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内容教育改革
CDIO大纲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推理,个人职业技能和特质,人际能力新产品创造和执行[5]。这四部分对能力的要求是递进的,第一部分要求对基本知识掌握,二、三部分强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第四部分提出创造性对系统构建的能力,它是站在系统的高度。结合CDIO大纲精神,《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限于网页制作知识,而应该更多增加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系统构建等能力的培养。根据CDIO大纲的四个层次要求,《网页设计》课程中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也渗透了能力的培养。表1中列出了课程内容安排。其中包括四个模块,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模块。每个模块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重点难点各不相同。基础模块强调基础操作,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其余三个模块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软件产品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手段和方法教育改革
教学方法根据知识的特点,需要灵活多样。基础知识部分,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演示方法为主,辅助以限定式讨论,即确定话题,由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共同研究,相互启发的学习。个人能力培养模块需要学生参与,以实验法,实习法为主。实验法是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通过变化获取知识或经验的教学手段,经过亲身体会,获取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实习法是利用一定的实习场所,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教学方法。系统构建模块可以采用项目进课堂方法进行组织,所谓项目进课堂是指教师将所申请的项目带到课堂,组织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开发的过程严格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方式进行,进过亲身参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改革实施
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CDIO模式中要求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能力。项目开始之前先对项目组长进行团队管理,流程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培训。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方面训练。
3.1构思训练任务描述:明确构思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项目要完成哪些功能、完成的目标,具体的客户或市场的需求,业务风险。这个阶段主要包括负责通盘控制的项目组长,负责市场调研的角色,负责客户需求采集角色,负责将需求处理成文档的角色。确定项目组长之后,由项目组长根据成员的性格特点为其分配任务。具体培养的能力:熟悉外部和社会环境,企业及商业环境的能力,推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抗压能力。教师的任务:协助项目小组完成工作,对本阶段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考核方式:以答辩表现和小组完成的需求文档为主要考核方式,小组中每个成员介绍自己负责的工作,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3.2设计训练任务描述:通过抽象和分解将项目分解成多个模块,建立模块间的关系,定义模块的接口。此阶段由项目组长根据项目分解的模块数目将任务分配到成员,成员绘制类图,时序图,设计数据库。具体培养的能力: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压能力。教师的任务:针对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小组介绍完成的文档(包括流程图,类图,数据库设计文档),根据文档质量打分。
3.3实现训练任务描述:运用一定的技术来实现产品。具体培养的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系统实现能力,排错能力,抗压能力。教师的任务:如果学生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提供指导性的帮助。考核方式:项目成员介绍所完成的模块的处理流程和功能,每个成员单独答辩。
3.4运作训练任务描述:对产品进行维护、更新、推广。具体培养的能力:和客户沟通的能力,产品运作能力。教师的任务:定期检查,了解项目组的工作进度。考核方式:根据推广的程度进行打分。项目结束之后,由项目组长汇报项目开况,展示项目成果,展示时需要成员配合[6],教师根据情况,可以提问项目组中的成员问题。教师为项目组整体打分,对于分数靠后的项目组,教师实行惩罚机制,如罚整个项目组做仰卧起坐,俯卧撑。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4对教师的培训
(1)鼓励年轻教师带薪企业学习,学习后颁发培训证书。(2)利用假期组织短期培训,请企业高级工程师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定制短期培训。(3)校外实训环节中引入带队教师的实训,带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组织者,同样也是学习者,借助这个机会,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产品的开发流程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5总结
[关键词] TBL教学模式;麻醉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27-02
Application of team 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LIN Jingyan, PANG Yong, WAN Yo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eam based learning (TBL)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and its effect. TBL is a fresh new mode ofteaching based on the reforming and innovation to the PBL. We apply it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and improve the activeness, positivity and co-operative mind on students thus improved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use and master knowledge through the set of learning target, the organization of team to perform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he use of rational scoring system. Moreover, it renewes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eachers, promot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Key words] Team based learning;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现代医学教育正从过去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麻醉学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理念和特性亦要作出相应的改进。在高等医学教学中,教师应教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尽量缩短其从基础知识学习向临床技能及思维的过渡时间。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基于PBL的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1],在2002年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 LK正式提出,已在国外医学科学教育中广泛应用[1-2]。
1 TBL主要特点
