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班主任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7-01
1.1班主任制度的历史演进
1942年,绥德专署教育科的《小学训导纲要》中第一次提出“班主任”概念。197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班主任制度。1995年,《中学德育大纲》指出班主任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1.2现代班主任的作用
深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不难得出,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者。肩负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在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二是引导者。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在学生的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中起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三是协调者。负责学校、家庭、班级、任课老师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积聚各方有利因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总之,现代班主任,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成为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人,负有重大责任。
2 当前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2.1制度设计不合理
目前,高中班主任制度安排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明确,任务大而笼统,使得班主任疲于应付,工作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二是多头领导之困,总务处、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都可以向班主任下命令,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任课老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课,其在学生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地位,这无疑是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2.2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班主任评价机制尚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公正,存着不少问题。一是不重视过程的评价,侧重于学期和学年结束时对其笼统评价,把学生是否“犯错误”当作班主任考核的依据,造成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移。二是过度重视学生分数,形成了“学生分数高,就是班主任水平高”的错误认识,以致班主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提升。三是校长评价制度不完善,部分校长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深入实际了解班主任的真实水平,往往从一些片段或汇报来评价班主任管理工作,这极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挫伤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2.3培训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中班主任培训制度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培训机会较少。不少学校“重使用轻培养”,很少举办班主任管理培训班。现有的班主任培训班,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以至于很多班主任老师工作中仍感到力不从心。二是培训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展。现有的培训,只注重理论宣讲,缺乏实际经验讲授,大部分班主任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其在培训后怎样具体开展工作仍存在困惑。三是培训方式呆板单一。高中班主任成员的年龄、知识、社会和素质结构有很大不同,现在举办的培训班多侧重于通识教育,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班主任的需求,使得培训不能产生实际效果。
3 进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的路径选择
3.1完善班主任制度设计
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制度安排,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是建立科学的选配班主任机制。打破校长一人选派的旧体制,完善师生评选班主任制度,实行班主任见习期制度,健全班主任退出机制,选配一批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当班主任。二是逐步完善班主任激励制度。明确和细化班主任管理任务、岗位职责,完善班主任职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班主任参与教学管理有效路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合理物质激励机制。三是加快“班级导师制”建设。把育人融入教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索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有效路径,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3.2健全班主任评估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班主任评估机制,对强化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侧重管理方法和工作效能。打破偏重工作量的评估机制,引导班主任学习和掌握先进班级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二是健全任课老师和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班级管理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完善问卷形式和内容,侧重对学生凝聚力和素质以及日常规范的考察,引导任课老师和学生对班级管理建言献策,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三是促进互评和自评有结合,更加注重班主任自我评价,建立民主、协商、共建的评价制度。
3.3创新班主任培训制度
加强高中班主任专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管理素养,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一是完善制度保障,把培训与工资、晋升挂钩,促进培训与班主任职业发展、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持续、经常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培训。二是着力加强校本培训,注重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敬业精神、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把班主任分为新、老班主任,新班主任侧重于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加强对管理细节的培训,如培养和使用班干部、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家访和开家长会等;老班主任侧重于对工作方法的创新培训,加强德育科研相关培训,如科学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能、总结工作经验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高中;班级德育;感化;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46
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成功的班级德育感化直击学生的心灵,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班级德育感化的目标,不仅着眼于德育教育目标,还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等等。班主任在建班育人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重之重。因此,作为德育感化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从班级工作细微处寻找德育教育的最佳契机,以求得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班级德育教育存在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三江县民族高中的德育教育现状来看,情况不乐观,学校德育时效性不高,一直困扰着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重要原因是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当前高中生的实际需要。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常常听到一些高中班主任有时因为学生闷闷不乐,为什么现在高中生总是不懂教师和家长的苦心?为什么总是与教师、家长教育格格不入?这种痛苦,笔者认为是我们工作思路与方法违背了当前高中生的实际。我们辛苦的付出,难道就是学生的需要吗?再有,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他们好奇,辨别能力差,情绪容易冲动,叛逆性强,在学校规章制度面前或家长教育时,他们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明显反感倾向。在孩子成长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难调理的高中阶段,他们不想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各项制度的制约,他们同样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紧随着教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也可以这样说,他们软硬不吃。而班主任面对他们这样叛逆性的心理的直接对象,这也成了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但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从教育实践寻求解决不仅来自于学生的德育压力,而且也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压力。因此,班主任有责任抓好德育感化,使德育工作的每一步都能切合学生的需要,在德育工作感化中能引爆学生的潜能,遵循学生的需要。
