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1.1高校开设的能满足学员最基本知识的课程结构

基本知识的课程设计主要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公共关系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学科,这些学科在高校几乎所有专业中都是必须设置的课程,因为它们是基础,更是工具,是学习专业知识,深究专业技能的必备工具。有些高校,针对某些专业的的性质以及学员的建议,索性关闭了这些基础学科的建设框架,在这里我只能说,工具永远不能少,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其意义更是重大。

1.2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工作

在学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平时基础课程不认真听讲甚至不少逃课的现象,但是在专业课程面前,几乎没有学员再选择逃避的行为。由此可见,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是最主要的旋律。因此,加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比如,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及其对应的实务操作等课程设计,完善物流科学体系,提高物流专业教育质量,使学员拥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特殊性下课程群建设框架中的支柱。

1.3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结构不仅包括学员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物流信息组织收集、分析研究、以及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对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等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包括学员面对意外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处理风险的操作能力,除此之外,物流人员的社交礼仪,信用等级等体现个人整体形象的素质也是学员应在高校中就具备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高校在课堂上做到设置学员间,学员与讲师间的交互平台,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实务中问题的质疑等,在加深学员记忆的同时,开创学员的创新精神;其次,不少高校或者专业都在追求专业的独立性,但是作为物流管理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独立性却反而会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中,要实现本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关联性;最后,高校要能满足学员专业见习的需求。因此,与企业合作,为学员提供专业见习的机会,不仅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需求,更是高校课程设计框架中的法宝。

1.4探究本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

特色专业的开设和课程设计的独特性,历来是各大高校孜孜追求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特色设计不仅是在满足学员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更广阔或者更精细化的课程,并大胆引进和吸取国外著名院校的特色课程设计。包括专业课程种类,课堂教授中教师教课的独特性进而更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表言论,增加老师与学员的互动。在互动中不仅掌握原有的基本知识,更在探讨中发现书本上原来没有的新理论。在历来高校的经验基础之上,加大特色专业课程设计的经费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在完善的基础上,创新争优,这样也增加了本校专业物流管理人员的竞争力。

1.5加强教学力度

这里的教学力度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制度管理工作。如,学生遵守校规,不违背考试考场纪律,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学员按时完成专业老师布置的各项专业课程作业或者课程设计任务。虽然说,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人才极为缺乏,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增扩大,但是仍有不少学员在高校期间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即使成功毕业顺利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但是,最终还是会受和企业被社会无情的摧残。

2结论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转型来说意义重大,物流管理作为中小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不断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是实现中小企业正常参与市场竞争,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愈加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这其中尤以物流管理模式方面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管理观念陈旧落后。物流管理观念的陈旧落后是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的关键性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负责人对物流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缺乏清晰的认识,针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仓库储存和运输等阶段上,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这种物流管理观念上的陈旧和落后直接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长期滞后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系统化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还未真正建立。

(二)物流管理组织体系不科学。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存储、分配等物流活动基本都是由各个职能部门分步完成,很少有企业真正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科学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的不科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长期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的情况,影响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物流管理缺乏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调查发展,中小企业大部分受到利润追求的盲目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缺乏自身企业的物流管理的长期战略规划,企业物流管理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波动性,当市场扩大时,企业也盲从地跟随市场扩大物资需求计划;当其他中小企业存在某种一致性的市场活动时,企业也往往跟随其脚步盲目扩大物资需求,往往使得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潜在风险,易于陷入经营危机中。

(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不足也是制约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往往只关注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利益,从而使得中小企业专业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信息化时代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物流人员的培训制度等更是基本处于空白,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效率的提高。

二、中小企业物理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分析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必须要从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改进中小企业物理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在中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一)更新物理观念,树立以服务企业长远发展和企业用户为核心的物流管理观念。中小企业物理管理模式创新应首先从物理管理的观念入手,着力树立以面向和服务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以及服务企业用户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真正以企业用户为核心,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物流管理在完善和巩固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作用;企业领导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企业物流管理的投入和建设,提高自身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二)完善和健全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体系。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当前诸多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着的组织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企业应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物流管理智能一体化体系,将以往分割式的企业物流活动统一起来,形成企业统一的物流管理运营模式和组织体系,建立由企业领导牵头的专门负责企业物流管理活动的领导机构,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物流管理在促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长远规划,将企业物流管理纳入到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规划中。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应彻底抛弃以往的单项式发展理念,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物流管理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根据企业长期发展以及市场发展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物理发展的战略定位,强化企业物流发展的战略选择的实效性,真正将企业物流管理纳入到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中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是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承担者,因而提高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企业应对现有的物流专业人才进行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加大引进新型的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充实企业物流人才队伍,同时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人员的考核机制和长期跟踪培养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物理管理工作队伍。

