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

一、小学语文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

1.小学语文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小学期间学生学习的两大学科就是语文及数学,它们的联系是可以相互迁移及整合。语文这个学科是所有学习的关键性器具,它就等同于基石,其意义就像是地基对于整座大厦的意义。数学这个学科则是所有自然学课程教学的中心,语文学科则是学习这个中心学科的基石。如果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正确理解讲义,那么数学的教学也成为一个难题,由于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就要理解出题人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只要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保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文字的理解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不但有助于数学的教学,甚至也会福泽其他课程的教学。

2.小学语文和音乐、美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今据有效研究表明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其最具想象力的阶段,但是这些想象力并不可以直接用语言进行有效表达,所以,许多小学生都喜欢美术。如果选用美术的策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就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活跃程度,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而音乐可以将人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带领人渐入忘我的境界之中,音乐可以有效刺激人的大脑,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并且音乐还可以利用其欢悦的节奏,改善小学语文较为沉重的课堂气氛。

3.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

当世界以快速的步伐步入工业时代的同时,也慢慢步入了信息技术文明的年代。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之下表现出了比较大的学习差别,当前的学生愈加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反应也愈加灵敏。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对计算机实现较为简单的操作,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收集有利于自身学生的各式各类信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试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开拓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其逻辑想象技能。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1.可以有效化解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难点

当小学生无法正确理清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某些教学内容,产生了思维堵塞,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应用其他学科有用的内容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生动化,最终达到两倍于传统的教学效果。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原本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原本难懂的字词立马就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活”在学生的面前,原来难以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变成要言不烦,言近旨远。

2.培育小学生的思维技能

在现今选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是不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透彻,把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跨学科整合就有助于填充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思维技能,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僵化,所以,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3.有效补充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

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可以搜罗到大批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围绕这部分“额外”的教学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为是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把多门学科知识紧紧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可以向不同方向进行能力拓展,进一步便利的教学信息的传递。顺利进行多学科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获得内涵更为丰富的知识。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就那么几十页,所含有的教学内容毕竟有限度的,而且小学生在人生阅历、生活经验方面也相对较少,因此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丰富其语文学习的资料。

三、整合其他学科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利用数学策略弥补语文教学方式的不足

在进行小学五年级《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小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红军在接到任务到打泸定桥的时候,是如何克服困难,以常人难以达到的速度行军的。在这时老师整合进了数学的策略进行教学。当老师完成课文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之后,没有像往常的教学手法进行组织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一个数学计算题:行军110千米共用了10个小时,请问每个小时需要行军多长距离?老师让学生动动脑筋解出这道数学题的答案。这道数学题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来讲是“小菜一碟”,很快学生就解答出了问题的最终答案:每个小时需要走11千米才可以完成任务。老师紧接着追问学生,那么在《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里面红军行军的速度是不是最快的速度,还是说是平均的行走速度呢?为什么呢?老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要紧密结合课文。很快的学生又给出了答案,他们觉得这个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原因①:在课文中红军已经一整天都没有进食,他们肯定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行军的速度肯定会有所减缓,因此是平均行军速度。原因②:在教材里面讲到红军行军的时候是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而且是在泥泞的道路中行军,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之下肯定会加大了他们前行的难度,其速度也肯定会变得较慢,因此应该是平均速度。还有许多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另外的原因。利用数学中的简单运算,把教学内容中的多方面因素都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把平时较为沉闷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顺畅沟通的场所,学生被教师的生动教学深深吸引,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利用音乐美术提高语文课堂的艺术感

音乐与美术是属于艺术类的课程,当它们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时候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感。音乐有着巨大的魅力,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引起人类不同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月光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重点在于第9自然段中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这首曲子的具体情境。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清楚。在进行这阶段中可以播放这首钢琴曲给学生听,引领学生在曲子中细细品味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并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在头脑中画出曲子中的相应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整合信息技术,有效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感染力

将信息技术整合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图文相结合的影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技能。例如在进行《登鹳雀楼》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直接展示鹤雀楼相关画面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可以形成一个关于鹤雀楼的感性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登上鹤雀楼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情感,从而为正确理解诗句情感表达打下了很好的基石。

四、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扩充教学应用的范围,在整合多学科的基础上运用当代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良.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5.

