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教学设计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较有前瞻性的专业,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表明计算机专业更加需要结合其他专业。“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原有的计算机教学设计以难以实现新形势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努力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变革。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专业性更强。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课程,计算机有本身的语言,从最简单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C、C#、C++、JAVA等高级语言,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学习相应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就像是与计算机沟通的渠道和工具,这些语言无法用于其他专业的使用,这体现出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性会更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应对的情况将更加复杂[1],他们毕业后面对的也许不仅仅是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以前的计算机只需要孤立的关注计算机本身,“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需要关注互联网与多种事物的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工业4.0现代化生产等,都是计算机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这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之上,掌握计算机结合其他知识形成的庞大学科知识,从而实现我们对未来某种技术的革命,比如工业技术改革增加智能机器的数量,降低工业生产劳动力的使用,从而保证资源最大化的被有效利用。(二)多元化趋势明显。原来学习计算机专业可能只是作为一个编程工作者,但随着计算机专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专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学习计算机可能就不只为了学习编程,学习计算机语言,或者是为了学习某种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比如,可能有的学生毕业后的主攻方向是影视媒体,他们努力学习的主要方向便不再是计算机语言的编程,而是媒体数据流的处理,比起计算机语言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某款视频或者图片声音处理软件的高级进阶使用技巧,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经典事例处理的讲解。计算机的多元化更加明显,学生可以更加自如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知识领域进行学习,但这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授课教师教学备课的压力。(三)局部体现变异性加剧。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有时会体现出局部的变异性,所谓的变异性就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期进行发展,相反,它发生了某些我们并没有预知的结果。这种局部变异性在以往体现出的事例不胜枚举,以曾经的计算机大佬IBM为例,巨型机的小型化便是计算机的一次变异,从计算机的研发到巨型机小型化期间,计算机被设计出来的目的都是进行庞大而专业的信息与资源的处理,并不是用于个人的。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变异发展,导致了IBM辉煌不再,个人计算机几乎成为每个人的标配。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的变异可能会更加的多样化,更加出乎人们的预想。首先,计算机的形态可能会更加的多样化,其次,计算机可能不再是一个呆板的只懂得执行的机器,其可能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因此,计算机专业未来面对的可能是变化的发展,在变化的发展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与岗位,是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四)对学生自学要求增加。“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互联网+”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因此,学生要保证自身在未来的发展中仍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到不被时代抛弃,做未来的宠儿。做到这些的基础就是学生需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在计算机专业要体现的尤为明显,学生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努力拓展知识储备,为创新改良技术打下基础。

二、高校在“互联网+”的形势下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对于学生是有益的,切忌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尽量做到讲述的课程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教学内容也需要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未来发展的路径不同,对此教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相应的分组制,对大的分类进行针对性的详细教授课程,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学习自己所喜爱的技能,保证其以后工作时具有足够的技能储备。对于学生的不同能力,教学设计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不同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最大程度的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其获得工作生存的必要技能。(二)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尽管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思潮下,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喷薄而出,但计算机教学不是进行计算机理论的设计与探讨,所以计算机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大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计算机概念,同时,大多数高校也不具备有研究所的专业器材和充足的资金储备,用来完成计算机理论相应验证。因此,在高校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中,可操作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能因为“互联网+”强调多行业的协作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就出现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他们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确立相应的知识储备[2],并在其之后的求学途中,有足够而且深厚的基础准备与部分新颖理论验证的经验。(三)计算机教学设计要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常常一个极具天赋的人就可以完成计算机软件或者系统的编程。而现在计算机经过长足的发展之后,数据库日益庞大,个人再想独立地实现编写出系统程序或者软件,已然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协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在计算机教学的设计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对各个小组分别布置一个总体任务的不同步骤,并让他们进行协作。教师只负责布置总体任务和划分每个小组负责的内容,协调进度和统一设计规划等都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在实际的企业中,员工的协作能力有时比其专业技术更为重要[3],毕竟具有某项天赋、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是少数。在学生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训练其协作性,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段视频。首先对这段视频进行摄影、录音、后期处理等多任务的划分,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主题,最终呈现一个5-10分钟的短视频。这样就很容易在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四)计算机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对于学生而言,吸引他们选择计算机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认为计算机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设计可以由浅入深,并在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中多设置实际的例子,可操作性强的例子,让学生可以在练习中获得更多的趣味性,从而让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4],教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计算机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可以增加学生的创新性和创新意识,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三、结语

