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生活与哲学

政治生活与哲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生活与哲学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第1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1.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决定生活化是其实践发展的科学基础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理解我们认为生活化发展是适应其本质特征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社会一项主体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一定的矛盾特殊性,即要通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解决一定社会与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要求与他们实际的思想水准之间的矛盾特殊性。这一特征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与其他形式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有属性,即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可令其在本质层面变为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交流,并指导于各类实践活动。任何意识形态教育总或多或少体现一种来自于统治阶层的由上而下的强制性管理,这一强制性令人们对思想政教育意识形态能否体现生活化产生了疑虑,实际上具有该类特征的教育意识形态是根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因此其体现了生活化的本质。从哲学理论的唯物史观来看,虽然意识形态在传统上体现了管理阶层的意愿及要求,然而其出发点却是基于实际活动中的人,因此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可有效描绘其生活实践展现在意识形态中的反射及反响。也就是说在人们思想体系中展现出的意识形态,从本质层面属于现实社会生活进程中的理论抽象,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根基所在,只不过在一定的对抗阶级利益社会中,统治阶层为了实现各自利益,在不同价值取向影响中会自主利用扭曲方式展现现实生活。社会主义环境下的意识形态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具有生活价值的阶级内涵及价值诉求,因此该类本质层面的一致性决定我们必须以生活现实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生活化的本质立足点。

2.归于生活,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

多视角、全方位的社会化发展以及丰富性社会生活的转型令人们在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观上产生了强烈冲突,并突破了原有格局,呈现出意识形态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多种观念并存的发展状态,这种多价值观的冲突令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具重要性。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基于这一特征展开对教育对象的意识形态影响,令其形成期望的思想品德并树立完善的价值观念体系,以此规范指导自身的行为。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激发教育目标对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令学习者通过思想的复杂矛盾变换不断认识对象、感知对象,通过合理的选择及完善的整合将对象内化成自身观念,并外化形成具体的行为过程,自愿产生信任感。在这个建立信任的过程中,不仅应实现对思想价值观念的明晰,对相应知识影响理论的传授,同时还应完善渗透生活实践中的验证与体验理论。这是由于具有反应社会利益群体性诉求的普遍意识形态最终还应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政策、制度及文化影响得以展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表现的感性教育会直观显现基于意识形态的一定价值取向,而人们也只有通过现实生活才能真正体味这些意识形态所反映出来的他们关心的利益与要求,并通过发掘其内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与接受。因此在实践教育中我们必须强化这种情感基础上的共鸣性认同,通过完善的理论化教育、适应性渗透生活化的实践教育,来源于生活的以鲜活实例令教学进程更生动、更细化、更直观,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讲,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真实的世界中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必然包含善与恶的共同存在,我们只有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淡化“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消极作用,令其发展成为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有价值性资源,理清教育对象的矛盾思维与困惑之感,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发展契机,全面开展释疑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空间,令他们直面生活中的困苦与艰难,在基于的哲学立场观点与教学方式中学会理性与科学的分析并产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认同感。

3.源于发展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固有面对统治阶层的鲜明服务功能,同时其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唯一存在的依据,作为一类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的哲学根基在于人们自身固有的对自我存在及发展的需求。人们要想在多元化社会发展中站稳脚跟、实现适应性发展就不仅要通过生产获取生存信息资料,还必须塑造与整体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定性精神,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合理形成对思想道德的文化认识与把握。因此可以说人们的精神规定性令特定社会可充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的不断提升需求与完善发展本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生存及发展的理由。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通过对人们可能性的自觉性引导,令他们持续、高效的履行自我构建、促进自我超越,才能在整体性层面促进人们实现不断提升,令其社会关系更丰富、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内涵实现综合化统一发展。

