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地方院校 就业

从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至今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隶属大概有三:“一是由原来的中师逐级升格而成,如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二是由一些重点高师院校直接设立,如首都师大、上海师大等;三是中师与地方高校合并升格之后设立,如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院等。与前两类主体相比,这类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分享高校资源的同时,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该专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就业形势的角度来探讨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该专业最初设立的几年里就业形势良好。如2002年,江苏省首届该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当时江苏省各名牌小学争抢的对象,所有毕业生都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单位”。但随着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院系的增多,“到2008年,该专业就业率已经低于全省本科平均就业率的1.02%”。造成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出自专业自身,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科定位不强、学科专业知识较弱、教育教学技能差、师范性较弱。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师范生的什么基本技能最重要,43.39%的新教师首选‘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有38.26%首选‘组织管理能力’,还有10.53%首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工作以来最想得到补充的知识是什么:新教师首选‘所学专业方向的知识’的比例最高为22.33%。”这些现状也反映出了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差,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新兴专业,直至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才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有些地方院校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置,没有深入的思考设置本专业的原因、优势与不足,不明确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而只是简单地复制其他一些重点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

(二)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建设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然而,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仍是合并升级前中师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在保留自身的优良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仍有一些不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较低,很多教师甚至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范性与学术性失调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教育专业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成。地方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多重视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忽视实践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比重仍然有待提高;学科专业方面多教授课程论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学科具体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比重低,且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单一,最终仍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

二、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地方院校应明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这是专业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该确定并坚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精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并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复合型教师为培养目标,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能的专业人员。”地方院校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力军,必须树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师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实施并加强通识教育类课程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应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假如说高等教育是一个人,那么通识教育就是人的血液,专业教育则是人的骨骼,通识教育应流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筋脉,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合理的营养和正确的指引。”通识教育类课程有利于小学专业学生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重视学科专业课程的教授

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仍是以某个学科教师的身份进行教育教学的,在教授本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文理哲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地方院校应加强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减少纯理论方面的讲授,使学生真正学有专长,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避免学生泛泛而学却学有不专的现象。

3.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凸显师范性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如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把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能力。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应该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从校内校外两方面进行,在校内通过微格训练环节加强学生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技能;在校外可以与地方小学合作,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来切实提高教育技能。并设置严格的考核体系切勿使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三)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地方院校应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鼓励教师通过继续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并且保持教师原有的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范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招聘优秀年轻教师以实现老、中、青教师队伍的良好衔接。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智慧、教育情怀、教育艺术、教育耐心,四者缺一不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智慧,包括精深的专业智慧、广博的文化智慧和必备的教育教学智慧。孔子有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地方院校应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升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瑞祥.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2]李伟.小学教育专业招生与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4).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粉笔和黑板为媒介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单调、乏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缺少活力,学生积极性严重受挫。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必然途径。

(1)发挥“学习园地”的实践作用。传统课堂的封闭性使得语文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知识运用能力不强。针对这一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必须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出发点,发挥“学习园地”的实践作用。

“学习园地”强调学生对某一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并通过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于综合性的活动中。因此,老师切不可忽视“学习园地”在课堂中的作用。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五”就体现了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以“保护文物”为题的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介绍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有关文物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园地”中“保护文物”的主题活动融入课堂,在实践中渗透趣味性和娱乐性。在课堂中可以开展“对对联”的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出的对联最多。通过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课外知识。

(2)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作用。基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有效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而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多媒体作为融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在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架模式,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营造了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学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作用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PPT功能,设置以下的教学情境:小蝌蚪贴了一份《寻人启事》: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妈妈玩耍时,我很羡慕。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妈妈吗?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去,从而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然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功能,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课文中有关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描写,如“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通过图片直观呈现,学生对于小蝌蚪的发育可以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老师可以播放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更容易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灵活拓展,丰富教学内容

