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景区智慧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慧景区 数字资源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在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和产业整合方面充分运用智能手段。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智慧景区”的概念被提出来。这是人们将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相融合而产生的,它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智慧景区”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相融合才能够达成。
1 系统设计规划
1.1 信息基础实施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很多,但是主要是指各种各样的传感设备。比如位置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有了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同样还需要将其安装到景区的各种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
1.2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主要是指景区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
1.3 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是旅游景区进行信息管理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最重要的核心平台,它能够进行资源监测、游客服务等功能。信息管理平台它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门禁系统、景区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高峰期游客分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五个方面。其中其他系统又包括规划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
1.4 综合决策平台
要实现景区的真正智能化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只靠上面的几种系统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决策平台。这个决策平台需要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以及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同时,能够实现数据的管理、分享和预测等,为景区的决策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和服务。这个平台需要联网进行,它是将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的,它能够使景区的管理层在办公室或者智能手机上就可以全面掌握景区的情况,实现景区的智能化管理。
2 系统框架设计
感知层――智慧旅游平台的用户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管理类用户,如省管理用户、地市管理用户等,统一实现。一是终端类用户,通过访问WEB门户、WAP门户、客户端门户。
网络层――户主要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接入移动网络,负责对智慧旅游业务和内容的管理及运营。终端用户主要通过客户端门户接入智慧旅游,享受一站式的信息与应用服务。
平台层――作为感知层与网络层的数据中转站,对网络层页面呈现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终端适配、数字排版、下发、部分下发内容下发前签名管理和下载服务,对接入层起到数据支撑和展现支撑。
应用层――应用层提供核心的业务支撑,包括有接口服务、短彩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用户管理、认证鉴权、应用管理、位置服务、门户管理,保障接入层的顺畅运行。
3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3.1 资源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平台是智慧景区的核心平台,那么资源管理系统就是智慧景区的核心内容,没有资源管理系统,旅游景区将很难实现景区智慧管理。景区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有经营资源、物业资源、景观资源三大管理要素,它是景区进行内部管理和协调指导的需要,几乎覆盖了景区的所有业务环节。比如旅游景区的商户管理、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同时,景区管理系统以强有力的流程控制与预警,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共享机制,为旅游景区营造一个高效运转、增创盈收、科学决策的资源经营和服务管理体系。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是以景区的服务和管理为重点,它通过景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来主导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它能够将业务系统、数据系统和一些应用进行充分的整合,从而建成真正的智慧景区,实现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比如它可以将环境保护、保安管理等与电子门票、监控管理进行整合。
3.2 GIS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景区GIS系统主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把旅游风景区内所有的“景观、建筑物、服务设施”等都模拟仿真于互联网网络平台上,同时整合“音乐、视频、导游解说词”等多媒体资料,使广大游客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点击鼠标键盘轻松完成对旅游景区的预先体验。这个系统是把旅游景区的真正还原,并且能够更加生动的展示给互联网上的游客,增加潜在游客对景区的知晓度和认知度。智慧景区GIS系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因为它可以帮助游客进行路线安排、形成安排、住宿安排等,这样还为游客节省了时间。
3.3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旅游主管部门比如旅游局的旅游服务职能,它是建设智慧政府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功能性、公益性、便民性等特征。它的运用能够使旅游景区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并且能够承担起旅游资源的共享、交流、数据管理等服务职能。
3.4 电子导览系统
