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新课标》总目标的描述,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系统化,
在语言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本课中的主要词汇,尤其是关于音乐术语的表达方式;在语言技能方面,首先能够运用所学词汇、语言知识从主要成就和生平细节等方面介绍音乐家,第二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策略上,首先在认知策略方面力求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抓住和辨别信息要点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用现有知识与音乐常识对材料进行理解、分析及综合加工;在调控策略方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根据时间顺序为线索理解和撰写人物介绍类文章;在资源策略方面,通过网络或其它媒体等多种途径丰富音乐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对于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这一特殊语言进行文化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喜爱音乐、欣赏音乐、丰富情感。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设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语言知识的习得和略读、查读等阅读微技能的训练;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运用所学词汇、语言恰当评价三位音乐家。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并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Step One: Lead in. 教材重组,将Introduction 作为新课导入。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所喜爱的国内外著名乐队、歌手、指挥、各种乐器等图片。
2.头脑风暴。分组竞赛,要求学生说出有关音乐人士和乐器的词汇越多越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将出现的单词或者短语,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图式,为课文学习提供语言词汇上的支撑。采用图片激趣、头脑风暴形式,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储备,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很快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Step Two : Pre-reading discussion 读前讨论:
通过大屏幕展示课本上的插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三位音乐家情况进行讨论。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ydn/Mozart/Beethoven? Tell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them.
设计意图:该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思考学习的主题,联想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自然的进入要谈论的话题。
Step Three: While-reading
1. 略读. 1)快速浏览全文,选出本文的最佳题目。
2)划分文章段落,掌握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分析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
2. 查读。(小组活动)
完成关于三位音乐家的出生地、父亲、成就、经历等信息的表格。
设计意图:查读是快速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利用表格进行读书摘记,使课文内容化繁为简,思路清晰。这一教学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与探究意识。
3. 详读课文。
Task 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Task2两人活动。回答有关文章由浅入深的几个细节问题。
设计意图:该步骤检测学生是否正确获得了文章提供的主要信息,问题由浅入深,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通过详读,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把握作者意图等处理信息的能力。
Step Four: Post-reading
1.采访。邀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位音乐家;其他同学就他们的生平提出问题,请这三位音乐家回答(所提问题应紧密结合课文)。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从文本中所获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输出语言,初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
2.分组讨论: 是什么使这三位音乐家享誉全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深化学生的阅读,学习音乐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促进学生语言的拓展、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
Step Five: Homework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my favourit musician.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从听、说、读,最后落实到写。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有人将拓展阅读等同于课外阅读,其实不然,课外阅读在内容选择上是自由的,只要感兴趣,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为课本服务,因此,所选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教材每个单元有它固定的单元内容,所以在选材上不是很困难。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在质疑解难。如在学生阅读《秦兵马俑》一文前,可以给学生质疑: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它的由来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可以有所收获。
2.有些选入课本的课文都是经过删节或节选的,所以学生感受不到原文那种语言气息,教师如果把作者的原文推荐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没有写丑小鸭在农夫家的遭遇,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相关片段,再次感受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对丑小鸭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
二、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好拓展阅读关键在于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氛围将会让学生积极地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进而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知识、享受阅读。
1.以激励促使学生喜欢阅读。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这样会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作如下鼓励: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学生!你了解的课外知识真多"等,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2.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游戏阅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谁阅读、背诵、写出的文章多、质优,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是这个游戏的赢家,并能赢得一定的奖励。
专题阅读:利用名著或影视作品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方法。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哈利·波特》等,学生们特别喜爱,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设立图书角:师生踊跃捐书、献书,实现阅读材料的共享。这样,学生在交流中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读书交流。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集中时间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三、开放式阅读
开放式阅读就是以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取向,根据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使学生自主、和谐、创新地发展阅读能力。进行开放式阅读,能为拓展阅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过于注重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开发者,起着导航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倡导自主、民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2.教学设计由"硬性设计"转变为"弹性设计",为学生预留探索的空间。传统阅读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和对知识掌握管理方式的概括性描述;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以教材为中心,只注意分析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反映的是"以文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师怎样教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内容是预定的、程式化的,不易改变,这种设计我们称之"硬性设计"。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分为"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两个部分。预先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以教材为例子,对教学观念、计划和规则进行事先设计。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作现场处理,随机调控。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有了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我们称之为"弹性设计"。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留教学时间和空间。
3.课内向课外辐射,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学习语文不能仅靠课堂四十分钟,应注重课内向课外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善问会问的同时,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带进家庭,自己动手查一查,找一找资料,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丰富读书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师;学生
一、实施批注式阅读的作用
1.批注式阅读教学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抓住文章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有价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起学生深入文本,再次研读,进行主题式批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即可能从文章的开头讲起,也可能从文章的中间切入,也可能从文章的结尾讲起。这样的教学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灵活性和机动性。这对教师的教学智慧要求更高了。这样的教学更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人通过实践发现,在长期的批注训练中,许多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有了有效的提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能做出正确的解读。现在中高年级语文考试中有阅读分析题。每次进行试卷分析时,都发现我班的学生在这部分丢的分,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其他班,这部分的得分能高出年级平均分,四、五分。用其他班老师的话说,就是:你们班学生总能答到点子上。语文成绩总是保持在同年级的前列。
3.注重课外延伸
过去不注重课后的拓展延伸,课文教完了事,不注重把课上学过的知识、方法用在课外阅读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知识变为能力的过程。不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开展“批注式阅读”研究这几年,本人为学生推荐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我班这几年,以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共1司批注了《伊索寓言》《昆虫记》《红岩》《最后一头战象》《爱的教育》等书。学生的读书范围很广,我们时常互相推荐书。我们用漂书、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互相交流读书的感受,互相借鉴批注的优缺点。他们已养成了在读书时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问写在书眉页侧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可谓受益终生。
二、进行批注式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的研读课文,做出批注,以达到熟悉教材的目的。同时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出几种不同的预设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随着学生的汇报顺序因势利导的展开教学。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汇报中找出一条线来,使教学顺序看似随意,其实思路却很清晰。批注式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材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教材,可能一节课讲下来,东一榔头西一棒褪,讲得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如循规蹈矩的展开教学。
