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医学技术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牙根吸收 种植支抗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正畸治疗的一项新技术[1,2],具有操作简单、灵活、稳定、高效、不依赖患者合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3,4]。近年来,收集15例需要强支抗的病例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共计26枚,经过9个月的治疗,均达到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面形良好,无感染、无明显不适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12月收治需要强支抗的患者15例,共计26枚微型种植体,男9例,女6例;年龄16~29岁,15例患者口腔卫生良好,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进展期牙口腔黏膜病周炎、及牙龈炎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方法:⑴术前准备:所有正畸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已完成牙弓的整平、排齐,处于预备关闭拔牙间隙阶段,此时所用的主弓丝为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于两侧侧切牙远中部位放置牵引钩[5,6];修复前正畸病例则未戴用矫治器,每个病例术前均常规拍摄曲面断层片、根尖片,以评价植入部位的骨组织情况并确定微型种植体的植入部位、角度、方向和深度,避开牙根、上颌窦、牙槽神经等。⑵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①用0.02%洗必泰漱口,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②用黄铜丝分开需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黄铜丝在X线下应是直线);标记出植入部位,摄全景片和根尖片检查牙根的形态和位置,检查植入部位相邻的组织结构,供术中参考。③植入微型种植体,在附着牙龈处不需要黏骨膜翻瓣,在牙槽黏膜处则需要切开黏膜以避免植入时软组织被卷入,植入部位通常在膜龈结合部位或偏根方2~3mm,植入角度与骨面垂直并倾斜15°~20°,即向根尖方向植入,术后拍摄根尖片以确认与牙根的关系。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每个月复诊1次,更换Ni2Ti拉簧。经9个月后待微钛钉取出后无需特殊处理,几天后会愈合良好。

结 果

本组15例患者经过9个月的治疗,患者耐受了微型种植体,矫治结束后正畸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27.61°±7.10°,上中切牙凸距差4.01±1.61mm,磨牙位移371±0.32,均达到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面形良好,无感染。

讨 论

正畸治疗是个体生理与机械力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由于微型种植体微小,植入部位几乎可以游刃有余,便于操作,到取出时,将其反向旋出即可,非常方便。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种植学与口腔正畸学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为治疗口腔正畸学的支抗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组资料选择需要强支抗的患者15例,共计26枚微型种植体,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进行治疗。经过9个月的治疗,患者耐受了微型种植体,矫治结束后正畸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27.61°±7.10°,上中切牙凸距差4.01mm±1.61mm,磨牙位移371±0.32,均达到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面形良好,无感染、无明显不适感。微型种植体支抗优点主要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操作时间短,种植体植入和取出均非常简单,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具有良好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Foo M,Jones A,Darendeliler M A.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ot cementum:Part 9.Effect of systemic fluoride intake on root resorption in rat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7,131(1):34-43.

2 Kyung HM,Park HS,8ae SM,et al.Development of orthodontic micro-implants for intraoral anchorage[J].Clin Orthod,2003,37:321-328.

3 曾祥龙.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发展,类型与应用[J].口腔正畸学,2005,121:44-48.

4 邓卓峰,毛靖,李平,等.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3):175-177.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修复;数字化技术;钛合金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8-0627-03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combining with titanium in the restoration of individual mandibular defects

LIU Huai-qin,XU Jian-hua,GAO Yu,XU Yang,CAI Jian-mei,SUN Xiang

(Yulin Stomatology Hospital,Yulin 719000,Sha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way to repair mandibular defect individualized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for combining with titanium.MethodsSome clinical operations as follows were executed to 45 patients:①Scanning the target objects with Spiral CT and obtain the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andibular defect;②Obtain the individualized titanium prosthesis of mandibular defects;③The individual titanium prosthesis was implanted in patients by surgery.Results①We get the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exactly which was the same to the mandible,and finally we get a individualized prosthesis completely which was match with the defect by the the production of titanium prosthesis through 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②The surgery mandible patients restored prototype form after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completely.Conclusio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can be restored mandibular defects individually with a combination of titanium, and this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ndibular defect reconstruc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

Key words:mandible defects;restoration;digital technology;titanium下颌骨是位于面中下1/3的骨支架,参与咀嚼、吞咽及咬合等过程,在颌面所有骨中下颌骨的位置最突出。由于肿瘤、交通事故、跌打损伤及运动等外伤原因造成下颌骨缺损时,不仅影响下颌骨的正常功能,而且可能会造成患者面型改变从而影响美观,因此对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一直是受到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重视。对缺损下颌骨的修复一直都是颌面外科中的常见手术,但是由于传统下颌骨缺损的整复手术面积比较大且对患者创伤较大,因此为了找到手术范围小、对患者创伤较小且不影响患者康复后颌面外观和功能的方法已成为当今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被广泛的应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及重建[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牙种植技术、牵引成骨技术及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下颌骨缺失的修复重建方法越来越多,目前主要包括钛合金修复、重建钛板修复、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及牵引成骨等技术,其中钛合金修复逐渐成为下颌骨损伤修复的主要修复方法。由于下颌骨的特殊部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后面形的恢复情况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下颌骨的个性化修复、精确化重建,减少对患者损伤性,以达到理想的下颌骨功能及面形成为众多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通过钛合金材料并应用数字化技术得出三维假体,制造下颌骨假体模型并对临床上45例下颌骨损伤患者进行缺损修复,借此为临床上治疗下颌骨损伤修复提供研究基础和实验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下颌骨缺损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5~62岁,平均49.2岁。其中下颌骨大型囊肿12例,下颌骨部分切除术10例,下颌骨肿瘤17例;单纯行囊肿剜除术4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2例。下颌骨缺损的范围;单侧升支2/3处缺损15例,双侧下颌骨体部缺损12例,单侧下颌骨骨体缺损11例,下颌骨颏孔部缺损7例,缺损长度最短有4cm,最长达10.5cm。所有病例下颌骨部分切除后,术中同期行钛合金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时间6个月~3年。所用钛合金及固位钛钉为美国OsteoMed公司生产,上海双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方法

1.2.1采用螺旋CT机进行扫描:应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对45例患者进行扫描,从而得到三维图像的数据,为了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进行精密个体化修复,所以螺旋CT的的扫描层选择为2mm。然后通过专门的图像软件处理系统获得三维图像数据,并且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所需要的三维重建模型图像。

1.2.2构建三维重建模型:根据对患者下颌骨X线的临床检查,确定病灶的部位和截骨的范围大小,然后在计算机三维图像上进行模拟性截骨,就可以得到下颌骨模拟截骨的缺损的三维图像。

