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范文第1篇

近20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各种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信息化技术的大量应用,医学影像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医学影像科正在发展壮大,包罗万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科室”。内涵是医学影像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学科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如果缺乏内涵,就会缺少外延,失去生命力,抓内涵建设最终能促进科室的良性发展,有效地提高医学影像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医学影像科目前存在的问题,仅就如何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提出几点想法。

1 学科内涵建设,人才是根本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的最根本因素,也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头戏[1]。人才的培养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是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更新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层次,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科室管理工作中,应正确处理专业工作中“专”与“广”的关系。本着“人本”思想,在安排工作人员掌握所有的检查手段及诊断知识的前提下,要根据专业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融合各种技术和知识,成为具有横向知识结构的专门人才,成为一名真正的医学影像科医生[2]。同时鼓励在职人员通过自学考试等方式来提高学历,充分发挥老同志和中、高级职称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尽可能地缩短年轻同志的培训时间,促使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早日成才,不断地提升科室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从而有力支持和促进医院各临床专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医学影像为临床、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影像学科在医院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2 学科内涵建设,素质是保证

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文化和业务素质是搞好科室内涵建设的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1]。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医学影像科也不例外。要使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推行“人本管理”是有效地办法。要通过各种具有人情味的措施和“以科为荣,爱科如家”的实践,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水平,让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已的长处,克服自身不足,以各种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找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最终使个人的目标和科室的目标达到和谐一致,使他们能在岗位上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工作,从而使科室管理轻松自如。加强业务素质,首先要坚持以职责制度规章化、常规操作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为基础。要求年轻人全面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对中、高级职称的人员相对固定在他本人有较强能力的某一岗位上,发挥其核心骨干作用。坚持通过评片制度、诊断报告审签制度,通过加强横向联系,坚持随访制度等多种渠道,提高医学影像科的整体诊断水平。

3 学科内涵建设,质量是基础

医院从事的是一种高风险的事业,医疗过程中稍有偏差,就会对生命造成危害[3]。因此对于医疗工作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医学影像科作为医技科室,处在临床二线,医学影像科的基本职责是得到清晰的医学图象、准确合理地提出诊断报告并有效地将报告交给患者本人、家属或指定的人员。医学影像科的服务对象既要面向临床科室又要面向病人,既要面向医院又要面向社会,工作质量影响范围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是提高工作质量最基本的措施,要使医学影像科每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规章制度是我们行医的规矩,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一个个血的教训换来的,只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医技人员应认清各自的职责,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防止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责任事故发生。工作中做到在登记编号预约时查,检查时查,发报告时查,要对姓名、对性别、对年龄、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检查部位是否相符、对造影病人是否有造影剂过敏试验阴性记录,对申请部位与实际检查部位是否相符,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协调解决。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加强对影像资料及其它医疗文书的管理。同时要不断提高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打牢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更要在业务建设中坚持以职责制度规章化、常规操作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为基础,才能全面提高诊疗质量。

4 学科内涵建设,服务是核心

在医学影像科进行的所有检查和治疗,直至检查报告送到患者手中,医技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少。有同志认为优质服务在医学影像科可有可无,只要把片子照好就行。服务是医疗行业固有的基本性质之一,科学内涵建设强调的质量,对于社会来讲主要是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是学科内涵建设不可忽视的业务职能要素,服务精心对于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影响与医术精湛的影响同样巨大,直接影响患者对学科的形象以及对医院整体质量的感受和判断[4]。医学影像科的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服务理念:一是以优质技术服务于临床患者,二是以优质技术服务于临床科室。医学影像科集中了医院大部分高价值医疗设备,工作上虽然不象临床一线直接治疗病人,但我们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任务就是为临床提供合格的影像资料和有价值的诊断报告,工作的目的就是让临床满意、患者放心。工作中要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突破口,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保障水平。在“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宗旨指导下,想尽千方百计提高影像检查的及时性,准确性,尽力为患者、为临床提供方便。

总之,通过加强在医学影像科的内涵建设,促进科室全面建设工作的开展,就是要让医学影像科的不均衡的工作任务、众多的大型设备、相对较多的亚专业等诸多因素达到合理调配。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重视内涵建设在科室建设中的作用,创建学习型科室,建立科室特色,促进医学影像科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惠毅,谈 笑.论检验学科的内涵建设与发展[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特刊):118-119.

