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冰心奖儿童图书馆系统的所有图书管理员以及欲成为图书管理员的阅读志愿者。
第二条 本制度涉及的培训、考核、发证由公司培训部完成,培训组织及奖惩由各区域中心馆完成,进入系统记录。
第三条 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根据各地工作开展不定期举行,总部派人培训参训人数需10人以上,涉及到的差旅费、食宿费、资料费等由中心馆承担。
第四条 各地的组织工作,线上发通知,线上报名。
第二章 认证和奖惩制度
第五条 所有图书管理员均需持证上岗,阅读志愿者帮助管理员工作的,需要中心馆管理员的培训,经考核认证合格后,发放电子上岗证,有电子上岗证的志愿者方可从事部分管理员的工作。
第六条 中心馆图书管理员采取基础工资和绩效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基础工资视当地情况由中心馆确定,绩效工作根据平台数据自动计算。阅读志愿者的薪酬根据工作时间由平台自动计算,奖励阅读币。学校管理员依据平台数据自动奖励福利券。
第七条 管理员违法《图书借阅制度》给平台造成损失的,将受到对应的惩罚,依据奖什么惩罚什么的方式实施。
第三章 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
第八条 中心馆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内容
1、《图书馆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
2、PC端程序使用说明
3、手机端程序使用说明
4、活动组织、与实施流程
5、场馆卫生、工作礼仪、文明用语、着装与工作规范
第九条 阅读志愿者的培训内容
1、《图书借阅制度》
2、专门针对志愿者的简易版程序使用(用志愿者账号登录)
3、胸牌佩戴和工作规范
第十条 考核办法:采用笔试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合格者,发放图书管理员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 本管理制度自之日起实施。
阅读强国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关键词:图书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论图书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一、图书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所谓制度化管理,就是在图书馆工作中以制度规范图书管理人员行为的管理方式,即管理的制度化。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是体现民主、法治的管理,区别于个人化的、非理性的管理,其根本要求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即通过管理的人性化提高服务水平,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在一种舒适、愉快、和谐、友善、尊重等人性化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和学习。
在图书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要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现代管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就是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文化特点是注重人际关系,在管理上强调人性化,注重柔性管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一方面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又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在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图书管理人员从事的图书“管理”工作,其实质都是对读者的“服务”。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对象,与图书资料、电脑机器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要让读者热爱读书,就要给读者提供舒适、愉快、和谐、友善、尊重等人性化的读书环境。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加以保证。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是应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二、实行图书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途径
1、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首要前提。图书馆管理理念要从“以文献为中心”转移到“以服务为中心”,构建“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领导为工作人员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岗位设置上,要满足图书馆管理和读者需要“定岗定编,因岗设人”,并根据员工能力和特长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做到因才施用。员工薪酬要符合岗位设置要求,建立同工同酬、按劳取酬的薪酬制度。同时,建立合理的培训学习和职称评定等制度,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
2、优化图书馆阅读环境。搞好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前提和保障。我院图书馆坐落在南湖校园,远离车马喧嚣的城区,周边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图书馆分文、理两馆,现有纸质书籍100余万册,按类分为16个库房,2个样本书库,3个期刊报纸阅览室,期刊报纸100余种,约940多个座位;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内微机162余台,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网上查阅。图书馆设备先进,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提供传统的书籍期刊等纸质文献和现代的电子文库等服务,既满足人们传统阅读习惯的需要,又满足人们大量的信息资讯的需要;同时,不断改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阅读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光线明朗、安逸宁静,白昼一致,座椅舒适,茶水供应,冬暖夏凉的工作和阅读环境。
3、简化和规范借阅制度。简化和规范借阅制度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我院图书馆主要从两个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开馆时间注意人性化。读者的时间需求是图书馆服务时间的根本要求,员工服务时间要满足读者的时间要求,一般来讲,除寒假、暑假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开馆时间,节假日也不例外。为了方便广大师生能随时借阅,图书馆打破了传统机关的作息时间,同时,为了保证员工在时间上的个人需求,图书馆实行员工轮班制,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人值班,直至学生就寝,做到只要有学生在校,只要在作息时间范围内,图书馆就有员工在岗服务。别看只是每天那几个小时,可大大满足了师生的借阅需求。
二是借阅制度注重人性化。图书馆从以“图书馆藏为中心”转向以“服务读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方式是实现优质化服务的重要途径,由此,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过去的“封闭式柜台”服务方式转变为“自选式超市”服务方式,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书库内任何一个书架上自由选取或阅读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并实行“多处选择、一处借阅”的方式,给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借阅手续。实行人性化管理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持续话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
4、创新管理,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这是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的价值目标。领导服务员工,员工服务读者,从根本上讲,最终还是通过图书馆服务于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高校中担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需要全面、系统、专业的服务,如国家级、省级以及校级精品课程所需的资料是不同的;还有科研课题的申报等,每年我们图书馆信息部都积极主动为科研申报的教师搜集各种所需资料,并编研分类好提供给所需的教师,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学生主要是完成学业和扩大知识面,处于不同时期的学生,所需提供的服务也不同,刚进校的大学生,由于专业知识还不够深,查阅获取知识的意识及能力不够强,主要是熟悉了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与途径;高年级学生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和求知欲的增强,他们主要是以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服务于本专业的学习。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4.
