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总结

机电一体化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总结

机电一体化总结范文第1篇

【内容提要】节目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国外团队的交流合作等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相似的管理和经营条件下,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综艺节目也出现了类型甚至内容趋同、传播策略同质化的现象。本文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趋同以及网络平台的推广营销的同质化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视综艺 新媒体 传播同质化

同质化最初常用于经济学领域,指产品在性能、外观、营销手段等方面的趋同现象。此后,逐渐衍生至文化领域,表现为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相互影响,从而带来的文化一体化、非个性化趋势等。而媒介领域的同质化,指面向同一市场的同类媒体在新闻产品的内容、样式、风格等方面的相似甚至相同①。

随着电视娱乐业的发展,各大卫视推出的综艺节目在全国文化产业中日益占据愈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首先是电视相亲节目大热荧屏,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之后音乐选秀类节目风起云涌,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到央视的《中国好歌曲》等;此外,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同样掀起收视热潮。而求职类节目,如江苏卫视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等,无一不是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的印证。除节目本身的趋同之外,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的节目推广,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

一、生产模式与内容的趋同

在“泛娱乐化”时代,各电视媒体的娱乐节目制作方式日益成熟,形成以下几个相同的突出特点。

1. 国外版权引进国内本土化制作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是在引进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版权的基础上,通过将节目内容本土化制作,最终推出的国内首档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保留了韩国原版的节目的主线情节,即明星爸爸带着各自的孩子参加三天两夜的亲子之旅,关注爸爸与孩子之间亲情互动、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友情交流;同时,将原版节目中较为舒适的旅行地本土化为具有中国各地方特色的地点,如宁夏的沙坡头、黑龙江的雪乡、重庆武隆、呼伦贝尔大草原等。

而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则同样是引进了韩国的真人秀《超人回来了》的版权,聚焦国内明星家庭的生活状态,同样关注父子之间的交流与相处,以及孩子的成长与教育。

虽然两个节目一个采取了父子共同旅游的方式,而另一个则声称客观呈现真人秀嘉宾的日常生活,但其所聚焦的议题大同小异,都是明星家庭的生活,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星二代的教育与成长。同时,在节目画面的拍摄和剪辑方面,以及字幕的配文方面都借鉴韩国节目的固有模式,多用解说字幕、吐槽字幕、颜文字等,整体风格十分相似。

2. 强大的明星效应

无论是《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明星嘉宾的加盟都是其收视率和关注度的有效保证。综艺节目脱离不开邀请当红影星、歌星、体坛健将等套路,通过展示其普通人的生活一面,依托其名人效应、粉丝效应获得高收视与高关注。

在这两档亲子真人秀当中,明星爸爸还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工作忙碌,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与子女长期相处的机会;不太熟悉照顾子女的家庭事务;与子女的沟通相对较少等。该节目关注在妈妈不在的情况下,明星老爸是如何单独照顾和教育孩子,并与孩子相处的。同时,通过明星和孩子们在镜头前的表现,引起受众对父子亲情的情感共鸣;明星真实生活的一面,如刮胡子、洗衣做饭、睡觉等的公开,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从而吸引本土观众的持续关注,增强了受众粘性。

3. 季播模式与台网联动

美国电视网最早开创了季播模式,根据观众的喜好,将全年播出时段分为秋季首映期(9月至12月)、关键编排期(12月底至1月)、旺季播出期(2月至5月)和夏季重播期(6月至8月)。《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一批国内真人秀综艺节目都借鉴了此种季播的编排模式。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还多注重台网的联动,电视、电脑、手机多终端线上线下同步播放。

二、新媒体传播策略的趋同

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扎堆,其竞争日益加剧。在电视娱乐节目趋同的同时,其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的营销方式也存在同质化的现象。

1. 整合多媒体资源,多渠道宣传运营。

《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均充分利用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的平台资源,在节目正式推出前,即制作多种宣传片、主题曲等,在其卫视平台滚动播出。