[2] 徐 伟,冯代群,易继权.加强“人本管理”,促进放射科工作的全面进步[J].现代医药卫生,2008,23(4):610-611.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范文第2篇

个性化,指不同个体具备不同的基因和蛋白配置文件,研究者通过年龄组和基因组对比,可尽早筛查出早期病变。预测性,就是强调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借助PET/CT,我们能够筛查出更小的肺癌肿瘤,提升患者成活率,甚至做到肺癌的治愈。这一进步已使20%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保存。预防性,即在患者发病前采取行动,进行预防,更强调健康和功能维持。参与性,则是希望唤起保健护理对象的积极参与,同样也希望社会负担起一定责任。筛查、诊断、治疗、随诊依赖于现代诊疗技术的影像融合过去的40年可以说是影像发展的黄金40年,单模式的影像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筛查、诊断、治疗、随诊过程中依靠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DSA、显微镜、内镜、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PET等技术可以对病患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随着2003年PET一CT技术的出现,基于多模态的影像融合 (intergrationimaging)技术得到发展,出现了PET一CT、超声聚焦海扶刀、PET一MRI,这种融合充分发挥不同影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依靠这些技术,通过对病患的精确诊断、定位,可以对疾病进行精确地治疗。以上这些实验室数据、病理信息、影像资料利用IT技术,通过医院PACS系统、HIS系统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海量疾患信息。随着这些影像技术不断融合,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能够为疾患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影像学科已从单一影像发展到融合影像,由过去的解剖图像发展到更加关注代谢和功能。以前,医学影像的大量工作都属于鉴别诊断;今天,医学影像更多地涉及诊断和组织学层面。随着 p4Medieine的发展,医学影像还将为其提供治疗方案,甚至直接参与治疗。未来医学影像势必将会参与筛选、诊断、治疗、随诊的全流程。未来,影像学将不止是放射学、核医学、超声波,而是综合诊断和综合影像。它的核心是要把实验室、影像、病理,特别是分子病理,融合在一起,远远超出现在所说的“大放射”的内涵。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描绘出未来医疗机构的架构,但是影像学科未来必然影响病理科的发展。数百年以来,病理科在诊断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现在,融合技术的进步可能促使影像学科与病理诊断联合起来,实时发现人体异常数据,然后用影像定位,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使用分子病理来进行标记和治疗。医学影像的发展使用了多种融合技术,PET/CT的兴起恰好证明了“融合技术是生产力”。融合技术不单是把设备融合,也不单是把治疗和诊断融合,甚至可以将药学和设备融合。当然还要使用各种IT手段,搭建一个综合影像平台。当前国情需要现代诊疗技术跨越式发展我国地大物博人多,近30年经济发展迅猛,但是GDP发展地区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匀,医疗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老龄化、城镇化的加深,医疗服务需求已改变且增加,医生的来源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的挑战,都巫需现代诊疗技术有大幅度的提升。二、现代诊疗技术设备的市场和规模2012年8月1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国民主要健康指标将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二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一7%。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其中有1090亿元明确要用在县级医院建设。2008年的医疗体系投资安排的资金为48亿元,而未来8年年均将有500亿元的专项资金,为2008年的10倍。现代诊疗离不开先进的设备,我国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装机CT设备Hooo台、核磁设备4000台、血管造影剂3(X)0多台。随着医院设备更新、添加,这些设备的装机数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市场潜力很大。数字化放射科的设备,年增长4%一7%。2012年北美数字影像设备市场970万美元,欧洲的市场居第二位。2018年全球数字影像设备市场将增长到133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8年,将实现 5.40/0的年增长率。我国的医疗行业IT产业市场和规模同样不可小觑。IDC的报告显示,2011年医疗行业IT花费已达 146.3亿元(到2015年这笔花费将达29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8.9%,占医疗总费用比例已接近0.8%,而未来五年内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达到18.4%,高于其他行业1T市场平均增速。2011年医院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到6.17亿元,增长率达到14.3%。医疗行业目前已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性信息系统,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需要占用大量计算和存储资源,部署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将尤为必要。