与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相比,TBL更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不仅教导学生基础知识,更教导其如何运用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设计并管理整个课程的进行。TBL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先行阅读内容,以事先分好的团队为单位,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在团队内先行讨论,鼓励每一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团队协作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团队的作业由教师根据事先建立的一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分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个人表现、团体表现及个人对团队的贡献。
2 临床麻醉学教学特点
麻醉学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融合了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临床麻醉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进行熟练的硬膜外穿刺、气管内插管及深静脉穿刺等基本操作,更要求学生能明确手术和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及患者可能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相应处理,确保围手术期患者内环境稳定和生命安全[3]。但对于刚开始学习临床麻醉学的学生来说,其最感兴趣的是基本操作,而对于围术期患者的评估及术中生命体征的维护不够重视,而这恰恰是一名优秀的麻醉医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基础知识运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此外,由于麻醉医师面临着科内医师关系、医护关系及与手术科室各专业医师之间关系的协调,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作为教师,应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我们设想将TBL引入到临床麻醉学的教学中。
3 TBL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我院实际,我们选择在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本科生临床麻醉学理论教学中进行TBL实践。我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本科生共975人,分为5个合班,每班约200人。随机选择其中1个合班采用TBL教学,另4个合班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
3.1 分组
将采用TBL教学法的合班内学生分组,每组10人。设组长1名,组内分别均衡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的学生。分组的目的是以团队为单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教学要点
在TBL实行前1周,根据教学内容(如全身麻醉)发放相关资料及预习提纲。正式开课后约用10 min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并由专人进行评分。此后,进行小组陈述,包括:全身麻醉定义分类、术前访视、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变、麻醉计划、术中注意事项、生命体征调控策略、拔管指针、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有异议或补充的地方由其他小组成员通过提问或互相辩论的形式予以陈述。教师引导讨论方向,对学生仍有疑问的地方不直接回答,而是示范推理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计划和行动,如:提出“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原因?对患者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大家同意这种观点吗?”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层的理解问题和全方面的考虑问题。
3.3 TBL评分及讨论
每次TBL教学结束,各团队间相互打分。各小组自评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个人得分+团队得分+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三部分即构成学生此次TBL教学的总成绩。教师总结学习过程,点评团队合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团队的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 TBL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TBL教学的临床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为灵活,能将由此学到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接受TBL教学的班级中有多名学生申请了大学生校级科研课题立项,其中有12名学生获得支助,而其他四个班级总共获得支助项目为10项。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TBL的意见及学习效果。结果表明:认为TBL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占87.6%,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占90.1%,提高沟通能力的占69.8%,促进麻醉质量控制理念的占50.8%,促进基础向临床思维转化的占81.4%,提高文献检索及管理能力的占66.7%,促进自身表达能力和胆量的占58.1%,改善学习效果的占93.5%。
5 TBL教学的体会
与传统教学不同,TBL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准备团队任务(即应用型分析的案例),向学生提问及提出某些拓展开的或错误的假设供学生讨论,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此外,TBL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及时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因为其面对的是一个大班多个团队的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
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程阶段即开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只是听课和做笔记,还需要根据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独立的课外学习,可以培养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为本小组的方案进行申辩,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学生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思想的胆量和能力。通过TBL教学,还促进其自觉地将从此门课程中学习到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提高其整体学习效率。
TBL教学法传入我国以后,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好评[4-5]。但在具体实施当中,应注意分组的合理性,课前充分准备及协调发言时间等。依据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现代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医学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下,运用TBL进行临床麻醉学教学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并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迎松,鲁宁,刘路平,等.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32):70.
[2]Touchet BK, Coon KA. A pilot use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psychiatry resident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education [J]. Acad Psychiatry,2005, 29(3):293-296.
[3]Thompson BM, Schneider VF, Haidet P, et al. Team-based learning at ten medical schools: two years later [J]. Med Educ,2007,41(3):250-257.
[4]李晓南,童美玲,王景凡.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3):84-85.
