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高考,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核了,许多人在这一次独木桥之上成功的过去了,可是也有更多的学生却因此掉下了深渊,十几年的努力却换不回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也是一件很令人伤感的事情。
所以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挤过这个通往大学的独木桥,我们理科教研组制定了这个学期我们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理科教研组教师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热爱教育事业,以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规范自己的教学形为,认识教材的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组教师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2、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研讨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认识的统一和观念的转变,形成先进的教学思想,切实改革课堂教学,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组织好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的交流以及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交流,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杂志,要求教师撰写课题论文与教育教学教学论文,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上交教务处。
(二)、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坚持以民主、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他们是真正平等的,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主动的去接近他们,在心理上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把教师当成一位和蔼的大朋友,能让他们主动和教师接触,交流,以便于教师能在学习或生活中去更好的帮助他们,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钻研业务,提高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本组教师应相互学习,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组织自学新课改理论,并要求将自己的教学体会、经验进行小结,写成经验小论文,积极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组将组织老师撰写教学经验论文上交学校教务处及上级主管部门。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基础,完成以下一些活动:
1、结合常规教研,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环节,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龄在五年以下不得少于20节),采取集体听课与自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
2、组内开展一节展示课教学活动,并且有专人负责完成。
3、深化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领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人至少进行一次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实践。
4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在"恒"字上下功夫,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内容,有收获,要搞研究,要有质量,有特色,加强听课和评课活动,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在评课过程中,既要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又要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听课采取组织听课和自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经常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加强对新老教师结对帮学的工作,全组共同关心,支持,帮助,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早出成果.同时也希望教务处加强领导,关心教研组的工作和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6、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开展“三课”(讲课、说课、评课)活动。
7、全体理科教师自己制作教具至少一件。
8、按照理科教研组的具体情况,教研组成员尽量开足开齐有关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9、理科教师要经常学习,在电子备课室进行网络学习并且经常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10、搞好教育教学反思,多交流多总结,写好教学札记,落到实处。
(四)、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根据理科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之余及时开辟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同学中广为推广,使同学们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中都充分使用学科特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喜欢这些学科,因材施教,认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配合教务处认真完成相应的工作验收,及时做好记录。
三、几点说明
1、本计划根据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来制定,如有未尽事宜,将作具体的安排和按实际需要进行。
2、教研组计划按照学校每周的安排来进行,按照理科教研组的具体特点来计划,还有不完善之处,在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补充。
3、工作的具体落实需要教务处支持和监督。
4、本计划需要理科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
我们不要去谈应试教育的好坏,这也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应试教育存在了几千年就说明它是合理的,至少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延续下去。
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关注我们的高中生升学问题,这就是社会的焦点。所以我们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将来。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教师不称职而损害了学生十几年的努力学习,这是做人的起码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教好学生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磨课艺术;高效课堂;探微
中图分类号:G420;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30-02
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磨课向着常态化方向发展。所谓的磨课就是反复推敲、思考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达到最优教学效果。磨课是一个反复实践、研究、总结、反思的过程。
一、树立磨课意识,做好教学准备
要想成就精品课堂,教师首先要树立磨课意识。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了解学情、积极备课,做好准备工作。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保证。磨课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呈现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磨课的作用和重要性,特别是有的年轻教师,只是一味地凭自身经验讲解文本,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地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树立磨课意识,明确每节课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课堂重难点。细节体现成败,磨课过程中,要针对某个细小知识点反复推敲、打磨,力求做到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课堂准备工作,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出彩,讲得透彻。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各国以及我国水资源使用状况,搜集各国年平均径流量图片和数据。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播放一段公益广告,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有关水资源的问题,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针对文本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什么是水资源,分布如何?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对水资源这个话题比较熟悉,能够根据经验总结出答案,解决相关问题。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夯实基础地理知识,强化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性。在学习年平均径流量的概念时,教师展示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图,让学生明确概念,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从以上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全面、扎实,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师的磨课不仅要在课上进行,也要在课下进行。课下教师要找到其他教师,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商量研讨后,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二、设计磨课计划,做好学情分析
