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国家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之下,以及工作自身的需要,高校辅导员承担起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任,既有的优势对承担此项工作的困难无法相比,因此辅导员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合成为高校研究和实践的趋势。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工作、政治工作的骨干,是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用的凸显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就业等相关工作,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方针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甚至关系到中国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各个高校无一例外的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都基本上形成和完善了以辅导员为基石,各级团组织为纽带,学生工作专职部门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中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起到落实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工作的好坏最终影响到高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工作的成败。这个我们不难理解,一般高校有学生出了事,比如众所周知的一些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严重事件,首先找的就是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
二、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辅导员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的。在高校里面,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和接触面最广的,学校其他老师、领导与学生的接触很少,有的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有的甚或是从未谋面,互相不认识。大学生升入大学,走进高校最有归宿感的人除了自己的同寝室同学外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或是情感是了解信息最多的人了。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中,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的,辅导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信仰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校是成就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希望所在。那么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培养对象,其思想状况如何、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前景,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甚或世界的前进步伐。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和巩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教育者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而且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往往背熟了理论,却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造成知行脱节。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是协助者,以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强调助人自助的精神,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容易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自愿进行实践。因此,吸纳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自觉地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来做工作,就可以减低不少工作的阻力,更加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必行之举
必须看到,转型企业中的员工正置身于前所未有的改革环境中,作为一种群体,他们正共同被改变,也正共同经历着诸多的不适应,包括从身份变化到心理预期、从岗位形态到劳动价值的种种变化。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规范、管理理念、岗位结构、经济效益、个体价值等,使他们在心理承受等方面呈现出群体性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是转型改制前所没有或少有的:
①传统价值观念与时代精神风貌的碰撞带来不平衡;
②原有计划经济与新型企业管理的变化带来不平衡;
③企业竞争机制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矛盾带来不平衡;
④较高物质消费与或缺精神生活的困顿带来不平衡;
⑤集体长远目标与自我当下利益的冲突带来不平衡;等等。
长期以来,置身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事业单位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养成了事事有政府的“等、靠、要”的心理,缺乏自主办企业的意识,也缺乏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企业管理方式陈旧,员工思想观念保守,部分所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的员工,心理上甚至拒绝观念的转变,让自己沉浸在种种的不平衡里,其思想严重滞后于已然发生的改革。加上他们技能单一,适应市场转变的能力就更差。
当然,企业员工群体心理总趋向是健康、向上的,但在特定场合,这些不平衡总要固执地表现出来,以它特有的运动规律(失衡—回归—再失衡—再回归)运动,通常是相互影响,涉及到企业行为的各个领域,而在企业管理与员工素质这一对矛盾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企业群体性的心理失衡,或短暂、或长期;或激烈,或缓慢。它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种无形的制约力和影响力,潜滋暗长,此呼彼应,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也影响企业的运行。并且,员工群体性的心理失衡与复归,总是来去有因也有形,此消彼长,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如果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那么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为我们寻求员工群体心理回归,实现新的平衡,提供了可行性途径。员工群体心理失衡和回归运动规律的把握,又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介入过程减少误区、采取最优教育方案,提供了可能性选择。其优越性表现在:
一、实现教育思想的认同性