二、班级德育感化的策略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实施者、引领者,肩负着五、六十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任。大至管理教学工作,协调科任教师对本班管理的支持,引导学生的人生发展;小至管理班级的粉笔、地面瓜子壳、窗户上的灰尘、厕所冲洗干净与否等等,当好高中班主任真不容易。而且高中生再也不像初中生那样自觉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这也给高中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探索了一些方法和实施策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提高自身德育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是否具备健康人格,特别是对学生道德行为负直接责任的班主任。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生活态度,最容易受到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任何教科书,道德语言,学校的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潜在教育力量。为了完成学校赋予的德育教育重任,任何高中班主任都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知识。班主任在努力学习精深专业知识过程中,他们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无形中感染了学生,也给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
2. 积极引导,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三江县民族高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总人数90%,与少数民族学生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调动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高中生更愿意在同学中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自己的能力。班主任这时应当热情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解脱班主任一些无谓的琐事,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实际上,有经验的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在信赖、理解的关系中。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的一些错误,班主任多使用积极反馈,而不过于死板与严肃,经常在班级大庭广众之下“有错必批”地辱骂、体罚学生,讽刺后进生,这样造成学生心理上压力,增强了学生焦虑感,同时也把学生推到教师的对立面。但很多班主任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也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也是可信赖。所以学生也会朝教师所要求的方向去发展,班主任的班级德育感化无形当中得到了实现。
3. 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感化环境
(1)创设班级细化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当然在学生认可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约束力会有意想不到效果,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罚分明。班级管理中,主要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操行制度进行评比。学生在某些方面做不到位进行登记,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每周或每月进行总结,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但在教育,引导同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班主任最好运用真挚情感感化学生,毕竟他们已经是高中生,在某些错误面前,高中生也会有所觉悟。当学生在纪律,学习方面有进步时,班主任也不能吝啬地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热情,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纪律观念,竞争意识,使学生严格自己,逐步完善自己,一个良好的班风在班级细化中形成了。
(2)创设班级优秀班干部团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群体是建设班集体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创建班集体过程中,培养优秀班干部团队的任务不可忽视。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才干,挖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强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进行挑选、培养。组建成合理的班干部队伍。在班干部岗位设置上,职责分工,各尽其责。在班级活动开展上,班主任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努力去完成,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同时平时加强指导,班干部在组织活动和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同时班干部通过自己地努力,也能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一支优秀团结协作的班干部队伍就这样就建好了,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3)创设班级奋斗目标
班主任根据班集体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期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在班级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中,经过一次次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班主任明确目标当中得到明显的提高。每开展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向班级奋斗目标的迈进;每成功地开展一次活动,就能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学生也在班级奋斗目标中逐步走向成熟。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笔者的许多学生毕业若干年后,见到笔者时,还经常感叹当年班级的奋斗目标给予他们的锻炼。实践证明,那些锻炼是有必要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连连“加分”。
(4)创设班级融洽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的能力。据一些成功人士总结:今天的成功=15%知识+85%的人际关系。可见,人际关系被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学校的班级精神的文化建设,它可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鞭策。学生在丰富多彩班级活动中,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增强师生了解,促使师生关系和谐。而且,班级活动都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整都与集体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
4. 借助社会、家庭有利资源,实现德育感化
今天的高中生是伴随着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枯燥、呆板的理论说教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革命先烈的故事似乎离他们有点遥远,这也很难使他们强烈的认同。在这新形势下,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家庭教育,进行大胆革新。常人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利用电视传媒,社会上近期发生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时代感。这些电视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再现事件,也能够对目前的德育手段进行有效的加强和补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也是学生工作中重要的组成一部分。班主任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往往会达到是事半功陪的效果。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普遍开展电话、短信进行家访,与家长建立友谊,从中发现适合教育学生方式。很多家长也乐意助班主任一臂之力,参与到班级管理。每学期家长会,我都组织学生为家长准备 “给家长一封信”活动,目的是增进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沟通。在家长们阅读自己孩子信时,都很有感触。他们从信中读懂了其实孩子内心深处也感受的父母亲在方方面面为他们的关爱。家长会之后,学生们试着敞开自己心扉去了解父母亲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所以,这些有效的教育,单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无法达到的。
总之,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是重复、大量的;是辛苦、繁重的,但班主任如何在平凡、琐碎工作中打造不平凡的业绩,那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应该有所追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1] 丁如许.打造魅力班会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宏翰.心理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钟悟,梁 芳.环境――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J].广西基础教育研究,2007(3).
