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经验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一、明确和端正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
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3~16岁之间,他们已经习惯上用母语中文进行表达和交流,突然让他们重新开始学习一种在他们看来“发音古怪”、“晦涩难懂”和“表达困难”,而且在现实和未来都不一定能用得上的语言,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中学生是个爱“做梦”的年代,估计没有哪个学生愿意自己碌碌无为过完一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科学家的梦想、作家的梦想或成功商人的梦想,在适当时机,让学生明确,只有学好英语,继续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实现个人梦想,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祖国。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词汇和语句紧扣日常生活和交际,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和录像等教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消除学习英语过程中死记硬背单词和语句的乏味性,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好教学反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要方法。与中文“平仄”发音不同,英语有着自己的发音方式,对于较长的单词如“tomorrow”,学生并不一定在初学时就能完整和准确地拼读,作者的一个学生为了容易记住这个单词,该单词下面自行做了一个注解“T毛肉”,可想而知,其“异腔怪调”读音在课堂上会带来怎样的“轰动”效应,但此时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批评,甚至嘲笑,否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从而不愿开口,甚至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的成绩和进步,要不吝赞扬和鼓励。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能简单做出“good”或“bad”这些简单字眼的批语,而是要从学生的作业和考卷中,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赞扬,找出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提出期望,这样,学生会感觉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才能保持长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注意教学方式,强化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前面已经说过,死记硬背是英语学习的大敌,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学习效果是事倍功半。不死记硬背,并不是不去学习和掌握单词和语句,恰恰相反,熟练掌握单词和基本语句和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孤立地学习单词,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parents”这个单词时,我会问学生“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可你们知道用英语怎么拼写父母这个单词吗?”课堂气氛这时候往往被很快调动起来,学生们也能很快掌握这个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再比如,教师在教授新的单词时,要注意对学过的同类或相关单词进行归类和总结,比如“noodle(面条)”、“bowl(碗)”和“chopsticks(筷子)”,“bread(面包)”和“butter(奶油)”,“water(水)”和“fire(火)”等,这样便于学生进行联想记忆。
在语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过多强调知识传授、书面练习、语法分析和规则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机械训练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乐趣味少。作者认为,在语法的教学中,一定先要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先通过实物或图片比较(比如,三栋高矮不一的楼房),引出这个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引申出No.1buildingisbig,No.2buildingisbigger和No.3buildingisbiggest三个句型,学会“whichisbigger?”和“whichisbiggest?”等句型,然后结合教室内和生活中物品和人,引导学生利用“high,higher,highest”“fat,fatter,fattest”和“odd,odder,oddest”等词汇进行造句和表达。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使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教学精神,按照教材的科学设计进行教学。比如,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dialogue”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新单词和语法都涵盖其中,有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独立”完成了单词讲解、语法剖析和语句朗读全部工作,至始至终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一个人表演,教学效果十分不佳。根据作者的经验,学习新的“dialogue”分为三步走,一是教师讲解和领读新单词和新句型;二是在学生自行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由不同同学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三是教师对学生完成对话过程的错误发音和不当理解进行纠正和强调。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聚精会神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整个班级学生的精力也全部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可做到印象深刻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还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时间。除正常课堂教学时间,高效地利用早读时间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方法。初中学生尚处于心智发育时期,自律性不强,有的教师在早读时间,让放任学生自学,这样很难保证学习效果。作者在早读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让学生上台进行默写生词、板书句型和情景设计和对话比赛,这样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可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初中新教材所选的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招和高考英语的升学考试也越来越侧重于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和驾驭能力的掌握。因此,英语教师注重和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英语单词和语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苏舒雅.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浅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8(3):116.125-126.
[2]王立群.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探讨.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17(4):52-53.
[3]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88-90.
