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理论

机电一体化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理论

机电一体化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机电一体化;现状;展望;863计划

1当前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主要伴随着“863项目计划”而开展,我国的智能机器人等项目也在该计划的支持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整体处于“工业3.0”左右的阶段。(1)数控技术方面:截止2016年,我国数控技术经历58年,目前国产数控机床可供品种达2000左右多种,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拉动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进而推动机电一体化进程。(2)工业机器人方面:目前,国内机器人销量以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速度增长,并且我国计划有系统地攻关,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更上一层,后期能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3)激光术方面:近年来,激光技术发展很快,我国自1985年以来,更以每年25%以上速度增长,最近又扩大了紧凑型的高功率激光器的应用的范围,例如,用于激光制造、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或用于空间探索的推进器系统改造。(4)互联网应用方面:推行互联网思维下的智能制造,苏州纽威阀门有限公司和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运用CAX系统和SPC工具进行智能制造,提高了效率,建立了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通过这几方面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有着很大发展,但是离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1.2国外研究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研究在国外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九十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并出现了“机电液”和“机电光”等一些新的分支,现阶段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4.0”,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2未来建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意义

未来建立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意义深远,在新的技术不断冲击下,机电一体化会不断提高,能提高我国的机械工业化水平,也是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能在追求特定价值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最优化,能很好地代表当今机械工业主要趋势。

3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展望

未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机械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必将注入更多新的内容,各个学科将继续相互交叉、相互支持和互相发展,并且机电一体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并且我国今年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概念,并且在一些高等院校举办“互联网+”创新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效果,让机电一体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化不断升级,加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下一阶段我们将运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大型大型工程系统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更好利用机电一体化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促进中国工业化发展。

4结语

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动下,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相关领域必将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技术(机电液和机电光)很多,相信未来在机电一体化的促使下中国工业将迈向“工业4.0”。

作者:于志业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孙彦广。工业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机电一体化理论范文第2篇

(一)教学实施过程

在实施模块一电路中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板书和多媒体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在此之后,给学生大量时间,让他们独立地对电流表、电压表、稳压电源、绝缘电阻表等仪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期间,通过万用表的使用和操作能够掌握万用表的调零方法、注意事项。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还可以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和读数方法。模块二直流电路分析方面,对于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器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些元器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们进行实际操作并搭建直流电路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此外,这个模块还有重要的直流电路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掌握它对于分析直流电路工作原理有着指导的作用。模块三是单相正弦和三相交流电路,通过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三相交流电和三相负载的星形角形连接。在荧光灯电路和照明电路的安装实验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交流电路分析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掌握到了实际电路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课程学时分配问题:以前的教学安排大多是每次2学时,这样老师在完成讲授理论知识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将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进行吸收,更不可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再者上下次课时前面讲的理论内容忘记很多,基于此,将学时进行调整,理实一体化课程变为4学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学生听完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忘记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消化,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施地点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地点通常是教室,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不具备实践操作的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地点则为实训室或实验室,这样不仅具备理论知识教学的条件,还可以利用实训设备和仪器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话,老师可以一边教授理论知识,一边进行现场演示实践,教学的效果更佳。教学模式转变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通常作为配合老师的地位,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学习主动性没有被完全地调动。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老师的职责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益处

1.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电阻、电容、电感、常用电路和仪器仪表的认识可以通过实训室来获得,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或借助多媒体手段获得。这样,原来想象中的知识内容变成了现实中鲜活的东西,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到了这些知识。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实训室或实验室的操作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死记硬背,这样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指导性。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是配合老师教学的配角,而占主导地位,这样势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和老师一起高效地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理论 模拟 实战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52-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高职院校不断尝试打破原有过于偏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理工科类最为典型的专业,本文对现有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现今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来。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回访以及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专业分析会等方式,掌握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各种技能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没有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而进行及时修改,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认证、技能竞赛相脱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师偏重于理论推导与抽象原理,同时受限普遍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进行理论教学;与此同时,实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操作,关注于学生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对原理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影响学生向更高层次提升。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

(二)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高校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来传授知识技能,但是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仍然是对实际操作以及应用无从下手,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离的现象。

(三)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中,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阶段,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技能,但大多数院校把这一过程和创新过程等同起来,贬低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

(四)教学模式大众化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拓展,但忽视“适合”专业这一重要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结合区域经济以及自身拥有的条件,盲目实施各种新概念新方法,忽视“适合”的重要性,极大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模式的实施

“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模式依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遵循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延续了以往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课程学习和课外影响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 强化“理论+模拟+实战”教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域特色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不能“随大流”。强化“理论+模拟+实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将理论融入模拟教学环节中,通过模拟提升技能和理论水平,通过实战与实际工作接轨,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强化“教学―思考―实践一归纳一推理一实战”的基本程序。

(二)设定“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示范教学模式,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实施项目教学,以实训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边讲边以实际案例做演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不断的模拟与印证,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任务执行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以机电一体化核心课程自动生产线运行维护为例,在初始阶段采取理论融入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台上学习相关核心技术,提升各种基本技能,并在模拟实战阶段将课程的部分课时用于在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线岗位上工作,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和任务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印证上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在实战环节中提升实际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构建“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模块

以“理论+模拟+实战”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块,确保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所用,专业教学为工作所用。

1.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员的活动工作进行分析,得出其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许可证考试、行业服务标准等内容,进行归纳和教学转换,设计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课程体系结构的确定

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其职业能力包括:机械结构应用分析、电气控制应用分析、电气控制相关设备操作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运用。通过专业课程研讨会、企业专家调查、毕业生调查等形式深入分析课程的内容、结构、顺序等相互关系,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依据,具体课程体系的结构、关系排序等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结构

