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护理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上按心功能不全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2-68岁,3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症状减轻28例,加重2例,死亡2例。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 护理要点
2.1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2 护士应了解病人入院原因,引起心衰的诱因,如有无发烧、咳嗽、咳痰;询问病人既往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日常生活及体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甚至休息状态下也会发生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病人的主诉。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了解是否有食欲不振、体重增加及身体低部位如双下肢、腰骶部水肿。
2.3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是引起心衰的诱因,护士应询问病人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较强的应激原和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慢性心衰病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力活动受限,心衰程度越重,体力活动受限越严重,甚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因此,久病的病人常易处于绝望、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而长期活动受限也易使家属忽略或漠视病人的病情。
2.4对于左心衰病人应评估是否有紫绀、双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率增快等体征;对于右心衰病人应评估颈静脉充盈情况、肝脏肿大、水肿的部位及程度。
2.5了解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心衰客观的证据。对使用利尿剂的病人还应定期评估电解质平衡问题。
3 护理措施
3.1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心功能I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
Ⅱ级休息应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下床排尿、排便;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需他人照顾。卧床期间大多数患者愿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3.2饮食护理:以低盐低脂软食为宜,少量多餐,在服用排钾利尿剂时,若排尿过多,限钠不要过多,每日钠盐摄入
3.3吸氧:遵医嘱给予2~4L/min低流量持续吸氧。
3.4长期卧床的护理: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经常变换,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及下肢被动或主动性活动,以防止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5病情好转后活动量的护理: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者可首先坐起或床边静坐、几天后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的顺序以锻炼活动耐力。病人每次活动时间、每日活动次数要依据病人对活动的反应及病情决定。活动中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应即刻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且向医护人员报告,便于调整活动量。
3.6药物护理: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地高辛、利尿药,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服用地高辛注意事项:①护士发给病人地高辛时,应先数心率,若
3.7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说明心力衰竭是引起活动无力的原因,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最后发展阶段,重视治疗原有心脏病,减轻心脏负担(如低盐、休息、服利尿剂等)、加强心肌收缩力(服强心药)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等诱因,可预防心衰再犯。
3.8出院指导:坚持低盐饮食、休息与适量运动相结合,遵医嘱服用地高辛、利尿药、定期门诊复查,有纳差、恶心、心悸、视觉改变应及时来院就诊。重视预防心衰诱因。
4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佳,患者应注意治疗、控制原发病,防止心衰的反复发作。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等。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与休息。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列出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并嘱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当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尿少、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浮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1]侯岩芳,刘玉英.慢性心力衰竭控制症状发作的自我护理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09期.
关键词:褥疮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1-02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也发生于坐位病人,容易引起感染。褥疮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全球范围来看,褥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1]。褥疮,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是避免褥疮发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2]。褥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也有某些病例是难以预防的,如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褥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也困难。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要镇静剂以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调节;要预防褥疮,就要了解诱因及易发部位[3]。护理工作不到位,可引起褥疮的发生。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控制褥疮发生的关键是预防[4]。
1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1.1 减轻压力、摩擦力。翻身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长时间持续受压。一般两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h,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但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骨突起部位,应用睡电动气垫床,使得皮肤所受压力均匀。也可运用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垫于枕部、肩部、臀部等骨突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波动,减轻局部的压力,并定时更换。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抬起患者腰骸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的危重、昏迷及截瘫患者不宜翻身时,可抬高床角30-40°,1~2h用约10cm的软垫垫于尾底部,使软组织交替受压,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患者,应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指(趾)甲的颜色、温度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及时调整夹板和器械的松紧,并加衬垫[5]。
1.2 保持清洁与干澡。保持皮肤透气、通风,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常更换纸尿裤,洗澡后擦干,可撒痱子粉,避免患者皮肤潮湿。若没有脓,则视伤口骯脏与易湿程度,每天用碘酒与酒精棉棒换药[6],避免因潮湿刺激皮肤。对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应及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以免感染。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每次翻身时要注意整理床面,使之平整,无杂物,防止擦伤皮肤。