[4]顾莲芬.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4):121.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way
进化教育论是将进化原理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从系统科学和广义进化论出发,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构建的一个完备的教育学理论。从应用教育学的角度看,进化教育论的两大理论基石是环境选择原理和杂交优势原理,它主张教育的本质过程是作为教育的对象具有自主成长的本能,通过先进文化杂交、多元化融合的方式不断改善、优化育人环境,使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为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通过改造环境、优化环境,实现大学教育的优化,最终促进人的进化。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要依托学校营造的各种文化环境,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式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进化教育论”指导下进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研究,特别是进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进化教育论简介
进化教育论蕴涵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理论就是教育对象自主成长论、教育环境优化论、多元杂交优势论,根本要求就是把三大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公式表示为:进化教育论=(自主成长+环境选择)×杂交优势。
1.1 教育对象自主成长原理
自主成长包含三层含义:即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自评都是自主教育的表现形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发展就是在个性与特长发展领域放飞自己的梦想。在“自主成长”原理中,自主教育是最有力的实施,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推行,自主发展是最有益的倡导。
1.2 教育环境选择原理
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世界,是教育与环境的结合体。进化教育论提出的环境选择,主要着眼于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一个是物质环境,另一个是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这种物质环境自然是一种环境文化。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会使人的精神愉快,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进化教育论认为,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人才,不好的环境则扼杀人才,甚至造就坏人。因此,环境选择对受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而对实施教育者来说,良好教育环境的提供和保障则显得尤为重要。
1.3 杂交优势原理
杂交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进化教育论将杂交优势原理用于教育,是指两个不同性状的同一层次系统的组合,就是要求整合国内外一切优良教育资源,最终实现1+1>2的结果。近年来教育界提倡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各种特色试点班等模式就是杂交优势原理应用的最好体现。
2 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2.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生,生源素质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拙于抽象思维;缺乏基本的听课、作业、阅读、自学等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规划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管理难度大;缺乏自我约束力,缺少基本的纪律、卫生、礼仪知识;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就业层次等方面,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基础和毕业后的基层就业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不具备适应基层岗位工作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等。
2.2 高职学生特点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特殊要求
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特殊,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培养过程特殊,主要体现为推进学生的职业化,实施面向就业的教育;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特殊,主要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在“做中学、学中做”;四是教学模式特殊,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以传授过程性知识为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体现进化教育论的“杂交优势”。
3 基于“进化教育论”的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提高途径
3.1 通过推动进化教育论的系统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营造进化教育论的学习氛围,来传播这种先进的办学理念,探寻求取杂交优势最大值的模式和途径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在于全校师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认可度。这种认可度来自于对学校的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学校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进化教育论,积极打造以进化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而学校则应通过编印进化教育论宣传手册、组织研讨会,甚至可以作为一门课程供师生进行深入学习。而且,要积极探寻求取杂交优势最大值的模式和途径。
以校企合作为例:校企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人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很好形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挑选优秀企业使之成为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可以首先把企业文化以各种标语或滚动字幕的形式引入校园、教室、宿舍、食堂或运动场等,让学生一进校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意识的把自己作为一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对待,就不会有迟到、早退、旷课、敷衍学习等不良学习风气的存在。这样不但解决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题,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以使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学校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可使双方长期受益,真正的体现杂交优势。
3.2 以“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要求为政策指引来开发研究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途径
第一、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讲座、辩论赛、演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如前所述,高职学生虽然具有很多不足,但他们动手能力强。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精心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多方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学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完成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加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二、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做好专业课教学中的人文渗透至关重要。因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第三、从“进化教育论”的环境选择原理出发,开展校园、宿舍、教室、食堂的美化建设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传播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校作为文化、文明的集散地和育人环境而言,要在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重视校园的“软环境”建设,努力促进“外环境”优化的同时,重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地发扬进化教育论学习意识,做好团队协作和发扬互助精神,亲身体验学校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和对自己切身带来的收益。
第四,注重政策的引导,与国家的宏观要求保持一致,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近几年提出了“三结合”的工作方式,即: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中,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做好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而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指不要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孤立起来,要与思想素质、科学素质以及职业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其科学素质、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3 及时抓好军训及入学教育环节,为今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奠定基础
军训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第一门必修课,在学生训练之余,可以把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在每晚7点按时开展“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的关心时事政治的活动。在操练场上利用休息之余开展“学军歌,唱红歌”的小型比赛活动等,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播。
而入学教育则是为他们打开了如何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的一扇窗,学校应充分做好入学教育的准备和讲解工作,既为学生做好服务,又为他们今后学习校园文化和传播校园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社团管理,以社团活动为辐射窗口,传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学生自主成长成才的平台,是学校贯彻环境育人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虽然各大高校成立了基于不同兴趣爱好的许多社团,如春晖文学社、剪纸协会、书法协会、华夏汉服社等协会,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但由于在管理上不完善,所进行的活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正确、长期的引导和持续的热情;二是缺乏经费支持和校领导的关注;三是缺少宣传和清晰的目标与规划。相反,如果给每个社团配备相应的有资历和经验的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指导他们做好活动策划、主题宣传及目标规划,做好经费筹集和使用,取得领导的关注和政策的支持,并且让每个社团有合适的活动场地。那么,他们在传播自己社团的活动宗旨和文化方面的效果一定会非常显著。
3.5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专业需要,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丰富的精神食粮,理应通过当代大学生一代一代的继承和传播下去。作为一所大学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开设“社交礼仪”、“中国书法艺术”、“插花艺术”、“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等公共选修课程,使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接受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要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学习需求。
3.6 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著名旅游景点或人文景点,提升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