[2]孙杰远.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郝春荣. 小学语文教学管见[J].学周刊,2013.

[4]曹智勇. 论改革发展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语文建设,2012.

[5]张楷,唐静.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新疆教育报,2010.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第2篇

一、概念

最早公开使用“跨学科”一词的是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S・伍德沃思,现指涉及两门以上的学科。刘仲林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第二,指包括众多的跨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在内的学科群。第三,指一门以研究跨学科的规律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高层次学科。”[1]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教学”定义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2]本研究界定的跨学科阅读教学,是指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的学科知识介入到阅读中,教师结合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围绕某一阅读主题,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最终形成教师、学生以及跨学科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语文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的联结

提倡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既符合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又完全符合具有广泛容纳性的语文课程的特点。因此,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相邻课程)的联结点,才能实现跨知识领域的学习。在我国,阅读教学一般是语文课程的任务,而语文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事实上,其他学科也能够与语文课程有益的配合,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的广泛运用,使其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更为广阔,另外,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逻辑性的语言使学生能更准确、精炼的表达。

1.语文与政治。从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来看,语文与政治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支配及影响,而语文课程也为学生阅读政治材料及教科书奠定基础。当然,语文与政治课程在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方面都不同,语文侧重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政治则侧重观点和立场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政治性较强的文章时,适当的介入相关学科知识,使阅读教学的内容更丰富。

2.语文与历史。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教材中涉及的作家、写作背景、作品等无不涉及历史内容,因此,学习历史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时,必须借助历史知识的配合。而语文的读写能力也成为学习历史的有力后盾,使其能够运用生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

3.语文与地理。语文教材中的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地理环境、提及的建筑、描述的山川草木以及交通状况都与地理息息相关,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讲解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人物志、地方志等都是抽象的。同时语文课程能帮助学生用文字记载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4.语文与音乐。音乐是人类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学生初学语文时,可将其编成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有些歌词也是课文,而抄歌词、创作歌词、学唱歌都是学习语文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音乐科中,学生创作诗歌也有助于音乐修养。

5.语文与美术。汉字从象形字转化到楷体,体现了图画与文字的紧密联系性,而诗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是将语文与美术高度联结起来。语文教材从黑白纯文字到现在的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加之以亮丽的色彩对比,使人耳目一新,教师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强调脑海中应有画面感。因此,美术科从语文课程中获得审美的熏陶,语文科则从美术科中获取创作、立意、构思的技巧。

6.语文和数理化。通常教师会说“孩子的理解能力太差,导致数学审题能力低下,很难学好数学。”数学不仅是公式和符号,语言也是重中之重。而数学的演绎、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样,理化学科为语文学习提供科学知识,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力,而语文为理化的学习奠定语言文字的基础。

当然,跨学科阅读教学并不是将语文课上成政治历史课,而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信息技术爆炸的大时代,需要文理之间的大交叉,需要从各科的学习中获得启发,只有开阔视野,站得更高,才能实现王国维所说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策略及实施模型

(一)从国内外跨学科理念的现实视角,提出跨学科阅读教学框架的实践性

现行教育模式主要还是一对一的负责单学科,尽管某些地区的学校有包班制,但大多数老师会认为连一门课都忙不过来,无暇顾及太多科目。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融合,各门学科呈现的交叉融合大趋势引导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探索,这也势必要求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讲--练练模式,而是将相关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这种整合不仅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整合,更包括学科课程内各部分内容的整合。

建构主义指出,“阅读教学就是支架”。如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承认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意义的合理性,允许同一问题多种观点的存在,促进形成不断趋于正确的理解。建构主义使科学教学设计者明确了自己的基本任务:通过设计各种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者的科学意义理解,促进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教授的是汉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除了要进行最基本的汉语本体知识的教学,还需要进行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跨文化交际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一、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简介

