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妇科病区护理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了妇科护士护理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验结果表明,无陪护护理的管理方法不但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患者资料 该试验选取了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通过实验对无陪护护理服务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以及妇科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比较和对比。选取2013年1―3月来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5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均为女性,年龄分布在22~67岁,平均年龄(42.35±2.68)岁;选取2013年4―6月来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分布在21~68岁,平均年龄(42.33±2.57)岁;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年龄都大于21岁,从而排除了认识障碍和意识障碍以及中途转院、转院、既往精神病史、因其他客观因素而被迫终止医疗的患者。所有的病人都了解本次治疗的护理方案,患者家属以及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该次试验的具体医疗安排,完全符合伦理学的实际要求[2]。

1.1.2 护理资料 将整个实验的妇科病区护理分为2个小组,对观察组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而对照组进行一些常规的整体护理,每一个护理小组分管患者75例,每一组辅助护士4名、专业护士2名、助理护士2名,共计8名护士,助理护士与辅助护士都是在年长专业护士的统一指导下共同完成该小组病号的所有护理。对两组床护比、护士情况以及月均病床的使用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2013年1月―3月75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家属陪护护理,2013年4月―6月75名患者为实验组进行无陪护护理,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在实验组通过建立护理层级的管理制度,保证所有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还结合护士的职称、护龄、技术等构建了由责任护士、护士长、护士所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3]。在对照组通过随机检查、全面检查和定期检查3种不同的检查方法,使基础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从而促进了所有项基础护理的实施到位。护理合格率都是由责任护士和护士长依据护理部所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而病人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是由患者在出院之后对该次试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打分。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无陪护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其方法为。优化参与实验的护士值班班次,护士排班一定要依据病人的具体需要,在早晚不同的护理时间,床位与护士比为0.49:1。辅助护士(5:30~14:30、专业护士(7:30~16:30:00)、助理护士(8:10~12:10,14:10~17:10)进行排班。质量控制,护士长和妇科病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所有成员,在每天的早晚护理和查房过程中检查护理质量,通过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依据所有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分。护士分层次实现无陪护护理负责制,专业护士要对实验总体进行负责,辅助护士要在年长专业护士的直接指导下,可以协助其他的专业护士对患者完成护理和治疗工作,对于一些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助理护士必须确保是正规院校毕业的护理专业人员(还未取得护士注册证书)。其职责就是在辅助护士与专业护士指导下,对一些非危重患者进行具体的生活护理。

1.2.2 评价方法 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采用LiKer5分法量化计分[4],差为1分,不满意为2分,一般为3分,满以为4分,很满意为5分,出院后由患者给护理人员进行打分,各项目得分累计后进行比较。每1个试验周期(通常都是1个月),在2小组种进行随机抽查,取25例住院在1周以上的患者,护理级别为2级护理以上的患者,从生活护理、病房环境、管道护理、健康教育、压疮防护、患者满意度等6项目,对其进行评估健康教育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一级患者的满意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进行t检验[5]。

2 结果

通过对该次试验的两小组的实际得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妇科病区在试验的6个月中,其护理质量的量化考核成绩有着显著提高,整个实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见表1。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范文第5篇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

1.1医疗管理者重医轻护思想根深蒂固,重视度提高难一直以来,传统重医轻护的思想在医疗管理者的观念里根深蒂固,错误地认为无论时展到什么时期,医院的发展力与竞争力全决定于医生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重医轻护的现象使护士缺乏荣誉感和自信,其危害导致护理学科发展缓慢,护理人才流失,护理质量降低,医院发展受影响。另外,护士长没有护理人事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护理人力补充和人才培养都有难度,大多只能通过延长护士上班时间来完成护理工作。多年来,由于护士地位低、报酬低、素质低,造成医生对护理工作服务价值的不认可、不重视,也因此进一步导致护士缺乏对护理工作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缺乏职业热情,而医疗管理者对护理工作更加难以重视。

1.2多民族语言文化差异大,服务需求满足难医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加之边疆地区信息相对闭塞,个性化的服务意识仍较淡薄,一些特殊服务需求往往不被重视,如回族病人入院后,因需要做礼拜而不愿与其他病人同病房;一部分哈尼族、傣族、壮族病人不懂汉语,看病问诊难以沟通;少数民族病人卫生意识差,城镇病人与其难以共处一室。

