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范文第1篇

(一)风俗习惯

习俗是经历史发展形成且为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影响力相当强大。风俗习惯包括个人或集体已经形成习惯礼节与传统风尚,是既定社会范围内,由世代人们流传下来的行为模式与规范。风俗习惯是民族性格的象征,中西方习俗差异深入到各个细微之处,了解一国习俗,有利于真正理解和运用该国的语言。

(二)价值观念

中西方价值观念一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中国历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与影响,儒家思想主推“仁”,“利他”观念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西方则信仰个人主义,坚持个人利益不容侵犯,“利己”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已经被达成共识。

(三)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它不仅受经济的影响,还受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政治制度出现明显差异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此之前,双方政治均实行原始民主制,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在过后的发展中,这种差异进一步加深,最终西方国家过度到以国家制度为基础的政治民主制度,中国的原始民主制完全消失,并被专制君主制度占据了两千多年。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的差异对谈判双方利益的影响

西方社会因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对平等自由的观念很深。在商务活动中,以英美为代表的诸国尤以平等主义价值观为理念,西方人喜欢用具体的方式、具体的数据介绍具体情况。注重实际利益的美国人,在进行交易时,大多进行客观报价,在买卖关系上,视买方与卖方为平等关系。而东方人因长期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在商业活动中,平等方面则没有西方人做得好。例如,日本人擅长做大蛋糕,却不懂得公平划分蛋糕。在日本买卖中,顾客被尊为上帝,卖方往往顺从买方的意愿与需求,由此看出,利润更偏向于买方。中国商者往往采用“单赢”策略,涉及到经济利益时,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对方的利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相对成熟,在谈判者多以“双赢”战略为主。

(二)语言行为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

语言交流障碍是国际商务谈判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很多谈判都是因为语言误解影响了谈判进度。西方人习惯明确、具体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谈判者皆以坦率、直接的方式进行谈判与交流。我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谈判者善用委婉、迂回的方式来传递、表达信息,比如在表示拒绝之意的时候,通常不直接说“不”,而需要听者领悟话者的言外之意。中国谈判者善用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也相对委婉,例如在表示歉意的时候,多以微笑来表达,但西方人可能会认为这种道歉没有诚意。

三、解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影响的策略

(一)尊重文化差异,建立正确谈判意识

商务谈判与人际相处一样,应学会尊重对方、真诚对待对方,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价值观等文化差异,以及对对方的看法与利益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存在看法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时,不应拿本国文化道德标准作为衡量别国人们行为的标尺,也不应将自己的观点与行为方式强加给别人。尊重文化差异,是促进沟通,发成经济或贸易合作方面共识的重要举措。

(二)了解国际惯例,增强法律意识

现代社会的所有商务活动都是基于法律关系进行的,但因经济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致使中西方法律观念具有显著差异。西方国家律法制度较完善,法律观念强烈,而中国由于长期受到等级观念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法律观念相对薄弱,造成中国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更为重视人际关系与非正式处理方式。在此环境中,中国人应完善健全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进行国际谈判时发生纠纷,要懂得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利与义务。

四、结束语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范文第2篇

一.电影简介

《刮痧》无疑是中国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此电影主要围绕是否对儿童有虐待行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本文讲述了的是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北京夫妇许大同和简宁及儿子丹尼斯在美国追梦的生活状况,他们一家很幸福,过得也很体面,许大同开发了一款游戏同时也获得了奖项,在颁奖时,许大同说道:“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来到美国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实现了美国梦”。

但是幸福随之被打破了,丹尼斯闹肚子,爷爷因为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就采用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刮痧,在一次事故中丹尼斯受伤了,随之送到医院,医生看见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认为丹尼斯长期受到家人的虐待,随之告知儿童福利局对丹尼斯进行监护,最后在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刮痧,中西方文化得到融合。本片围绕是否对儿童虐待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文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 家庭教育观念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尊崇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观点,直到现在还有一直被热议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华生,我们中国人认为严厉是成功的途径。其中“父为子纲”就是儿子必须听取父亲的话,同时父亲也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许大同让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当时约翰,作为一个美国人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许大同要打孩子,这在美国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而许大同的解释到是为了给约翰面子,中国人认为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因此约翰当时说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

