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前一般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顶岗实习、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受传统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不少学生和家长总以为读大学就是接受书本教育,成为脑力劳动者,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与服务行业的密切关系,也瞧不起服务行业,对酒店作为服务性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压力认识不够。因此有必要认真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专业认识教育。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教育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专业认识教育,不是在学生实习前对学生的简单教育,而是贯穿酒店专业招生、入学教育、平时教育整个过程的一个系统性教育。整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始终明白一点: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在饭店行业里,要想成为一名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必须从服务员做起,这是饭店业的通行做法。擦地板、铺床……这些最基本的工作必须要经历,只有经历并认真经历了,才会提高个人的服务技能,丰富个人的服务经验,才能为以后的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不定期地聘请相关的酒店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酒店行业的特点、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酒店的前沿信息、就业状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总之,要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清楚的、全方位的认识,为顶岗实习做好良好的思想准备。其次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用大部分时间接受课堂理论授课,考试也围绕理论进行,实践的时间少,对实践考核的要求低,无形之中就弱化了实践意识,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也不重视。三是对顶岗实习的动员不够。顶岗实习生活明显不同于校园生活,除了专业素养,还要有办事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抗压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学生就可能难以调整心态和角色意识,从而影响顶岗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顶岗实习前,不但要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还要开好动员大会,帮助学生从书本学习顺利地向社会学习转型,引导他们正确走出校园生活,勇敢迎接社会挑战。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既然是顶岗实习,实习生自然有走上社会的感觉,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作为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他们也会把实习薪酬看得较重。因此,酒店的报酬问题是顶岗实习中的一大问题。但现实情况是,酒店使用顶岗实习生本身有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他们给实习生的报酬一般都比正式员工要少,而实习生在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责任和正式员工虽然不能完全等同,却基本上是一样的,从而导致一些实习生因为报酬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和各种想法以致影响工作。因此,酒店为实习生量身订做一套合适的薪酬体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最大程度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个星级的酒店,都需要对此问题有所准备和积极应对。比如,酒店可以事先就此问题和学生沟通,告知学生实习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几大块,基本工资为多少,绩效工资为多少,什么是福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绩效工资和福利等,制定出合理而详细的激励机制,这样就能消除他们不平衡的心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薪酬之外,顶岗实习中的人文关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去实习了,有的学校和老师就认为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可以暂时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但顶岗实习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周两周的事情,学生第一次长时间离家离校工作和生活,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立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少,因此,他们很容易在开始实习的一两个月产生不适感。谁来关心和帮助他们?除了实习单位,学校依然应该负起主要责任,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实习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具体的,比如,学校应该定期有老师去实习单位走访,与学生沟通,适当开展交流会;也可以与实习单位联合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或者是实习心得的报告会等,有些问题需要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解决的,学校要以家长的关爱之心,积极主动地出面,让学生感觉到虽然身在校外,但依然有组织有集体的温暖。此外,酒店作为实习生的新家,对那些正式员工也要做宣传工作,提倡友爱互助精神,不能歧视、欺负实习生,将重活、累活专门留给实习生做,而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实习生,耐心指导和帮助实习生提高实践能力。再有,酒店要有定期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实习生的专业能力。酒店的工作不但需要饮食、卫生、管理等专业知识,还需要交际能力和服务意识。一个有竞争能力的酒店,应该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对外部客户(酒店宾客)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而且还在酒店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强烈的服务意识,具备诸如“前台为宾客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工作理念。有的学生刚去实习的时候热情饱满,态度积极,但工作一段时间,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受到挫折以后,就开始消极怠工。因此,实习培训不单单是实习前的一个工作环节,更应该是实习过程中一个定期举办的活动。酒店作为实习单位,应该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同时,也可以针对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还应该建立反馈机制,对于实习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学校出面来解决。除了专业知识的培训,酒店还要重视日常工作中对实习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酒店工作是服务性工作,是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实习生除了要提升专业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意识,锻炼沟通交往能力。比如,微笑礼貌迎客、说话语气平和、举止文明等是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察言观色,积极应对现实问题,如见到一个客人将茶壶倾倒厉害时,马上上前为其加水,见到一个客人点烟时,赶快将烟缸拿过去给他等等。在细微处培养服务意识,也在细微处体现温文尔雅的气质、修养。其实,对于酒店管理工作来说,更多时候,这些人文素养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三、解决顶岗实习问题的根本途径
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解决顶岗实习问题,应该是实习模式上创新,或者是在实习管理上优化制度,或者是实习动员上大做宣传。这些当然有作用,但不是最根本的。要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真正让实习释放正能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引进师资时往往会受到如学历、专业、职称等很多条件的限制,注重高学历高职称,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接受理论教育多,参加一线工作的经验少,因此,倒是那些最早进入酒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职员,因为学历低没有文凭而不具有资格到高校任教,或者有的教师本来具有实践经验,但后来脱离原有岗位后,慢慢疏离实际工作,而时展迅猛,酒店管理的观念、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也不断变化,从而也导致这些老师原来的实践教学思想和内容也逐渐滞后。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教学改革,多引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提倡教师“持证上岗”,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培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学方法也应由传统的理论讲授转变为讲练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如在讲授餐饮管理时,对摆台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对摆台的顺序、规则、盘花和杯花的叠法等边讲边操作,让学生边学边练。