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6.31.220

1微课简介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以讲授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个问题为目的,由简短的视频及配套学习资源所组成。微课是相对常规课的一种说法,在时间上只有10~15分钟,不像传统课程一样有几十分钟。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师可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扩大知识范围。微课时间短,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课程重点。国内外教育者广泛关注微课,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形式,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的授课方式以翻转课堂为主。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尔曼和亚纶・萨姆斯提出。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前置学习方式,在家通过讲座和微课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到学校补充教学及答疑解惑。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大显身手,教学流程、师生理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其次,学生在课堂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师生之间有更多交流沟通。

2学分体制

与学年制相对应,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基本方式,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毕业标准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高校设定课程学分、毕业最低学分绩点,指导学生选择相关课程。

学分制的鲜明特点是灵活性,在注重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学分制在教育创新与变革上的最好体现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毕业标准即可。传统的学年制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手段单一,以行政班为自然单位,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授课科目完全一致,要求学生在满足学年时间的前提下再评判是否满足毕业要求。学分制则以学生的自由选课为核心,在完成规定内容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由,这能够让学生真正把兴趣爱好融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同时学分制的灵活性给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因为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再也不能以行政班为单位,学生的课程是独立的。

学分制下,学生个体行动和流动性不断增加,班级的观念逐渐淡化。学分制还造成了极大不确定性,教学管理的对象、内容不再单一,教学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加。学分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应改变原有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更加机动灵活、全面有序。学分制下,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保障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管理学生,推动学分制的全面施行。

3课程目标、特点及对相应教材的需求

3.1课程目标

在微课与学分制下,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有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成果。在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在课程教学方法上设计合理,教学目标及学习成果明确,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授课上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

3.2课程自身特点

(1)微课特点:①开放性:学生根据微课进行自主学习;②局限性:教师决定进度;③兼容性:打破地域性与时空性的壁垒,实行线上课程指导,为翻转课堂奠定基础。

(2)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包括:①熟悉管理课程内容,做好微课备课工作;②开展教学设计,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组织教学;③作业单和活动,监控学习状态;④通过线下课程组织集中教学,答疑解惑;⑤确定考核方式,负责成绩评定及录入;⑥课程结束后提交课程学习成果。

3.3对相应教材的需求

学分制将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后学习成果的展示,而教材仍延用以前的传统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清楚地知道所要掌握的POC、SOC有哪些,进而不能很好地进行选择性学习完成成果展示。另外,教师利用传统教材,对于融合类知识也不利于清晰传授。另外,“微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学生课后根据微视频的内容进行学习、资料收集及讨论,那么在学习过后要掌握哪些内容、解决哪些问题,在传统的配套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写明,学生的课后资料收集及讨论学多盲目进行。因此,在微课与学分制下,在教学过程中需有配套的校本教材,教材中应在每章节前增加学习导向页,内容为包括明确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学习步骤等,增加“微课”学习任务单。

4微课与学分制下的校本教材设计

(1)校本教材建设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也影响到培养人才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校本教材的建设和开发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新要求为度,既要为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又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思路。为此,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观,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本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要为学生自我学习留下发展的空间。

(2)校本教材建设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学院、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为原则,能够充分体现本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教材。校本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植根学校、面向学校、为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大力实施切合学校特色,区别于统编教材的补充与延伸,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校本教材的建设开发要综合考虑学校生存的社会环境、办学设施、文化环境、专业需要等,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不顾学校实际或照抄统编教材,就无法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也失去了开发校本教材的目的和意义。

(3)校本教材的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设计相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材内容、形式上,结合学校的现状,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融入学习设计单,在各章节前,明确指明预期学习成果及学习任务。同时教材的呈现方式是立体化的,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的素材都可以纳入校本教材框架内。纸质教材、数字教材、网络课件都是优质校本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构建立体化教学空间。

5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正在流行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得到充分运用,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有效。作为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脚步。学分制背景下,校本教材设计突破原有课堂老师一言堂的局限,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有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课前预习;课中观摩

