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一是把素质教育简单地与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对立起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主张在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追求和谐与均衡。应试教育则是一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模式。有人把应试教育等同于考试,认为要开展素质教育就应该取消考试。还有一种观点是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在社会倡导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把专业教育简单等同于狭隘、知识面窄,过分跨大了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是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广博的知识基础,与现代通识教育论是一致的,两者都主张以广泛的学科知识形成学生宽广的视野。但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视知识面广为素质提升的必要条件;通识教育视知识面广泛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它属于传统教育思想范畴。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二者不能完全等同。然而,在实践中有些高校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等同于通识教育,把推行素质教育的标准确定为学生获取知识数量的多少。原本作为素质教育必要手段与途径的通识教育,现在被提升为目标,而对隐含在通识背后的思维品质、行为规范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未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忽视。

三是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指科学素质、人的价值、社会交往能力、服务社会和科学管理的教育。它是塑造灵魂、构筑精神世界和达成完美人格的教育。素质教育要达到人的素质和谐与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二者真正融合。但是,人文素质教育不等于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的人文取向,并不是要将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同起来,也不意味着以人文教育去排斥或反对科学教育。

四是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应用技能教育。受社会上关于大学生“缺乏技能”、“不会动手”、“素质下降”等传言的影响,部分高校产生另一种认识: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应用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是以培养人掌握技能为最终目的,它通过训练使人掌握一种或几种专门的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技能教育只是一种载体,提高人的素质才是核心。

总体来说,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各类实践活动已经比以往丰富了很多,但仍有创新的空间。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

强化教育引导督促。素质教育不是局部的教学手段调整,而是一个牵涉到转变教育思想,变革教育结构,更新教学手段的系统工程。同时,素质教育具有典型的隐含性和滞后性,其效果往往不明显或在短时期内很难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高等学校,但教育主管部门能够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通过辅以比较健全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督促、帮助高校把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做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把“传(下转第52页)

(上接第44页)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不仅体现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也体现在思想道德的引导上。同时补充师资,完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心理、人文、文艺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各高校应以培训进修、招收聘请等方式将短缺的师资补齐。

健全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在整体优化、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原则下,对原有课程体系去粗取精、精简优化,并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崭新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修身课程、生活课程、隐性课程“四大板块”。学科课程,是以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为主的课程体系。修身课程,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性格、兴趣、人文素质等为主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德育、心理教育、法律、音乐、舞蹈、绘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生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生存、保健、消费、保险等课程。大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生活锻炼,基本生活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开设一些生活课程,无疑是必要的。隐性课程包括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催人上进的良好班风校风,民主、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定期、不定期举办的各种丰富多彩而又富有积极意义的学生活动等。它们对大学生有着一种隐性影响,对其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素质教育

引言

必须承认的是,我国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加之适逢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培养机制的滞后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和大学生自身的观念和素质等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难上加难。为此,本文以创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创业、素质、能力等是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范畴。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理清这些概念的基本内涵。

㈠ 对创业素质的基本认识

一般认为,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素质是指个体本来的性质或素养,是在实际表现中得以综合展示的个人知识、修养、能力诸要素之和。

㈡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定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会议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开拓性和个人首创精神、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的人非常重要。[1]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高校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依归,以创造性和开创性为基本要求,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从而培养他们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质等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应对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解决他们就业问题要求,更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第一,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应对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解决他们就业问题要求。我国高校在扩招后,由于没有为高校大学生吸纳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4年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来势汹汹,措手不及。

第二,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创业需要综合素质,特别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展创业素质教育,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前面提到,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必须以“创造性和开创性”为基本要求,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

㈠ 高校要树立创业素质教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以应试教育为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千人一面的没有个性与创造性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创业素质教育转变,要改变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确立就业就是不断创业的动态过程的人才观。

对于教师而言,要树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观念。所谓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

对于学生而言,要认识到,考研和就业不再是未来职业的唯一选项,而能自主创业更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培育自己的创业素质。

㈡ 构建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在构建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要重视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的制定和设计。

第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开设创业课,传授创业思想,并保持创业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连续性,逐步深入,直到学生毕业。

第二,在创业课程设置内容上,要融合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第三,在创业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上,学校相关教务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

