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创业 实体 激励机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由粗放扩张型向平衡型过渡,其发展动力要通过改革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所产生的实际意义已经辐射到社会生活各个环节,对于青年就业来说,创业将是新常态下的就业常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一线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势必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在总体要求下,明确具体任务,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市场调研,尤其是在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与整合新实体经济的态势下,要结合分析本专业特点,做出自身的调整和改变,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实体激励机制,帮助毕业生在迎来历史性的创新创业机会和机遇中,成长为技术型成功创业者,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高职院校按照要求,加强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学生参与创业的总体人数有所增加,但总体比例不高,且创业成功率不够理想。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较形式化,多停留在校内的创业讲座或培训,从授课教师到学生都缺乏实践;创业指导工作突出面向广,却没有结合地方经济需求与专业特点,缺乏根据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创业指导工作缺乏长效性,只鼓励创业,却缺乏对创业是否成功和已成功创业企业的跟踪调研,据相关调查,近半数半年后创业者三年内退出创业,而边就业边准备创业成为创业族的新潮流,毕业后三至五年的学生创业比例增加。因此,高职学生创业除了具备个人能力因素,包括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创业能力等,还取决于个人创业态度和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乏强大的创业动机、执着的信念,许多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遇难则退,无法坚持到最后,需要健全创业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善用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机会识别等以取得最终创业成功。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实体分析

实体行业包括物质、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等经济活动的行业,除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外,也包括文化、教育、信息、艺术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除了提供人们生存与生活的物质产品以外,也提供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保证,这其中包含了由各式各样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例如艺术设计行业经济、广告公司、装饰公司、传媒公司等经济实体,通过平面广告设计、室内装潢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为人们带来更高的视觉享受与审美愉悦,或者更好的产品或企业印象等。如果将实体经济定义为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那么艺术设计则是生产设计产品,或者作为其它产品销售的一个环节。

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对实体经济还应该有新的理解,即“新实体经济”,这个由马云提出的概念,是在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强势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他认为网络企业与制造厂商一起利用新技术更好地销售,这是一种新实体经济,中国需要创业创新创造,未来30年,互联网将与传统经济结合,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形成新型实体经济。

艺术设计行业能够在新媒体将传统媒体与实体经济结合中,较快地适应和转变,做好整合传播,将主要阵地由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其创业模式相对灵活,可以是小规模设计工作室,也可是大型设计公司。但不可忽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创业行为从创业动机到创业决策与行动,都具有较强可变性,即可能容易产生创业激情投身创业,但也容易遇难则退,中途放弃,因此创业实体的持久性、稳定性欠佳。

三、完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实体激励机制对策

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与创业风险,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强烈,创业激情维持度低,而缺乏主体动力的创业行为,势必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正确性,如科学分析与管理,准确判断决策、坚持的决心等,这些决定着学生是否准备参与创业,是否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清晰分析市场形势、正确制定优秀项目、适时做出正确抉择,以及是否能够坚持创业成功等。因此政府和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努力,运用某些方法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动机,使其以足够强大的内在动力,朝着创业目标前进,即健全高职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

1.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创业意识,内需激发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与新媒体技术的革新,艺术设计作为时尚前沿的行业领域,能够很快地跟上时代步伐,在整个实体经济下行,传统媒体广告份额大幅衰减的形势下,新媒体广告以两倍于整个广告行业利润的速度快速增长。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体创业来说,相对于其它专业具有灵活性更大与风险性更小的特点。学生进行实体创业不仅局限于创办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企业,还可以选择新实体经济形式,开设适应分享经济潮流的设计公司,以提供设计创意服务为主,这样一方面以较少的投资即可起步,基本不需占用资金,另一方面可灵活开展业务,见效快,在稳步完成资本积累与经验积累,以及社会网络拓宽后,再扩大公司规模和业务范围,提供设计与制作更多的服务。

