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金融风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从消费金融公司比较发达的日本来看,此类公司具备的特点包括:高贷款利率、高坏账率、低杠杆、高资产回报率、经营业绩随经济周期波动较大等。基于这样的特点,加之其无抵押无担保的政策,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在设立之初及其后续经营过程中必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一、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从出现到真正被社会接受,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曾经,中国的贷款只提供给企业、工厂。现在的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房屋、汽车这类大额支出的消费信贷,信用卡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但是,如果让人们习惯于在依靠贷款买来的房子里,添置更多的依靠贷款买来的家具、家电,恐怕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所以,在业务发展之初,不免会显冷清,很多想尝试的人也会保持观望的态度,势必会导致业务拓展不开,公司经营不景气的情况。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定位客户群时,要将主体锁定为中青年、中低层。这个人群思想活跃、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接受的快。此外,他们特定的生命阶段和社会阶层,也决定了他们需要简单快捷的资金来源。如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年轻家庭,信用卡的额度可能较低,不足以支持他们购买心仪的电器、电子产品或满足旅游、装修的需求,但他们未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可选择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并且,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可即时获得信贷支持,不像信用卡在申请到领卡间有一段等候期;另一方面,在费率制定时,给予一定的优惠、降低客户准入的门槛。虽然消费金融公司有无抵押无担审批快的特点,但如果其费率高出其他贷款渠道很多的话,也很难被人接受。当经过一段过渡期,真正被社会认可并接受之后,可适当提高费率,获得稳定的收入。
二、违约风险高
我们注意到,在银监会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也就是说,这部分贷款在发放时,完全凭借的是观念上的信用。此政策固然会吸引很多不满足银行信用级别要求但又有贷款需求的人,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由客户信用产生的违约问题。目前,我国的征信系统尚不完善,没有积累起完整的客户信用记录,导致在评价客户信用等级时无据可查。一旦违约行为发生,经催款无果后,这部分损失无法收回。日本第三大消费金融公司Aiful去年底一度面临破产危机就是个危险的信号。
针对这样的风险,事前的工作,是利用出资人(银行)已经掌握的客户信用资料加以甄别,对其当前还款能力加以考察,包括所从事的工作、收入、是否有其他贷款、家庭情况等;事后的工作,是通过温和的方式积极的催款,违约情况一旦发生,要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将有违约记录的客户记入黑名单,并拒绝其再次申请贷款的要求。
较为关键的是征信系统的建立。目前,我国并不是没有任何的信用记录,只是各种信用记录分散在在人民银行、电信、税务、公安、交通管理、水电燃气公共事业单位等部门中,信息的及时性也较差。如果这些信息能被整合并建立一个综合的平台,将对识别客户信用等级、控制违约风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银监会的一项要求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类风险。即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两者的区别为,前者是通过经销商发放,而后者是直接向借款人发放。为防止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被挪作他用,《试点办法》规定了只有已取得过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的信誉良好的老客户才可得到此项贷款。
三、业务竞争激烈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应对的金融风险种类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应对的最常见的金融风险种类,有些事因为企业集团内部相关工作人员一些主观或者客观因素造成,将企业集团经营中产生的不确定风险传递给财务公司。另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给成员单位做出的外部担保也会导致这方面的风险产生。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认为误操作或者内部程序不完善或者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面对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多,更加复杂,操作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也成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应对的一项重要的风险种类。
3.流动性风险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一般指的是由债务以及资产在结构和期限方面错配而造成的,产生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是企业集团内部长远单位的存款,这种存款具有短期性,但是企业的资金贷款大多数是属于长期性的,这样会产生错配;二是由于有些企业集团把内部财务公司当做了资金融通中心,出现为了发放贷款向银行借资金的情况,而这些贷款主要为了内部成员资金的发放,一旦企业集团出现市场危机就会让财务公司产生支付危机。
4.体制性风险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是隶属关系,所以企业集团的发展会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财务公司的经营决策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企业集团面临市场危机就会导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因为资产重组等影响出现债务违约、资产流失、转移等情况,这回导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体制性的风险,会面临信用、支付等危机。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要想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有效实施就必须从企业集团内部出发,站在集团高度来控制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及有针对性的规划并设置相应的监控体系。企业集团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体系,并且能够通过现代产权制度进行不断优化,以此吸引外部投资者不断的加入。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保证金融风险管理科学民主的实施。而在企业集团业务操作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结合风险管理理念,明确企业集团内部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执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可以建立信息系统平台,有效的对各部门各岗位的操作进行有效监控和制约,从而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业务做到事中监控,事后控制的作用,利用企业信息系统平台还能够收集风险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以提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2.拓展业务,增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抗风险能力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在当前业务前提下,不断的拓展业务空间,做好战略规划,根据自己企业的行业及市场优势和自身具备的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拓展业务范围,提升财务公司的盈利,以此提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抗风险能力。除了自身不断拓展业务空间以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可以与外部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拓展能够促进企业发展,适应企业当前发展的产品,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与资金。除了与金融机构合作以外还可以与证券、基金进行合作,让中间业务也能够有效发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3.利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有效防范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利用要能够进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不妨多利用一些风险管理工具,让风险管理工具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具备能够有效应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的能力。一方面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能够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来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资产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能够提高风险量化管理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此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会根据不同的经营活动来有效应用各种衍生工具,比如总收益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等,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金融业务也在不断的创新 ,这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管理又带来了更多地挑战,针对当前金融风险种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拓展业务空间,增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借助风险管理工具来进行有效防范,不断提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春花.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5,(12).