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鲁教授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2009年微课程首次被到网站上,因其具有简短精练、可翻转反复进行播放学习等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不仅如此,微课还是一个教学视频的记录,是系统化的,包含教学策略、情境、问题解决,它是教学的补充和丰富,除了课中,还可用于课前、课后。微课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身学习行为。

本研究立足于微课特点,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理论为指导,探索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建立有效的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系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访问,重复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强化学习效果,也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方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一、高二、高三篮球选项班、足球选项班、形体训练选项班,各年级各选项随机抽取30人,共计27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2)观察访谈法:对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篮球选项教师、足球选项教师、形体训练选项教师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对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一、高二、高三篮球选项班、足球选项班、形体训练选项班各年级各选项随机抽取30人,共计270人,回收266份,有效回收率98.5%。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结果和调查材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首先,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要领的讲解,而每位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专项,同时也有薄弱项,在教薄弱项时,如男教师教健美操和啦啦操,女教师教足球和篮球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通过访谈得知,体育教师认为若有相应的微课教学资源作为丰富和补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引领学生学习,同时还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发现、追问、提升,从而达到体育教学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此外,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大,示范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再现情景类的微课视频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针对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条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馈,我校高中生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电脑拥有率为96.3%;88.1%的学生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也可方便地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下载学习资源;且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体育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学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切实可行的。

2.微课的制作

通过参与微课制作,本人认为优质的微课应该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我们拟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动作技术的示范、微课的拍摄与制作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微课的教学设计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参与设计,他们能根据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呈现条理清晰、精彩有趣的课程情节;动作技术的示范最好是该专项的年轻教师,用他们规范标准又富有青春活力、简洁鲜明的技术动作示范感染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微课的拍摄与制作由擅长软件运用的教师操作,可用录屏软件、手机、iPad、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拍摄教学过程并确定视频格式,使微课录制更流畅,效果更精良。

3.微课的应用形式

(1)课前预习自学型

体育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呈现具体、形象、生动的运动技术,学生可通过课前在家中预习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及易错点,这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培养运动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观摩学习型

传统体育课教学中,教师教授某项技术动作,如“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只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动作示范来完成,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无法看清过程。但是,在微课视频中能将“一大、二小、三高跳”的技术动作设置成正常速度示范和慢动作示范,并且每个环节在生动解说之余配上简明的文字,既能变抽象为形象,又能够反复观看,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感性认识,进而深刻了解各环节的技术要领,最终掌握该项技术动作。

4.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通过对篮球、足球、形体训练选项班教师进行访谈,他们一致认为,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并请教老师;基础弱的同学课后还能通过微课视频,反复多次观察技术动作,领会重难点及易错点,对技术动作理解更透彻,掌握更娴熟;95.2%的学生认为通过微课学习能从中得到收获。此外,微课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学习需求,能增加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得到增强。由此可见,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且富有实效的。体育微课的制作最好是由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其应用形式有:课前预习自学型、课中观摩学习型、课后复习巩固型。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打破了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个性化学习、按兴趣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因此,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课的不足。

2.建议

(1)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育技术能力。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教师需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掌握相应的技术。

(2)体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学习、总结,使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能结合新课程理念,从课程和学生特点出发,通过团队合作,制作出适合学生和同行使用的高质量的微课。

(3)体育微课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知识点选取要面向学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要有关联性,形成系统完整的微课教学资源,使学习者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

(4)体育微课的学习应该有学生的提问、练习、测试等,而不是单纯地看视频,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媒介的交互,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5)微课关注的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及易错点,是常规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使用时必须与体育课程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1):85-87.

[2]赵良.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4(05):78.

[3]常彦君.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4(11):126-128.

