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探析

单簧管音色的教学重点及常见问题

论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权利及其地位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权的调查研究

民办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现状与对策

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后勤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师范生职业成熟度的实验研究

机械手臂结合精密检测平台与云端服务器的应用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分析:从历史到现实

从《礼记·礼运》篇看先秦儒家社会和谐的构想

法治背景下利益衡量体系的解析与重构

浅议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业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情景教学法在高校日语二外教学中的应用

谈教师如何有效应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

从大学英语教学角度看慕课

泉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类平方保持的修正SMK算子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特殊性、困境及对策研究

7-ELEVEn便利店服务品质与购买意愿关系研究

福建经济转型期“技工荒”问题研究刍议

从车辆管理看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对福建省社会消费的影响分析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核心竞争力探析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十精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梨园戏旦角舞蹈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价值研究

惠安女服饰所折射出的社会性别差异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四级写作问题、成因及对策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问题及应对

社会变迁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的挑战及反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对策思考

“城中村”社区改造中存在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龙岩市S社区为例

城镇化背景下泉州地区失地农民养老模式初探

提升城市人口、人才吸引力的路径探索——以泉州市为例

闽南企业外贸人才需求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

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问题反思及解决路径

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从哲学阐释学角度分析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行政助理职位任职资格分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

地方本科高校构建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改革与创新研究——以仰恩大学教学实践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构建研究——以仰恩大学为例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政府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现状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很多城市在社区治理实践中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至此各地区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鲜经验,基本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街居治理新格局,初步实现了政府依法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具体而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基本经验可归纳如下:

1、初步实现了城市公共部门依法治理与城市社区依法自治的衔接与互动。自2011年以来,我国很多城市进行了街居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力图规范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角色职能,让社区自治组织从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力做好居民自治工作街道办事处集中做好行政工作。

2、突出了民生导向加快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与社区治理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城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以街居公共服务改革为突破口,城市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和下沉加快。当前,我国城市区和街办两级在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设立区、街办、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加快了行政和其他便民服务下沉社区的广度和力度。

3、高度重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社区公共文化是社区治理的软实力之一,是社区发展的动力基础,是一个社区区别他社区的本质表现。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在大力打造社区环境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开展一系列居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发展的软实力。

二、当前国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利益冲突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转型时期,承担着社会治理使命的我国城市社区,受传统街居管理路径和居民素质的影响,在社区治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还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实践精神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1、社区承担了太多社会事务职责,但管理权力却未得到相应调整。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

2、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存在“越位”问题。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和管理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街道办事处还时常干预社会中介组织行使社会职能。

3、社区治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区治理要发挥合力功能,必须有一系列的规范、制度、秩序与运行机制。既要确定各组织及其成员相互交往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又要规范对越轨者宽容的限度。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制度设计的主要缺陷在于:一是对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还没有明确界定其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二是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受各自条条的领导,按条条的指令行事,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在社区事务上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组织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让社区成员来共同遵守。对于社区行为越轨者,社区组织也缺乏行政上或法律上适当而有效的惩罚;四是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条块结合的监督机制,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对它们的工作质量和一些不正之风难以进行监督与制约。

4、社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薄弱,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力资源“下沉”基层社区的动力基础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社区社会工作者严重不足,社区人才总量缺乏。一方面,城市社区依然存在着不少街居干部由老、弱、妇组成的状况,已不能适应社区治理的新需要,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经过专业培训,懂得现代社区治理,熟悉市场经济的社会工作者等各类人才来充实城市的社区治理工作。另一方面许多青年人不愿意到社区工作,即使是那些通过“一居一大”等方式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们,也只不过把社区作为自己的“跳板”,很少有安心社区工作的。

三、解决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妥善解决上述问题,是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我认为,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深化社区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认真转变职能,真正做到“小政府、大社会”,进一步理清和街道办事处职责定位和相互关系。一方面要努力完善自身职能,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确立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治理负总责的地位;另一方面要从深化“服务”入手,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和非政府组织开展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使街道办事处对社区是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资金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引导。尤其要彻底废除街道办事处随意向居委会下派任务的制度根源,使街道与社区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真正落到实处。

2、转变政府职能。要进行社区治理首先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改上不改”的现象,社区治理才能取得成效。就马村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实践来看,各个职能部门还是把街道办事处看做是自己的下一级政府,想方设法的推卸责任但是却要揽权。而街道办事处自己的人员配置都有限,最后就把工作又压给社区。所以社区治理的头等大事就是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这也是最关键、最困难的一环。

