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学生职业竞争力

高职高专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行政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秘书等方面工作,必须具备适应工商行政管理一线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想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必须强化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从教学源头上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专业人才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文件,其中包含了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和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分散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独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识实训、专业模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四个环节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

二、围绕实训构建实践教学“三级平台”

“三级平台”是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走向过程,通过“ 三级平台”的系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初级平台--课堂模拟训练平台

初级平台建构在课堂中,教室即具体的工作台,学生与老师就是基本的工作人员,通过师生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践性教学。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纸上模拟训练,一是情景模拟训练。

纸上模拟训练就是以书面方式让学生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与技能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在脑海中。纸上训练适合于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尤其着重文书写作训练和公文处理训练。

情景模拟训练,就是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下训练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某些内容、某些工作技能。根据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应重视会务情景模拟训练、接待工作模拟训练和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训练。

2.中级平台--实训室操作实训平台

通过课堂模拟训练,学生对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有了初步的掌握,这时学生可上升至中级平台。中级平台要构建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实训室包括:

(1)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模拟实训室。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文印室、文书档案管理室等构成,其训练内容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活动。该实训室可以和文秘实训室合二为一,实行资源共享。

(2)工商行政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该室用于实训的主要设备有:计算机系统设备、影印制作设备、音响摄制设备、通讯终端设备四个部分。其中有些设备的操控要与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实训室联合起来,如音响摄制设备与会议室结合形成一个工作场所;影印制作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同工商行政管理办公室、文印制作室结合形成一个工作场景等。本实训室重在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专业技能: 一是计算机的操控技能,二是常用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工商行政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添加相应设备复合而成。

(3)现代交通驾驶实训室。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阶层,户外活动特别频繁。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对学生进行该项能力训练,其训练种类主要是汽车类。实训目的:一是掌握熟练的操作能力,二是能应急排除简单的故障。该项训练应与证照鉴定联系起来, 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又由于此项实训室的投入较大,可因地制宜,与驾驶学校联合办学。

3.高级平台--工商行政管理实训与实习平台

高级平台建构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可以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实习环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实训阶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了解实训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增加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专业综合实训阶段。一般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通过本部分的实践,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第三阶段,毕业实习阶段。成功的毕业实习,不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获得用人单位的聘任,达到一毕业即就业的良好效果。

三、建好工商行政管理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体现高职高专工商行政管理教育的特色,体现多种功能,如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综合素质培训功能、预就业功能、信息反馈功能等。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建立“合作制”的实训基地。工商行政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

1.校内实训基地:地点为机关各处室、系部办公室,校内专业仿真实训室。其主要模式有: a. 基础性实训,完成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的实训。b. 专业性实训,完成专业系统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的实训。C. 综合性实训,以课程设计等形式,完成专业综合技术应用、提高专业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实训。d. 模拟性实训,用智能型、数字化设备模拟显示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操作实训。

2.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认识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四、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高专与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重大区别。最理想的高职高专教师应该同时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良好的职业技能。我们专业多次派教师到工商机关和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充分整合我系资源,和文秘专业相关的课程由文秘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完成。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具备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开设讲座。

五、通过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促进职业技能的训练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兼顾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级率,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在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体系中,我们提倡多证多能,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取得专科文凭的基础上,还要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office模块)、助理行政管理师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员证、秘书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世民 胡海: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5期

[2]李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J].长春大学学报; 2007年第9期

[3] 黄丽华: 职业学校化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J].广东化工;2007年第8期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摘 要:“十二五”总体战略框架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成为“三化”协调发展中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以河南农业大学

>>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就业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 新形势下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合理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刍议 浅析当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的机制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模式探讨 转型形势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格局探析 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10).

[5] 王金满,白中科,师学义.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与前景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1,(4):14-16.