西方教育子女时注重他们个人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美国小孩子如果在画板上胡乱涂鸦家长肯定不会训斥小孩子,因为那是他们培养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而如果放在中国,中国家长肯定会手把手教,让孩子画一些已经有的成型的,具体的东西。美国文化崇尚自由和独立,认为孩子是社会的财富,人人是平等的,西方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的隐私,有他们自己的圈子,而这种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观念

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任何国家都有自己明确的法律,中西方文化在法律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往往面对法律时掺杂了许多了个人情感,而与东方法律观念不同,美国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柏拉图,西方文化一直坚持理性的正义,坚持对权力的保证和对自由的追求,西方古希腊文化的理性对西方法律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理性,公平,正义是西方法律的代名词,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力,而且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西方人重视客观事实,喜欢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事情。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好友老霍的死亡而停留在警察局,许大同着急去接父亲而没有在晚上陪丹尼斯,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而在美国则认为这种现象违返法律,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还有就是许大同为了他的父亲能顺利拿到美国绿卡,而撒谎说是他给丹尼斯刮痧的,在西方国家,如果一个人不诚实,说明他失去了诚信,他在社会上是不被认可的,当约翰发现许大同为其父亲“顶罪时”,他不能理解的看着简宁,简宁说道“因为他是中国人”,当然在我们中国顶罪也是一种不理智,违法的行为,但是我们会说这是一种亲情,而且说许大同是孝顺的。

3.亲情观念

中西方文化在亲情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重视个人,个人的发展,老人一般与年轻人分开住,而且老年人也不太愿意打扰年轻人,而中国“百善孝为先”不孝顺的骂名一般人是承担不起的。在电影中许大同为了不让父亲单独一个人留在北京,而将父亲接到美国和他们住在一起,而父亲在中国住惯了,在美国不适应,文化,语言,礼仪,习俗各方面的不同导致父亲最后的归国。在西方人看来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融到一块,住在一起不一定就意味着孝顺。在西方,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4.友情观念

中西方文化中,友情呈现的含义是不同的,中国人重视友情,而将友情与其他许多感情,人情混在一起,与工作之类的相联系;而在美国,他们的友情建立在一种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同时他们也将友情和其他事情分开,特别理性。在电影中,约翰指正许大同打过儿子,许大同认为约翰背叛了他,他们那么好的关系,约翰怎么能那么说,而约翰认为事实就是事实,而不能因为朋友而去作伪证,友情的破裂最终导致许大同的辞职,他们一般将“人”“事”分开,而我们中国则是人事永远在一起,倾向于把友情和权益合二为一。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不同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我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但是只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断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礼仪风俗,这样才能很好的融入到对方的文化中,这样才会减少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因风俗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兼容并蓄、尊重、理解接纳,海纳百川才能更好的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思维差异;跨文化交际;全球化;个人主义

一、前言

差异无出不在,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从民族诞生起就已经出现了。二十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将所有的民族变成了“全球村”。全球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但但是金钱和商品--而是世界人民的不断融合。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摩擦和障碍出现的时候,问题也就呈现了,等待我们去解决。文化会影响人们看对和理解世界的眼光,毋庸置疑,不同的民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不同的中西方思维。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意识形态更加注重直觉感官——这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作为中国传统发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人常常看重直觉,倚重学习过程、经验和感觉,以及在交流中通过直觉“以己度人”。为了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毋庸置疑,这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从而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技巧,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摩擦。

二、思维差异的根源及表现

1.差异的根源。美国学者David Brown认为,“文化是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文化差异是思维差异的原因,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文化系统是两种独立的系统。东方文化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文化均发源于河流。在中国,母亲河是黄河,而在印度母亲河是印度河。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中国的唐朝,中国文化逐渐传播到日本,融入到日本社会,甚至重塑了日本文化。虽然和中国文化属于不同的国度,却仍然属于同一系统。两条母亲河诞生了东方的文化,而另外一种文化却诞生于波希米亚平原,这一文化发展成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基础。就像东方文化,欧洲文化穿越了河流。由于地域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最近的几个世纪很少交流,所以它们仍然属于不同的体系,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思维差异的表现。西方文化基于个人主义而不是集体主义。例如,在美国,你同样可以谈论个人的权利,而非将社会凌驾于自己。在中国有明显的不同,社会和家庭凌驾于自己之上。西方文化是以冒险和探索精神为基础的。西方人喜欢发现新事物,发明和拓展。例如,蹦极在西方文化被认为是普遍的行为,但是在中国你将很可能发想没有人做这样一件事。西方文化以科学为基础,这种文化尝试着解决人民和自然的关系。西方世界使用法律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中国的近代却很难发现中国适合的法律,两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以人情为基础的国度而非法律。西方用上帝和宗教来解决人类和思想领域的问题。一旦问题发生,首先做的可能是向上帝祷告。