二是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企业双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要想办法调动酒店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酒店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酒店企业成为教学的“生产工厂”“,生产工厂”成为酒店专业的教室。促进高职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调结构”改革,使学校教学与社会行业的发展与需求同步。三是将顶岗实习和就业分配挂钩,让实习成绩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当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实习生来说将来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如果新到一家酒店,不管你之前有多少经验,也还是有可能从一线服务员做起,而这是学生所不愿意的。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可以明确承诺,对于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实习生酒店可以与其签订就业意向书,一年后当学生实习结束时可直接享受酒店的正式员工待遇,并在其毕业后有晋升机会时优先考虑实习生。这对酒店和学生都是一种相当好的措施,有利于酒店挑选到优秀的企业人才,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热情,解决实习生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定位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将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纳入考核因素,并向酒店积极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到那里工作。四是建立教师亲自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完善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与指导。顶岗实习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校内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然应由教师亲自指导参与完成。以往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顶岗实习期间把学生放到实习单位就算完成任务,平时很少探班。但顶岗实习毕竟不是顶岗上班,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必须要跟上,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员工。同时顶岗实习作为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应该把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将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途径和教学能力考核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高职教学;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策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课程教学,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增强知识应用水平,有效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为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高职学校和任课老师所要重视与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尽管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实践教学。但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制约,当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重视。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陈旧,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讲解。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未能结合具体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2.实践内容不完善。市场调查不足,未能全面掌握整个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难以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没有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生工作要求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升。
3.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教师年龄较大,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一些教师年纪较轻,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不足。忽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没有为任课老师参加酒店管理实训创造良好条件,对就业市场了解不全面。
4.实践条件不足。例如,校内实训基地不足,课时安排较少,再加上教学管理松散,考核评价未能严格落实,影响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忽视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高。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根据整个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创新策略,推动实践教学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
1.提高思想认识。高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酒店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和学时,为学生有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监督,严格落实实践课程教学,让学生接受锻炼,有效融入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从而在就业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2.健全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开展认知性、教学性、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体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重点,进行顶岗实习和入职培训,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创造条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任课老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充足的教师队伍。注重对任课老师的管理培训,不断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和实践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任课老师利用周末或假期参与实践锻炼,对就业岗位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有效指导教学工作。
4.利用校内实训资源。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校内应该建立客房、中西餐厅、前厅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日常锻炼创造条件,对实践场景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合理利用学校的后勤资源,包括专家楼、招待所等,让学生开展实践锻炼,以节约成本,让学生感受酒店管理的真实氛围,增强实践才干。学校大型活动中可参与志愿者和礼仪服务,接受锻炼,掌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为以后开展类似工作奠定基础。
5.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设施,加强教学管理,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当中。增进与本地区实训基地的联系,利用节假日让学生接受锻炼,缓解酒店员工压力,让学生接受知识,增长技能。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让他们有效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增进与酒店的联系,深化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为酒店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结束语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增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让学生接受锻炼,增强对工作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8,(4):99-100
关键词:酒店管理 服务意识 培养
随着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对于一般行业而言,酒店的服务质量已明显提高。但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客人,酒店行业仍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酒店服务从“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以及过渡到现在的为客人提供“超值服务”理念,是酒店服务理性化的体现。“良好的服务意识是为客人提供超值服务的先决条件。”[1]人的服务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学校、酒店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的学生是酒店行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无论是在校的高职生还是最近两三年毕业的高职生都是90后。这一代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有一些共性缺点,如劳动观念差,怕吃苦,难以胜任服务工作;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将客人放在第一位;心理脆弱,受不了挫折等。这些缺点在酒店对客服务中被无限放大,影响了对客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以致给酒店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服务意识欠佳的剖析
