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素质教育上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6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同志分析了我市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施素质教育上来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认识、环境、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党的十七大立意鲜明地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底,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年初省政府又专门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安排部署。这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近年来,我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才基础。三是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随着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标准的日趋多元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评价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孩子“成才”,而不仅仅是“升学”上,社会各界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一是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校管理和施教方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有些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还没有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四是有的地方领导对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把素质教育当成“软任务”,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助长了应试教育倾向。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机遇,正视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对策,知难而进,奋发工作,把教育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为基础,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障,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导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依法保证教育投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一是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确保列入财政预算的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教师工资、教育救助资金等按时拨付到位,保证学校办学的基本资金需求;同时,要足额征收并依法依规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二是要深入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省政府将于近期出台《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对照《标准》查找存在的差距,各级政府要按照管理职责依法加大投入,确保全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师资配备、设置与规划、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等达到省定标准,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三是要进一步合理调控资金流向,促进教育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学生由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生源急剧膨胀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学校经费保障的有效机制,适应生源增长的需要,配套完善教育设施,保障学校正常资金需求。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好专任教师,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之后的社会教育问题,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的治理力度,统筹管理好培训、家教等社会教育资源,构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新秩序。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刚才,局长对这个问题作了重点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统一,行动上要步调一致。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研究《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切实把办学行为规范到文件要求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及时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违规问题。
(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音体美、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配齐师资,确保开课率,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开课、开不全和随意删减课时。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要强化课程改革的政府责任,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长效保障机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培养培训工作机制,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追踪培养,提高三支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建设一支有思想、懂管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专家型校长队伍。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要统筹城乡资源,继续深入实施城市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帮助农村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教师教育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六)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导向机制。考试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的“指挥棒”。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一是进一步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所有中小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禁止各种不必要的统考,逐步推行成绩评定等级制,减少“分分必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二是积极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把初中学校的升学竞争转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进一步增强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省政府明确要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后,各级要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费用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对此,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研究落实。三是认真研究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和我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之后的工作运行机制,既要保证我市高中学生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合法权益,又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七)全面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新制度的实行要建立在一定的保障措施之上,要确保教育发展的有序性。一是小学阶段严格按规范要求办学,所有考试由学校自主进行。教育部门评价必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二是初中阶段要在遵守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机制,防止学校脱离办学目标,搞形式主义。三是要保持对高中学校高考成绩的监测。市教育局要给予及时督促指导,让各学校及时掌握本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我市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纠正单纯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的错误做法。要禁止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在媒体上炒作升学率,不以分数、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二)加强监管,建立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长效机制。要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督导、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功能。要建立督学联系点和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日常指导,加强对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办学情况的经常性检查和随机督查。要把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县区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奖惩挂钩。要畅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对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纠。
【关键词】德育为先;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对育人者来讲是首要的政治责任,对受教育者来讲是成长发展的灵魂。德育为先的主要内涵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素质教育从1985年提出,到1996年确立,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样必须依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民族素质”这一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新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就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兴职业的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发展自己。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
最后,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正在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反映了义务教育的这一本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因此,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素质教育。
二、德育为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德育为先”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还应从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等方面。其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面素质结构中占有首要地位。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