电子导览系统是为旅游景区游客提供智能化自助服务的系统。它是通过电子导览设备和后台中央数据库而形成的控制系统,它的表达方式是以语音播放和视频播放等方式将旅游景区的服务和景点内容传递或展现给游客。电子导览系统的主要功能其实就是为游客进行引导分流和旅游向导两大主要功能。一是通过电子导览系统来告知游客那些地段拥挤、堵车、有索道等交通设施等。二是告知游客旅游景区的信息状况,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等为游客提供向导和导游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雷万云.云计算技术,平台及使用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
[3] 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088-02
2009年11月,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1年国家旅游局邵琪伟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目前,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建设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智慧景区孕育而生。对于什么样的景区是真正的智慧景区,急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14年是中国智慧旅游年,各地的智慧景区正在建设中。而分析和建立严谨、可靠的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使旅游景区的决策层能够很好地把握智慧景区的发展水平,具体实施部门也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找出不足之处及时纠正,游客则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熟悉智慧景区的内容和正确使用智慧旅游的方式,增强景区智慧旅游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从而确保智慧景区快速、健康建设发展。
一、智慧景区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国外相关文献的搜素和研究,发现国外并无“智慧景区”这一专业术语,也未发现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国外学者关于景区数字化的研究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的现象和实践要早于国内。如Buhalis和Laws从营销的视角探讨了景区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Buhalis 则提出了信息技术在旅游景区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
虽然国内学者在景区信息化的研究方面晚于国外,但是国内学者关于智慧景区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葛军莲等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对智慧景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邵振峰等分别阐述视频巡航技术和物联网对于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的研究;邓贤峰等从景区管理、游客体验、旅游产品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体系;党安荣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思考设计了智慧景区建造的全面架构。上述研究中,对于智慧景区研究大都集中于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即智慧景区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而对智慧景区建设的评价体系研究甚少,因此需要加强此内容研究。
二、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景区“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智慧景区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其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促进景区实现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的目标。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通讯网络、景区综合管理、电子门票和电子门禁、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游客服务和互动体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故事及游戏软件、创新项目8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体系。
1.通讯网络。能够实现景区有效通讯的公用电话网、无线通讯网和无线宽带网。
(1)公用电话网。应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部署有电话报警点,电话旁公示景区救援电话、咨询电话、投诉电话。游客可拨打报警点电话向接处警系统的值班人员求助。(2)无线通讯网。全部地方能接收移动电话信号,方便游客通讯。(3)无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基本覆盖景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
2.景区综合管理。智慧景区可进行多方面的智慧化管理。
(1)视频监控。最大化的扩大景区视频监控覆盖范围。(2)游客流量监控。可对入口和出口人流计数管理,对游客总量实时统计,通过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掌握游客流量超限预警。(3)景观资源管理。智慧景区能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或监控;能对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和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4)财务管理。应使用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对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进行财务管理。(5)办公自动化。可以进行流程管理、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公文流转审批管理工作,能动态展示财务结算管理公告、新闻、通知等。(6)经营资源管理。可以对商业资源部署、商铺经营、经营监管、合同管理、物业规范等方面进行管理。(7)应急广播。广播在景区中的合理布放,如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8)应急处置响应系统。建设旅游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系统,能够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服务,能够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和投诉事件的及时受理。(9)指挥调度中心。能实现人员、车辆指挥调度和监控终端控制;能进行应急指挥,以有效地对应急资源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能畅通迅捷地获取区、市等各方面的旅游综合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将有关的旅游信息进行。
