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政治哲学规律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教学 政治课堂 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变成了教改中的中心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关乎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同时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高追求,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一、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
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环节,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1]。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这在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现状愈发严重,从而影响了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学模式僵化
新课改过程中极其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授课,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人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各自的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模式严重僵化,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例如,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深奥难懂,没有教师解释学生很难自行消化,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大多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有些政治知识又太过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不屑一顾,这时候的自主学习环节自然是极其无序混乱;还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以及流程安排不当,有时候时间不够,问题不能够全部展开,有时候安排的时间又过长,自主学习环节也就变成了学生说闲话的环节。
2、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有些知识因为其自身所具有艰涩、难懂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是有些地方却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这都是不尊重教学实际的表现。
3、“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课堂实效评价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体制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特点。不仅大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很多教师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和学习成绩有关的课程以及与学习成绩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但是,政治课程的本质出发点明显不是为学生直接提供具体知识,而是为了使之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改观。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和“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一教学特点有很大的联系。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课堂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3]。而改进教学模式,首先得系统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供教育工作者使用,用来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政治课堂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等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许多方便。但是现阶段,由于新课改不够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强调教学设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新课改的全部概念,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5]。最后,整个课堂的中心成了多媒体或者课件,原本用来学习的地方变成了视频放映场所,教师和学生分别变成了设备操作人员和观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空有形式而内容不足,课堂的实效性严重缺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时刻以学生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明确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教学手段”,从而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入手,去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是学生最权威、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资料,其作用不可忽视。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吃透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繁多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性、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4],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理清授课的头绪,彻底细化知识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教材。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哲学模块的时候,可以在全面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整个哲学模块的知识分成哲学和非哲学两个部分;然后,再将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哲学分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在熟练掌握整个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再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复习。
(三)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课堂互动环节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快速理解等诸多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全面启发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举行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辩论会,在高中政治知识中的哲学模块中有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教师可就此开展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学生辩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四)培养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携手改变教学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和改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源上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和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要求,而且还是迎合新课标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
[3]朱丽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13):19-19.
一、优化课堂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很多纯理论性的知识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完成高中政治的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必须要从课堂设计入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课堂设计必须要有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这是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个性及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另外,教师还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设计好课堂教学节奏,例如,有些知识点是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的,有些知识点是让学生进行自学的,而另外一些重难点,当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时,教师还要做好点拨和指导。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政治知识。
二、注重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大多都是纯理论知识,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这也是学生学不好政治的根本原因。如何把枯燥的内容在课堂上生动地表现出来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高。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互动。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政治问题的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要善于设问、经常提问,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比如说,教师可以从某一个时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以问题过渡,以问题深化;在设问质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课堂互动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学习活动体现出来。学习活动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竞赛来加强沟通与交流,还可以针对某些问题展开专题讨论,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体验到学生政治的兴趣。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在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深入生活去拓宽政治思维。
三、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政治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视频、音频及动画和图片等,这些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更加直观、有效。例如,在讲解时事政治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国际政治动态,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链接相关多媒体文件,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政治教学内容,对时事政治就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政治哲学内容,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教师要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知识点。
