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低碳族
记者在西安采访中发现,许多“80、90后”的环保节能意识更让人欣喜。他们通过同学、同事、“车友团”、“QQ群”等许多社交圈交流低碳生活的心得,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潮流。“最后一个离开房间的,要随手关灯和电源;尽量使用充电电池,MP4电池用完再用在遥控器上……”这就是许多西安年轻人“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
“晕,我今年光是买衣服就导致了28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西安招商银行工作的范瑞雪最近加入了“低碳生活”QQ群,在网友们的推荐下,她初次接触到“个人碳足迹计算器”这一新鲜玩意儿。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平时以“环保小尖兵”自居的范瑞雪,竟然也是个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庄稼地里种植的棉花、亚麻,历经漂白、染色等工艺变成纱线、面料,制成成衣之后经过物流和使用、洗涤,直至最终变成垃圾掩埋降解或焚烧,原来服装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范瑞雪向记者复述她刚学到的环保知识,一脸惭愧地表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低碳族’,我还有很多生活细节需要改进,比如少买衣服,少开汽车,外出吃饭时自带筷子……”。
伴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流行,“低碳族”已经在西安青年群体中集结壮大,在西安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内,以“低碳”为主题的网页和帖子层出不穷。“低碳生活”,英文为low carbon living,意指通过减少生活作息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族”则是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他们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原则,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能源损耗坚决抵制,有些市民还通过种树等方式对自然界进行“碳回报”。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低碳细节是可以做到的,在西安东仪厂工作的张聪说自己多年前就开始注意生活细节,淘米水用来洗脸洗手,绝对是天然的美白品;用废旧报纸擦玻璃,玻璃光洁明亮;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香气;喝过的茶叶,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这些看似与减排无关的细节其实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碳排放。过“低碳生活”,不仅能给自己减负,也为地球减压。
低碳农业新概念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素有“陕西粮仓”的美誉。去年,渭南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新思路。市长徐新荣说,今后渭南将以调优果菜、调强畜牧、调特观光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帮助农民发展“一村一品”,走低碳农业致富路。
2009年,渭南市大力推进“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打好“绿色”、“有机”牌,如今“低碳”生态农业不仅成为陕西渭南农村的亮丽名片,也成为农民重要的致富手段。
在渭南市临渭区官道乡吴振亚的印象中,过去他们村猪圈乱搭、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进村先捂鼻。现在,这样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村在林中、路在花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生态新村”已初步建成。乡上推行沼气建设,实施“一池三改”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广大妇女做饭不再烟熏火燎。农户还结合主导产业苹果,形成了“猪―沼―果”无公害生产模式。
在陕西关中农村,农业生产中水、肥、燃料的使用技术正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面临革新。调查显示,采用传统的水灌和施肥方式,水利用率低,容易导致地下水源缺乏和土地盐碱化,同时造成施肥不均匀、肥料浪费严重等情况。若改用滴灌、喷灌、微灌等科学节水灌溉、施肥方式,则可减少30%~70%的用水量,避免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改善土壤盐碱化,同时提高20%~90%的农作物产量,既减少水、肥的使用量,又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蒲城县龙池乡农民陈文仓瞅准节水灌溉技术中最先进的节水方式――膜下滴灌,去年一举发展拱棚西瓜150亩,销售收入突破50多万元。
渭南市蒲城县在县财政项目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拱棚西瓜膜下滴灌工程,目前已经推广10000亩大棚西瓜、2000亩果树的滴灌面积。膜下滴灌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减轻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程度,每亩可节约农药投入80元以上;随水施肥可使灌溉水利用率达90%,肥料利用率达60%,减少了水向深层渗漏及营养元素的流失,实现了农业生产低碳排放。此外,随水施肥还可以减轻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强度,并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据了解,拱棚西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每亩可增产200~500公斤,增加纯收益近千元以上。
政协委员献策低碳经济
前不久,一份由陕西省政协科技委员会、九三学社陕西省委联合撰写的《陕西省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对策与建议》的调研报告,送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实地调研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该报告就“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绘出路线图,并就如何实施提出详尽对策与建议。
市中小企业促进局:
根据安中企发〔〕04号文件安排,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组织企业积极参与调研,分行业、有重点的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活动,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力量。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品的产业化,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
二、我县中小融资需求的主要特点
1.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由于目前中小企业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2.融资需求时效性强。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
3.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小,单次需要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
三、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结论与建议
1、中小企业获得间接融资支持的程度较低
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一方面由于发展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少、金额相对较低,资产总体流动高,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规模较少,无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从而也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2.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支持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县投资方式单一,今后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运用中介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科学的投资支持方式。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污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环境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资料以及访问的形式。
3.调查过程
(1)准备时间:年7月20~21号,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近些年环境污染的资料,在村中骑车转了转,了解一下村中环境的大致情况,并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2)走访调查:7月22~24号这两天我走访了本村的几户居民,其中包括邻近废水坑和远离废水坑的居民。
(3)调研汇总:年7.25~7.27号将7.20~24这四天搜集的资料以及寻访的笔记予以整理,理清撰写报告的思路。