[2]张瑞君、杨柳.企业集团司库高级管理职能之风险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J].财务与会计,2010,(09).
[3]袁琳、张伟华.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5,(05).
【关键词】金融系统性风险;含义;建立防范风险机制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分析的定义
金融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错综复杂,造成金融风险的因素很多,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1.金融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形式是因一个金融机构的倒闭,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全行业崩溃。
2.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微观金融风险,是指个别金融机构在营运中发生资产和收益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中观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业内部某一特定行业存在或面临的风险;三是宏观金融风险,是指整个金融业存在或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3.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给所有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有影响,而且该风险通常是难以规避和消除的。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分类
(一)货币市场的风险
我国货币市场与发达国家货币市场相比,其深度和广度不够,货币市场的内在功能还有待于提升。一是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和品种过于单一。二是货币市场流动性有待提高。三是货币市场中交易的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四是票据市场一些主体行为不规范。法制信用观念淡薄。违规经营票据业务的现象屡禁不绝。
(二)资本市场的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转轨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转轨时期的体制问题与新兴市场的基础缺失相互关联,影响了市场稳定运行。一是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二是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者违规操作行为造成的风险。三是市场融资功能萎缩,产品结构和监管制度等存在缺陷。四是市场交易和结算制度不能满足市场迅速发展和控制风险的需要,缺乏对投资者直接保护的制度。五是监管机构缺乏管理经验而对证券市场干预不及时。不果断或进行不正常干预而造成的证券市场的震荡。
(三)保险市场的风险
目前我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但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风险。一是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较低。二是保险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着道德风险。当前我国保险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度不高,保险公司诚信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少数保险公司培训和管理人不严格,存在唆使。误导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三是保险产品的结构风险。当前我国保险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三、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措施
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调控,强化监管,改进服务,优化环境,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内部的法律体系,理顺银行业和证券业信托业的法律边界,明确不同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分清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特征,进一步简化对创新的审批程序,建立高效的审批制度,及时提示承办此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从各国的相关实践来看,资本账户的开放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渐近模式”和“激进模式”。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除了外汇储备充裕,对外贸易自由化可在未来几年内基本实现外,其他条件均未充分具备.因此,需要继续实施“渐进模式”的资本账户开放策略,稳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三)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经济金融界的研究表明,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国可以通过加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纪律约束来减少波动,我国目前开放经济的特点是准固定汇率制度.这些特点的组合造成了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我国为了保持内外政策的平衡,除了采用传统的财政,货币和外汇政策外,还可以考虑选择其他一些政策工具用于政策组合。
(四)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我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推进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
(五)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以进行研究和开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其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预警显示四部分组成。选择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
(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制定和颁布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特别国债,原有股东增资,新股东出资、以及中央银行再贴现和有担保的再贷款等途径,开辟多样化的救助资金渠道。
参考文献:
[1]马威,冯丽.基于新资本协议构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5,(2)
[2]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出版社
[3]中国金融业总体风险分析与对策[M]
[4]周国文.公共服务与中国社会现代化[J].理论导刊,2007,(7)
[5]陈海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7,(8)
[6]高培勇.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理念[J].当代经济,2007,(3)
【关键词】金融财税;中小企业;“走出去”
在全球经济复苏延缓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从事境外投资活动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1月,我国境外投资主体共对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359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在全球投资并购活动衰退的前提下,中国境外投资逆势大幅增长,中国企业在恰当时间点抓住了“走出去”的时机。恰逢此时,党的“十”不失时机的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争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同时明确要求,“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但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急需国内配套政策助力,特别是金融财税政策的支持。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平均投资金额在220万美元以下,其中一半以上在100万美元以下。从境外投资项目个数来看,中小企业实施的中小型项目占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应引起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两大类风险,就经济风险而言,其中的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等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空间和融资渠道。为此,笔者从中小企业当下面临的金融财税政策生态和考虑实施积极的金融财税政策分散和化解上述几种风险的可行性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设想,希冀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走的更加稳健。