1.2.3 获得下颌骨缺损个体化钛合金修复假体:将之前所获得的三维图像及数据输出给上海双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钛合金修复假体。

1.2.4 植入个体化钛合金修复假体:术前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患者进行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手术在全麻条件下进行;对患者进行鼻腔插管以确保患者正常呼吸然后进行下颌骨修复手术;对患者口内、口外同时进行切口,切口不宜太大,应按照设计好的手术范围对患者下颌骨病变处进行切除手术,手术应不损害口内健侧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功能并结扎,再进行固定;将之前制作好的个体化钛合金修复假体(修复假体在植入前必需在高温高压环境中进行消毒灭菌,以免发生术后感染)置入缺损切除部位;然后用4颗坚强内固定钛钉将假体与下颌骨固定起来,用可吸收线将修复假体的上下缘及内外侧与肌肉组织紧密缝合起来并将其包裹起来。由于手术是根据数字化模拟截骨部位和范围来准确定位,从而可以确保截骨部位的准确无误。

1.2.5 术后处理:术后10天内给予患者鼻饲饮食,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情况适当情况下需服用抗生素,术后第10天进行拔管并拆线,叮嘱患者30天以后再进行半流质饮食,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查、拍下颌骨X线片。

1.2.5手术效果的评价:按照李祖兵等[2]对下颌骨缺损修复手术恢复情况的恢复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I级: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左右对称性较好,患者咬合、咀嚼功能恢复正常,语言功能正常;II级:面部略有凹陷,左右对称性较差,咬合、咀嚼功能恢复较好,语言功能良好;III级:面部对称性不佳,患侧有明显凹陷,咬合、咀嚼功能恢复较差,语言功能受到影响;IV级:由于出现外露、感染等原因而迫使取出修复假体。I、II级的修复情况优良,III、IV的修复情况较差。

2结果

上海双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按照所给的既定三维图像及数据成功制作出了与下颌骨缺损切除部位相吻合的钛合金修复假体模型;对患者全麻后进行手术,所得修复假体模型与下颌骨缺损切除部位接触较好,患者下颌骨病变部位修复之后恢复了原有的面型。所有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一次性成功的完成假体的植入,45例手术时间均约为90min,且患者的创伤面全部一期愈合,45例下颌骨种植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穿孔,术后均未出现麻木现象、排斥现象。术后15、30、45、75天的常规X线检查及在随后6个月的检查中都没有出现下颌骨的松动、叩痛,没有发现植入假体与患者机体发生排斥现象,没有出现由于创伤发生感染而引起固体物外漏,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规定时间内进行的X 线检查结果均显示种植体愈合情况良好,45例种植体愈合都属于骨性愈合,术后疗效评价均为良好,达到恢复标准中的I级标准。

3讨论

伴随着CAD、CT三维重建技术和CAM等技术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新技术。数字化外技术之所以可以应用于科学是基于其是在医学影像学和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将CAD、CT三维重建和CAM等有关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不仅可以将二维图像数据成功的转化为三维图像,而且可以精确的辅助和模拟手术进行设计以达到个体化。数字化技术早在1983年开始就已应用于外科手术,当时Hemmy等[3]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进行了颅颌面的外科手术并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3年后,Mankovich等[4]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模拟出人的头颅、得到关于头颅的相关数据,并将利用数字化技术制造出来的硅胶模型用于眶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同样获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CAD和CAM不断地被应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及重建。

在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中人工骨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它取决了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恢复,所以在选择人工骨材料的时必须慎重且应遵循一定的原则:①所用的人工骨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且易被人体再生骨组织所替代,但其降解速率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与组织生长速率一致;②植入的人工骨材料及其降解碎片不能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③模拟的人工骨形状必需与切除部位相吻合,从而不影响原有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并与其他器官相匹配;④模拟的人工骨材料必需具有骨髓腔和骨质组织结构并且与原有骨髓腔和骨质组织结构相接近,以保证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5];⑤价格合理,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具有的人工骨材料主要包括有机骨材料、复合骨材料及无机骨材料3种,在这其中有机骨材料主要由碳、氧、氮、硅等原子组成,其可以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复合骨材料主要由金属、陶瓷等组成,但由于有机骨材料和复合骨材料具有造价昂贵、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所以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无机骨材料。在无机骨材料中无机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填充材料、陶瓷填充材料,由于无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加工性能,从而其主要用作人工关节及植入体固件等[6-7],同样其应用也比较广泛。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目前应用较广的无机骨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钴基合金、镍钛合金等材料。目前钛合金材料的使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在下颌骨损伤修复手术中自体骨移植还是基本的方法[8],面积较小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进行骨移植手术就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创伤面积较大、创伤程度较重的缺损或者与面部其他多个部位相关联的下颌骨缺损,采用一般骨移植术很难获得满意的外形、也可能会影响患者下颌骨的恢复及其他部位骨的正常功能、同时又由于采用患者其他部位的自体骨会加重患者痛苦并且可能会产生许多的不良反应,故而骨移植术不适用于此。而数字化技术联合钛合金修复下颌骨缺损不仅可以避免自体骨的缺陷,而且可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缺损下颌骨具有较高的吻合性,恢复良好,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利用成型钛板即刻植入及钛合金来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方法也得到广泛得应用[9]。也有报道指出玻璃陶瓷、钛合金支架等材料应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的手术当中[10]。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快速原型制作钛合金制作个性化修复假体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 将成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11-12]。

有报道指出单独利用钛金属材料制作的假体模型进行颌面骨损伤修复时,由于金属模型不能很好的与患者下颌骨切除部位良好接触,而会造成金属的外露、软骨组织不能完全覆盖以及螺钉松弛的现象,而计算机辅助钛合金,可以避免假体模型与缺损切除部位的不吻合情况的发生。由于下颌骨缺损的原因不尽相同且损伤部位形状不同,同时由于不同个体间下颌骨形态差异也比较大,所以简单利用下颌骨的正常大小数值来对所有患者进行下颌骨损伤修复是不合适的,所以进行下颌骨损伤个体化修复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吕春堂,周中华.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带种植体三维钛网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2):156-158.

[2]李祖兵,赵怡芳,张文峰.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284-285.

[3]Hemmy DC,David DJ,Herman G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 ruction of craniof acial deformity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J]. Neurosurg ,1983,13(5):534-541.

[4]Mankovich NJ,Curtis DA,Kagawa T,et parison of computer-based fabrication of alloplastic cranial implants with conventional techniques[J].Prosthet Dent,1986,55(5):606-609.

[5]黄兆龙,何英,蔡群,等.人工骨合成中生物矿化条件对胶原-磷酸钙复合物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72-174

[6]Buckwalter JA.Arthur Steindler. Orthopaedic scholar, teacher, and clinicia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74):171-182.