3、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模式。在下放工作职能的同时,要明确社区工作经费拨付标准,社区为有关职能部门代办业务时,可以按规定向服务对象开展有偿服务。总的看来,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存在四种方式:一是政府部门只出人不出钱,政府部门向社区派驻人员完成部门职能。二是政府部门只出钱不出人,政府部门筹资向社区居委会“购买服务”,社区居委会招聘人员完成。三是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放权,社区居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委会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

4、组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的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过去那种以退休老人为主体的居委会成员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社区需求。因此,应将社区工作者及相关的社区工作纳入到正规的职业范围,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刁‘投身到城市社区管理。同时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学历教育、岗前培训、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使社区工作者队伍尽快专业化。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焦俊峰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治安治理资源整合的社会基础考察

治安治理作为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其过程必然涉及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具体分配。治安治理决策的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等环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同时,国家和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反过来也影响治安治理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从市民社会理论层面理解和使用“社会基础”一词,即与国家相对并部分独立于国家,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7]。前述以国家和社会为载体的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需要考察市民社会基础。作为有威权统治传统的中国,整合社会治安资源应注意中国社会的发育程度,即中国基层社会是否拥有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能力、方法和制度资源等。市民社会的发育程度对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有重要影响,其核心在于基层社会和公众参与治安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除了公众参与,社会结构、社会信任、社会关联类型等也会影响社会治安治理的运行过程。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基层社会对治安治理资源整合的影响:一是在基层社区范围内,从微观层面考察基层社会和公众在治安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县域范围内,从中观层面分析社会力量对治安治理的影响;三是在国家范围内,从国家与社会的结构性关系宏观层面分析市民社会在治安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从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的政治现状考量,治安治理资源整合面临的困境在于:社会资本存量的匮乏和市民社会发育状况不理想。①首先,虽然中国的社会力量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建国后高度发达的行政体系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性对基层社会结构的建设性破坏导致市民社会尚未构建起来,国家力图培育的基层民主与预期目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尚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安治理在基层社区的运行,社区警务、社区矫正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即是例证;其次,市民社会的不成熟往往伴随着社会资本的匮乏,社会结构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削减了静态社会结构下遗留下来的社会资本存量,导致当前中国的社会资本总量比较匮乏,社会参与的热情、广度、深度均不够,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和途径。由于社会的转型,我国缺乏长效的制度和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治安治理工作,这是社会参与的实践困境。在国家治理理论中,发达的公共精神是良好社会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但传统中国的治理模式无法孕育发达的公共精神,而公共精神的缺乏又导致传统中国无法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在当今中国,治理模式的转变为公共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发达的公共精神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8]。对于治安治理而言,社会参与的贫弱也就意味着治安治理效果的下降。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社区为依托,从培养社区的“公共精神”着手。治安治理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不在于政府及其警察,而在于社区及社区公众。一方面,社区公众对安全的诉求是警察开展工作的动力和方向,社区公众是公共安全的直接受益者,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治安问题有最为直接的感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警务决策重要的信息源;另一方面,社区公众参与是治安治理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提供建议和意见,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到治安治理中来,社区公众能否参与、参与的范围与程度是否合理、参与方式是否科学是治安治理能否取得效益的关键所在。由于力量的分散和组织能力的相对缺乏,公众的参与并非顺理成章,而必须依靠政府及其警察的组织、协调,以整合社区公众的力量,发挥社区公众的作用。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公共精神”。公众参与治安治理必须使其意识到:作为社区成员,社区治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诸多治安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及其警察难以解决,自己有义务参与治安问题的解决。参与治安治理不是代替政府及警察,也不是简单的协助,而是作为主体之一共同解决治安问题。所以,公众在配合警察搞好治安管理和犯罪控制中除了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社区安全系数和心理满足外,亦能提升自己的公民观念[9]。与西方相比,我国社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普遍不高。社区公众的参与分为两类:一是动员性参与;二是自觉性参与。在我国,动员性参与一直是主要的参与方式,但这种参与方式的持久力不够,随意性较强,难以保持长久的效力。据托马斯•海贝勒2003年至2004年在中国沈阳、重庆和深圳的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38名市、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各级地方官员和140名经筛选出来的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程度普遍不高。比较而言,沈阳的社区参与程度最高,其中大部分人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员工,邻居之间相互认识,人们对国家的期望很高,党员在社会参与中占有较高比例;重庆的社区参与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人们对国家的期望明显小很多,党员在社会参与中的比例也较低;深圳的社区参与程度最低,原因是移民城市内部缺乏地域性联系,人们相互不认识,而且由于收入和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作为社会中间阶层的群体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生活态度[10]。虽然该项调查不能说明整个中国的社区参与状况,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传统中国是一种威权统治,在这种统治模式下,民众习惯于服从而不是参与,造成当前培养“公共精神”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际上,即便是在以邻里守望为主要方式推行社区警务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公众对邻里守望的参与热情也在下降。这说明,即使在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治安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我国,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官僚体制下国家力量效率低下和社会力量发育不足的现实难题,通过各种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区自我管理活动等,培养社区公众的参与精神,并使传统的动员式参与逐渐转化为自觉性参与。只有社区发育成熟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才能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并得以自觉自发地长期实施。