转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对教育思想的认同。思想一致,才能步调一致。现实是,一些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老一代员工,经历了,多数没有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一些思想上的大是大非,尚需厘清;卅年开放,西方文明涌入,摸着石头过河的市场经济有时又不免夹带泥沙,文化的碰撞,造成了新一代员工的迷失。心理失衡在事业单位改制相当长的时期内,表现不谓不强烈。面对我党长期以来执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员工群体认识模糊者有之,接受抵触者有之,处措错误者亦有之。处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有感于风云际会,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用党的先进思想,教育广大员工,使正气弘扬,歪风退缩。努力把企业建设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
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的管理的根本性的问题是人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而这些离不开学习与教育。当员工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时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缺失或时机错失的典型表现之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让广大员工认识到转型的必然性,认识到“大河水满小河流”的道理。故企业需要弥漫于整个企业的政治学习氛围,帮助员工从历史的惯性中摆脱出来,看清时代潮流、理解企业发展,用理性去正视自己的不足和摆正自己的位置。而企业培训以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还要理直气壮地辅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员工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学习习惯。
坚持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权宜之计,它从根本上保证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不扰,也保证着员工群体性心理的回归和素质的优秀,这样,也就能使因员工群体性心理失衡而可能导致的消弭于无形。
二、确立教育过程的科学性
探索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要讲科学,不能无视上述五大不平衡造成的员工群体性心理倾斜,更不能违背总会有新的失衡和新的回归这一基本规律,去随意性和即兴化地推行思想政治工作。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化和针对性,是科学教育员工的基本保证。同志在党的十讲话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不妨借用这句话,企业也应该有智慧,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让员工备受教育、倍感鼓舞,而企业则成为广大员工的美好家园。
针对重点企业员工群体性心理倾向,我们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设计。所谓整体,是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用工单元(公司、分公司、车间、班组等)而言。用工的集合造成了每一个群体,一个群体中的人有许多的共同点,而群体性心理倾向(失衡或者平衡)总是表象最为敏感,呈现最为活跃的方面。在一个群体里,先进分子也罢,后进分子也罢,他们的共同点总是多于差异点。在同一个用工单元里,员工将现实地共同面对岗位、产能、效益、分配等,他们的心理承受更易趋于一致。个人与企业,技能与业绩,劳动与学习等无不魂牵梦绕。因此,就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提出“一个教育思想、两个教育渠道、三个综合治理、四个基本转变”的方案。
一个教育思想:做社会企业家庭的正能量,让员工参与企业(车间、班组)的管理。
两个教育渠道:内外结合。内,指个体(自身)、群体(车间、班组等)的内部自我学习和教育,有计划、组织、实施,定时间、内容、形式等。外,指走出去,请进来。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借鉴改制企业的成功经验。
三个综合管理:管思想作风,强调一个“正”字,即风气要正;管群体动向,抓住一个“当”字,即言行要当;管劳动纪律,落实一个“明”字,即奖罚要明。
四个基本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教育策略),变消极为积极(教育内容),变封闭为开放(教育参与),变失衡为回归(群体心理)。
三、强化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主任翁意识。这就特别呼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用丰富的教育内容适时开展思想疏导工作,以期卓有成效地引领员工提升爱岗敬业境界,进而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
教育内容的渗透,当然要废止刻板的说教。
①信念要坚定。企业改制,其后续发展健康、和谐与否至为关键。思想政治层面上,最基本的是员工群体性是否保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企业的精神合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放弃它的阵地和架空它的智能。
②观念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存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问题。刻板地宣传、一味地灌输,易于造成员工群体性的抗拒心理。思想上尚不通,行动上难统一,使一些本来非对抗性问题和矛盾升级或扩大化,企业新的不和谐、不安定由是产生。
③渠道要畅通。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有关信息汇集和分析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全员或局部地回应员工的诉求,把员工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提倡思想政治工作常态机制和应急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并重,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
④内容要宜人。企业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职工下岗等,事关每个员工切身利益,弄不好,员工势必产生焦虑情绪、冲动行为,甚至是群体性对抗事件。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有理有节,更要宜人。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员工工作、生活,并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使广大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理,自觉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四、保证教育时机的适时性
教育有个永恒的命题,就是消除教育对象的逆反性。
相对于员工群体而言,全面的教育观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忽视、不歧视任何一个员工,使他们同等地享有与责任、义务相配置的权利。然而,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无视员工群体性心理失衡与回归的内在规律,教育的时机常常把握不当。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员工一方常常自感委屈、被歧视。这种情形多了,极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无法实施。
从理论的角度看,适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契机存在于教育对象心理失衡的全过程,群体性心理失衡的施教时机亦是如是。通常员工群体,总能寻求到一种相对心理平衡状态,然而,当他们这种平衡无法维持或被某种冲击打破时,最易于施教的时机就来到了。