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芒果TV、爱奇艺等视频播放网站,在网页热门位置重点推荐,支持受众在线点播,实现了电视端、PC端和移动端等多屏合一的观看体验;而与节目直接相关的拍摄花絮、新闻资讯等也均在各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从而实现电视节目的二次传播。

2. 官方微博的话题效应和明星效应

两档节目均拥有节目自身的微博账号,为了提高受众粘性,都采取了相似的话题策略,即在节目热播的同时,在微博平台发起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话题,如《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胡军和刘烨继2001年的《蓝宇》之后首度同荧屏合作,《爸爸回来了》吴尊女儿洗澡镜头惹争议等,以这些热门话题的探讨和发酵来持续吸引受众的眼球。

此外,节目的微博账号多通过与具有大量粉丝的明星进行转发、“@”等互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除明星父母外,参加节目的童星也成为微博的共同卖点。如搜集孩子的可爱表现等制作动图和“表情包”;取有特点的昵称和外号,如胡军儿子胡皓康被称为“康总”。

3. 延伸产品与活动营销

除综艺节目本身,湖南和浙江卫视都从其衍生的产品和活动角度出发,进一步推广营销。然而其产品和活动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如节目播出前,即启动评选网友心目中的星爸萌娃、拍摄场地、邀请明星等的投票,此外,还推出了同名的主题歌曲、MV、手机游戏等。

三、节目生产与传播同质化的原因分析

1. 相似的社会语境与激烈的行业竞争

电视综艺节目内容及其传播策略的同质化不仅取决于各媒体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受到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语境的重要影响。湖南和浙江卫视等地方电视台均在我国广播电视的体制环境中发展,商业化运作受限,其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上被制约。随着其他媒介形态的发展,尤其是视频网站等的发展,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受到极大的挑战。而作为电视媒体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的广告商又要求媒体保证其收视率,规避可能的风险。

面对来自管理与经营的双重压力,加剧的行业竞争、关注度减弱、节目创新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我国各地方卫视必然倾向于引进国外或模仿国内成功的节目形式。因而当韩版《爸爸去哪儿》这块市场的试金石,在韩国国内甚至我国的视频网站上获得良好的口碑,湖南卫视便积极引进,并将其本土化。在国内的《爸爸去哪儿》引爆综艺收视之后,浙江卫视从中获得启发,将综艺视野延伸至明星家庭、子女,并将借鉴对象扩大至韩国节目等,从而产生了相似的中国版《爸爸回来了》。因此,在相似的管理和经营环境下,电视媒体倾向于跟随或模仿竞争者的成功案例,虽然无法因差异化而脱颖而出,但也规避了创新可能带来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使自身始终可以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稳健的竞争力。

2. 目标受众的重合与心理

美国社会学家戴安娜・克兰指出文化组织可以分为全国性核心媒体、边缘性媒体和都市文化。②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虽然是我国各地方电视台,但其目标受众却始终都是全国范围内的电视和网络观众。重合的受众群体对娱乐节目的要求必然驱使不同电视台制作出相似的节目。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认为,人们对文艺的需求具有某些共同性,具有共同的心理情感模式。③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爸爸回来了》,作为明星真人秀,都是对受众窥私与祛魅欲望的满足。此外,受众偏好与自身具有强相关性与贴近性的作品内容。展现明星家庭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子关系,其中的亲情能够引起观众的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台之所以倾向于制造诸如家长与孩子之间、家庭之间的矛盾,家长教育方式对错等微博话题、新闻事件,或多或少是为迎合受众喜欢站在道德与教育的制高点评头论足的心理,以掀起舆论,保证收视率的提升。同时,通过观众在社交媒体平台对于相关话题和事件的讨论,节目又得以实现病毒式的二次甚至N次传播。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情感共鸣的要求,以及道德高地的传播心理,以获得良好的关注与收视,趋同倾向因而出现。