4.结语

人们不断完善的发展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本体论依据,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创设了广泛的生活化标准要求,我们只有充分认清实践活动中人们的主体性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思想准备,立足于生活世界,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充分利用哲学思想的优势指导价值展开深入的探索,真正将教育目光投入人们现实生活的境遇之中,自觉应用立场及观点方式为他们梳理矛盾、发现问题,依据社会主导价值进行对生活的主体引导,才能真正令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最终促进人们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社区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高脂血症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通常所说的血脂是血中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中性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TG),类脂主要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约占血脂的1/4,一部分来自食物,称“外源性”甘油三酯,另一部分由肝脏合成,称“内源性”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在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供给与储存能量。血中甘油三酯异常升高有促进血液凝固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胆固醇约占血脂的1/3,其中多数为胆固醇酯,少量为非酯化胆固醇,人体胆固醇除一部分来自食物(外源性)外,大部分自体内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在体内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原料,但胆固醇在血中含量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容易形成胆结石。因此,指导患者长期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是社区医护人员重视的问题。2009年3—2011年3月,笔者对东大街社区通过健康体检后的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社区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水平方面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均为2009年3—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社区通过健康体检的高脂血症患者。男124例,女96例,年龄60~78岁,体重60~88 kg。体重指数(MBI):116例为25~27(超重),104例≥28(肥胖);合并高血压85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67例,68例无合并症;初中及以下52例,高中及中专62例,大专及以上106例。按体检时间和次序排列随机分为两组,单数110例为社区护理干预组,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60~78岁,BMI:25~27(超重)56例,BMI≥28(肥胖)54例;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及中专32例,大专及以上51例。双数11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60~78岁,BMI:25~27(超重)60例,BMI≥28(肥胖)50例;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中专35例,大专及以上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通过健康体检后均接受同样的降脂治疗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采取开办学习班、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栏及个别辅导等方式。内容包括:高脂血症防治及可导致的疾病,高脂血症的药物疗法,高脂血症的非药物疗法(包括科学合理饮食、限制食量、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及油脂的摄入、改善生活方式,戒烟、忌酒、有氧运动方法、如何控制体重等)。在患者健康体检后,通过以上的健康教育评定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的情况,为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2.2 登记建档 为每位体检居民建立一本登记手册,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业余爱好、联系电话、地址、此次体检的血脂(TC、TG)结果、体重指数、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回家后应遵循的饮食、生活方式及药物疗法干预计划。

1.2.3 随访方法 对社区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每月由社区主管护师电话跟踪联系或到家庭随访持续6个月,了解患者对干预计划实施的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饮食与营养:食物的合理搭配与烹调、合理的进餐方式,减少进食油脂、脂肪(特别是反式脂肪酸)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食粗粮、少食含糖多的食物和饮料,不吃夜宵、每日三餐定时定量。(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正或预防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3)健身运动: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健身操,太极拳,广场舞,游泳,爬山,慢跑,散步等运动方式,安排合理的运动时间、适度的运动量和强度,循序渐进,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4)保持良好的心态:随访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里调节。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和劳累。对能坚持实施干预计划的患者鼓励其持之以恒。对不能坚持实施干预计划的患者帮助影响因素,指导和鼓励患者坚持实施干预计划。(5)用药情况:及时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及TC和TG的检查结果。对照组不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1.3 效果评价 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分别评价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对饮食、生活方式及药物疗法干预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血脂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均进行正态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如两样本总体方差不等,采用Cochran&Cox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前各相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6个月后社区护理干预组各相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健康体检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6个月后社区护理干预组血脂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高脂血症的危害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长期超过正常标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肥胖和高脂血症日益增多,现代医学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对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起重要作用[1—2]。总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3]。向定成和Kleber[4]证实了高血脂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水平增加2.3倍。而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医学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5]。因此改变社区居民的饮食和不良生活方式,有效防止高脂血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当今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重要任务。

3.2 高脂血症患者饮食不合理 虽然高脂血症患者通过社区健康体检后,能够接受社区医护人员的教育指导,但因均居住在市区,生活比较富裕,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较多,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交往频繁,喜欢在外用餐,餐饮业的菜肴油脂量大大超标,特别是反式脂肪酸(因为用食用油反复油炸食物),造成绝大部分患者对合理饮食难以做到持之以恒,没有做到积极主动配合,不知不觉就进食了大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3.3 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人们的社会交往免不了烟酒款待(烟酒刺激降低肝脏对胆固醇的代谢),以至于造成饮食结构失衡;另外,电视、电脑、麻将的普及、交通的便捷,使人们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不能坚持锻炼和控制体重,致使血脂水平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控制。

3.4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强调,在高脂血症的治疗过程中,应先使用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6]。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高血脂症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健康理念。本研究显示,社区护理干预组能坚持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各项内容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赵水平,王仲林,陆家良.临床血脂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学院出版社,1997:292—315.

