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图片导入新课
师出示:古城、塔和桥的图片。
渡:我国不仅有保存完整的古城和数不清的塔桥,还有多姿多彩的楼阁。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古城建筑的一种新形式――楼阁。(板书)
[点评:本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学过的古城建筑形式,同时引出本课要探究的新形式――楼阁。]
二、了解楼阁
先请生说说“楼阁是什么样的建筑”,然后师补充材料:
1.文字材料 早期楼与阁是有区别的,楼指重屋,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没有严格的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
了解楼阁的形式:城楼这种楼阁形式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阙楼、市楼和望楼在汉代就已经成为楼阁的主要建筑形式了。
[点评:教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重,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楼阁是什么样的。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一知半解时,师通过补充文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楼阁,以及楼阁的形式。]
师结:了解了楼阁和楼阁的形式,我们一起走进楼阁!
三、走进楼阁
请生说一说自己查了哪座楼阁的资料?通过什么方法查找到资料的?查资料时面对潮水般的资料,你是如何取舍的?
[点评:课堂上,常见孩子们拿着一摞规整的打印材料。孩子和家长往往机械地认为材料打印的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手中的材料往往都是大人越俎代庖的,他们对这份材料无从甚解,这样的搜集来的材料失去了搜集资料的意义。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特设置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会搜集资料,提取资料,并会分享资料。]
渡:我们以“黄鹤楼”为例来分享同学们查找的资料。
1.走近黄鹤楼
1.1先请同桌两个说一说自己对黄鹤楼的了解?再全班交流。交流时师抽取查找资料的角度并板书:位置;盛誉;传说;建筑特点;楹联;诗词;图片。
[点评:通过以“黄鹤楼”为例,引导学生知道交流名楼资料的角度为:位置、盛誉、传说、楹联、诗词、图片等方面,为后面分享滕王阁、阅江楼和岳阳楼的资料作准备,同时为学生争做小导游做准备。同时,在交流资料时,先请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遵循孩子们的认识规律,对查找的资料先熟悉后交流。]
2.交流资料:滕王阁、岳阳楼和阅江楼的资料
2.1交流时注意形式多样。每交流完一组,请其它的小组补充然后师就交流内容提问一个问题。
师点拨:阅江楼雕梁画栋的美。特别是阅江楼屋顶的藻井金龙,这条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点评:通过小组介绍和全班交流滕王阁、阅江楼和岳阳楼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三大名楼,为下一环节争做小导游做准备。交流资料,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特在每组交流完资料后,教师设计一个问题进行抢答,并进行奖励,激发孩子们仔细听,认真看。同时,在交流阅江楼的资料时,老师承接着学生们对阅江楼的交流,点拨阅江楼中雕梁画栋的美,渗透对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的赞美。]
2.2师结:刚才我们交流的这四大楼阁被称为“江南四大名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想像:(补充两首古诗的吟诵。)
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楼一游,或会四方之客,或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他们留下的诗文和故事也使得名楼多一些浓浓的文学色彩。(板书:文学)
[点评:通过交流资料,教师点拨体现名楼的文学色彩!同时补充两首古诗的吟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师引:我们刚才介绍的这些方面,如果加上一个自我介绍那就是一份“导游词”呢!请生:谁能模仿导游进行自我介绍呢?生说,师评,发学生一张楼阁的彩图。
[点评:课堂是生活的体现,此环节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再现生活,同时为争做小导游做准备。]
2.3争做小导游,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点评:利用争做小导游的方式引领整堂课,教师通过送名楼的彩图为奖品这一评价手段,激发课堂争做小导游的积极性。]
师结:“江南四大名楼”,都是用来登高望远,浏览风景的!还有一种楼阁是用来庋藏的,如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佛教中的塔也是楼阁的一种!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在总结楼阁的作用!]
师补充:被誉为“千年不倒翁”的应县木塔,用去近一万立方米的木材,没用一根铁钉,竟然“千年不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它巧妙运用了卯榫结构和斗拱设计实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是利用斗拱设计建造的。
[点评:教师以“千年不倒翁”为例,引导孩子们体会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进而体会苦代劳动者的智慧。同时,引出中国馆的图片,渗透现代人们对这种技术的传承和运用!]
