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治理的根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庄道坤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控辍保学基础上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育人环境,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来职业学校、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托管;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核心价值观
对口帮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自我发展目标的同时具备的一种社会担当和使命责任。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围绕职业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渗透到公共基础和专业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合到职业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营造宽松育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留在职业学校学习、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市场经济发展、信息传递的高速发达和敌对分裂势力的宗教极端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让人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十七、十八岁初高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维独立,个性张扬;另一方面追求发展,忧虑生存;第三方面容易自卑,易于误导。因此,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是社会主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的解读,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身边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家校联系等活动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外在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达到育人于自然、导人于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既丰富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以“八爱”教育为载体创新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立足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基础,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生动体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全校师生人心得到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具体行动上,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地方博物馆,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变化和国家惠民政策的了解,形成热爱伟大祖国、深爱家乡的自觉心态;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和“最美新疆人”颁奖典礼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开展家校联系定期邀请学生亲属来校参观和现场观摩,依托学生军训为平台加强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邀请和田地区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来校作事迹报告、大力宣传历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典型事迹,让道德讲堂成为提升师生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等,激发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自觉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八爱”教育志愿服务进县城社区、进农村农户,依托学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联系村延伸职业学校专业服务,建成“志强美发室”等一批职业技能服务点,重点对农村五保户、民族团结模范户、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职业学校专业“便民、乐民、助民”服务,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职业学校敢于担当、爱心奉献、服务社会的道德风尚。
3 以正能量传递为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感动校园人物”、 “最美职校生”、“最美家长”、“最美家庭”、“民族团结先进班级体和先进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传递了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价值观,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维护稳定的主旋律下,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更要理直气壮地把“八爱”教育的价值理念宣传下去、坚持下去、发扬下去,让讲政治·守法纪·去极端成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文化的一种新风尚,助推职业学校校园文明程度不断向上攀升。
实践证明,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新路, “八爱”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促进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深入开展好新疆精神、“一反两讲”“去极端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加快洛浦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管理帮助。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疆职教联盟中职教学管理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XJNZYSK201515)、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校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托管模式下做好南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LPXZXSK201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以党的十七大精力和科学开展观为指点,以国务院《乡村五保供养任务条例》、民政部《关于乡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建立的指点定见》、市当局《关于进一步增强乡村五保供养任务的告诉》(信政文[2011]10号)和《关于增强乡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规范化建立任务的告诉》(信政办[2011]162号)为根据,以“容身实际,加速建立,强化治理,注重实效”为总体思绪,在强力推进乡村敬老院建立的还,鼎力展开乡村敬老院标准化建立治理达标运动,促进各级党委当局增强对敬老院的指导,推进全县乡村敬老院治理上层次、上程度,经过2-3年起劲,使全县80%以上的敬老院到达标准化建立治理要求。
二、审核评选方法
(一)制订规范。依照民政部《乡村敬老院治理暂行方法》和《关于乡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建立的指点定见》以及我县实践,本着有利于促进敬老院建立规划、设备、出产、生涯和日常治理效劳向高起点、高层次、高规范偏向开展的准则,从指导注重、院容院貌、生涯设备、院务治理、院办经济等五个方面制订评分规范。
(二)确定品级。全县乡村敬老院建立治理达标评定分为:达标进步前辈、达标、根本达标和不达标4个层次。个中,达标进步前辈敬老院,由县救灾办向市民政局申报,市民政局组织审核评定;达标和根本达标敬老院由乡镇人民当局申报,县民政局、救灾办组织审核评定,并报市民政局立案。
(三)评分办法。根据《县乡村敬老院标准化建立治理达标考评细则》,满分为100分。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且五大项评分均在80%以上的为达标进步前辈敬老院;总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且五大项评分均在70%以上的为达标敬老院;总分在70分以上(含70分),且五大项评分均在60%以上的为根本达标敬老院;总分在70分以下的为不达标敬老院。
(四)奖惩罚法。为鼓舞进步前辈,鞭笞后进,带动普通,促进我县乡村敬老院建立治理安康开展,施行奖惩机制。经申报被评为达标进步前辈敬老院的由市民政局颁布标记牌,并赐与奖励;凡被评为达标敬老院的,由县民政局(救灾办)颁布标记牌,并视情赐与奖励;关于1次评选不达标或延续2次评选根本达标的敬老院,责令限日整改,并在全县传递;对延续2次评选不达标或延续3次评选根本达标的敬老院,建议地点乡(镇)撤销敬老院院长职务、解除治理效劳人员的聘用合同。