㈢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我们认为,创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实践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3点:

第一,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教育、就业指导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情景模拟教学,增加到企业的参观考察的机会,带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强化实训教学。

第二,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各类型的文化指导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除此之外,更要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可以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合作模式,如聘用企业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企业人员来校做讲座等。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l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1

[2] 潘美意,杨立君.高职学院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87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一“、1349”育人模式概述

“1349”育人模式是指:坚持1个理念,即“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围绕3个维度,即“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积极搭建4个平台,即“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三创育人”;让学生参加9个活动,即参加一周公益劳动、完成一次素质拓展、加入一个社团、走进一次街道社区、加盟一个创业团队、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参加一次志愿活动、挑战一次自我极限。“1349”育人模式不仅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1349”育人模式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当下,多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缺乏整体性,未形成统一体系。要想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必须进行素质教育平台的组织形式创新。“1349”育人模式正是我校提出的特色平台和统一体系,该模式围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实践,提出了更为具体、朴素的素质教育践行方式,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具有较强的契合性。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思想趋向多元化,偏重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1349”育人模式从社会实践出发,让学生走进社团,走进社区,了解我国的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社团活动的开展中体会团队交流沟通与协作的内涵,从而思考如何塑造自己才能符合社会要求。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

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复旦高材生毒害室友的事件,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对大学生灵魂的陶冶,使其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儒雅的风度气质。“1349”育人模式提倡搭建“文化育人”平台,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从劳动中感受生命的存在价值,从街道社区生活中体验社会对个人道德伦理的要求,从主题班会的交流讨论中认识社会主流的情感道德观念。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纪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正解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当下,许多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纪律意识的破坏不容小觑。请客送礼获己所需、老实人吃亏等各种不良意识渗透到了很多大学生的潜在思维中,对其职业生涯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处理好自己与社会以及社会、群体与自我关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1349”育人模式提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团队中培养大学生遵纪守规的习惯,遵守交往合作秩序。在创业团队中,掌握利益蛋糕的分配原则,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社区街道中,感受社会关系的复杂性,锻炼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几点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拥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标准,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教育体制与此要求存在较大冲突。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分标准主要是“分数”与“是否听话”,这样的价值导向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进入大学,学生及家长甚至一些学校普遍抱着“松口气”的心态放任对学生的约束管理,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素质提升的主动性,致使走出校门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教育不能区别对待,对问题的学生个性特点处理

价值观、人生观是指导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理念,当下很多大学生对“集体利益为重”“奉献敬业”等起码的道德理念持怀疑态度,工作与生活消极,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道德水准要求。但大学教育却将这种思维归于个人的性格差异,未给予有效矫正。

(三)重说教、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说教”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偏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知识得不到巩固,这与素质教育中实用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去甚远。

四、正确实施“1349”育人模式的建议

(一)优化机制和路径,做好“1349”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任何好的制度,出台是前提,落实是关键。在“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由学校党政联合牵头,制定并分解目标,按照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另一方面,要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党团、教学、学工、社团4条路径为主要渠道。党团侧重增加学生的党团知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学侧重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学工侧重学生日常德育和事务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就业创业服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积淀,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社团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锻炼交往能力。

(二)教师要加强指导

“1349”育人模式使学生极大限度地与社会对接。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1349”育人模式虽然要求比较具体,操作性强,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保障工作。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实践层面,教师的工作更加繁重,需制定培养目标,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思想变化,研究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点,评估实施效果,改善实施计划,拓展活动形式。

(三)优化社团管理,提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社团不仅起到了活动的组织作用,还能够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载体。因此,学校应加强社团管理,为“1349”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应建立多元化的社团发展格局,推动各类社团均衡发展。学校应积极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场地、设施、经费、指导教师等。对社团成立进行严格把关,引导并帮助社团做好自身建设,利用社团活动以及社团成员交流沟通机制,更好地实施各项教学要求。

(四)深入调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实施形式

“1349”育人模式坚持“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这一理念,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迎合学生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教师作为“1349”育人模式实施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应针对每次教育活动的目的,积极搜集学生对活动的建议及要求,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激发学生思考,寓教于乐。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