我国金融国际化程度低,金融尚不具备为中小项目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的意识和能力,分散和化解风险的分担机制欠缺。
一是我国的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低,难以提供有效的融资业务和咨询服务,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1年底,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设立6家海外银行,参股2家境外机构;5家大型商业银行设立105家海外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家海外机构;8家中小商业银行设立14家海外机构,2家中小银行收购(或)参股5家境外机构。银行海外布局的广度和布局速度明显滞后,海外银行机构总资产占比仅在4%左右。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依然有限,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势头不匹配,滞后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银行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正不失时机的开拓中小企业境外投资业务,争取业务先机。
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渠道少,境外融资困难重重。中资背景的证券公司极少有参与海外企业投融资经营活动的。信托投资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更是鲜有涉足境外投资项目的。保险公司的情况更是如此,除了政策性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国内的其他大型保险公司如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很少介入海外保险业务。一方面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很大的业务拓展空间,尚需积极发展海外金融业务,形成海外金融服务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境外投资项目亟待金融机构分散风险和提供金融支持保驾护航。
国内涉及海外保险法规和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是当中小企业面临风险时无法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的制度机制缺失。
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国家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机制,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也没有涉及境外投资保险。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尚处在自行试水的“无政府状态”中。建立国家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国家性质而非私人非民间保险保障,提供强制或意愿国家保险保障,对于企业走出去分散和化解风险至关重要。
我国尚未建立境外投资国家税务优惠、商务激励、财政贴息和境外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国家层面的综合激励和支持措施缺位。
国家对于境内投资主体的境外投资活动没有相应的税务优惠,对于税收敏感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希望税务主管部门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希望能以境外投资总额为基数减免或退还相应的税款,支持并提高企业现金比率,增强流动性,应对投资对现金流量的较高需求。
各地商务部门在支持中小企业境外投资活动中,做法各不相同。部分地区的商务部门对境外投资企业有一定金额的激励,但是金额十分有限,其中的中小项目占的比列较小,尚不足已形成分散风险效应。相对于招商引资“引进来”,对“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严重失衡。
我国尚未针对中小企业境外投资建立财政贷款贴息和财政风险补偿机制,财政贷款贴息和财政风险补偿相对于商业贷款、保险等商业行为具有无偿性质。国家层面的综合激励和支持措施,对于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化解风险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已经实施财政贷款贴息和财政风险补偿的发达国家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可能。
商务审批、外汇管理和国内银行汇兑环节繁琐,行政效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行政成本,牵制了“走出去”的步伐。
中小企业要办理境外投资,首先,需要到当地商务部门提交申请,按照本级商务部门的规模权限经审核后,报国家商务部批准并核发《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再回到本级商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最后,到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境外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经登记后核准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汇兑手续。在外汇管制下,境内投资主体对境外项目贷款受比例限制,投资款汇兑受目的地限制等。
我国尚没建立境外投资目的地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和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金融风险评估和预警对于中小企业投资活动至关重要。
中小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活动中,不论是前期、期中还是后续营运,对投资目的地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双边贸易、双边经济合作和总体风险评估的把控,关乎投资的成败。中小企业的总体实力相对较弱,要全面的了解投资牵涉的方方面面,实力和精力勉为其难,力不从心甚至是鞭长莫及,这方面的欠缺正是,众多中小企业“走出去”时不免步履蹒跚的症结所在,而这也是它们期盼和必须具备的必要基础条件。当下我国尚没有建立境外投资目的地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和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让人欣慰的是国内一些单位已经意识到当下存在的缺憾,并身体力行做出了努力和尝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不定期的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其中较全面的介绍和披露了有关的投资与经贸风险,并依据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对投资目的地国和地区给出了参考评级。《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企业了解和分析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管道。
鉴于中小企业当下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政府需制定金融财政税收政策,优化财政金融环境,分散和化解风险。
首先,金融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要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提高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积极扩展创新经营范围,“走出去”试水蓝海,实现由“陆地银行”向“蓝海银行”的转型。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作为金融业准入监管部门应松绑银行业国际化布局限制,统筹银行业“走出去”总体规划,推动中资银行加快国际化进程。据研究,一国银行业海外分支的布局和分布数量与一国境外投资规模数量正相关度极高。随着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中小型投资项目,才能获得可靠的、全方位、个性化和一站式的金融服务,银行业才能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发挥旗舰作用,引领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博浪“蓝海”。