3.电子门票和电子门禁。景区能提供多种形式的门票,特别是通过电子门票网络建设,实现远程查询门票、计算机终端自助售票和电子支付,电子门禁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门票。
(1)门票形式。门票采用纸质(印有条码或二维码)、手机短信(彩信)或无线射频卡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2)电子门票网络。能实现售票、验票信息联网。(3)远程查询。售票、验票的信息可以远程查询。(4)自助售票。能通过计算机终端售票。(5)门票识别。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6)电子支付。通过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方式实现电子票购买。
4.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景区通过开发门户网站,为游客提供网站信息的浏览、咨询、购买和售后等电子商务功能。
(1)门户网站。景区建有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上线正常运营。(2)门户网站的功能。功能包括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可提供多种语言服务和下载服务。(3)电子商务。能够实现景区门票、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网上预订、支付和交易。
5.虚拟景区和旅游。虚拟景区旅游的比例高,展示效果好,智能加载图像清晰,能够实现漫游方式、多媒体嵌入各种形式的旅游记载,分享虚拟旅游。
(1)虚拟景区的比例。建成的数字虚拟景区占游客真实游览全部景区面积的70%以上。(2)虚拟景区平台。建成的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平台能在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上应用,也能在景区触摸屏导览机上和移动智能终端手机上应用。(3)虚拟景区的展示。觉展示效果良好。(4)漫游方式。虚拟旅游的漫游方式多样。(5)多媒体嵌入。能提供基于图形图像混杂技术的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三维空间嵌入功能,系统使用无须安装新浏览器插件。(6)虚拟旅游分享。能够在漫游过程中方便地将游览内容分享链接或转发微博。(7)智能加载图像。提供多分辨率图像分级加载功能,根据窗口大小智能加载不同分辨率图像。
6.游客服务和互动体验。游客能够实现自助导游,旅游资讯广泛,建立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和多媒体展示。
(1)自助导游。建立在无线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自助导游系统。(2)旅游资讯。旅游资讯方法、形式和内容多样。(3)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景区内设有触摸屏多媒体终端机,可实现查询旅游相关信息、下载软件、打印路条信息、在线留言投诉以及触摸屏上的虚拟旅游。(4)呼叫中心。应能与12301旅游热线平台对接,可实现旅游产品查询、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服务、旅游资讯查询和旅游交通线路查询。(5)多媒体展示。景区内建有智慧旅游多媒体体验中心,180度、270度、360度环幕虚拟漫游景区,三维、四维动感环幕立体影院等,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法让游客对旅游有全新的认识;建有采用VR虚拟仿真技术的设备,使游客享受虚拟驾驶、虚拟飞翔、虚拟漂流等体验;建有多点触摸互动内投球和多点触摸互动桌面,游客可以多人多点随意点击触摸球面或屏幕上的地理位置,进行虚拟旅游和浏览全国旅游信息等。
7.智慧景区规划。智慧景区应有详尽专业的智慧景区建设规划,通过编写与旅游景区有关的旅游故事、游戏软件形成商业化运作。
8.创新项目。景区运用各种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和服务游客的综合满意度等。
结语
作为推进智慧景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分析和建立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技术的日新月异,评价指标体系也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智慧景区更加“智慧”。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S].国发〔2009〕41号,2009-12-01.
[2] 邵琪伟.我国将用10 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EB/OL].http://.
一、智慧旅游概念
目前,我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处在前期探索阶段。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始智慧旅游的建设,但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却不多见,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的定义。
智慧旅游的主要功能一是为旅游者提供丰富而又及时的服务信息,智慧旅游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形式的兴起,散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散客的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终端获得及时有效的旅游信息来安排个人的旅游行程。智慧旅游在提供丰富的旅游信息的同时,也能给旅游者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二是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运营平台,改善其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交易平台上,商家将相关信息公布,旅游者会通过网络与商家进行在线咨询、网络预定、网络支付等从而方便交易方式,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烟台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起步较晚,建设滞后
烟台市是首批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进入首批试点名单的城市。与其他入选的城市相比,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常州市、南京市、大连市、镇江市等城市早已完成智慧旅游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现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3月,烟台市旅游局申请启动编制《烟台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目前,烟台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尚处于待编制阶段。虽然,烟台市已经打造了旅游资讯网和旅游政务网,但是相应的支撑体系和配套设施并不健全。因此,烟台市的智慧旅游建设相对滞后。
(二)免费移动网络覆盖不广泛