学校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必修课程与奖励学分结合的途径,让学生更加重视创业知识学习,增强创新创业基本能力,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参加创业;另一方面要在创业指导中突出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学生分析市场需求,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准确定位、整合资源、大胆创业。要让所有学生了解实体创业,挖掘学生的创业动机,让其树立自信,消除畏难情绪,从而主动参与创新创业。

2.利用政策支持,争取创业项目,利益驱动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进行创业实践训练还是企业创业初期,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学校的创业指导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各项创业激励政策的最新信息,而且要根据专业和学生情况定制一些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评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的途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以及地方政府或劳动就业、工商行政、团委等部门或单位,有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资助专项经费或者贷款,一定要保证将政策与资金落实到位,最好能够按照项目评估的情况对一些好的项目进行资助金多期投放,这样可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减少短期创业后退出的情况。在创业竞赛、项目评比等创业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奖励金额,采用“创新驱动型”创业模式,以创新为牵引,依托竞赛评比的项目,引导、培育和扶持创新项目向创业实体转化,并公布和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收入的明显优势,以奖励资金与优厚收益吸引学生创新创业。

3.善用创业平台,多方合作投入,环境吸引

面对大学生创业,政府政策力挺,学校极力实施,但大部分投资人尚在冷眼观之,他们认为因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质量普遍不高,多为拍脑袋想模式的类型,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所以大学生创业可鼓励,多磨练总是好事情,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不看好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因此,除了政府和学校针对学生的激励政策和资金以外,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宣传,组织和吸引社会投资与企业合作等,大力打造多方创业平台,强调“机会平等”的思想,营造激励创业、包容失败的氛围。

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除通过创业孵化园、创新创业区等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一定的创业条件,还应结合地方和学校、专业等具体情况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创业平台。例如以老师带领学生创办广告公司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学校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信息,让其创办的设计公司除了服务地方经济外,还可以在如猪八戒网这样的专业网站上承接业务,销售广告创意和设计方案等等。

4.进行价值评估,树立优秀典型,荣誉激励

学校在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同时,应该对创业项目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不仅是在创业竞赛等活动中评选出创新性强与可操作性强,且市场前景预测良好的项目,而且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获胜项目进一步指导,重点扶持项目实施,打造创业成功典型。对已经成功的创业实体,也要进行跟踪调研和评估,适时邀请往届校友的成功创业型企业家返校交流创业经验,或者开展创业者协会活动等。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注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体创业的正面舆论宣传,可进行成就激励,在优选的扶持项目或者已经创业成功的项目中,对项目在市场与机会、产品与技术、管理与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项目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创新创业先进奖项。尤其是积极选树在校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使创新创业表彰奖励系统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榜样辐射作用,既为学生提供学习典范,又鼓励创业者更加努力,以荣誉和价值激励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同时,要注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一个有着激情的群体,在设计创业激励机制时,应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促进创业者张扬个性,要及时激励, 这样更有利于将学生的创业激情推向,使其连续有效地发挥创造力。

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时展的要求,创新创业也是高职学生迅速成才的有效途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要分析专业和学生特点,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从创业者的理想和价值需求出发,建立和完善学生创业实体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激励创业者,促进创业者实现创业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焘,李柏红.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运营的法律解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01).

[2]朱可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第2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应用型教育,强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实训,掌握相关工作技能,能够在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后迅速上手,成为合格的、熟练的生产者。随着近年来文化创业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逐渐凸现: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关系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未紧扣高职教育的应用型特征,过于强调“高大全”;二是教学按部就班,缺乏与社会实践的对接;三是缺乏特色,培养人才“清一色”,未能体现出院校特色,展现就业优势。因此,应当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在迎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做好院校资源整合,培养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具备竞争优势的艺术设计人才。