[7]宋萌,郭洁之,王士惟,等.天然骨无机材料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4):332-333.

[8]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16-1019.

[9]步荣发.自体下颌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回顾[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8,23(3):186-189.

[10]王翰章.我国口腔颌面部创伤及修复外科的发展史[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2):15-18.

[11]田卫东.全国第三届口腔颌面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2): 30-33.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范文第3篇

人体测量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中国即已进行人体测量工作[1]。系统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是18世纪末由西欧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创立,191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4届国际史前人类学与考古会议,规定了统一的人体测量学方法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人体测量学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1914年,Matin在《人类学教科书》中详细阐述了人体测量学方法,在统一人体测量学标准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测量学的发展为研究人体面部表面形态提供了依据。1780年,Camper设计了角度测量的方法来比较哺乳动物的侧貌。此后,Retzius又将人种进行了直颌型和突颌型的区分。1872年,Vanibeing等提出了著名的FH平面(眶耳平面)沿用至今。1907年,口腔颌面外科大师Angle提出人体面部的和谐比例关系,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推崇。20世纪初,Simon提出了面部三平面冠状平面、正中矢状平面、眼耳平面及其同牙颌的关系,同时采用面部照相的方法进行面部测量研究[2]。20世纪30年代的定位头影测量技术和20世纪50年代丹麦学者提出的头影测量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常用的临床测量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仅增加了大量合乎实用的测量项目和新测点,更重要的是人体测量的工具和测量方法得到了质的飞跃,人们已能够跨越二维到三维空间研究颅颌面形态结构,使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更加准确、方便、适用。了解和熟悉颌面部软组织的表面解剖知识和各种测量分析方法,进而加快数字医学进程,已成为相关学科学者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软组织测量技术在研究颅颌面特征中的应用发展综述如下。

1 二维测量法

1.1 直接测量法:主要采用各种传统测量工具对颌面部软组织的各点、线、面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测量。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Rudlf Matin法。该法先在被测量者面部直接用彩笔于各个测量标志作好标记,再用专用测量工具对各部位进行直线、弧线、角度、弧度等方面测量[3]。直接测量法操作简单,资料获取时间短,无需特殊复杂设备,但可能因压迫组织引起变形而使测量不精确,既不能得出整体测量的概念,又容易产生错觉。

1.2 模型测量法:采取对面部软组织取模,然后通过机械操作灌制石膏模型,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出各标志点的各项指标。此种测量法操作繁琐,直接接触颌面部因压迫软组织引起变形,影响测量的精确性,资料保存麻烦,临床上已极少采用[4]。

1.3 照片测量法:20世纪初,Simon首先提出用面部照像的方法对颜面进行研究[2]。1944年,Thaimean Degen从简单基础的立体照像术获得面部测量,并在临床应用。此法的主要价值是依据照片对被测对象的面部取得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面部各部分比例及形态结构特点,属二维测量。照片测量法在拍照前需设置一定的尺度和垂线等作为参照物,以备下一步的测量及放大倍数的确定。将摄取的底片制成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放大成与活体等大的影像(1∶1)或直接按标志尺度和垂线放大成与活体等大的照片(1∶1)。在透明硫酸纸上描绘颜面及其器官轮廓并标记出各测量点,再利用图像数字化仪将全部标志点按编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求出各测量项目的值。照片测量法具有资料获取容易、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楚及价廉等优点,但不能显示软硬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提供三维立体结构的信息。目前临床常用照片作为资料保存,以便直观比较治疗前后的面部变化。包柏成等[5]利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辅助多环境下运行的容貌软组织测量分析系统,于1997年建立了广东籍汉族正常成人容貌正侧面软组织特征测量数据库。

1.4 X线头影测量:X线头影测量技术是 Broadbent于20世纪20年代初致力研究的[6],而软组织测量技术开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并且从早期的手工测量阶段发展为后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阶段,主要是测量 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到的影像,对颌面部软组织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然后进行测量分析。目前最常用的软组织测量分析方法有 Burstone[7],Holdaway[8],Bishara[9]等。1978年,Ok[10]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用于X线头颅片,随之而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数字图像处理X线头影测量系统[11-13]。该类系统通过图像输入设备,可直接将X线头颅片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内并进行测量分析。数字图像处理X线头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X线投影测量必须在头影描绘图迹上进行的方法,省去了头影图迹描绘过程。特别是经过图像灰度变换、伪彩色处理和边缘增强等图像技术,提高测量标志点的清晰度,使之准确地确定各测量标志点,保证了头影测量分析的可靠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而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的自动识别是提高X线头影测量技术精确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有关用正侧位X线片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因需要特殊设备以及计算方法复杂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张晓等[14]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出了自动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对X线图像的采集、处理,使标志点的定位更加准确。但是该系统的准确性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输入输出设备的精度,扫描仪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图像输入设备,可将图像资料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并保持较高的精度;②计算机图像分辨率的高低,一般应至少达到1024×1024的空间分辨率;③X线头颅片的质量。目前该系统成功地识别了软硬组织标志点共15个,还未能实现所有标志点的自动定位。姚森等[15]于2000年又研制出一种利用计算机显示器输入测量标志点和头影轮廓的分析系统,解决了目前头影测量需专用输入设备的问题。

2 三维测量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三维图像重建及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工业检测、有限元分析等学科和领域中。其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最早的,它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水平,同时在手术规划与模拟、解剖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在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法医学、人类学及美学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2.1 CT辅助三维重建法:CT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是将X线的断层扫描二维图像数字信息通过三维软件处理,其中包含边缘提取(edge determination)和阴影技术(shading technique)处理,在二维显示器上显示三维重建的影像。1979年,Artzy和Herman首先介绍并应用于医疗诊断[16]。20世纪80年代,Marsh连续报道了颅颌面结构三维重建技术及有关对颅颌面畸形的诊断手术设计及术后评价。三维CT重建影像能从多个视角显示及观察,并能单独显示颅颌面某一分离的结构,同时具有精确的距离、表面积、体积及组织密度测量[17-18]。1990年以后,德国西门子等国外一些知名公司相继开发了具有三维重建功能的螺旋CT机,其原理为采用连续扫描的方式,同步采集体积数据,获得三维信息与传统CT相比,其优势为三维影像清晰,面部三维图像直观,对某一特定目标的完整记录只需一次扫描,降低了放射量,缩短了检测时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CT辅助建立三维图像和头颅模型被引入到颅颌面部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中。目前,三维CT影像重建技术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颅颌面部骨质结构特点,同时还可以进行软组织成像,形成面部皮肤的表面影像,利于观察骨的变化和面部畸形的关系。本法的缺点是患者需处于较高剂量的X线中,不适合颅颌面外科及正颌外科患者的长期观察和评价。设备费用昂贵,不利于普及。

