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社会治理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完善专业协会和专合组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农产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重点扶持一批种、养殖大户;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实现节本增效,达到优质、高产、生态、高效的目标。
4、进一步加强对村社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社级财务乡镇工作。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法治__”建设,镇党委、政府决定,从现在起至今年年底,在全镇集中开展“学五法倡四德促五进”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面向全镇、面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增强公民文明行为、依法办事和彰显美德的意识,推进“法治__”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精神动力。
二、任务目标
“学五法倡四德促五进”主要内容、目标任务——以学习宣传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倡导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以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五进”为载体,实现“一提升两减少三下降”目标,即:进一步提升镇域群众的法律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减少环境污染对我镇公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减少我镇安全生产事故和各类涉法涉诉纠纷,实现我镇涉法涉诉案件明显下降,实现镇域内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实现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纠纷明显下降。
三、宣传主体
依据“五法”执法主体确定宣传主体,各宣传主体要积极开展好“学五法倡四德促五进”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法制宣传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宣传主体:镇司法所、__派出所;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宣传主体:镇安监站、__交警中队;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主体:镇民政办;环境保护法宣传主体:镇环保所;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主体:镇安监站、__国土所。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公共宣传。通过发放学习材料、明白纸,充分利用镇村社区宣传栏,开辟村居法制宣传一条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在镇巨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图像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责任单位:镇文体站、镇司法所
(二)推进“五法四德”进机关,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制定定期学法计划,把五法内容纳入镇机关每周正常的集体学习中去,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切实提高 机关工作人员五法知晓率和落实率,促进机关人员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执法水平。
责任单位:镇机关党总支
(三)推进“五法四德”进乡村、进社区,促进和谐__建设。择期开展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五法四德培训班,强化村级普法队伍建设,利用村级科普宣传栏等定期张贴更新法制宣传图画材料等,积极开展法律赶集、入户咨询活动,与网格化管理和村级代办服务中心相结合,建立法律咨询联系点,促进各村社区干部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意识,促进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村居、社区建设。
责任单位:镇民政办、镇司法所
(四)推进“五法四德”进学校,加强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把“五法四德”学习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组织举办法制讲堂,组织开展法制图片展览等多种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学法积极性和守法自觉性。
责任单位:__中心校
(五)推进“五法四德”进企业,促进企业依法生产、安全生产、诚信经营。重点推进环境保护法、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等在企业的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积极宣传部门法,严格依法办事,促使企业依法经营、照章办事,避免违法违规及纠纷发生。
责任单位:镇安监站、镇环保所、__国土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3至4月份,镇级制定实施方案,各单位和部门按照方案,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月至11月底,各单位和部门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2月份,区、镇“学五法倡四德促五进”法制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__镇“学五法倡四德促五进”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单位和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抓好本辖区、本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活动实施机制。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X县统计局成立了调查组,抽取省级“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X镇x村和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X村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人员与上述两个村村干部座谈并共同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调查表》,在每村选取x户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实施现状,梳理和汇总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通过对X村和x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乡村振兴”。
x.基本情况。调研人员通过查阅X村和x村村上档案的方式,对以上两个村子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x)X村。全村贫困人口占x.x%,属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x%。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占总耕地面积的x.x%,主要是香菇、水果,有“三品一标”x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x亩。农产品销售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农户x户,占比达x.x%。本村上学x-x岁儿童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达到x%,劳动力相对减少。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达到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达到x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留守儿童x人,留守老人x人。通自来水农户x户,占比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占比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占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经济严重依赖财政投入,总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收入x万元,财政补助资金x万元。
(x)x村。常住人口x户,常住人口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x%,属于贫困村。村上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方面比较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本村x户,覆盖率达x%。在特色产业方面规模较小,“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只有x亩粮食种植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一半还多,农业生产依赖财政投入。使用沼气农户比例较高,达到x户,占比x%。在乡风建设方面,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儿童入学率达x%。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很大,达到x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保人数x人达x%,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基础设施建设较好,通自来水农户x户,达到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达到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x.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未脱贫人口仍占大部门,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集体收入严重依赖财政补助,没有经营性收入。
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待延伸。受限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X村和x村均没有开展乡村游的农户,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X村有x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食宿等接待条件有限,游客吃、住、游、娱延伸不足,尚未形成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干部后备力量比较缺乏。
总体上看,目前X村和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x岁。
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尚在筹建之中,经营收入较低或无。
x年,X村村集体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x万元,x村村集体收入x.x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乏力。
x.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由政府帮助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务工技能。其次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虽已全覆盖,但门诊报销比例低,看病住院仍然是农民的大笔开销,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及时实施困难救助。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低保边缘户,生活上的困难还不少,需要各级多加关心,定期摸底、掌握动态,及时予以帮扶。
三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有机蔬菜和优质水果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帮扶体系。