[6] 吴次芳,叶艳妹,岳文泽.试论土地利用工程的学科属性、体系和发展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7,(3):26-31.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现将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6〕162号文)转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雇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关发〔1995〕357号文)的精神,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1996年5月4日  劳部发〔1996〕162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私营企业和请帮手带学徒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工商户),均应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为了保障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通过提供政策指导、推荐劳动合同范本、加强劳动合同鉴证等工作,促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依法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同时,要充分运用劳动监察手段,检查、督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到1996年年末,应当全面完成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

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作,督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四、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要和劳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通过参与指导、培训人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必要性的认识,加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步伐,并引导其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渐成熟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明晰化,强化专业实习的任务也被明确提出。不过,除了为什么实习可以有大致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初步检验)之外,以什么方式实习、在哪些领域实习、在哪些岗位实习以及岗位实习的要求是什么、具体训练要求及其效果如何考量等问题,国内高校实际上均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条件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做法,专业实习方式可谓多样化。行政管理专业实习须明确如下问题:第一,价值定位———专业知识的结构性设计向管理实践的功能性切换的初步尝试。作为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必备的人才培养环节,专业实习的目的是依据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要求将理论知识通过初步实践而转化为实际能力。第二,范围与岗位定位———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应该选择党政群团组织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部门具有简单管理功能的岗位。这种管理岗位对部门内部而言主要是技术操作性质的基础工作,对社会职能而言则是管理服务性质的工作。第三,内容定位———日常管理技能与信息整理。专业实习的具体训练要求除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标准化的日常管理技能设计外,还应加入适时性的专业课题调研,进行专项信息资料搜集整理,以强化学生专业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训。第四,评价方式定位———日常性考核与专项性考核有机结合。日常考核以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制度规定为依据,专项考核按照专业实习课题和学生自选调研课题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同时附加对专业实习单位跟踪回访的评价,从而使专业实习效果评价多元化和综合化。为此,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哈尔滨市所属的城区党政群团及部分基层公共部门建立起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这些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道外区、平房区、南岗区、香坊区和道里区等。在大三春季学期的下半学期,我们选派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学生分赴各实习基地进岗实习。从实习岗位的分布来看,一是从团区委下派到各街道团委担任挂职副书记,开展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群团工作;二是从区人事部门分派到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常规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承担各区政府的专项任务,如经济调查、民生状况调查、普法调查、执法检查、人口普查等;四是直接派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承担基层日常服务工作。从实习的效果看,由于严格规定了实习期间的坐班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专项课题调研任务,实习学生的管理正式纳入所在实习单位的日常人事管理体系,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积极合作、服从规范、坚持原则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使他们有机会较为直观地了解城市公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并直接体验党政机关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繁杂的日常管理内容,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走向社会铺垫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