[4]唐艳,唐军.“微课”:高校体育课教育资源建设新途径[J].软件导刊,2014,13(06):167-168.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高职英语;理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96-02

一、背景

近几年,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微课的出现也是顺应了“微时代”的发展需求,它对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要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生生活节律”。

2006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录制的微视频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2008年秋季,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课程,影响力极为广泛。国内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授张一春指出,微课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我国最早的微课应该是2012年底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的“凤凰微课”,每个微课时间为5~10分钟不等,特别适合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线学习。

自2013年全国高校第一届微课教学大赛举行以来,微课在高等学校很多教师的心目中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层出不穷,微课的数量不计其数。2014年全国第二届微课教学大赛的作品数量虽不及第一届,但质量普遍提升很多。我系有几位教师参加了全国、省微课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方式已经走进高职院校,它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二、微课与高职学生

微课是以流媒体的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它突破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特点,将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及相应对策等贯穿于微课中,通过教师精彩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来,必要时辅助一些音乐、动画,使问题得以具体化。这种新型传授知识的方式比较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求。微课给教师教,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目前,很多教师都在研究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研究微课的定义、特点等,从而能通过微课平台更好地传播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和设计。笔者经过分析研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对微课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供交流参考。

(一)微课主题明确,短小精悍

关于微课的时间长度专家意见不一,对于高职学生,相比较课堂通常50分钟的时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研究,成年人10~20分钟专注于一个视频没有问题。微课内容精练,主题明确,突出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语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符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部分高职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甚至没有达到及格线,传统课堂上教师很难做到兼顾每位学生,使其把握知识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课堂气氛易沉闷,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积极性受挫。微课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没有听懂的学生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查漏补缺,同样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真实,实用性强

今年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提交的作品中,77.6%的作品是关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知识点,专业课程中78.3%的作品获得奖项,这些获奖作品的特点是突出了情境教学。旅游主题的微课拍摄点会选在景点或大巴车上,体育主题的拍摄点选在学校操场或体育馆,酒店服务为主题的则选在酒店大堂、餐厅或客房,教师和学生会根据主题统一着装,职业性特征非常明显,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场所无法达到的[3]。以笔者所教的导游英语课程为例,我们课程组将导游英语教学内容分成模块,从机场接团到最后办理离店手续送团,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各个场所进行拍摄,将每一个模块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融入到10~15分钟的微视频中,纳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内容更逼真,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拓宽了他们的职业视野。这些微课视频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播放或课后操练,它们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时空无限,便捷高效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有智能手机、iPad或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随时随地选择相应微课内容进行学习,进行真正意义上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通过微课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由于我们导游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班级人数多,在课堂上还不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有模拟导游的机会,必须在课后自觉完成,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解决,或与教师、学生交流,进一步完成知识内化的学习过程[4]。

(四)声图文并茂,设计精美

“文字、画面、音乐”是组成微课的三个最直观的要素,一个好的微课设计必须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文字精练、画面美观、音乐动听,这样的微课才算是真正精美的教学成果[5]。制作微课时,配上与内容相一致的图片、动画等元素会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致,简洁的语言、动听的声音会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微课视频中的重难点,使他们有兴趣完整地看完教学内容。例如,在导游英语课程途中讲解中,关于大巴车上英文导游可能出现方向指错的问题,我们通过flas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导游员方向指错导致游客出现的尴尬窘境,令人捧腹,但给我们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掌握如何应对此类问题的策略,再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反复操练,掌握这一环节的任务就轻而易举了。

三、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理性运用

微课的主要优势在于“微”,有利于促进碎片化学习,有利于与其他教学资源融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新一场教学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如何制作优质微课资源,理性使用微课资源,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使微课成为我们教师的好帮手,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建立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资源,确保微课质量

目前公开的高职英语微课视频并不多,也不成系统,微课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制作适合自己学生的高职英语微课视频,彰显职业特色并把它们系统化十分必要。一个好的微课制作团队是优质微课资源的保障,应该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高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掌握不够,通常只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功底深厚,他们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知道讲什么及怎么讲;年轻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创意多,英语语言地道标准,深受学生喜爱;好的微课视频更离不开精美的设计,是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在高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短时间内不能提高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些技术行家,三管齐下,精诚合作,确保微课资源质量。

