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除了学习文字系统之外,尤其要重视对“图表系统”的学习。地理图像除了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外,在展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解释地理规律等方面也有着文字系统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图像系统增强,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因此,教材中的图像系统不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源于地理学基本特点的学习原则问题。
2.地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标志。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是文字、图像和作业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作为三大构成要素结合的体现系统不仅仅是文字系统的补充,而且是一个地理的子系统。新课改之前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就达到1/4,当前国际地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地理知识图像化。
二、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教学知识性强,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能主动学习,也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地理课教学中通过图像案例的运用,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地图教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被誉为“发现学”的地理学,一方面有显著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既要自觉综合自然和人文各要素,又要灵活地将已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中来,以获得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使学生在知识和认识联结时产生出创造性的“火花”。另一方面,地理学又有鲜明的区域性。虽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点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有些区域特点是在特殊规律作用下而生成的,这些表现特殊性的地理现象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创新思维的绝好素材。当学生能独立发现“新”的地理现象,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分析、解释它们时,便是最生动的创造性学习。因此,地理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具有极其广阔的舞台。
地理创造性教学的成果是诱人的,但获得成果需要众多的条件和脚踏实地的实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师
地理创造性教学的各种措施和途径,首先离不开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理教师的实践和努力。但是,只有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才更懂得,现代地理教育再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仅仅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的再现型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造型人才。
观念的更新常常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面对这样生气蓬勃,并肩负开创未来伟业的一代人,地理教师不但要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的思想,主动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的地理教育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尤其是一种直面失败、总结教训、继续探索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创造能力是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关键。要适应当今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就要自觉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①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用地理科学前沿的新成果如“厄尔尼诺”、“里约环境会议”、“经济全球化”、地理信息技术等,充实更新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用现代地理教学的新理念如“以
学生发展为本”、“形成地理思维”、“树立环境伦理观”、“培养全球意识”等,来构架自己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②更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能力。主要表现
在根据教学实际,来创造和开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在声、光、形的协同刺激下,发挥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和形式对地理创造性教与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地理教材内容
地理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地理教材内容应充分表现出生活化、现实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现代教材改革趋向。所谓生活化就是要求地理教材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让学生调查超市分析商业区位。所谓现实化就是要求地理教材直面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如介绍某一个国家,重点放在介绍活生生的地理现实,而不是位置。面积、人口等资料堆砌。所谓本土化就是要求地理教材关注本国、本乡土的地理教育,如可在讲世界地理时适时地与中国比较,做到“站在世界看中国,用中国眼光看世界”。所谓全球化就是要求地理教材注重对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具有生活化、现实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特点的地理教材能为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提供鲜活而又充满启迪意味的素材,为学生思考地理问题提供思路和视角,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地理教材表述形式
地理教材应具有创新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理应在地理教材编写形式上有一定突破,应以明快、新颖的编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创新思维。而现有一些地理教材总的看来仍是追求地理学科系统性和规范性,开篇是“绪论”,正文中也往往往是概念定义在前,举例、说理在后;对一些地理分布、形成原因、演变过程等知识往往是文字图像重复表现,并且叙述全面细致,不留“思维空间”;“思考与练习”较多的是“说出…”,“列出…”,“什么是…”等再现知识的形式,……这些无疑不适合以培养创造性素质为核心的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如果我们多引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事实,如“上海的潮”、“浦东机场的选址”、“上海人口变化特点”、“沪杭工业基地”等;多提供一些利用阅读地理图表获取知识的机会,如教材只提供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形成示意图,由学生从图中读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特点和天气状况;多设计一些引导学生思维碰撞的问题,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气候变暖与变冷”辩论,“渤海湾填海造陆的利弊”讨论;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如照片、图片、漫画、新闻报道、电影、文学作品片段等;多开设诸如“研究专栏”、“阅读专栏”、“实验专栏”等等。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好想、好动。好奇心理特征的教材表述既能赢得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更好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任务。
三、地理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素质与环境的函数。·每个人都在环境和自我素质两大变量影响下,从事自己的社会实践。当一个人个体素质为相对定数时,环境对一个人创造力的开发或在创造性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是一个促进和制约作用。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是:①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开放思维(方向多种多样变化的思维)。教师经常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问,启
