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维修的基本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汽车修理厂消防安全现状
(一)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设置修理车间,喷漆车间和蓄电池充电室等,有的车间甚至毗邻居民房(老城区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大部分修理厂都民营化,为降低成本,经营业主往往租赁一些三级耐火等级和危房内设置各类车间,有的修理厂各类车间设置同一建筑物内,没有独立设置防火分隔措施,假设某一部位发生火灾,就有火烧连营的危险,不仅能烧毁车间还能殃及四周毗邻居房屋。
(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电器线路敷设不规范。如喷漆等车间安装不防爆的开关,熔断器,插座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电气线路未加耐酸的套管保护,蓄电池充电室没有按照甲类场所设置电气设备和敷设电气线路,通过交通运管部门安全治理整顿发现绝大部分修理厂经营业主都没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敷设电器线路和配置不防爆设置,甚至有的修理厂配电盘设置在存放汽油、香胶水仓库内,库房内连接压缩机、电焊机的电线都是临时拉接,几乎80%的厂家配电盘没有设置电器保护装置,设置普通电闸刀,图方便省事都没盖上闸刀盖。
(三)有部分修理车车间内设置有职工宿舍和厨房,是典型“三合一”场所。这些修理厂耐火等级低、无防火间距、电气线路陈旧老化和乱拉、乱接现象突出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人员难以逃生,物质疏散困难,可见其火灾危险性之大。
(四)、没有配置灭火器材或已配置但已失效,从业人员未经消防知识培训。从武进区2007年上半年统计数字看二级汽车修理厂基本上配置灭火器,其他小型修理厂都没有配置灭火器,但这类场所经营业主都没有落实好消防器材保养,维修制度,大部分配置灭火器失效或达到灭火器报废年限。
(五)业主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业主的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一些基本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不知道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不知道最基本建筑、电气防火常识。
二、汽车修理厂主要防火对策
(一)认真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要按照《消防法》第14条的规定,督促落实汽车维修企业,认真履行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自身消防监督管理,抓紧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单位的经营管理之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
(二)各类车间设置宜设置应不低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严格按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厂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施工到竣工消防验收,保留必要的防火间距,根据需要设置门、防火墙、窗通风孔、机械排风系统和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严格消防审核、消防验收,把好源头关。
(三)按行业标准配置防爆电气设备,规范敷设室内电线,特别是甲、乙类物品运输车修理车间以及修理厂内的喷漆间、电瓶间、乙炔间等室内的电气设备均应按国家标准《爆炸和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根据场所配置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具体应参照修车库灭火器配备数量标准配置,修理厂从业人员应建立培训制度,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否则用人单位不得采用。
2013年在浙江连续发生几起电动单梁起重机啃轨、爬轨继而下坠的事故,这里对其中两起事故进行分析解剖,并总结经验教训。
2013年在浙江连续发生几起电动单梁起重机啃轨、爬轨继而下坠的事故,虽没造成人员伤亡,但都砸坏了车间内的设备,起重机也已基本报废,这里对其中两起事故进行分析解剖,以便大家吸取教训。
1.第一起事故
1.1事故概况
2013年1月某日8时左右,某公司一汽车维修车间,工人在操作一台电动单梁起重机(LD10t-13.96m)(以下简称起重机)从南向北空载运行时,发生起重机单侧坠落事故。
1.2现场勘验及分析
1.2.1起重机大车轨道踏面宽45mm,车轮踏面宽75mm。根据JB/T6392-2008起重机车轮第4.1条规定,要求双轮缘车轮踏面宽度比轨道宽度大2c(c为车轮轮缘与轨道侧面的间隙),查表得到该规格轨道要求的间隙为7.5mm≤c≤9.5mm。实际c值为(75-45)/2=15mm,大于规定要求。这一间隙偏大,会导致起重机偏斜运行时的偏斜值增大,更容易造成爬轨。
