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 创新 管理体制 工作方式

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重心,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有效转轨。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稳步发展。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中,中国正逐渐摆脱落后的局面,以世界经济强国的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新时期中国在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社会经济平稳有效发展的新途径、新思路。当前我国的政治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在新阶段,除了一些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断面临着新挑战,因此,更需要党和政府探索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2011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专门提出了关于“社会管理”的新章节并具体论述。在当前经济社会需要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并不能局限于纯粹的经济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更是当务之急。

当前社会管理领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日渐显现,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差距,因此对于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的难度也逐渐加大;长期以来社会结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形成了多元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等不断增强。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不断推动社会管理进程。

构建社会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创新管理体制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关键。新时期加快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要依次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方面来进行,建立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的一整套规范体制和机制,这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果断处置社会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①

从源头着手,加强源头治理。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②;从社会管理本身讲,要着重构建源头治理体系,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具体为:

第一,注重源头预防。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首先要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如对政策制定、项目审定等方面提前进行风险预估并积极应对。毫无疑问,这种评估必须在有效的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下展开,要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路线和方针下将各种利益相关方协调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根本预防并有效减少社会矛盾。第二,注重源头化解。健全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作为管理社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主力军,把责任细化,明确到各个部门中,做到各负其责。第三,注重源头排查。搭建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的信息网络,广阔覆盖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制度,以确保对各类社会纠纷能够及时得到处置;通过健全矛盾纠纷调查制度和责任划分制度,加强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力度,对于基层维护社会的稳定力量要高度重视。

从动态着手,加强协调机制建设。抓好源头治理虽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社会问题,但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为了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必须构建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方式多样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能够通畅表达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是及时解决社会矛盾,不断提高社会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条件。其次,建立系统的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到不漏网、无死角。在防控主体上,公安机关需要发挥主要力量,同时也要重视志愿者和保安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防控范围上,要建立覆盖全部街道,辖区,社区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的防控安全体系;在防控对象上,要特别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管理与服务。最后,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这是有效预防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针对所在地区社会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常态化的分析、走访、排查,建立滚动模式下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从体制着手,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事件无法避免,比如突发群体性事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等,所以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也是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新闻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机制、风险与事故的调查评估机制、社会参与动员机制、舆论引导机制以及国内外合作机制。第二,加强群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平时就应当依法排查监控风险及突发事件发生的隐患,将排查监控的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着力向全社会宣传教育应急知识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公共安全的相关内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广泛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在老百姓中有一定公信力的新闻媒体进行应急知识的科普,全面提高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全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第三,加强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各项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的处理办法,提高预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重视预案的演练,确定在演练中预案各项规定能够落到实处,提高预案的实际操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工作方式

将社会管理的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中将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有效地调动起来,落实关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具体要求,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开创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积极改革行政体制。积极改革行政体制的目标是要形成行政管理的新体制。在政府管理方式上积极调整并逐步规范政府行为;在行政体制中推行电子政务、高效利用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使新的行政管理体制高效地运转起来;在思想上强化政府部门做人民公仆的自觉服务意识,公正廉洁、透明公开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必须坚持走干群结合、依靠群众的路线;必须坚持走社会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的路线;必须走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的集体力量的路线,从而形成人人共创共享平安的和谐社会氛围。

充分运用新的科技信息技术。强化信息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效能有效提升的必要手段。第一,全力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功能齐全,不仅能全面覆盖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还能进行实时的动态跟踪。第二,在各部门间形成网络设施及多种信息资源的积极共享。纵向上,通过将市及县(市)区的政法部门业务网络进行统筹规划,使其实现互通互联,实现政法部门上下级之间共享信息资源;横向上,政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期将信息资源的效能实现到最大化。第三,全面建设基层综合治理的信息平台。探索尝试建立并完善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信息系统,在系统的内容项目设置上要力求合理全面,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及规范录入制度,从而通过信息共享的逐步实现有效提高基层工作的效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的提出,既是从时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又是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统筹改善社会管理的相关课题。它既推动了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又调动了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从而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意义会不断显现并得到验证。

【作者分别为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科研部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维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和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法治的目标,整合宣传资源、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宣传效果,努力营造浓厚的综治工作舆论氛围,进一步促进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促进综治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为建设新时期的“模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宣传重点

县综治委下发的宣传月实施方案中主要有十一个方面的重点,结合本局实际,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宣传党的十以来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