一、创新教学思路

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在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时,要紧扣“创意”二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拘泥于传统、埋头于教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目的性的创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针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以针对性的安排实践岗位项目充作教学案例与实践主题目。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处于18-20岁的年龄段,正是对社会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极强、表现个性特征强烈的年龄段,艺术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好奇、求新、求变的思维特征,结合艺术类创作是一种批判、否定、创新及探索过程的本质,使艺术设计实践与学生性格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笔者以为,创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思路,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高职院校要发扬自身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在调查用人市场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发展思路,围绕学生从事艺术设计活动能力这一主线,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二是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集中化战略思路。基于用人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要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教学思路,采取集中化战略,定位专业就业关键技能,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集中化战略思路,帮助学生占领就业制高点。

三是要继续发扬高职教育的实践化教育思路。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在校期间就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就业后迅速上手,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艺术设计类专业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理工科教学,但也应当继续发扬高职教育特色,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艺术。

二、改进教学方法

要发扬高职教育特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以为,必须要改进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方法,这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授“鱼”为授“渔”。目前基础软件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笔者以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在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必然要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要想适应环境,增强竞争力,应当重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减少基础软件教学时间,开展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软件学习,从而在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成长。二是以练代讲,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时间后,应当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实践化:如教师可将企业课题,比如一些在进行市场细分后进行客户群定位进而针对性设计的工业化产品设计项目作为教学实践内容引入,引导学生从顾客的需求界定、消费者喜好、功能拓展等方面进行设计构思,进而进行一系列模拟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指定的开放空间,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探索创新。事实上,一些企业的产品创新,正是来源于在校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三是加强实践延伸,培养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需的技能,但仅仅拥有熟练的技术能力是不足以支撑学生的职业生涯到达一定的高度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意识,让学生习惯在团队合作中将个人价值最大化。可以尝试教学与企业项目相结合,也可以尝试将教学与竞赛等活动进行相互交叉的实践,让学生以小组等团队的形式进行合作,一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艺术设计;高职学校;工作过程化;研究

0 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家及行业的高度重视,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适应艺术领域平面、包装、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指导第一线岗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完成设计创意制作、企业策划、施工效果图绘制与设计表达,空间设计,景观设计与制作等工作任务的能力,胜任艺术设计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如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行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地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又符合目前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这些年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来已久,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上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德国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Pref.Gerhard Mathias)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专业工作室的结构、任务、培养目标等方面颇有建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 面临的问题

1.1 生源问题

文理兼收的生源,参差不齐的专业基础,势必增加专业人才培养难度。

1.2 教学问题

1.2.1 传统教育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虚拟、概念性的设计案例训练,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差距很大。无法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缺失。

1.2.2 缺乏经历的教师。对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清楚,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而忽视创意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能够设计作品,但无法满足实践岗位中客户所要求的效果。

1.2.3 轻职业素养。很多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重技能而轻素养。然而在企业中往往更看重职业素养的养成,这种差距是无法在短期解决。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工作过程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2.1 重构课程体系

对艺术设计专业原有课程体系重新构建,通过行业、企业专家访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领域课程体系,最终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突出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更加有利于专业教学实施。

2.2 重组教学内容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新构建与组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3.1 打破“填鸭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化,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将项目案例引入课堂,每个实训项目就是一个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使,使学生掌握制作全部过程,进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2.3.2 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践,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边干边学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专业设计技能,方便就业,实现专业办学与企业、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按任务的复杂程度,将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转为典型案例,构成教学情境,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为“项目准备项目策划项目详细设计项目实施”等教学主题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估”五大步骤实施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和实践实教学紧密结合,在真实环境中强化专业设计技能,掌握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4 构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实习平台

2.4.1 建设具有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满足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校内实训基地。可将外部企业引进校内,或建立生产性设计工作室。充分体现专业性、真实性和生产性,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进入专项工作岗位环境进行学习,通过真实项目、真实环境、真实的管理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素养及职业能力。在“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磨炼。同时,在“项目化”工作室中学校是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这对它实行“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节省了企业的研究经费,使校企得到“双赢”。同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使课程性质更具职业化,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制作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价值的体现。

2.4.2 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在企业锻炼中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展工作岗位分析,结合艺术设计行业高技能人才能力结构和职业标准,确定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工作技能的要求遴选实训内容;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将实训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实训指导书;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选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以“综合素质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校企共同制订集技术与设计于一体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实训大纲,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