2.2 超声波三维图像测量:超声波图像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而建立的图像系统,因此,反射的超声波必须被检测出来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这一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超声波不能穿越空气,不管是反射还是传播。这种方法还需一个特殊的探测器用来产生三维图像。

2.3 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利用CCD摄像头或数码相机以及计算机系统获取三维立体图像,也称计算机立体视觉技术。获得的图像是真正的立体三维图像,即有三维数值。图像可以旋转,可从不同侧面观看等。

2.3.1云纹影像测量法:云纹影像测量法又称莫尔条纹法或立体测量法。1970年由英国学者Meadous和日本学者高崎宏分别发明的一种光学图像测量技术[19-20]。基本原理是根据两个稍有参差的光栅相互重叠时产生光线几何干涉,从而会形成一系列含有面外位移信息的云纹进行测量。光线经汇聚、折射,透过基准光栅;基准光栅的影像投射到三维物体表面,由于物体表面的凹凸而受到三维调制,基准光栅的影像形成变形光栅。这两重光栅之间产生几何干涉,形成含有面外位移信息的云纹;透过基准光栅的不同角度观察时,即可看到物体表面的干涉云纹。选择合适的光学系统装置,可使干涉云纹成为物体表面的等高线。用光学记录装置拍摄记录等高云纹图,即可获得所需测量数据。测量系统由光栅投影光源、人体头颅定位装置、记录装置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组成。被测个体拍摄前在面部涂搽香粉或白色戏剧油彩,目的是增强条纹反差,使拍摄的云纹图片条纹清晰,提高对比度。拍摄前用头颅固定装置固定头部并确定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然后开启光源及光栅震动系统进行拍照;将莫尔条纹图像拍成照片,直接在照片上或将照片经数字化仪输入计算机后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及计算分析。最后由绘图仪自动描绘出立体感较强的颜面不同角度的透视立体图和剖面图,打印机输出所需参数和高程图。胡林等[21]开发研制了适用于常规口腔颌面部检查的莫尔条纹摄影实验装置,编制了莫尔条纹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并结合计算机自动制图技术进行了颜面部三维测量分析和透视立体图的重建。该法不接触人体,能记录特定部位的形态和大小,比较治疗前后的细微变化。云纹影像测量法准确、可靠,与立体摄影法有同样高的精度;单张照片可记录面部的三维信息,获取信息量大;能准确记录特定部位的形态与大小,以及比较治疗前后的微细变化,是一种很有前途值得推广的生物测量技术。然而,莫尔条纹法仍存在诸多缺陷,此方法并不十分适用于过于平缓或陡峭的平面,灵敏度较低。

2.3.2 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是近代生物医学领域先进的测量技术之一。主要运用解析几何的原理,借助于立体摄影机和立体测图仪完成,属于生物立体测量术。立体摄影测量是运用了双目视觉的原理,即双眼将观察到的物体稍有不同的两影像送入大脑,通过综合,形成有深度、长度和宽度的立体像。同样,在立体镜下,可将两张位置不同的立体像对并列,使左眼所见的左片与右眼所见的右片形成适当的关系,则能清楚地再显示出深度。使用立体测图仪并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得出三维定量资料。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的基本方法是在建立高精度控制框架(控制网)的基础上,用照相机或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摄取立体像,然后对立体像对进行技术处理,并输入计算机作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应用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可实现美容手术方案设计、整形效果术前模拟、模型参数自动测量、图像存储美学分析等功能。为临床研究形态学和定量修复提供了先进、可靠、精确的科学分析处理手段,故立体摄影测量术已成为颌面部软组织精密测量手段之一。白玉兴等[22]利用四个高精度的数码相机获取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信息,自行研制和开发出应用于面部重建和测量的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硬件及软件系统,同时完成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分析和旋转观察。

2.3.3 激光扫描:激光三维扫描测量技术提供了一种非介入性面部三维重建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软组织测量技术[23],Moss于 1987年采用氦氖激光获取面部的三维信息,其基本原理为激光三角法测距原理。激光束由激光发生器投照在被测者面部,被测者面部的凹凸不平致激光发生变形,产生一种表面质地和颜色的图形信息,通过一个线阵列(CCD)数码相机获取,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转换、运算等,显示出能任意方向旋转、比较逼真的颜面立体形态图,并可给出各种测量参数以供参考。早期的激光扫描所需时间较长,约15min,目前的激光扫描仪获取图像则只需要约6s,而且精确度可达 0.5mm以内。姚森等[24]研制出了颜面形态高精度激光三维扫描和立体形态重构系统。他们在三维扫描测量仪中设计了一个装配有激光二极管和线阵列光电偶合元件CCD的旋转框,该旋转框在沿着头颅作圆周运动的同时,可沿长轴作精细的轴向运动,准确采集出颜面部每个部分的立体信息。该方法三维测量精度高、立体重构快捷、逼真、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广,但不能扫描面部较深的倒凹,扫描过程患者需闭眼。

2.3.4 结构光: 结构光是一种光学测量技术,其基本原理为25种不同密度的光投照在面部后发生变形,通过线阵列摄像机捕获变形的光点,经计算机软件系统识别后,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计算确定每个光点的坐标,最后整合所有的数据资料形成三维面像图。其优点是获取数据速度快、准确度高,但因受头颅定位仪的限制,在头面部的使用不便。黄红强等[25]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编码结构光新型三维成像技术,实验装置包括结构光发生器,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以及三维信息提取系统。这种方法以颜色作为物体三维信息的加载和传递工具,以彩色CCD摄像机作为图像获取器件,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对颜色信息进行分析、解码、最终获取物体的面形三维数据,并以人的嘴唇模型为对象进行了具体实验,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000年,美国开发出了一种新产品―瞬间成像三维立体数码照相系统。它所照的照片是带有立体数码信息的,对所拍摄的物体和人像的每一个点都以三维坐标的形式编码,即以 X、Y、Z轴的数据点表示,也就是对每一个点来说,除了在二维定义下的长、宽概念,还有深度的概念,而且每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精度可达0.2mm以内。

3 展望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颌面部软组织的测量将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不仅在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美容外科有着良好前景,在人类学、考古学、法医鉴定等众多相关领域有着非凡的应用潜力。因此,促进新测量方法的研发和应用势在必行,目前如激光全息测量法已在临床报道使用[26]。而更加高效、精确、便捷、完善的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方法仍在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问世。

[参考文献]

[1]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2-96.