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体验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机会,同时也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反馈了诸多问题。概括而言,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反映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美国行政学者小劳伦斯•列恩认为,“在制度化程度不高的领域中,例如,行政、社会工作、计划(规划)、教育‘,基本知识’由什么构成的问题远未明确”,因此,“掌握基本知识被认为不如为了与实践相适应而对价值、规范以及态度方面进行整合那么重要”[1]。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更多为由价值、规范和态度等要素的整合倾向所替代,寻求“基本知识”的体系化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被公认且普遍设置的学科或专业,无论如何也需要确定其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范围,这样才可能将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由于专业实习岗位往往都是一些从事具体管理服务业务的,在繁琐零碎的日常工作中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换言之,一些具体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非明显,这就使专业实习失去了专业性特征而弱化为一般性的实践素质训练。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实习岗位选择的不当,而是关于专业基本知识体系规范不够明确,尤其是对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完整性诠释得不够。“行政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本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通常我们将其定义在“公共”范围内并与公共目标实现直接相关,即它是公共生活领域的管理活动,所以它必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传统以及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构成其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论、原理、规范、方法等内容也便主要涉及这些范围,并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实践中[2]。专业实习的专业性缺失与专业教学没能有效贯通专业基本知识体系传授这一主线相关,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学中进一步确认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核心主导地位,以此为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领,从而增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秉持服务于实践能力培养宗旨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力图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理论阐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诠释并规范本土管理实践的本质与特征,探求具有宽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途径。依此而言,无论学院派与实践派的分歧有多大,其直接结果必然是引导人们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关注,亦即寻求“价值世界”(“价值知识”)对“事实世界”(“事实知识”)的阐释和把握能力[3]。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给予充分肯定,对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与本单位惯常做法之间的差异感到不够协调;实习学生明显意识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距离,专业理论知识面对具体工作偶现的尴尬局面使其实际效用受到质疑,他们明确指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案例的不足,需要加大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管理事实的比重。此现象是我们在开展专业实习之前就已预料到的,因此,每一轮次的专业实习之前,都将由教师进行专门的实习培训,重点进行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强化,但是仍然反映出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中的某些偏差———长于理论知识的教师导致专业教学长于理论的结果,这要求我们有效解决将专业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原则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始终的问题。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侧重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专业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方法论层面上,即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层面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才是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专业思维方法旨在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观察问题、获取问题、剖析问题、定义问题和解释问题的符合理性精神的立场、观点及具体办法,这是我们理性地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前提。专业学习方法强调认知性知识和感受性知识获得途径的快捷性和有效性,它包含着如何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广泛和更自如地对“知识”问题理解、消化、整合与运用的能力,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主要关注管理实践中具体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其效度,它需要排列问题信息的次序、问题的关节点,找到破解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这是专业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专业实习的考察,我们确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体现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取过程中,这实际上也就是专业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综合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旨趣

专业实习的经验表明,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实践给予人们的专业教育是课堂知识传授无法替代的,尤其是“第一线公务人员”或“最基层行政人员”的具体工作通常需要进行“精力分配的裁量”与“法律适用的裁量”的两难选择,工作的排序及其质量的评价等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经历中累积[4]。这些具体、细致而又繁琐的感受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实际体验,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强化综合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凸显典型性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是目前普遍认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综合性与典型性结合效果较好的形式。它通过自我编导、模拟、表演、讨论、评价和深度思考等直接参与性环节,使学生根本转变学习角色,获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体验性和创造性,为专业实习实践搭建了必要的中介和桥梁[5]。因此,专业实习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实际集中在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效度上,这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案例选择的适度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坚持综合性与典型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综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程度,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和定义问题性质的基本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化的实施路径

专业实习反映的专业教学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并合理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来修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计划设计、计划落实、内容安排、方式选择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通过这些基本环节的有序排列组合可以摸索出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的有效路线。

(一)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的科学化与动态化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是其有效实施并发挥良好作用的基本前提。这一设计首先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即依据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而形成一种专业教育理论的过程。就信息源而言,这一方面需要行政管理实践探索的强力支撑,突出其“制度环境、实际工作者所需技能和专业问题处理技术”等整合的必要性,还需要“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个相关科学学科”的相互融通[6]。科学化的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就是要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并在相关学科的融汇中完成对其特点科学阐释的任务。同时,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还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面对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必须给予随其变化的理论诠释,因此就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教学计划落实的制度化与系统化

对专业教学而言,教学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其落实也就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来加以保证。制度工具是人们反映事物规律及实际需要的文明成果,其规范功能与效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相应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它为行为确定了规则和标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具体实施的制度体系应该是不断追求其整体系统化的过程,有关教学计划执行的目标、原则、程序或流程、效果以及执行主体的规格、执行内容、合作方式和权责分工等基本方面,均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加以体现,以便使执行的秩序、效率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可以在相同的标准衡量下求得一致性。