【关键词】班主任; 高中数学; 课程能力 ; 班级管理;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11-02
笔者在高中数学岗位上任教近10年,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有多年的工作经历,虽然谈不上各项工作无懈可击,但也算有所心得.回想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第一次做班主任和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学生一届一届都在变化,所以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多多了解学生的变化、心态,改变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方法和方式.记得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但这个必然有一个上升到此的过程,首先是班主任管理,而后是师生共管理,最后自然而然就是学生自理.”
新课程在江苏实施多年,新课程对老师来说带来了很好的教学理念,但是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好的学习方式的改变.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新课程注重探究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实际教学安排紧张无法实现,势必导致学生学习和生活也会紧张,加大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度;新课程与旧版相比做了多次删减和增加,教师对课程能力的把握就需要多学习多感悟,也会导致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时间投入不够而效率低下,这不是危言耸听.
1 以生为本 渗透情感
“以生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的各种特征属性的辩证统一,是近年来,教育届对学生提出的人文关怀的哲学表现.所谓的“渗透情感”是指把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作为一个基本,利用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发展谋求利益,对将来每一位都有可能成才的学生,教育要面向学生人性化、科学化、个性化,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去.尤其是当今的班主任工作,辛苦、汗水、付出都是无法衡量的.对于今天的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工作强度、难度、压力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把学生的各种事务放在心上,还要与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趋势和当今时代的要求,真正将“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做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来迎合时展的要求.
处处以生为本——是笔者常常牢记的班主任职责.尽管笔者作为班主任工作繁多,但每次要求自己务求完美、不计个人得失,常常想起一位教育家的一句话:“对班级中50个孩子来说,有几个没有教好也很正常,你的教育成功率是90%以上,已经很高了;但是对那些没有被教育好的孩子家庭来说,他们是100%的失去了未来的希望.”因此,有时候在教育的时候多点情感的付出,对一个走在边缘的学生可能是一辈子的幸福.因此,以生为本,渗透情感是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基本.
2 学科魅力 谋求创新
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说:“数学的魅力在于用最简洁的符号、形式给予学生灵魂最有力的冲击.”作为数学教师的笔者,深有体会.数学最美丽的式子:eiπ+1=0,这正是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数字融合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妙!如何将数学魅力融入进班主任管理工作呢?笔者有深刻的体会.
案例《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教学(函数奇偶性课外探究)
学生甲一直以为自己初中数学很好,因此对高中数学总是不温不火的学习,有时还因为自己对一节知识掌握的还不错,总是在课堂中影响他人学习.笔者也进行过说教,但效果一般.于是,笔者有一次精心延伸了函数奇偶性教学中的对称:
⑴函数y=x+ax(a>0)是高中重要的一个基本初等函数,在高中数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抓住x>0时的函数图像和性质,为分析整个函数提供了“对称”基础,进而还可引导学生进行一类探究活动:y=xax(x>0)如何探究?又y-x+ax(a>0)与y=-x-ax(a>0)呢?
⑵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R,f(x)+f(1-x)=2,则判断满足下列条件:
an=f(0)+f(1x)+f(2n)+…+f(n-1n)+f(1)的数列{an}是否是等差数列?
实际上,从数列“倒序相加”的角度而言,f(0)与f(1);f(1n)与f(n-1n);都关于中间项存在“中心对称”的美,于是:an=f(0)+f(1n)+f(2n)+…+f(n-1n+f(1),
2an=2(n+1),an=n+1,是等差数列.