[2]Chiu CSW,Clark RKF.The facial soft tissue profile of thesouthern Chinese:Prosthodontic considerations[J].J Prostnet Dent,1992,68:839-850.

[3]张其亮.医学美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2-44.

[4]周卫兵,许 彪,吴荣忠.颌面部软组织测量[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5(3):166-168.

[5]包柏成,谭 劲,于蜀良,等.计算机辅助多环境下运行的容貌正侧面软组织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I.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263-265.

[6]林 珠,段银钟,丁 寅.口腔正畸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3-5.

[7]Burstone CJ.Lip pos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reatment planning[J].Am J Orthod,1967,53:262-284.

[8]Holdaway RA.A soft tissue cephalometric analysis and its us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planning-Part I[J]. Am J Orthod,1983,84:1-28.

[9]Bishara SE,Cummins DM,Jorgensen GJ,et al.A computerassisted photogrammetric analysis of soft tissue changes afterorthodontic treatment.Part I:Methodology and reliability[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5,107:633-639.

[10]Ok SW,Trussrl HJ.Digital image enhancement of cephalograms[J].Angle Orthod,1978,48:80-84.

[11]Macri V,Wenzel A.Reliability of landmark recording on filmand digital lateral cephalograms[J].Eur J Orthod,1993,15:137-148.

[12]Coombes AM,Moss JP,Linney AD,et al.A mathematicalmethod for the comparision of three2dimensional changes inthe facial surface[J].Eru J Orthod,1991,13:95-110.

[13]Benson PE,Richmond S.A critical appraisal of measurementof the soft tissue outline using photographs and video[J].Eur J Orthod,1997,19:397-409.

[14]张 晓,张震康,张熙恩,等.自动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2): 76-79.

[15]姚 森,黄 枫.采用计算机显示器作为输入装置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研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2):89-92.

[16]沈国芳.三维CT影像学及其在头颈外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17(2):65-68.

[17]Cutting C,Grayson B,Bookstein F,et puter i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facial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J].Clin Plast Surg,1986,13:449.

[18]David E,Altobelli D,John B,et puter-assisted three dimensional planning in craniofacial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1993,92(4):576.

[19]Meadous DM.Generation of surface contour by Moire patterns[J]. Applied Optics, 1970,7:942.

[20]Takacaki H.Moire topography[J].Applied Optics,1970,10:1467.

[21]胡 林,詹淑珍,王大章,等.生物立体测量在诊治牙颌面畸形的应用研究近景立体摄影及计算机图象对颜面形态的三维测量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8,6:159-163.

[22]白玉兴,郭宏铭,刘凤德,等.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及测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4):298.

[23]Cutting CB,McCarthy JG,Karron DD.Three dimensional in put of body surface data using a laser light scanner [J].J Ann Plast Surg,1988,21:38.

[24]姚 森,林 珠,李忠科,等.颜面形态激光高精度三维扫描与重构[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3):224-226.

[25]黄红强,冯华君,徐之海,等.彩色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J].浙江大学学报(工业版),2001,35(6):588-591.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镇静;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 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78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4.01.024

Technology of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ediatric dentistry Zhong Tian1, Hu Daoyong2. (1. Dept. of Pediatric Dentistry,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2. General Department,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Dental fear is a common problem in pediatric dentistry. Therefore, sedation for pediatric patients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anxiety management.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is a safe, convenient, effective way to calm children. The review is about the technology of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ediatric den-tistry.

[Key words] sedation; 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 children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患儿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或者恐惧。这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妨碍了儿童口腔病的有效防治。为了消除这些不利于诊疗的行为,医生常常对患儿进行行为诱导,但对于低龄和过分抗拒的患儿,简单的行为管理收效甚微。现今,随着镇静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儿童口腔诊疗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最安全、简便、有效的镇静方式之一便是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本文将就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及其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镇静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镇静技术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作用抑制患者的意识使其镇静并能顺利完成治疗程序的技术。这项技术能让患者在口腔治疗时变得更放松更舒适。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镇静分为以下几种:最小镇静、中度镇静(常称为清醒镇静)、深度镇静、全身麻醉。在牙科领域,可以由牙科医生经过培训后施行的是前两种镇静, 而深度镇静和全身麻醉需由专业麻醉医生来实施。本文所指的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则属于最小镇静和中度镇静范畴。

2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

2.1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的发展简史

笑气又为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Horace Wells首先将其用于临床拔牙镇痛并取得一定成效。1887年,研究发现纯笑气可致血氧饱和度不足,应加入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20世纪中期,笑气的使用由于局部麻醉的兴起而减少,而当笑气被重新认识到能够辅助控制焦虑时,其应用再次兴起。在欧美国家90%的儿童牙医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了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1]。

2.2 笑气的作用机制

笑气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多重作用机制构成了其自身多样的药理特性。目前研究表明,笑气的镇痛效果是通过刺激神经元释放内源性阿片肽随后激活阿片受体和下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递质通路,在脊髓水平调节疼痛;其抗焦虑效果是通过苯二氮结合位点激活GABA受体,其通路的激活涉及到3个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和激酶G;其麻醉作用可能与抑制天冬氨酸谷氨酸受体和消除其在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有关[2]。总的来说,笑气的各种药理作用需要中枢神经系统不同水平、不同神经元的广泛参与[3]。

2.3 笑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笑气对呼吸道无刺激,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不与血红蛋白结合,但能自由地被血液运输,其最小肺泡浓度为105%,血/气体分配系数为0.46,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也无损害,无肌肉松弛作用,其吸入体内只需要1~2 min即开始起效产生镇静作用,镇静过程中患者仍能独立维持自主呼吸,机体保护性反射存在,并能对物理刺激和口头指令作出反应[4-5]。另外,笑气在人体内的代谢迅速,在体内不经任何生物转化或降解,在停止使用笑气后的几分钟,绝大部分(99%)仍以原药形式随呼气排出体外,仅小量由皮肤蒸发,无蓄积作用。大多数患者吸入笑气后有欣,焦虑反应消失,产生镇静作用[6]。