在进行磨课的过程中,计划性显得格外重要。无论是教师集体磨课,还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磨课,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在磨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对课例的问题研讨、备课研讨、课后研讨等,并做好观察、记录,便于日后反思总结。在教学中创设何种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该如何设计,学生的参与性才更强,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制订好磨课教学计划,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环节、磨课流程和活动。不仅要设计好磨课计划,还要分析好学情。学情对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如果把握不准学情,设计的教学计划就有可能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学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地理差距较大地区的图片,教师用多媒体将图片展示出来,学生直观看到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教师提出问题:不同地理环境有不同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人类活动会有怎样的差异?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多,经验比较丰富,能够根据掌握的知识作出正确判断。教师整理总结学生答案,得出结论。教师课前已经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了分析,学生能够独立回答出这样的问题,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上课时,设计好磨课计划,并对高二学生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高二学生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学习能力较强,教师不能一味灌输知识,而应该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磨课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三、把握磨课内涵,提升课堂效率
磨课既有个人的智慧也有教师群体的力量,教师每经过一轮磨课,都会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授课过程都会更精简,更生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紧,学生理解能力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提升课堂容量。文本是磨课的基础,磨课要立足于基础。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依据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抓住每节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材是基础,但也不能照搬教材,要敢于创新。教师要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整理归纳知识点,并渗透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创新因素。尤其是在打磨过程中,不断改进授课流程,合理借鉴专家长处,吸收新营养。把握好磨课内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地理教学课堂效率。在学习“山地的形成”时,教师在课前将本文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将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以及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这四点分别罗列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同时分析学生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学生观看山脉图片进入课程学习,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接着教师播放课前制作好的褶皱、断层形成的flas,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褶皱山、断层山的形成过程,理解相关概念。再通过让学生画出褶皱山、断层山示意图的方式,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顺势讲解褶皱山基本形态,断层山形成过程和原因。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延伸的影响。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所作为案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清解题思路,找到有关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教学,而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班级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四、检验磨课效果,挖掘提升空间
课程打磨好后,需要实践检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优缺点。课堂效果到底如何,是否需要改进,如何改进,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具备敏锐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结是强化磨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地理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将课堂反馈信息、课堂收获,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可取之处进行总结反思,进而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培养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能理解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手段。在实践反思中了解学生不足,完善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师生提升空间,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课本的“活动”题,学生思考分析:就全球范围来看,是否能形成热力环流?教师引导学生在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条件下会产生何种结论;在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会得出何种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三圈环流”的模式图。接着教师通过课本案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将各种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原因。授课结束后,教师进行磨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直接展示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效果更好。
五、结束语
地理教学在高中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必须发挥磨课优势。在树立磨课意识的同时,深度把握磨课内涵,并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检验磨课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磨课艺术的优点,实现高效课堂,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升学习针对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评价 艺术
新课改的背景下,一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不能再仅仅从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许多传统的版块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还要把教学评价这门教学艺术纳入到提高学生学习的队伍中来。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的教学评价模式有三大类:一、诊断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三、终结性评价。本文,将就如何成功合理运用这三大评价方式以及有关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四大方面,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艺术来展开讨论。
一、诊断性评价的教学艺术
