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149-03
1 引文
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创新,引领民族理想、尊严、智慧和思想,塑造国民素质、民族人格的场所。因此,大学本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书生意气、百舸争流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尽显 “低头族”,依靠点名、扣分等方式绑架学生上课的大学课堂,让年轻人缺失了本该有的活力。在智慧校园时代,国内学生因为没有毕业压力,上课、考试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的人生抱负。许多青年人已经成为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奴隶。
目前智慧校园的“智慧”体现在各大高校追逐开启的“微课”, “SPOC、MOOCs”等网络资源,“智慧校园”对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的同时,也给普通院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1]。大学是学生从高中走向社会的桥梁,就像接力比赛,大学的接力棒,是人生赛跑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青年输在这一段赛道上。因此,以智慧校园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的普遍生存之道。
因此,通过改革课程教学的设计,加快课堂教学的设计步伐,吸引学生上课兴趣,引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并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资源平台实现自学和互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2 以MOOCs为契机进行大学课程教学设计
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提供课程概况、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和提供课后交流,实现对整个课程的导学、助学、自学和互学。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摆脱长期处于灌输、填鸭的方式教学,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让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的 “学”包围教师的“教”,教学内容不但为学生所吸收,还能衍生、滋长和运用[2]。
1)依据学生具体需求创新课程设置。
新时期二本或者三本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应用型”人才计划,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价值,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开发“前沿课程”,比如“计算机”领域,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应用,许多应用都开发面向手机的app,因此,课程教学体系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把“手机app”的开发技术作为主干课后的延伸,引入课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愿景,同时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把“以传递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成“以对话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3]。
2)以MOOCs为背景,设计课程教学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从2012年清华、北大优秀学府相继加入到MOOCs的行列,我国高校教育也已经明显感知到MOOCs将要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因此,以MOOCs为契机,适时的展开课程教学设计,以“导学”-“助学”-“自学”-“互学”-“督学”为导向[4],通过精心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实时的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以期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自主自觉地深入并扩展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意识。
3 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吸引力
1)追求课堂教学艺术,问每一堂课要效益。
讲究教学艺术,问每一堂课要效益,我们要突出 “效果”高于“效率”的问题。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PPT教学,可是原本只是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当做偷懒的工具,他们上课全程都在读PPT,这种方式极大地损害了我们课堂的效率。
任何课程教学,只要教师善于设计自己的语言,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启发式,通过有挑战性的提问或者分组活动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艺术。
2)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共创师生共鸣。
课堂不再生动,课堂教学过于沉闷,课堂上师生互动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隐性逃课”现象。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投入到对学习、对知识的热情中,而不是沦为只会使用手机的傻瓜。
因此。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表演者,要善于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出匠心独具的练习和问题,与学生进行商讨,共同探索真理和自由思想,如图2所示,认真构思课堂教学的艺术,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共创师生共鸣[5]。
4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督教评学的平台
建立此平台的目的,就是打破大学的城墙,让墙外的人也看到我们的课堂,录制教师的授课视频,一方面供学生课后巩固,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监督上课效果,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形成开放式的课堂,具体用例图如下图3。
在此模式下,教师将更加注重课前准备,加强课内教学的设计,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曝露在家长面前,不端行为也将有所收敛,提高上课的参与度。
5 发挥终端的优势,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教学
我们要善于利用手机的便捷性,加强课内课外正能量教育。通过QQ、微信占领主流思想,加强课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对于上课难点,学生可以自主的用手机拍摄短片,课后再次学。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移动终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1)发挥终端优势,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现在的学生逃课、上课开小差日益严峻,这与我们考试方式也息息相关。纯粹的期末考试制度不能把控整个学习过程。相反,容易让学生滋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功利心理,而此时手机等终端设备正好为大规模作弊提供了便捷,导致考风的严重下滑。因此,利用移动终端发挥学生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并将大数据记录做分析,最终形成过程性的评价,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结论的常态[6]。
2)发挥终端优势,加强德育教育,转变课堂学习的观念
通信便利增强了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先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不能让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成为社会生活主流”[7]。因此,广泛的开展德育教育,增强年轻人对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己的责任感,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对于年轻人手机不离手的现状,进行覆盖性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6 结语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提出基于MOOCs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一种家长介入教学管理的教学手段,建立家长督教促学平台,要求教学讲究教学艺术的思想,提出手机app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研究。通过在《软件工程》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本研究不但可以消除信息手段给学生带来的各方面诱惑,利用移动终端给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加大力度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教学效果提高,在校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最终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吕伟,张祥云,叶逢福,赖勇强.“智慧校园”浪潮下的高教变革展望[J]. 高教探索,2014(4):27-30.