造成学生服务意识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个人、家庭的诸多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学校教育、酒店培养以及社会风气影响三大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方面
1.课程相对单一,尽管有调整,仍跟不上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大部分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而《饭店服务心理学》《职业道德》《礼仪》等与服务意识更紧密的课程,部分学校虽然也开设,但重视度却不够,教学效果也一般。甚至这些课程在某些高职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2.专业侧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素养和心理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技能大赛体制的约束,更多的高职院校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及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2]。尽管学生毕业时都取得了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但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而对客服务意识到底是怎样的却不得而知。只有到了酒店,才发现尽管拥有了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过硬的专业技能,学生仍然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
3.校园环境不利于服务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渐渐远离了实际的酒店工作,虽有丰富的知识水平,服务意识却在下降。实训设备主要承担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任务,而并不具备可以锻炼服务意识的条件。在校园中,锻炼服务意识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二)酒店方面
1.技能培训相对偏多,服务意识的培训较少。在员工入职之初,酒店只是简单地进行熟悉工作环境、服务技能、员工手册学习等基础的培训,未有涉及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培训相对较少,也不能成体系,且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2.未能有好的软环境。经过了学校几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面对新鲜的工作环境,学生充满激情,以规范化的服务要求自己。但当有的学生发现老的员工在服务时“短工减料”,于是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时,也会跟着学起来,渐渐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服务意识淡薄起来。
3.未能留住优秀的员工。优秀高职生选择离开酒店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有的是酒店方面的原因。在酒店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即酒店未能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职生,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能甘愿一直默默工作在酒店管理的低层。酒店极容易忽视这一点。而这样的员工当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时,选择离开是必然的。
(三)社会风气方面
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酒店服务专业,但对将来的具体工作并未了解。进入校园学习之后,随着了解的深入,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服侍人”的工作。不充分的认识让学生渐渐产生自卑和厌恶的情绪,即使将来选择了就职于酒店行业,也不会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由于社会上的某些人群对服务行业从业者抱有比较严重的歧视行为,导致本来职业服务意识就很薄弱的学生要么对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要么离开了酒店,宁愿闲在家里。
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对策
酒店行业的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家庭的教育培养外,还需要学校、酒店行业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共同教育和培养。
(一)学校要努力培养服务意识
1.调整课程设置,重视《职业道德》《饭店服务心理学》《饭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的开设,同时利用选修课辅助教学,开设《语言艺术》等课程。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直接对客服务的课程教学上,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从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如班级全员参与“我是点菜服务之星”活动评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提高对客服务水平。
2.良好职业习惯培养的常态化。学校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每日的早操、跑步都是很好的方法。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整理打扫好班级和宿舍,争取班级每周能够获得流动红旗,宿舍能够获得文明宿舍称号。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自会努力。渐渐地,学生会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落后的班级,学校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还可以通过晚会、技能比赛、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胆量、进取心和耐力等。
3.积极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如果一个教师上班都会出现迟到的现象何以要求学生以后上班能够不迟到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可以将学生视为酒店的同事,依照酒店行业的要求来对待彼此。“同事”关系自会融洽,学生实习工作以后,适应酒店环境的能力会更强。例如,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敬语,如“您能回答一下这道问题吗”“您先请”等。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样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有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提高。
4.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未来工作的内容,高职院校自身就可以提供很多的机会,让这些学生“试一试,练一练”。如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立校园礼仪队,承担学校各类活动或比赛的礼仪接待服务工作。学校设置班级服务周、服务月,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服务,如校门迎接、电梯服务、食堂服务、卫生督察等。很多高职校都有自己的招待所,可以大胆让学生来操作,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校园服务之星,树立典型。
(二)酒店需要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1.酒店实习是优秀服务意识来源的重要途径。酒店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选拔优秀的员工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再代表个人,而代表了学校、酒店的形象,与客人之间存在一种利益的关系。实习时期,学生热情度高,接受能力强,没有不良的习惯,学习效果较好。
2.酒店要时刻关注员工。酒店应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工作中去,树立职业自豪感。员工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经验和意识才会得到提高。酒店要关注员工的发展,为员工不断总结经验,也要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其有明确奋斗目标,并适时给予帮助,留住优秀的人才。
3.酒店要丰富自己的培训内容。即改变以服务技能为主的培训方式,增加职业意识、行业发展动态、管理环境熟悉等培训内容[3]。比如开设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语言艺术的培训、员工礼貌礼节培训、个性化服务培训、优质服务培训等。
4.酒店在特殊情况下“伤害”了员工要进行及时补救。由于酒店行业倡导“客人就是上帝”“客人永远是对的”的理念,难免在实际问题处理中伤害了自己的员工。这时候,酒店可以采用内部服务补救,比如颁发一个“最佳委屈奖”来安慰自己的员工。“温情牌”的做法不但可以留住员工的心,也会让员工明白,酒店没有忽视自己,再次面临相同情况,会本着较高的服务意识处理好事情,而不会不顾酒店的利益与客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三)改善不良社会风气
酒店行业是我国对外的文明窗口,也是服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国应该加大服务行业的发展力度,积极宣传酒店行业。如宣传酒店行业员工爱岗敬业、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树立劳模,将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程华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新途径[J].时代教育,2009(6).