中国文化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中国人将国家和家庭置于自己之上,中国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人一直努力做到天人合一,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主张中庸之道,为了解决人和思想的问题,中国人强调修身养性。中国人擅长平衡和中庸,即人们通常不主张走极端,平和的心态总是被强调,中国人对天地有一种敬畏之情,即敬仰天地,思乡怀土。

价值是关于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常与非正常的,什么是正确与错误的。价值通常被一系列的因素所影响,例如家庭,媒体,学校,宗教,民族等。中西方文化之间世俗的差异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则侧重个人主义长达数世纪。西方人给出的个人主义的定义与中国人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同。换言之,中西方用截然相反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主义。

三、跨文化交际中冲突解决方法

交流是相互的,所以影响也是相互的。他们能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吗?它们的回答能表达他们的思想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给我们交流一些提示。挑战在于全球化的浪潮下,误解常常发生,尤其是当不同的文化差异出现在跨文化交际中,误解导致冲突,而冲突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中西方在是一个地理差异,同样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的差异,所谓的思维模式意味着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特定的方式来思维,并解决问题。思维模式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思维差异在某种程度来说起源于国家的思维差异。

1.深刻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的方式。我们不能否认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也只有先通过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及特征才能逐步了解这个国家。所以我们不能说这种文化是好的或者坏的。平等与互相尊重对于每种文化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学会协调对于同一种事情的不同思维甚至是同一人,同一个世界。我们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来往往。当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片临近地区,思维差异都越来越明显,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冲突的发生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关于其他文化的基础知识,从而不至于误解他人的行为和习惯,虽然在文化领域中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却有更先进或者更适合的区分。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接受另一种文化。甚至文化对于地球的历史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去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来完善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能够更了解双方的文化,从而让交流顺利进行。

2.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的差异,通常我们为了减少交流的误解首要做的事情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虽然文化和交流模式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共同点不应该被忽略,因为能用共同点来融化差异,消除摩擦。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加入到跨文化交际异常重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利用现行教材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例如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文化概论,外国文学史等书籍,通读这些教材可以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这为我们了解中外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料。

四、结语

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性文化,注重人本身和正义,重感性轻理性,喜欢附和他人,强调处事做人中庸;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重物质轻精神,重分析轻感性,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学习一门外语并不单指学习语言本身,还包括文化、思想、习惯和价值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了解两国的文化及思维差异,扫清障碍,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晓凌,汪北华.从思维方式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2]袁春梅.论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3]杜云辉.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J].中国科技翻译,2000(04).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108-0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各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涉足中国市场,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93年起,中国连续数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展,与当地文化上的矛盾和冲突日渐明显,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华跨国企业的管理也逐渐被提升到一个令人关注的地位。对跨国公司来说,充分了解这种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其在华经营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一、跨国公司在华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荷兰比较管理学家霍夫斯坦特将文化定义为,在一个环境中的人的“共同心理程序”。他认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地域或国家的人们心理程序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程序”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从跨国公司角度看,文化意味着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文化的多元要素和多层次的差别,使跨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具体来说,在华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方式不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人们通常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为语言,因此沟通方式的不同最主要体现在语言上的不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社会的文化,也蕴涵了一种文化的思维模式。因而语言的不同也意味着思维模式的不同,而汉语和西方语系差别巨大,语言的不通不仅给日常交流带来障碍,在思维方式上也会产生差异。其次,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身体语言、表情、举止等方面所含意义不同也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企业在跨文化沟通中,采用同样的指令,会对中方员工和外方员工产生不同的效果,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

2.价值观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不同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对待自然、人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态度,会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使企业管理、决策、执行方法复杂化。因此也容易产生内部冲突。中国文化一般采取直觉型思维,追求完美,稳妥为先,喜欢随大流,崇尚中庸之道,集体意识强,但时间观念差。而西方文化一般偏好理性思维,追求最优化原则,自我意识、时间观念强,怕束缚,喜标新立异。倘若语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速成,价值观的了解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深入接触才能逐渐理解。