[2]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7.

[3] 邱小芩.青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8,1(13):1531.

[4] 向定成,Kleber F X.吸烟和高血脂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242—245.

[5] 陈凤屏,冯佩兰,吴永娟.出院随访对高脂血症患者生活方式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9,15(2):107—109.

[6] 陶寿湛,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防治知识[M].济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3—4.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第3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在线条的基础上,建立知识面,最后构建知识体系。广东高考《经济生活》一共有82个考点,分布在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政治生活》一共有51个考点,分布在行为主体国家、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民族与宗教、国际社会中。《哲学生活》一共有77个考点,分布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一般理论知识中。《文化生活》一共有42个知识点,分布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与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下面以《经济生活》为例构建知识体系:(见下图)

2、抓住核心概念,突出重点知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点讲解不可能像一轮复习一样,面面俱到。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抓住核心概念,突出重点知识。综观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经济生活》主要涉及价格、消费、财政、收入分配公平、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等考点。《政治生活》关于公民、政府、人大、党等行为主体的考查。《文化生活》涉及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等知识。《哲学生活》覆盖了哲学的四大部分,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近三年广东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哲学生活》第二、第三单元。(见下表)

3、整合模块知识、关注知识渗透

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的主观题均有两道大题,每道题目涉及两个必修模块知识。2010年高考和2011年高考中,第一道大题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第二道大题考查《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知识。并且是经济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文化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2012年高考实行《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组合,《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组合。经济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分析,文化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分析。可见模块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非常重要。

在二轮复习时要整合模块知识,关注知识渗透。《经济生活》中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济生活》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政治生活》中完善四大政治制度,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生活》中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哲学生活》中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政治生活》中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党以人为本,在《哲学生活》中就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

4、注重答题规范、提高答题技能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第4篇

・随着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回归,俄罗斯思想界开始重新思考本国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一些"该死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又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俄罗斯哲学认为东正教已经塑造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考虑和解释这种"特定的性格"。

俄罗斯哲学虽然没有像文学那样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对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影响很大,从这一点来说,可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哲学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丧失了从前的统治地位,告别和批评成为学术时尚,中断了70年的宗教哲学开始回归。当然,哲学的变化并不会完全与政治的变化同步,实际上,在文学回归的同时,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回归从80年代后期、甚至更早就开始了,毋宁说,哲学世界的变化既是社会政治生活变化的反应,也是社会政治生活变化的前兆。

俄罗斯并不是一个长于理论思维的民族,俄罗斯哲学也确乎在世界哲学舞台未曾占据过突出的地位,但是哲学在近两个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中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自19世纪以来,俄罗斯哲学经历了三次"苏醒",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斯拉夫主义与西方主义的争论。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的头20年,与其相伴的是1905年不成功的革命,以及知识分子当中最优秀的部分从较低思想层次的民粹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理论中觉醒过来。最后,经过苏联唯物主义经院哲学的长期统治之后,于80年代后期出现了第三次哲学"苏醒"。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第5篇

在施特劳斯的视域中,历史主义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实际上并不是来自现实中的历史实践,而是来自于历史主义完全摒弃了普遍主义中的那些恒定性,而这些恒定的东西必须由社会精英来发现。所以说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否认了历史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进一步确定了普遍主义能够给现实生活带来极大益处这一思想。但是,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却值得我们深究。

[关键词]