总体来说,“互联网+”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的教学会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困难和挑战往往就是机遇。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花费时间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全面。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有更多积极性,让其感受到学习中的趣味性。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教师的一个规划,其中体现出的是教师的个人授课风格,在其中,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的探讨与良好的互动,是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其知识边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宇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2):105-106.

[2]林锋.互联网+环境下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435.

[3]薛巍.“互联网+”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模式与改革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6(6):270.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字: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要紧扣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适当添加生活所需的知识,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一种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通过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1 以切身教学为例

一门课程、一节课是否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都能体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以所任教的《办公自动化应用》为例,这门课程主要是采用任务驱动法。职业学校的学生重点在于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是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主要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教师的点拨,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并掌握知识点。

2 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法”不是万能的,要切合现实生活实际,并非每节课都适用,比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就不适合采用此教学方法。每节课上课之前向学生布置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完全在“做”中学,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1 呈现任务

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任务要贴近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要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学生很快完成任务,会浮躁,认为太简单,容易满足现状,不追求更深层次的学习。难易程度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比如在讲到表格时,可以让学生试图制作班级的课程表,以及班级的成绩表,再转到某公司复杂的项目表。操作学习内容不能太散,要充分包括所讲的知识点。

2.2 解释任务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这个阶段主要是剖析任务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具体的例子来说,制作某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在这个任务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工作计划以及工作计划要包括什么内容,比如:标题,任务,目的,要求,具体措施和方法等等;其次,word的页面设置等等;最后,重点是学会利用word创建和编辑文档,文档的保存,以及对文档中字符的字体、颜色、大小以及字型的设置,段落的缩进设置以及利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对段落进行相关的美化和修饰,学会对页面的页眉和页脚等进行相应的设置等等。

2.3 演示并来回巡视

任务清楚之后,通过多媒体演示重点操作部分给学生看,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要记住某个任务具体操作是在哪个功能上实现目标的。演示完毕,后面主要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来回查看,看她们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学生完成后上交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评分。

2.4 依葫芦画瓢并拓展

很多学生在做完布置的任务之后就无所事事,当学生完成之后可以再布置新内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对知识点的巩固,并且能举一反三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熟练操作,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熟悉每个任务在哪个功能上实现,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强提高创新,在操作上增加难度。对于任务解决中的新知识的难点重点有必要加以讲述,演示。

2.5 评价总结

最后一个阶段是根据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重点讲解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问题,以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创新意识的,能更好掌握知识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分来鼓励她们。

3 任务驱动教学总结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角转变为配角,而学生由配角转为主角,教师也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创“教”的升华并实现“学”的突破。这是真正推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

在使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中,首先学生有事情可以做,课上不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完成任务的操作者。采用此方法,本班认真学习并且感兴趣的同学由原来的75%提高到了96%。真正的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到一起,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和创新者,学生从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到感兴趣这种质的转变,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很适用,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最终达到最好的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效果。在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可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步骤要合理,目的要明确。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学生个性,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2,(9).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计算机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的责任是以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打造有效的计算机课堂。

一、创设情境,进行有效预设

创设课堂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去探究解决的愉悦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好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践活动情境、质疑情境、合作情境、游戏情境等。

二、创设悬念,引导有效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由提出问题开始。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学生“疑”,教师就要激“疑”,激“疑”就要设“疑”。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有意地把一些计算机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启发学生思考“叭”和“只”两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思考三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教师的逐步设问引导下,学生逐渐找出问题所在:这几组汉字都是编码相同,但“叭”和“只”两字字形不同,“叭”是左右型,“只”是上下形;“洒”“沐”和“汀”三个字字形相同,但它们的末笔不同。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字根相同,字形不同的汉字,补上“字形”信息,就可以正确输入了。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进一步提问:“字形信息怎么加?”“汉字的笔画有几种?”“字形有几种”“它们的代号分别是什么?”,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后,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创设活动,诱发有效操作