3.管理方法的不同。西方文化明确主张将工作与个人情感分清界限,除工作外,下属与上级不需要有过多私交。西方文化重视人的权利,西方企业文化积极发动、倡导普通员工参与管理的分权式决策,能够更广泛地考虑员工的权益。此外,西方企业强调正规化、标准化的管理,注重准时性、紧迫感和利益关系,讲究原则。而中国文化却认同在工作中能获得友情,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下属与上级的关系能够为将来个人的发展带来好处。中国文化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和匹配中往往更强调义务,更多倾向于上层领导的集体式决策,员工利益也更多掌握在领导手中。中国企业重人治,缺乏紧迫感,人情在工作中占有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4.民族性格及风俗的不同。东西方民族由于各自传统文化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深深融入民族性格之中,使各个民族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而这种个性的不同往往构成跨文化沟通中最直接的冲突。此外,不同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因而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偏好及禁忌。跨国公司在国外开辟新市场时,如果对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没有充分的了解,水土不服则在所难免。

二、在华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1.跨文化冲突的表现

研究表明,海外经理失败的比例一直较高,曼登霍尔与奥登认为这一比例为25%~40%;科利则指出,1/3的海外经理未能完成任务便提前回国。另有研究指出,海外经理的失败率与文化差异大小呈正相关关系。由此,文化差异导致的负面影响可见一斑。在中国,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在华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方面的问题亦不容忽视,这方面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为方式上,中方企业家一般缺乏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做决策时更为慎重,西方企业家则勇于冒险、敢于探索,尤其在应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建立新研发项目上更为积极。外方人员做事直率而中方人员含蓄,表达不同意见时,西方喜欢直截了当说明情况;而中方则更倾向于选择委婉的方式表达。外方人员的行为计划性强,而中方人员的行为缺乏计划性。

第二,管理方法上,西方企业习惯于在法律比较完善的环境下进行经营管理,会用法律条文作为行动依据。外方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是遵循“法、理、情”的事理顺序来开展工作,强调数字化、程序化、制度化,这往往让中方职员感到跨国公司的管理过于程序化、没有灵活性、不讲情面、重预算超过重控制等;中国管理讲究人伦,习惯以领导的意思和上级的指示为指导开展工作,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程序,管理过程中也不太重视数字的作用,主要依赖经验的判断。

第三,劳动人事方面,首先,在企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上,跨国公司多根据员工工作的性质和能力来确定,将工资调整与物价指数相结合;中方则更看重企业人员的资历、学历和职称。其次,在工资政策上,会把工资增长基数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最后,在人才选拔上,中方在看重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政治素养、人际关系等方面,而西方管理者则更多地把能力放在第一位,量才而定。

第四,评价及激励体系上,最集中地体现在外方对员工的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中方人员不但注重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和结果,而且还关心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工作的过程。此外,中方的评估体系中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而外方人员不认为“年长”就有特权,完全根据个人的业绩确定评价结果。在人员激励方面,外方比较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精神奖励,中方更注意把握两种奖励之间的平衡。

2.跨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

上述这些文化冲突若长期存在,势必对跨国公司在中国

的经营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在我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有15%的企业比预定寿命短,其中由于外方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而造成企业不稳定是主要原因。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首先,增加沟通困难,降低管理效率。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与下属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他们彼此间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会影响其彼此间的合作成效和关系上的稳定和谐,从而直接导致信息不能在组织结构层次上直接传递,致使管理者无法真实了解下情,对员工情绪思想了解不够充分,在采取决策时,势必会增加造成失误的可能性。同时,员工也不愿意或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久而久之,与上司关系疏远,工作积极性不高,双方矛盾冲突加剧。最终结果是企业收益不高,效率低下。

其次,对企业经营有消极影响。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跨国公司难以统一行动和决策,企业管理中混乱和冲突时有发生,这使企业需要花大量的财力与精力来解决内部沟通协调的问题,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精力有所分散,无法全力关注外部市场变化和积极应对行业竞争。因此,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错失市场机会。

最后,产生信任危机,破坏目标统一性。管理者与下属职员之间缺乏沟通会使管理者认为下属懒散、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员工则认为上司呆板、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彼此的不信赖,会使误会越积越多,冲突愈演愈烈。本来价值观、工作方式态度就不同的管理者与员工,再加上彼此之间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信任危机,必然难以形成统一的企业目标和激发企业凝聚力,最终导致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三、在华跨国公司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个企业跨出国界经营,要实现商业目标必须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基于这个原则,针对所面临的中西跨文化管理问题,在华跨国公司可采取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注重文化分析。置身于不熟悉的新文化环境中时,在华跨国公司可以对中西方文化分别进行分析,找到文化特质,整理发掘各种文化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并理解文化差异,不仅要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也要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母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员的行为,强化自我意识。美国一位管理学家曾告诫说,跨国经营的成败,取决于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把美国文化观念当作超重行李一样留在美国。要将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区分开来,以便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发展文化认同,推进文化融合。