移动网络在智慧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主流的3G/4G移动网络以流量统计计费,资费较高,网速较慢,人们都希望在户外能够享用免费快速的WiFi网络。目前,烟台市免费WiFi网络覆盖面较窄,仅在机场和部分服务场所中有免费使用的网络,而在客流量更多的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景点等地方尚未覆盖免费的WiFi网络。同时,出租车、公交车上也没有移动WiFi热点。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势必会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建设,使旅游者不能感觉到旅游的“智慧”所在。
(三)智慧景区数量少,智慧化水平低
烟台市的智慧景区为数不多,目前主要有蓬莱阁景区和长岛景区开始了智慧化建设。但是上述两个景区的建设方面只是在电子门票系统,智慧化水平较低。烟台市其他有名的景区景点如昆嵛山景区、南山景区、烟台山景区等还没有开始智慧景区的建设。
(四)旅游网站有待完善
烟台市旅游网站由烟台旅游资讯网、烟台旅游政务网、五彩烟台体验网三个板块组成。烟台旅游资讯网涵盖了烟台“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旅游信息,内容比较全面;旅游政务网主要是政府和旅游相关行业的信息;五彩烟台体验网主要是烟台市景区景点的集中展示。烟台市旅游网站总体上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游客的即时体验和交流,没有与旅游者形成互动。游客没有渠道在此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也没有实现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即时交流。除此之外,烟台市旅游网站没有运用于手机上的客户端。
三、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对策
(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1、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中心
随着烟台市智慧旅游建设的逐步开展和升级,将会有众多的信息服务系统和服务渠道。为应对大量以及繁琐的旅游信息必须建立旅游信息中心。旅游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从而为智慧旅游综合平台的运行提供基础。通过建设信息采集系统,制定标准,建设全市物联网,通过高清摄像头、电子门禁、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及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对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游客、从业人员及设备、旅游资源及空间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实现全市旅游信息的采集、交换和通信。对全市旅游信息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类旅游资源信息的来源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案。对旅游景区景点信息、公安住宿登记系统信息、城管数字城市信息、国土资源城市地理基础信息、运管部门车辆管理信息、民航航班实时信息、公共自行车存取点信息、道路交通实时信息、气象信息、医疗救援信息、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以及民生服务等公共资源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烟台旅游信息数据库,查询处理,云计算中心的智能建筑,由数据中心的大众旅游计算自动完成。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终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要素信息管理、咨询信息管理、服务单位信息管理、交通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各级旅游咨询点、12301旅游服务热线、县市区旅游局、全市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信息服务,条件成熟时可与全市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2、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烟台市旅游门户网站,通过对烟台旅游政务网和旅游咨询网的提升,融入办公自动化、从业人员网络培训、行业诚信品牌管理、数据统计反馈、公共信息预警、旅游解说体验等功能。网站上的旅游信息要及时更新,确保游客获得最新讯息。
为适应游客移动性特点,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开发手持旅游终端。以已建成的“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终端为发展趋势,通过使用端软件平台,智慧旅游中的旅游信息以主动弹出的方式出现,能够使旅游者及时方便地获取“食、住、行、游、购、娱”全面的旅游信息。同时,配以网络地图,能够让旅游者知道这些旅游服务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
3、建设智慧旅游营销平台
在营销平台上,集中各类旅游行业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信息。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和数量信息、各种交通方式的票价和数量信息、宾馆住宿价格和房间数量信息以及旅游纪念产品信息等。游客可以在营销平台上通过在线咨询、在线订购、在线支付自主完成旅游交易。同时,建设旅游营销平台也能够实现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宣传促销的需要,改善旅游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能够减少旅游行业的运营成本。
4、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旅游行业管理平台主要针对烟台市各景区及配套设施单位、旅游从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便捷通道以便各单位的运行管理,及时获取行业信息与通知,并能够与其他旅游平台互连互通。旅游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从业人员管理、导游管理旅游企业级别认定管理等模块进行建设开发。在此平台上可建立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导游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旅游企业运行情况检测系统。
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是加强新技术在景区的应用,不断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实现游客在景区内的电子导览导游、互动娱乐体验等功能。烟台市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景区中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带给游客更新颖的游览体验。
导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求建立全市导游员个体信息电子档案,丰富导游的资格和等级考试、年审、培训、执业流动、供需调配、同业交流等业务信息,同时,实现对导游员的“即时监管”。