电视综艺节目的同质化存在一定必然性,国外国内成功节目的借鉴的确有其有益的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其他生产领域,对于生产者而言,市场化的大规模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迅速扩大和占有市场份额。延伸至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电视媒体的生存压力也不断增强,因此更加追求提高收视率,以获得稳定丰厚的广告收益。

在我国电视娱乐业发展较初期的阶段,随着公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节目作为公众释放工作、生活压力的途径之一,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受众对趣味性节目的需求提高。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综艺节目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受众的大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其他国家较为成熟的、优秀的节目形式,学习模仿其优点的确有利于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而国内电视节目的互相模仿,以致同质化生产节目,在初期有利于节目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以满足公众对于趣味、轻松的信息的需求。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现象符合市场化大规模生产以提高效率的规律,也有利于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同时也是节目制作经验的有效积累。

随着我国综艺节目制作的日益成熟,受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如若一如既往同质化生产,就会加剧竞争,只能争夺同时段同层次的受众。而大量雷同的节目内容,重叠的播出时段,同质化的传播手段,如2010年时大热的各卫视闯关节目,《冲关我最棒》《勇往直前》《男孩女孩向前冲》等,只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带来低收视、低评价,大大降低节目资源的传播效率。因而在扩大节目借鉴类型及区域视野的同时,应当立足于我国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把握受众的文化心理与传播心理,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创新,从而满足受众要求,甚至制造、引领其需求。

注释:

①陶莹. 谁创造了我们的新闻――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J].2012(295):237

②崔博. 从文化工业看当前媒介生产同质化现象――以国内电视综艺节目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1):16-17

机电一体化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特点;可行性分析

机电一体化属于一机械与电子交叉的学科。主要有,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很多方面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已经逐步走进了生产生活。同时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一般的电子或者机械设备不同,设备本身具有可靠性。以往的诊断故障的方式很难确定故障的位置,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诊断故障所在。

一、 机械与电子设备的关系

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械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综合体,设备构成与设计运用了多种技术。结合系统的功能利用多种技术实现系统的优化组合。在合理布局功能等方面要进行优化组合。在低耗能的情况下使系统达到最优的效果。机电一体化设备属于机械综合体,在概念上和机械设备电气化是存在区别的。设备是由机械与动力系统构成,是一个单元的执行组成部分。其中构成的系统包括机、电、光、磁等,大多数设备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机械设备属于动作的执行者,电子设备属于动作的控制者,两者的关系与大脑和身体的关系一样,体现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实现了各种原件的现代化发展[1]。

二、 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特点

机电一体化设备是由机械与电子设备构成,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特点需要结合出机械与电子设备存在故障的特点。针对机械设备存在故障主要表现在机械设备运行的动态过程,不同时间测试的数据不同,运行中也存在很多不可靠的数据。从机械设备的系统出发,机械设备存在故障具有连续性、突发性以及间歇性的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难把它集中在某个点上。很多故障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关于电子设备故障的表现具有突发蔽性的特点。

结合机械与电子设备故障的特点,总结机电一体化设备存在故障的特点。除了具有机械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具有的特点,还增加了一些转移性特点,集成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机械设备在机电一体化中属于动作的执行者,出现故障主要表现在机械部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动作。这种现象是由于机械设备存在故障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电子设备不能发出有效指令,导致设备的运行不到位,或者发出了错误的指令,造成机械设备工作失误,导致设备不能进行正常运行[2]。

例如,常用的NP型复印机属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如果输纸皮带与驱动长期接触,出现打滑,输纸的速度就低于正常的速度,没有到达指定位置,出现卡纸现象。从表面上分析,发生卡纸的现象是由于上下定位错误。但是经过一定的系统性分析,还发现具有短暂停顿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肉眼观察是很难找出故障的位置,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输送带翻转,使驱动与毛边接触,增加动力摩擦,重新开机以后故障就会消失。归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械膜磨损导致传送带的速度过慢,属于一种机械化设备故障的转移。另外一种信号打印机设备在重复装纸以后,出现纸张不到位的现象,检查打印机的驱动设备,并没有发现一些卡死的现象,通过分析是由于打印机的纸路传感器出现问题导致的[3]。检查发现传感器表面存在灰尘,清理之后故障消失,体现了机电设备一体化的故障具有传感性和敏感性。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分类