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路径设计

在治安治理实践中,我国一贯重视对治安治理社会资源的挖掘,注重发挥群众在治安治理中的作用。但从具体实践看,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社会参与治安治理在某些情况下意味着安全责任的转移,即本应由政府完成的维护治安的职责被转移到基层社区,这种做法从政治上和法律上受到质疑。从理论上看,政府在将治安治理的某些责任转移给市场化的组织后,可以集中精力于必须由政府完成的工作。但是,公共安全供给的市场化与私人化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政治合法性,另一方面则使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私人产品所固有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有公共安全富人化的嫌疑。因此,在社会转型中,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辅助力量,与政府协作提供公共安全可以弥补国家治理资源贫弱的结构性缺陷,但政府必须牢牢掌控治安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监督权,以弥补和遏制治安服务市场化与私营化的消极后果。其二,由于制度创新的缺失以及分散化的改革导致社会资源的整合效果比较有限。从全国来看,不少地方根据地方治理经验创造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整合机制,但作为常态化的制度并未系统性地确立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安治理资源的运用。的确,由于性质、权力内容的不同以及具体方法的区别,治安治理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发挥的空间和效果存在一些差异,这就需要用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制度进行整合,优势互补,以取得良好的治安治理效果。治安治理资源的整合分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力量和基层社区之间以警察为纽带,建立长期的协商沟通机制,将双方的力量有机整合;二是国家力量与市场化组织、基层社会与市场化组织之间以契约方式由市场化组织完成对公共安全产品的生产供给,为治安治理提供市场化的补充。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手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发动基层社区的力量开展治安治理。首先,这种模式坚持依靠国家现有的制度资源,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协调作用,使警务工作围绕着基层自治活动展开,避免了公安机关直接指挥带来的抵触和对抗情绪,也使居委会的凝聚作用有了充分的发挥。其次,这种模式根据不同情况通过方法创新充分挖掘基层社区的力量,即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化的保安组织,将公安机关的工作与小区物业、大型商贸城、娱乐场所、金融单位和重点企业等区域的保安工作联系起来,有效整合利用这些区域的治安治理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偿服务以及动员方式发动下岗职工、低保人员、退休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专门的安防队、义务巡防队,整合社区的人力资源。再次,这种模式坚持立足社区,根据社区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将社会矛盾与社区问题解决在社区,以保证社区的稳定和谐,从根源上解决犯罪诱因,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及其对抗犯罪的能力。具体思路是:在社区外的公共空间,国家力量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资源和方法资源,继续提供公共安全产品,通过日常巡逻和案件查处,维护社会治安。但这种方法提供的是无差别的安全服务,仅仅靠政府及警察的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层次化的安全需求。对此,可以通过自治化和市场化两种方式予以弥补。自治化是在政府及警察的指导下,基层社区组建自己的力量开展治安防范。但这种传统方式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融入一定的市场化手段。如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治安治理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中,通过宣传、发动群众重组了324支共计1614人参与的义务巡防队负责社区白天的门栋(店)关照和义务治安巡逻。并在对传统的义务性群防组织人员结构进行调整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安防队、保安队、义务巡防队的建设。以每月由社区统一筹资发给适当报酬的运作方式,从社区下岗职工、享受低保的群众中挑选了520名年富力强者组成260支安防队。①更为普遍和可行的做法是,根据“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推行保安有偿承包安防责任制,即以契约的形式将局部区域的治安治理活动交给保安服务公司。当然,这种方式下,国家力量并非不再参与治安治理,而是通过定期的治安联席会议方式与社区代表、保安组织沟通协商,共同参与治安治理。事实上,在这种模式中,警察组织和社会力量无法割裂,社会力量参与治安治理必然需要借助于警察组织的各种资源,否则其合法性以及治理效果都将存在问题。这种模式涉及国家资源、自治资源和市场资源三个主体和指导协商、市场契约两种合作机制,其性质各不相同。政府及警察和社区之间是协商指导关系,而社区和市场化的保安组织之间是契约关系,为了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从目前来看,上述模式运行较好的社区代表有武汉市民意街社区,其具体做法是经费由社区收取、管理和监督,安保队的组建也由社区自己负责,派出所只对具体的技术进行业务指导,并对具体的责权利分配进行监督[11]。这种做法既避免了公安机关重复收费的嫌疑,又充分发挥了基层社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层社区存在差异,具体的治安问题也有其独特性,作为国家力量的警察组织由于其工作的普遍性难以深入了解和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作为社会力量的基层社区又缺乏警察组织所拥有的权威性治理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官方资源去解决所在社区的治安问题。合理的解决途径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双方通过对公共利益的考量、对自我利益偏好的修正、对具体目标方法手段的选取最终形成共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治安治理目标。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基层治安状况较好的社区,警察组织与社区往往有比较好的互动,这些社区可能没有正式的协商制度,但非正式的沟通与交流同样可以起到协商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协商沟通,代表国家权力的派出所与基层社区达成共识,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群防群治”理念的指导下,有效整合治安治理资源,形成科学的治安治理资源结构。这种资源整合机制运行的结果使得多元主体在治安治理中的关系出现多样化,凸显了治安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具体表现为由警察组织主导并以平等的地位与社区进行交流与协商,根据各自的价值需求达成治安治理目标上的一致。在目标的指引下,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具体的方法手段实现既定的治安治理目标,以维护社区良好的治安秩序,满足警察组织的职能要求和社区公众的安全需求。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一、调研时间安排