3 应用笑气/氧气镇静的一般原则

3.1 适应证与禁忌证

因为使用笑气/氧气镇静比较安全,如气体能随意关闭、剂量可以准确滴定、复苏快速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提出笑气/氧气镇静技术适用于ASA1~2级的患者(ASA1:无系统疾病的患者;ASA2:已得到控制的系统性疾病患者)[7]。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在临床诊疗指南[8]中给出了对儿童患者使用镇静技术的具体适应证:1)对牙科治疗产生恐惧、焦虑而基本行为管理方式难于奏效的儿童;2)需要进行牙科治疗但因精神、生理或其他身心缺陷而不能合作的患者;3)需要进行牙科治疗, 而镇静将有利于保护其心理健康和/或减少医疗风险;4)3.5岁以上患儿,达到该年龄已能领会医生的指示。禁忌证:1)患有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严重的精神异常或者药物依赖的患者;3)妊娠早期患者;4)接受硫酸博莱霉素治疗的患者;5)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失患者;6)不愿意通过鼻面罩吸入笑气的患者;7)极度恐惧或无法配合的儿童,此类患者要考虑口服镇静剂及笑气或者全麻。

3.2 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

在进行操作前与患者(或家长)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医生和患者的一种互动。这个过程能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而评估镇静中的危险因素。在术前,医生必须了解:1)患者有无系统性疾病;2)患者有无药物过敏、乳胶过敏及最近用药情况;3)有无神经肌肉性疾病(比如肌肉萎缩症);4)有无怀孕;5)吸烟史、有无酒精依赖;6)以前是否用过其他镇静方式镇静等。除了术前询问病史,在术中镇静、术后清醒阶段也必须进行不间断监测,在一名专职监护人员协助下,从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患者完全复苏的全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3.3 安全的实施镇静

AAPD定义的安全镇静必须要有抢救的概念,实施镇静者必须有能力将患者从较预期镇静深度更深的镇静中抢救回来。AAPD指南[8]也声明:合格的牙医应对镇静的使用负责;具备充足的设施和人员;能诊断和治疗与中度镇静相关的急症并提供设备(如脉搏式血氧计、心电图仪、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听诊器、急救包等)、药物(如氟马西尼,咪达唑仑的对抗药)和抢救患者的方案。

3.4 防护

笑气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率为0.004%,所以在患者呼出的气体当中仍有笑气的残留,对长期处于病室的医生带来慢性毒性损害。这种损害包括对生殖系统的副作用、骨髓抑制、维生素B12的缺乏、麻痹等[9]。为努力减少笑气对职业健康的危害,AAPD建议使用有效的笑气净化系统及连续输送新鲜空气通风系统以防止废气的堆积,并建议要对其进行定期评估及维护[10]。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建议暴露于笑气中的医务人员的数量必须控制,并建议当笑气在使用时诊室中笑气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应不超过50×10-6 mg·L-1[11]。

4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在儿童口腔诊疗中的应用

4.1 儿童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的必要性

研究[12]表明:3%~43%的儿童表现出有牙科恐

惧。儿童乳牙龋病的最大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但由于儿童配合治疗的能力较差,加之大部分患儿对口腔的诊疗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恐惧,使得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经常无法得到好的疗效甚至无法进行[13]。因此往往耽误了治疗时机,甚至出现治疗意外,如损伤口腔软组织、穿髓等,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且对牙病治疗的恐惧感会伴随患儿终生,影响以后的牙病治疗。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包括:行为管理、镇静技术和全麻技术[14]。对于中重度牙科畏惧症患儿,单纯使用儿童行为诱导的方法往往收效甚微,而全身麻醉不仅费用昂贵还需专业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参与,同时还存在高风险。现今随着镇静药物的不断发展,安全性与有效性是选择给药方式的首要原则。以笑气为代表的吸入镇静已被证明是常用且有效的镇静方式[15]。英国卫生部、牙科委员会、皇家麻醉师学院和牙科麻醉促进协会鼓励在牙科治疗的焦虑患者中使用清醒镇静替代全麻。在英国笑气吸入镇静被推荐作为儿童的镇静技术[16]。

4.2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在儿童口腔诊疗中的应用现

因为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应用于儿童行为管理中的卓越的安全性,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此类干预措施,促使了笑气/氧气吸入镇静的应用在近几十年显著增加,现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模式。在一些国家,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儿童牙科中的应用[17]。甚至有些医生在治疗时常规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Wilson等[18]通过电子邮件对国际儿童牙科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ediatric Dentistry,IAPD)与欧洲儿童牙科协会(European Academy of Paediatric Dentistry,EAPD)会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儿童口腔科医生正在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并有至少9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发展镇静继续教育的话题感兴趣。在北美洲,55%的儿童口腔科医生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其中38%的医生将此镇静方式每天用于11%~30%的患者。

吸入笑气的浓度目前仍存有争议,有研究指出笑气浓度在30%时即可起到很好的镇静效果[15],而近年来也有研究者采用50%甚至更高浓度的笑气/氧气获得了理想效果,不良反应亦很少[19]。也有研究者在镇静初期对患儿采用大剂量笑气(60%)进行快速诱导,使畏惧的患儿迅速安静后再调低浓度(30%)直至操作结束[20],然而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增加恐惧,引起异常行为、恶心和呕吐。个体差异性可能产生过度镇静或镇静不足,故应根据患者的合作程度个性化调节笑气浓度,以便获得最佳镇静效果[21]。为保证患者安全,所吸入的最大笑气浓度应不超过70%[1]。

尽管笑气/氧气有镇静止痛、使用安全、起效和消除快的特点,但是单独使用时,其对学前儿童的作用是有限的。由于鼻罩的接受性差及笑气/氧气的效能相对弱,将其用作其他镇静形式的补充时,可以提高其价值。咪达唑仑有短效、顺行性遗忘、很强的抗焦虑、镇静催眠、肌肉松弛和抗痉挛的作用。研究[22]发现,给不合作的儿童牙科患者进行牙科治疗时使用咪达唑仑作鼻内滴定镇静是非常有效的。Fukuta等[23]研究发现,在经鼻给予咪达唑仑后,没有患者会拒绝鼻罩或拒绝吸入笑气/氧气。?zen等[24]研究指出,通过鼻腔或口腔给予咪达唑仑并结合使用笑气/氧气是一种有效的镇静方式。

4.3 儿童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与成人相比,对儿童进行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时应更注重非药物管理,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取得儿童的信任,以便取得患儿最大程度的配合。笑气/氧气吸入的初始流量也与成人不同,一般设置为4~5 L·min-1(成年人是6~7 L·min-1),而笑气的浓度则根据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监测等综合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并结合患者术中的表现随时调整。

2)根据患者的脸型和鼻子大小选择合适的鼻罩,并和给气排气管道紧密地连接到一起,置于患者的面部。检查鼻罩封闭情况,注意观察储气囊的起伏变化,必要时可以加用纱布垫,确保没有气体外漏。观察气囊确定合适的气体总流量,一般应符合以下3个指标。A:正常呼吸时储气囊不能过度充盈(不超过2/3);B:深吸气时储气囊不能完全塌陷;C:患者自我感觉呼吸顺畅自如。