3.拓展延伸
渡:楼阁还有很多民间说法!我国民间的“名楼”“十大名楼”之说分别指的是哪些名楼?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市?交流,开启曼妙楼阁之旅。
四、楼阁之旅:配乐欣赏图片
[点评:此环节进行课外拓展,请孩子们展示资料的同时,欣赏楼阁的千姿百态,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楼阁建筑之美。]
五、楼阁寻根
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其次,传统文化的物态形式,即其内容的外在表现,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的习惯和规范等。再次,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种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字的元素有汉字、书法、篆刻和甲骨文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页设计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便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传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设计教育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优秀的设计作品要能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内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面对当下新媒体飞速发展、中国网民数量飞速增长(包括使用手机媒体的网民)的现状,高校应当更加重视网页设计人才的培养,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页设计人才培养,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网页设计的灵感和素材,而且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人文教育和设计观念,使其明确设计不能盲目追随流行,而是要体现设计师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
二、关于网页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立足传统文化,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设置课程时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文化的融入网页设计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设计形式上,而应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更新教学内容。首先是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铺垫,可以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绘画基础课程中可以选取瓷器、京剧脸谱等元素,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并且熟悉传统文化符号。在构成基础课阶段,在学生学习了构成法则的基础上,对应用部分的练习可配以主题性的训练,如传统图案图形的运用。平面构成部分可强调对传统图案图形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色彩构成部分可强调对具有民族特彩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网页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学会运用传统元素逐渐理解传统文化。在专业课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设计练习时才有可能。如在网页的界面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以传统纹样为题材进行主题创作,组织画面元素;也可以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进行界面设计创作,如二十四节气、中国结等。在引导学生对传统元素运用时,可以让其采用直接运用和间接运用两种方式。直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做到表现形式具有新颖感,能直观、生动地表现主题,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图像或者图形的形式呈现。若想在直接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出表现形式独特的作品,不能模仿照搬而应在理解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间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寻找元素间的联系,将看似没有关联的设计元素巧妙地联系起来。元素可以是具象表现也可以是抽象表现,运用形式美法则构成主题。如何选择元素间接表现相关主题则需要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二)加强对传统设计思想的学习
在网页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以及相关理论也应当受到重视,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使其加强对传统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增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这种理论课程教学可以联系专业实践开展,避免学生因课程枯燥而出现对其不够重视的现象。如在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从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潮的角度指导设计实践,让学生在理解设计历史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分析经典设计作品的内涵,学会查找和分析资料,提取其中的设计元素。传统文化融入网页设计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还要注重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和内涵的传承和表达。
(三)课题形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创新型设计人才尤为重要的环节,可在以往实践项目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再设计的实训项目。网页设计对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学方式的变革应该从实践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展开,目的是使网页设计的实训部分摆脱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以往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都是围绕着课程的内容展开的,学生的专业练习也是在老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模仿,无法真正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将传统文化融入的再设计实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孤立看待一个传统元素,而是要注重与其他实训练习的关联性和连贯性。网页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型高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网页设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多种技能协作完成,只有综合各门课程知识融入到综合实训项目中,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有效的衔接。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实训练习,挖掘出与课程相关的设计项目作为课题,把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联系在一起。课题的选择要利于将传统文化和专业教学融合在一起,由浅入深。每一个大项目的内容都需要运用几门实训课程的知识点共同完成,只是每门课程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有所不同。学生从课题的问题着手,寻找解决办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训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来丰富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统一。
三、结语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室内设计教学主要根据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就使学生在室内设计时主要采用西方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而忽视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难以接受西方文化的感受,这就造成了室内设计教学不能正常的发展。面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建议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写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教学中,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更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来服务社会。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实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事实证明,只具备实践能力的人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所以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不仅要对实践技能进行训练,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一贯注重对西方设计理念、西方设计潮流的讲解,认为西方化、欧式化的设计风格能够完全满足中国人的需求,所以在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是主要以西方化、欧式化设计风格为主体进行设计。设计作品突出表现为时尚化、前卫化。面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果,教师对学生西方化设计理念的过渡教授,使学生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学生的设计作品主要彰显西方文化,过度依赖西方先进设计,而缺少民族气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室内设计中应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将室内设计设计出中国的味道。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作品,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后人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记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因此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的古典作品,让学生通过文字想象古人生活的室内环境。通过文字激发学生文学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充满民族文化,充满中国韵味。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将文化气息的文字在空间环境设计中转化成优雅、清淡、清新的设计画面,利用古典文学作品,更多地让学生摆脱西方文化的束缚,使室内空间环境更符合中国传统的气息,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室内设计,不断发展和传承中国文化,让学生思想上有了中国文化的设计理念,为室内设计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将中国传统装饰陈设引入室内设计教学中,增加学生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使其产生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装饰和室内陈设,比如图腾装饰符号、动物、植物和人物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图像,这些装饰符号都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中国古人在室内的陈设也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环境陈设也不同,通常在古人的大厅上将会摆一些清幽淡雅的花,再配上一些书画作品,来增加书香气息,这种虚实结合的室内设计理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意境。中国古人在室内设计时,也会将一些富有精神力量的装饰设计在室内,正如我的所知道的,古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信仰,一些精神寄托,比如信佛教、儒教、道教,他们一般会在室内张贴装饰图像,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思想。如果学生能学习利用古人室内装饰和陈设的艺术,并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来,那么学生的室内设计将更具有创新性,既可以让人们陶冶情操,也能让人们进入到传统文化独特的情境中。所以将中国传统装饰陈设引入室内设计教学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服装设计