2、宣传《法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精神。

3、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平安建设的经验。

4、宣传企业整改安全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的成效。

5、宣传安全生产领域开展“打非治违”活动的意义。

6、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7、宣传各股室、执法监察大队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勇于同各种安全生产违法非法行为作斗争的先进典型。

三、宣传形式

1、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

2、深入基层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广大从业人员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3、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营造宣传氛围。

四、活动安排及分工

1、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参与校园周边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校园周边环境座谈会,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同教育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摸排,提出整改意见。由局综合股负责。

2、参与法律知识集中宣传咨询活动。3月21日上午,到县广场开展综治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由执法监察大队负责。

3、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组织非煤矿山、危化品企业、烟花爆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由教育培训股负责。

4、搞好活动学结。认真总结开展平安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

五、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局是综治工作成员单位,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我局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宣传月活动由局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安排,全体干部职工要结合分管工作认真将活动开展好。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1 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管制行政模式的惯性思维难以清除

社会治理的初衷和目标是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多种机制联动发挥作用"的开放式框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作为社会治理参与方之一的政府应当自觉将集权、等级制、命令限定在必要的最小范围内,主动将公共权力分配给社会,注重各社会群体的互补和协作用,并且通过合作与相互竞争来实现多元主体的治理。然而,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依旧保持并且有可能长期保持着政府主导、管制行政事务的集权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体质改革具有"时滞性"特点外,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常年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惯性思维,是造成消极意识影响客观实践的必然结果。

(二)公民社会力量持续性微弱

公民社会是社会中的单个成员由于某种可支撑性的外部秩序保障而建立的形式团体。这种团体往往是公民借助财产、法律保障、行业规定等媒介自发建立的,它们追求社会公平、主张维护社会公民权利、倡导公共的法治精神。它们既与国家互动合作,又能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起到监督、平衡和制约作用。但是,鉴于我国的政府行政主导体质,我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力量一直比较微弱,加上政府掌握着社会上的绝大部分的资源及配置权力,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国外形成鲜明的落差。在具体事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要服从于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单一的 "权力--服从"型关系体制,使得公民社会组织的意愿和要求缺少理性、有序表达的渠道与机制,更不要指望能以自身的力量影响政府决策行为。

(三)公民治理能力低下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的治理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但这些提高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知识文化人才,这部分人群对于国家推出的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措施能有较好的领悟和执行力,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年龄跨度大的群体,由于地域的分布、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公民意识在苏醒,但仍缺乏自主推动的力量。另外,我国几千年来"臣民文化"的历史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社会公众也习惯于接受单一方向的社会管理和管控,对于周遭公共事务缺乏监督和批判精神,长期以来,也导致了国民参与社会决策与社会公共治理的能力不能得以提高,建立"公民治理社会"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公民大众与公民组织对社会治理的政策及实践缺乏实质性影响。

2 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行政改革步伐,逐步变革政府行政管控惯性思维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显著体现,所以政府主导社会治理公共事务,将是国内相当长时期内的社会现实。但是要实现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必然还是要要求政府加快行政改革步伐,逐步变革政府对行政事务管控的惯性思维,这是提升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首先要求政府由"管制型行政"向"合作型行政"转变。将协同理念替代管制理念成为政府行政的价值范式,实现公民社会治理模式的人性回归。其次,建立保障社会治理创新实施的程序性制度。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构建"公开、透明、公正、法治"的监督环境,提高社会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拓展公民社会参与路径,强化公民社会管理力量

首先,降低社会公共组织成立的门槛,简化程序性流程,促进社会合法组织的快速发展,通过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及管理政策,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自治空间;其次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参与能力。公民社会组织作为相对自由、公正的社会管理第三方,是否真正站在公民的角度,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为公民争取权益,保护公民合理合法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权益,关系到该社会组织是否对社会公民具有公信力的关键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社会组织的构成人员的素质能力,通过搭建信息共享、权益共谋的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事业社会办"所提供的广阔舞台,强化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公民精神,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以达成多元主体的正和博弈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提高基层民众社会治理能力

首先,要解决公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观意识问题。要构建和谐、开放、透明、民主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环境,让公民感觉到自己也是社会事务管理与建设中的不和或缺的一份子,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与自身的权益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积极与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合作共治。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普及社会法治、公民权利意识,搭建公共精神平台,在社会治理的飞大环境中提升公共精神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大力做好服务保障