现代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紧密考虑“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的需求,要以政府和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目的是要适合国情解决临床应用的难题,产、学、研、用合作,以科研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建设和发展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具体举措如下:1.研究重点课题,推动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例如正在进行的“基于多模态影像的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由临床医生、理工科研究人员共同攻关,将解决临床重大问题,随之而来的带动设备技术的创新,新技术的创新将推动适应临床需求的高新技术设备产品问世,从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形成良性互补的产业研发模式。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对慢性病、老年病的现代诊疗技术研究,在“治未病”方面开发新技术。2.加强多中心研究,带动推广和应用。利用联盟的优势,建立几个全国性现代诊疗技术推广基地,在联盟单位间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推动新技术开发、应用。3.创办新型学科教育,着重复合型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搭建平台,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推动现代诊疗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切实保障我国现代诊疗产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及首医医学影像信息工程研修学院,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他们认准了人才市场需求,积极培养生物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受到了市场的欢迎。4.依托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要放眼世界、着眼于临床需求,建立理工医紧密合作的“政、产、学、研、用”平台,以“产”为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扶持建立国际化大型医疗集团。5.加强现代诊疗技术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研究,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加强现代诊疗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例如“工HE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影像诊断的路径等等,都是鱼需解决的。综上所述,加强现代诊疗技术推广和应用任重而道远,重视“政、产、学、研、用”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戴建平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范文第3篇

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有这样的一些专业,它们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名字,却因为“一字之差”,而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不仅在学习内容上有着较大差距,将来的就业情况也是南辕北辙。此时,就需要细心地脱掉专业名称这个“马甲”,拨开层层迷雾,深入探寻这些专业的内涵。笔者,选择了六组名称相似的专业来进行介绍,看看名称“差之毫厘”的专业,究竟是密切联系,还是“谬以千里”。

广播电视编导VS广播电视工程VS广播电视新闻学

所属类别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类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类

专业放大镜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红遍天下,这背后,是栏目工作人员辛勤挥洒的汗水。一档电视节目,需要经过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炉”,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致力于此的。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参加专业艺术考试,如影视评论、编写故事、才艺展示、综合面试等项,但也有一些院校招生普通类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期间报考即可。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许多人并不陌生。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肩扛摄像机的记者冲锋在一线,顶风冒雨,来往奔波,为人们发回最新的报道……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则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相对于前面两个专业,除了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等“必修课程”外,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课程中还带有更多的“技术”元素。它是一个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并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成为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提到就业,厂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是这些专业学生对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个单位,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电视台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当播音主持、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毕业生则更愿意肩扛摄像机,在新闻采访一线来往奔波;而电视节目的后期整理,动画制作等相应的技术工作则轮到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显身手了。当然,知识是相通的,除了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大型企业的宣传部门等也是这类专业学生施展才华的地方。

医学信息学VS医学信息工程

所属类别

医学信息学――生物科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电气信息类

专业放大镜

“在相声界我影视演得最好,导演界我编剧编得最巧,编剧界我相声说得最逗,这年头,就得玩个综合实力……”每当回忆起冯巩春晚的这句经典台词时候,总不由得哑然失笑。其实,当高校的专业也来个“强强联合”,那么必然实力大增,获得更多考生的青睐和关注。医学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两个专业就是这类综合性的专业。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隶属于生物科学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现在去医院就诊还需要花钱买病历吗?NO!如果您也这样想,就严重OUT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电子病历。为什么呢?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病历,并提供就诊信息,这就极大方便了人们看病、治疗。其实,这只是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其中一个应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它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当毕业的日子来临时,就业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冯巩的那句小品台词又犹在耳前。是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复合型的人才注定是就业市场上的“常青树”。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中心、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医学图书馆、医学杂志编辑部、医药卫生信息相关企业,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运行监控、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医药信息分析研究、医药信息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当然,也可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则可以到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维护和评测等工作。中国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术业过于专攻,学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该专业属于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对建立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随着时展,医药系统信息化更是大趋势,目前的中小医院这点还不十分完善,系统很落后,改造系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医学影像工程VS医学影像学