[2] 梅红,宋晓平.论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与实现[J].高教探索,2014(2):62-67.
[3] 郭法奇.美国学校改革与杜威的学校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14(3):72-78.
[4] 张连云.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73-75.
[5] 韩淑萍.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研究[J].2008(12):35-39.
一、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学生对程序设计的信心不足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时间不足,造成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再加上程序语言本身学习起来有难度,使学生很难理解算法的思维特点,增加了程序设计学习的难度,从而还产生畏难情绪。
2.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课时不足导致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过多依赖于教师,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安排没有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和主题,对于学生在程序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利。
3.现有的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以我校的教学设备为例,配备四个机房、两间智慧课堂教室、高速局域网和联想多媒体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备开展智慧课堂的硬件条件。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专业规划,坐拥宝山而不知,使得现有的先进信息技术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应用智慧课堂支持程序设计教学
针对高中程序设计课程特点,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汇报,共商共议,共同进步,逐渐构建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策略,创建出适合程序设计教学的智慧课堂。
1.课前导学
(1)预学指导
预学指导能够指导学生自学的顺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告诉学生在自学中的目标、不要偏离航向,同时也告诉学生在学习中的侧重点,让自学目的性更强、更有效率。
(2)微课讲解
微课讲解包含语言精讲、算法思维、典题讲解。语言精讲,有预见性地录一些微课,来解答学生在自学时遇到的问题。算法思维,现在的学生算法思维不足,或者是有些能应用算法的现象和模型是看不到的,不利于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典题讲解,把先学检测里的题都录制一个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观看微课。
(3)预学测试
预学测试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若干基础题,检测一下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具体的操作是利用智慧课堂平板电脑答题卡的功能发给学生,学生自学之后进行测试。老师利用智慧课堂的统计功能进行评价的跟进,使得学生自学环节能够有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也是传统课堂中无法完成的。
2.“云”中学习
在智慧课堂中的云课堂中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和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的录制和回放功能,可以录制教师讲解的详细过程。通过同屏传输把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回放”功能进行复习。对于在课堂中生成的视频、课件等各种资源等同时能上传到云课堂,不断丰富云课堂教学资源库,让学生真正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实现全方位学习。
3.立体、动态化评价
关键词:智慧课堂;雨课堂;学习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14-04
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课堂发展。随着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教育技术界越来越关注的研究热点。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其意义
不同视角下对于“智慧课堂”有不同定义,这里从信息化视角来理解“智慧课堂”的概念。从实际开发和应用来看,“智慧课堂”可以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信息化、智慧化、高效互动的课堂。”它应用“云+端”服务方式,通过智能推送、动态学习数据采集和即时分析,实现基于数据的教学决策、实时全面的教学评价、全过程的交流互动、个性化的资源推送,从而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翻转课堂发展的新体现、新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利用学习数据分析来改进教学行为是变革传统课堂的有效手段。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和部门都十分重视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2012年美国国家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2016年4月,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正式对外了一款免费线上教学工具――雨课堂,它通过微信服务号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实现对课前-课上-课后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雨课堂的推出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了环境和技术支持。
利用雨课堂构建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适应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实现个性化、高效互动的课堂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变革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为主,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外,学生自主移动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教师依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一起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这种课堂内外的教与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更多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2.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记录和统计反馈,从而能够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这种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习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智慧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推动课堂变革和创新
将雨课堂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探索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并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这为智慧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为一线教师开展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同时,引起教师关注并尝试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传统课堂的变革和创新。
二、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
1.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架构
在对雨课堂特点及其功能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架构(如图1所示)。雨课堂是应用于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采取“云+端”的服务方式,通过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服务等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只需要会PPT和微信就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智慧课堂。在学生端,雨课堂提供课前预习自测、课内“不懂”按键、弹幕和随堂测试等功能,帮助学生预习、巩固知识并反馈学习情况;在教师端,可以推送PPT课件、分享链接和微课视频、测试、统计和反馈学生学习数据,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轨迹。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围墙,具备实时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功能,实现了智能、高效的教学交互与反馈,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