(二)微课仅是教学辅助手段,防止盲目使用微课

北京吉利大学朱冰老师认为:微课以短为特色,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因为是提前录好的,不能支持动态临时性的问题。因此,微课应该配合其他教学手段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而不能盲目地要求所有课堂全部采用此种形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将如何撰写商业信件、邀请函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课后反复学习观摩,也节省教学学时。但互动性较强或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适合在课堂进行,如学生演练对话等。现阶段,微课的设计制作所需的时间、精力远远超过常规课程,不要由此轻视课堂教学设计。微课应该是常规授课的有力补充,正确处理好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才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微课的有效性

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致不浓,且缺乏持续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价值。建立评价体系网络平台,教师随时上网查看哪些学生学习过微课视频,哪些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练习等,同时由于微课是全英文讲解,防止一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部分要点,课堂上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但也要避免简单重复微课内容,让学生感觉微课看与不看一个样,使他们出现惰性情绪,造成微课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微课在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微课的建设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高职英语教学微课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建设适合他们的优质英语微课资源,理性对待,合理使用,使其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体育口诀具有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简明扼要、易懂易记、富有韵律等诸多特点,对增强体育课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体育口诀,将会大大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口诀”具有精炼准确、重点突出、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类型的问题,合理巧妙地运用口诀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从而让体育课堂更加活泼有趣。

关键词:体育口诀    趣味性  创设    学会运动

引言:

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练习为基础的,融合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讲解简明扼要、生动形 象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语言艺术。而口诀教学法具有用字简洁、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富有 韵律、易懂易记等优点,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概括、总结、创编一些实用的口诀加以运用。体育教学中想要通过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把一个技术动作讲得详细到位,体育老师可以将动作要领编成口诀,让学生先记住口诀,慢慢体会后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对增强体育课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

一、识决善教,了解体育口诀的分类

体育口诀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体育技术动作方法和要领用几个形象的字词编成口诀,使动作技巧形象化,专业术语口语化,动作操练简单化。主要可以分为体操类、田径类、武术类、球类、韵律操及舞类口诀等。

例如:在站立式起跑的教学中根据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可以把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编成一个小口诀:屈腿开立,身体前傾,用力登地,快速摆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小口诀:一摆二蹬三跳起,快速蹬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仲小腿,后跟着地先前起。

以韵律操的教学为例,韵律操的节奏感很强,在教学中可以用一些小口诀代替传统的的口令,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踏步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口诀:手臂摆平1-2-1,大腿拍高1-2--1,拍头挺胸1-2-1,眼看前方12-1。在芭苗手位的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口诀:一位两臂弧形垂体前,收腹挺胸向前看。二位-位手型稍拍起,位置稍微低于肩。因此在韵律操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室就可以把口诀运用当成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般把动作要领编成有特色的语言或者词句形成对称或押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容易记忆与掌握韵律操节奏。

有些口诀往往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缩短了讲解时间,增大了练习密度,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乐决细辨,体育口诀特点作用

体育口诀语言精炼,把复杂的书面语用简洁、精当的语句概括表现出来,例如侧向掷铅球的动作可概括为澄、转、送、挺、推、拨,用这六个字简洁地将动作要领表述出来。有的动作要领的口诀虽然简洁,但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把复杂而抽象的动作要领用几个重点的字或词概括出来,既精炼准确,重点突出又生动形象。例如单手持轻物体投掷的动作方法是两脚前后开立,投掷臂的异侧脚在前;投掷臂肩上屈肘,肘关节向前;眼睛看前上方,借着蹬地经肩上向前上方自然挥臂将物投出。用口诀可概括为:沙包拿在手,肩上要屈肘,眼看前上方,蹬地用力投。口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重难点,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注重体育口诀的的运用价值。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体育口诀在创编时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兴趣,根据动作技术结构的特点将运动技术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运用口诀“团身滚动似皮球”,就是将前滚翻的团身滚动形象地比喻成皮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技术动作的核心,从而更容易掌握动作。如,在低年级学习立定跳远动作时,可采用口诀“小兔小兔蹦蹦跳,脚掌用力蹬地面,两臂同时往上摆,双脚落地轻又巧”,从而突出“双脚同时蹬地、落地轻巧”等动作要领;且“小白兔学本领”的儿童化情境,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求知欲。