所属类别

医学影像工程――电气信息类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放大镜

许多同学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将站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填报志愿时,带有“医学”关键词的专业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然而,这种“以貌取人”的选专业方式难免导致错误,比如医学影像工程专业,虽然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电气信息类家族的成员,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x线机、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生理学、病理学等。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明了x射线,举世轰动。这一伟大发现也成为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使得对病人的诊断得以冲破皮肉“束缚”,内部器官一览无遗地展示在医生面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各种医学影像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而操作这些仪器、为病人进行诊断的医生,就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人才。

在大学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星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医学影像学自然少不了实践环节,实习的时间都为一年。一般来说,大家的实习地多为本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内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术、学会看片等等。去医院做过B超的人或许都见过拍片的影像,就是通过这张黑白的影像图来为患者诊断。需要指出的是,区别于一般专业的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修业年限为五年。毕业时,将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在就业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工作时的对象是仪器的操作。

至于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从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操作与使用,为大型仪器的引进和选型出谋划策;在厂家、研究所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安装调试。我们知道,医疗器械工业是知识最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医学影像工程又是医疗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最迅速也最广泛,资金投入最多的类别。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关管理

所属类别

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类

海事管理――交通运输类

海关管理――公共管理类

专业放大镜

乍一看,“管理”是这三个专业共同的关键词,如果你认为它们都是管理学类专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三个专业里,只有海关管理是属于公共管理类,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类,海事管理则属于交通运输类。

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学科。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对其管辖海域内的权益、资源和环境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干预和限制的人才。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活动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对海事管理事业的关注。事实上,对于海洋业这样一个“大摊子”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必然会造成混乱。海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航海技术、海运业务、海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航运企业管理和海事事务处理的高素质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专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学校在招生日寸会规定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就规定“海事管理专业只招收男生,要求双眼裸眼视力在5.0以上,同时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就读”。

至于海关管理专业,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培养面向海关工作的专业。众所周知,海关既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和门户,也是其财政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国际经济、贸易的一般运作规律,具备相关法律、商品、会计和海关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海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海关业务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这三个专业以后从事的都是管理类工作,只是类别有所不同。海洋管理专业是对海洋整体的管理,海事管理则重在对航运企业的管理,而海关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则是在海关。

海洋技术V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所属类别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类

专业放大镜

2009年底,一部名为《2012》的灾难片横扫全球票房,大海在关键时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这虽然是电影虚构的场景,但在实际生活中,海洋已成为经济“富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都是以开发海洋为基础的。

海洋技术专业,顾名思义,是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简单点说,该专业是以海洋为研究主体的,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海洋事务管理、海洋新技术、海洋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质、水产、交通部门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矿产、海岸动力地貌、河口、海岸带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解释;河口、海岸带及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气象局、海洋局系统以及交通、军事等部门的海洋调查预报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工作,以及为石油部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安装提供有关海洋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湾、河口、近逼、浅海及深海区的生物本质调查、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作……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总面积为3.7亿平方公里。在当前世界资源缺乏的压力下,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是身怀各种绝技的“多面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招鲜”,该专业旨在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海洋资源,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致来说,该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实践证明,没有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或高技术的突破,就没有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不能充分开发海洋,也就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VS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

所属类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仪器仪表类

专业放大镜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电子行业又是制造业中不折不扣的“大户”,无数就业机会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目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都是与电子行业“亲密接触”的专业。但在专业归属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的专业。

先谈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是一个“老牌”专业,在很多高校的专业目录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的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头脑比较灵活、经常有新思想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优势。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动脑,多去实验室,有许多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发明了专利,这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

至于就业,作为工科类前景较好的专业,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出国深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外的相同专业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现代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使诸多疑难杂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患生存率大大提高。临床诊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临床检查手段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放射线诊断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临床诊断以及放射线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关系作出论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更翔实的依据。