(一)大力服务重点项目。围绕街道突出项目推进这一重点,突破安全稳定这一难点,按照创建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打造生态商住区的标准和要求,将稳定工作的重心向“大项目”建设领域转移,一个重点项目跟进一套治安管理措施、一套矛盾化解措施,及时处理房屋拆迁、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施工。

(二)大力服务基层群众。扎实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加强平安建设宣传教育。畅通群众诉求通道,健全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完善人性司法机制,落实各项救助帮扶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特殊人群保护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司法活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和抚恤救助力度。研究出台利民便民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使政法稳定工作成效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民生和保障民生上。

二、实施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构建社会矛盾化解新格局,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

(三)着力抓好舆论信息稳定风险评估。切实加强舆情收集、舆情研判、舆论引导和信息公关,防止引发实质危害。特别要注意及时发现拆迁改造、社会保障、社区换届选举、涉法涉诉等方面的不稳定苗头,为迅速妥善处置赢得先机,防患于未然。

(四)着力健全“三位一体”网络系统。

一是扩张“末梢神经”,健全社会矛盾感知系统。按照实有人口7‰的比例发展100人左右的信息员队伍,构建覆盖街道、社区以及工厂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全方位、多层次信息排查网络。

二是坚持大调解机制,及时调处进入人民调解领域的社会矛盾。以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化、调解主体专业化、调解方式多元化,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联调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各种调解手段,最大限度地把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坚持维稳先维权理念,妥善处置进入渠道的社会矛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工作这一主线,突出源头预防、积案化解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强化责任、事要解决、督导落实、完善制度、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六项工作,切实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健全完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对各类突发性、的快速反应、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

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构建社会安全管理新格局,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安全感

(五)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一是转变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管理传统模式,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相结合、单位管理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新模式。

二是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各类经济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平安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

三是突出抓好以社会特殊群体、犯罪高危群体和城市边缘群体为主体的“三大群体”源头管理,创新抓好以新经济组织领域、新社会组织领域和新兴媒体领域为主体的“三新领域”服务管理,持续抓好以矛盾纠纷隐患、安全事故隐患、社会治安隐患为重点的“三大隐患”排查治理,最大限度地提升驾驭和管理能力,减少治安隐患和不和谐因素。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达到95%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闲散青少年参加培训率达到85%以上;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05%以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率达到98%以上;暂住人口信息采集率95%以上。

(六)探索严打整治新机制。

一是顺应世界警务革命趋势,积极推行社区警务和信息情报主导警务战略,抓好警务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及大情报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警情主导警力、警心呼应民心”工作机制,准确把握违法犯罪的时空变化和发案特点,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痞霸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二是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复杂区域和治安突出问题,坚持“五个一”工作方法,即:“一个乱点、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整顿无证无照经营、扫黄打非、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确保实现整治一点、带动一片、稳定一方。

三是牢固树立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意识,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持续强化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持续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和敌情研判机制,持续巩固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坚决防范打击“”组织和“”(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颠覆、渗透、捣乱、破坏、恐怖活动。

(七)开创治安防范新路子。

一是立足于封闭式社区、半封闭社区、开放式社区和商业繁华社区共有共存的治安防范现状,积极推进社区治安防范分类分级管理。

二是按照违法犯罪的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规律,适时合理调整巡逻密度和巡逻强度,确保案件高发时段、高发路段和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群众安全感。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第5篇

一、宣传重点

1、宣传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

2、《法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赣发[2014]6号)及《深化平安建设行动方案》文件精神;

3、宣传各地、各单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五大民心工程”建设,全力促进社会和谐平安举措、经验;

4、宣传各地、各单位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依靠群众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举措、经验;

5、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弘扬社会正气,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斗争的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6、宣传全县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群防群治的重大意义、具体措施和经验成效;

7、宣传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排查整治社会治安乱点,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的成效;

8、宣传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的经验。

二、宣传形式

1、利用单位人防大屏幕和网站等形式进行宣传,切实做到有文字、有影像,不断拓展宣传途径。

2、利用标语、板报、挂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帮扶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知晓率。

3、安排单位综治干部深入挂点帮扶干部职工家属进行宣传,征求对社会治安的意见,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4、在3月份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日活动,营造浓厚的综治宣传氛围。

三、活动内容

1、召开一次动员会议。单位要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县3月6日全县综治宣传月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