注重专业术语口语化。有些体育专业术语用“口诀”来表述更通俗易懂。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中把专业术语可用口诀概括成“一大二小三高”,这种表述使三步上篮这种专业术语口语化,学生在练河中更容易把握动作的重点,进行肢体练习。如果遇到比较难的动作时,教师好可以制作成相关的微课视频,多次播放。把视频与体育口诀二者结合使用,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例如“前滚翻”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就在朱寨镇大田小学、后小小学两个教学点尝试录制完整动作示范微课视频,分解动作示范视频,找准易犯错误点进行指导,让学生回家观看前滚翻完整动作视频提前预习,根据我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观看在保护与帮助下的练习视频,学生小组自主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判断那种动作是正确的,哪种动作是错误的,无形中对于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教学中除了用简洁的语言教学还有更多的肢体操练。讲解、示范、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三个核心因素。教师根据动作技术特点利用口诀讲解示范,通过运用口诀将复杂的技术技巧变得简单,这样技术动作的操练也随之简单易行。例如,教师在进行排球正面下手双手垫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一段垫球完整动作,然后观察思考教师垫球手型是什么样子的?垫球过程中垫球手臂是直臂还是弯曲的。垫球部位在哪里呢?垫球的时候要垫在球的哪个部位?采用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进而形成自身对口诀的初步认识。把体育口诀带入体育课堂,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还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更乐意去学习,学起来也更积极主动。

三、学以致用,体育口诀运用教学

1.巧用体育口诀,加强课堂常规练习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包括集合整队,检查服装、人数,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等。低年级同学活波好动,在集合整队中不能做到快、静、齐,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个小口诀“一二三,向前看;三ニ一,要整齐:一起做到快静齐”。教师喊前几个字(一二三,三二一,一起做到),学生说后三个字(向前看,要整齐,快静齐。这样运用口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巧用体育回诀,提高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在人体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是体育学习的核心内容。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粗略掌握,改进与提高,巩固与运用自如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合理的运用口诀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少林武术操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节的完整动作,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整套动作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对每一小节进行分析,用回诀的巡察效果锁定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动作上,结合慢动作演示让学生观察清楚路线,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若是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教师可以个别指导,若是不清楚的学生比较多,教师可以再次示范练习动作,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练习效率。

用口诀进行指导既能解决初学者记忆负担,又能取其关键、重点及精华部分,有助于学生改进与提高动作。在动作技能的巩固阶段引导学生用口诀陈述进行强化动作,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3.巧用体育口诀,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提高体育课堂的组织能力,需要注意口诀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比如,在侧手翻教学前,老师为了激发兴趣,就忍不住展开了:“你们会翻跟头吗?”学生兴致来了,已经会的学生纷纷嚷着想要展示自己翻跟头的本领呢。师再接着说道:“是啊,尤其是一走到那些草坪上,我们呀,就忍不住去翻上几个跟头吧?其实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翻跟头的,一次要翻几十个呢;我们小的时候可供锻炼的方式并不多,翻跟斗就成了主要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侧手翻和翻跟斗相比,只是技术要求更高、有规范的技术要求而已。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练练,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这时,课堂气氛好像是挺热闹的,但仔细一想,这是否引发的太过头了?!又谈何有效。