2.基于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用数据改变教育,学习数据是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实时、客观、全面反映当前教学状态,是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传统课堂上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很难及时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智慧课堂基于学习数据分析,使课堂教学从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及直观判断转向依赖于学习数据的分析反馈,用数据说话,依靠客观、实时的学习数据对教学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智慧、高效的课堂。
在χ腔劭翁锰氐恪⒓芄寡芯康幕础上,同时结合雨课堂的技术特性,设计基于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课前,通过推送预习资料,进行预习情况统计分析和检测,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课中,通过“不懂”按键、发送弹幕、随堂测验,进行即时学习数据分析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程;课后,通过作业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针对性指导,推送拓展学习资料,实现个性化学习。雨课堂的技术支持对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学习过程提供实时动态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推送。
三、智慧课堂应用实例
利用雨课堂开展智慧教学的准备工作非常简单,教师只要安装好雨课堂插件,然后在手机微信里关注雨课堂后,进入我的课程页面点击“我要开课”即可创建课程和班级,创建成功的班级对应有专属的二维码和邀请码,教师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告知学生,学生扫码或输入邀请码进入班级,这样便快捷地完成了智慧课堂的部署。
下面以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计算机网络”一课为例,具体阐述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环节
(1)预设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根据之前对于课程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学情分析后,预设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预习资料和预习反馈
教师利用PowerPoint中的雨课堂插件将上课PPT课件快速转换成可以随时推送的微课课件,同时还可以轻松插入慕课视频(如计算机网络MOOC视频)和网络视频(如局域网组建),在预习内容最后添加了客观题作为课前预测。微课制作完成后,教师将预习课件生成并推送到手机,在手机微信端点开收到的推送后预览课件并针对性对每页添加语音讲解,最后至班级。全班学生收到推送课件后,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完成预测并即时得到自动评分,另外,学生可以“报告老师”提出预习中的疑问或想法。教师也可以实时查看到已预习学生人数、预测题各题答题情况,浏览学生反馈并和他们进行课前互动交流。
(3)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手机端实时看到的学生整体预习情况统计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随时记录教学设计与备忘等,根据课前预习反馈,深化学情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设计,以便精准教学。如课前预测题答题情况的统计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协议、网络地址的理解有一点困难,需要课堂中对这些问题重点解决;个别学生给老师的报告中反映出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在表层,引发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计算机网络和设计教学。
同时,教师通过邮件获取课前每位学生预习情况统计详细数据(如每位学生观看页数、观看的页面、预习时长、预测题评分统计),精确掌握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行为,以此作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以及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2.课中环节
(1)开启授课,进入课堂
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后,手机微信端即刻收到推送并点击推送信息,等待学生进入;学生用微信扫码或输入邀请码签到进入课堂,教师可邮件得到课堂情况统计详细数据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等所有学生扫码完毕后教师点击开始上课,手机变遥控器控制课件的播放,学生端同步接收到课件。
(2)课程导入,分享与展示
教师将课前做的投票调查结果分享给学生,课前调查统计发现89%的学生之前极少接触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同时将预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之间有比较和定位,使他们做好课堂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师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网络的功能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提问,学生分享观点,展现课前自学成果,通过学生互评,教师展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而展开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
(3)精讲与拓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并依据直观的学习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听课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随时点“不懂”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实时看到课件中每页“不懂”的人数,及时知道学生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如授课中发现在讲解网络地址时有很多学生对“子网掩码”都不懂,教师就以实际的一个操作演示进行说明,使学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间,教师开启“弹幕”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弹到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介绍计算机网络前沿知识进行拓展,并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如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为学生分组并设计组织学习活动,学生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学习,进行互动讨论。
(4)实时测评和反馈
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后,教师把随堂测验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当堂完成并提交后,能即刻看到得分及答案,教师也会即时得到统计数据(如每位学生的得分、成绩分布、各题答题情况),还可以通过邮件获取试题统计详细数据来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的个性化指导。另外,教师将分数分布公布至大屏幕,让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在班里的水平,有助于课后的复习巩固。这个阶段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5)总结点评
教师通过“不懂”、“弹幕”、随堂测评得到的实时反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对重难点补充讲解,对共性问题进行答疑。学生在及时得到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后,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内化。
3.课后环节
(1)课后讨论和投票、拓展学习
为了让学生结合所学网络知识并联系实际展开思考,教师课后作业(“大家一直都在说IPv4的地址不够用了,但IPv6推出至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还需要IPv6吗?”),学生“报告老师”阐述各自的想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并个性化指导,从而学生可以深化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投票,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反馈。
另外,教师通过推送和分享链接方式给学生推送课后拓展材料,如网络信息安全、Internett学应用、组网案例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点击查看每次上课课件,重点复习课堂中点“不懂”和收藏的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2)总结改进
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课后讨论及投票情况,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记录下教学设计,从而来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策略。
四、结束语
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基于混合学习理念,应用“云+端”设备,将移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直接、动态、即时的全过程学习数据,详实记录了课前-课上-课后教学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数据转换为改进教学的决策依据,使教师的教学决策从以经验驱动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用数据说话”,展现了教师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教学机智。同时,智慧教学的模式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于一体,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课堂内外多渠道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