1、学科性质

确定一门学科的性质,其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科的基本属性,即该学科所独具的性质和特点;二是学科研究的对象与范畴。那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呢?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属性与内涵是语言,可见,其基本属性属于语言学范畴。再看其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同时也是外语教学,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2、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陪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能力、得体表达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范开泰,1992)。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的语言知识。

汉语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语言要素及其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言语技能。

所谓言语技能就是指汉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想要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就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语言要素与言语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3)言语交际技能。

在交际过程中,既要注意交际的正确性,也要注意交际的得体性。只注意到正确性却忽视了得体性,也会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4)相关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中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因此,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掌握和使用这门语言。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

1、当今跨文化交际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

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自古就存在,只是近几十年来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胡文仲先生认为,在当今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其主要原因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能够更为顺利地接触和交往。例如: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联系在一起,进行各种交流与活动。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时下,就有不少对外汉语教师通过“网络汉语教学”来教授远在他国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我有位同学在菲律宾担任汉语志愿者,今年刚刚回国,他在菲律宾的学生仍然通过互联网向他学习汉语。可见,网络等通讯工具的发达使得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活跃,并使得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具有持续性。

2、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

胡文仲先生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着重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交际的内容,还涉及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

3、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什么是文化?在胡文仲先生的作品中介绍了多位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对于文化定义,这是因为众学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其研究重点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社会的遗产,是后天习得的。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为人们所不自觉。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采用了Kluckhohn对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样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胡文仲先生根据各位学者的观点,概括得出以下一些看法:

(1)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在当今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研究还不能面面俱到,我们研究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那些与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研究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研究和解决那些直接影响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可造成交际失败的主要的跨文化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跨文化意识等课题。而贯穿这些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可以说文化问题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也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胡文仲先生认为,以下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1)一个民族的历史

(2)一个民族的传统

(3)宗教思想

(4)价值观念

(5)社会组织形式

(6)风俗习惯

(7)政治制度

(8)社会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科技水平等)

同时,在研究跨文化问题时,应注意“主导文化”。如比较中美文化时,主要注意对比汉民族的主体文化和美国的主流文化。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将建立在更加广阔,更加复杂,更加多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研究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外文化交际这块狭小的天地里,也不仅仅局限于东西方文化交际,而要开拓一种“跨时空、全方位、多视角”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中,主要是研究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以及如何提高跨文化意识等课题。贯穿这些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因此,可以说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指导着人们的一切行动”。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4、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活动

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着重介绍了传播这一概念。其实传播与交际表示的是同一概念,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术语。我们可以说传播是“信息传受的行为和过程”。传播按其性质可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

那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非语言交际则包含体势语言、空间处理、声音变化、目视行为及面部表情等内容。《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还介绍了甲级活动中的社会交往、人际交往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无疑是最重要的交际活动,但在教授非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汉语时,也需要注意其他方面的交际活动。例如非语言交际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就很大,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法则,也没有一套明确的符号”,它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在非语言交际领域,正如在语言交际领域一样,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例如:各个国家的体势语言也各有不同,以手势为例,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意义,而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中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言结合使用的,起着重复、加强、补充甚至替代或否定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我们缺乏敏感,常常容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这一重要方面。

5、跨文化交际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的这两种特性决定了语言与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邢福义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也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融’来形容”。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对操不同母语,持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语言教学,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又是一种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关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无论他们学习的心态如何,要求如何,他们都希望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些障碍与其说是语言障碍,不如说是文化障碍,而且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所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人跨文化交际研究,可以使学习者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始终重视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他们就更为容易地排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清除跨文化交际的误会,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冲突,更为得体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两门学科,各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但都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教学宗旨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有紧密的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引人跨文化交际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深人发展。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他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不同文化,协调不同文化的能力,最终能运用汉语准确而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习中也需要注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跨文化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探究。(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有研究出版社,1994

[3] 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文化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45-02

一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学是建立在传播学等学科基础上,与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等相互交叉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涉及其基本概念研究、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交际过程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二 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历史