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武器,具体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它们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能有效完成任务的保障。基础知识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如外语、计算机、相关职业知识等,这是对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求职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胜任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学习管理技能,提高基本的管理能力。(3)工作技能方面。工作技能是学生步入企业参加工作的通行证,主要体现在分析能力、创新与变革能力和文化管理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创新思想应该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强化的重点。因此,工作技能的培养将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能力方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它首先体现在综合个体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能力主要体现的是个人基本素养,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存能力。领导能力也是每个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之一,主要表现在管理者能够提出企业经营战略及决策,起到组织、激励、影响他人的能力。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总要不断地同周围人交往,这就需要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沟通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应是一种感情的传递,通过沟通增进相互感情,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使沟通成为增强团结的粘合剂。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抽象力、推理力、判断力等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增强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在如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学生更应该具有团队精神,彼此间取长补短,相互合作。
2工商管理专业实验项目与流程设计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项目存在形式相对陈旧、实验内容程序化、实验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仿真模拟现代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运作,能够使学生更加感性和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企业业务运作流程,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改革,从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着手,以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流程图是一个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系,该体系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验前及实验过程中把握所学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实验,来强化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及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目标。首先,学生应该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思考;其次,通过具体实验情境运用上述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一般的概念、程序的规则或概括性的方法,以及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等),弄清各种观念、关系、要素及组成部分,把握相关知识的意义;最后,通过思考与评价,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实现相关方法的创新。实验项目是工商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从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实验平台,通过实验过程,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结合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围绕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模拟相应的运作流程、管理体系及企业的综合运作沙盘模拟对抗。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合作,掌握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流程(其中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3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上述实验项目和实验流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实验项目的实施,它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工作胜任能力的重要步骤。实验项目的具体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制定,也包括实验平台的搭建、实验流程的设计和实验项目的具体实施等多个方面的操作。
3.1模拟企业职能岗位
在ERP软件系统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沙盘实验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项目的实施提供实验室硬件体系的保障。在实验环境下,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同时,参照企业运作的案例题库,指导学生在实验内容框架下,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独立完成业务处理,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2整合师资力量
针对实验项目实施的需要,整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行业背景和实战指导经验的师资队伍,共同开展实验项目的指导工作。同时,指导教师团队要改变传统“粉笔+黑板”的教育理念,角色也由传统的讲授和演示转向实验项目的组织者、引导者、顾问和评价者,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教材的真实性,教科书的创新性。
3.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在校园网上创建一个更为形象化、直观化的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模拟环境及虚拟的企业模拟运营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运营企业做出经营决策,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实验项目,从一个创新的角度去思考、理解整个流程;同时班级同学间可以展开互动和竞争,学校根据学生参加的实验内容及所达到实验目标情况,给予相应奖励或惩罚。
3.4实验教学考核机制
实验项目可以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团队的实验目标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模拟企业运作情景下设计和优化运作流程,并提出改进方案。各团队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实验的评价方式由单一的评价转向综合的评价,即根据团队总体成绩和个人表现成绩的比例最后确定每个实验成员的综合成绩。其中个人表现成绩采取自评与互评取其平均分的方式计算。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实验过程的公平、公正,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按照课程的内容安排,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概论、计算机监控基础、计算机监控模式与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原理等。实践部分包括应用技术模块和工程技术模块。其中应用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工程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监控工程项目、工程案例分析、工程技术拓展等。目前理论部分一般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实践部分一般利用发电厂仿真实训中心进行技能训练为主。[3]1.理论课堂教学方面改革(1)基于“团队合作”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中以分组组队形式进行教学,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组队形式进行竞争,既活跃课堂又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记忆。(2)基于“职业沟通”的课堂教学组改革。在课堂中让学生上讲台,对某一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既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能力等基本职业沟通能力,又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学习。