将数学知识结合数学文化、数学美,使得学生甲听得如痴如醉,笔者发现他以后的数学课上再也不添乱,他认识到了数学科的魅力,认识到了自身远远的不足!通过学科课程的魅力,无意中也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3 提升自我 促进管理
我们知道,同样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管理条例,由不同的教师执行效果大不相同,为什么呢?这是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使然.中国有些古语,如:“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等等.这些古语强调了,身为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品味和人格魅力呢?笔者觉得:多读书、多钻研、多微笑!笔者一直使用的“三多”教学管理策略效果不错.对学生来说,其学习生涯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他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的榜样作用,是任何说教都无法、也不可能替代的.我想:古语中所说“言传不如身教”,就是这个道理吧!班主任这个工作,决定了你做的事要影响一代人!为什么好的班主任总会带出优秀的学生?这个不是偶然,在这背后必定是一种必然.优秀的教师时刻在提升自我、不断充电,优秀的班主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关心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力,才能有效的提升班级管理的工作.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4 激活力量 自主发展
笔者觉得通过渗透课程能力参与班级管理,还需要教师激活自我,自主发展.如今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方向,比如数学为例,有些教师教师擅长表现、有些擅长教学、有些擅长竞赛、有些擅长科研等等.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拓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这个过程被看成是一个唤醒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自主发展需要意识,借助课程渗透管理是全新的理念,是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
参考文献
第一类,是刚刚踏上班主任岗位的年轻班主任,他们有热情、有想法,愿意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因着经验和阅历的限制,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有所欠缺,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挫败感。
第二类,是已经有了5年以上经验的“老”班主任,大多成为学校的骨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对于做班主任的套路,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负面情绪也日益增多,“职业倦怠”犹如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常常就在不经意间油然而生。
第三类,也许在每个学校里都有,但一定为数不多。他们大多上了年纪,是学校里的元老级教师。之所以还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他们真心喜欢和学生在一起,面对学生的心态更像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从学生的身上,他们能够感受到青春和希望,“眼见心喜”是对他们最恰当的形容。
事实上,第三类班主任往往是前两类班主任羡慕的对象,“要怎样修炼,才能到达那样的境界呢?”对第一类班主任,他们欠缺的是经验和阅历,只要用心,他们会在实践中慢慢成熟。而对于第二类班主任来说,他们首先需要应对的,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首次提出的概念。职业倦怠理论上分为三个指标: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以情感衰竭为核心成分。
教师和医生一直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心理学研究表明,班主任在“成就感”和“情感枯竭”两项指标上均与非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这证明了班主任职业倦怠程度的确比一般教师要高。
为什么班主任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呢?仔细想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工作方式重复,缺乏新鲜感。记得有一句褒奖人的话是这么说的――“该同志自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是如果仔细推敲,这“几十年如一日”真的好吗?不可否认,一位有着五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班主任,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可以顺利地开展工作。但若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只是凭着习惯,循着惯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而渐生厌倦的时候,其实已经忽略了“岁岁年年人不同”。
2.工作任务多、压力大、风险高,身体、心理不堪重负。一直以来,中小学的班主任都特别辛苦,从“班级常规管理”到“安全防范”;从“心理健康”到“道德教育”;从“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到“与家长、学校、任课教师的沟通”……可谓从早到晚,一刻不停。与此同时,中小学班主任通常还兼有教学任务,尤其是高中班主任,教学任务更是繁重。更有甚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往往还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教学比试。任务多、压力大,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受。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班主任工作的“风险性”较之以往明显增强。作为学校进行细化管理的直接“抓手”,班主任面临来自学校领导、家长以及社会的多重压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班主任理所当然就成了孩子在校的“第一负责人”。一旦孩子在学校内外出了任何问题,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随之而来,学校领导也会对班主任颇有微词。而网络时代里,信息在快速传播中常常失真、变形,社会舆论更是动辄以“师德何在?”质问教师,仿佛教师是万能的,班主任更要为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买单”。于是,我们的班主任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事,真正应了那句调侃“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试想,当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堪重负时,又怎么可能享受工作的乐趣呢?
3.工作成就感低,自我认同不足。事实上,大多数职业做久了都会失去新鲜感,压力大、风险高的职业更是比比皆是。但为什么“班主任”这个职业却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呢?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真正影响人情绪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事情的看法。”现实生活中,班主任群体普遍成就感不高,自我认同严重不足。“班主任究竟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警察?狱卒?法官?保姆?朋友?导师?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每个班主任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他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和认同程度。在这里,你告诉他班主任是什么,其实是没有用的。就好像你对一位觉得自己整天在奔忙、打杂的班主任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会觉得你在说一个笑话。
怎样尽早察觉到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呢?