1.跨文化的起源

跨文化交际比较系统的研究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政府发现其派出海外的外交官外语基础差,且对所在国家的文化也不了解,这极大地影响了外交工作的开展。因此,美国在1946年通过了《外国事务法案》(Foreign Service Act),成立了外交学院,为其外交人员提供系统的岗前和在岗跨文化交际培训。美国最好的语言学家为其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其中不乏著名的语言学家George L. Trager和文化学家Edward T. Hall。前者在语言培训方法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观点独到,论述精辟,后者是被公认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之父,他的经典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被誉为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2.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建立

世界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了经济和政治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美国的跨文化培训计划得以在军、政、外交领域和跨国企业逐渐普及。这些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Leeds-Hurwitz(1988)认为Gudykunst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Current Perspectives》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建立,从此,跨文化交际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如William B. Gudykunst、Judith N. Martin、Michael Paige、Stella Ting-Toomey等研究学者,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术机构,如美国的跨文化教育、培训和应用研究协会,跨文化交际国际研究院,中国的跨文化交际协会,日本的SIETAR-Japan等机构。学术期刊有美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和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nual。这些机构和期刊的建立为跨文化交际学这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发展平台。

3.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国的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在哈尔滨举行,这也标志着中国跨文化交际协会的成立。中国的跨文化研究与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有所不同。首先,中国的跨文化研究的主体力量是从事外语教学的老师及外语类专业的研究生,而美国都是由国家、政府主导,由著名理论学者来执行推进的。其次,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课题主要是与外语教学相关的课题,主要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而美国的研究课题主要是以国家对外政治、经济交流为出发点,服务于这种政治和经济目的。最后,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课题和方法相对狭隘、单一,而美国的研究方法和课题相对来说要丰富些。

三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门语言即是一种文化体系的载体,因此,语言与文化、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实现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掌握这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受到了语言学家,特别是社会语言学家和语用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更多地借鉴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这使得语言学的跨学科性的特点更加明显。

由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这种密切关系,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把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美国,来自语言教育领域和跨文化学术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合作。美国教育部下属的语言习得高级研究中心主持的外语教学中文教学的研究是影响最大的,最能反映这种趋势的合作活动。这项研究是以1991年5月在明尼苏达大学举办的主题为“第二语言课程中文化学习的跨学科视角”的研讨会为基础,由一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学家和跨文化交际学家共同参与完成,并出版两本题为Culture as the Core:Integrating Culture into the Language Curriculum的文集,为外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和跨文化培训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中国,很多外语教师都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尝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但由于缺乏较成熟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和系统的理论支撑,这种尝试通常比较随意,缺乏深入,且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难以把握,效果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专著有张红玲的《跨文化外语教学》、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等著作。

四 跨文化外语教学在我国遇到的问题

1.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还是文化教学这一观点已被我国外语教育界普遍认可。在外语教学中增加文化的教学比重已成为热议的外语教育改革话题。跨文化外语教学需要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知识,是以外语教学为主、辅以文化教学,还是以跨文化交际教学为主?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把两者都学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没有系统的跨文化教学理论和成熟的教学模式,如何把握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就成了难题。

2.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但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什么文化,怎么教仍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历史上,我们学习外语是出自实用主义的角度,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洋为中用”的目的。现在的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那么单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们需要培养既掌握外语又掌握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对外频繁交往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开始重视外国文化的教育,而现在的外语教学在文化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文化,这就造成了我们现在学界热议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我国学生在掌握外语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外文化的过分推崇,有些外语类院校对国外文化、节日的掌握程度超过了本国文化,贬低或忽略了本民族文化。

要避免这种“中国文化失语”想象,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主题意识,增强民族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传授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将本国文化用自己所学的外语知识传播出去,达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效果。