1.3地域特性影响护理招聘,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难因边疆地区特性,医院每年招聘来的拥有本科学历的护士试用期间即有一部分人离开;一部分工作1~3年因多种原因辞职。而省内本科学历的护士大多愿意留在省会城市,不愿到边疆医院。今年我院护士平均年龄仅为25.8岁,3年资以下护士占全院护士的56%,护理人才培养后留不住,护理队伍稳定难,要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更难。

1.4地区医保政策差异大,体现护理价值难由于本地区医保、新农合政策不同,需专设办公护士、总务护士岗位,且工作量大而繁琐。由于各地医保、新农合政策对护理材料、操作收费限定较多,且往往与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符,如吸痰,每个病人一天限定10次收费,而一例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一天吸痰20~30次,需要无菌吸痰管和无菌操作的材料费和操作费远远超过实际收费,护士又必须按照预防院内感染原则一吸一换。又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够安全、及时地方便病人深静脉给药,但PICC导管为自费项目,由于导管材料费贵,病人很难接受。由于级别护理费较低,护理材料成本高,使护理工作产生的经济价值与付出反差较大,科室多采取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控制总护理成本。

1.5军队护理队伍人员多元化,构建人才梯次难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着队伍结构调整和任务加重的严峻挑战。军队医院护士从单一的军人转变为多元化。我院有军人护士27名,非现役文职护士26名,聘用护士457名,此外还有返聘护士和职工护士,低年资护士占全院护士的56%。护士要按照职称、能力实现分层培养难度大,护理骨干难以培养和保留,人才断层严重,不利于形成人才梯队,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科研的发展受到影响。由聘用和非现役文职护士担任护士长的科室占全院科室的50%,这一群体多元化管理意识较弱,缺乏规划能力和教育能力,短时期难以搭建起护理人才梯次。

2对策

2.1全员动员,不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影响力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对全院人员进行动员,使医护人员深刻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全体护士思想中建立共同愿景和目标。护理部首先组织护士长、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文件,再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医改背景和重要意义以及步骤、方法、内容等;在医院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意义;制作优质护理服务专题宣传栏;在医院网站和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网设置优质护理服务专栏;定期向院领导和科主任汇报优质护理服务的典型事例,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成绩和效果的强调与说明,逐步使全院人员从各方面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力,使各级人员真正看到优质护理服务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赢得医院各级支持与认可。

2.2实行“一个保障、三个改善”,不断提高护士职业价值感和满意度

2.2.1保障人力:在省内外的医学院校招聘护士,根据人力资源办对全院临床科室床位开展情况、病人危重程度、护士编配人数等调研结果,为科室配置充足数量的护士,以保障病区护士资源充足。

2.2.2改善福利待遇:增加护士的基础工资,调升工资级别和档次,设置年终绩效奖励工资;制定聘用护士工休假、文章科研奖励、进修培训、外出交流、房租补贴等制度与政策;每年护士节给每位护士发过节费、化妆品费、护士鞋,提高护士夜班费、特殊岗位补贴等;修建300套聘用人员公寓房,确保聘用人员安居乐业,和军人护士享受同等福利待遇;2010年以来医院派出61名护理骨干到全军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有110名护士外出参加学术交流。

2.2.3改善政治和职业待遇:完善入团、入党制度,选举优秀聘用人员中的党员进入支委,参与科室管理;制定聘用人员立功、受奖、评选先进等奖励规定。

2.3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制度化健全并细化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如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标准、护理病历书写评价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20项标准,并制定37项奖惩细则;修订83项基础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编写40项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及安全防范措施、护理职业规划执行手册、20项护士职业化温馨服务措施;完成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护理技术指导小组、护理会诊小组、护理应急分队的组建。

2.4融合“四项”管理理念,摸索优质护理服务的先进管理模式“四项”管理理念,即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创新管理、感动管理。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我院在2008年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后,护理管理在其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出刚柔并济的护理管理模式,突出了管理的创新性。

2.4.1刚性管理:注重科学、规范,如各科室实行APN弹性排班制的同时,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实行夜班双班制,增设基础护理班、加强班、二线班等,以保障24h护理安全;在实施责任护士包干管理病人时,发现遇有轮休、外出学习、出差等情况,责任护士不能保障管理病人的连续性,各科针对此情况设置责任组长或健康宣教班、双责制(两名护士共管)和路径式管理,使病人入院后任何时段都能得到规范、完整、持续的管理;制定并规范扫床流程、手术交接流程、压疮管理流程、床旁交接班流程等。