4.提供展示舞台,借助口诀激发兴趣

体育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往往比较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口诀”资源引入理论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口诀,也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问题或是与内容相关联的简易游戏,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的讨论中来,再配合白板的动画效果和音频效果,教师设计问题情境,采用屏幕遮挡、聚光灯的功能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制造相互讨论的平台,让学生没有机会开小差,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听起课来也会比较轻松,不但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形式,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且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氛围也改善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学思结合,运用口诀注意事项

口诀能概括出所教内容和一些动作技术的重点和精随,但不能包括技术的全过程,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注意一些事项。从教学整体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问题,做到真正的从学生问题出发,怎么练习提升学生体育兴趣?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段和水平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有水平,安排好多样性学习口诀与活动,教学手段灵活性,教学方法趣味性等,真正把口诀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

注意教师讲解示范,增强口诀实效性需要。教学口诀应与教师的讲解、示范相结合。在动作技术学习时教师先进行笼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个抽象的機念,再出示口诀结合示范对学生掌握动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运用体育口诀,增强课堂纪律意识。注意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强化组织纪律性,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课的学习。队列队形练习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很好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课堂准备阶段进行队列队形教学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更有帮助。队列队形教材的命令与执行命令本身具有明显的约束与被约束性。在练习中自然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的学习之中,为顺利过渡到正常的其它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恰当运用口诀,注重课堂需要。口诀运用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在动作学习前用,重难点时用,还是在学生的兴趣时用,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什么时候用口诀才能抓住要点和关键。口诀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一节课运用口诀的次数不能过多,过多的使用口诀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就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运用时还是要慎重选择。如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用口诀“一插、 二夹、三抬、四压”进行教学,学生马上就能有针对性地把握其技术要领。再如,篮球的双手胸前接球用口诀:“先迎后引,接球才稳”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口诀,便于学生有重点地理解和记忆。

“口诀”虽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教学过程和任何动作都提倡用“口诀”教学,而是以利用“口诀”能产生比其他讲解更好的效果为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口诀时要配以示范讲解,还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及项目特点。 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语言词汇,充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和改进“口诀”的表现形式。因此,体育课堂口诀教学应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有效抓住重点和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切实提升学生体育课堂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智华.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生活教育》2017(10)

[2] 赵莲丹.谈利用前置性教学学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课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专业 文化类课程

本文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微课理念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YG13)。

引言

根据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国家概况》(后文简称《概况》)是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该课程的整体目标是:比较系统的介绍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文化、科技教育、宗教习俗等。

目前,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我们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2学时,共19个教学周,班级规模90-120人左右。鉴于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仅探讨英美两国的相关内容,暂不涉及其他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经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庞杂,学时严重不足。在19个教学周中,教师需要教授英美两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文学、文化等章节的内容,其中含盖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但依然觉得很多重点内容无法展开,只可浅尝辄止;而学生对一些难点内容也似懂非懂、难于掌握,对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亦无法深入了解。此外,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日渐程式化,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不够用”,有的学生“吃不了”、“用不了”。

2.班级庞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在90-120人的大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由于课程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和讨论,难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以至于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无法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损害。

3.教学层次不高,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大多只满足于记忆课堂内容、通过考试,学习仅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识记层面,对课程内容缺乏宏观把握,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等高层次思维活动。因此,该课程也很难实现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充实心灵,启迪智慧,构建知识结构的目标。

4.该课程与文化类其他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英语国家概况》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内容与其他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息息相关,如《英国历史》、《美国历史》、《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但在实际授课中,由于师资有限,教师只能顾及各自课程,所以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内容重复、互不衔接的现象。

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相关研究

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将多媒体手段引入英语专业文化类课堂[1],[2],[3]。

后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一些学者提出了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在文化类课程中体现“文化”特色的教学模式[4]。

近几年来,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向 “内容依托”教学、构建“内容・语言”相融合的课程体系[5] [6]以及构建“英语文学及文化课程群”的方向发展[7]。