五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展望

跨文化外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外语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文化进行文化教育,在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具有渊博知识、对两国文化都有广泛了解和深刻认识的学贯中西的外语人才;用批判的眼光来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恢复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树立起中国文化的独特立场,从中国人的视角开展研究,用中国人的身份进行跨文化对话,发出中国外语人的声音。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学习的是外国文化,但最终目的是在汲取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把本国文化精髓弘扬出去,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正如我们常说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是今天外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润清、邓炎昌.语言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兴起和发展,使外语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融合成为必要和必然。高职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尤其是医学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4-02

ESP课程教学与合作教学简介

经济全球化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开设了不同的ESP课程。ESP学习者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进行专业学习,或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以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教学是以小组或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共同参与某一学科领域的教学,通过合作达成教学目标。ESP跨学科合作教学通常由英语教师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合作中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ESP教学模式现状与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

ESP教学现状 ESP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由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担任ESP教学;二是由通用英语教师担任ESP教学;三是专业与语言分开,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用中文讲授,语言应用部分由英语教师用英语讲授。三种模式都有局限性,严重影响了ESP教学效果。

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 ESP教学将语言与文化融入特定的职业培训之中,达到全面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由于高职的教学周期较短,学生普遍只有两年在校时间,同时,因为专业课程繁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系统或慢速地学习ESP课程。日常通用英语或文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ESP的教学目标。ESP跨学科合作教学能缩短教学周期,同时,也能解决专业教师不擅长语言教学、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的矛盾,是培养复合型教师的有效方式,是实现高职ESP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

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团队的组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英语教学实际和相关教学理论,我院探索并实施了ESP跨学科合作教学改革。鉴于我院医学英语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ESP跨学科合作教学首先在医学英语和护理英语课程中开展。首先,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从医学类学科中筛选了10位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同时,在英语学科中筛选了10位具备高学历的教师,共同组成20人的ESP跨学科教学备选团队。其次,在ESP跨学科教学备选团队中,分别由英语教师和医学类教师相互进行强化培训,英语教师主要对医学类教师的口语表达进行培训,医学类教师对英语教师进行医学常识普及,因为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在完成相应的培训后,接受由医学类教师和英语教师组成的联合考核,考核合格的14位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英语教师与医学类教师结对,共同组成学院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团队。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的实施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同时,按学院规定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基础英语,因此,将ESP教学放在第三学期进行。由于跨学科合作教学关系到两个或更多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又来自不同的学科,必然会受到行政、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上的支持对合作教学长久稳定地进行至关重要。为支持教学改革,学院教学主管部门从ESP课程的授课时段安排到授课教师工作量的核定都给予了极大的方便,为顺利实施ESP跨学科合作教学提供了保障。考虑到学院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的实际,主要由专业教师协助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而专业教师不参与具体的课堂授课,只负责协助语言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书目,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讲座或辅导。合作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与合作者的意愿确定,通常包括共同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共同交流教学观点和思想,共同编写教材或组织教学资料,共同熟悉和学习教学大纲,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估及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鉴于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课程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并有效实施,积极鼓励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因为ESP理论意味着英语教学有一个特殊目的——不同专业领域中的交际,交际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以交际为目的的专业英语教学。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效果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产生了一种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消除了交流障碍,使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合作教学,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教学班级中那些“理所当然”的问题,主动觉察自身的教学问题,主动学习。此外,在教材研究及编写能力、教学能力、自我专业形象重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得到良好的语言操练,可减少对外语的畏惧,其语言交际能力在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彰显,师生都受益,可谓一举两得。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因为合作教学改变了教师在原有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授课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教学的效果。因此,建议选择沟通能力、规划与应变能力较强及善于肯定、欣赏、鼓励、尊重团队成员的教师进行合作,团队成员应该尽量避免在取得学生认同方面产生竞争。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专业知识同时得到培养,合作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合作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语言操练,提高专业语言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尽管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ESP合作教学中的参与者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且可互惠互利,共同提高。ESP跨学科合作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

[2]Hutchinson T.and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64.

[3]马丽亚.浅谈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1(3下).

[4]商学君.ESP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研究[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5]姜蕴.台湾小学英语“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6]宁天舒.ESP跨学科合作教学:高职ESP教学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