第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学习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顺利前进。就一所学校而言,只有搞好了德育工作,端正办学思想,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学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第三、德育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有些学校,德育工作并没有真正到位,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外部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冲击着德育工作。因此,德育工作能否到位,能否落实是衡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面对新世纪,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为适应素质教育体制的建立,德育教学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集体授课,信息单一输出的形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用授课与分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开设辩论课、讨论课,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学占有学生大量时间、精力和活动空间,而且每门专业课都蕴含育人内容和属性。因此,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育人科学而巧妙地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把知识育人和思想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教书育人经常化、制度化,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实施素质教育并非全盘否定现行教育
有人认为,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对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就是要推倒重来,建立全面的新的教育运行体制。这种理解既背离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违反了教育方针,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我们强调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不是对现行教育的否定;现行教育中的一些好的传统、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方略,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仍须继承和运用。素质教育是对现行小学教育的继承和完善,是以现行中小学教育为基础、通过改革构建与现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小学教育运行机制。
二、实施素质教育并非只抓特长教育
也有人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是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的情况,就是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衡量一所学校的素质教育抓得好与否,主要看学生的特长发挥得好与否,也就是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教育。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造成的错误认识。
我们应当明确,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只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不是它的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并非排除智育
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不要抓智育呢?回答是肯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因此,毫无疑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智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发展其他教育的必要条件,并且智育教育过程中也渗透了其他各种教育。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更不能重此轻彼或顾此失彼,必须坚持“五育”并举,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实施素质教育并非取消考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向
目标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大纲,没有目标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目标明确,才有清晰可循的指向。根据这一主导思想,我市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总体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的新型的、鸡西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这个总目标为依据,分别制定了《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考评办法》、《家长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评估办法》、《教师素质的标准》、《县(市)、区教委素质教育工作评估细则》、《鸡西市小学校素质教育考核六评估细则》、《学生整体素质评价手册》。对学校、学生、家长、教师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使素质教育有章可循。
(二)改革课程设置,确立素质教育的载体
这些年来,考评与经济断接,与社会隔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改革的神经中枢,必须大胆科学地改革。
1.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
在城乡小学中,根据各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思品课、劳技课、自习课等。增强心理辅导与教育课,培养了性特长。
2.适当开设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阅读指导、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请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与自我保健方法、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
3.适当合并部分课程
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少而简单的学科特点,设置选修课,即把思想品德课与劳动课合并起来上,自然课与唱游课合并起来,时间各半,各由一名实验教师担任,教学紧凑,提高了效率。
4.适当增加活动课程
各校都增加了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全校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烹饪、科技活动等四 十余种。
5.建立环境课程(隐形课程)
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一种无型的教育力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班风及教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校园里形成一种处处是教育的格调,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坚持“六项原则”
即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力目的的原则。改变教师讲为主,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揭示问题和亲自实践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
2.实行“四个优化”
即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四个优化”的落实,采取了教师“说课”的方法,教师说出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引导方法及板书设计等,以保证优化教学。
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六种课型”的教改方案,即艺术型、思维型、活动型、学法型、综合型、训练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侧重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提高每种课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爱学,学得生动活泼,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提高课堂教学科学性
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犠呖蒲行徒逃萄У缆罚瑺在全市逐步形成“深、广、活、新、实”的教学科研模式。
(四)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第一,抓师德修养,讲奉献,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的师德素质修养主要突出十个方面,即:(1)热爱工作,忠贞不渝;(2)爱护学生,诲人不倦;(3)谦虚谨慎,诚实正直:(4)精通业务,严谨治学;(5)改革求实,一丝不苟;(6)为人师表,身教重范;(7)尊重同行,团结协作;(8)廉洁奉公,无私奉献;(9)审美修养,审美鉴赏。
第二,大力开展练功创优活动,讲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每位教师做到“四能五有”,即:能说、能写、能教课、能管班;有研究能力,有强健的身体,有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有现代意识。
第三,发挥教师良好个性专长,讲水平,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利用微格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综合技能训练,要求“人人过关,校校达标”。“学、练、用”相结合,练中学,用中练,学以致用。使每名教师身怀一手“绝活”。
(五)健全评价体系,改革考核办法,强化实施素质教育导向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的焦点应对准考试制度。从我市实际出发,我们推出了评估原则和方法:原则为40个字。即:“面向全体,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简化程序,加大免试,重在激励,科学评价。”方法是以五育评价代替单纯的智育评价,以全面的能力评价替单纯的分数评价。采劝四 结合”考试评价:第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第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三,分解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第四,灵活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抓思想转轨,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才标准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一是下发文件,提出具体要求。市教委下发了《素质教育实施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改革内容、保证措施和实施时间,二是办校长、教师培训班,专题辅导;三是派专人到各校巡回讲座,为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奠定了基础;四是召开现场研讨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五 是派人外出学习;六是开展广泛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每年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围绕素质教育及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加深对转轨的认识。通过上述措施,我市上下形成素质教育改革共识: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把素质教育放在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立足于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素质需要的国内大环境中来研究;着眼于鸡西市经济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要,革除现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弊端,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实际来运筹。