3)治疗全过程医生必须在患者身边,保持与患者的语言交流,随时评估镇静程度。

4)在镇静过程中应通过脉搏血氧计持续评估血氧饱和度[8]。对4~6岁的牙科镇静患者来说,90%的血氧饱和度应该是警戒的,最好是95%以上。

5)The Bispectral Index System(BIS)是一种电脑处理的脑电图参数,用来测量麻醉剂和镇静剂对大脑的催眠效果。BIS数值范围提供了脑电图活动和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之间最好的相关性。由于镇静剂对呼吸运动、气道开放、保护性反射的影响,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儿童由预期的镇静水平转变为更深的、不期望的镇静水平的情况经常发生。这时,使用BIS监视器可以使医生更容易注意到镇静的加深并在问题出现前及时纠正。

5 小结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作为一种镇静方式其效果及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儿童口腔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能很好地缓解患儿的紧张与恐惧心情,减轻牙科焦虑,减轻疼痛,故有“无痛牙科、睡眠牙科、舒适牙科、牙科清醒镇静”等美称。其免去了药物镇静时患儿吃药打针的痛苦,同时不像全身麻醉需要专业麻醉医师进行操作,在口腔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口腔医生参加此镇静培训,将会更好地为儿童口腔治疗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Clark M, Brunick A. Handbook of nitrous oxide and oxygen Sedation[M]. 2nd ed. UK: Mosby Elsevier, 2003:1-256.

[2] Emmanouil DE, Quock RM.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actions of nitrous oxide[J]. Anesth Prog, 2007, 54(1):9-18.

[3] Antognini JF, Atherley RJ, Dutton RC, et al. The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effects of nitrous oxide on spinal neuronal responses to noxious stimulation[J]. Anesth Analg, 2007, 104(4):829-835.

[4] Siervo S, Ruggli-Milic S, Radici M, et al. Piezoelectric sur-gery.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J]. Schweiz Monatsschr Zahnmed, 2004, 114(4):365-377.

[5] Robiony M, Polini F, Costa F, et al. Piezoelectric bone cut-ting in multipiece maxillary osteotomies[J].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4, 62(6):759-761.

[6] Brunick A, Clark M. Nitrous oxide and oxygen sedation: an update[J]. Dent Assist, 2010, 79(4):22-23.

[7] Ogle OE, Hertz MB. Anxiety control in the dental patient

[J]. Dent Clin North Am, 2012, 56(1):1-16.

[8] American Academy on Pediatrics; American Academy on Pediatric Dentistry. Guideline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during and after sedation f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J]. Pediatr Dent, 2008/

2009, 30(7 Suppl):143-159.

[9] Sanders RD, Weimann J, Maze M, et al. Biologic effects of nitrous oxide: a mechanistic and toxicologic review[J]. Anesthesiology, 2008, 109(4):707-722.

[10] American Academy on Pediatric Dentistry Council on Cli-nical Affairs. Guideline on appropriate use of nitrous oxide for pediatric dental patients[J]. Pediatr Dent, 2008/2009, 30

(7 Suppl):140-142.

[1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e-commendations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compen-dium of policy documents and statements[M]. Cincinnati, Ohio: Diane Publishing, 1992:136-137.

[12] Folayan MO, Idehen EE, Ojo OO, et al. The modulating ef-fect of culture on the expression of dental anxiety in children: a literature review[J]. Int J Paediatr Dent, 2004, 14(4):241-

245.

[13] 朱婷, 张耀国, 吴友农, 等. 6~12岁儿童牙科畏惧症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0, 20(4):223-226.

[14] Wilson S. Management of child patient behavior: quality of care, fear and anxiety, and the child patient[J]. J Endod, 2013, 39(3 Suppl):S73-S77.

[15] 姜秋, 杨秀玲.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在儿童口腔科的临床应用[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6):350-351.

[16] Hosey MT. UK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s in Paediatric Dentistry. Managing anxious children: the use of conscious sedation in paediatric dentistry[J]. Int J Paediatr Dent, 2002, 12(5):359-372.

[17] Woolley SM. An audit of referrals to a secondary care se-dation unit[J]. Br Dent J, 2009, 206(5):E10; discussion 270-

E10; discussion 271.

[18] Wilson S, Alcaino EA. Survey on sedation in paediatric den-tistry: a global perspective[J]. Int J Paediatr Dent, 2011, 21

(5):321-332.

[19] Nicolas E, Lassauzay C. Interest of 50% nitrous oxide and oxygen premix sedation in gerodontology[J]. Clin Interv Aging, 2009, 4:67-72.

[20] 丁桂聪, 王晓羽, 李月梅, 等. 笑气镇静在儿童牙科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应用[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8(5):

295-296.

[21] Clark MS, Campbell SA, Clark AM, et al. Techniqu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itrous oxide/oxygen sedation to en-sure psychotropic analgesic nitrous oxide (PAN) effects[J]. Int J Neurosci, 2006, 116(7):871-877.

[22] Fuks AB, Kaufman E, Ram D, et al. Assessment of two doses of intranasal midazolam for sedation of young pedia-tric dental patients[J]. Pediatr Dent, 1994, 16(4):301-305.

口腔医学技术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85-02

近年来,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种植体广泛应用于正畸骨性支抗之中,例如生物陶瓷涂层的氧化铝、碳化玻璃钢、钴铬铂合金种植体等。虽然骨性结合种植体可为口腔正畸治疗提供稳定的支抗,但其在施力方向、植入空间以及临床愈合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1]。根据正颌外科治疗坚强内固定技术以及材料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正畸支抗种植体系统,即微型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该技术不同于传统正畸种植体支抗系统,其种植体无需依赖于与骨结合而实现牢靠固定,主要是通过种植体与骨之间产生机械嵌合力而固定,术式较为简单,植入部位较为灵活,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口腔科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和应用[2]。为进一步了解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本组分别应用微型种植体和非微型种植体进行支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36例,其中,男75例,女61例;年龄在14~28岁之间,平均为(26.4±2.4)岁。患者的发病类型:98例为牙弓前突,38例为开唇露齿。患者均无牙龈炎、牙周炎以及其他的口腔粘膜病,口腔卫生状况较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除外牙周健康状况较差者,经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已被吸收1/2左右以及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患者均自愿参与并能够配合本次研究,均签署了医疗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8例,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发病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检查及禁忌症排查,确认无误方可进入手术准备阶段。所有患者均以直丝弓矫治技术,牙弓均已经排列整齐。经x线片拍摄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以及种植体两侧邻牙的根尖片,确定手术方案。常规以洗必泰含漱,并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下手术。