这并不困难,相信绝大多数班主任都具备这个能力――当你发现,自己经常处于身心极度疲惫和困乏的状态,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耐心,对同事缺乏积极正面的评价,在班级管理中放任自流,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心有怨言……这个时候,你就该停下脚步,先处理好情绪,再试图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及时处理职业倦怠情绪?
这里的关键词是“及时”。许多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出了问题,也都知道该做一下调整,但无论是由于“压力”也好,“惯性”也罢,还是有太多的班主任一边抱怨着生活,一边继续按照既定的程序推进着自己的人生。这样貌似在“坚持工作”,实际上却是在随波逐流。
不可否认,班主任的工作本来就是“操琐碎的心,做繁杂的事”,然而也就是在这些琐碎与繁杂中,班主任以自己的“道德品性”“工作态度”“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品格修养、思想情趣、学业表现,乃至生活态度和人生作为。
于是,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位处于倦怠情绪之中的班主任,将会带给学生怎样的负面影响――烦躁的情绪、抱怨的心态、应付的态度、低下的效率……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且,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焦虑或疲惫中,认知和判断往往会随之出现问题。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于是,我们就能理解当今校园经常会发生一些恶性事件的缘由了。是的,许多校园恶性事件的根源并不是所谓的“师德”问题,而是“关系”问题。一位长期处于倦怠状态的班主任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健康、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的,而缺乏“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班级管理一定会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对班主任自身而言,不及时处理自己的倦怠情绪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任何一个职业来说,“谋生”与“谋趣”都是从业者追求的两个重要指标。所谓“谋生”,就是通过工作取得自己及家人必要的生活资本,指向是“生存”,带来的是“安全感”;而所谓“谋趣”,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指向是“发展”,带来的是“幸福感”。值得一提的是,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本是可以明确量化的,一旦确定了职业,物质上的收获是相对固定的。而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却有着很大的弹性,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看法决定。
那么,班主任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锻炼身体、培养爱好,调整认知与期待。现实中的许多班主任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太委屈了――在学校围着学生转,在家里围着孩子和老人转,生活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消耗中,班主任们几乎掏空了自己,成了贴着一个个标签的纸片人。
我们必须承认,班主任首先是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体和心理都足够健康的人,才有可能扮演好一个又一个角色。
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养成锻炼的习惯,以此争取自己身体的健康。很难想象,一个身体虚弱、病痛不断的人仅仅凭着崇高的信念,能够长久地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据说,慢跑能够缓解焦虑,流汗是能够排毒的。让我们运动起来,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40年。
另一方面,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保证自己心空的晴朗。阅读、养花、摄影、旅游……无论是发现美、感受美还是创造美,都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工作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能否认,即使做到了上面两点,我们还是无法保证自己在工作中不会遇到挫折――考试排名靠后,职称评定不易,家长领导不满……是的,许多事,我们无能为力。但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那就是调整认知、改变期待。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深陷在成绩、排名、升学压力、各种计划与总结里。每接手一批新的学生,我都会提醒自己,这是一段缘分的开始。是的,我会在意他们三年后在高考中的表现,但我更在意他们三年中,点点滴滴的变化与成长。每一次跌倒后的泪水,每一次爬起后的微笑,每一次集体活动时的欢声笑语,每一次毕业后返校看望老师时的感激与不舍……这些“小确幸”,对班主任来说,才是最中肯的评价和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一定要成为在各个领域最出色的那个人吗?课要上得好,班要带得好,文章写得好,同事口碑好……光鲜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需要具备多少天赋?我们有必要这样期待自己吗?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轮到自己,就变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呢?是的,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禀赋、不同的际遇,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却不必期待自己“一定会成功”。调整一下对“优秀”的认知,改变一下对自我的期待,也许就不会那么容易失望,离“倦怠”也就会远一些吧。
2.寻求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班主任,在工作上遇到瓶颈的时候,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岗位作为一个专业技术岗位,并不是任何一个人仅凭经验和热情就能胜任的。我们需要整理与反思:
在我们每天从事的各项工作中,哪些是常规的?哪些是突发的?