【关键词】高职院校 阅读心理 图书馆 服务水平
关于阅读心理,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论述,我们认为,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认为阅读理解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即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二是读者的语言能力(包括他们的语音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知识),三是文本(文章)的结构组织。虽然在不同的理论模型中,关于阅读心理强调的重点不同,如有强调文本的作用的,假定文本本身对读者有重大的影响;还有是强调读者作用的,假定理解同时以文章提供的信息和读者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这样,阅读理解的理论模式就有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和相互作用的三类。了解这三种阅读心理对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才能更好地确定工作方法及服务内容,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心理的表现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数学习成绩正常,在阅读培养上有一定的不足,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环境和年龄的变化,也引起了他们阅读心理的变化,高中阶段表现比较突出的慵懒心理少了,浮躁心理有所克服,继之而出现的是偏爱心理、功利心理,因为学生们考虑的是将要摆在面前的就业问题。从这点出发,他们在阅读时,从自己的爱好出发,为兴趣所左右,所读之书非常单一,更多集中在与所学专业有相当关联的学科偏爱上,希望以专一的方式,做些深入的学习或研究,这样更易出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就业能力。但对高职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中的偏爱心理却不能提倡,更不能给以助力。他们还在打基础阶段,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就业选择,发挥自己哪些优势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还是未知的,如果阅读面太窄,就会破坏其知识结构,导致视野狭窄,想象贫乏,创造受抑,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的挑选。
偏爱心理的源头还是功利心理在作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身上较多存在功利心理。他们的阅读自觉性远胜于一般学生,然而,他们的阅读毕竟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因此他们在学科阅读中,表面看起来要比有偏爱心理的学生平衡,然而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读信息资料都是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只是试图在关键性的考试中取得高分。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偏爱心理导致的偏食行为,而造成的结果可能比一般性的偏食行为更糟。因为他们只是沿袭了高中阶段的应试手段,而丧失了高职学生以能力提升为学习的本质。
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心理上还表现出盲从的特点。这种心理行为较多发生在有依赖向的学生身上。他们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更不喜动脑筋,不懂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能力特点进行选择,而是一味的盲目仿效随大流,完全丧失了自己的阅读个性,甚或取短损长,严重影响了对自己个性特长的把握和发展。但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大学生们的阅读心理也有正面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发展,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阅读,为他们提供更为切实的帮助。
首先是大学生阅读心理动机的变化。
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求、引起阅读行为、满足阅读愿望的内部动力。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机,以此给他们以必要的阅读支持,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挑选。
其次是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阅读动机的变化。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实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寻求有关改善现实状况的方法、原则等重要文献,以求得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时,就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或需求,以至于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求知阅读动机发生了变化。由于高中阶段课程学习压力大,课外阅读几乎没有,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们的时间相对多了,他们想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才干。也就是说,此时的大学生具有求知阅读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推动下,他们除了偏爱名家或代表某一学派、某种学说的著作外,还特别喜欢内容深刻、观点新颖的新著作。这种阅读心理也是现代大学生的普遍阅读动机。
第四,是大学生的猎奇阅读动机在增强。猎奇阅读动机在大学中不是减弱了,反而增强了,他们求新、好奇的心理在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面的拓展,得到激发。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在整个学生时代知识面相对狭窄,家庭和社会对他们学习的要求压力过大,使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过多的课外信息。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阅读空间更自由,因此,他们凭一时兴趣,大量读书,盲目性很大。具有这种阅读动机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主要不在求知而在于看一看听说过而未曾看过的书、有争议的书,或者是不论其内容如何只要是新书就成。这是新生读者层中较多见的阅读动机。
第五、在高职院校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其文化功底、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等原因,他们的阅读动机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这种情况在大一、大二学生读者中居多。由于专业内容的需要,或大三参考就业选聘的取向,和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图书资料的要求,他们必须阅读时才阅读。这种阅读主要表现为被动阅读。
第六,兴趣阅读动机。在进入高职院校后,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随着专业、就业的变化而改变阅读的方向。这是因为大学生经过两年多基础课的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他们的阅读专业资料的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是毕业设计时,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主要集中在本专业书籍上的同时,与之相关的图书资料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二、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同阅读心理,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措施
(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为指导,建立适合大学生阅读心理需求的图书馆管理机制,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知道,图书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其服务能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的依据就是读者的需求,并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的,这就是要求图书管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服务意识的反导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改善与大学生的关系,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服务,以热情真诚的服务来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大学生的方式,为大学生们架起一座通向知识的大桥。同时,要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方式为主动服务方式,消除图书馆服务与大学生阅读需求脱节的现状,调查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大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为改进服务项目的依据,以满足其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要求。
(二)要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大多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一般不高,更有的学院直接把年龄偏大、学识有欠缺的教师调动到图书馆工作,致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虽然也引进了一些较高层次的图书管理人才,但因人数少,图书馆的管理队伍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是极不适应的。因此,应该加大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力度,加强现代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培养,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态度;加强现代图书馆学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