发挥政府经济部门的业务优势,帮助村里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源潜力。帮助加强技术指导,在农业栽培、林业种植、等领域下派专业力量,帮助发展各类生产活动。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工作合力形不成,特别需要上级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指导员,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合作,把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认真负责的同志选派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
二、“三变”改革工作。
x.改革实施总体情况。X县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提早谋划、统筹部署x年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县上制定了《X县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和《X县x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三变”办拟定了《X县x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和《X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按照整村推进、整流域推进、整沟域推进、连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确保x年度x个贫困村x.x万人口顺利脱贫退出。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将清产核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和着力点,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计划x月底前完成股权量化、股份合作和项目实施工作。
x年继续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对初步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区域,先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的初级发展平台。围绕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因地适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x.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情况及现状。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
x.“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脱贫攻坚中,X县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先期选择x个村社区试点,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县上从清产核资入手,认真摸清每个村社区的土地、山林、水域、旅游等资源底数,弄清楚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原先闲置低效的资源。X镇X社区依托靠近X景区的区位优势,统一租用x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x家,每户每年获得租金x万元。
同时,积极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引导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让农民或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加速发展农业产业、振兴村域经济。目前,X县已流转土地x.x亩,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x个连片产业基地,新培育x家龙头企业、x家专业合作社、x户家庭农场。
期间,X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源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障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县财政列支x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依托政府在制度、财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X县“三变”改革进展顺利。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x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x亩,x亩山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x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x户农户入股变成股东,其中贫困户x户x人。
1-6月,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07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422万元的94.6%,同比增加3835万元,增长17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91万元,增长193.9%;非税收入实现782万元,增长78.5%。全县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78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448万元,以上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1301万元,增长160.9%。1-6月,全县基金收入完成86万元,增长186.7%。一般预算支出158679万元,占年初预算289902万元的54.7%,同比增加63975万元,增长67.6%。
(一)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截止2010年6月底,累计筹集灾后重建基金1547644.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60372.72万元、省级资金35080.13万元、特殊党费33958.1万元、捐赠资金26200万元、援建资金520345万元、融资及银行贷款69000万元、其它资金302689万元。累计支出931567.32万元,确保了恢复重建资金需求。
(二)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安排城乡低保资金2456.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5万元、新农合资金1355.45万元、就业资金476万元,缓解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及时兑付惠民政策,安排粮食直补资金2135万元、退耕还林资金3236.4万元,发放家电下乡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400万元。
(三)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指导乡镇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乡镇救灾资金、重建资金、民生资金监管。加强与浙援指标部的衔接工作,确保浙援资金及时到账。严格资金拨付管理,确保浙援资金安全高效支付。开展了乡镇、部门扩大内需和恢复重建资金、援建补助资金、捐赠资金、专项资金清理检查。对全县123个单位小金库进行清理和重点检查。对土地收购资金和全县农村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评审项目420个,送审总投资是15.88亿元,审减金额为1.07亿元,审减率为6.75%。
(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实行部门单位和乡镇预算上人大常委会审议,预算管理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全面启用“乡财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规范乡镇债务管理,出台了《村级财务清理实施方案》、《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和审计锁定工作方案》。采购金额达到6487.6万元,节约资金1388.3万元,节约率17.6%。国库集中支付资金59447万元。直接支付占95.8%,授权支付占4.2%。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理检查,注册成立青川县洁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东山小区住房销售、租住的调配。:
(五)扎实做好帮扶工作。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帮扶规划,帮扶工作队先后7次到乡镇实地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其他工作。一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并通过验收,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二是开展业务培训2期,参培人数300余人。三是机关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二、2010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增收节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一是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努力培植稳定财源和纳税大户,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大与省、市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和已申报项目的跟踪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全县财力。抓紧灾后企业生产恢复,支持招商引资。三是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恢复发展,保障县城老城“脱胎换骨”重建资金需要。
(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政策,加快涉农补贴、农村社会事业等资金的拨付兑现。大力支持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落实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提高就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三)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我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两房”恢复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和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等的监督检查工作。全程跟踪各类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防范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好县级部门各类财政资金和财务核算的清理检查工作。深入推进治理“小金库”工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抓好强农惠农、乡村债务核实锁定、村级财务清理等工作。搞好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使单位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切实规范和加强项目支出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加强项目预算评审、竣工决算评审,提高财政投资效益。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继续做好财政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管理。积极配合推进“大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有效性。开展“村财民理乡管”改革。规范程序,加强政府采购力度。完成国有资产清理,加强国资管理。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4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14~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2014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2014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专户,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投资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相关程序,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2014年,州下达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额度为2331万元。按照转移支付资金70%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30%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要求,今年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632万元(其中:德威乡涨水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612万元,g318线绿色通道绿化工程500万元,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119万元,得妥乡新华湾东生态保护治理项目401万元),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累计投入699万元,主要用于我县偏远乡镇卫生基础设施改造。