2.学生在预习批注时
很容易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提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展开主题式批注。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研读,在字里行间中,对关键的词语及句子进行批注,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突破重难点。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深层次的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注水平。教师最忌讳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像十万个为什么,即多又杂,没有深度。刚开始,学生年级低的时候,课堂表现出一种虚假繁荣。时间长了,学生年级高了,对这种没有价值的问题会不屑于回答。
3.交流批注式感受时
教师要想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就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要允许他们在无关是与非的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要让学生都统一到一个认识上来,搞“一刀切”。这样打着民主的幌子,做着压制学生的事,不仅局限学生的思维,而且压制学习的个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要给学生自由表达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学生小会因为怕回答错,受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表情、态度、评价和一言一行中。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发言中稍流露出不屑,甚至评价带有讽刺,性格比较脆弱的学生可能都会受到打击。同时影响全班的情绪。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的表扬学生,总是赞扬,时间长了这种廉价的表扬,会让学生没有感觉,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同时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是与非的问题上教师决不能含糊,老师的评价要恰如其分最好,即不要夸大,也不要贬损。教师的引导和追问要激起学生的相互质疑和争辩,让他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理解和感悟的分享。
4.学生批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量,课外知识的积累及教师的引导都有关。所以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批注能力的提高操之过急。要扎实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得法,掌握批注方法。得益于课外,用课内学过的批注方法,展开课外阅读,多批注、做读书笔记,多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批注文本时舒枝展叶,渐入佳境,从而切实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长期实践下去才会真正看见“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批注式阅读教学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符合当今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它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除此之外,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这种教学方法中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外主动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激起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以鼓励代替指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学生自主力还不够强,往往是因为兴趣而阅读。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很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其在愉快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留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掌握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学习中运用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进而很好地开展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语文课不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吗?不错,语文课确实是很好的阅读时间,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因此它不能排除语文老师手舞足蹈的表演、锦心绣口的展示,更何况语文老师还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期望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阅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三、创设孩子良好的阅读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孩子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孩子们看到满目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孩子们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
四、教给学生自觉阅读的金钥匙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要制订学期学习中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并写好读后感,这说明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对课内阅读进行扩展、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农村的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接触新鲜的外界事物有所局限,再加上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相对较浅,在进行名著阅时出现种种认知、方法问题,进而阻碍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部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感悟到真善美、假恶丑等,这些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时期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强化教育的方面。目前,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讲、读、背”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教学模式、机制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创新研究。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名著时,往往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采用“主题―人物―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自导自说,毫无创新性。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划分为教师对作品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把握、段落大意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2.名著阅读教学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传统语文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然而名著阅读与语文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考试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名著阅读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名著教学阅读中,教师只是对文章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课后会大量推荐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于学生阅读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学习并没有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主动性。
3.教师缺乏阅读素养,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教师的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果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就无法达到想要的阅读结果。目前农村有些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量少,对于部分名著,只能借助参考书介绍给同学,不花时间自己读,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无法共同感受给学生以指导。教师阅读素养的欠缺,也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丧失。
4.学习压力大,阅读存在误区。对于初中生而言,所学的课程门数多,各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语文知识和写作的补充学习,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这样学生的阅读计划更是不能实行下去。
5.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懂的,短时间就能看完的。许多学生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总是会选择一些青春小说和网络小说,对于传统名著视而不见,更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因此,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于传统著作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距离感,因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舍弃名著而选择追通俗,这无疑会限制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还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阅读的精髓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需要身临其境,感受著作中的人与物,从而得到阅读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上文对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从五个角度,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发挥课堂渲染功能。课堂是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地方,语文是阅读性学科,知识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理解吸收的,只有把思绪放在文章中,才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国内外名著和课外阅读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教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将名著的精华讲述给学生,而把更重要的阅读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细细体会名著,充实语文素养,养成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不能把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课时都用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该每周安排一定的课程专门给学生讲解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课堂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读同一本名著后,可安排一次名著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名著中汲取到的知识展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达到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2.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阅读氛围,还应注重学生名著阅读环境的建设,课内课外共同构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营造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发挥出来。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语文教师应针对名著的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先看“序”的习惯,通过阅读序言,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做好名著阅读的准备。口述练习放在名著阅读的进行阶段,教师可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4.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应具备动态性特征,逐步摆脱教案的控制,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具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案。
5.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校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购买辅助读物,建设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利用这些平台,提高教师的阅读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高考语文的侧重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要强。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