我们这一代企业员工,身上带有明显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烙印。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却又思想偏狭,固守既得利益;他们个性强烈,渴求理解,却又心理倾斜,是非莫辨。凡此种种,造成了企业员工队伍建设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再加上改制后的阵痛,人们思想观念扭曲,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予接受的排斥心理产生。个别思想政治工作者习惯于留声机、传声筒式的说教,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性情境的形成就在所难免。
【关键词】企业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一、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通过建立员工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疏导、干预,不断提高员工心理素质,促进员工与企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20世纪初期,国外研究机构就对工作压力及其管理开展了研究,以求化解压力过大给员工和企业造成的困扰。20世纪40年代,美国部分应用心理学家深入到企业,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管理以及个人心理帮助的专家解决方案,即员工帮助计划(EAP),努力减轻员工身心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转型的新时期,正视员工心理健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对于员工和企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对员工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培养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就是夯实企业发展根基、蓄积企业发展力量。
(二)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员工的心理状况和思想情绪事关企业安全生产。国内外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说明,员工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港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曾因在岗员工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误操作导致过装置非计划停车。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对员工的思想情绪、心理状况进行即时性监控,并提供适当的干预,能有效预防由于员工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负有的经济责任外,还担负着保护环境、服务公众等社会责任。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保证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员工健康工作、生活,是新时期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四)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延伸。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从员工关注的身心健康方面入手,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单纯的注重教育,向既注重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转变,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内容,是解决心理问题、疏导情绪的有效方法,这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二、大港石化公司员工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分析
为了解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2015年,我们对大港石化公司员工开展了“压力状况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调查对象涵盖了11个机关部门、6个直属单位、12个基层单位,既有领导干部,也有一线操作员工。调查问卷设“总体感觉、主要工作压力、主要生活压力、应对压力主要方式、心理援助及需求”五大项20小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是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近四分之一的员工有心理困扰。调查发现,76%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有24%的员工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员工中,如果按岗位划分,一线操作人员占85%;按年龄划分,20~39岁占88%;按学历划分,大专及大专以下占65%。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是心理紧张、精神压抑、感受不到幸福与快乐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二是工作上的主要压力是安全生产、工作过载以及职业发展。调查表明,大港石化公司作为危化品生产企业,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高、诱发事故的不确定性因素多,员工在工作中面对的安全生产压力巨大;此外,领导干部、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反映,“经常加班”超过20%,“个别岗位的工作强度大”;在中青年员工中,大家比较关注职业发展,“缺乏上升空间和机会”反映的比较集中。
三是生活上的主要压力是赡养老人、子女升学与就业、社会分配不公。调查发现,赡养老人的压力最高,“比较多”和“很频繁”感受到这方面压力的人员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5%。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老人赡养问题给在职员工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此外,子女上学就业、个人健康和社会分配不均导致的心理失衡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员工的压力。
四是大部分员工愿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40%的员工表示很想学习心理健康知识,30%的员工表示愿意主动帮助被压力困扰的同事,但只有10%的员工表示有压力会跟同事交流,只有6%的员工寻求过专业心理咨询或组织帮助。
三、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建议
针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提高认识、主动管理,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独特优势,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施员工帮助计划,努力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支撑。
(一)整合企业工作资源,实施员工帮助工程。要像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依托企业党群组织成立员工关心关爱机构,负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或在企业成立的HSE委员会中增加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职责,实施员工帮助工程。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研究制定《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起覆盖每一名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引导各级管理者充分发扬管人管事和管思想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大力培养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挖掘企业内部心理学人才潜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双结合、双促进。