(三)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修复。近年来,全县共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及人工造林1.43万亩,封山育林1.29亩,实施森林管护196万亩,实施大渡河绿色长廊(泸桥镇浑水沟至伞岗坪)建设绿化造林3300亩,兑现集体公益林补偿基金3100余万元,开展了国道318线过境段32公里绿色通道生态恢复绿化工程建设,成功创建省绿化模范县。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使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主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高山多样性生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
二是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2年来,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5处,解决了1.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总投资17652.15万元的顺河堰综合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投入资金200万元,维修整治渠道52公里,新增有效灌面2000亩,改善灌面2134亩。投入资金200万元,完成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平方公里;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和维护堤防3公里,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完成了电站野生鱼类增殖放流50万尾,促进了大渡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三是加强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及治理。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13平方公里,实行了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相继实施了得妥乡发旺村、德威乡大庄子、冷碛镇凉风顶荒草地等土地整理项目,累计新增耕地3513亩。实施了涉及全县10个乡镇、20余个村社的地质灾害生态修复工程。目前,非灾后重建项目中的7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完成投资3455.13万元;灾后重建项目中的5处应急排危项目和30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0%;完成全县242个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开展避险搬迁150户;8个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5个重点城镇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11个,剩余2个正有序推进。
四是加强生态农牧业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成万亩示范区基地1个;建成玉米基地2.8万亩、马铃薯基地0.5万亩、油菜基地1.4万亩、蔬菜基地2.8万亩、魔芋1.4万亩、中药材6500亩、食用菌100万袋;新建果园、改造低产果园2000亩;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1个、示范村1个;改造500亩樱桃观光园;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7个,规模养殖场31个;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成草原禁牧补助18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0万亩,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和人工种草1.7万亩;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871.02公顷,无公害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1个;累计建成农村沼气5409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00台、节柴灶500台。
五是加强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文化建设。投入资金385万元,完成了桥的保护维修;投入资金1000万元,启动了河西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居风貌改造工程,并对桥及周边旅游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了桥至纪念碑公园步游道上方滑坡体的治理;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开工建设了纪念馆暨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借力“乡村旅游·红樱桃”节,全县已发展农家乐和乡村酒店30余家,从业人员160余人,杵坭乡旅游农家乐已小有名气。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我县《岚安锅庄》被评为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山歌》、《范氏·中藏医药疗法》被评为州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六是强化环境保护,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对县城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开展了日常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其取水口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对大渡河2处出境断面水质开展了日常监测,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对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开展了日常监测,空气质量情况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要求,建成投入运行6参数空气自动监测系统1套。完成了羊圈沟、木角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开展了1个水泥企业降氮脱硝系统改造,实现氮氧化物(nox)减排496t-595t;完成县桑吉卓玛青稞酒厂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540吨,氨氮(nh3-n)排放1.35吨。全面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全县已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州级生态村20个,生态小区2个,绿色学校3所,县级生态家园1317户。有序推进10个中央、省级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扎实开展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汛期饮用水源排查、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监管、畜禽养殖专项环境执法检查、旅游全域化“绿盾”行动、环境敏感区清理核查等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应急工作,在2家水泥生产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并不定期开展了专项检查。全年无特大生态破坏事故发生,未发生污染事故,未发生隐瞒、不报或报告不及时情况,未发生因污染处理不力,造成社会不稳定和重大损失的环境事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测能力滞后。随着县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力度加大,工矿企业逐步增多,环境保护任务日益艰巨,环境监测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但我县环境监测站仅有工作人员4人,无专业从事环境监测的人员,无专业监测设备,无论是在人员编制、监测经费、仪器设备等方面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西部三级标准要求,监测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主要监测工作均委托州站完成。
(二)农村生态环境急待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坝及公路沿线居住人口日益增多,乡镇的生活废水污染物排放和生活垃圾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再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农户生活污水与灌溉用水长期混合排放,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全县10个乡镇100多个村群众的农村饮用水源地缺乏有效保护,水源地无明显的取水标识、警示标志和钢丝围栏等隔离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城乡白色污染依然严重,限塑令执行效果不明显,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势头还没有真正得到遏制。
(三)生态建设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开展生态县建设涉及领域宽、所需资金大,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投入不足已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极为突出。而对水土流失治理、农村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治理等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得改善。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县将在省州有关部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既有成果,认真查缺补漏,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进一步严格环境监测。我县将严格按照要求,合理确定环境监测点位(断面),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计划,并按照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所要求的项目、频次开展监测,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省环保厅转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通知精神,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强化资金监管,切实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方面,将有限的资金切实用于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