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关键的,能够帮助学生储备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理念,提高数学能力,获得数学快乐。本文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1数学核心素养突出了“学”“用”的结合
数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培养模式,目前,不管从国内还是从国际,都无法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解释,这就说明,数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并不能用一句两句话说明白,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结合,也是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也是数学思想和灵活运用的结合。所以说,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教学中近乎所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填鸭式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了起来,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理念。例如,我们在讲解四则运算的时候,不能继续使用题海战术了,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进来,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将应用层面上的东西结合进来,才能真正起到教学效果。像我们可以举一个买水果的例子,小明到超市买水果,苹果3元/斤,葡萄5元/斤,桃子4元/斤,荔枝6元/斤,小明一共买了4斤苹果,2斤葡萄,3斤桃子和2斤荔枝,那么,小明需要给收银员多少钱?小明给了收银员100元,则收银员需要找给小明多少钱?第一问:3x4+5x2+4x3+6x2=46元,第二问100-46=54元。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题,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也确实可以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就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起来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2数学核心素养凸显了数学思想
在数学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数学思想的培养,包括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直观数学思想等等,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当中最为常用的思想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的重要媒介。从狭义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数字、字母和图形组成的学科,解题的过程中,数字离不开图形,图形离不开数字,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将数字和图形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从而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等价转化思想,除了数形结合思想之外,等价转化思想也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方法,等价转化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复杂的情况转化为了简单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更好的解答。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以理解,解答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将题目的内容做一等价的转化,这样,就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是直观数学思想。所谓直观,就是让学生的思想能够直接的接触题目,给予他们真正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时间,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无论在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上面都要需要巧妙的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数学思想。例如,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思维基础上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对比出图像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直观思维的培养有推助作用。
3数学核心素养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多数情况下在学校阶段学到的知识点,等到出了校门不到两年就会被遗忘,只有将数学的逻辑思维意识和研究方法养成于头脑与潜意识当中,才会终身受用。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存在于各个领域,数据、符号、图表、模型可谓不可忽视的信息,优秀的数学素养将会是各领域发展的基石。例如商场打折、买卖交易、家庭理财、建筑测量、科学研究、程序设计、等都需要依靠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来支持,优秀的数学素养将会是各领域发展的基石。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稳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理解并让学生获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后,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真正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例如在一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将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逻辑感,使之一生受益。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人类智力的核心,也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所谓“发现式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做好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保护和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一位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得出结论,这时候教师应该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只有学生亲自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获得的知识体验,印象才最深刻。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数学原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生活事例融合进数学知识教学,巧妙的使抽象、难懂的问题简易化的展现出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利用化。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授关于数学的发展史,鼓励学生参加关于数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保护学生的直觉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指导学生?算自己家每个月的水电费;帮助正在装修房间的邻居计算室内地面需要用多少块地板砖;计算城市中固定面积绿化区域中,固定棵树树苗的行距,株距等……学生在面对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头,能够使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四、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数学氛围
适时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十分有益。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应用中学知识、解决问题、增长本领、提高认知能力。
关键词:数学基础;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
《标准》对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间接的要求: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必要的数学素养,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要求。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不严格地说,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外显能力,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进入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和数学发展异常迅速,甚至超出想象,这势必会影响教育,影响基础教育,影响数学教育。故此,笔者就解题教学中探索培养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具体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利用数学基础、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是素养的载体,数学素养首先表现为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高中数学关注的是如何使得所抽取的样本能够最大程度地检测考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的达成程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知识的选取或知识与知识的机械组合,关注点是高中数学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素养的完整。
基础是素养的保证,是以后发展的基石,是高考的考点所在。没有基础就谈不上素养,高考以素养立意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绝对难度的整体提升。
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笛А
主题(单元)教学的要素,最重要的是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数学分析、标准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对比分析、重点(本质、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方式分析,进而确定主题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情境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每一节课教学,进行教学实施,并不断反思―循环―提升。
三、利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表格)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四、利用数学问题解决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不能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情况,那么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组合,不但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更可以各小组进行互相帮助和分享成果,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利用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的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模式背景下所提出的,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数学行为,在提升数学素养的同时,还能习得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可贵品质,提升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出社会提供强大的思维判断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6).
关键词: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构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指向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意蕴和旨趣,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数学核心素养要从教学行为与习惯的培养着手.
就拿“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来说,不论是概念的得出,还是公式的形成,都蕴含众多“关键能力”的形成要素.更进一步说,若教师舍弃“抓干的、来实的”的习惯做法,力透纸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所承载的“关键能力”素材,将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逻辑展开,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中,达成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生发展目标,课堂就会充溢智慧的霞光,绚丽而多姿.