从机电一体化设备特点出发,把故障的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按照故障有无指标分类主要是指示性故障和无指示性故障两种。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自我诊断的功能,发现故障可以自动诊断,指示灯或者显示屏中都会出现一些警告的信息。第二,按照有无破坏性分为破坏性故障和非破坏性故障。破坏性故障维修诊断的时候不能运行。对于非破坏性故障,需要找出故障的原因。第三,按照系统性或自然性的划分,分为系统性和偶然性的了两种,系统性的故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出现故障。偶然性是指设备在运行中设备的局部结构出现松动等现象[3]。

四、 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

结合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存在的特点,总结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的诊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系统性分析,分析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结合组图的功能以及组合的环境,进行故障分析。分析过程还需要结合发生故障的环境。另外,结合故障发生的形式以及逻辑关系总结故障根源。第二,诊断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还有拓扑网络分析法,自行诊断分析法,温度检测诊断法等。但是最常用的方法从机械结构出发,利用肉眼诊断表面的现象。一般来说这种诊断方式适合出现变形的故障。第三,对执行以及控制部件进行检查,分析故障所在的源头,重点分析零部件出现的问题。如果确认零部件不存在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检查零部件接口之间是否存在问题。找出故障的所在地。

五、机电一体化设备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采用了现代化的综合性设计方式,体现了高端的设计水准。如果利用传统的方式分析故障,很难定位故障。诊断机电设备一体化的故障涵盖了数学理论以及概率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先进的诊断方式,都已经应用与评价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中,质量好坏也是评价设备的依据。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很强的自动化功能,系统中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器件,系统的可靠性相对也很高,因此在应用中具有很强可靠性,分析其功能需要合理地确定系统的特点。

在使用设备的时候,要综合分析设备的情况,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注意使用过程中不能超负荷的运转,检测设备的运行环境,注意一些易碎的部件要及时的更换,提高设备的配置等,这些都是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正常运行的根本。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需要在设计设备的时候应用性能好的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要中断运转,利用诊断的方式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对排除故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利用多方面的技术,处理故障部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要运用先进的装置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避免出现错误和故障,从源头出发,总结故障的根本点,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大型企事业单位都会应用到的设备,承担的工作很复杂,几乎没有可以替代的设备。因此在应用中要不断的加强故障检查,及早的排除故障,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秋香.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维修特点及可靠性分析[J].机电息,2012,(6):59-59,61.

机电一体化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煤矿 机电一体化 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D63;TK01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对于一系列能源的需求量也相继攀升,对各式各样能源开采技术提供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是集多项数字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对于改善煤矿机械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对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对一系列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了集合,包括机械、电气、电子等,从而转变成一个整体应用于煤炭行业的一项新技术。机电一体化体系组成成分有传感设备、动力设备以及机械设备,其中传感设备参与信息传输,动力设备确保安全生产及提供动力,机械设备则对一系列生产高效运行工作予以协调。唯有得到三者的一致支持,方可达成机电一体化。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在煤炭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在煤炭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创新应用,可有效改善煤矿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现阶段,煤矿机电一体化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诸如井下图像监控设备、借助计算机传输物件的胶带运输机等,将此类设备应用于煤炭生产中,可促进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煤矿机电一体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机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足

机电安全管理制度是机电一体化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对于煤炭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该项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落实力度不足问题,为机电一体化运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1)一些机电企业对几点安全管理缺乏重要性认识,造成管理工作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在管理实践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违规不当现象。(2)缺乏对安全管理的有力监督,一些检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对安检表进行随意填写,造成相关安全银行无法被及时发现,加大了安全事故引发概率,为生产环节带来安全隐患。