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是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这样问:“把现状改变一下会怎样?”“如果这样了怎么办?”“把位置颠倒一下呢?”“如果这影响因素不存在,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假设性问题,问题所答不仅有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深入认识,更有学生在新情境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创造性认识。另外,教师经常提出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问题,对学生的开放思维也是很有益的。例如,“某某地区的人口是多少?”,这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如果问“某某地区的人口有增加,其原因是什么呢?”这样提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各个方面自由回答,思维是多维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②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信息,即不完整的信息。地理教学讲究“布白”艺术,在讲课中不讲全、讲绝、讲死,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利用想象来填补空白;对学生的提问采取“问而不答”,“答而必问”,“以问代答”,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闭合开放的信息。③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开放思维中形成的各种想法。当学生在开放思维中收集了丰富的开放的信息,接下去的重要任务就是闭合信息,形成具体结论。有经验的地理教师是注重教给学生整理观点的线索和方法,例如,教给学生按照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必然联系、以地理基本原理为线索、以地理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等重要的归纳整理方法;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归纳整理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地图教学;初中地理;实效性
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借助地图教学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开始关注借助地图教学,而初中地理成为运用借助地图教学最为普遍的前沿阵地。学生通过地图的帮助,深入学习地理知识,这一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水平,而且提升了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从而营造出互惠共赢的局面。
一、借助地图教学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更多丰富多彩的图片,例如景区示意图、世界地图、各种统计图和线路图等都被新编写进了初中地理教材。这些形象直接、简单明了、生动有趣、领域宽广的图像汇集成一本完整的初中地理教材。地图好比是学习地理中一本会说话的工具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这也是地理区别于其他科目最主要的不同之处。除了大量的图像和图片信息以外,初中地理教材中还有许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因此,初中地理教师不应忽视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人文地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内容分散、知识点不明确,主要还是以区域特征的形式进行表述,是我国大部分初中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知识内容的表述形式。这种抽象性极强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的区域地图教学来教授,才能准确把握住人文地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将人文地理的具体特征以及各地理区域环境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学习地理知识的体系,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意识,最后达到教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借助地图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漫漫的学习长河中,初中地理就是其中的一叶扁舟。而地图教学就是这一叶扁舟上鼓起的帆,如何能让初中地理学习这叶扁舟“远航”,是全体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加入到教学环节中,更要让学生占主体地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纷繁庞大的地理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细分为若干个小单元或小模块,借助地图教学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地图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单向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为主,教师负责说,学生负责听。对于具体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大多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地理知识无法被初中生所理解,即使最后初中生靠死记硬背记住了它,这种短暂的强制性记忆也容易被遗忘,最后学习地理学科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地图具象化地表述出来,用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地图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会看地图,一遇到地图题就手足无策。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地图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比如在学习吉林省的时候,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读一读、看一看吉林省的地图,通过地图找出关于吉林省的所有信息与内容,包括吉林省的具置、经度和纬度分别是多少、温度大概是什么样的、夏季和冬季吹什么风、是何种地形地势、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哪些、有哪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是怎样的等来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地图来学习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通过地图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对整体地理学习的把握与认知得到升华,还能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得到空前提高,更能大大优化初中地理的学习效率。总而言之,通过借助地图教学,帮助学生把零碎的地理知识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借助地图教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借助地图教学,充分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对借助地图教学的应用,并且积极进行更多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刚.论新课改下如何借助地图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2.
[2]郑洁.地图在初中中国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近年来,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按照“一标多本”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准绳,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多套初中地理教材,我们选择使用较为广泛的三种版本即人教版、星球版、湘教版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学和教材的修订上提供一些建议。整体而言,这三套初中地理实验教材都具有较新颖的教材编写结构、文字表述有较强的亲和力、知识呈现方式不拘一格、并且密切联系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生产实际、突出地理学习“活动”的力度,它们均有各自的精彩与创意之处,但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结构体系的比较
人教版、星球版、湘教版初中《地理》实验教材都在努力追求新的编写结构,而不是全盘照搬与简单图解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程序。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按照课标选取相应的内容。但不难发现,结构体系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1.人教版和湘教版以“章”“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星球版则是以“单元”“课”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编写时试图每一课用一课时来完成,但在教师教学实际操作中,有些课用一课时难以完成,而有些课一课时完成却很轻松。
2.分析人教版、湘教版、星球版“章(单元)”“节(课)”标题,可以看出,都突出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人教版的章、节标题更突出地理的特征主题,如第二章认识省级区域其中的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些都充分体出了地理特色;星球版的单元、课标题更侧重反映学科的基本观念,如第十单元走进西部的第3课工业、城市与交通。湘教版的章、节标题特别突出区域的特色,这一点在介绍中国34个省区时特别明显。如“天府之国”四川省,“齐鲁大地”山东省。
3.星球版更突出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如整套教材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在结构设计中有单独的“探究课”并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分量,使之成为教材课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人教版和湘教版在探究方面也很有特色,为学生探究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
二、内容特征的比较