临床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先决条件,治愈疾病的前提,惟有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才能进行。现代医学各种临床诊断手段均取得长足进步。过去未能发现的许多病例,在先进诊查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早期发现,其中放射线检查在现代医学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放射线诊断取得了迅速发展,为临床诊断作出了一定贡献。笔者试就放射线诊断以及临床诊断及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

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所作出的辩证逻辑的结论。也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以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再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对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的判断。诊断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使病人恢复和增进健康。诊断能否正确取决于检查是否周详、准确,思维过程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发展进程。

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只有尽早地诊断疾病,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迟延和错误的诊断必然会使疾病由潜伏状态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由轻症转为重疾,由单一的病变发展成多种复杂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诊断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放射线、心电图、超声、内镜等其他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和放射线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放射线检查由于教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因其迅速的发展丰富了临床检查的手段,从而对一些早期的隐匿性疾病提高了诊断水平。

放射线检查相当于临床上的直接望诊。普通望诊只能看到人体各部的外形和表面变化,而放射线检查则可看到内脏器官以及骨骼等的解剖结构与部分功能状态。放射线检查与病理检查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观察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变化,以了解其病理性质。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病理学除可观察大体病理改变外,还能用显微镜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但病理学只能在离体器官和组织上进行观察,却不能研究活体器官;而放射线检查却能研究活体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从而通过观察到的影像来推测其病理性质。放射线检查与化验检查也不相同,后者是对所送标本进行客观检查,所得结果供临床诊断参考;而放射线检查则一般须提出具体的诊断意见。在做放射线诊断结论时,必须在系统、周密调查和对各种材料综合分析后,才能提出正确的结论。临床医生若忽略应做的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单纯依赖放射线检查来诊断,易得出片面的结论;同样放射科医生单凭放射线所见,而不结合病史、体检和有关的化验结果即做出结论,也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诊断必须尊重客观,必须经过唯物辩证的思维才能得出。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EBM)正在迅速兴起。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佳的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病人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同时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内涵,他们对诊疗决策的期望、要求、合作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时时关注的课题。在医学影像学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进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和文献评估。

循证医学(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EBM强调医师应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EBM旨在将经验医学上升到遵循证据的医学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目前,EBM的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临床医学,扩展到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决策、医疗保险、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药学、卫生经济学和医疗服务购买等诸多领域。EBM的概念已被医学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级政府广泛接受。在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后的100多年中,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种模拟的方式记录在X线片上的。自20世纪70~80年代CT和MRI先后问世后,提示了平片数字成像的可能。在今天,除传统的X线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外,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及正在兴起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几个重大因素将会对成像产生深远的影响。CT提供了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和无重叠的轴面断层,显著地扩大了人们对X线和解剖关系的认识。MRI对放射学最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阐明了心脏的形态和优点,由于它的无射线及能多方位显示病变的优点,对于了解胸部体、肺循环中的血管、胸壁、膈肌区的情况及肺尖和臂丛的关系也有很大作用,对于纵隔病变的定位和定性作用也是肯定的。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不论检查仪器如何先进,也均有其适应范围和局限性,临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病史与体格检查这两项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病情,分析表现,透过临床现象探索疾病的本质。全面考虑问题,警惕主观臆断,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的内涵范文第5篇

另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我们临床医生面前:数字医学,我懂吗?我能做什么?普通临床医生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在数字医学中的角色?实际上,已有不少临床医生敏锐地认识到数字医学实践对推进临床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早进行了数字医学的临床实践摸索,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3D技术应用于活体肝移植实践,有力地支撑了精准手术决策[1-2];广州总医院骨科积极开展了数字骨科的创新性研究,将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复杂上颈椎疾患等骨科疾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对巨大肝泡型肝包虫病的诊断治疗[5],中国人民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开展了基于肝脏三维图像的肝段自动划分及虚拟性肝切除临床实践,提高了肝脏外科的精准技术水平等[6-9]。其中有一个团队的发展轨迹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2002年该团队开始进行数字医学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研究。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克服了常用的国外Myrian等软件只能进行肝脏3D和单面虚拟手术、CT的3D功能也存在重建质量和交互性差异的弱点,在数字虚拟人肝胆胰图像3D和仿真手术基础上,率先通过对64排CT采集数据技术的改进,突破了获取活人体亚毫米图像数据的瓶颈,研发出了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能同步立体显示肝胆胰脏器的MI-3DVS软件,实现了解剖数字化和诊断程序化;同时,在国际上率先自主研发了由外科医生操作的多功能仿真手术器械和仿真手术系统,可有力地配合MI-3DVS进行仿真手术,指导临床术前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实现了手术可视化,解决了大量的临床疑难问题,建立了我国首套数字医学肝胆胰外科数据库[10-15]。黄志强院士指出:南方医科大学研发出来的三维成像技术,作为我们国家代表性的三维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外科方面。对于临床上了解肿瘤与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的关系,作为术前评估,比以前更容易了,誉其为转化医学的良好典范[16]。