[2]杨梅.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2(5).
[3]吴水田,陈平平,郑晓玲.实习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研究[J].高教论坛,2011(1).
作者简介:
【关键词】职业意识 职业习惯 职业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75-02
随着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选择在中国举办,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十年内,将有1.2亿中国人到国外进行商务和观光旅游,每天将有800架次以上的飞机起降在各地机场,每晚全球将有3.6亿间的酒店客房有客人入住。
旅游产业是欣欣向荣的产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也是朝阳专业,随着旅游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前景将非常光明。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在我国仍然是新兴专业,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很多方面也都还处在探索和改进阶段。特别是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面对当前难得一遇的大好形势,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他们在学校里能否养成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就成了他们将来能否在酒店行业立足的关键。
一 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就职者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为对待工作的观念、态度和意愿,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有的意识。职业意识是一个人竞争力最核心的部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职业化水平的高低,并影响其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达成的概率。职业意识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与态度。
现代企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都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作为选聘员工的一个重要的权衡指标。而当前很多酒店新招聘的应届高职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导致酒店人才流动率偏高,这与旅游高职教育中普遍忽视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二 影响酒店职业意识教育的因素
1.社会对酒店行业的偏见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下等”职业,这种偏见严重影响了在酒店工作学生的自尊心。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发生在酒店里的不良现象,也会导致部分家长不愿意将子女送到酒店工作,总希望为孩子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这导致酒店专业生源紧缺、招生困难、招生成本高。而现有职业学校的体制,学校如果招不到学生,就没有财力维继,老师也就失业。所以,有的职校举全校之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采用虚假宣传、金钱贿赂等不良手段招生。这都成为影响酒店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道难题。因为招生时的虚假宣传使学生对自身没有正确的定位,对未来将从事的行业模糊不清,充满幻想。当理想和现实产生巨大落差时,必然会造成更大的人才流失率,更谈不上职业习惯的培养了。
2.学生自身认识的不到位
学生不愿去酒店工作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自身,在自己的思想中就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现代学生多数眼高手低,进入酒店后不愿从酒店的基层做起,认为这是人才的浪费。但是旅游管理行业的通则就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擦地板、叠被子、摆桌子、端盘子等这些最基层的工作必须要经历。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但更注重经历。因为没有基层经理、服务员的经验是很难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在国外,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
其次,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眼高手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多数浮躁不踏实,难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酒店”职业意识和习惯极度欠缺。一些毕业生在家庭和校园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与社会上以集体利益为取向的价值观念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导致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互相“看不惯”。
3.学校教育的相对滞后性
第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知识结构配置不合理。不少院校仅根据当前蓬勃发展的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大环境来设立酒店管理专业,而自身则缺乏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不少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缺乏行业从业经历。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对教师的工作经历要求极为严格。不少高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动辄就要求研究生学历或重点大学毕业,却忽视应用型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行业从业经历,而这恰恰是这些高学历人才所欠缺的。进而导致理论型的教师培养理论型的学生,而酒店业所急需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却培养不出来,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酒店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了。
第二,院校教材建设不完善,课程设计不配套。部分院校所采用的教材理论知识多、实际操作少,且知识早已跟不上飞速发展的酒店业的步伐。一些酒店管理教材还不如国际、国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所编写的管理模式、操作规范更具有学习指导性。由于教师缺乏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课程设计上,缺少培养学生酒店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和职业道德)的课程,更缺乏有关酒店行业相关法律及酒店安保方面的课程。观念和理论都已落伍,难得的教学实习往往由于组织不充分,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对酒店工作的厌倦感。缺乏酒店意识的学生们,往往不能适应酒店的半军事化管理,而缺乏安保知识的学生们,更不知如何应对酒店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问题(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防工伤事故、防客人意外受伤事故、防等)。
三 学校的应对措施
1.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心理辅导