1.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内容特征。人教版七年级的地理实验教科书是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先讲述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地理的分区,是按地理位置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来划分各地区的,每一地区只重点讲述一二个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国家,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地区和国家,及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具有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基本知识分析认识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初步能力。
八年级的地理实验教科书,采用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分―总”的知识结构。在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况;自然环境、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基础情况作了专题学习后,接着介绍中国区域地理,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观念;其次,了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概况,再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要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的重要责任。
2.星球版《地理》教科书的内容特征。如果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结构特点是“稳中求变”的话,那么“以变求新”则是星球版实验教科书的特色。星球版地理课程与人教版地理的共同之处是都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但其教材内容结构又有两大亮点:
一是对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选择,不追求“量”,而要求“质”(特色),本着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选择区域。世界地理部分:1个大洲(亚洲);6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两极地区),6个国家(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巴西)。中国地理部分:7个不同尺度(国土与居民,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认识省级区域――北京、台湾、香港、澳门,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认识跨省区域――走进西部)的地理区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区域知识只是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二是突破了乡土地理的教学难点。与人教版《地理》相比,星球版《地理》最大的优势就是按分省(区)设置乡土地理教学内容,例如,湖北省使用的教科书编排了第十一单元“认识居住地区――湖北省”、山东省使用的教科书编排了第十一单元“我们的家乡――山东省”,为乡土地理的教学提供了范例,也解决初中地理中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最大难点。这种编排方式克服了以往学生学习地理的畏惧感和厌学情绪,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亲切感。同时,教材选择的案例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了余地,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师生反应良好。
3.湘教版《地理》教科书的内容特征。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漫画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量有所减少,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新教材中设“阅读”、“活动”两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图形图像语言比较
图形图像语言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人际交流的三大语言工具之一,它是以图形、图像和图示的方式传递信息。与自然语言和数字语言相比较,它在传递空间、环境信息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地理教科书的编排和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形图语言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三个版本教科书教学最基本的特色。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着丰富的图形图像语言,这些图形图像语言包括各类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和各类地理图片、漫画等。不难看出,星球版《地理》的地图、地理图片等明显的比人教版丰富,而湘教版的又比星球版的更丰富一些。三个版本《地理》的图形图像语言相比,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亮点,即星球版《地理》设置了“读图”栏目,湘教版设置了“活动”栏目,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利,同时也更符合现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
三、学会整合不同版本教材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益成熟,它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地理课程的改革,新课标中大幅度增加“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并在课程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本文对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部分的内容编制特点进行研究,在知识点选取、栏目设置类型、图像系统设置方面相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希望为现有教材中该部分内容修改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理教材;地理信息技术;内容编制;对比分析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带动了对专业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革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将地理信息技术这一专题纳入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地理信息技术第一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和选修课之一进入地理课程标准[1]。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出版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图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鲁教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湘教版地理教科书。四套实验教科书都非常重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编制,形式上和内容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一新课标中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地理教学的依据,也是地理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2]。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地理课程标准也正在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做出调整。《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如下:“标准”中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视培养高中生获取地理信息的素养。同时要求学生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与应用领域、形成用现代地理科学思维与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此外,新课标中较多使用“了解”、“举例”、“查询”等行为动词,对RS、GPS、GIS以及电子地图等具体内容有不同的学习要求,主要侧重结合实例来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高中生具备获取地理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内容编制对比分析
(一)知识点选取比较
四套教材都选有RS、GPS、GIS、数字地球等知识,符合新课标对该部分的要求,基本上能够满足地理教学的需要。湘教版和中图版在内容安排、编排形式方面较为相似,都是用一章共四节的篇幅来讲述该部分知识,其涵盖的知识点也大致相同。两者较大的区别在于湘教版较偏重于介绍GIS和RS的基本理论,而实践应用方面较少;中图版则较注重RS的应用,以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为例,本节在简要阐述RS的基本原理之后,分别详细的介绍了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并在课后设有“准确预测易贡错决堤”的案例,以便于让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体会到遥感技术是与生活密切联系、切实可行的。鲁教版中设有“学用电子地图”单元活动,突出了电子地图的实用性,最能满足“标准”中对电子地图的要求。此外,鲁教版较侧重介绍“数字地球”,该部分知识共有7页,详细的表述了“未来的城市——数字城市”、“未来校园——数字校园”等内容。人教版中该节基础知识点只有RS、GPS、GIS,数字地球则出现在阅读材料中,与另外三个版本相比该部分内容较少,且偏重于介绍理论知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涉及较少。这一问题在访谈过程中也被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反映。但人教版该节最后在综合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活动,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学科兴趣、认知水平的差异来进行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弹性。