2.抓统筹规划,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管理。
五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如果不精心组织,精心指挥,不把教育系统内各部门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光靠各校教师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是科学组织,认真实施。由市教委牵头组织,科研、教等部门共同参与,县、区协同作战,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二是制定了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防止在实施过程中过于简单、笼统、针对性不强、可比条件不充分等倾向。保证实验效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是选好试点和合理分布试点校,提高不同基础学校的可鉴性。
3.抓导向,选准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抓导向具体表现为:一是确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考评原则。有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收正“片追”:有利于学生、教师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对学生,要从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转变为看素质是否全面提高的综合评价;对学校,要从看升学率为绝对标准,转变为办学水平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三是对常规考试制度进行配套改革。
4.抓典型,形成素质教育改革的网络。
为了积极稳妥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十分重视抓好典型,带动全局。市教委选定市师范附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学校。各县区也确定了一所城市小学和一所农村小学做为试点校。市教委和各区教委分别成立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协调科研、教研部门成立了“课题组”,还成立了“鸡西市试点枝校长联谊会”。
各部门、各学校在改革中形成合力。
5.抓特色,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化。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整体改革和整体优化的工作体系。但由于各校工作基础和条件及城乡位置的不同,所以,不能强求一律,不能只搞一种模式,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考虑各位的特色和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例如:鸡西师范附小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重点突出,整体推进,收到明显效果。创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用式。在德育工作、考试考核方法、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与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养学生个性特长诸方面改革都体现出“整体优化”特色。
6.抓教育科研,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实践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因而发挥理论研究先导作用尤为重要。我市教育科研所研究人员一直参与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五年来,他们下区校举办素质教育专题讲座36次,召开专题研讨会18次,编写《小学素质教育索》仑文集一本,《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问答》一册,这些不仅使广大教师从理论上明确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对转换观念、实现转轨奠定了理论基矗与省教科所合著《鸡西市小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省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由我市科研所牵头组成的课题组,总结全市小学探索出的精华,编写出《小学素质教育标准、内容及考评办法》一书,对买施素质教育起了良好的引路、激励与宣传作用。
7.抓保证,求得市、县(区)、乡领导和学生家庄的理解和支持。
五年多的工作实践证明,在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艰辛而长期的任务,如果没有地方领导和家庄们的热心扶持,光靠各校的力量是不行的。我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小学教育转轨的落实,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教育工作纪要》,号召全市各界支持教育改革。市委书记、市长不仅多次过问改革情况,还亲自到学校视察、听汇报、排忧解难并对落实转轨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
(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明显提高。学生中好人好事增多,小学生行为规范率达95%以上。
学生的学科成绩提高。1994年与1990年相比,提高率为6.9%。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学会为现在的主动的会学,增强了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他们的乐学程度、自学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等都有明显提高。
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体育达标率为90%左右。
(二)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各校都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如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研究和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认真开展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的训练,探人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活动,有不少教师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自己也练“绝活”。
(三)全面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从学校到年级,从领导到个人,分行政、群团、总务后勤,从内部管哽到外部建设,从教育教学的分科分类到分年分段,都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使学校管理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各校都加强了校风校纪的建设,加强了学校教育设施的建设。
(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新形势;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12-02
素质教育,不是就教育而教育,实施过程既是教育制度文化不断创生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个体获得公平、公正教育权益的过程。
一、高点定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1.培养学习兴趣。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从教育社会的角度,辩证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将学习兴趣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2.加强思品教育。正确面对和分析时代赋予教育的局限性,在理性审视素质教育实施的社会政治条件的同时,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多举行爱国教育系列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
3.加强信息互动。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探究,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关键环节。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搭建良好信息互动平台的重中之重。
二、以人为本构筑有章有序的有效教学
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师生良好互动,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1.以科学指导促进学习。要尊重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特别对于学困生,要有意通过安排擅长的题目,创造一些机会,让更多的学困生体验成功,进而更进一步树立学习信心。
2.以教案反思促进学习。在课堂将要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回顾,促进对知识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3.以学案促进学习。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以课时为单位合理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整合,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强基固本确保教育引导的及时有效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核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基础。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人对班级的直接感受,作为学校基层管理者的班主任,不仅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更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
1.以朋友的视角关爱学生。“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以小助手形式强化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在学生做得好,这是个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做得好,这是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公开、公平、公正地民主竞选班委,放手让有威信、能力强的学生独立策划、组织活动、实施管理。
3.以人文教育培养自我教育。班级是个小社会,有着一种为学生集体所接受的价值观,要以良好的班风、先进的班级典型鼓舞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统筹谋划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没有高水平教师,就没有高素质学生,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第一关键资源,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1.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把教师发展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构建自学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贯穿“说、做、写”全过程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通过推行组内教研专题化、组内作课轮流化、专家引领常态化、培训保障制度化、外来学习互助化、名师培养目标化、表彰奖励学习化,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2.提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发展规律,要按照培养“具有强壮体魄的健康人”“具有高尚品质的文明人”“具有厚博知识的现代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的目标,把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积极推行精细化特色管理。遵循“创新发展思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方针,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在“细字上做文章、实字上下功夫”,将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精细管理为保障,使素质教育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到位、都尽职。以精细化的特色管理为依托,实现素质教育人人会管理,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