2.4.3 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建立,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不仅是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进一步深入,更重要的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真实项目设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真切感受真实项目的具体要求,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的关键,也是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所欠缺的地方。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进行了确定,以满足于如:广告设计师、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师、包装印刷设计师、展示展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职位。其职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印刷企业、室内装饰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城市规划等行业部门。使教师对学生培养目标、职业方向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切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效果非常明显。

3 结论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两者兼顾,才可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师资;本硕连读

作者简介:陈钢(1947—),男,湖南双峰人,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张丽娜(1984—),女,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的研究”(GJA114007)成果,主持人:李梦卿。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068-04

国外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实施主体——教师。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是职教师资队伍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自身素质的优劣是保证高素质人才产出的关键。合适的职教教师培养方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方式的不足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内涵化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探讨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方式的不足,进而探索出解决职教专业课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专业课师资得到了有效的充实。截止到2009年,我国高职专任教师达到34.6万人,占高职教职工总数的66.9%,中职专任教师达到68.2万人,占中职教职工总数的70.4%(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统计数据)。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主要有四个:第一,来源于工科院校和综合院校的毕业生,这一比例大约占70%以上。这类毕业生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任教,还有一部分是进入企业后又转入职业院校;第二,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分布的限制,这部分来源的教师在不同地区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三,来源于中专和技校,这部分教师一般是先进入企业工作,后来又通过电大或者夜大等接受学历教育后进入职业学校,这类教师多就职于中职学校;第四,其他行业、专业转行而来,这部分教师多是跨专业转行任教,比如说某老师原本是图书馆管理学专业的,因为学过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后由学校安排担任计算机理论课教学,还有一些是物理专业转任到电子电工教学等。从以上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看,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的来源还比较单一,不利于职教师资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凸显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师资培养的不足。

二、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方式的不足

(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很难兼顾专业知识教育与师范教育,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师范素质欠缺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末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师范教育,它是一种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主要由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中的二级学院组成。它与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的区别在于,它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师资或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相比它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办学特色。目前,全国共有此类院校40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有32所,主要承担在职中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师范)有8所,招收本科生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30多年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我国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职教师资,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需要的教师既要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职业技能又要能懂得职业教育原理和方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很难兼顾专业知识教育与师范教育,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师范素质欠缺。

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来看,目前8所职技师范院校,除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提出还要适当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外,其余院校的办学层次趋同——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或发展研究生教育(见表1)。职技师范作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重点为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双师型”特征的教师,特别是在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化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更要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原则。四年制本科教育要培养双师型(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教师,与工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普通师范院校以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资的定位相比,职技高师要求学生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都强,在学时是常量的情况下,这种定位更多的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上,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此目标。[1]另外,本科四年制教育,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半(最后一学期往往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学生还要兼顾应聘找工作),这样,在学时教育是个常量的情况下,要保证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都强,从人才成长过程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这种定位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可能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都弱。

资料来源: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搜集整理而得。

(二)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也缺乏职业教育相关的师范知识

在我国,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在办学类型定位上多属于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较少进行实践操作,师范性知识更是很少涉及。因此,这类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缺乏师范知识。这类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一方面感觉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尤其是难以运用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感觉师范技能匮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也主要来自于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硕士和博士,但是,一方面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多是高中的佼佼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比较强,本身的自学能力也比较强;另一方面,这些硕士博士在大学学习期间受自己老师的熏陶,熟悉大学的教学方式,毕业后,虽然角色转换了,但是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多变化,再加上老教师的传、帮、带,因此,此类学校的新教师师范知识缺乏不是很突出,但是职业学校不同。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更需要专门的教育教学知识。