(四)完善“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引导学生的关键要素。“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模式下的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一线工作经历,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具备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素质,实现“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相融合。一方面,专业专职教师通过送出培训、挂职锻炼、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团队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兼职教师主要通过教师岗位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学习心理,使其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在不同的岗位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2.依托项目研究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国家和各省(区)包括一些高校自身每年均有定量的教改项目,专门用于教学改革的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结合区域优势或专业特色,申报相关教改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与推进专业的发展,既能将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带到专业教学中,又能在专业教学中验证与完善 。

3.加强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加大与企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使校企合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一是把企业搬进校园,与知名企业建立技术应用中心,紧追专业前沿技术。二是加大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按照“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高层次”的思路,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体制规范、管理科学、设施装备较先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三是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与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理论+模拟+实战”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施,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教学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更加贴合企业对技能的需求,自实施以来,取得师生以及就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下转第114页) (上接第53页)

【参考文献】

[1]弋佳.探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教文汇,2013(34)

[2]汪啸.浅析职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3(105)

[3]厉莎.国外典型高职教育模式的比较探讨[J].科教导刊,2012(15)

[4]邓和平,廖彦久.关于高职教育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35)

【基金项目】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0JGB162)

机电一体化理论范文第4篇

课程教学体系基本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效率和质量,即专业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课程教学课时要安排合理,以科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考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需要全面覆盖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四模块分别占比:23%、20%、40%、17%。机电一体化课程考虑技术技能视角构建课程体系,要尤为注重技术技能训练。

2构建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型质量要求的,要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对教学引领作用,在课程体系中集中体现技术、技能属性。考虑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阶段+模块”、“理论+实践”的互补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阶段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四个阶段,对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技术技能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职业素质和基础能力进行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技术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开发培养,主要设置职业技术性课程;实训课程模块就学生在职业技术性课程中所学进行实训教学;选项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技能导向性。

3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是基于机械工程行业需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基础,拓宽机电专业能力,突出未来职业能力,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全面职业发展的课程结构,是面向多方向工作岗位需求,设计大类模块化课程的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思想教育”在内的基础课程教育(一个基础),包括集“电工电子基础平台+机械基础平台+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平台”在内的平台课程教育(三个平台),包括集“自动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模具设计和制造+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多模块课程教育(多模块)。

4课程体系设置分析

机电一体化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校 机电一体化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5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actical ability of technical personnel, it also requires the occupation technical school opened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ching not only in theory,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compoun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ed teaching to provide a reliable guarantee.

Key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C电一体化作为机械与电子技术集成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对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且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①在机电一体化不断推广与应用的形势下,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均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不只是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综合运用机电技术知识,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②然而,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求。

1 部分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1.1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时候,主要把课时安排在“机”、“电”上,但学生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机械类课程设置较多,导致电类课时设置较少,使得相关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与机电一体化教学目标相违背。③在此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课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置机电一体化课程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未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很多学生均未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只是了解知识的表层含义,尽管知识丰富,但却未能灵活运用。针对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机床设备安装、机床设备调试、电气线路等有关工作,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倘若在学习中,未能接受良好的培训,就无法有效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而出现一些弊端。

1.2 专业教学内容不完善

现阶段,机电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但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却未能跟上机电技术的发展步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④其一,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材未能得以及时更换,内容相对老旧,并且教学设备不先进,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落实。部分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依然是旧版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严重,学生根本无法学到先进知识,使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被淘汰。其二,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按照教材内容予以讲解,很少涉及项目教学,虽然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比如,在“电力拖动”教学中,教师讲解重点为电路工作原理、电路接线方式等,而未对元件选择、故障检修等内容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进而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1.3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陈旧

现阶段,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比较老旧,特别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设备,数量非常少。现阶段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校才会配备一些必要的数控机床,如加工中心、控制柜等,为PLC实训一体化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障。通常而言,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相关设备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有关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的基础与前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如果相关设备配置不全,就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降低教学效果。⑤

1.4 教师队伍素质需提升

在机电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现今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均未达到相应的标准,普遍存在着教师知识体系陈旧、落后的问题,致使学生未能学到先进的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时,部分年轻教师均是刚毕业的学生,未从事过有关工作,也未对市场需求展开调研,进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使得学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 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构建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应积极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工作要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设置符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⑥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予以充分考虑,以此设置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课程设置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技术学校是用人单位技能操作岗位人才储备的重要场所,其发展与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好评息息相关,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与考核应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统一,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作为构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技能为支撑,突出专业性,以此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对教学设计、准备、组织、评价等环节予以改革,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进而获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更好的适应与完成工作岗位内容。

2.2 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场地与设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一定要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实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明确“教、学、做”的要求,保证模拟教学全面展开,从而完全“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即“教学、生产、培训、鉴定”,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⑦

与此同时,在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下,致使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未能构建完善的实训一体化体系,此时,应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和用人单位沟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 创建多元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具有信息量大、理论性强、抽象等特点,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重视实训、多媒体、现场教学的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这一内容的时候,以往教师需要利用3-5分钟的时间将电路原理画在黑板上,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如果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电路原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节省画图时间,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讲清电路各种元件等,进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因为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实训方案,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予以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⑧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到用人单位实习,并且对其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进行定期考核,或聘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到校兼任教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也应鼓励教师继续进修,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融会贯通,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市场越来越繁荣,对机电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要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复合型机电技术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要求。为此,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一定要构建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创建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注释

① 袁建锋.基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4(24):170-170,146.

② 伍映红.优化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6):106-107.

③ 林灵,刘昌铭.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新课程・下旬,2015(11):459.

④ 唐凤.基于一体化教学方式培养高职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⑤ 群宣.“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科技,2014(24):166-167.

⑥ 钱晓静.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9):5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