2.增强跨文化意识。对于在华跨国公司,若想解决好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搞好跨文化管理,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跨文化管理人员。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应该加强跨文化培训。文化敏感性训练、文化适应性训练,比如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方员工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的文化培训、外语学习、冲突处理、实地考察,组织各种社交活动,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方员工打破自己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减轻可能的文化冲突,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思想灵活,不守成规,倡导理解精神,学会尊重、理解异国文化亦很重要。全球500强在华投资跨国公司的一些总裁就对中国的《孙子兵法》烂熟于心,并且还能运用到商业运作中去。

3.文化融合、创新。对于在华跨国公司而言,仅仅承认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或只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适应另一种文化并促进二者融合。文化融合是化解文化差异的必然途径。文化的融合是不同文化间在承认、尊重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进而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文化。这样统一的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具有“杂交优势”。在华跨国公司应该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需要和客观环境的要求,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以此产生文化协同效应,使中西方的不同文化群体产生相同文化意识、相同文化归属感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彼此都能接受的新企业文化。

4.建立共同价值观和公司文化。在华跨国公司应该建设具有协作精神的企业文化,超越多样性文化的差异性,消除文化偏见,吸收各种文化中相契合的优秀部分,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将其整合,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与公司总体跨国战略相一致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把企业的员工与经营战略和宗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在华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联系.增强了企业在不同国家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比如,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致力于寻找文化的共同点和互补性,增加相互沟通和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他们的共同价值观是:每一辆大众汽车。都体现大众汽车品牌的卓越标准。在这一共同价值观指导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四、结语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境外资本;商务合作;英语交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152-04

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拼搏的中国企业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除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我国进行投资之外,还有很多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商务交易与谈判的活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商务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它被视为在企业间进行国际间交流的一种最重要的工具,相当一部分的国内企业逐渐认识到在企业引入境外资本时,商务英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因为国际贸易需要在多个不同的地区与国家间开展,所以其和跨文化交流关系密切。从本质上讲,人们的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在语言运用或者是在理解同一个会话的上下文时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引入境外资本的活动,有些情况下其会直接造成国际交易与谈判的失败。所以,对那些在涉外企业从事商务工作的人而言,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商务英语这一工具,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增强个人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只有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实现商务英语在实际工作里的充分应用,才能保障在贸易竞争与国际谈判的过程中企业能够

取胜。

1 中西文化间存在的差异

1.1 不同的价值观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看重的是统一与一致,但西方人特别是现代的西方人强调的却是自我与个性。以吃饭为例,通常情况下,中国人会选择很多人围在餐桌上共享美食的方式,很多情况下还存在给客人夹菜的传统;但西方人的吃饭方式却与此不同,他们比较习惯于分而食之,就连请客吃饭时付费的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整体上看,中国人信奉的是“和气生财”的观念,他们看重的是集体价值与集体意识,但西方人追求的却是个性价值与个人意识,他们的个性要张扬些。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差别,使得中西方在交流的方式与习惯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又比方说,中国人在看问题时喜欢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会考虑到对方在情感方面的需要;但在商务英语里,通常需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比方说向对方提出:“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我能帮你吗?”之类的问题。

1.2 不同的传统观念

中国人非常看重传统,喜欢遵循惯例,习惯于权威的指导,经常会随从于大众主流,缺乏时间观念,竞争意识不强,惧怕冒险且创造力较弱;但较之于中国人,西方人却有着极强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他们热衷于挑战,喜欢推陈出新,强调行动的实效性。

1.3 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

就整体而言,西方人追求的是契约精神,强调的是理性;但中国人看重的则是世故人情和情感。在西方人的伦理观念中,冲突与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中国人强调的却是和谐与圆融。以经济纠纷的解决为例,当中国人遇到经济纠纷时,其考虑的是借助于熟人或关系权衡来进行仲裁;但西方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却是依靠法律。因此,法律顾问在欧美企业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企业没有专门设置专职法律顾问的职位。通常情况下,中国人是不喜欢在“公堂”上解决问题的。