从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调研组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12月30日左右进行调研成果交流研讨。

二、分组及调研范围、方式、重点和课题

分成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商业、社会事业4个调研组,按调研调范围确定调研方式、重点和课题。

农村牧区调研组:

组 长:* (县委书记)

副组长:*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县长)

* (县委常委、党办主任、机关党工委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水务局局长)

*(县委办副主任)

*(农牧业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围转办主任)

*(草监局局长)

*(统计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农区不低于200户,牧区不低于450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参加苏木镇座谈会人员为:党政班子成员、本苏木镇两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部分典型农牧户(协会会员、合作社成员、联户经营户、农牧业大户、中小户)、苏木镇二级单位领导,原则上不少于40人;参加嘎查村座谈会人员为:“两委”班子成员、本嘎查村居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嘎查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农牧户、贫困户代表及部分已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

(三)调研重点。

1、全县农牧民收入状况,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涉农涉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解决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差异的建议。

2、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

3、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在引导服务、转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4、清理非牧人员占用草场、征占地补偿、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等情况;土地草牧场流转后管护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经验、政策措施及问题建议。

5、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家族、宗派势力对农村牧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调研课题。

1、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2、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养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问题各研究分析;

8、农牧民家庭贷款和债务现状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9、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展奶牛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0、建设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发展可靠的饲草料基地的建议;

11、农区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2、如何开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13、农牧民集体和非正常上访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发展节水避灾性设施种植业的必要性和如何发展的建议;

15、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6、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对策;

17、实施公益林补偿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8、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9、北部沙区、中部丘陵、南部农区结构调整方面的群众意向及发展中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20、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挥奶牛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城镇社区调研组:

组 长:*(人大主任)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协副主席)

成 员:*(人大办公室主任)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交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明安图镇塔山社区、南山社区、奈曼山社区、北山社区、察汉淖社区、陶林社区及新区社区的所有城镇居民。

(二)调研方式。调研实施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人群构成开展调研。

召开5个座谈会:一是关于城镇居民收支及居住情况的综合情况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苏木镇负责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代表,社区负责人代表及两新组织代表及其他需要参加人员构成;二是关于各社区建设座谈会(3个,每两个社区合开一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两委”班子成员,本社区党员代表、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关于城镇居民困难群体方面的座谈会,人员20左右,由下岗失业人员代表、低保对象代表、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社保、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城镇居民的收支、居住情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情况;城镇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城镇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情况及建议意见。