灵活拓展的目的是将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内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地接触各种类型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更深刻、更有价值的内容来揭示语文学习的内涵,另一方面要设计出更有趣、更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以辐射式的学习方式,来接触更加丰富的知识。

(1)多方面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仅仅依赖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一方面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语文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显示出时代性和新颖性。具有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老师针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进行适当引申。如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并能够向其他学生介绍,或者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关于乡土文学的作品。适当的拓展不仅能够升华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还能够将学生的眼光引导到更加广阔的空间去,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

(2)发挥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辐射作用。综合性活动是指以活动为载体、以知识为内容、以综合性为特点的一项有着特定主题的、适合师生全体参与的、体现互动性、交流性和合作性特点的活动,其融游戏、实践、调查等多种活动于一体。这些活动形式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只读书本上已有的结论、只听教师和同学的讲解,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和体验。例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老师可以开展主题为“寻觅春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自然中,探索春天在自然界中所留下的痕迹,如放风筝、踏青。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春天来了的证据,比如迎春花花瓣、绿草、燕子的叫声等等。当然,与自然接触只是开展学习的一个前提活动,老师也可以围绕着“春天”的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类型的作品,比如画画、剪纸、舞蹈、唱歌、写诗、朗诵等等。

以上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走出课堂的实践活动,有展示才能的才艺活动,也有小组合作的创造性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为学生带来一场学习上的盛宴,让他们由衷地热爱学习,由衷地爱上语文。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率;提高

“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同仁投入到其中,进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心理特点,善于描绘运用形象化手段把课本中的“死物”讲活,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把文章以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只有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思维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观潮》一课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性,所以无法想象潮来潮落的波澜壮阔景象,教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应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眼目睹感受一下潮来时的奔腾、冲击景象,感受潮水的壮阔和气势,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观潮的情境,学生在乐声中大声朗读课文,不由自主调动多种感官,在浓郁情境中思考,品味文章中心,用心感受潮水来时的雄伟,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配合犹如见其形,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既能深入理解文章,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结构程序为: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一模式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但运用不当,往往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而且,这一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考虑和体现教学过程的,重主导轻主体,长期以往,势必压制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着眼点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思维过程上。课堂教学中得出结论显然不是主要的,而学生思维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采取有序的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地挖掘学生各自的潜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以往的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互动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们教师要将这种师生单一的互动变为师生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应当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来进行教学,而不能够以权威、长辈的姿态来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老师高高在上而不敢发言。第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叉性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等,这样学生就能从各种互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互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不能盲目使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中的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

课外是一个很宽广的天地,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处处留心皆学问,大量获益还得靠课外的功夫。教师要开拓好学生课外学习园地,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有成效的语文活动课,使教学视野由课内走向课外。具体来讲,语文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绝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否则只会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课外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视觉直观性、知识系统表现性等特点,弥补教材内容枯燥无味的缺点,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心理;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沉闷的课堂气氛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提问或者文字游戏,激发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六、重视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有多次成功的体验,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其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很关键。问题出示的时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难易适当的问题,面向全班同学,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并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人教版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8-02

一、语文教材的基本机构看创新

1.教材设置涉猎广泛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教材共分8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照专题编组分别为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组成。就单从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中可以看出,语文课本内容的设置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内容,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的“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这样的设置使语文课不在单一,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2.口语与习作并驾齐驱

从新课标人教版的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口语与习作教学安排”这是一种创新,一种将口语与习作两手抓的创新。由于考试中作文的比重比较大,教师们会格外重视写作这项能力,从而忽略了口语的训练。虽然说将小学语文的学习联系到未来工作生活中有些远,但蝴蝶效应相比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小细节都可能是那只蝴蝶,所以我在这里这样说也无不可。生活中绝大多数应用的更为广泛的是口语也就是沟通,试想一下,每次跟同学交流跟老师交流我们都不可能先打一个腹稿然后再滔滔不绝的说出来吧。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将口语与习作教学摆在同等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里我们就“第六单元”感谢与安慰我主题的口语与习作为例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联想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生活世界谈谈所闻所想。先口头表达自己通过观察看到的内容,回忆生活中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将感受写出来转化为文字的形式。