1.4 看待问题时的统一角度与辩证角度

在中国人看来,“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中国人在看待与解决问题时喜欢站在事事联系的角度上;但西方人却与此不同,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中所存在的差异与分歧。因此,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西方人总是能从具体的过程与细节上着手,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行为特征。所以,在进行对外贸易的商谈时,中方商讨的重点常常是双边的共同收益和怎样进行长远合作关系的建设问题;而西方人在商谈时,却总是喜欢直言不讳、单刀直入切入关键问题。

1.5 集中与民主的文化差别

在西方,长期存在个性自由与民主的传统,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中国人却长期遵循着一致与统一的传统,其民主意识淡薄。在进行国际贸易的商谈时,西方人所做的决策通常是有关人员民主协商与讨论所得出的结果。但中国人所得出的最终结论通常是由某些个别领导的意志决定的。很多情况下,缺乏民主的决议因为无法达到对各种意见的综合而无法实现对问题的全面解决。就这些方面看,国内企业应当努力学习西方企业的那些民主方式。

2 企业引入境外资本时所体现的中西跨文化的主要差异

2.1 商务接待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企业在开展商务接待活动时,应避免本位主义,切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打探别人的隐私,应当杜绝从自己的想法与习惯办事,在引入境外资本时企业应尽可能地去了解、遵循对方的商务合作交往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交流障碍,才能确保谈判与交易的成功。比方说,在和人第一次接触时,出于热情好客的本性,中国人通常会问诸如“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你有小孩吗”、“你工资怎样”等类似的问题。询问对方这些比较私人的问题,在中国人看来是关心对方的一种表现,然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故意地打探他们的隐私,这种举动是非常不礼貌的。因此,在进行商务接待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避开这些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题,避免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避免对企业引入境外资本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管是在商务谈判中,还是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都应当提前了解对方文化背景下的一些交往习惯,以此来避免可能出现的误会。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企业间融洽的合作氛围,才能顺利地完成商务接待任务。

2.2 商务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对于商务交易活动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商务谈判,它直接关系到贸易与交往能否成功。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是中西方人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及处事风格的集中体现,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谈判的结果。以中国人为例,他们非常看重礼仪,追求的是水到渠成,所以在进行谈判时习惯于先客套寒暄,以此来做铺垫,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开门见山地讨论利益的谈判方式。所以,在和中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就必须确保谈判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引入境外资本时,商务文化与酒桌文化相结合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在很多情况下,企业能否成功地引入境外资本是在餐桌上决定的。但西方人追求的却是办事的效率,在讨论利益问题时他们通常会选择开门见山的方式。在这一方面,中国人是非常不习惯的。在和西方国家进行商务谈判时,中国企业应当了解这些差异,并适当地处理这些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和美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无需特别隆重的接待形式,且应当注意商务问题是不能在那些非正式的场合讨论的。除此之外,我们无需含蓄地表达自身观点,在遇到存在分歧性的问题时,中国一般会选择相对婉转些的方法,而不会说“不”或直接拒绝。在谈论关键性的问题时,负责谈判工作的员工常常会说诸如“这件事我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然后才能做决定”等的话。而西方人通常并不了解隐藏在这些语句里的那些真实含义,当他们听到这些话时,会简单地理解成对方已经同意了,这样一来就会将谈判置于尴尬的境地。

2.3 时间观念上的冲突

在西方人看来,时间就是金钱,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他们重视时间的利用性。所以,在进行商贸活动时,他们会精心地计划、安排一切商贸事务,且有着按时赴约的传统。若客户不守时,他们就会认为是不负责任或傲慢。与此不同,中国人追求的是适应时间,在他们看来,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应当厚积薄发,都应当是水到渠成的,所以他们会模糊、随意地使用时间,西方人很难适应,冲突也就因此产生。

2.4 餐饮文化的冲突

在开展商贸活动时,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外商的用餐招待。中国人在宴客时,遵循的是“无酒不成宴”的原则,即便有满满的一桌美味佳肴,也会客套地说“菜不多,请多包涵”等,在这种情况下,外商通常会觉得莫名其妙;中国人在宴客时,会想尽一切方法让客人多喝酒、多吃菜,在判断彼此的诚意与情分时他们使用的是喝酒的多少这一标准,但过于频繁的“劝酒”会使外商觉得反感,这主要是由于西方人有不做强人所难的事情的传统。