3、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四)调研课题。

1、明安图镇旧区拆迁改造中群众意愿、开发企业要求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及对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图镇各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3、如何加强明安图镇各社区班子建设;

4、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来源:文秘站 哪些?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6、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8、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项支出;

9、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如何?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消费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长期消费计划;

10、当前我县城镇居民对现有住房是否满意(包括结构、面积、地理位置等);

11、我县城镇居民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现状,对就业的岗位是否满意?对工资待遇是否满意?对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满意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的创业工作开展是否有合理建议意见;

12、我县城镇居民对当前我县实施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是否满意?对今后社保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建议意见;

13、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对我县当前的扶贫方式、扶贫范围、扶贫对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建议;

14、我县城镇居民对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工商业调研组:

组 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政府办主任)

*(发改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城建局局长)

*(经济局局长)

*(旅游局局长)

*(工业园区办主任)

(一)调研范围。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 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业要全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重点。

1、现有工商企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点推进的煤、油、铅锌、萤石、水泥、 石材项目,如期达到20__年既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具体实施方案;

2、着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应重点抓的环节,以及具体方案;

3、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在引入、投资、税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4、目前全县软、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课题。

1、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2、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摆脱资金制约问题;

3、如何保障煤炭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

4、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5、如何推进×××日处理20__吨铅锌选厂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达效;

6、萤石精粉采选、氢氟酸加工项目推进的措施和办法

7、如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绒毛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9、促成水泥项目落地的措施和办法;

10、×××酒厂现状及问题;

11、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创新招商机制

14、全民创业、扩大投资群体的思路

社会事业调研组:

组 长:*(政协主席)

副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成 员:*(政协办主任)

*(民政局局长)

*(计生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

*(卫生局局长)

*(社保局局长)

*(就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全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保、就业、民政、计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门、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群众。

(二)调研方式。调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部门职能、针对对象及服务人群开展调研。

教育方面:

卫生方面:

社保方面:

计生方面:调研对象是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至49周岁之间的妇女);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计生主管部门人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社会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建筑施工队负责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卫生、城建、人事等单位)等构成。

就业方面(3个座谈会):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谈会,人员2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各企业负责人、经济局、就业局有关人员;二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分苏木镇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农牧民代表、嘎查村领导座谈会;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个体工商户代表,就业局、工商局个体协会等相关人员。

民政方面: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由苏木镇有关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农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区干部,民政、扶贫、统计、经管站、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加强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就业的培训模式情况;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关于加强转移农牧民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议;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方面;

(四)调研课题。

1、提高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2、目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难点?

3、目前就业培训模式是否使参加培训人员转得出、稳得住?

4、当前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5、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6、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控制流动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满意县委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县委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10、我县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

11、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群体有哪些意见建议?

12、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13、关于我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确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见和建议?

14、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5、乌兰牧骑机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扩大队伍的建议?

16、如何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8、进一步加强全县 、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要求

(一)各调研组要合理安排时间、路线,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车辆由调研组自行安排。

(二)调研组在调研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要细心体察民情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本着“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轻车简从,深入到最困难的农牧户、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警务;警务宣传栏;警民关系

社区警务宣传栏是公安机关教育群众,改善警民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警务宣传栏是公安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但对于怎么建设警务宣传栏,如何妥善利用这一宝贵的宣传资源目前仍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本项目通过分析警务宣传栏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弊端来寻找解决目前社区警务宣传栏使用效能低下的问题。

1 研究背景

(一)当前社区警务宣传栏发挥的作用

1.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宣扬民警事迹、汇报社区警务工作状况等方式使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的开展,从而改善警民关系。

2.宣传教育;社区警务宣传栏是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是群众了解科技、文化、卫生、安全的重要途径。

3.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社区警务宣传栏作为公安机关的官方宣传工具,直接向群众反映了公安的形象,面对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舆论攻击,栏可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社区警务宣传栏的优点与弊端

社区警务宣传栏在我国各地广泛的被使用,其主要原因是有以下几个优点:

1.直观准确。社区警务宣传栏一般以海报或简报的形式向群众传达消防知识、社区治安情况等信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准确将信息直观地传达给群众。

2.技术创新空间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社区警务宣传栏内容少,更新慢的缺点逐渐凸显出来,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宣传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冲击,既然传统的社区警务宣传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新的宣传形式就必然会出现,这种宣传形式可能是社区警务宣传栏结合新技术的革新,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宣传方法。