(4)撰写报告:年7.25~27号,根据前六天的收获,参考《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家的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土坑,周围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还经常有一些野狗,像这种土坑我们村中有五六个,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乱排、垃圾乱扔,这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很重的。父辈的村民们都记得原来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还有小鱼,河虾,夏天人们经常到河边游泳,捉鱼摸虾,等到我们小时候河水已经臭了,每次过河人们都掩面而过,罪魁祸首就是河两边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的黑臭,也把人们的欢笑带走了。
后来为了迎接奥运,进行了整改,将造纸厂都关闭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给河周围几个村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停止,尤其使水质问题,大人们都说原来的白开水都是清甜的,现在的水总有一股臭纸浆味,很难喝,村中的条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没有资金,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几户人家喝纯净水。
近两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开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体会。因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难受。妹妹从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学来找她玩,我访问了一下她们,她们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没有我妹妹的严重。村中的大人们都说是水的问题。
听村中的人说奥运严查后造纸厂将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对饮水问题更为关注,
通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真的日益严重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自身也要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关键词】 绿色经济区 低碳经济 都市型现代农业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战略。2010年3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复,将旅顺作为绿色经济区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经济、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高端服务产业。自此,旅顺正式成为省政府命名的绿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旅顺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发展区域中唯一一个绿色经济区,旅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东北腹地相连。烟大火车轮渡、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旅顺新港、环渤海滨海大道、旅顺口与大连中心城区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建设,使得旅顺拥有“五位一体”交通网络。
2、生态资源优势
旅顺口区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于一身。拥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全省第一的森林覆盖率、长年优良的空气质量。同时,旅顺口区拥有178.5公里的漫长岸线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海上生态岛链,这构成了旅顺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资源。
3、历史文化优势
旅顺口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居住。旅顺口区历经了沙俄统治、中日、日俄战争、数十年日本殖民统治,拥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古迹,素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之称。
4、人才资源优势
旅顺口区拥有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多家院校,以及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城等高科技园区,这为旅顺口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平台。目前,全区有9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37个区级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6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现状
从整体上看,全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全社会固定产值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8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20600元,均增长14%。
从产业结构上看,旅顺绿色经济区着力构筑“三高一特”的绿色产业体系。
1、支持高端制造业快速升级
以西北部临港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船舶、轨道交通、重大装备、特种泵四大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中远造船、大机车旅顺基地项目进展顺利,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及配套产业纳入大连市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14亿元。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5%。
2、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最重要的增长点
以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旅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努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高技术船舶配套产品、高性能多用途屏蔽泵、新材料开发技术及产品、智能化电力电气控制装备、生物种苗繁育技术的发展。目前,中石化研究院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以核电风电、核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科技等一批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3、扶持高端服务业快速成长
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商贸等重点行业,逐步扩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2012年,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旅客吞吐量59.3万人次,旅顺新港7个客滚泊位建成,口岸全面开关运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老城区中心商务区等11个集聚区共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吸纳就业3.4万人;乐购、红星美凯龙等国际知名商业集团陆续入住;开工建设3个五星级酒店,石门山温泉度假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铁山购物中心,太阳沟文化街综合市场竣工,完成三涧堡等4个商业街区改造工程,消费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业健康发展,渔夫码头、琥珀湾、泛海国际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清风小镇、蝶恋花文化穿衣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樱花节等节庆活动拉动作用明显,旅游业总收入预计达到11.65亿元,同比增长14.2%。
4、挖掘资源优势,做强以海洋经济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