(三)专业教学内容关系的逻辑化与细致化

如果说科学、动态的计划设计和制度、系统的计划执行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那么专业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化与细致化则是其有效实施的核心所在。逻辑化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体现在知识结构上是通识性、基础性、专业性到专业延伸性(教学模块设计)之间的紧密衔接的排序关系,形成专业知识依次递进的逻辑序列;在知识类型上是理论性的认知性知识与实践性的感受性知识之间构成的内在逻辑线索。细致化突出反映的是专业知识结构与类型的具体课程教学大纲及其课堂教授内容之间实际安排的精确程度,它是实现专业教学内容逻辑化的具体要求。

(四)专业教学方式选择的多元化与创新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目和教学内容实现的基本工具。组织学习理论观点认为“:当创造的方法确实发生时,学习才发生。”[7]因此,创造方法的多样化就会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求知路径。行政管理得益于多学科的滋养而生成,其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也自然得益于多学科教学与研究方法的借鉴。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落实过程中,不断寻求多学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是保证准确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些方式除传统规范教学方式包含的主要方法和互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外,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恰当运用将逐渐成为关键的支撑要素。

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正学院;行政管理;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10—02



一、引言

广东培正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第二课堂是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如勤工俭学)、服务性的等等活动。我们认为,第二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起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校园学习娱乐氛围,它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和开放性地培育人才的园地。

纵观学院近几年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社团数量庞大,规模空前,全校42个社团组织,包括文化交流协会、红蓝电脑协会、知识加油站、证券期货投资协会、连锁经营研究协会、酒店管理协会等,几乎所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社团组织和成员;校园活动异彩纷呈,包括各种知识讲座、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文体和娱乐活动等。这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发展的学校所必备的优秀的学生活动传统,已经积淀起来的第二课堂文化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从而确保了其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同学们对于课堂之外的学习和兴趣要求,但是从总体上讲,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的关联性还不够强,其中文体娱乐活动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第二课堂时间。专业的拓展性还不够广,知识性也不够深。也就是说,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没有形成学科方面的特色,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化专业内涵。现在,我们以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本系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如何围绕专业知识展开组织和构建。

二、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构想

(一)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

我所在的公共管理系目前只有行政管理一个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它受到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学科本身的交叉性、边缘性特点决定了其专业定位的模糊性,要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凸显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原因是本专业同学对于行政管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容不甚清楚,对将来的就业趋势缺乏了解,有的出现了消极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制定出适合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借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辅助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拉近专业学习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专业拓展教学还没有能够渗透到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尤其对于培正这样一个民办高校的新兴专业来说,大部分同学都是调剂后分配到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学习的,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专业意识,专业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系部也还没有前瞻性地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围绕专业来开展第二课堂构建。以上造成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难以建设性地开展本专业的活动,面对其他专业的特色活动则有盲目跟风的倾向。同时,2012年的学士学位评估工作马上就要展开,专业评估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则是检验我们办学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专业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回答同学们普遍反映和关心的对于本专业不知道要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的问题,也可以使大家对自己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可以使学位评估找到有力的落脚点。

(二)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原则

1、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在院团委学生会的统一领导下展开的具有专业建设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从总体上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对专业的认同度和了解度也不同,因此,需要让学生树立专业素质培养第一,辅以第二课堂促进学习的集体意识。以往第二课堂留给同学们的印象是一种主要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于自身专业的学习帮助不是很大的课外活动。一些老师也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完成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保障,至于第二课堂应该属于学生的自由安排,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这种想法既违背了教学相长的素质教育目标,也割裂了课堂学习与课外辅导手段相结合的教书育人的关系。我们应该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突出专业知识的拓展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又不是单纯的学生课外活动,需要教务处和科研处的在学习管理上予以支持。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时向全国高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最近,《广东培正学院课外科技活动学分实施办法》已经出台,当中将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选修课程列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科专业学生至少选修课外科技活动2学分,学生参加后在学期末记录取得0.5课外科技活动学分。通过学分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拓展活动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但我们的目标并不仅此而已,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厚的专业收获。