诊断性评价指的是在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之时,或者一段时期新的课程内容开始之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俗称“摸底”。教师可以采用小测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之前的现有水平进行测验。目的是掌握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方式方法,做到灵活有效的教学安排,因材施教。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这一评价方式,在刚刚接触学生的时候,出一些小的测试,考查学生的地理水平。这些试题不宜过难,因为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基础能力。一旦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一评价方式,教师就能够启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相反,如果试题过难,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对地理这门功课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出题应当认真、准确、富有技巧性。比如,在教授高二学年的气流相关知识之前,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暖风冷风相关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于气流有没有基本的认识,从而根据学生实际的常识储备情况合理计划下一步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安排。
二、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艺术
我们常常说,教师在传授具体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既要有战略性的规划,也要有适应性的策略。所谓战略性的规划,就是宏观的全面的全局性的视角下对课程知识的总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而适应性的策略就是在战略性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形成性的教学评价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在教学的中途,我们给学生安排一些小的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前一时期刚学过的知识。通过测试,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清楚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比如,在教授地理区域划分一单元时,我主观认定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的掌握肯定不成问题。但是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常规测试,我发现学生掌握的并不好,于是,我就及时地认真地重新讲解了这一课。第二次讲解之后,也是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这次是真的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所以,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想要成功运用这一评价模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值得每位教师钻研的教学艺术,因为它既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技巧,也要求教师所出的试卷的题目准确地把握好各知识点的重难点。
三、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艺术
终结性评价,顾名思义,指的是最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评价。它的进行通常是在一个较大的学习阶段,比如一个学期或者是一学年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学生一段时期的发展与学习做出最终的准确地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地理测试,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求得学生的一个地理成绩,而并不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子,就并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一次测试的机会,只是知道学生的最终分数,而对于学生不会的习题,以后仍然还是不会,或者一知半解,并没有任何的提高和改善,这一点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的。而我们这里所强调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来改善这一困境的,终结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然后教师对于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甚至是下一届新生的教学重点都有深刻的掌控和明确的教学新一轮计划安排。这就是教师教学评价经验的积累。所以,每一次大的地理测试之后,我们要根据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讲解试卷,进行有效的终结性评价。客观条件允许时,我们还要尽可能的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一一交流,以期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其地理成绩和学习地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
关于优秀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在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的同时,应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但面对高考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针对这一要求,我对自己本学年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计划:
1、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
2、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课外阅读,关心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作好教学后记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
4、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5、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科学安排学生一日活动,合理制订计划,活动中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教育。
6、认真参加参与教研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在本学期5月份《畅游重庆滨江路》课题展示,6月份完成资料归档。
新学期开始了,本班决定在新学年里,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继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向上、互助”的优良班风,从严治班,深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本班:一个改观、三个突破(即班容班貌有所改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新目标),把本班办成一个人见人慕的优秀班级。
具体安排如下:
一、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小学,不少学生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开学第一周,开一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规范两操,有专门班干部进行检查,同学间互相监督。班长作好每天的行为规范检查,教室、公共场地由各负责人分配指导一日三扫。体育委员负责好眼保健操的检查工作。语文科代表或英语科代表负管理好晨读。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二、壮大班干部队伍
努力进行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培养好班干部,让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班干部不但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还能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威信。本学期,我决定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当上班干部来管理班级。一方面可以减轻每个班干部的工作,同时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使更多的同学们在受到锻炼、增长才干的同时,体会到了当小干部的难处,更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期初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本学期的目标。
2、做好期初家访工作,特别是对调皮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3、渗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和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
4、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5、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建立一帮一小组,平时加强辅导。
四、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1、利用班会、周集会、黑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2、用班会课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关于优秀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关于优秀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计划中对整个七年级的地理内容做整体分析,了解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及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可以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策划章节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关键词】 自主复习;教师引导;思维导图;构建小专题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地理学习方式。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已经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应用于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时却很少体现。而笔者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时尤其是二轮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效果会更好。下面笔者就为什么要在二轮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谓自主复习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主复习不等同于放任学生自学,这种复习模式是让学生在考试大纲这个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是一种复习目标明确,教师可及时调控的复习方法。