(二)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自我调适能力。要发挥教育培训的基础作用,把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纳入员工总体培训体系,制定覆盖每一名员工的《心理健康培训计划》,邀请心理专家编制系列培训教材,系统地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开展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咨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自身文化理念培训,特别是与企业实际和员工思想实际相结合,善于将“大道理”转化为员工易于接受的“小道理”,使文化的“心灵鸡汤”成为员工心理不断强大的源头活水。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员工心理咨询,积极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援助。利用网络、宣传资料、健康知识讲座等载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建立企业心理咨询平台,积极为有心理困扰问题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网上咨询、信函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多种形式的援助。考虑心理咨询的隐私性,可考虑与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帮助。
(四)定期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评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每年开展一次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专业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现状及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变化。加强对工作任务繁重的生产一线关键岗位、重点业务骨干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心理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要建立企业内部突发事件、创伤心理干预与应急心理疏导预案,有针对性地对在突发事件中受到心理创伤的员工实施心理疏导,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敏感时期,注重了解掌握员工心理动态,及时宣传疏导,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突出抓好青年党员的学习教育,注重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吸引力不够,一些青年党员政治意识淡薄、组织观念不强等问题,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加强思想武装,为青年党员“铸魂”。学校把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两学一做”首要任务。首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加强思想教育。学校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组织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认真备课,系统讲解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党规,帮助学生党员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青年教师带头走上思想政治课讲台,传播党的思想理论;鼓励他们从政治学、法学等学科角度,研究解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次,用好互联网教育平台。鼓励青年党员既当网络媒体受众,又坚持理性思辨、正面发声,唱响网上好声音。此外,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二、严格组织生活,为青年党员“立规”。针对青年党员普遍存在党性修养不够等问题,学校把党的组织生活的熔炉烧旺,让青年党员在其中锤炼党性、淬火成钢。首先,完善和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学校开展“提升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制定《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对联系青年党员支部,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与青年党员交流理论和现实问题,让大家明白组织生活是什么样、该怎么过。其次,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学校适应时展和青年特点,开展兼具思想性、趣味性、合作性的思辨组织生活,以“发展学生党员,学习和品德哪个更重要”等为题开展辩论,让党员在思考和争论中筑牢“初心”,加深对党的认识和感情。此外,进行组织生活评比示范。全校学院选派代表参加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评比,评出标兵党支部,作为“两学一做”示范样本,录制组织生活视频,在全校推广,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三、引导实践锻炼,让青年党员“扎根”。大学通过多种渠道为青年党员搭建平台,组织他们下基层、接地气,在社会这所大学校实践锻炼,践行“四讲四有”“四个合格”。首先,开展国情社情调研。学校以青年党员为骨干,组织师生到全国市县,开展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其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学校实施“研究生支教团”等计划,组织青年党员到欠发达地区扶贫支教,组织策划公益活动,惠及上千名贫困学生。最后,下派基层挂职锻炼。全校每年选拔几十名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到基层政府挂职锻炼,引导青年党员在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用一流的业绩成就人生的精彩。
一、“病人选择医生”是让病人充分行使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是调整医患关系的重大改革。通过“病人选择医生”,带动医疗机构内部各环节、各岗位公平有序的竞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坚持全员参与、公平竞争,使每一名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得到充分展示才能和工作业绩的机会,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让居民自主选择社区医生。社区医生应熟悉了解社区内外卫生资源情况,帮助病人选择专科服务,协助病人转诊和会诊。
四、医疗机构要为“病人选择医生”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将医生的照片、职称、专业特长和其他相关资料,实事求是地给予明示。同时,要向病人介绍在门诊、住院部选择医生的具体方法,便于病人就诊。
门诊应多选派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应诊,提高首次确诊率。同时,合理配备住院医生,使住院医生在上级医生的带教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住院部应由不同级别的医生合理组成医疗组,供病人选择。
五、通过“病人选择医生”,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环节,推动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综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把“病人选择医生”的结果,作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技术水平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竞争和分配的重要依据,建立起有竞争、有约束、有激励、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