2.2机电设备先进性不足

即便机电一体化可有助于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煤矿企业仅着眼于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在机电设备上缺乏重视,致使引发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1)机电设备过于陈旧,一些企业机电设备使用时间已然超出额定使用年限,然而依旧在运行中,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2)机电设备超负荷运行,一些企业盲目追求高产量,不顾及机电设备实际荷载,使机电设备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行状态下,如此一方面会降低设备使用年限,一方面会为设备安全带来负面影响。(3)机电设备维护不力,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使机电设备持续不断的运行,而未有开展及时有效的停运检修,一定程度加大了安全事故引发概率。

2.3机电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煤矿机电一体化应用水平同样受机电人员专业素质很大程度影响,具体而言:(1)机电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对一系列机电设备参数指标、性能、障碍维修等掌握不充分,造成机电设备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及时觉察或有效解决。(2)机电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在工作期间存在缺乏责任心、机电设备操作或检修过于随意等问题,为机电设备安全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3煤矿机电一体化创新应用策略

全面煤矿企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煤矿机电一体化创新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煤炭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加大对机电一体化的管理力度

(1)强化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层面的管理,不仅要把好技术关,还要开展现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机电管理人员同样应当发挥自身双重智能的表率作用,强化机电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

(2)强化对机体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机电一体化管理不仅要勇于革新,还要不断对一体化技术开展强化改造。

3.2推行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对于从事采掘行业的人来说,采掘是于非结构环境下开展的,该种状况十分复杂,人们难以了解实际的施工生产环境,通常而言建模仅为困难。煤炭的采掘,存在着诸多未知因素,使得传统作业方式可能引发各式各样的安全事故。为了解决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足、机电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等为煤矿机电一体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推行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一方面,智能控制可减轻机电设备运行所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经由智能系统对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自主调节,有效降低故障引发率。一方面,智能控制可增强机电一体化功能,促进获取进一步全面、准确的矿井信息,进而强化生产安全性。

3.3引入电力电子学及电气传动自动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电气传动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煤矿机电交流调、速数字直流调速系统上,实现了有效的发展,如此极大水平改善了我国煤矿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此外,煤矿企业通过对发达国家高水平矿井采煤机、提升机的引入,同样显著提升了我国煤矿企业的煤炭、电力驱动自动化水平。

3.4强化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企业要_展好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第一步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对所有用于煤矿生产的设备开展定期检测,避免各式各样可能危急安全的事件的引发。此外,煤矿企业还应当强化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到谁使用,谁负责保管、维修。

4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煤矿生产规模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改善,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收获了有效的发展进步,不过在现阶段煤矿机电一体化中,依旧存在各式各样影响其生产效率的因素。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煤矿机电一体化内涵,全面分析煤矿机电一体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机电一体化的管理力度”、“推行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引入电力电子学及电气传动自动化”、“强化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等,积极促进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孟,吴富如.浅谈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8):44-45.