二、为什么要在二轮复习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1.从学习的认知过程看。人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将新知同化,纳入认知结构;第二阶段将新知内化为已有观念;第三阶段扩建知识结构。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但在传统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第二个阶段,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后紧接着就是二轮的专题复习,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而对很多学生来说经过一轮复习,其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同化阶段,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具体表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后,教师应还学生一定的自主复习时间让其对一轮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进而达到内化。
2.从学生的知识储备看。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学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知道高中地理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复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与引导,就能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复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3.从认知的个体差别看。不同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很大,尤其是经过一轮的复习,这种差异会更大,而自主复习刚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就会更明显。
三、具体操作
1.学生定位。因为不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具体的复习策略应该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前,先给学生明确的定位。可以根据其一轮复习的掌握程度大体分三类:第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平时单元考试基本在60分以下;第二类学生基础知识已大部分掌握,但对某些内容理解还不透彻,平时考试基本在60~80之间;第三类学生对一轮复习内容已有很好掌握,考试基本都在80分以上。有了对学生的正确定位,教师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制订计划。制定计划这一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目标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控每个学生的复习进程与复习方向。
计划可分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提前制定同步或适当超前的学习计划。计划超前、目标前置,学生能取得主动,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两种计划的互补镶套是复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方法、达到目标和具体措施等。从计划的时段看,有月计划、周计划。每一阶段要达成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及具体的措施都要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周计划,一般是越详细越好。
3.方法指导。这一阶段教师的复习方法指导尤其重要,因为如果指导不当学生的复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最终收效甚微。
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其基础知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指导其利用一轮时建立的框架结构及地图复习进行有效复习;在复习中国西南铁路时,指导其在纸上先写出重要城市,再连接这些城市就得到了重要的铁路线等等。
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主要指导其如何查漏补缺。例如有的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比较薄弱,教师引导其先掌握最基本的方法与原理,然后再在这些方法原理基础上进行拓展,最后结合配套练习去巩固。
对于前两类学生来说,其自主复习更多应该放在课后进行,教师进行逐个指导。而对于第三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引导其构建知识框架,可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如何在地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既吸收了脑科学最新理论,同时又得到教育学相关理论支持的全新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实施的一般模式:课前学生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图师生共同改图学生用图讲师生共评。
下面笔者以黄土高原为例谈谈具体操作:①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写上“黄土高原”,周围留出空白。从中心的“黄土高原”开始,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颜色,这样能够刺激大脑兴奋,给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②课堂中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单,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把归类后的问题分发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③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④学生用图对黄土高原内容进行分析;⑤师生共同评图,并评出最佳的思维导图。
四、实战演习
自主复习的效果最终要靠考试去检验,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及时调准复习进度与深度。所以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可在每周进行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当然此时放入这样的模拟考试还有一原因,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调动与综合运用以及答题技巧等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教师不断的重复指导,学生不断的实际操练才有可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光靠最后的一个月训练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在进行模拟考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题要精选。试题可以从网上下载,但不能原封不动,要精挑细选,根据你训练学生的目的挑选一些相应的题目。按高考形式设计,11个选择题,二个综合题,一套试卷中可以放入几道高考真题,让学生体验一下高考试题的精妙之处;同时放入几道新题,培养学生对新题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放入几道难题,让学生在考试时懂得取舍。
2.改卷要认真。特别要重视综合题的批改,笔者认为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地理高考成败主要取决于综合题,所以在批改的时候应该划出得分的关键字,让学生明确得分原因,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明确不得分的原因等等,这样,使学生答题方向更明确。
3.分析要到位。分析要到位指的是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应作重点分析,尤其是对一些典型的错误分析要到位,可作课堂呈现,引起学生注意。分析时应由点到面,由一题到一类。
例如,上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推断①和②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8分)
由于在改卷的时候发现得分率非常低,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基本不得分。这就说明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答题方向很不明确。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复习了一个有关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一个小专题。
小专题:关于“点”、“线”、“面”的分布规律
第一步:先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是呈“点”状、“线”状、还是“面”状分布?
第二步:明确每种类型答题方向。
“线”①走向;②疏密;③数值变化
经纬线,等值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等
“点”:①延伸;②疏密;③方位
城市,港口,工厂,旅游点,矿区等
“面”: ①分布范围;②方位;③面积
农业区,工业区,气候区,地形区,大洋区等
第三步: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两者有怎么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