有效的计算机操作活动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关键。课堂上,学生能独立完成、自主解决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掌握的才牢固。比如:给出一组需要加末笔字形识别码的汉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适当讨论和相互求教指导,掌握得较好的小组成员指导和帮助掌握较慢的小组成员理解和掌握。然后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抢答,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定位识别码步骤。

四、创设练习,促进有效生成

只有当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时,才能生成更多的思维“火花”。精心设计一些各种类型的汉字作为练习内容促进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促进有效生成。例如:给出“栈、伐、仇、男、回、句”等一系列汉字,学生在练习时,会发现“栈”和“伐”这两个字在输入的时候,末笔是点还是撇非常关键。学生在已学知识基础上不能一下子就能精确输入,但是通过自己的尝试,会正确录入所给出的汉字,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五、创设比赛,促进有效巩固

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学生具有明显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的这种心理,促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至超水平发挥。为了本组取得最后的胜利,组内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个孩子都在为本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欲望,促进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应将计算机课堂比赛进行到底。

六、创设疑问,引发有效总结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总结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本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之一,我们在实践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逐步完善提高,打造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职中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科技创新导刊,2008(24).

[2]杨云.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大科技,2010(5).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新课改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动态设计

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体现在实践中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管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几年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模式,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1.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动态设计的概念

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其次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最后是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2.新课程改革下计算机教学动态设计原则

在新课改革中,教学动态设计也有着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可以表述如下。

(1)教学动态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分析教学需要,同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选择性。

(2)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而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来进行教学的动态设计。

(3)教师要会使用教材,而不是直接用教材去说教,应当具备动态组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4)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模式,将评价作为自己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这部分内容是预先设定好的、静态的,回归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是这部分准备内容的实现;而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需要在授课过程之前完成,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整改,教学动态设计贯穿整个课堂,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的设计都体现动态特征,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设计面向学习需要的教学过程的模型

基于前面我们论证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课改下的合理性,在课程动态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设计的依据就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并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进行教学动态设计,即学生需要怎样的知识,就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动态设计,这也就是针对学生需求的教学动态设计过程模型。

我们再分成各个部分来论述一下。

首先,与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过程不同的是,教学设计应该体现动态理念。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不应当是静态的,不应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应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例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分析之后,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二,在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及评价中,教师要清楚列明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就是反思教学,教师通过反思的过程可以去粗存精,可以得到有价值的启发,并且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过程的设计,提高教学的理论素养。教学反思中包括了教学前反思和教学中反思以及教学后的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好一份教学反思表,明确需要反思的各方面,在完成整个的教学过程之后填写。

根据我们预设的教学动态设计模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议学生将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的反思(预习、课堂和课后作业)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之后教师根据这些反馈得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教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内容进行反思,或者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反思,集合大家的意见,选择优异的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教学。

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 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另外,职业学校面对更多的是专业课教学。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计算机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面向就业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根据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很难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尤其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很模糊,教学难度很大,针对以往教学效果不佳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动画,并通过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完全呈现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以灵魂,把软驱看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软驱故障的维修,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精彩的故事读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画图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设计了昌图职专校徽,并把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该课时,学生能够容易地观看到他人的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三、重复重要知识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当前在职业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用面临升学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例如,表格是网页设计时经常用到的元素,在图文混排时可以利用它来固定网页元素,在学习框架网页时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电子图书,在学习表单知识时可以利用它来美化表单。那么,在讲这些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的让学生重温表格的使用,重复表格操作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表格运用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加深,提高网页设计的能力。

四、不断关注和本专业相关的科技信息好和技术进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每天关注科技信息和互联网信息,关注计算机方面世界性新闻,譬如中国探月等详细新闻信息,并以最好的方式讲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知识已经很人类各方面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学好本专业对今后人类科技的发展将会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五、用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动辄就向学生发火,在职专教学中这是最不可取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作为老师,关心学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去教育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我们要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或许经济条件不好,或许性格孤僻,或许是因为某事而受到了伤害。我们要用心去和他们交谈,让他们转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