1.2.1 观察组: 本组患者予以微型种植体植入手术,准备就绪以后即可开始手术。常规将目标区域的口腔黏膜切开,并将粘骨膜适当剥离,以免骨膜软组织在术中被带入到骨内而影响种植体与骨膜之间的结合。根据x线片检查结果明确植入的具置,通常应在膜龈结合部位或者稍向牙根的方向偏2~3mm。以专用起子将微钛钉直接旋入,角度应与骨面相垂直,注意用力应均匀,以确保成功植入。成功植入以后应拍摄根尖片,以明确种植体与牙根之间的关系。嘱患者在出院后应每日口服抗生素,以积极预防感染,并以洗必泰含漱,3次/d,30s/次,以维持口腔清洁卫生。在种植体置入以后即可受力,应根据患者的牙齿移动情况以及植入处骨质状况合理加力,通常不应超过300g。嘱患者每月来院复诊1次,并进行拉簧或者更换橡皮圈。支抗体的支抗作用完成后,即可将其取出。取出时无需进行任何麻醉,只需予以局部消毒,直接以手动丝锥套将钛钉以逆时针方向拧出,患者无痛苦,原创口如出血量较少,可将其中的凝血块搔刮出直至血液充满空洞,创口在数天内即可愈合,且黏膜表面无瘢痕形成。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口外弓加强支抗,并于口内应用nance弓或者横腭杆配合固定,口外弓的佩戴时间为8~12h/d,每侧的牵拉力量控制在200~300g之间。其余治疗背景均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x线片检查:了解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以及曲面断层片改善情况;观察微种植体支抗种植前后患者的曲面断层片或者根尖片;(2)正畸情况:仔细观察正畸后牙齿的排列情况、尖窝之间的交错关系、是否有咬合干扰以及功能

碍等;(3)支抗体情况:观察支抗体是否有松动或脱落,观察其直立度、压低量,是否有并发症等;(4)模型测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上牙列与下牙列的拥挤度;(5)头影测量:测量上下颌骨的变化指标,包括sna、anb、snb、mp-sn以及z-angle,测量上下颌牙齿变化指标,包括ob、oj、u1-sn、u1-l1、u1-eplane以及l1-eplane。模型测量前后均使用同一光源以及同一把游标卡尺,x线片测量均使用同一光源以及相同的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均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支抗体稳定性比较: 观察组68例患者经治疗后种植体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的时间在8~12个月之间,平均为(9.3±0.8)个月。治疗后,有67例患者治疗前牙均获得正常覆盖,且其面型恢复满意,患者无明显的自觉不适感,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医患双方均较为满意;2例患者的种植体松动,主要是因进食坚硬食物所致,经探查显示其种植体松动,且牙体周围明显红肿,种植1周以后取出种植体,并再次植入种植体且固定稳定,均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成功率为97.1%。对照组11例支抗体稳定性不满意,行口外弓治疗的患者配合不好。57例(83.8%)患者支抗体稳定性较为满意,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的时间在10~18个月之间,平均为(14.1±1.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牙间隙关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的sna、snb、overbite等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是临床口腔科常见治疗项目,其主要是通过对牙齿或者颌骨施力,从而使其达到预期的位置。在正畸治疗中,任何一种力量均具有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要支持这种牙体移动矫正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需要一种稳定装置来承担这一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正畸支抗[2]。正畸支抗是牙齿正畸治疗成功的基础,多是经口内非矫治组牙或者口外装置等方式实现。传统口腔正畸治疗的常用支抗手段有nance弓、横腭杆、唇挡、固定舌弓或者利用多个牙齿作为支抗,以实现单个牙齿的移动等,有时还利用口外弓等进行口外支抗,或利用颌间牵引进行颌间支抗等。这些技术往往舒适性差、患者不配合等而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部分患者甚至造成意外伤害[3,4]。因此,正畸骨性口腔支抗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正畸医生的重视。在现有的矫治系统中,为了增强支抗作用,常需包括较多牙单位以及各类复杂矫治器,但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5]。

微型钛钉种植支抗体主要是由钛金属所制一体式种体质,其骨内部分呈现螺纹状,能够与骨组织之间机械性地契合固定,无需进行骨性结合,并可立即加载。此外,其体积较小,种植体的直径在1-2mm之间,长度仅为10mm,能够灵活地在牙槽嵴以及相邻牙根之间植入,几乎无植入部位限制,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的舒适度较好。微型种植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天然牙正畸力量,其稳定性较天然牙更好,从而可精确控制矫治力度[6]。

关于微型种植体的治疗成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多认为其成功率在89%-97%之间[3,7]。本研究68例患者应用微型种植体治疗的成功率为97.1%,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san、anb、snb、mp-sn、z-angle、ob、oj、u1-sn、u1-l1、u1-eplane以及l1-eplane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患者上下牙列拥挤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这些均是临床正畸治疗的难点问题,常规矫治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患者矫治后均获得良好的面形,牙齿排列整齐,并且尖窝之间交错关系满意,未出现明显的牙合干扰以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医生双方均较为满意。观察组在成功率、面形改善效果以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操作简便,本组患者均在局麻状态下完成手术,术中无需翻开牙龈瓣即可将种植体植入,操作仅在5-10min左右即可完成,疗程大大缩短。观察组的疗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该

技术在取出种植体时无需进行局麻,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以及方便性。提示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用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疗程较短。

在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时,为确保手术安全性,应全面评估远近向安全性,并应包括垂直向以及颊舌向安全性的评估[8]。因牙根间距离很小,在操作时可能导致牙根受伤,可能导致患者咬合不适,甚至引起感染或者种植体松动、断裂等。高秀昌[9]等人认为,在选择种植部位时应尽量避开血管、神经以及重要组织,可在无主要神经及血管经过的区域或者于牙槽间隔区域植入种植体,并使种植体距离牙根>2mm,从而在确保初期固位满意的情况下获得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将种植科学与正畸科学相结合的新型正畸支抗技术,有效扩展了口腔种植体的临床应用范围,操作较为简便、植入位置灵活、疗程较短、疗效显著。随着材料学、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将越来越简便化以及微创化,在临床正畸治疗中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廖明华,李俊,潘超等.微型种植体在加强正畸支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3009-3012.

[2] 安志良,胡玉柱,詹颖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1):5-6.

[3] 郭军,法永红,蔡兴伟等.微型种植体支抗近移磨牙过程中的强支抗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577-1580.

[4] 时一兵.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284-286.

[5] 安葵,万惠子,肖长芬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71-72,75.

[6] 冯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3):352-353.

[7] 李俏,王文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69-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