三、总结

总之,加强新时期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针对中小企业当前在物理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除了应从以上笔者指出的方面予以改进以外,还应该从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手段,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进而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丽.李方.秦笑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

[2]高伟.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现代商业.2006.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只有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学习、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与岗位要求。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延用着传统的章节教学,这种课程体系按照章、节进行教学内容的序化和安排,知识的学习被割裂,学生虽然学习了每一部分的知识,但知识是零散的,不能有效的将所学内容连接起来,不仅无法对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的整体认识,而且无法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流程以及各分流程是如何衔接的,无法掌握企业实践的工作特点,这种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养成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特征

1990年管理大师哈默将Reengineering引入企业管理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其认为市场中的顾客只注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企业的各种流程通过创造而产生的,因此企业应该从顾客出发,从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出发,来设计我们的工作流程。流程化管理强调将企业所有的业务、管理活动都视为一个大流程,注重它的连续性,以全流程的观点来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观点,强调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打破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将企业的各种流程整合起来,并且将流程中涉及到的下一个部门视为顾客,鼓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也就是重视顾客需要的价值。基于这种流程化管理的思想,笔者认为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强调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流程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流程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作为载体,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序化教学顺序,以相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原则,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安排。在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点以及各流程的衔接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优点

(1)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为载体,进行教学模块重新再设计,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讲授企业内部各个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知识,这样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之后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理解工作,保证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并给企业和自身带来更大的效益,这从根本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2)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流程出发,打破传统的章节教学,分别按照供应物流管理流程、生产物流管理流程和销售回收物流管理流程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知识体系。(3)按照企业物流管理流程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工作岗位意识,向学生介绍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际做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无论从知识上、能力素质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缩短进入企业的不适应期,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现教学;物流管理;教学体系;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41-02

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技术和新的利润增长源,被企业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大量和普遍性的问题,但依笔者之见,以下三个问题最为普遍和重要,值得深入分析。

1.1大部分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不完善或不足

专业的物流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受制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让所有的高校都建立齐备和完善的实验室既不现实也不可行。但当前主要的现实是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处于低级水平,甚至没有实验室,即使部分高校建立了一定的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存在着雷同性极高的现象。大部分学校都是模仿临近和同一地区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没有形成差异化和相互补充的建设格局。这导致实验室建设的硬件条件已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制约了物流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人员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这种建设不是大而全或相互低水平的重复,而是要从整个专业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建设,保持在毗邻学校和地区之间实验室的相互补充和提高实验室的实际利用效率。

1.2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自身能力相对不足

在大多数高校中,具有物流实际管理经验和可操作能力强的管理指导老师普遍缺乏,因为大多数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往往来自相似的专业或者直接从相关专业毕业,这些教师基本上没有一线物流管理的实际经验和知识储备,造成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先天不足。因此,要承担指导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经验的不足。而当下大量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扩招导致这一问题更加的突出和显现,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教师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讲授基本知识和理论上,教师自身没有进一步去一线掌握实际经验的意愿,而学校由于教师人手的限制,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和培训不够,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当前指导教师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

1.3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相互脱节

当前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重基础、轻实践,重校内模拟,轻视一线考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相互脱节。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必要的,但物流管理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属性和实践属性,物流管理专业的终极目的是要为物流企业服务,为物流企业的管理提升和物流管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基本知识和理论必须以实际企业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和实践教学体系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物流企业存在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措施为基点;另一方面要将物流管理的理论渗透到具体的问题之中,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竞争性、复合型人才。在这种全新的要求下,就必须将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扭转当前严重脱节的局面。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应建立科学的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

科学的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校内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这些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应注重进行真实的和可操作的案例、能够反映企业真实问题的理论体系以及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模拟操作等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包括校外实地实际方案的设计、实习的工作、效果考核和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的流程,这些流程要能合理和客观地反映不同情境下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和改进的工作方法,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将二者的优势相互联系起来,相互促进。评估体系的科学建设要引导整个教学提升实际的效果和成果,要改变传统上那种单一的以笔试考核和成绩为标准的方式,建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