哪些可以假手于人?哪些必须亲力亲为?
哪些意义重大?哪些可以省略?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厘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分类处理,才能真正解放自己,逐步从繁杂琐碎中抽身而出。我们需要学习与实践,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之后,在班级管理中会更加得心应手;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之后,我们就会逐渐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会更加顺畅;当我们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我们就有了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才会更有底气。
专业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我们的职业自信,缓解我们的职业压力;专业立场,会让我们在工作时更有边界意识,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专业精神,会让会让我们始终牢记初衷与归宿,保证我们的工作心态更加从容。
3.敢于尝试,努力突破工作常规。作为一位“老”班主任,若想摆脱“倦怠感”,新鲜感不可或缺。新鲜感从何而来?
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面对的学生总是新的。虽然他们始终都只是十六七岁的年龄,但是,三年前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与三年后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样的。社会飞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快速变化,遇到的问题也自然不同。很难想象,我们可以用一套说辞、一种方法来应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意识到我们面前的学生是新的,我们就会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发现新的特点,也才有可能真正静下心来寻找新的教育素材,思考新的工作思路。
另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尝试,努力突破自己习惯的、顺手的甚至是熟练的工作常规。比如,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推出一项班级管理或班级活动的新举措。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午间展示”;这学期,我们就开展“午间演讲”;下学期我们就调整为“午间辩论”。上学期,我们的社区服务重点是探访福利院的孩子;这学期,我们是否可以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和这些孩子牵线;而下学期,我们是否能够推出一些更贴心、更有效的服务模式?所有这些尝试,往往并非来自外界的要求,而是来自班主任内心的“愿意”。于是,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生,都会在这样的尝试中看到“诚意”,看到“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用心付出的“意义”。
再比如,我们已经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然后通过对班干部的管理完成对整个班级的把控。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勇气在新的学期里尝试另一种全新的方式――比如“小组合作”?放弃传统意义上的班委,用一个个同质或异质的小组代替班委完成班级管理和发展的各项事务。是的,这个过程中的我们会比往常辛苦一些,因为一切都要重新摸索。同时,我们心底始终会有一些不确定:“这样操作对学生真的好吗?”“会不会降低管理效率?会不会影响学业成绩?”“会不会受到家长和领导的质疑?”而当我们竭尽全力坚持下来之后,也许发现尝试的效果未必比原先更好:常规检查中扣分多了,学生的成绩没有原先那么拔尖了……这是否就能证明,我们的尝试是不值得的呢?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的尝试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任性而为,它是我们通过学习、经过思考之后的选择。
其次,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应该只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是“慢”的艺术,而不是功利的投资。
再者,即便我们的尝试遇到了挫折,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改变,并不是要从前的所有,只是想通过不断的尝试,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在尝试中,我们会更加明确哪些方式会卓有成效,哪些方式只是徒有虚名。
值得一提的是,建议班主任每个学期,只做一至两项新的尝试。这样,一来自己不会承担太大的压力,二来对学生而言,平稳地过渡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4.勇于挑战,不断为自己设立目标。在应对“职业倦怠”的过程中,“自我认同”与“成就感”至关重要。而要增强“自我认同”和“成就感”,除了外在环境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肯定之外,班主任自身可以有更多的作为。现在各地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也称得上丰富多样,除了相关学科专业的深入和拓展之外,还有许多学科之外的培训内容,烹饪、花艺、摄影、信息技术、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在这里,强烈建议我们的一线班主任去涉足一些自己陌生的领域,去学一学那些看似与我们的学科专业关联不大的知识。在这样的挑战中,我们会不断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我们会觉得自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两年前,我开始每年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考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在班主任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考出国家职业指导师证书”“完成一次一个人的自助远行”……每每实现一个目标,我就有满满的成就感。是的,当我们做成了一件又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我们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向往。这时,我们的职业生命也一定会焕发新的青春。
毋庸置疑,在面对“班主任职业倦怠”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整个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都应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实行班主任轮岗制,每两年或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让班主任有休养生息和充电提升的机会。比如,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改善班主任物质生活条件。比如,给予班主任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尤其在一些偶发事件中,给予班主任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给予班主任足够的关怀,真正为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做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