以往学校将就业指导的重心放在就业推荐和政策讲解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任何人从事一项新的工作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段过程中,既是个人获得经验、展现才能的时机,又是酒店考察、选拔人才的绝佳机会,只有通过对酒店运营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谈到谋求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因此,学校不妨在开发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改进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使他们的心智得到磨炼,正确面对挫折,将逃避不利的境地转化为勇于克服面临的困境。学生如果能理性地自我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身到酒店这样一个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事实上是大有可为的。
2.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最重要的素质简单说来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可以说,热爱是干好酒店行业的第一把“利器”。而这项工作不是就业指导部门能单独完成的,它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着实有效的专业教育工作,专业教师要把“职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的始终。
第一,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习惯。酒店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旅游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应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专业的特殊性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必须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目前酒店专业师资严重欠缺的情况下,可大力引进专业教师,或聘请行业专家经常来校授课;此外,酒店职业教育专业应大力推行教学体系现代化,即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课程的整体优化,旨在养成对酒店专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形成“通才+专才”的培养模式。
第二,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酒店业是一门十分强调下级对上级服从的特殊学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强调权威、等级和命令,甚至可以将酒店的管理看做是半军事化管理,这种意识无疑应成为学生在学校时就要接受的训练内容,教授酒店管理的学校应在校园内营造一种适合酒店的文化氛围;学校职业技术教育要通过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使其能发现问题,并能解决所发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
酒店业要求管理人员由端盘子的服务员做起的通则,可能使得学生们一下子无法看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此,学校可以和实习单位或有长期合作意图的企业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再认识,明白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并对自己的所长及所短有客观的认识,然后进行细致的职业规划。告诉他们酒店的一般晋升制度和路线,同时结合酒店对大学生的要求及其个人特长和能力,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道路。
4.协助有关部门把好学生的招生、教学、实践关
酒店业毕竟是“窗口”行业,酒店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的身高、相貌都有一定的要求,学校必须把好招生关,招生信息一定要详尽、全面、真实,讲明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这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一是要从源头上提高教材的质量。学生在校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和能力,要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使教学更贴近实际。二是要抓好教学实践这一环节。建议延长实习期,提前实习时间,让学生边学边实践,融教学与实践于一体。三是要把学生的入职教育延伸至学校。这就需要在校期间帮助学生做好从业思想准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前完成社会角色的心理转变。
5.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要借“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服务”观念的看法。正如美国社会,当经济高度发达时,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占据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80%以上。可见,服务是一种高尚的、正当的行业。只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才能使我国的酒店服务业呈现出新的风貌。因此,学校要主动开拓学生的实习基地,各大宾馆、酒店在对待实习学生的管理问题上,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学校的教育,大胆使用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被信任感,从而使服务的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而不是被迫行为,并培养他们对酒店的良好感情,才能使他们成为酒店、宾馆所需的人才力量。
在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前提下,我国许多行业的就业形势都相当严峻。但就酒店管理方向而言,目前我国有星级酒店9751家,并且正处于酒店改制转型期,8000多家公有制的酒店要进入市场经济,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酒店管理者的待遇在管理层中算较高的。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就业现在是世界第一位的,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所以,现在酒店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要克服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让他们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等有了经验后再图发展。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的提升是酒店职业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关键。现在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相信在不久的明天,这朵鲜花将会“乱花渐欲迷人眼,娇嫩鲜花吐芳香”。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酒店管理 教学 儒家文化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是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中从事一线服务工作和基层、中层管理工作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侧重于实用性,在技能及行业认知的培养上力度大且效果好,但学生沟通能力普遍欠缺。改善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
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高职院校应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与他人的沟通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
2研究的过程
将儒家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效果评估A段。
2.1准备阶段