(二)栏目设置比较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鲁教版单元活动中的“问题”栏目旨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他版本内的“思考”栏目功能大致相同;而“知识窗”和“阅读”都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把鲁教版单元活动中的“问题”作为“思考”,“知识窗”作为“阅读”,则四个版本“地理信息技术”部分栏目设置的异同点如下表所示:四个版本均设有“阅读”、“思考”和“活动”栏目。“阅读”是教材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也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它具有对正文知识进行解释、拓展和深化的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地理视野。而“思考”栏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便于导入新课,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中图版栏目最为丰富多样,每节均设有探索、学习指南、阅读、案列研究、思考和复习题栏目,而名词链接、活动栏目则视需要而定。“探索”设在每节课的正文之前,探索的内容与本节课的知识密切相关且富有创意,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而“案例研究”位于每节内容的后面,具有总结。但中图版有的栏目知识性过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鲁教版中主要有“活动”、“知识窗”和“问题”三类栏目。其中“活动”栏目数量较多,共8个,也因为该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本来就是以单元活动的形式呈现,所以着重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如“分析和解译遥感影像”、“用电子地图查询路线”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知识窗(即阅读)栏目中多介绍一些实例或者基础性知识,注重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湘教版中“阅读”栏目较突出,共23个,大量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思维能力。“活动”栏目则依据具体目的不同,又分为活动思考、活动探究、活动实践三个子类型,其中活动实践的数量较多,例如设计了“搜索GIS定义,列举GIS简报”等活动实践,对学生搜集、整理、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动手操作能力。总体而言,湘教版教材栏目设计新颖,呈现方式多样,既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也不失趣味性。而与前三者相比,人教版设置的栏目类型、数量都较少。但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案例很感兴趣,经常会询问老师RS、GPS以及其他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但由于课本上所给的实例较少,且只有简单的文字介绍,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三)图像系统分析比较
林培英教授在《学校地理教材现代化研究》中对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除去文字和数字符号外,还有图像符号来表示、解释和揭示地理知识,称作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4]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蕴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且较为生动形象,易读易懂。总结多数专家的观点,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类型主要有地图、示意图、景观图、遥感影像图、照片、地理统计图(表格、线状图、柱状图、结构图、柱状折线图)、漫画等类型[5-7]。四个版本教材中的图像类型和数量统计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图版和湘教版“地理信息技术”部分所展现的图片数量最为丰富,这两个版本的教材本身文本内容就较多,相对应的图像数量也较多,用直观简洁的图像来补充课文内容,可以提高教材的表达效果。不同类型的图像具有不同的功能。示意图立体感强,能够直观的表达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布等,容易被学生接受。以湘教版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图3-27“遥感技术系统”为例,生动形象且又真实地展示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便于学生明白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得到形象的概念。同时从表4中也发现,在这6种图像类型中,四个版本“地理信息技术”中均是示意图的数量最多。地图是地理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他教材最明显的区别,它可以储存、选择、模拟和表达地理信息,具有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8]。鲁教版在“辨别地理方向”中使用了多幅地图,与文字密切配合,简洁清晰的表达了地理内容。而照片与其他类型图像相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形象生动,使用照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给予其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图版和湘教版都在讲述GPS的应用时插入了大量的实物照片。文字虽然可以表述概念和原理,但是不能反映空间结构,而图像能够直接迅速地表达出地理事物的结构和空间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图像系统设计应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考虑到该部分内容与现代技术密切相连,且注重实践应用,而遥感影像图不仅拥有丰富的信息,而且直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因此各版本教材可以适当增加遥感影像图的数量。
三建议
四套教材都从各自的角度理解课程标准,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了不同的编制设计,虽各有千秋,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图版突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恰当的实例详细地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每一个功能,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且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原理时均采用了图示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但该部分活动设计的较为简单,建议活动栏目的设计要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通过活动确有收获。鲁教版中“地理信息技术”被编排在6个单元活动中,这种创新使该部分内容更为丰富,但这样的编排形式也可能弱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湘教版中该部分知识丰富详实,且设置了大量的阅读材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但这部分教材对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介绍过于简单,建议教材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原理时能够用简单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其更有深度。人教版教材较为规范严谨,注重地理信息技术中各项技术的联系,但在访谈过程中多数教师反映该部分内容较为单薄,且偏重于介绍理论知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建议在教材中适当丰富本节内容,并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实际应用的案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学习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积极完善教材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培养地理信息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四个版本教材“地理信息技术”部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理信息技术”内容的编制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总之,编写好一本教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实践检验下不断修订,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培英.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7):58-62.
[2]李家清,陈实.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林培英.学校地理教材现代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1985.
[5]王民,王英.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类型研究——以德国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1.
[6]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特点与分类——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59-60.
[7]刘彩凤.初中地理新教材图表系统组成、功能与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8):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