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教学设计

病理学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50-02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程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我们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共管理高血压病患者1051例,男711例,女350例,年龄35~75岁,一级高血压290例,二级高血压312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402例,接近正常47例。

2 方法.内容

2.1 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掌握高血压病的定义.、病因、临床分级、家族、年龄、职业.、环境.、吸烟等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传播者及指导者,只有熟练掌握有关高血压病知识及治疗方法,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发挥护士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2 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每人1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3 入院健康教育 要求主班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安全。

2.4 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 我们对待患者如亲人般诚恳,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5稳定情绪 当患者情绪上受到刺激时,血压则升高;相反,血压则低。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情绪往往不稳定,但患者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五个环节。患者愉快、乐观,药物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不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要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2.6 环境的调节 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7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8 饮食指导 饮食宜低盐.、低脂。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过多摄入脂肪,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成人食盐量不超过5~6g/d,勿暴饮暴食,指导患者少吃或应吃动物内脏、脂肪、脑髓、贝类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鱼类、瘦肉等。多吃粗粮、杂粮及蔬菜水果,食用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虾类等。多吃降压、降脂的食物。

2.9 用药指导 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缺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无症状为血压正常,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因此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高血压病其病因复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各异。因此,应纠正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误区,指导其进行“个体话”用药。讲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双氢克尿噻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让患者了解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昏、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变。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除受患者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外,还因所用药物而波动,掌握合理的服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如短效降压药3次/天,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应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服用,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0.5~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1次/天,应清晨醒后即服用。经研究发现,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天的血压的到良好的控制,有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2.10 运动指导 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气功、太极拳等有氧活动。尤以简便散步开始为好,随后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遵从运动的三步骤:即5 ~ 10 min热身运动后开始适当运动;5~10min凉身运动后停止运动(热身及凉身运动是指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每周运动≥3次,30min/次。初开始运动者可以从1次/周做起,15 ~ 20 min/次,适应后在斟酌增加运动次数和时间。

2.11 生活方式指导 吸烟,酗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都会影响血压升高,所以,正确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3 体会

通过对1051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错误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加大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要求患者定时、定量、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病理学教学;设计与操作

病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桥梁课程,可使学生了解病因、发病机理、经过和转归,认识疾病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病情以及制定护理措施的能力。但是其内容抽象、复杂和难理解及传统教学的讲授和描述,使学生逐渐失去对病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法将病理学知识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临床工作中。为改变目前教学现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我们对2012级护理专业部分班级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现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做法及体会交流如下:

1.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知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对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主讲”转变为“助讲”,学生针对其自己所要从事职业所需求知识技能当任务,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2.任务设计的要素

2.1先设计章节的总体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首先制定出每一章节的总体学习目标,然后在总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总体目标再细分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小目标的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课堂"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小的具体"学习任务"来体现和达成总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求学生对任务内涵理解和解释做到严谨。在学习任务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学习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今后在临床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以任务为主线、案例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2.2每个“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及规模不宜过多、过大

设计“学习任务”时,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三个以上的“学习任务”,任务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法”的本意。如在血栓形成章节中设计“学习任务”,“任务”1、在血栓形成条件中心、血管内膜损伤是最重要原因,请说明引起心、血管内膜损伤的几种原因?“任务”2、请你根据其血栓形成的条件机制说明临床上哪些疾病可引发血栓形成?“任务”3、请说明血栓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后果?再如炎症章节中设计“学习任务”,任务1、请你已学过的知识解释其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发生的机理?“任务”2、请从病理学角度,加以说明有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的处置措施上的区别?“任务”3、炎症病灶内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的量不同程度经淋巴道或血液循环时可引起哪些后果?有何区别?