2.2应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应广泛地采取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真实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和克服手段单一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积极地推进提倡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推广和普及。物流项目教学法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项目。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实际存在的客观条件环境下来设计最优的方案,做出最优的决策。工作过程教学法是让学生真实地模拟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教学法的指导下,不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同时更加真实地提高了对实际工作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书本所传授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真实的工作环境要求学生从企业的经营成本、技术进步和提高盈利等各个方面考虑,从细微的细节入手来提升企业运行的科学化水平,并将企业的发展放在整个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环境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要求新的理论和知识来回答这些新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通过工作环境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思考了新的环境对理论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3应建立更紧密的校企良性联动机制

校企良性联动机制的建立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和学校自身所不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二者有效的合力。校企良性联动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学校要邀请企业一线的实际管理者走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或讲解某一领域的问题或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知识累积,学生在专题的讲座和培训中对本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寻找到自己的专业实践点。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和学生到物流企业一线去进行临时性的有偿轮流实习。在这种初级合作的基础之上,建立更紧密的联动机制,最重要的是企业和学校共建和共享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物流实验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学校和企业可实现资金和技术人员的相互共享,学校提供自己的一线专业教师在实验室做一些研发性的工作,而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建立实验室,这样保证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应进行深度合作,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定向的人才培养,学校可以将部分学生或班级以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展开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及其方案的制订。

总之,对物流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其终极目的就是使整个教学和实践能够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使命,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更好地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和期待。

参考文献:

[1]贺政纲,廖伟,张小强.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

[2]王成林,张旭风,邬跃.研究型物流实践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8(5).

[3]王晓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物流专业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ory study for the cultivation target of the applied colleg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当中发展最快、最具有蓬勃活力的一个朝阳产业,同时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而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系统工程质量要求,除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及结构等模式外,还必须建立实现能力指标任务的功能保障体系,即设置科学、优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映。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知识和能力的优化组合。而这一组合还必须与社会需求、社会环境、学科属性相符合。

1.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目标

1.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经济、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术,具备物流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物流实际工作且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一定的电子商务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精通各种运输、仓储、配送业务与技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谙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2课程建设目标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着眼于夯实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的原则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具体规划如下:

1.2.1在现有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主要专业主干课都能使用专业教学软件教学。

1.2.2抓住课程建设的重点,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情况结合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1.2.3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动态的调整,注重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动态灵活性。

1.3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各项目的专业技能训练。

建设集专门化、现代化、多功能,集运作、信息管理、管理决策于一体的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熟悉物流业务流程,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探索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下,能适应崭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商流、金融流、物流操作管理工作。适应到企业、机关、学校、医院、金融、外贸、物流、商场和连锁超市等部门从事电子商务营销操作、管理及技术工作。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人才。

2.2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

2.3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

2.4构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专业群

电子商务和物流业都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覆盖物流市场,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物流基本功能,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等内容。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贯穿其中。而“物流”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持,“商流”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支持,“资金流”需要会计专业的支持,“信息流”则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支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流通业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呈现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发展连锁经营急需大量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基地建设成本;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整体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有利于满足企业岗位群或产业链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支撑重点专业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有利于带动专业群其他各专业共同发展。

3.应用型本科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考察国内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实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采用多种模式:

3.1以信息流管理为主体的特色模式

这一模式以信息流管理为特色,即加强信息搜集、存储、转换与资讯利用方面的知识课程,重在学生的电子商务的信息处理与资讯利用的能力上。

3.2以物流管理为主体的特色模式

这一模式以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为特色,即加强经济学基础知识教育,重在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上。

3.3以资金流管理为主体的特色模式

这一模式以资金流管理为特色,即加强金融、货币银行、会计、审计学方面的基础内容教育,重在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能力的培养上。

3.4电子商务技术为主体的特色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研究电子商务活动的技术支撑体系,重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上。

3.5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集成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知识模块,实现宽口径、复合型的课程设置教育目标。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应根据社会多元多层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但作为物流专业教育,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工作。而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物流专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必须以质量为本,以物流本质内涵为主体,否则,则不能称之为物流教育。

教育部物流指导委员会、中国物流协会2010年物流教研教改课题

民办高校物流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 JYJ09034

参考文献:

[1]赵永斌;高校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问题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