一方面,从教育特点来看,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校环境是不同的。由于办学层次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特点等的不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它独特的学校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这些都是普通高校的学生不曾亲历过的,他们所接受的大学的文化氛围熏陶不易适应中职学校;其次,中职学生处于青年初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影响和刺激下,中职学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职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很难把握;第三,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考的高中落榜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有厌学心理,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目标,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情绪的养成。因此,中职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要求更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中职的特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从教学特点来看,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获得实际的职业工作能力,实践和操作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学上提倡“以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的角色与教学方法面临重大转变,这些特点与普通中学和一般工科大学、综合大学不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较快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基本无法从事职校的教学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规模、体系、模式上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目前的教育依然是注重理论教育,培养出的依然是学术型人才。尽管近两年有关专家和学者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其根本原因,是这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缺乏专业背景,致使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无法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源的限制。以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来源为例,在四届共44名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有21人本科专业是教育学,比例约为47.7%;18人本科专业是英语,比例约为40.9%;3人本科专业是心理学,比例约为6.8%;1人本科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比例约为2.3%。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不能代表全国所有学校的情况,但是也算是冰山一角,从中可以看出,报考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是文科出身的学生,而具有理工背景的学生只有极个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培养出的学生掌握了职业教育理论、具备了较好的教育理论素养,但是基本上无法从事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特别是本科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更难,由于没有专业支撑,进入职校只能做辅导员、教务人员,而对职业学校目前最需要充实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显得无能为力。

三、重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解决职教师资培养的途径

(一)重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达48所,按平均每年每校培养5~10名硕士计,每年将有240~480毕业生。这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教育的研究、管理人才”,而不是教学人才,即不是“师资”,他们学习的职业教育理论也难有用武之地。即使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也很难受到职业学校的欢迎,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才很难进入职业教育的微观世界,具体问题必然涉及专业(职业),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情况中,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不为专门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设置岗位,高职院校即使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专门的纯理论研究人员需要也是很少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主要的应是职教界,但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职教界(中、高职业学校)的就业产生了困难。

重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技术教育学可以发展成两个大的方向,以综合性大学、工科或专业院校及技术师范院为主,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以师范大学为主,延续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这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要想将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成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师资,必须要有专业基础,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招生、培养制度。

(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本科学生报考

目前要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命题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这一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招生范围,让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和职业技能知识的工科生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在本科阶段具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优势的是师范生,而大批的师范生和其他文科专业的学生报考,势必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因为文科生对职业和职业教育的认识模糊,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即使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也只是停留在普通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上,这样在缺乏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缺乏方向,选题也不切实际,缺少应用价值。因此,要打破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限制,必须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扩大招生自主权,适当调整考试内容,放宽生源条件,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理工科学生和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以及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报考。

(三)以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

通过以上对现有职教师资培养方式的不足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很难兼顾职教教师所需的双师素质,基于此,笔者提出一条解决职教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以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本科阶段解决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与普通本科不同点在于普通工科本科往往进行较系统的理论设计训练,而此时的本科教育则注重实际操作训练。(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要进行机械零件,刀具,机床等课程设计,最后要进行毕业设计,而此时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本科阶段强调机床的操作,工艺的制定,机器的拆卸等实践能力。)硕士阶段解决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学技能及专业实践的学习。与普通教育学硕士教育的不同点在于普通教育学硕士往往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而此类的硕士教育不仅注重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结合教育实习让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以及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去。

1.必要性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的教育重心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都在注重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面对这一形式,也在加强质量化发展,对职教师资的要求也明显提高,许多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及技校也纷纷要求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但如前面的分析,一般的硕士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因此,立足于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的双素质人才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弥补技术师范本科生和普通硕士从事职业教育的不足。

2.可行性分析。首先,根据职教师资任职资格的上移,而出现的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以及技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缺口,不仅为以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提供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行性。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硕士生,满足当前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素质和学历要求。

第二,目前职教教师数量的缺口也为这一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行性,根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数据(见表2),高职高专生师比为24.4:1,中职生师比为24.6:1,普通本科生师比为13.2:1。这表明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和中职的生师比远远高于普通本科,而且这与教育部要求的职业院校合格生师比16:1也相差较大。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缺口很大,采用这种模式培养大批双师素质教师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数据来源:教育部2009年统计数据。

