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进餐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幼儿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明确良好的用餐礼仪能够带给幼儿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打好营养基础,培养起良好的用餐习惯对于他们一生的健康大有裨益。改进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教育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能不断创新教学和实践,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提高幼儿的用餐兴趣,真正发挥礼仪教育的功效。从实际的幼儿教育经验分析,论证了新课程体系下幼儿用餐的礼仪教育,为广大幼师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培育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营养常识;良性循环;礼貌;好奇心;交流合作
一、传统幼儿园中用餐礼仪引导方面的问题
1.体系设置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龄前的幼儿也开始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压力下,端起课本进行专业学习,所以早期课程教育是幼儿园中幼儿教育的重点,故幼儿园的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在学校层面历来得不到有效重视,常常伴随着幼儿教师的个人安排,也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体系,所以一个不完备的体系自然就无法真正调动起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在教育体系设置方面需要进行改革。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比较肤浅,所以幼儿的用餐礼仪教育需要专业的幼师进行指导才能有效完成。体系设置是和幼师密不可分的,幼儿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因为有些幼儿园的师资条件还达不到标准幼儿用餐课程开办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不少幼儿园的老师是中专毕业甚至未毕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甚至食堂阿姨兼职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幼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这尤其体现在非科班出身的幼师身上,无法系统性地讲解用餐礼仪、食物营养等知识,对幼儿用餐程序缺乏科W认识,既无法对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及时开展生理卫生的讲解和情感方面的疏导,也无法做到在幼儿发生食物伤害如食物中毒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这些基本却十分重要的能力缺失,都反映出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2.用餐礼仪教育环节的问题
在具体用餐礼仪教育环节,传统课堂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量”,从幼儿园用于用餐礼仪教育的时长和安排来看,排课长度和位置应当更加合理,很多用餐礼仪教育课程被排在了一天当中的最后一节,临近幼儿用餐,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的进食处于同一个时段,效果会更好,但处于这个时段的幼儿在经历一整天的玩闹和学习后往往筋疲力尽,不愿意进行相关礼仪教育,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此外,通过大量幼儿园教学实践来看,用餐礼仪教育课程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三次左右,课时非常少。
3.好奇心引导的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对外界事物敏感且充满兴趣,好奇心比较强,大部分幼师却不能有效抓住这一特点,用餐时间的放任自流容易让儿童养成无法专注于吃饭的坏习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二、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创新途径
1.均衡膳食,夯实基础
用餐礼仪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即用餐食物本身上。所以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十分重要。幼儿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均衡膳食、平衡各类营养是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膳食健康的创新可以从国外一些实践中获得启发。例如日本,他们的幼儿教育就十分重视各类蔬果的搭配、高品质肉类蛋白的摄入和各型号维生素的补充,启动行之有效的“膳食提高计划”,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膳食营养师,全程监督指导幼儿园的用餐工作,让孩子们懂得吃。越来越科学地进食,这在用餐礼仪中也应得到不断的加强和重视。
2.快乐交流,开心用餐
交谈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中,教师掌握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幼儿用餐礼仪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积极引入适当的共同就餐模式,让幼儿充分交流,并把交流上升为礼仪。因为在交谈中,孩子有了倾听对象,一番倾吐后,孩子们心情愉悦,伴着食物飘来的阵阵香味,让幼儿食欲大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表扬那些和自己及其他小朋友互动的幼儿。破除自我封闭式的进餐环境,让幼儿结识更多小伙伴,收获友谊和快乐,真正让“礼仪”的核心“礼”,变得通人情,变得可交流、可感触。
3.卫生用餐,扎实常规
幼儿生性好动,接触外界物体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等沾染。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将终生受益。用餐礼仪要教导他们养成餐前、餐中、餐后的良好就餐习惯。老师们可将习惯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如进餐前三字经:好宝宝,吃饭啦。一双手,搬椅子。先如厕,再洗手。握小手,静等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就餐习惯。
4.家园共育,习惯持续
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为此幼儿园、幼师和家长要有效沟通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将幼儿用餐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对孩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习惯同步培养,认真对待幼儿用餐礼仪教育,切实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有了,积极性提高了,饮食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更加喜爱文明用餐、礼貌用餐、健康用餐,体质也渐渐转好,带动成长的其他面,构建起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礼貌意识和健康认知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幼儿用餐礼仪对他们的健康和身心发育都十分重要,幼儿园和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课程体系下更多探索创新途径,真正惠及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于是我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进餐习惯的培养。
一、因人而异,制定培养计划
1.利用家访、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进食量情况和进食习惯。
幼儿的进食量情况有以下几种形成原因:
(1)病理因素:幼儿体弱多病引起食欲不振。
(2)放任自流: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吃的一口也不吃。
(3)饮食不当:零食过多,不能按时、定量、定点进餐。
幼儿的进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1)包办代替:大多采取哄骗、追跑喂饭、威吓打骂的放式。
(2)教养不当:只要他自己把饭吃完,其他都不闻不问。
(3)过分的溺爱娇惯: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会再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
2.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的胃口本来就小,给他盛的饭太多会给他很大的压力,他会表现为:吃饭拖拖拉拉、剩饭、把饭倒到别人碗里等。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
(2)合理安排座位的方法。刚开始我把进餐习惯好的幼儿坐一组,习惯不好的坐一组,为的是便于老师管理,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把习惯不好的夹在习惯好的幼儿中间,利用榜样作用来感染他们。
(3)表扬激励法。及时表扬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地作用。对幼儿的进步,我都给予及时表扬,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发给幼儿一颗五角星、摸摸他的头、抱一下他等,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学习进餐礼仪,营造良好环境