2.4.2柔性管理:注重培养护士的自我成就感,为护士搭建自我发展平台和价值实现空间,如在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交流空间”、“心理指导”等版块,每日向当天生日的护士生日快乐贺卡和慰问语;组织护士长学习管理技巧和方法、沟通技巧、魅力建立方法等,提高其管理能力;开展经常性的护理部主任与护士长、护士,护士长与护士的谈心活动,使护士长、护士遇到困难能倾诉,能解决,能被理解和尊重;实行加法管理原则,激励护士的正向行为,不断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2.5狠抓“四个建设”,促进优质护理服务人才职业化发展

2.5.1形象建设: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服务及职场礼仪、形体气质、文明用语、沟通原则、化妆技巧培训,要求护士上班规范着装,内着制服,外着护士服,统一发饰,淡妆上岗,微笑服务。

2.5.2内涵建设:着重在建立护士评判性思维上下工夫,规范和组织护理会诊、病例讨论和多种形式查房;建立1+1师徒结对帮带关系,给有热情有潜能的护士以最有力的指导,使其能快速成长和进步;开展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及教学讲课能力评比,让护士真正能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使其内涵在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与丰富。

2.5.3信息化建设:注重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高执行准确度,减少各种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医院自行开发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通知、心理指导、资格申请及准入、压疮预报、导管滑脱预报、排班、护理电子文书等80余项内容和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开发门诊工作站处方转换医嘱程序,实现门诊输液卡和输液条码打印,使护士执行医嘱快捷、规范、准确。

2.5.4文化建设:医院通过组织野外拉练、团队游戏、“医院因我而精彩”主题征文演讲、健美操比赛、诗歌征文朗诵比赛、时装表演、女性知性美大讨论、心智培训、开设心理减压培训等活动,提升护士文化品位和修养,使护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6把好“四关”,确保临床护理专业发展精进

2.6.1把好入行关:招聘时一律由各部门领导统一面试打分,综合选拔;选用护士首先要在岗前1周进行涵盖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时间管理技巧、心理减压技巧、各班工作流程等内容培训。在考试合格后进行为期1周的军训,而后才分科进入临床试用期。在3个月的试用期间,参加护理12项技术操作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签订聘用合同。为尽可能选拔优秀毕业生,护理部还要组织试用护士进行生活事件量表测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做出有针对性的成长指导。

2.6.2把好培训关:护理部对在职护士进行分层培训,编写《护理职业规划执行手册》,每年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规范培训,不断督导和激发护士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步实现其专业能力与素质循序渐进和螺旋式的提升。

2.6.3把好准入关: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步走向专科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护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护理技术需要不断精进,因此护理学科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医院现状,护理部制定并实行夜班护士、护理教员、健康宣教能手、静脉穿刺能手、ICU护士、PICC护士等准入制度。医院没有条件完成的培训,就选送到有培训资格的机构或医院进行培训,通过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护士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医疗安全,维护了病人健康。

2.6.4把好使用关:护理部与政治处人力资源办共同制定年终绩效考核标准,每年对全体护士进行民主评议、绩效考核,并采取末位淘汰制的方法激励每一位护士努力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护士,发放年终奖励工资,并给予工资调级增档;在合同期内,护士出现问题经批评教育仍不能改进的,转岗或待岗培训,对确不愿改进的,做辞退处理。

2.7营造“三个氛围”,逐步产生优质护理服务品牌效应

2.7.1营造就医氛围:病人来院就诊,由导诊护士或接诊护士耐心引导,告知就诊流程和路线、位置;为住院病人提供免费的洗漱用具;保持医院就诊环境幽雅美观;就诊大厅提供咨询服务,自助打印化验结果,免费提供饮水、雨具;住院大厅设有钢琴、石雕、盆景装饰,使病人来到医院感到舒适整洁;病房定时播放背景音乐,配置电话、饮水机、24h热水、电视机,每个单间还配置微波炉、电冰箱、装饰画、就医服务指南等,为病人提供宾馆式服务。

2.7.2营造工作氛围:在倡导刚柔并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要求科室重视团队精神培养和团队意识教育,建立团队共同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融洽氛围。护士在和谐氛围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热情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