一、简述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情况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高校,其他高校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主要是由社团活动以及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高校也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选修一门和艺术有关的选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在艺术教室方面的设备过于简陋,所以很少有实际的舞蹈教学,通常都是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收获。在我国高校中,对于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少,老师的水平也不高,专业的场地也没有,教学的方式也与时代脱节,因此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舞蹈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其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二、简述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学问,虽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舞蹈,但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舞蹈以及学会欣赏舞蹈。舞蹈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知道舞蹈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很好的欣赏舞蹈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项肢体表演,其内涵是十分多彩的,其中有人文的精神、美学的艺术和哲学的思考等等,了解舞蹈知识之后,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知道很多地方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了解他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从而真正被舞蹈所吸引,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文化素养和品德。

(三)通过美学的教育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高校中,要想进行美学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更加的形象和直观,能够更加了解美学的内容。通过舞蹈还能让学生的形体更加优化,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的内容,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的舞蹈教学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舞蹈教学的资金的投入,提升教学队伍的水平。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舞蹈教学的建设,提升舞蹈课程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另外,也要提升舞蹈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老师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的技巧,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知识以及技巧。

(二)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形式要进行改革,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存在严重脱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老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舞蹈讲座及比赛和创作等等,多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于舞蹈的了解更加深入以及全面,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舞蹈教学这一内容,而且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舞蹈教学是必要的,所以要想改变高校这一尴尬的现状就要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能很好的拓展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视野。很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基本上不会重视艺术教育的学习,他们认为艺术的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就算学好了也不能对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帮助,所以不仅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舞蹈教学,也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他们知道艺术教育的学习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和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也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在将来的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舞蹈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还能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将舞蹈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发展舞蹈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拨款来建设更加标准的舞蹈教室和器械,并且聘请优秀的舞蹈老师,教学的方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保持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同辉.浅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5):10.

[2]于亚峰.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4):12.

[3]何小文.浅议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实施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9).

大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99-02

0引言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目前践行的仍然是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导的传统培养模式,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分工的细化,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发展日益凸显出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7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应届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较差,8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应届毕业生没有达到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而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应届大学生至少需要经过一至二年的社会洗礼才能符合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在我国某知名企业的招聘现场,招聘方曾表示:“如果在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经验之间挑选,企业用人一定首先挑职业素质”,可见,职业素质已成高校毕业生是否被录用的首道门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指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1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误区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过程。

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的只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也大都认为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谋求发展的资本与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养。还有部分人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就业指导,只要在学生就业前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突击,以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现学现用便可,这种短期促销的就业指导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素质教育,它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并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应包括品德素质、专业素质、社会素质等一系列的内涵。

2.1 品德素质教育品德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有诚信的合格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让他们树立强烈的专业和创业意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2 专业素质教育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要具有生产实践的真实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具有将专业知识转为生产应用的实践技能。

2.3 社会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主要完成学生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社会素质教育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竞争。

3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

3.1 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3.1.1 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由于我国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过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因此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应该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师资建设是最为重要也是大多是高校最为欠缺的环节,只有拥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职业素质教育专职教师,课程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作为高校,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社会上专业的从事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合适的教师出去学习深造,以满足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3.1.2 引导学科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程,或者某几位教师的授课任务,而是高校所有教师的一项工作任务,尤其是专业教师,他们与学生在课堂上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须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涵义与职业价值。任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意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既可以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又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贡献和重要性。

3.1.3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主要的精力是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不多,实践能力、业务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客观全面把握职业环境,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为了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磨练意志、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可以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1]。

3.2 营造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特点是由表及里,潜移默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成才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学校重视和支持学生职业素质的校园文化。比如,定期举办职业素质讲座,开展职业生涯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演讲会、模拟招聘等,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职业发展教育知识等。

3.3 实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方案。尽可能的利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与企业多接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职业实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充分感受到职业魅力的同时,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达到了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同步增长的教育目的。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与企业统一研究、分析,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

3.4 加强人才测评建设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2]。

4结论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我们培养的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创新人才,学生必须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要乐观、要诚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高等教育附属品,而是一个理论体系日趋成熟、操作体系日趋完善的新型领域,将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郁南.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