旅游企业的检测系统主要是针对的旅游接待的相关服务行业。实现对烟台市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烟台旅游形象。
5、建设旅游应急处理平台
整合交警、治安监控、交通、港航、景区等平台的监控系统,将公共场所内的实时画面、车船人流等动态信息显性地反应在该平台上,便于旅游管理部门准确直观地了解整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集中设备,优化功能,完成旅游服务热线、旅游投诉处理和危机救援调度的功能。以目前烟台旅游咨询热线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配置旅游呼叫中心坐席,基于GIS平台的信息数据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预订服务和投诉事件的24小时受理,具备服务跟踪、记录、用户回访、信息收集和、数据统计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旅游景区(点)、交通要道节点、游客集散地(火车站、机场)、酒店等的人、车流量情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动态预防、公共事件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指挥调度服务体系,强化处理旅游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城市旅游状况的顺畅。
6、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智慧旅游城市的依托仍然是城市本身。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必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交通在城市基础设施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图像采集设备,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天候监控,及时获取交通状况,提供精确地导游服务。这对于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的旅游出行有重要的作用。烟台市可以将道路设施变成信息提供的站点,例如,在路灯杆上加印二维码,只要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扫描即可显示道路信息、地图和周边的服务行业信息,从而使旅游者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使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网络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无线网络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也非常重要。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需要覆盖更广、网速更快的无线网络的建设。烟台市应该加大无线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等地方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借鉴其他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经验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发展多种智慧便民措施,比如,智能城市旅游交通标识牌系统、智能公交亭、自助智能城市咨询亭等。
除了上述基础设施外,更要建设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产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水利、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新观念、新消费、新行为不断涌现,网络化、散客化、个性化成为发展趋势。景区作为承载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正面临着巨变与革新,原有的接待型、管理型旅游服务不再满足需求,一系列安全、诚信、生态、服务问题不断见诸报端,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品牌大打折扣。服务型、市场型、产业型城市旅游服务转变迫在眉睫。
作为智慧城市的外延与内核,智慧旅游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找到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完成旅游资源科学共享、调配与管理,打造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疏通旅游景区内部管理流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树立景区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是帮助景区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必由之路,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烽火众智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以游客为核心,遵循旅游生命周期,深入研究游客在时间、空间上所进行的计划性与突发性并存的跨区域流动行为,针对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于海量旅游信息服务的需求进行分类、汇总,采取科学方法、手段完成资源的调配与管理,使信息流更加畅通和完整,完成旅游资源科学共享、调配与管理。
智慧旅游的建设统筹规划光纤带宽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利用广泛分布的RFID、GPS、读卡器、视频监控设备、环境监控传感器等专业传感器实现对景区人、事、物全面感知,触发景区旅游运营的神经末梢,形成跨越多个领域、覆盖全面的感知网络。通过打造“一张图”的管理模式,融合GIS、视频监控、广播、车辆管理等业务系统,实现所有业务系统信息的快速汇聚、呈现、分类、、更新与资源智能调配,搭建科学、精确的数据及可视化的管理平台,缓解生态、安全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
烽火众智智慧旅游致力于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方便、低成本、高效和安全地获取旅游信息、规划旅游行程和体验旅途快乐;反过来又促进旅游资源管理者及旅游服务提供者完成原有管理流程、服务手段的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的各项旅游服务的门户和窗口,提供全面、权威、实时、生动的旅游信息,同时又能够依据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是满足行前信息获取、行中信息与交互及行后信息分享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前言