2、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应凸显专业的学科特色。它既不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作用,也不提倡学生只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等素质教育。本专业相比其他门类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特别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活动就失掉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要将课堂上僵硬的、封闭的、狭窄的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的知识理论内容融会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去,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组织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知识容量大的优势,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检阅他们对行政管理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升华他们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行政管理学科交叉化的知识内容,影响到了我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选择,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认为不管我们如何创建自己的第二课堂都会带有其他专业活动的色彩。实际上,内容上的重合并不影响第二课堂形式的创新,我们要在第二课堂中重点开展深入社会,关注民生的实践活动,让社会成为我们最宽广的第二课堂。又因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行政管理的政策法规,具有行政管理业务能力与素质,能适合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能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所以我们更要走向社会,从中了解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决策的依据,掌握社会各类机构的行政管理规律,也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专业意见。

3、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校内外的现有资源,在院系配合的基础上发挥同学们的首创精神。要把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持的和物质保障。当下第二课堂活动在培正学院蓬勃开展无疑是与上级的重视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关乎到学校荣誉的大型文艺表演、学科竞赛等对外活动更是受到格外关照。反观系部组织的一些活动,因为规模小、影响力有限,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筹措经费和申请场地,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时间和精力去拉赞助、搞宣传以缓解学生经费预算有限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对第二课堂活动要做到量力而出,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例如,可以通过承办协办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获得学院的物质支持;也可以与其他系部或学生社团开展合作,举办针对我系行政管理专业背景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加政府部门或者政管理部门的各类考试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等。以上办法在控制活动成本的基础上既兼顾了学院对于各系部活动的整体组织,又使得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参与,对他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将来就业的帮助不言而喻。

(三)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构建

1、筹备阶段: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各系(部、中心)应将本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场所和经费预算)上报学生处,由学生处审核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展活动。因此事先做好一份切实可行完整有专业特色的策划书非常关键。待策划书做好后,需征询科任老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在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上给予指导。辅导员做好时间、场所和经费预算的审定,以不影响教学秩序为前提,保证学生经费总体不会超支,规定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场地有计划地开展。学生会必须做好通知报道工作,可以通过广播、互联网等快捷便利、信息涵盖面大的手段进行宣传。

2、实施阶段:在校内方面,主要是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讨论活动,“定期举行时政知识竞赛、时政演讲、时政辩论赛以及公文写作竞赛,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时政报告、政策分析讲座,提升他们对于时政理解能力。利用学校计算机实验室,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现代化办公和行政信息处理能力,练习编制行政计划与人事考核方案,举办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网络模拟考试等。在校外方面,主要利用周末和假期让学生走入社会,考察各种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组建社会调查服务队,就时政热点、民生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在教师指导下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字写作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每一年的省考和国考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机会,也会为将来的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辅导员要加强思想上的引导,强调专业学习拓展活动的重要性。学生会须安排人员做好考勤和记录,在学期末总结的时候为教师统计成绩和辅导员德育分评定的依据。

3、总结阶段:第二课堂活动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对于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如果是集体参与的,在每一项活动结束后的一周都必须填写我院的《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表》并把活动的具体方案一起上交学生处备案。如果是个人参与的,需要到学期末填写《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分取得情况汇总表》统一由辅导员交给科研处,作为学分统计的凭据。学生会在每学期末须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效果较好,影响力比较大的特色活动系部予以继续支持,对于学生反映效果一般的活动予以淘汰。同时应该邀请教师和辅导员对我系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点评,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

三、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展望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选择人才的标准越来越趋向于实用性,而实用性的核心是要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只靠第一课堂的知识讲授很难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质是研究国家政策、研究社会发展的学科,更应该具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的创新实践勇气。要训练和培养本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依赖于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就人才培养而言,没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只能是哗众取宠的表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把我系第二课堂变成求真务实的精品活动,有助于检验和转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第二课堂要包含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否则便不能满足学生进入大学求知创新的根本要求,偏离“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培育良的好第二课堂文化,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是我系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才会使得我系学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会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走出一条符合我系学生工作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于志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