2.3要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培养目标来倾斜性地设计"学习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在医学高职中有多种专业,但基础性教材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因此统一的章节内容,就不同的专业而言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就有所不同,如对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侧重对病变发生的原因、后果、临床表现及护理原则内容的设计,而对病变器官的形态描述做为辅助内容进行过渡。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4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强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操作与步骤

3.1教师活动――创设任务情境、提出具体学习任务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分成每一个操作的具体任务提前一节课布置给学生,知识点不易过多,难度不易过大。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任务),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任务)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3.2学生活动――学生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并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根据其“学习任务”,利用业余时间来查阅资料及预习了解教材内容,进行并讨论,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3.3师生双边活动――课堂讲评与验收

课堂教学中,由各学习小组成员代表,对完成“任务”内容进行阐述说明,各小组对问题看法不同方面可相互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

3.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做出肯定评价。

黑龙江教育厅规划处重点课题,课题编号:GZB1212015

参考文献:

⑴宋晓环,甘卉,李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冰山模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各地独立学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大批青年教师成为独立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青年教师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独立学院的教育水平,影响着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如何把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好,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所面临的新课题,也关系到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大计。

一、冰山模型理论简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根据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将他们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麦克利兰将其定义为“胜任力”这个概念,即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目前,对于冰山模型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多是集中在从静态的角度构建教师胜任力的模型。但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以及岗位要求的变化,其胜任力也会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此,本研究主要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探索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胜任力特征,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基于冰山模型动态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模型。在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引入冰山模型可以更科学地进行青年教师的工作分析、招聘、培训、晋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有利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冰山模型的构建不局限于短时间内青年教师在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外在表现,更关注于青年教师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同时涵盖青年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责任感等。所以将冰山模型引入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关注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的一种建设,是对现有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和方法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特征分析

1.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担心并存

青年教师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向往,同时也会对能否顺利胜任这个教师的岗位具有一定担心。在第一次上讲台的时候部分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会感到非常紧张,即使事先做了大量的备课工作,但是仍无法较好地完成一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面对多变且复杂的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往往会感到无以应对,产生极大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当然,也有部分青年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获得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

2.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缺乏

大部分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上学期间没有完整地接触和学习过教育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甚至有一部分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教学实习。这样就导致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缺乏对必要的教学理念的认知,不熟悉相关的教学理论,不能熟练运用实践教学技能;在处理一些具体的课堂情景时,只会刻板地套用理论来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

3.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校期间都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取得了本科及硕士以上的学历,对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较深,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具备了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比如普通话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但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粉笔字及板书的设计上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4.对教师职业理念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后,他们的角色由学生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可能还没有真正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职业意识,尚未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进行恰当的定位,还无法掌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对于教学层次的设计还略显不足,对于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引导尤显不足。

5.科研能力较弱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有科研意识,但是科研能力较弱,不会搞科研。青年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好,有一定科研意识。但在课题选择上却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不知如何选择科研的方法、怎样顺利地完成课题,使得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申报课题成功率不高及科研成果不突出。

鉴于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以上的特征分析,构建基于冰山模型动态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模型应该以青年教师的工作分析为切入点,结合招聘、培训、晋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分析其胜任力的要素构成及结构维度。

三、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模型构建

通过对现有冰山模型理论的研究,及相关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借鉴,本文构建了以下基于冰山模型动态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模型。

根据冰山模型的理论,“冰山以上部分”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外显的特质,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的基本技能,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青年教师的知识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教育和心理知识三个方面。青年教师的技能主要表现在授课技巧、课堂的掌控、语言表达等方面。由冰山理论可知,水面上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是容易培训和发展的,可以通过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得到提高。而“冰山以下部分”则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内隐的特质,主要包括自我概念和动机,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青年教师的自我概念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控制和反思等能力,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是否有明确的定位;青年教师动机位于冰山模型的最下端,但却是影响青年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具体各项胜任力的指标及描述如表1所示。

四、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建设途径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将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和青年教师的招聘、培训、晋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相联系,使青年教师胜任力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因素。

1.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招聘管理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招聘环节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环节,需要结合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从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专业态度和教育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测评。专业知识方面可以采取笔或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面试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测评;教师专业态度属于冰山以下难以测量的部分,传统的笔试很难检测出教师的专业态度,可以借鉴人事测评方面的技术,如职业性向测验、人格测验、价值观测验等等,依据专业的测评结果,判断面试教师的专业态度;教育教学技能是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的核心之一,要判断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课堂教学的现场观察,考评人员依据青年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的表现进行打分。

2.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训与发展管理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培训和发展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教学能力方面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熟练的教学技术展开。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还可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在职培训制度[3],为青年教师选定一位优秀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突出的老教师担任导师,一对一地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胜任独立学院的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导师也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青年教师的成长目标,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在独立学院的成长和发展路径。科研能力方面需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青年教师充分认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设是独立学院青年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各项环节充分地结合起来,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让学生在接受青年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受到青年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