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微课理论指引下,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微课研究成果,旨在探索一种适合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 顾名思义,即微小的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内容简短的课程模式,通常由时长很短的微课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授课的配套资源组成。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明确提出“微课”的概念[8]。 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9]。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在微课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点,找出并确定支撑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

2.以核心概念为主要讲授内容,开发制作若干5-15分钟时长的微型教学视频。

3.开发制作与微型视频文件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教学辅助材料。

4.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资源整理成系列微课程,应用于《英语国家概况》、《英国历史》、《美国历史》、《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中,实现同类课程之间的关联与整合。

研究特色

本研究认为,微课理念的引入将很好的解决《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现存的诸多教学问题。

1.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授课素材,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及相关辅导材料,充分消化重点、难点内容;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答疑解惑、组织讨论、或开展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课堂讲授,而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当促进者和指导者,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实现“翻转课堂”。

3.微课的引入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费时于较低层面的知识点讲授,而可以更多的引导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由微课开启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生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需求。微课教学资源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5. 本课程所开发的微课资源也可适用于英语专业文化类的其他课程,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交流,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并将同类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根据该课程现行的几本教材,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选取了57个知识点涉及课程基本概念、重要历史人物、主要历史时期、政治制度、教育体制、文化现象、社会运动等。

《英语国家概况》系列微课目录:

I.英国地理与人口

英国名称及相关概念

英国及组成部分

II.英国历史

罗马统治下的英国

安格鲁撒克迅时代

诺曼征服

金雀花王朝

大和议会起源

百年战争

玫瑰战争

亨利八世和宗教改革

伊丽莎白一世和文艺复兴

英国内战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维多利亚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

III.英国政府

英国女王

英国议会

英国政府机构

英国司法体制

英国宪法

英国大选和主要政党

IV.英国教育

英国教育理念

英国教育概况

英国中小学

英国高等教育

V.英国社会与文化

英国宗教

英国媒体

英国节日

英国体育

VI. 英国文学

16世纪文学

17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9世纪文学

20世纪文学

VII.美国国土与人口

美国地理

美国人口

VIII.美国政府

美国宪法

美国政府组织机构

美国选举制

美国政党制

IX. 美国教育

美国教育概况

美国高等教育

常春藤盟校

X. 美国社会与文化

美国节日

美国音乐

美国体育

XI. 美国文学

早期文学

19世纪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XII.美国历史

殖民地时期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二战中的美国

大萧条

民权运动

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微课理念为指导的《概况》课程改革,必将为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变化与挑战。在研究论证阶段,研究者预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寻找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

1.知识点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细化。《概况》课因其涵盖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众多知识点,一向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 “心病”;而这一特点也为该课程的改革和研究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划分知识点,知识点应该具体或精确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程度进行调整。本文所提供的微课目录,仅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框架式的概览,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在此框架下对知识点展开进一步的考量与细化。

2.改革后的《概况》课程仍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但更多的将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改革并不能抛开《概况》课固有特点,使学习者完全摆脱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本研究希望能够探索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生动并富有趣味的形式,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跟进。微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涉及到微课视频的制作,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微视频学习前的指导、学习后的测试、练习和思考题的设计等等。配套学习资源数量不宜太多,但要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练习,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热情。

3.微课的网络学习与应用需要匹配的网络平台。微课学习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持,只有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才能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展开学习、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探析》,《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年第6期,第80-81页。

[2]尹铁超、刘颖、石敏、吴莉:《超时空多媒体课件对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的正面作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第5期,第55-57页。

[3]肖凌鹤:《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以〈英美概况〉课程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36-137页。

[4]蒋红、樊葳葳:《大学英语限选课“英美文化”教学模式初探》,《外语界》,2002年第1期,第42-46页。

[5]常俊跃:《英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效果分析》,《语言教育》,2013年第2期,第11-20页。

[6]常俊跃、赵秀艳、李莉莉:《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系统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第24-30页。

[7]李鳎骸队⒂镒ㄒ涤⒚牢难Ъ拔幕课程群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3期,第102-104页。

[8] 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