总结在数字医学实践中获得优异成绩者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关键性成功元素:(1)创新的攻关理念,即数字医学技术如何直接转化为临床病人实施精准治疗、获得最佳效果服务。(2)明确的攻关目标,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可为外科医生直接操纵的、用于指导精准手术的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虚拟手术系统,及其要完成这个总目标必须实现的子课题(特殊组织、微小器官信息获取、图像分割、三维重建,手术导航等)。(3)多元的攻关团队,其中包括临床外科医生、解剖学专家、影像学专家、计算机专家、软件制作专家等。(4)坚韧的攻关精神,在临床科研的实施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验证、边总结、边思考,不断升华,不断赋予新的研究目标和内涵,使课题不断向纵深延伸、向高层发展,始终充满活力。(5)最重要的,他们有一个精诚团结的攻关领导核心。转化医学有三层内涵。第一阶段即T1阶段,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创新性研究,力求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成果能用于提高疾病防治效果。个人理解,简言之,就是结合临床“找问题,做研究”。从数字医学角度来说,就是要根据临床的需求,进行数字医学基础研究,获得关于数字人体的新认识,开发出新的临床精准诊断疾病、虚拟手术的应用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手段,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高诊治水平和效果。这个阶段,涉及到人体解剖、外科学、病理生理、影像学、计算机三维成像、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等多个学科的联合攻关。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最近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的报告中谈到,我国转化医学路径的特点是“CURING”模式,C:Clinic,临床,从临床发现问题;UR:UniversityResearch,大学研究,将临床发现的问题在大学进行相应的研究;IN:Industry,工业,通过工业化将研究成果制备成产品;最后,还有G:Government,即政府的支持。数字医学的T1阶段正是CURING模式的生动体现。首先,要寻找到与数字医学相关的临床问题,如肝胆管结石病容易复发,术后残石率高达61.3%,再手术率高达56.4%,即使有纤维胆道镜的普遍使用,残石率仍可达19.5%[17]。因而复杂性、多发性肝胆管狭窄并结石病人常需多次、反复手术,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肝内胆管的走行多变,狭窄位置不定,术前难以确切显示定位,确定诊治策略存在一定的难度。B超、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现代化检查手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诊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抓住这个临床问题,将其凝练成“如何获取亚毫米微细脏器、管道数据”这一科学问题,与数字人体解剖专家、影像专家、计算机专家联合攻关,最终突破了高质量胆道数据采集的瓶颈,获得了高清度结石、扩张或狭窄胆管的图像数据,使病变繁杂、难以确定根治性治疗方案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变为病灶明确、手术方式精确。在此基础上经过与软件生产公司的联合,使研究结果变为可用于外科医生在临床独立电子计算机上操作的软件系统,术前进行虚拟手术,拟定精准治疗方案,使Ⅰ、Ⅱa、Ⅱb肝胆管结石病的术后残石率降低至1.0%[18],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目前该软件系统正在接受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争取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批准、监督下正式上市,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由此可见,数字医学的T1阶段,要从临床出发考虑问题,研发出直接为临床所用的数字医学设备、软件产品,具有重要的“原始创新”意义。临床是T1阶段的首要启动环节,如果没有临床问题的发现、挖掘,就谈不上此后的一系列转化研究的进程。既往许多基础研究费精劳神完成后却被束之高阁,其主要原因常常是在T1阶段没有选准能解决临床需求的问题所致。临床医生在T1阶段所担负的角色应该是临床问题的发现者、科学问题的凝练者、临床科研的实践者、研究结果的验证者。临床医生的任务是如何深入细致地发现临床中的疑难问题,将其提升、凝练成如何进行科研攻关的科学问题,并参与进行攻关研究,验证研究结果,促进临床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转化医学的第二阶段,即T2阶段,是将研究成果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及制定预防保健决策。这是使T1阶段研发的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有效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数字医学实践来看,应是充分应用各种数字技术产品所体现出的数字技术的精准性、快捷性、信息共享的广泛性等,对临床疑难问题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估,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特异性数字征象,总结规律性经验,用于指导和拟定精准的手术或综合治疗方案,并验证其临床效果,挖掘新的问题,进一步转化,进入新一轮T1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简言之,就是将T1阶段研发出的数字医学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验证提高”。