(3)基于“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理论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准备好问题(一般为工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团队竞赛或个人抢答加分方式,激励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基于“自我管理”的课堂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专业知识点发放案例、图纸进行分析、识图和绘图等,要求学生学生随时备齐笔、直尺、案例分析报告本、教材及辅助材料、作业本等,所有成果要求堂内即时完成提交;另外,在实践性教学中把学生的文档管理、实训器材摆放、卫生习惯等也列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范畴,结合形成性考核不断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2.实践课堂教学方面改革(1)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训练课堂改革。把“团队合作”中的“开邦定国”、“团队文化设计”、“团队技能竞赛”等与课程“自动开机项目”、“自动停机项目”等技能训练项目教学相结合,使枯燥的技能训练变为有趣的团队技能竞赛。(2)基于“创新创业”的项目训练课堂改革。把“创新创业”中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设计”、“创新性产品”等与课程的计算机监控“自动化元件设计”、“PLC编程”、“组态界面设计”等训练项目相结合,不拘一格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加分激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创作。(3)基于“解决问题”的项目训练课堂改革。把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在“查线检测”、“故障排除”、“报警消除”等项目中,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基于“信息处理”的项目训练课堂改革。在“组态界面设计”、“PLC程序设计”、“故障排除”等项目训练过程中,采用电子表格、端子表、CAD图纸、工程案例电子文档等原始文档,并要求学生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界面、电子报告等形式上交设计成果,不断训练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考核体系方面改革(1)基于软硬能力并重融渗的考核方式。改革原来的只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把软能力考核作为重要部分纳入到考核体系中。(2)基于形成性考核的评价体系。改革原来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在“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模块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加分、违例扣分、实时打分、成果即时评分、项目过程评分等方式进行考核,降低终结性评价的比重,改革为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模式。
二、总体方案设计
基于“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和“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启动“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软硬能力并重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专业核心龙头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带动其他课程的软硬能力并重改革,使专业改革深入到具体课程,使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生根”。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本课程的课堂改革分为理论课堂改革、实践课堂改革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三个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并重融渗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自我管理、创新创业等。拟突破原教学模式,理论课堂方面强化基于软能力融渗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过程控制等;实践教学方面强化基于软能力融渗的项目开发、实训组织、训练过程控制等;考核体系方面注重软硬能力并重的考核体系设计、实践完善、评价过程的公正性等环节。
三、具体改革措施
1.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基于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概论、计算机监控基础知识、计算机监控的模式与配置、计算机监控的结构与原理等理论教学知识点,不断序化分解和组合内容,将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等能力融入课堂,改革理论课堂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控制、考核评价体系等,主要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通过改革旨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团队意志力和团队凝聚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能力;激励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2.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基于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上位机软件操作、现地控制单元操作与维护、开停机顺控操作、数据库与通讯系统、[4]综合自动化训练、排故以及实践课堂中教学做合一的项目训练等实训项目,强化整体设计、单元分解、节点设计、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环节改革,将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团队合作、创新创业、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能力融入课堂,其主要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通过改革旨在通过技能训练的同时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不拘一格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创作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训练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3.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措施将课程原来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体系改革为形成性考核为主的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主要考核点融入到考核体系之中,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首先,针对课程的系列知识点和技能点,[5]对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中融渗入软能力设计,形成软硬能力并重的考核体系设计。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课堂项目完成过程进行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结果。最后,依据设定的权重,统计过程性评价结果,形成最终的课程考核结果。
四、可行性分析
第一,本课程具有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学习网站,具有工程案例系统、虚拟实训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电子教学系统等10大教学平台资源,教学软资源丰富,为本项目研究提供教学资源基础。第二,本课程重点采用发电厂仿真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做合一教学,发电厂仿真实训中心是省级示范实训基地核心实训室,2009年被专家组评为国内先进实训室,该实训中心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很好的硬件基础。第三,研究团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一直承担该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国家共享资源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改革工作。第四,学校有很好的制度以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五,研究团队前期已经开展的理论课堂团队组织教学尝试、实践课堂团队组织教学尝试、某些项目的形成性考核评价尝试以及部分项目的软硬能力融渗改革,具备了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综上所述,该项目的研究是可行的。
五、结束语
(单独考试招生考生适用)
一、测试目的
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单独考试招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能力和素质,选拔出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专业潜质的学生。
二、测试内容
综合素质测试的主要内容是:
1.个人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
2.专业基础知识;
3.职能管理知识;
4.管理技能与素养;
5.团队协作能力;
6.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
三、测试形式、时间与地点
测试形式:面试。按测试顺序号由考评组专家对考生逐一(或逐批)进行测试。
测试时间:2021年4月25日(周日),具体考试时间见考前公告或准考证。
测试地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金海校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433号)
四、评分标准
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满分为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个人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10分,专业基础知识20分,职能管理知识20分,管理技能与素养15分,团队协作能力15分,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20分。
2. 对考生的评分,由所有参加考评的成员对考生的答题情况按照综合素质测试考评守则的要求独立评分,工作人员汇总平均得分为该考生的最终得分。
五、测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