一、在思辨中形成概念
本节课涉及众多相关概念,但“万物生长靠太阳”,再多的概念总有源头,这里的源头就是“多边形”,其关键点就是“多”.众所周知,“多”与“少”是相对的,此刻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多”与“少”的辩证关系.多边形是新学内容,多到什么程度暂且不论,但“少”要少到什么程度呢?这就牵扯概念中的另一个关键字“边”.本节课是从“边”的多少出发研究图形,无边不成形,因此,从理论上讲,边(亦即线段)的数量最少是1,可以是2,学生也学过边数为3的三角形和边数为4的四边形.边数为1和2时,是开放式图形,属于“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三角形、四边形等才属于“多边形”意义下的“形”.从“少”出发,学生就会发现:多边形中的“边”,是线段;多边形是封闭图形;边数最少的多边形是三角形.
从“多”出发,学生就会发现,随着边数的增加,多边形中的一些元素也会发生一些变化:顶点增加;内角的个数增加;内角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此时,学生的经验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由内及外,那外角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到此,又会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当多边形的边数无穷多时,多边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相关的要素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显然,这样的思考又是形成和发展极限思想的良好素材.
这样展开的教学,对学生发展来说因嵌入了学生的思考与发现,会比单纯按照学科逻辑(逐一交代概念)展开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果给予学生预习、讨论等“自由”的时间足够长,抑或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独立而独特的思考展示出来,说不定还能在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的比较中有更多的发现,求异思维的能力也会顺势得以培养.
有了这样的思考,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多边形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多边形.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就叫作n边形”,就会更透彻.同样,多边形的角――内角、外角――连同内角和、外角和以及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等,也不会存在理解的难度了.此处不再赘述.
二、在化归中探寻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多,相关要素都会发生变化.从变化的观点出发,有两种可能:有规律的变化和无规律的变化.这就会生发“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的数量”之间存有什么样的关系的思考.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无从下手的思维症结,就需要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找到突破的办法.从思维角度来讲,不论哪个学科,哪个领域,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都会采用“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策略.在科学实验中经常运用的“控制变量法”,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置的典型.面对“多边形”这一复杂问题,就要思考“最简单的多边形是什么图形”.前已述及,三角形就是最简单的多边形.这就找到了破解多边形相关问题的思维原点――三角形,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如何将多边形变为三角形”的问题.
三、在类比中突破重点
从三角形出发考虑多边形问题,就要找到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办法.其实,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接触到解决这一问题办法,那就是求四边形内角和时所采用的“通过连接对角线将一个四边形变为两个三角形”,用这种类比的思想,不难发现,把四边形的对角线一连,就会出现两个三角形,那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360°;对于五边形,可以通过连接对角线的方式,变为三个三角形,其内角和就是540°;以此类推,个数有限的多边形,其内角和的度数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从以上解决方式可以看出,“对角线”以及通过连接对角线而形成的“三角形”,就是解决多边形内角和问题的关键,对角线则是撬动多边形内角和问题的支点.
有了以上分析作铺垫,再让学生完成表1中的要求,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当学生完成这个表格后,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也就得到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四、在发散中丰富智慧
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会只有一个办法,否则,就不会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唯有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思维才能发散开来,并不断促使学生穷尽思维,进而理顺思维,优化思维,实现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的突变,达到思维跃迁、智慧丰富之目的,生发不断创新的力量.
前述方法是从对角线出发,找到了一个解决多边形内角和的办法,再探寻其他办法,又应该如何思考呢?这还要回到几何图形的构成要素上寻找突破.
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无非就是点、线、面.有的要素一目了然,比如,多边形中的边、顶点,有的要素则隐含在图形中,需要思考才能找到,比如刚才用过的对角线,类似的还有一些图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等等.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在不相邻的另一个顶点间画出对角线,从而化归到三角形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支点.如此,同样从“点”这一思考原点出发,只是改变“点”的原始位置,比如,选择一条边的任意一个点构造出三角形,或者在多边形内(外)任意一个点构造三角形,都不失为可以采用的办法.这样,原来的“固定点”就会变为“移动点”“任意点”,而中考题中的重头戏,也往往如此选择.限于篇幅,简述如下:
方法二: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把这一点与各顶点联结,把n边形分割为(n-1)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多出了一个平角,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n-1)×180°-180,即为:(n-2)×180°.
方法三:在n边形内任取一点,然后把这一点与各顶点联结,将n边形分割为n个三角形,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恰好多了一个周角360°,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180°×n-360°,即为:(n-2)×180°.
方法四:在n边形外任取一点,然后把这一点与各顶点联结,将n边形分割为n个三角形,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恰好多出了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n×180°-2×180°,即为:(n-2)×180°.
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会主动寻求“由静到动”“由此及彼”的途径,豁然开朗的就不仅是学习过程,会更多地表现在人生的幸福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涉及众多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素,诸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有限与无限、个性与共性、一般与特殊、绝对与相对等,都极富哲学意味,若一一展开,必定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
很抱歉没有把他们的理念方法全都记下来,我写下来的就只有一些皮毛。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
几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数学游戏——乘法口诀大pk”,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找出一些规律。提老师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
其实“游戏”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天性是玩,一节数学课一味的讲、算、听、写,枯燥无味,有了游戏的加入,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起来了,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