当然,这种智慧课堂模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存在新情况、新问题,有待研究者们根据教学实际去思考、更新和发展。笔者也将在目前对于智慧课堂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应用研究,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3):112-114.
[2]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3]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54-01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活的主要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现如今,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讲授知识,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顶层设计。
何谓“顶层设计”,就是站在智性与理性的高度,立足于课程目标、文本价值、学生能力和语文素养发展等高端因素对课堂教学进行总体构想,科学、多元、全面地预设学生的学习结果并精心实施,使课堂教学既有整体的明确性,又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具体说来,语文教学顶层设计需要落实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将学情分析落实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还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何作用,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二、将教材使用落实到位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学生共鸣,恰当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堂。
1. 用活教材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我们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去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做到活用教材,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新颖、精巧,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此不疲。
2. 灵活处理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教学设计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选择教学内容要做好加减法,学会取舍。
三、将培养能力落实到位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时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这几项基本能力。
1. 强化听力
课堂教学中很多时间学生都处于听的状态,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要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学设计时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方式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和关注的眼神来支持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意见。
2. 规范说话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教学上的“说”,不只是教师授课,学生回答问题,而应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
3. 优化阅读
教学设计时要重视阅读的训练,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步骤的阅读,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再次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最后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4. 学会写作
写作是一种综合训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通过分析教材中不同文体的框架结构,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四、将提升素养落实到位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学设计时要多方考虑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
1. 体验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教学中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体验人文精神,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生境界。
2. 丰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丰富,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要与学生一起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丰富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50-01
摘 要 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设和开发常教常新、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转变观念
《新课程标准》是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相比在内容、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改革之前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动成绩的提高,认为体育工作就是,竞技比赛和达标。
在教学上按专项训练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这种过多和过高的技术要求,令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因缺乏趣味性而失去激情,而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要求更使学生望而生畏;面对学生生理、心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重视不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不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违背了体育教育的目的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设和开发常教常新、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
1 认识观的转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理论被许多体育教师忽视或马虎对待。因为检查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一般只是以达标率的高低来衡量,体育教师的能力强弱是以中考以及带队成绩为标准,而这一切似乎都与理论牵扯不上。这样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甚至出现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教学现家,致于体育理论则抛之不顾,即使下雨天就在教室里玩游戏,进行素质练习,或者干脆就上学生上自习。殊不知,抛开理论,只讲实践,将在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实际是通过理论的传授可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而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进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同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搞好理论的教学,首先转变错误的观念,认识到理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合理进行体育理论的传授。
2 教师观的转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喜爱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生活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无穷力量。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3 教材观的转变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4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观念未能真正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内化,课堂教学价值观尚未发生本质的转变。因此,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教师的价值观念还仅仅停留在传递体育知识上,即便是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仅仅是点缀而已。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仍然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课堂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成为课堂的规定性教学任务,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并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依然是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学本质的认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