3.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绩效与薪酬管理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绩效和薪酬管理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刚性条件,关系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青年教师绩效管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可以依据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展开设计。此外,对青年教师的绩效考核要注意平时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结合。通过对青年教师平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工作的绩效差距,以利于他们及时改进不足,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同时,绩效管理的结果还可以应用到青年教师的薪酬管理方面:对于考评优秀的青年教师予以薪资方面的提升和奖励;对于不达标准的青年教师,应该采取促其提高的措施,如导师的辅导,安排相关培训等等。若再次考评仍不达标准的,应该降低薪酬或予以分流。

参考文献:

[1] 舒莹.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95-98.

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7-02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就业市场挑战,并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重任。《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基础学科中,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切实掌握用病理学知识诊断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病理教学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科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谈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以供大家探讨。

1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继续课、附属课,教学上偏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环节。教材的陈旧,多年的病理学实验教材也只是根据课本上要求的最基本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报告等。长期开设的病理学实验内容陈旧单一,多以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过少,并且内容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紧从课程角度孤立地设置实验内容,造成了学科之间的内容重复和脱节现象。还有,就是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每次实验教学总固定在标本实观察室和显微镜切片观察室,而且实验器材和设备陈旧、老化。面临以上种种问题,在当前高职规模已获长足发展,怎样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迫切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要想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能适应高速发展和竞争力强的就业市场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不得不从学科教学抓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2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2.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医学职业院校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走“产学结合”、“医教结合”的道路,提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让社会、行业(医院)参与我们的办学,学校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行业(医院)的建设,拓宽办学道路,即做到“请进来”,又要做好“走出去”,为我们的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供平台,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行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改革和制定,并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还可以学校与行业(医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将实验教学课堂设在行业(医院、病房、病理实验室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学习,真正的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及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实力。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教育来说,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关键。顺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要想培养高技能、实用性的学生,就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要想培养能拿“双证”的学生,必然要求“双师素质”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有较强的本专业的实践能力。所以,对于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就应该具备担任相应临床工作的能力,在教学上能从事教学,到了医院也能胜任临床一线工作。这样在实验教学上就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学生较好地进行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这一点对从事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尤为重要。

2.3更新病理学实验教学计划、技能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的设计

因为存在区域的差异性及各级医学院校招生的专业较多,各专业病理课教学缺乏配套的教学计划、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所以,应该组织有丰富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的病理学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计划、考核大纲及实训指导,合理安排实验课的课时、内容及考核标准。从而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标准。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整体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思想。“整体性”即教学设计要从医学生培养的整体考虑和进行课程设置,不必强调本课程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而是强调早期结合临床、多学科结合,培养适应型人才。“实践性”是指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讨论,大量观察标本、切片,参观校外实训基地,尤其是能积极参观及参加病理临床的组织取材、制片等过程,参观尸体解剖教学等等,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临床病理思维和探索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先进性”是要建立多功能、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开发病理学精品课程网页,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外界接轨等。

2.4更新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上,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市场需要,强化医学生的养成教育及加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2.4.1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

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医学教育已转变为培养新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跨世纪医学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所以在医学各学科的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在病理学教学上,本人将素质教育贯彻在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素质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4.2将创新教育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

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教育融入病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4.3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病理学实验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多数老师只注重病理学理论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多媒体在病理学实验课上的优越性。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课上,教学上基本是一对一的方式,如学生在观察病理切片或标本时,遇到问题就举手提问,教师走到学生位置上,进行单独大多的辅导。对于学生看片时存在的普遍问题,也不得不一一回答;一些典型结构也不能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教学效率又不高、即费时,又费力。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即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到学习困难、枯燥的同时,又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2.4.4企业(医院)参与病理学实验教学

社会是创新教学的大教室,也是创新教学的大舞台。以往的病理学实验教室都是固定在病理学标本实验室和病理学切片观察室,缺乏教学的新鲜感和实效性。如果与医院紧密结合,有机会让学生到医院亲自观察到病理组织的取材、真实病变切片的实验室观察,或者将专业病理实验室检查医生请到实验课堂上进行专业讲解等 “走出去,请进来”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承担责任、了解医院的需求、参与医院活动、进行社会服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主动性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能创造性地掌握教材所没有规定的一些内容。

2.5加强病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