普遍主义;历史主义;自然正当

根据历史主义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逻辑,化解人们在道德与价值上的冲突的思路主要在于人们通过一定的具体的行动来使得人们找到他们各自认为更加适合自己的正义与价值,这就需要对社会实践加以改变,这种社会实践包括经济发展状态、生活方式等;而根据普遍主义来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逻辑,化解人们在道德与价值上的冲突,则需要哲学家在哲学上的努力,重新发掘自然正当,找到一种普遍的正义与价值,使这种正义与价值能够重新引领政治生活,从而解决众多的现代性问题。施特劳斯选择了后者,也就是说,由于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众多在道德和价值上的冲突实际上就是由历史主义所引起的,所以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性困境问题的解决则应通过一场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反思来完成。正是根据这个思路,施特劳斯才要求要重新重视起哲学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由此来重新“恢复政治哲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思想之下,哲学家的重要地位就再次摆在了人们面前,但是这种思想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精英主义,这种思想主张现代社会中的正义与价值的确定工作应当交给哲学家这样的社会精英来完成。

施特劳斯希望,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应当由应当由社会精英来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世俗大众或者少数仅仅拥有权力和金钱的人,从而能够避免现代西方民主自由主义所带来的使社会失范的巨大风险。我认为,不管是施特劳斯所提出的回归普遍主义原则,还是这种社会精英理论所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其在现在社会中是难以操作的,所以施特劳斯才会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无限接近自然正当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真正的能够适应现代政治生活,或者说能够被现代政治生活所适应的这种价值体系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虚无飘渺的。进而,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以社会精英来占据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的愿望也是难以实现的。

在施特劳斯看来,人们应当通过哲学反思来找到那些现实生活中所共有的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才能解决人们在道德与价值上的矛盾。所谓“恢复政治哲学”的意图就是恢复施特劳斯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哲学,而这样的政治哲学所关心的问题是那些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因素之下已然保持恒定的问题,而那些只关心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的哲学,是一种朝生暮死的政治哲学,根本就不是哲学。在施特劳斯看来,正是这些具有恒定性的问题才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可能。施特劳斯认为:“作为一种本质上非历史的追求,政治哲学今天需要对它的历史进行批判性的研究;这样一种批判性的历史研究假设,过去的伟大思想家们怎么理解他们自己,我们今天就会怎么去理解他们。”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施特劳斯试图将自己与历史主义划清界限。也就是说,施特劳斯认为人们不能像历史主义那样通过对特定历史时代的研究去理解过去的哲学问题,而应当从哲学问题出发去研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施特劳斯曾问道:“今天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哲人,他敢于宣称自己拥有真的形而上学、真的伦理学,它们(可以)用一种理性的、普遍有效的方式向我们揭示出存在的自然本性与善好生活的特征呢?”,我们可以看到,成为这样的哲人即是施特劳斯的目标。他希望能够通过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古典政治哲学中的那些普遍主义原则,找到一种具有恒定性的正义与价值,从而使得人们能够解决人们在道德与价值上的矛盾所引发的问题。

但是,施特劳斯的回归古典普遍主义立场是否能够解决人们价值上的冲突呢?其实在施特劳斯自己看来,试图将现今政治社会的道德与价值改造成一种完全符合古典自然正当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才会希望建立起一种无限接近与古典自然正当的道德与价值体系。正因如此,所以施特劳斯认为,这种回归普遍主义的立场要想彻底解决人们在道德与价值上的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也应当能够看到这种回归普遍主义立场所带来的积极因素,我们不能否认,当人们真正接受自然正当的时候,人们在道德和价值上的冲突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既然确实存在这样一种道德与价值的衡量标准,我们就应当向好的一面努力,努力构建一种符合这个标准的道德与价值体系。正如施特劳斯所说的那样,尽管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存在着无法避免虚无主义这一致命缺陷,但是他却并不认为这是无法改善的,是可以通过一种哲学的反思来加以修正,是可以试图将其缺陷去除的。但是,也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说,施特劳斯的这种试图用普遍主义替代历史主义的做法是不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我们时代的危机[A].刘小枫编.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演讲与论文集:卷二[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列奥·施特劳斯,申彤译.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3

[3]贺照田.海德格尔式生存主义导言[A],列奥·施特劳斯.西方现代性的曲折和展开[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