1.3 降低皮温垫茶叶枕(隔夜的茶叶晾干包在纱布内),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温,以防褥疮的发生[7]。
1.4 及时检查病情。每次翻身时要注意观察局部受压皮肤,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发展。若有发烧、呼吸急促、神智变化或血压降低,怀疑严重细菌感染,必须马上通知医生。
1.5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或红花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按摩时用手掌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作环形按摩。
1.6 加强营养。营养不良者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褥疮。对长期卧床、恶液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纠正正负氮平衡,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需加支持疗法,如补液、输血、静脉滴注高营养物质等,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应摄足水分,以增加皮肤的抵抗力,才能使伤口容易长肉。
1.7 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大,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一些负性心理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细胞活性白介素-1p明显下降而延迟创口愈合[8]。家属应多体贴、多理解,劝慰和开导病人,使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通过听音乐、戏曲,看电视,读报纸,陪患者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患者的情绪。
2 总结
研究认为褥疮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士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加之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完全能够降低褥疮的发生率[9,10]。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找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法,及时发现潜在性褥疮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把褥疮消化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使护理工作更加合理化与人文化。
参考文献
[1]葛兆霞.褥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80-82
[2]许路.褥疮护理[J].光明中医,2008,23(11):1834-1835
[3]杨英.褥疮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22-4823
[4]张于梅.浅谈褥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228
[5]申罗英,叶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8
[6]刘东梅.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2):18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0岁~75岁,平均52岁;其中9例发生于左下肢,6例发生于右下肢。
1.2溶栓抗凝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确诊,我科一般采用尿激酶20×104U,加入生理盐水150mL,10min内滴完。静脉点滴时注意扎于患肢足部浅静脉,止血带绑于患肢大腿根部阻断浅静脉,使药物尽量由深静脉通过,12h1次,一般连续应用3周后,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此药安全,出血倾向低,剂量为4000U,1天1次或1天2次皮下注射。
2护理
2.1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2.1.1解释
首先向病人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给药方式,让其产生信任感,以取得配合。
2.1.2腿围测量
病人取半卧位,嘱其放松,膝关节伸展约150°,测量双侧膝关节上、下各3个部位:髌骨上10cm、20cm、30cm,髌骨下10cm、20cm、30cm处的周径,并在患肢做好标记,便于每天测量,观察消肿效果。
2.2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2.2.1心理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必须立即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所以在溶栓中需要护士的耐心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注射前应耐心细致地解释扎止血带的作用和肢体正常血液循环特点,消除恐惧感。溶栓时药液必须扎于患肢足背浅静脉,并在患肢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后,再加压滴注,10min内滴完,这样是为了阻断下肢浅静脉,药液由深静脉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
2.2.2护理
溶栓期间,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这种能使髂骨静脉松弛不受压,对缓解静脉的牵拉有一定作用,同时下肢抬高更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按摩及剧烈活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2]。
2.2.3严密观察病情
资料表明,溶栓治疗虽然安全,但仍然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如我科常用的尿激酶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病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一过性意识不清时应考虑肺栓塞,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还应严密观察患肢动脉搏动、脉率、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淤斑。抗凝期间遵医嘱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性,严密观察病人口腔黏膜,全身皮肤有无异常出血,皮下淤血、碰撞而致伤淤、血尿、大便变色等凝血障碍征象,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向医生报告,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2.2.4穿刺部位的护理
溶栓时,多选择患肢足背静脉,为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以免多次穿刺引起血管破坏,但注意穿刺不成功时,拔针后针孔护理很重要,不应只注意针孔,应四指并拢,以掌面充分压迫针孔及周围区域5min,以保护所穿刺静脉。
2.2.5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由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因此护士除了需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还要加强饮食指导、皮肤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3-6]。告诉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易产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所以饮食要注意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基础上进食适量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并可一天数次按摩腹部,呈顺时针方向,促进肠管蠕动,避免大便干结及腹胀;每天给予温水擦浴1次或2次,保证病人舒适感,能活动的地方,如上肢及健侧肢体,鼓励病人尽量主动活动,并定期按摩骶尾部,以保证皮肤完整性。2.3出院指导建议病人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可过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
3结果
通过对15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溶栓治疗,并配以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疗效显著,未发生肢体残疾及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04-01
以多食多饮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其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上、中、下消。情志郁结生内热,火热灼肺,肺热津伤引起口渴多饮为上消。胃有燥热。过多消耗精微引起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为中消、由于肾阴亏虚而尿频量多者为下消。消渴在现代医学中主要见于糖尿病,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出现高血糖或尿糖。其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及癌症而居世界第四位。需要长期综合治疗。21世纪以来护理模式不断更新和进步,加之消渴病长期治疗的客观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需要院外治疗护理,因此在做好消渴病人的饮食指导的同时,需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消渴病的家庭护理成为该护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 辩证施护特色,以保持血糖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现就消渴的辩证施护谈点浅识。