第三,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都有提高,很多学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职业学校,这样就为这种教育模式提供了生源支持。

第四,从我国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大学的类型(见表3)来看,综合性大学、工科或专业院校及技术师范院校占一半以上,这些学校都具有举办各自应用专业的师资和物质条件,不仅具备培养以专业为基础培养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综合实力,使人才的“双师”素质得到培养。

3.实施探讨。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趋势。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这类人才的培养是一新生事物,如下问题需要考虑。首先,国家学位委员会应认可这种本硕连读的培养制度,政府教育部门要在适当规范的前提下改革招生制度,给予该类学校适当的招生自主权。二是对培养计划需逐步完善,尤其是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教育学知识三方面的比重如何确定,还有探讨完善的过程。三是导师的问题,需要按照这一模式培养出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职业教育理论的导师,这需要一批懂专业的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这对综合性大学、工科或专业性大学、技术师范大学不难办到,但需要国家教育部门方针、政策的引导。目前这类导师在某些职业技术教学硕士点已存在,因一些职业教育方面的导师是以前某些专业教师转变过来的,本身就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只是这类教师数量较少。在目前这方面导师不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双导师制,一个主导师,负责职业教育知识,另一个副导师,负责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社会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技术教育对其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和层次要求都明显上移,高校以往的学科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式已无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学术性和应用性双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调整力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术型和技能型双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 学生 厌学 教学模式

学生厌学问题在各学校各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学校,教师,家长乃至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厌学现状,主要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比例高,厌学具有普遍性,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主要外因之一,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级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共108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个班,口腔医学技术11班、口腔医学技术12班,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两组学生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及访谈

设计“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108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和4名相关专业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的厌学现状和原因。

2.2 针对厌学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特点,笔者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内容参见表1,并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为试点,观察其改革的效果。

2.3 改革效果评价

2.3.1 学生问卷评价

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改革效果,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3.2 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后,用相同的试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并统计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有无差异。整个过程做到统一出题,统一监考,统一评分,统一阅卷,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 结果

3.1 口腔医学技术厌学现状与表现调查结果见表2

3.3 学生问卷评价结果

对实验班学生发放改革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非常满意者21人,占42%,满意者18人,占36%,满意率为78%。

3.4 理论测试和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其中实验班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85. 33分,操作考核为93. 56分。而对照班学生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79.65分,操作考核为85.77分。

4 讨论

4.1 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现状、表现和原因分析

依据此次调查研究及问卷分析,说明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方面学生厌学的比例偏高。本次共发放学生问卷108份,教师问卷4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与表3,有表2可知学生厌学者有62人,占57.4%。经常厌学者有39人,占36.1%。中度以上厌学者为58人,占53.6%。厌学时玩手机的有73人,占厌学总人数的67.6%。依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的比例很高,而且具有普遍性,厌学主要表现是玩手机。这与王美芹[1]、郑艳玲[2]、汤洪俊[3]、王爱琴[4]、王志堂[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引起厌学的外因中课堂教学效果差位居第一位,这也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方式是引起厌学出现的主要外因之一。

4.2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调查的原因,笔者在《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改革的思路为:①在实践中穿插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口腔的理论。而不是以前的先学习理论后开展实验。②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新方法,创造新方法。③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去义齿加工厂见习、实习。让学生熟知义齿生产的整个流程,体验义齿加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不能像传统模式教学,先学完理论,再统一去见习实习。④教学模式是边做边学,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共计120学时,改革前理论70学时,实践50学时,理论与实践7∶5,改革后理论2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100学时,占总计划的83%。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非常满意者57人,占52.7%。满意者41人,占37.9%。满意率为90.6%。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一致认为,实验班学生上课好于对照班。事实证明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关芹,马晓凤.高职生厌学现象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31-132.

[2]郑艳玲.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17):146-147.

[3]汤洪俊.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报,2011,24(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