(五)有关阐明。乡村敬老院标准化建立治理达标考评每年展开1次,执行动态治理。被授予达标进步前辈、达标的敬老院,有用期2年,期满后需从新申报考评。对有用期内敬老院建立治理分明滑坡的,县民政局可随时撤销其声誉。达标进步前辈、达标敬老院的申报工夫为每年8月底前,审核、评选于岁尾前完成,授牌和奖励连系年度任务总结表扬一并进行。
三、任务要求
(一)一致思维看法。乡村敬老院是社会福利事业,是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标记。办妥乡村敬老院是民政部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效劳”和“存眷民生、维护公道、促进调和”的根本本能机能表现,是落实科学开展观、推进我县乡村开展变革综合实验区建立的详细举动。县乡民政、救灾部分要进步看法,实在把乡村敬老院达标任务归入主要议事日程,增强指导,强化办法,全力推进,起劲使敬老院成为乡村五保白叟保养天算的幸福乐土。
(二)紧密组织施行。各乡(镇)要把乡村敬老院建立达标任务归入全乡(镇)任务的总体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布置,统筹统筹,建管连系。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敬老院投入,逐渐完美五保白叟出产、生涯以及文明文娱设备,不时进步五保供养程度。妥帖处理敬老院治理效劳人员工资和任务经费。要增强敬老院治理效劳人员教育培训,使之通晓营业,喜欢岗敬业,不时进步效劳质量和治理程度。
(三)严厉评定规范。各地要依照科学规划、规划适度,设备配套、功用完美,治理标准、调和有序的要求,严厉把握乡村敬老院评定规范。在硬件设备上,凡达标进步前辈敬老院占地上积须在10亩以上,主房40间以上,床位60张以上;达标敬老院占地上积须在8亩以上,主房30间以上,床位40张以上。根本达标敬老院占地上积须在8亩以上,主房20间以上,床位30张以上。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公安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无法定授权的执法,是违法;有警不接、有案不立或者无法定事由拖着不判,也是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超越法定权限设立收费项目和数额,下达罚款指标,指使、纵容乱罚款、乱收费、乱扣押等行为,就是背离人民利益。因此,公安机关要切实树立维护社会秩序与保护人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公安机关关键是要按照合理性原则的要求,案件与处理结果要轻重幅度相当,不得畸轻畸重,还要做到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安机关就是要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出发,坚决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查处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危害各类经济主体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不能插手、干预正常的司法活动,不能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不能随意调动公安民警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其他事务;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是不要党的领导,也不是不接受监督。公安机关更要纠正把党委督促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等同于“干涉司法活动”的错误认识,更要坚决防止借口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抵制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
一、本次培训班三点感受。
1、会议规格高。聘请的专家、学者、从事一线有经验的同志从理念、思路、举措、创新、效果指明了工作方向。
2、讲课实效性强。聘请专家教授做了讲座,讲课内容注重实效。 “创新社区治理、共筑社会和谐”、“参与型协商”等从理论阐述、中国面临的现实、本项工作的难度,言简意赅,听后精神倍增,给我们做好工作充了电、 打了气。
3、选点特色鲜明。以问题为导向,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工作落脚点,以推动居民自治为出发点,以协商民主为方向进行了探讨。
在培训中我对社区多元化治理感悟较深。
一、创新治理机制:实现社区治理满覆盖
“以前无论大小事务,都是政府管理,群众被管,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群众只能被动接受,因此很多时候政府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社区觉得很累,而群众又觉得没有解决好自己的需求,不‘买账’。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这才是长久之道。”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改革事权,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发包”,给社区彻底“减负”,另一方面是扶持发展多元社会主体,增强多元主体承接社区服务的能力。
让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力量在社区治理的平台里发挥作用,实现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全覆盖,确保散居院落的居民能就近享受社区服务。
二、减轻社区负担: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在传统社会管理中,虽然一再强调社区的服务功能,但事实上社区基本相当于政府机构的延伸,政府大包大揽居民社会生活的大小事务,而具体负责落实的都是社区。”*表示,这就造成社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社区不堪重负,同时百姓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政府根本包不下、满足不了。院落自治组织、志愿服务队伍、驻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治理,他们将由“客人”变为“主人”,主导社区治理工作。
三、推行购买服务: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改革的配套政策,鼓励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由于过去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组织不了解社区居民服务的具体事项,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也调动不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会组织通过扎根社区,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还掌握到了社区的基础数据,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居民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梳理社区清单:形成“三社联动”新局面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被各种各样的官员和干部控制甚至垄断,普通民众没有机会参与到重大的决策中去,没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人。换言之,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让普通民众成为公共事务的主要决策者。
毫无疑问,基层的选举非常重要。但是,千万不要误以为村委会、居委会的选举就等于基层实现了民主和自治。事实上,选举不等于民主,选举只是民主和自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民主和自治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选举的那一瞬间,而是选举之间的日常治理问题。哪怕你能选出一个优秀的村委会主任,但如果不能在其任职期间对其权力进行良好的限制,他依然会滥用权力,甚至并不亚于一个任命的干部。所以,基层自治的关键是设计出更好的制度来限制权力,而不是完全寄托在选举上。
简单地说,“自治”就是自主治理,即个人或者共同体自行管理本人或者本共同体的私人或者公共事务。一般而言,自治首先意味着个人的自治,即个人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理想目标、职业选择等。其次,自治意味着共同体的自治,即共同体的成员自主决定本共同体的公共事务。个人的自治,主要针对私人事务而言,而共同体的自治,则主要针对公共事务而言。但是,共同体的自治必须以个人的自治为基础。如果个人不能自治,则很难谈得上共同体的自治。
值得强调的是,要想实现基层的自治或者民主,对于重大的公共事务,应当让尽可能多的民众参与并同意,或者要求尽可能多的民众的代表同意,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民众所必须承受的外部成本。外部成本的意思是,如果一项决策未经某个人同意,那么他(她)就在支付外部成本。当然,这决不意味着让民众亲自参与每一项公共事务并同意,因为这样的话,交易成本会非常高,可能导致一项决策无限期的讨论而不能获得通过。
落实基层民主和自治需要观念和制度革新,有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首先,确保基层民众的立宪权。就是让村民或者市民为他们的村庄或者社区自主制定治理公共事务的根本规则,自主决定他们的村庄或者社区的组织原则和方式。一提到“立宪”,恐怕很多人都会说,只有国家才谈得上“立宪”,因为只有国家才有“宪法”。这是对“宪法”的极大误解。
“宪法”的本意是指一个共同体的根本组织原则。任何一个共同体都有它的根本组织原则,不论它的大小,并非只有国家这个共同体才有根本组织原则。也就是说,国家以外的任何一个共同体都有“宪法”,不论它是否冠有“宪法”之名。当前的村庄和社区之所以不能自治,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由于村庄和社区的根本组织原则不是由村民或者市民自己确定的,而是由国家或者政府为其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