四、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由于高中政治有较强的时事性,而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对政治要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懂得教育规律,并且有很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是系统的,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教师必须要掌握这些基础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实践的自觉意识,才能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受教育者得到最大的发展。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学到学科的精髓,从根本上掌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师还要注意加强施教能力的培养,钻研教育理论,学习摸索教学规律,做到切实懂得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规律和教学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并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另外,时事政治的学习非常重要,高中教师还必须要不断关注时事发展,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要达到以上要求,政治教师就要从高中政治课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政治教材特点入手,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一方面,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结构以及内容组成有深入的了解,对要教学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教材、参考资料了若指掌。比如,所授知识点的基本框架、观点、内容,重点知识部分以及含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等都要有所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对授课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背景材料等都要有所了解,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备课,讲课时才能够从容不迫,对发生的问题达到应付自如。也才能够真正地调动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讲课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在以下的论述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一、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自身的研究对象以及专业的表达术语,根据这些不同进行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
1.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不同的研究对象其自身的性质和规律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在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哲学部分的教学时,应该对哲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认识。哲学所研究的是世界上诸多事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应该从最为普遍、最为一般的事物上着手,从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哲学的知识内容。另外,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向学生教学基本观点教育的时候,最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且要联系时下社会发展阶段中出现的新的时代特点,结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将基本观点赋予活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学科术语不同,学习方法不同
每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及所用的研究方法有异,就决定了此类学科在表述某种意思时所用的表达术语就不相同。有时同样一个术语,放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所表达的意思也往往是相去甚远的。比如“价值”一词,放在经济学中和哲学中所表达的涵义就不尽相同。因此,若想学好一门学科,熟练地掌握该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不同学科术语的区别掌握。
二、根据教材编写结构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教育教学属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课本教材知识结构的构架需要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架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高中政治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针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教材的编排,应多选择富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材料呈现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都有足够的清晰知晓度,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为清楚、明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所学内容进行活动化,将活动内容化。
1.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现在的学校教育强调更多的是素质教育,抛弃了以往的应试型教育,从而确立了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崭新教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目前所编写的教材更注重于素质教育的塑造,力图为学生所提供的教育是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性教育。
教材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将学科知识硬生生地装进脑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反思并检验,从而在此基础上再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主见。因此,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就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想、觉悟以及各种能力的变化进行体验。只有这样,学生在通过对自身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变化,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才算是发挥了自身价值及作用。
2.结合教材体系结构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有自身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形成是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标准规定内容和基本要求下所编写的。教材自身的基本结构及逻辑框架,决定了教师在展开教学内容以及组织教材体系的进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
3.结合教材的叙述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扩展式教学法通常指在语言类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板书、图片、数据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不断由词扩展到词组、句子、然后再由句子扩展到句群或段落,最后由段落联成课文的方法。这一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经过感知――理解――记忆――模仿训练,能较快的将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运用于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扩展式教学法的精髓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发散式教学。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扩展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学科作为目前高考中的文科必考科目,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作为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的认知,缺乏对知识生活化的理解。同时,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时期,既对人生、对社会充满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又对人生与社会以及未来走向社会充满了迷茫。而高中政治学科广博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生活化主题,对学生的知识面、眼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扩展式教学,要求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不能简单局限在传授书本中的知识以及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应该立足于社会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全方位、宽角度的宏观扩展高中生的知识视野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心理发展为最终目的,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显示了高中政治学科不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也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的学科。
三、扩展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一)教学信息的扩展
教学信息的扩展是政治教学中运用扩展式教学的主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信息量是教学理论吸收现代信息科学的产物,各种有效信息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其含义的界定,以便发挥其教学评价作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信息量的大小与质量,直接决定教师的授课质量。一般而言,政治教学信息的扩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教学所需背景信息量的扩充;二是政治教学过程中实际流通信息量的扩充。
1、背景信息量。背景信息量是保证政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最基本的信息量。政治学科的信息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文化、政治、哲学、法律、公民思想道德,由国内而至国际。信息量缺乏不能构成政治教学中完整的教学信息背景,如果为教学活动所提供的背景信息量不足,政治教学的效率会比较低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缺乏一定的载体,严重的会导致兴趣缺失。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中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概念时,必须进行举例说明,才能保证基本的教学需求,而例子的选择,不仅仅应该体现在不同商品的本身,更应该用生活中实际价格与需求变动的例子。因此,教师要对背景信息量进行适量、合理、科学的扩充,要能准确预知教学背景信息的数量、种类和特征,为教学活动创设最佳信息背景,进而高效的组织教学。
2、实际流通信息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客观的信息大环境决定了构成教学信息环境的信息量要比传统教学的信息量更丰富,因此,实际流通信息量也要有适当的扩充。这种扩充包括:(1)目标信息量的扩充,即扩充学生学习后应获得信息的数量。政治学科的一些新信息教材中并不具备,但这些信息又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例如:在个人所得税这一知识点上,教材中仅仅介绍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具体没有讲明。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扩充。(2)工具信息量的扩充,即扩充学生获取目标信息的工具信息数量。在政治教学中,有效使用工具信息既能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又能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深度,还能促进学生激发疑惑、生成知识的进度。例如:在理解国家采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需扩充我国近几年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实际流通信息量的扩充要最终以学生对扩充信息的接收和应用为实现目标,教学过程中扩充的每一个信息,只有当其被学生接收并服务于知识达成目标时,这个信息才实现了流通并发挥了价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所以,背景信息量和实际流通信息量的扩充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信息的实际需要,不能盲目扩充信息,那样只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的扩展
政治学科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的扩展指扩展与教材中某一理论知识相关联,服务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包括当代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1、扩展学习政治知识的数据。