二、从语感训练看创新

语感作为学习过程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培养语感这种能力是一种创新,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创新,薛法根老师在多个教学实例中都很好的展示了语言训练将语文教学从无形到有感的转变。

1.设置气氛

正确的朗读需要视觉听觉与感观思维的全方位的投入,薛法根老师在《我选我》中示范阅读根据班级实际要推选学习委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代入式阅读的方法,使文中“介绍”一词运用到实际中来,让学生参与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叫介绍,介绍有哪几种方法。随着课程的推进,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语脉变化和整体思路,达到进入角色,进入文章情景的目的,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感情的抒发,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感情线路。

2.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展开联想

只有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对于让学生头痛的阅读理解这一难点才能够有效的解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捕鸟”一段,连续的九个动作,把雪地捕鸟这个系列性动作表现的生动且有层次,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效果并不好。但是调动学生的体验,根据自身经历再来记这个捕鸟的过程就简单的多了,紧接着联系新课标中口语与写作同时培养的目标,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游戏,让学生沉浸在游戏中,并且能够高效且长效的再现一个个生动的游戏场面,这种参与性极高的课程,想必不会有学生不愿参与,毕竟这比枯燥乏味的课程讲解有意思的多。

三、从学习方式看创新

按照我国新课标课改提倡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在低年级实施“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理念,在其他年级的应用中需要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激励有道的语气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式进行。

人教版小学语文对老师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同时进行的,比如在课文《风筝》中写道“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个提示,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种方式不是命令式的,而是通过学生参与性的学习到了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字词。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文中语感训练的方式进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小学语文创新模式下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数名族学生;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4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少数名族地区由于教学的特殊性,识字教学变成本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识字教学是民族地区教师的首要难题。那么,在教学中怎么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呢? 本文作者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题材,简单的进行研讨和论述。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实践证明,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做练习,学生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特殊性,少数民族的学生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如果突然改变孩子的语言环境和方式,必定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害怕学习汉字。因此,处在一线的教师更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识字教学策略,即在一二年级务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降低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适应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并尽力将识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可采用教材简教、课文简教、游戏识字等具体方法,尽量降低教学难度,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对认识汉字产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反感、厌倦识字转化为自愿识字、乐于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宗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便不会感到迷茫。只有生动的识字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孩子们必将学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二、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识字的教学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识字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如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识字。还可利用社区资源识字等。让学生明白:只要做 识字的有心人,就能认识更多的字,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调动学生课外识字的积极性,我每周开展一次“识字大王”评选活动,并让学生动手制作识字剪贴报,在班级园地里加以展示、交流,以促进识字。

三、注重写字来巩固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汉字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在课堂讲演上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把基本功打牢,每上新课时要先过生字关。课堂演示,书空,书写,评改都必须进行。这也是我们少数民族学生识记汉字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低级学生具有爱学乐学可塑性强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或编顺口溜来强化学生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学生在整体观察汉字形体美、间架结构、笔顺规则的基础上,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一个一个地描,较好地解决了识字教学中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不到位的问题,在学生刚学写字的初始阶段,教师的范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心中先有字形再写字就显得容易而轻松了。久而久之,这种“胸中有字再写字”的字形分析法,不仅对学生记忆深刻,而且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会学生掌握书写时要在写好笔画、掌握笔顺规则、搭配好间架结构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品评汉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静心书写,还要边写边识记汉字。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结语

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语文识字教学也如此,语文教师只有百教不厌,不言其烦地授于学生。而学生在平常不断的点滴的字词汇集下才能逐步掌握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好语文这门课的确需要语文教师付出心血,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增强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以此来丰富学生识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后,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且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民族地区孩子独特的识字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快更高效地学好中华民族的汉字。

参考文献:

[1] 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