机电一体化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中职;教学模式;探讨

机电一体化是介于机械与电子自动化两个学科间的一门技术,它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理论技术、自动化电子、控制计算、接口技术等,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领域多,应用广泛,与实际结合性强,给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在我国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机电一体化课程中将整个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核心,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技术的内涵,更容易地掌握实际技术。然而,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指导,学生不能在课堂掌握生产线所需的基本技能。因此,针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可以提出更多有利于学生技术成长的问题,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及特点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主要采用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并设定培养方针,即“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个层次”,主题为通过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线为结合实际企业需求和工程实际经验,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教学,四个层次为专业认知、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是基于培养方针,采取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式。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①机电一体化知识是一门较新的学科,教学所讲授内容新颖,学生有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知识与自动化电子知识相融合,学生对于该类知识具有良好的兴趣。中职学生虽然初中知识基础掌握不牢,但这门学科可以取得积极的学习兴趣。②与实际工程结合比较近,课程必须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机电一体化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对于中职学生,培养动手能力也是主要的培养内容。③知识面广阔,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学生必须立足于各类知识的综合,不能只针对机电一体化进行专门学习。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他所缺的知识进行拓展,例如控制工程技术、机械原理基本知识、自动化知识等。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针对我国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及传统教学模式特点,先立足于学生发展,从教学的根本模式出发探索新的改进措施,努力完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主要的改进措施如下:①完善教学硬件设备,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工具。同时,结合所具备的教学硬件设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设备能够充分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②对于教学课程内容形成体系,重新编排教学的内容和顺序。理论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法。理论课程的安排应遵守由易到难,循环渐进的原则,并在实际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确保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对机电一体化课程产生兴趣。理论知识要涵括学生以后从事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即使不能深入讲解具体原理,也应多增设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体系,以达到教学面较全的要求。③教学实践注重实用性和普遍性。中职机电一体化不能像其他基础课程采取单纯课堂教学,还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增设实践和实习课程。由于中职学生最终要走向工厂一线操作,所进行的实践课程尤为重要。所开设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今后所从事的工作,能够符合当前工厂实际制造的基本要求。例如,实践课程中应增设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的项目,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能利用机电一体化知识分析问题。此外,学校应积极与相关工厂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方便学生能够到生产一线锻炼。④努力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水平,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工厂老员工,并聘请大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中职学校应注重教师教学理念,保证每一位教师不仅教授课程基本知识,而且能多向学生提供社会生产中的实例,增加学生见闻,拓宽学生的眼界。⑤改革机电一体化知识考核方式。传统的中职机电一体化课程采取期末考试,由于试卷涵盖知识面相对较少,该方式不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授的知识进行随堂测试,并开设专门的实验考试课,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机电一体化知识。

总结: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不断深化,机电一体化人才将成为重点需求人才。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应作出逐步调整,与工厂发展相结合,保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梅梅.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2]兰日辉.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2010(9).

机电一体化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系统 设计 应用

1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1.1 机械系统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节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除一般性的机械强度、刚度、精度、体积和重量等指标外,机械系统技术开发的重点是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以便于机械系统的快速组合和更换。

1.2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动力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1.3 传感与检测系统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2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2.1 精密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因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大都以机械技术为主得以实现。在机械传动和控制与电子技术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对机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传动的精密性和精确度的要求与传统机械技术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机械系统技术中,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以及新结构等方面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对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招度和刚度以及改善工作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2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分析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实现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是产品的核心,它控制和指挥整个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因此,计算机应用及其信息处理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它包括目前广泛研究并得到实际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技术等。

2.3 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工作过程的各种参数、工作状态以及与工作过程有关的相应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进行接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检测装置进行测量,然后送入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反馈给控制装置,以实现产品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传感器能快速和准确地获取信息并且不受外部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同时检测装置能不失真地对信息信号进行放大和输送及转换。

2.4 自动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校正、补偿等。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自动控制功能的不断扩大,使产品的精度和效率都在迅速提高。通过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自动实施切换,减少了停机时间,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越来越多地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它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难点在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工程化和实用化,控制过程中边界条件的确定,优化控制模型的建立以及抗干扰等。

3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方法

3.1 产品可行性研究

通过实际调查和研究,掌握对所设计产品的市场需求,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确定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案,其中包括预测投资总额、组成部件价格、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及经济评价等。

3.2 基本设计阶段

在基本设计阶段要提出必需的主要技术,其中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方面。硬件包括产品的结构元件和控制元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在进行整个系统设计时,必须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较优的方案。

3.3 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分工、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设计、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总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安全保护设计等。在开发性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拟定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通过计算选定所用的设备,从而进一步完成机构设计、运动和性能设计以及控制设计等。

3.4 实际运行试验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产品工作性能检验和改进以及产品性能评价。产品工作性能检验的目的是进行生产周期和生产率测定,进行故障分析和考察故障时间等。改进是指对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产品的性能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两个方面。这一阶段是产品设计过程的总结阶段,目的是通过对已确定的操作系统的具体使用,检验其实际的使用价值。

在实施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市场需求与技术可能性、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使产品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又要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和技术可实现性,以保证产品获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