因此,该阶段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阶段,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也只有通过这一阶段,在T1产生出的数字医学原始创新成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印证和认可,为临床所接受,为病人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转化医学的真正目的。在此阶段,由于临床医生最接近临床实际,最有利于及时观察、研究、探索、发现T1结果的时效性、准确性,因而应该可以发挥出创新性研究的更大潜能,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临床医生在数字医学T2阶段担负的角色应该是T1阶段研究成果的临床实施者、推广应用者、对比研究者、归纳总结者。在这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得以证实,诸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多个优秀团队的杰出工作。转化医学的第三阶段即T3阶段,是将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为制定卫生法规的依据。T3是更高层次的转化,具有更重要的指导全局的意义。从数字医学实践探讨其含义,我理解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信息共享的便捷性等数字技术的优势,准确快速地汇集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队列研究及RCT研究,为各项疾病的规范性诊治“指南”、“共识”的制定、医疗机构等级评定、医保的范畴决策等提供依据,以及通过高层次的行政管理、学术规范管理举措,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简言之,“拟定规矩,规范行为”。临床医生在此阶段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和任务,他们应该是数据采集者、资料分析者、标准制定者、依据提供者。例如,最近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应用现代数字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3D成像分析技术,结合解剖学、手术学、病理学依据,制定了胆道疾病规范性诊断治疗文件,用以指导胆道外科临床,使数字医学技术成为开展规范性精准肝胆外科的有力支撑。综上所述,数字医学绝不仅仅是影像学专家、计算机专家、医学管理专家的事情,在数字医学T1、T2、T3相互转化的进程中,临床医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低估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数字医学实践,使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分析、治疗的决策由过去的经验决断转化为今天由信息技术支撑的精准决断,有助于提高分析、决策的精准性,从而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不仅造福于广大病人,而且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自身素质,促进学术发展,规范医疗行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临床医生在数字医学中如何胜任自己的角色?(1)具备多种知识,不断学习提高。临床医生要实现数字医学的转化医学理念,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需要掌握外科学、手术学、解剖学知识,而且要具备计算机学、信息学、影像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加强学习,不断进取,才有可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数字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交融、日益迅速的技术发展。(2)认真思考问题,凝练攻关靶标。创新性成果来源于创新性思维,而创新性思维来源于在看似平凡的临床现状中勤于发现现存问题,善于凝练科学问题。如果每天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熟视无睹,得过且过,是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3)组织交叉团队,团结合作协调。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所具有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临床医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字医学T1、T2、T3的角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之间的相互转化,使病人直接受益,但应认识到数字医学是个多种知识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单凭临床医生是难以完成复杂的整体研究工作的,应注重与其他学科专家的紧密联手,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的创新思维,协调合作,共同努力,方能完成转化医学大业。(4)注重创新发展,勿忘主题目标。转化医学之所以被高度重视,是因为既往诸多耗费大量资金的基础研究难以付诸于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使病人受益的现实,因此,在进行数字医学创新发展的探索时,应时刻勿忘转化医学的根本宗旨,注重从临床找问题,为促进又快又好地精准诊断治疗、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解决问题,防止重蹈覆辙。

作者:卢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