发挥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类公司等)特有的金融功能,拓展境外投资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方案和可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鼓励它们开发诸如过桥贷款、发行垃圾债券、各种票据交换技术、杠杆收购技术等金融产品。
推动设立海外投资发展基金,引导和支持成立面向海外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帮助境外投资企业上市,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债务与股权融资工具,为境外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一条龙服务。
尽早修订《保险法》,从法律层面规范政府监管部门,金融保险业对境外投资活动的保险责任、义务和各自业务范围。进一步强化政策性保险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海外投资风险保(下转第74页)(上接第70页)险的机制建设。
政府财政应研究设立中小企业境外投资激励基金、中小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分散基金从财政层面激励和化解风险。税务部门经顺应中小企业期盼,依照境外投资总额及时减免相关税收或者返还。提高中小企业现金流量,降低财务风险。
关键词:金融经济风险风范;经济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和逐步繁荣,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形态,在资源配置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市场上发挥更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金融资本深化其浓度,从而导致金融投机性更强。特别是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金融开始逐渐从实体经济变得更加独立的产品,这将导致更多的金融风险。由于风险较大的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与金融资本的浓度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剧的风险。现代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中,有一个非常广泛的渗透,所以对实体经济的严重的金融风险事件,其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
1.主要形式的金融风险分析
1.1会计核算工作的风险
第一是会计核算的风险。由于工作失误或没有做足够的工作,在会计处理上,例如说会计在对现金进行处理的时候没有按着非常严格的处理规程来进行就会出现短款的现象等,和此外包括信息失真虚假的银行利润。第二是会计监督的风险。中国在该方面尚未完善监督体系和管理机制,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监督的努力是不够的。许多金融机构,会计师只负责记账,会计监督仅仅停留在事后监督,从而导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的财务会计。这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还没有形成高度的风险意识,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这很容易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或导致其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为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欠缺。
1.2金融创新的风险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向多样化,这就决定了金融产品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创新,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这将创建更多的金融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该业务将继续引进新的金融机构,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这些客户的信用要求的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对银行的新业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的愿望。其次是利率风险。金融机构需要更多的客户来完成他们的任务,允许引入新业务以及客户的信用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影响金融机构的利率,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再次是汇率风险。由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波动频繁,各国汇率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此同时,许多金融机构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其业务领域更直接,更深入的整合。四是资产风险。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压力下,金融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可能会变得轻松资产借口,把条件。传统的贷款授权管理更加规范的条件下,折扣和佣金业务和中间业务快速增长。
2.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2.1保证金制度和持仓限额制度的建设
保证金属于财务担保,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参与者履行其合同义务和衍生工具交易结算系统的核心。保证金可以分为交易保障以及结算保证金两种。交易保证金是指会员交易所的专用帐户中的资金,以确保性能的合同,这是合约的保证金占用。结算准备金,是在一个专用账户的外汇交易结算资金需要预先储备的保证金。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市场的保证金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也可以单独为风险交易权刮成员调整保证金水平。
2.2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金融监管对信息的需求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失真会导致金融监管的分析和决策失误,甚至阻碍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需要。因此,金融监管人员以及各级高级管理人员需要的金融监管保真度,通过强化责任提高认识。以确保它的的统计信息真实性。
2.3加强信息中介机构的建设
它的责任和义务是详细规定,并加强建设一个健全的制度。有关规定的规定了他可操作性,明确了信息中介的作用和在在财务信息质量上的规范机制。还有就是要提高其独立性:澄清自己的责任,增加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业务。
2.4国际审计标准的发展趋势
由于金融创新的出现,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加速的监管标准,也将有更多国家的市场约束的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环境的改革和开放金融业的监管标准变的更加国际化和标准化。金融企业可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管理机制,按照国际规范运作的公司,并通过加强监督和检查,以提高其稳定性。
3.结论:
金融开放后,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促进良性竞争的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的特殊性质,不同的银行防范风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对于预防金融风险。(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晓艳.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创新[J].当代经济,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