在整个20世纪以及至今的近10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世界服装的发展。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说过:“我们西方艺术受中国之思想可谓多矣,那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中国,我们的艺术绝不会达到今日之境地。”
一、民族性已经成为服装设计的精神和灵魂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国际间服装产业的竞争,加快了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及演变。国外的众多的设计大师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而产生的优秀作品,引发我们深刻思考。服装设计教育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创新,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使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主流。
二、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服装设计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如今全球化风潮扑面而来时,创造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应该是在世界性、时代性这个前提下,立足于中国风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国之本质”。中西服装文化观念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反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服装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只有最民族的,才会成为最全世界的”。世界正在成为一个不断融合的大家庭,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差异越来越小,人们越来越近。而我们的服装行业仍是一个“超大的加工厂”,没有创新,只有模仿。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区别于其他民族,被其他民族认可的标志。
三、教学改革思路
民族服饰文化继承需服装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国的传统文化往往被忽视, 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沦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失去设计的魅力。服装设计教学应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哲学思想及人文精神,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延承与创新,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成为服装设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主要思路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将本土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拓宽和增强学生服装设计的创意能力,。
2、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校内实训管理平台,开设校园服装品牌店,成立或成立虚拟传统服装高级定制公司,用企业管理模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主导作用, 而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则是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个教学团队必须有“双师”型教师和服装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车版师等。
4、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创新的传承,这就要求服装专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图为教学改革思路示意图:
我国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在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服装设计教学应立足于民族文化,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之间实现平等的资源和成果的交流、共享、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维英.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探析.纺织教育,2007
[2]阿尔巴赫(美),陈舜芬,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4]程艺.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7
[5]杨源.来自田野的报告 民族田野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 2006
[6]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中美术 地方资源开发 教学设计
我们倡导教师充分显示条件开发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地方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它为高中美术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资源,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地方特色和地方的优秀传统,在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又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1]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地方资源的开发需要将地方资源与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下快速实现教学目的。
一、课程资源开发内涵
美术课堂的课程资源开发是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学目的能够完全实现。
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对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通过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的文化背景讲解、事物欣赏、模仿创作等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背景、蕴含的丰富韵味等,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最后做到自觉传播传统文化。通过充分地将地方资源与高中美术课堂相结合,最后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审美能力的目的,促使学生美育水平的提高。[2]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开发的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开发的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对此进行一一梳理,希望能够借此提高高中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的开发程度,加大地方资源的比例。
1.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地方资源开发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丰富高中美术课堂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中教学中各个学科都加强了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美术课堂中,由于课件制作难度较高,要求较大等,所以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较少,使得高中课堂美术课堂难免流于枯燥。我们通过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给同学们讲述传统地方资源例如西北民间油画等背后蕴含的人文知识,精妙之处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
2.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
高中美术课堂应该注重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多加欣赏,并且提高高中美术欣赏课堂的基础知识,让同学们能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我们通过将地方资源例如民间画等,开发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地方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我们通过让同学们欣赏经典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讲述传统美术作品例如民族服饰等的制作方法等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的创造之中。[3]最后,让同学们对自己领略到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自我加工创造,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促进特色课程建设,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我们提倡通过开发地方资源来丰富高中美术课堂的内容,通过将地方资源与高中美术课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的,即符合高中美术课堂发展又带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美术教学道路。我们通过将高中美术课堂与传统的地方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设出一门充满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学科先进知识的课程,并且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课程,从而实现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使得学校课程从以往的死板、不重视人文知识、不注重传统中解脱出来,开创出一条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道路。
三、将地方资源融入到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原则
1.需要以传统文化为重点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例如在对华山壁画进行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华山壁画背后的故事,创作的难度以及创作的意境。让同学们充分地感受到古人的伟大,并且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传统表达手法的独到之处,使得学生都能够热爱传统文化,自主传播传统文化。
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地方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将其融入到高中美术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资源的纳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完成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地方传统文化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通过教师讲解传统文化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来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最后,通过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作品的制作中来实现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继承和发展。[4]
小结
综上所述,地方资源的开发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需要在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传统地方资源的开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地方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进去,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大幅提高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英]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