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探究式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设问题、确定探究方向、进行探究、得到结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要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充分了解。
(一) 预设问题
预设问题即将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以及问题化,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导方向,让学生能够站在多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预设问题的内容要能够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能够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知识进行构建与加强。预设问题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如“我们为什么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以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怎样?”等。物理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游戏活动等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
(二) 确定探究方向
探究方向的确定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预测、假设的过程。在教师预设问题之后,学生先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提炼,并生成新的探究问题和方向。其次,学生会在脑中对探究方向的确定进行思考,即“头脑风暴”,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和思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确定下待探究问题的方向。
(三) 进行探究活动
在确定下探究的方向之后,便要开始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组织探究与收集、整理信息两个部分。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初中学生处于身体与思想的发育、形成时期,而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教师的指导与支持十分重要。教师不能单纯的讲知识、思想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扮演聆听、观察的角色,在适当时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参与主体: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便是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凸显,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自己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例如在《内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如类比法,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来将微观世界宏观化。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便会提出“如何改变物体内能?”、“怎样增加物体内能?”等问题。当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产生兴趣之后,自然而然便会主动的探究问题、寻找答案。
2.兴趣为本: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探究某种事物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动机。因此,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根本。例如在《滑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一个Flas故事来为学生呈现出滑轮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滑轮的作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3.可操作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将学生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潜力等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例如在《电能获得与传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让学生自己来实现核能发电过程的能量转换,也无法让学生到现场进行观看,那么教师可以拓宽自身教学思路,通过一些视频、资料、图片等,让学生间接感受到电能的获得与传输过程,将不可操作的探究式学习转换为具有操作性的探究式学习。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1.创设情境:学生的问题、兴趣往往能够从情境中产生。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帮助问题的生成,也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物理学科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顶针”,教师可以在《改变压强的方法》教学时,请一位学生将缝衣针用力穿过一块硬度较高的布,学生便会感觉到比较困难,然后教师再拿出顶针,让学生在顶针的帮助下,来穿过硬布,学生便会感觉十分容易。两次试验的对比会令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两次的感觉完全不同?”从而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进行探究。
2.质疑猜想: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大胆的提出猜想与假设。例如在影响电阻因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导体电阻大小?”来引出课题,让学生对于影响因素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假设先给予肯定,然后再利用实验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探究的过程与乐趣。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心理认知、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 历史情境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初中阶段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最佳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至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课堂活动中来。而现代视听技术的充分利用,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事先准备了一部儿童电动玩具现代坦克模型,这个坦克模型可以发出模拟仿真的发动机轰鸣声和枪炮声。当我把这辆坦克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进行遥控操作时,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极高的兴趣。这时我连续提出了两个问题:“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这样的提问,顿时课堂上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语言,又有实物,还有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对一节课的成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掌握理解知识内涵,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教师要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并且使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就必须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在《美国内战》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请同学们就关于南北矛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组辩论,一组同学代表南方的国会议员,另一组的同学代表北方的国会议员。两组同学在我的启发下,根据黑板上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等焦点问题,穿越时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同学们通过参与辩论,既调动了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3.营造课堂最佳氛围,注重学生能力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在致力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真诚地投入个人情感,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好课堂语言,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于如何上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我颇费了一番脑筋。我以“烽火戏诸侯”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一是“烽火戏诸侯”叙述的是一个什么的故事?二是故事中的周幽王最终的结果如何?三是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四是这个故事与我们所熟悉的哪个故事相似?学生讨论后进入新课。期间,我又穿插讨论:“为何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每个问题都问到了“点”上,既有深刻性、启发性,又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广阔空间和价值,培养了他们思维的能力。
二、 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1.别出心裁的新课开篇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犹如一个石子抛进水中会激起层层涟漪,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歌曲、图示、故事、影片、诗词等都可以作为常用的开篇引入,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讲授《三国鼎立》时,可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教师可以说“听完《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后,就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样的导语很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恰到好处地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再配上教师的声情并茂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大大增强。例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使一幅真实的、血腥的、惨无人寰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使学生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使学生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加快了接受知识的速度。
3.形象、精彩、生动的讲述可以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生气和活力。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效果就会大相径庭。教师既要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活跃气氛,还要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有艺术性。历史的情景和艺术性的语言充分相融,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放飞思维,产生“移情现象”。例如:教学“岳飞抗金”时,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然后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置身这样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岳飞身上,从而去主动体验历史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
4.课堂教学同样需要“虎头豹尾”。一个豹尾式的精练而且留有悬念式的结尾会给历史情境教学增色很多。课堂小结精练、概括、贯穿主线、凸显观点,并给学生一个悬念是历史情境教学的要求,这样的结尾就是下一节课导课的一个伏笔。
5.以活动课为平台,认真选择课程的一些内容,来安排学生编排“历史剧”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类似这样的活动课的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充分让学生当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编排“历史剧”以短小精悍为好,至于剧本、导演、演员、布景、道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此外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进“历史”,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历史遗址、观赏历史书画、举行古诗词朗诵、邀请老前辈作报告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活动,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 历史情境教学的要点和策略
如何创设“情境”对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创设历史“情境”必须注意以下要点和策略:
1.注重真实性。昨天的历史在今天不可能再重复,但教学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审视和研究历史。
2.讲究趣味性。教师要让历史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要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而要使学生有好奇心,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去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历史的真实面目和其蕴含的审美性、趣味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探究、合作、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3.提倡实效性。创设情境教学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年龄阶段来科学地创设。历史教师创设“情境”,还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料,不能把“情境”变成“大杂烩”,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在课堂中不应成为观众,而应主动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才能保证历史课的基本特色,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4.广泛参与性。情境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支撑。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在快乐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5.扩大开放性。为适应新课改,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受教材的局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教材的外延,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历史教学》 2007年10期
[2] 《课程理念的更新》彭钢、张晓东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