2.5 经营管理的冲突

因为中西方在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其在涉外企业的管理经营工作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方面的冲突。根据国内外管理学家所做的相关研究,约有35%~45%的跨国企业在国际谈判中以失败终结,通过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发现有30%是因政策、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而有70%是因文化差异。在中国员工看来,工作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他们反感外方的严格管理,反感他们过高的指标;但外方则认为,在工作中就需要做到热情、积极,所以他们认为中国的员工的竞争意识淡薄,没有严明的劳动纪律,工作效率过低;在中方的管理活动中,考核与激励的主体都是集体,在进行人才的选拔时看重的是人际关系与个人历史情况,而西方的管理工作却恰恰相反,他们强调的是个人,倡导个人间的竞争,在人才选拔时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

3 增强企业商务交往过程中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原则

对于跨文化的交流而言,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那些交流上的障碍。在通过商务英语与国外的企业人士进行交往时,需要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交往方式,特别是应当留意与本民族的文化所存在差异的地方。如此一来,才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对方交际的意图,才能够减少由文化交流障碍所造成的商务交往失败的风险。所以,外贸企业在开展商务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商务英语的应用原则,同时还应当重视平时的语言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的商务交际能力。

3.1 、因地适宜的文化适应与引入策略

在开展国际商务交易和谈判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当严格地遵循国际上那些通用的法则,而且也要充分地考虑地方文化所存在的差异。在不损害本方的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应以一种宽容、理解、合作的态度来对待对方的文化习惯,应当做到。应当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包容并非是要放弃我们自己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其强调的是一种尊重,强调的是共同融合。在情况允许与时机成熟时,可以把自己的特色文化介绍到当地,实际上这也是借助于文化交流来促进商务交流的有效形式。举个简单的例子,麦当劳与肯德基等世界超大型的快餐联盟早已经渗透到我国很多的大陆城市,这给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消费方式、饮食行为及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就是精神与文化的一种非常典型的渗透和影响方式。在饮食习惯方面,我国与西方存在极大的差异,现阶段到国外经营餐饮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在西方传播中国的美食文化的同时,也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中国菜”已走向世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喜爱。

3.2 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则

在进行贸易活动与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必须自觉严格地遵循平等公正公平这一基本原则。利益有多有寡,企业有大有小,但要想确保交往顺利,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于一种平等姿态与关系。在开展贸易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一家独利,应追求共赢互利。企业在引入境外资本时,特别是与某些大型的跨国企业进行交往合作时,外贸企业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必须有意识地维护本企业的尊严与利益。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应做到不卑不亢,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探寻双方的共赢点。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在短时间里利益可能存在偏重,然而中西文化本身都是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切忌一味的崇洋,也绝不能贬低我们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3.3 优化非语言的交际手段

除了语言交际的手段之外,非语言层面的交际要素与手段也有很多。比方说,借助于差异化的神情、手势及表情等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行为也属于交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很多语言成本较高或语言无法通达的情况下,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此方面,中西方所存在的差异更加突出。通常情况下,在交际活动中,西方人有极其丰富的肢体动作,但中国人却相对要内敛一些。企业在引入境外资本的过程里,应熟练地使用这种文化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中国人应当了解西方人的拥抱行为中所包含的交际语义。所以,要想确保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就必须重视优化那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与方式。

3.4 培养商贸文化意识,减少文俗冲突

在开展商贸活动时,要想减少商贸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冲突,就应当重视培养人们的商贸文化意识。应熟练地掌握中西方所拥有的不同的实践特点、风俗习惯及商业惯例,根据不同文化的审美情趣、操作模式、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探寻实现文化协同的途径。对交叉文化背景之下所进行的商贸活动而言,应重视组织机构与战略的设计,应融合文化,共同合作,努力开创商贸活动的友好和谐局面。此外,在企业、公司里应成立专门负责商贸公关活动的机构,组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员工按照国际惯例与各国的文化习俗来模拟管理经营与商贸谈判等活动,勇于承担各种角色,重视交际活动,切实地感受不同的商贸文化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增加跨文化意识的相关训练,以期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商贸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志勇,张强.谈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0,(16):7-9.

[2] 李晓明.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技巧与应用[J].才智,2011,(13):11-13.

[3] 陈宇.浅析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14):12-13.

[4] 陈德凤.商务英语交流有效性的研究[J].大众商务,2010,(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