(三)加强图书阅读宣传工作,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其推荐优秀图书。
如前文所述,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其提供阅读信息资料服务的。那么,图书馆就应该主动宣传图书馆的资料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使大学生在借阅时能更好地针对自己的阅读心理需求选择适合的图书。这里我们推荐几种宣传方式,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做好自身宣传工作。如开展新书展览,向大学生推荐新进图书资料,以满足其猎奇阅读动机;新书通报是图书馆分编人员把新到馆的书刊、资料编成新书目录,以广告的方式发放给广大师生,以向大学生传递新到馆的图书信息;编制书目索引就是把馆藏资源编制成推荐书目、参考书目、专题书目、专题索引等为大学生提供阅读指南。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宣传,更好地与当今大学生的先进阅读工作相衔接。通过以上几种宣传,可以为大学生们推荐优秀的书刊资料,激励大学生多读书,读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书,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其走出校门更好地实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图书信息系统建设,设立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站,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
高职院校的网络信息已经建成,但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下的图书信息系统也应该建立和完善,这样就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阅读心理开展具有针对性或特色性的服务。同时还要设立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站,给大学生按照其阅读心理需求筛选信息的便利。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化的图书信息门户网站,大力宣传自己,也为大学生有效地查询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方便。这里笔者想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门户网站的时候,要注意围绕学科或专业特点建设,以加强文献资料的专业化。因此,在建设中要本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紧密与学院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类型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以满足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突破和满足企业需求为特色,把校图书馆的提升到应有的水平。
(五)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持久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果我们了解一下世界图书馆管理的发展就会发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这种制度中国化就是馆员专业化制度。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为专业化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就自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业务能力自然提高,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尤其突出的是根据“学科馆员”制度中的岗位职责要求,图书工作人员完全能够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等对图书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知识综合化、学科专业化提供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也应该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最适合专业需求的服务,为他们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决定性的帮助,同时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毅.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及服务对策[J].学术交流,2000(6).
第二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以下简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国家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只限承包方使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不得转借。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有效期限的确定,应遵守法定承包期和依法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的约定。
第四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由*市农业委员会统一印制,由区(县)人民政府编号并加盖印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证书名称和编号;
(二)发证机关及日期;
(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承包土地名称、坐落、面积、用途;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情况;
(六)其他应当注明的事项。
第五条*市农业委员会负责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和指导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审核备案、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
区(县)、镇(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具体承办发证审核、变更登记、权证收回、权证纠纷调解与处理等。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协助镇(乡)人民政府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应当及时发放到户。发包方不得为承包方保存土地经营权证书。
第七条承包期内,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不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
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或者因为依法征地导致承包方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灭失的,应当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
第八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变更申请的书面请求;
(二)已变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或其它证明材料;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原件。
镇(乡)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簿上记载。
第九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严重污损、毁坏、遗失的,承包方应向镇(乡)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申请换发、补发。镇(乡)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换发、补发手续。换发、补发应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为准。换发、补发的证书应注明“换发”、“补发”字样。
第十条承包期内,因承包方分户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立的,可按有关规定重新申请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第十一条承包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收回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加盖“作废”章。
(一)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到城区入户,并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二)承包期内,承包方提出书面申请,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
(三)承包地依法全部征用,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灭失的;
(四)重新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
(五)法律规定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其它情况。
承包方无正当理由拒绝交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应由原发证机关注销该证书(包括编号),并予以公告。
收回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应退回原发证机关,加盖“作废”章。
第十二条区(县)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和完善对农村土地承包方案,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及其相关文件档案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三条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全部落实到户。对不按规定申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或不及时发放给承包农户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2.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3.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4.创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