3.和谐警民关系。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存在促进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共建,它是公安机关向群众公布工作、安全教育的重要工具。

但是,在经过多个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对比研究与周边群众的调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并总结出以下几个社区警务宣传栏在目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专业性,无专业指导。社区警务宣传栏以和谐警民关系,教育群众公安知识为主要任务,但其主办单位经常是社区居委会,街道宣传办等非公安单位,制作过程中也并没有专业的公安人员参与,因此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建设缺乏专业性指导;

2.内容没有针对性。不同社区有不同的公安问题的注重点,比如在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所面临的问题是流动人口大,而地处市中心的社区则应注重防范信息诈骗,入室盗窃等犯罪行为。社区的治安问题随占较大比例的人口而改变,大多数社区警务宣传栏并未注意这些特点,没有调整宣传信息与当地社区的相适应;

3.更新不及时,信息内容滞后。就调研数据来看,目前各社区居民对警务宣传栏的关注程度并不高,经分析,其中主要原因并不是当地居民不关心社区警务宣传栏,而是宣传栏上的内容在长时间内没有更新,因此人们对于它的关注度便越来越低,久而久之警务宣传栏的教育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4.相关部门的不重视。社区警务宣传栏在各地的使用效能并不大,其中极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主办单位的不够重视,对于警务宣传栏的建设敷衍了事,进而导致社区警务宣传栏的不完善,无法发挥其最大效能。

2 社区警务宣传栏对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

1.社区警务宣传栏是警民关系和谐共建的必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迅速的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量增加,社区内犯罪率也因犯罪手段的创新,外来人口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科技进步使得侦查手段的更新永远也无法赶上犯罪手段创新的速度,而人口的快速流动也使公安机关难以对社区的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所有治安隐患和影响社会秩序的危险和威胁因素都来源于人,一切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主体都是人,对治安问题的治理实际上是对人的治理,一切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都只能作为补充,在工作中做好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当前,实有人口管理变得比过去更为复杂。从客观上看,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反映;从主观上看,是人口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方法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集中表现。

2.社区警务宣传栏是宣传公安组织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办案条件有限、办案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警务模式单靠有限的警力去面对不断攀升的犯罪率是远远不够的,重打击,轻防范只能引发犯罪问题的恶性循环。因此,发动辖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应是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方法。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公安工作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秩序都与群众密不可分,只有将群众的利益与公安工作相结合才能保证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3 完善警务宣传栏,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

1.由公安机关委派专业公安宣传人员主持或参与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建设,并且与管辖该社区的派出所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当地治安状况进行有效的宣传工作。由于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为社区公共安全增加了不小的压力,社区民警难以保证社区情况随时在其掌控之下,大量的突发状况难以被预测并及时处理。因此在社区警务中要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将犯罪问题扼杀在萌芽的阶段,而要发动群众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公安知识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进而参与社区警务的建设。

2.在选择宣传内容时结合当地治安、消防等当地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例如:在某些社区,有些住户不经过正规途径申请登记而擅自将住房出租给无身份记录的外来人员,周边居民如果通过宣传教育了解了这种行为是违法且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的那就可以及时通知当地派出所或社区警察取缔此类行为。

3.成立专门机构主持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建设。消防是公安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由于火灾造成的公私财产损失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许多造成巨大损失及伤亡的特大火灾原本是可以在其尚未扩大时用正确的方法控制乃至扑灭的,但是由于大部分群众对于消防知识的不熟悉导致其未能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许多火灾也是由于错误的扑救方法而扩大的。如果宣传栏的内容不及时更新,那么宣传教育也无法与时俱进。

4.出台政策,提高相关单位的重视度。社区警务是城市公安工作重点,大量的人口集中在社区,如何维持高人口密度的社区治安是一个难题。人口流动是必然的趋势。而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发动群众参与社区警务,那么社区警务将难以开展。因此,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度对于社区警务宣传栏及社区警务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通过对各地社区警务宣传栏的调研分析,发现社区警务宣传栏还存在:1.缺乏专业性指导。2.内容没有针对性。3.更新不及时。4.相关部门的不重视等问题。通过:1.由公安机关委派专业公安宣传人员主持或参与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建设。2.在选择宣传内容时结合当地治安、消防等当地问题。3.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成立专门机构主持社区警务宣传栏的建设。4.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相关单位的重视度等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社区警务宣传栏目前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效益最大化,从而更好的和谐警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