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各类经济数据是帮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和各种经济政策的重要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数据往往比较有限甚至落后。此时,教师就要对各类数据进行适当的扩展。例如:通过2012年8、9、10月三个月我国CPI的变动,说明我国宏观政策的见效和经济态势的好转;通过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环比下跌,说明人民币上涨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各类数据的扩充,可以通过教师收集、筛选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上网收集、调查、比较的方式取得,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时事敏感性和解读数据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据信息扩充时,要做到客观、真实并有时效性。
2、扩充学习政治概念的实例
在理解和掌握政治概念中,实例起着重要的作用。既为“实例”,就是既要真实,又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对实例进行扩充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照顾学生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这样才能具有说服力。例如:文化生活中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节日时,我引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传公约》中的定义,并举了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以此从实例上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当然,教师扩充实例要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不乱不滥。
3、扩充有利于政治教学的新知识和趣味内容。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扩充适量的新知识和趣味内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能动性。例如:在哲学生活中,在讲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时,我补充了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由四个阶段组成: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霍桑实验说明了人是社会的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无时不刻受着周围人的影响。人的积极性产生于和谐有益的社会关系之中。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对一些新知识和趣味知识充满了热情,这也激发了我不断探索的信心,教学相长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新知识、趣味信息的引入最终是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忌主次不分,一味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博或趣味性,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导致学生“欢快而苍白”的度过课堂。
(三)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扩展
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高中政治学科不是一门纯单一的学科,它同时注重内部知识的联系性、学科间的交叉性。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从单一知识的传授到交叉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学会分析和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整个知识体系。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社会公平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既要联系前面分配制度有关知识,又要联系第八课财政和税收、第九课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知识,知识的辐射度比较广,切忌讲了前面忘了后面,抑或了讲了后面忘了前面,人为割裂了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教学理念与目标的扩展还体现在由基本知识讲解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注身边发生的和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和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相联系;在政治生活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向党靠拢,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兴衰成败;在哲学生活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用身边的楷模和时代的先锋人物做典范;在文化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四)教学手段的扩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表现为教师单纯的讲述和黑板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当有所拓展。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漫画、视频等是教学手段拓展的最佳表现,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由教师定主题,由学生找资料,主动积极的完成。当然,图片、视频等首先要选取内容相关、具有典型性、对教学促进的相关资料,其次要把握好课堂时间,不能喧宾夺主。例如:在分析就业形势严峻这一知识上,我选取了2010年浙江省出现的“用工荒”有关新闻资料,分析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和对策;在分析哲学矛盾这一概念时,引入了《你敢不敢剪》的漫画;在讲美国政体时,鼓励学生收集美国大选有关资料等,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既激发了学生课堂内和课堂外参与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把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扩展式教学的度
扩展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扩展式教学的度,要在讲授基本知识为主、传授理论知识为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的前提下进行扩展式教学。
首先,扩展不是教学内容和信息的随意扩充。高中政治有它自己的教学大纲,因此,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扩展要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必备的能力和觉悟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教学内容的扩展还要求所扩展内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不是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盲目扩充。这就要求教师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点非常熟悉,同时,也要了解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国内外大事等内容。
其次,扩展不是教学目标的简单改变。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扩展要求结合书中的理论内容与学生实际来进行,要关注目前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不灵活甚至僵化的特点,尤其要关注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和复杂的社会形势给他们带来的思想困惑。因此,扩展式教学应该是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知识、精神实际的紧密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的特点,制定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课程,从不同方面渗透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中,可以发掘出道德人格教育。例如教材中有关人格素养、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规范的内容,都属于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中最普遍遇到的经济现象入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如何解决问题,把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遇到的生存、发展需求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以社会参与主体的身份如劳动者、纳税人、经营者、储蓄者、消费者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有助于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材中,可以发掘出政治人格教育。例如教材中的国家、政党、宗教、民族等内容都属于政治人格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如何正确理解一些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掌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明确政治生活,纠正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青年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材中,可以发掘出文化人格教育。例如教材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等知识,不断的对学生人格进行激励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自觉接受先进优秀的文化,帮助他们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砥砺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可以发掘出哲学人格教育。哲学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自我意识,例如教材中的辩证唯物论,如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等原理;唯物辩证法,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创新的观点等原理。让学生利用这些哲学观点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拥有人生的智慧,不断升华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课堂生活化的,社会热点案例走进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学生的学服务是课堂教学重要体现。在政治课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就需要让社会新闻事件,热点和突出的案例走进教学课堂,把教材知识与社会案例融为一体,使教材的知识理论生动有趣,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时,“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有关道德和诚信的重要性,利用近几年来相继发生的食品药品领域安全事故的案例,“毒奶粉”、“皮鞋很忙”、“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的安全事故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所以必须要加强诚信和道德建设。例如在讲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一课时,有关“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可以开展《走进2014感动中国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探究,说明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点时,利用目前大学生就业热点案例,负面例子--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某高中生汪某,自己没有考上清华大学就自暴自弃成为了社会的流浪者,靠母亲救济,母亲不给钱就杀母;正面例子--职业无高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如卖肉的北大才子、杭州的破烂王宋岩,不分职业贵贱自主创业收入上百万,利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积极讨论,从而认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一知识点。
(三)以爱的名义唤醒、激励和鼓舞,感化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