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0%,自然风光美景比比皆,优良的旅游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纽约时报》评选的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由于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的原因贵州在一直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从1978-2014年人均GDP一直在全国排倒数第一,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旅游作为生态型的低碳产业,为贵州的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秉赋贵州将旅游业摆上“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位置而重点培育,2012年国发2号文件提出将贵州培育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从国家层面首次把旅游业发展纳入贵州省发展战略。随后贵州省进一步明确“建设旅游强省,将旅游业打造为实现贵州人民脱贫致富的现代服务业” 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而十三五”期间贵州更是将“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而贵州旅游进一步的发展,依赖于充分了解新时期旅游者的需求,本文对贵州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新时期旅游形式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贵州新时期旅游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
一、贵州旅游发展现状
(一)贵州旅游增长情况
贵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众多原始奇秀的喀斯特山水景观、神秘古朴的民族文化是贵州旅游发展重要的资源依托,近年来随着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贵州省从2006年--2015年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百分比的情况(见表1),总的可以看出从2006年以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从2006年来的17%增长到2015年的33%,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量达2.57亿人次,同比增长39.2%;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35亿元,同比增长41.1%。
2006年是贵州省旅游发展最明显、快速的一年,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1.8%和54.1%,目前,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最为快速的一年,2007年开始,每年二者继续保持着增长的态势,除了2015的接待人数增长率为17.1%以外,其他的都保持在20%以上的逐年增长趋势,最为显眼的是2016年上半年接待人数就已达到25700万人次,增长率达到36.1%,旅游收入达到2241.35亿元,增长38%,数据显示出近十年来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之快速。
二、贵州各类旅游模式发展分析
(一)自驾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居民拥有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贵州自驾车旅游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贵州省从2008年以来民用汽车数量、私人汽车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道路交通的改善及各种假日条件到来的综合条件下,二者也呈现出平行上升的趋势,到2014年为止,民用汽车数量达到246.36万辆,私人汽车数量达到208.95万辆,在7年时间里分别增长了169.21万辆、154.68万辆,近年每个黄金周的高速公路大拥堵,堵在路上的几乎都是蜂拥而出的自驾车旅游者。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自驾游的基础保障。2015年贵瓮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贵州88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加快形成西南地区重要交通陆路枢纽,“678”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7000公里,形成24个省级通道,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交通圈,2小时覆盖黔中经济区,4小时覆盖全省,7小时覆盖周边省会城市。贵州2016年拟启动的高速公路项目9项,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贵州自驾游的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贵州自驾游的客源中本省占了50%以上,外省游客主要集中于周边省市,按所占比重依次为重庆、湖南、四川、广西、广东、云南、湖北等,客源最远来自海南、上海、北京等地。各景点又以临近省市为市场主体,如万峰林以云南游客为主,西江、梵净山以湖南游客居多,荔波漳江风景区以广西、广东游客为主,而赤水则是重庆、四川游客占绝大多数。同时调研中还显示,公路通达条件较好的地区自驾游客在游客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除了景区要素吸引外,旅游线路沿线风光和交通便利也是吸引自驾游客的主要的因素。
(二)散客自助游
从2012年开始,黄果树景区散客量首次超过团队游客数量,2013年‘团散’游客比发展为3:7,而且这一比例还呈拉大趋势。作为全省知名的旅游景区,黄果树瀑布“团散”游客比例悬殊的现象并非孤例。西江苗寨在2009年团散比还维持在7:3,2012年这一比例开始持平,2013年之后散客趋势越来越明显。2014年国庆期间,在贵州纳入重点监测的63个旅游景区中,自驾游客占总游客量的60.2%。黄果树、西江苗寨、青岩古镇、南江大峡谷等近10家旅游景区2015以来接待的散客量超过团队游客数量,这些数据显示散客成为贵州省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三)贵州“互联网+旅游”与智慧旅游
大数据时代,“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的方向所在。2014年初,贵州省连续出台《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以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智慧旅游云”,迈出“智慧旅游”发展路上的关键一步。贵州“互联网+旅游”的主要运作机制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技术在旅游体验项目、产业营销以及旅游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到目前为止,贵州基本实现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升级,从旅游数据中心到智慧景区建设,从乡村旅游平台到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从旅游政务管理到游客服务,覆盖了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下一步贵州还将推进智慧旅游在酒店、山地旅游、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