1.2.2对驱动大车两电机进行试验:大车两驱动电机完好,起重机左右两侧正常运行时速度一致,但由于制动器调整不均匀(东侧紧,西侧松),起重机大车两侧在多次的同方向启动、运行和停车后会产生不同步而出现偏斜运行现象,西侧由于制动器较松靠前偏斜,其车轮轮缘与轨道外侧相擦,而东侧则是车轮轮缘与轨道内侧相擦。反复几次后,偏斜量增大,并使西侧车轮轮缘先爬上轨道。
1.2.3爬轨后由于车轮轮缘直径大于车轮踏面直径,西侧运行速度大于东侧,偏斜量进一步加大,造成东侧两车轮轮缘挤压轨道(挤压力方向为驱动轮向外,从动轮向内),导致从动轮附近的轨道外侧固定螺栓压断,驱动轮附近轨道局部向外弯折变形。
1.2.4随后东侧主动车轮轮缘也爬上轨道,运行到一定距离后,西侧驱动车轮轮缘脱出轨道,端梁侧面钢板搁置在轨道上,驱动轮空转(动力失效),西侧惯性滑行减速并停止运行,在轨道上擦出划痕。
1.2.5东侧驱动车轮轮缘随即也脱离轨道,驱动齿轮在轨道上继续运行,在轨道上表面上压出齿印,附近扫轨板撞击轨道、变形。
1.2.6随后西侧从动车轮外侧轮缘滑离轨道,东侧驱动轮齿轮继续带动起重机前行,东侧从动轮脱离轨道,旁边的扫轨板撞击轨道,出现凹坑。
1.2.7东侧驱动轮继续前行,从动轮旁的扫轨板凹坑对轨道施加向东作用力,造成轨道内侧部分固定螺栓断裂,从动轮附近轨道向外移位,带动起重机整机向东移动,使西侧端梁滑离轨道,撞击内侧轨道固定螺栓,起重机端梁油漆粘附其上。整机继续向东移动,最终起重机西侧坠落造成事故。
1.3事故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3.1起重机大车运行机构制动器制动力矩调整不均匀、大车车轮与其轨道规格不匹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1.3.2起重机大车轨道安装不规范,使轨道容易变形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1.3.3操作者缺乏经验,当发现起重机啃轨有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待查明原因消除隐患后再运行,可以避免脱轨坠落事故的发生。
2.第二起事故
2.1事故概况
2013年11月某日夜班,一公司铸造车间落砂工作区,甲乙两名工人使用一台5吨电动单梁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在进行吊装砂箱的作业时觉得有异常,大车行走声音很大,于是甲让乙把起重机向东开,准备停到车间最东头。在开的过程中起重机突然整机意外坠落,砸坏了其下的设备。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2.2现场勘验及分析
(1)起重机在2011年11月制造出厂使用至今约有2年时间。2013年6月由当地特种设备检测院定期检验合格。(2)起重机北边轨道南侧面和上表面有轮齿的刻痕,南边轨道北侧面有轮缘长距离磨擦的痕迹(见照片);北边轨道M16钩钉大部分已断裂,断口十分之九面积是新断面,说明两轨道之间的间距不符合要求,该机已存在严重的啃轨现象。(3)大车轮缘内宽80mm,轨道踏面宽46m,轮缘与轨道之间的间隙c=(80-46)mm/2=17mm,c值偏大,容易使四只大车轮子与轨道发生偏转,导致啃轨、脱轨。(4)查看2013年9月某天两位维修工的维修保养记录,记着a、小车刹车磨损;b、电动葫芦有异响;c、大车马达头部齿轮磨损;d、大车刹车系统磨损;e、集电器磨损;f、大车限位开关失灵。建议:a、更换电动葫芦;b、更换大车马达;c、更换接触器。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更换。起重机带“病”作业,大车行走和制动存在问题,使起重机两端行走不同步,进一步加剧啃轨现象。(5)铸造车间落砂工作区砂尘污染严重,高密度的砂尘使两端运行阻力不一致造成起重机偏斜进而啃轨。(6)操作者缺乏经验,当发现起重机啃轨有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待查明原因消除隐患后再运行,可以避免脱轨坠落事故的发生。
3.应吸取的教训
以上两起事故都存在以下共同特点:轨道与车轮不匹配、轨道安装偏差超过规定值、维护保养不到位、作业人员缺少起重机基本常识野蛮操作等。总结教训应吸取以下几点:(1)安装单位在有相关安装资质的前提下,还应组织有强烈责任感的安装队伍。安装前首先要仔细阅读由制造单位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结合安装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编制安装方案。(2)使用单位要建立制度、加强管理,落实《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做好日常维护保养、自行检查、全面检查等工作,坚决杜绝起重机带“病”作业。(3)作业人员要加强起重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操作人员还应注重提高操作技能,注意积累经验,使用前要对起重机进行有效检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异常情况的观察,更不能野蛮操作,碰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