选取《饭店市场营销》、《沟通技巧》、《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这三门专业课程的课堂进行观察研究,选取了开设以上3门课程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年龄在18-20岁之间,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90名进行访谈。
在授课开始的第一个月里针对学生对于儒家文化的认识程度,学生对于《饭店市场营销》、《沟通技巧》、《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这三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对于毕业前实习的认知度,在授课第一个月观察授课班级的出勤情况,课堂管理难易度,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时的积极程度,学生选择在教室中就坐的位置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 。
2.1.1根据访谈和观察后发现
(1)受访的学生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均比较浅,认为儒家文化用途不大的约占89%,将近90%的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内容不感兴趣,约95%的受访学生对于儒家文化的了解仅限于孔孟为儒家的代表人物等浅层次的认知和了解。
(2)在授课开始的第一个月里,将近95%的学生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将近34%的受访学生对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表示比较满意,40%的受访学生表示满意,16%的受访学生非常满意,10%的学生不太满意,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比例为0。
(3)在授课开始的第一个月里,受访的学生在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课堂上的出勤率良好,旷课率在8%左右,学生课堂纪律一般,对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制定的相关课堂管理规则有一定抵触,积极认可并主动遵守课堂管理规定的学生比较少,约占20%。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学生选择在教室中就坐的区域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相挂钩,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学霸区”、“打酱油区”、“睡眠区”。以一个教室有10排桌椅为例:一般靠近讲台前3排为“学霸区”,主动选择在前3排就坐的学生对课程内容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较好;4-7排为“打酱油区”,主动选择在该区域就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对课程内容不十分感兴趣也不反感,大多以提高平时成绩与顺利通过期末考核为目的;8-10排为“打酱油区”,主动选择在该区域就坐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不感兴趣,上课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勤。如图1所示:
学生在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开课第一个月的课堂上主动选择“学霸区”的学生约占15%,主动选择“打酱油区”的学生约占60%,主动选择“睡眠区”的学生约占25%。
(4)课题组成员针对抽取的100名大一学生进行了心态测试,包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力、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了解他人的能力等。约80%以上的学生心态负性居多,约90%的学生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欠缺,94%的学生欠缺了解他人的能力。
2.2实施阶段
根据在第一个月的观察和访谈情况,拟订和实施了以下措施,力求将儒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接下来的两个教学学期,共7个教学月的时间里实施、观察、改进,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知识+智慧”模式。根据第一个月的观察和访谈,将儒家文化以“智慧”模块形式融入到了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节课的时长为90分钟,课题组教师将课堂时间按模块进行了划分:前20分钟为“智慧”模块时间,课题组教师根据之前的访谈调研结果,选取儒家文化中经典著作中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中间45分钟为课堂知识传授,最后25分钟为“翻转课堂”时间:学生提问、教师答疑,讨论自己在“智慧”模块的学习感受。
(2)改进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准备阶段的观察和分析,在实施阶段课题组教师改进了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采取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新课堂管理模式。
(3)精心备课,尽量将儒家文化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在课堂中融入儒家文化,做好学生的实习前教育工作。
2.3效果评估阶段
在实施阶段的第三个月和最后一个月对课题研究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2.3.1在课题实施阶段第三个月进行了抽样访谈,结果如下
(1)学生对于儒家文化的认知度产生变化,学生掌握的儒家文化知识明显增多,接近91%的学生表示不反感儒家文化了,有接近2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爱儒家文化,对儒家文化很感兴趣。
(2)受访学生对三门抽样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做出了评价:22%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49%的受访学生表示满意,24%的受访学生非常满意,5%的学生不太满意,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比例为0。
(3)受访的学生在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课堂上的出勤率良好,旷课率下降到4%左右,学生课堂纪律良好。
(4)受访学生在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课堂上选择就做区域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
“学霸区”人数增加,“打酱油”区和“睡眠”区的人数减少。主动选择“学霸区”的学生约占35%,主动选择“打酱油区”的学生s占50%,主动选择“睡眠区”的学生约占15%。
2.3.2在课题实施阶段最后一个月进行了类似的抽样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程度又有提高:接近93%的学生表示不反感儒家文化了,有接近3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爱儒家文化,对儒家文化很感兴趣。
受访学生对抽样的三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1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41%的受访学生表示满意,36%的受访学生非常满意,4%的学生不太满意,不满意和十分不满意比例为0。
受访的学生抽样三门专业课程课堂上的出勤率良好,旷课率维持在4%左右。
3心得体会
(1)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应该多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儒家文化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课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提高学生情商,为学生创造幸福,引导学生争取幸福。
(2)儒家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儒家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2] 马海燕.论内型发展期的职业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17).?
[3] 张淑贤,刘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