首先要扶持发展海洋信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前沿产业,推动传统的海洋渔业向远洋捕捞、标准化深海养殖、精深加工出口、休闲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的滨海观光旅游业向以邮轮游艇、水上运动、康疗保健、购物娱乐等为特色的海岛、海上休闲度假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涉海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以海洋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海洋油气化工、海洋物流航运、海洋渔业等为重要支撑的现代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同时,进一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旅顺绿色经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区在绿色经济区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全区还没有形成绿色经济区的共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经济区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够客观、深刻,部分部门和单位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方法、思维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二是规划指导不够。社会管理层面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支撑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及其他行政措施还不健全、不配套。四是科技支撑不够。由于开放时间较短,全区整体科技水平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发展绿色经济的步子不够大。五是务实程度不够。在产业结构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决策、推动工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对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激励机制
提高对发展绿色经济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观统一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规划引导,注重工作实效
2010年以来,旅顺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各级战略部署,结合旅顺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旅顺口区科学发展规划》《旅顺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旅顺绿色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等总体规划,并且对重点区域作了专项规划,明确了绿色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仍需进一步落实对全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绿色经济区建设落到实处。
3、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约束机制
进一步细化促进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等激励政策。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办法,对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落实优惠的价格、收费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对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能力
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思路,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引“技”,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新、生产工艺先进的项目,推进绿色经济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5、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消费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全区上下把绿色、低碳理念,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
【参考文献】
[1] 马静、李培蕾、曹永强: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2(2).
[2] 张秀冰、王剑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太原城市后花园――来自娄烦生态经济建设的调研报告[J].前进,2009(7).
[3] 张小刚:绿色经济的发展载体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自主旅游时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追求特色化、品质化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文旅厅及剧院的工作安排,2020年8月4日—5日,剧院党办主任董海珍、杂技团副团长吴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抗战纪念园2个4A级景区。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突破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围绕“农耕”文化,运用创意手法,着力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街、农耕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广场、绿色长廊、民俗活动互动区、农业大地景观、移民文化村、河套民俗文化村、黄河文化园、宇鑫温泉水世界、葵博园等农耕文化旅游景观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与观光、浪漫与体验的深度结合。
存在的问题:一是景区、景点均属于公益性质,全部免收门票,无收入来源,景区运行靠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作为4A景区,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等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三是景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四是景区没有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之地方财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以保障。五、景区内缺少表演艺术的支撑,活力不足。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五原县县委县政府在红色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关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多产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景区开发运营等方面逐见成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抗战纪念园是4A景区,五原县委县政府在以烈士陵园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在4A景区基础之上做出提升。结合展馆、牌楼、纪念碑、烈士名录墙、墓冢、展厅、骑马石雕、广场和地道等设施,打造军事文化体验、地道观光休闲运动、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体验等多个元素体验区。将总体定位为以乡村资源为本底,以抗战文化为特色,集红色研学、自然观光、民俗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参观游览与乡村风情旅游区。
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现园区每年运行费用需200万元,因设备老化运行费逐年递增,县财政困难,所以运转难度大。二是纪念馆内没有声光电设备,缺少展陈物品。抗战纪念馆在2017年建馆后,自建馆以来此项多媒体工程至今未做到全部设计和施工,展陈物品稀少、品种单一。三是内蒙古抗战纪念馆二楼与地道急需布展。由于资金紧缺,纪念馆二楼需装修并布展。四是烈士陵园区需维修。由于受地翘运动、盐碱渗透等影响,目前现状总体陈旧,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调研组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亮点,打造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构建满足可吃、可玩、可观、可乐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功能;二是针对观光休闲型大众游客,创新游憩方式,打造具备户外运动、民俗观光、康体健身、绿色休闲四项基本功能的体验区;三是以河套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河套商业休闲带。
其次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解决的是客户的需求。曾有旅游专家讲过关于“后备箱”的故事:我看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好不好、生态农业做的成不成功,标准就是看游客的车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用什么东西来装满他的后备箱呢?应季的农产品只能满足一时,别的时间怎么办呢?要满足游客旅游中“购”的需求,必须要有一些深加工的东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面人、竹筐、豆腐、榨油、酿造酱油等等,可以通过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既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在农村进行建筑改造,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民宿、农家院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需要景区在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