1.通过讲故事、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一些进餐礼仪,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挑食、胆小的幼儿,吃饭时特别容易紧张,因此,老师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向小动物学习等形式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懂得吃饭时饭粒尽量不掉在桌子、地面上,愿意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就餐。小班的幼儿刚进园还没有熟悉集体生活,本身就存在离别焦虑和紧张,就需要小班老师更宽容跟耐心的正确对待幼儿的进餐。如在进餐前、进餐中不大声训斥幼儿,以免影响幼儿的进餐情绪,使他们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
3.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幼儿洗手。我在盥洗室的镜子贴了一看就懂的洗手步骤图,幼儿在洗手时可以一边看图一边洗手,从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4.礼物墙。我在墙面上设计了一个礼物墙,在墙的最上端设置了一个大礼物盒,下面设置了四条的通往礼物的路,分别是:自己吃、吃饭时不掉米粒、吃饭时不离开桌子、饭菜都吃干净。如果小朋友做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向前进一格,如果没有做到就要退一格,看谁先到达礼物盒,有了奖励,他们会按照墙上的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培养的目标。但周期不能过长。
三、利用游戏,锻炼技能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进餐时并不是有意把米粒撒得满地都是,而是由于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的局限,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区域和艺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
1.喂瓶娃娃吃饭:在区角里准备一些用饮料瓶做成的娃娃,用酸奶盒做碗、一次性勺子和一些豆子。让幼儿进行喂娃娃吃饭游戏,在开始游戏时,要求幼儿用勺子把豆子送到娃娃口中,不能直接用手喂。渐渐地幼儿学会了简单的技能,通过这个游戏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也有所增强。
2.利用艺术活动,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在巧手坊里放置一些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彩笔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捏一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等方式锻炼自己的精细动作。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我常常在教育过程中发现,每当经过一些小长假后,幼儿的进餐习惯又开始有反复,这是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支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需要家园共同协作,共同培养,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十分重要。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进餐习惯,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来巩固。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使幼儿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
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园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几点策略与方法。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关键字坏习惯;幼儿;礼仪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80-02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溺爱现象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1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
我们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习礼仪教育,我们开设了“这些礼仪你学会了吗?”特色版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教室外墙上,随时提醒着孩子的礼仪行为,如:进餐礼仪、交往礼仪、仪态礼仪等等。同时还与家园互动,请家长把孩子在家的礼仪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墙上,创设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的版块,引导孩子讨论交流。同时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在楼梯、过道上展示的礼仪图片,对孩子进行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充分发挥教师与幼儿间榜样的作用
1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幼儿园里,教师的形象在幼儿的心里是无比高大的,他们乐于模仿和学习老师的言谈举止。比如经常可以听见孩子跟家长说:“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等等之类的话,虽然童言无忌,但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老师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如:早上入园时主动地向幼儿问早问好;幼儿帮助了老师,教师要说声“谢谢”,幼儿向老师说“谢谢”时,应对孩子说“不用谢”等等,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幼儿肯定也会学着你这样做。因此,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为人师表,为幼儿良好的精神氛围创造条件。
2 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孩子的礼仪行为我都及时的给予肯定。如每天早上请两名幼儿戴上绶带当“礼仪小标兵”站在班级门口,热情主动向家长、幼儿问早问好,迎接家长和小朋友入园。刚开始时,个别胆量较小的幼儿不敢向家长和小朋友问好,需要老师在旁边提醒。针对这种现象,我就在每天的上课前总结一下小朋友来园时的表现,对早上主动问好的小朋友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有学习的目标。并尽量安排胆量大的和胆量小的幼儿搭档,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都争相模仿去做。经过一阶段的培养,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的相互问好,慢慢的孩子们就养成了习惯。
三、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一日各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于是我制定了一些有关的易于小班幼儿实践的礼仪内容和要求,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家长打招呼;如厕、盥洗、收拿玩具时不拥挤不抢夺;进餐时不挑食;午睡时姿势正确安静入睡;活动时学习安静倾听别人的讲话,尊重别人;游戏中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一起玩;下课时不大声叫喊;在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奔跑不抢行;得到别人的帮助会说“谢谢”、不小心碰撞了朋友会主动道歉,说:“对不起”等。自从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贯穿礼仪教育内容后,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随处可见。
四、家园配合有助于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
对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中,家长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应该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在幼儿园虽然老师的教育卓有成效,但有些孩子回到家没有人督促或者孩子的礼仪行为得不到家长的回应于是就松懈了。在此,家长应做到家园一致。于是我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首先,要求家长们创设一个温馨和谐讲礼仪的家庭氛围,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其次,通过家长园地、家园互动向家长介绍近阶段幼儿园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最后,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吃饭时孩子帮忙摆碗筷;父母亲下班回家孩子帮忙拿拖鞋、倒水;去别人家做客时怎样当个礼貌懂事的孩子等等。我都会及时的给以孩子肯定,孩子获得老师的表扬后就更会坚持做下去,并逐步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