1 一般资料
我科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消渴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辩证施护,治愈率高达91%,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一般护理
2.1 病区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2.2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刺激。
2.3 节制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节制饮食。根据医嘱所制定的热量供应、分配原则,合理进食,形体肥胖者警惕本病的发生,控制饮食,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
2.4 生活有规律,多参加户外活动。
2.5 内衣要宽松、柔软,鞋袜不要太紧,注意足部护理,不要用碱性的沐浴露。
2.6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测试尿糖及用药
3 辩证施护
3.1 上消(肺热津伤)主要症状:烦渴多以,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护治法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施护要点:清淡饮食,适当控制食量,多食具有清热养阴的蔬菜,如苦瓜、菠菜、番用茄、白萝卜、鳝鱼等,忌辛辣食物及烟酒。可用鲜芦根、麦冬或生地、玄参泡水代茶,以生津止渴。若见神疲乏力、气短等,为气伤之象,可用生山药250煎水代茶。或用生山药、粳米熬粥食用。保持大便畅通,必要时以大黄、玄参泡服,适当运动,可配合气功。
3.2 中消(胃热炽盛)主要症状: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护治法则:清泻火,养阴增液施护要点:节制饮食,主食控制在每日8两,饥饿时可嚼服黄豆、花生。地骨皮50克煎水代茶。保持大便畅通。有疮疖、溃疡及时处理,注意观察体重的变化。
3.3 下消(肾阴亏虚)主要症状:尿量频多,混浊如膏脂,或尿甜,口干舌燥,适当舌红,脉沉细数。护治法则:滋阴固肾施护要点:根据体力适当锻炼,避免过劳,节。枸杞子15克煎水代茶,能滋养肾之阴液,红薯,小米熬粥食用,能健脾胃,补肝肾。要注意观察视力、皮肤及全身情况,有雀目、白内障等症状时及时治疗。阴阳两虚主要症状:小便频数,混浊膏脂,面色黧黑,耳轮干焦,腰膝酸软,甚则阳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护治法则:温阳滋肾固涩施护要点:减少活动,重者卧床休息,禁,淮山药50克,黄芪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以补肝肾,益气养阴。仔细观察病情,防止水中的发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淮北矿工总医院280例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经验。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提高280例老年骨科患者护理质量优良,除2例由于原发病加重,自动放弃治疗外,278例均治愈、好转出院。结论:通过细致现察老年骨科患者的病情变化,掌握患者的不同特点,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可以减少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护理研究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 我国人口已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骨科老年患者大多需长期卧床,护理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所以如何做好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以来,280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尽早康复之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280例,男160例,女120例;年龄65―85岁,根据病种分类;上肢骨折,72例,下肢骨折120例,腰椎骨折、椎间盘脱出60例,肋骨、锁骨骨折28例;病人中长期卧床占32%,有58%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等。
2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食护理等是贯穿骨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才能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2.1 患者一般在手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必要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观察患肢皮肤血液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对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2.2 加强对病情和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此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非常重要。
2.3 正确执行医嘱。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而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2.4 预防并发症
2.4.1 预防并发症,老年人循环系统已经在逐渐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所以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2 预防伤口感染: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发生伤口等继发性感染,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术后12h在协助卧床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痰咳出,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2.4.3 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因前列腺肥大,卧床等易发生尿潴留,发现有尿潲留症状后应先安定病人情绪,采取手挤压下腹或下腹部热敷按摩、止痛剂解除切口疼痛等措施,对时间过长或以上措施无效者,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导尿,常规放置导尿管1-2d,留置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易致尿路感染,还应嘱病人多饮水,维持充分的尿量,保持会清洁,也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4.4 褥疮的预防: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衰退,防治卧床老人的褥疮,是老人皮肤护理的重点。褥疮是骨突起部位的软组织与床之间的持续受压,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而发生溃疡或坏死。因此,要给予气垫、水垫等,骶尾部骨突处加垫气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2.5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心理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要掌据老年骨科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首先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加强与老年病患者的病情、心理沟通,使患者处于良好、乐观、放松的心理状态。再次,要加强与老年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产生心理共鸣,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轻松配合治疗,以促进老人早日康复。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5.o软件,所有数据以(X土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4 结果
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280例老年人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没有并发症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除2例由于原发病加重,自动放弃治疗外,278例均治愈、好转出院。
5 体会
通过对本组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老年骨科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较长时期过程,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重点加强基础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干预护理、预防并发症,是促进骨折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