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范文第1篇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也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要担负起维护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的重任。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更好地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对城市交通设施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势在必行。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及意义

管理和交通控制本身的含义及各自功能,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分为两大类,即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隔离设施、照明、附属设施等)和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信号灯及电子警察监控系统等),具有维护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安全、减少减轻交通事故发生等功能。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

2.1交通设施设置比较随意

道路交通设施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顺畅而设置的,所以,交通设施一定要具备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能够做到大部分交通设施能够与城市道路发展相匹配,并且逐步增强道路的功能性。近年来,由于交通压力逐渐加大,道路堵塞情况层出不穷,交通事故此起彼伏,试图要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部分道路必须要在原来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施。为了注重工作时效性,增加交通设施的时间非常紧迫,在增设交通设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原来增设交通设施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改善交通拥堵,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增设方式使得增设交通设施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出现“越增越堵”的情况。

2.2交通设施施工质量粗糙

由于增设交通设施的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将施工周期尽可能缩短,“欲速则不达”所以施工质量令人堪忧。施工队伍为了能够节约时间,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如何按期完工上,并不能够切实的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使交通设施的施工质量达到尽善尽美,所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豆腐渣工程,粗制滥造的交通设施经常出现故障,这样就会在原本就很拥堵的交通路线上雪上加霜。

2.3交通设施设计与道路规划不协调

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道路交通设施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必然内容,更应该一并纳入道路规划之中去,并且一同实施。但是从现在全国各地所发生的城市交通事故报道中发现,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中并没有切实的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每一个方面考虑进去,建成以后的道路状况常常因为交通规划与安全设计不符合,而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市建设各阶段的规划对道路交通规划考虑不到位,对城市的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安全考虑较少,在道路和交通设施设计阶段,认为只要满足国家《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强制性规范的要求即可保证道路的安全性,道路交通安全不是道路设计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二是,即使仔细考虑了道路交通安全因素,也不能够切实做好交通设施安全工作,而仅仅做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具体设计的细节工作。

3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对策

3.1科学严谨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

交通信号灯、标志线、隔离带设施、电子监控等设施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信号灯的设置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的要求去设置,并且因地制宜,根据城市所处环境特点以及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做到信号灯的设置具有前瞻性、特殊性、创新性。二是标志线的设置要以为交通参与者和机动车驾驶员提供及时、完善、清晰的道路信息,并对车辆合理引导为目的,使得交通标志线的设置能够确保交通通畅和行车安全。在设置标志标线的过程中更要遵循易见性、易读性、协调性、规范性的原则。三是隔离带设置要确保其功能性,隔离设施主要包括隔离栏和桥梁护网,这些都能够直接并有效的组织人类或者动物进入城市道路,有效的防止了非法侵占道路,排除了道路的横向干扰,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使道路运输更加舒适和顺畅。在设置隔离设施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设置原则,充分考虑道路桥梁、涵洞、沟渠、地形等情况,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隔离设施的出口。四是电子监控的设置,城市中的电子监控分为两种,一种是动态监控,另一种是静态监控。这两种监控由于他们的功能性不同,所以目的性也大不相同。动态监控主要是以实时搜集道路状况为目的,能够及时发现道路拥堵、车辆违章、气象环境条件等。静态监控主要目的是记录车辆违章信息,控制并调节交通流量,监督车辆按照交通法规形式。针对这两种监控系统的不同之处,所以在设置这两种监控时也要分别对待,对于动态监控系统的设置原则是要在主要交叉路口、重要单位门口和车流量大并且快的城市道路中进行设置,并且要保证监控画面的全面性和清晰性。对于静态监控系统的设置则要遵循“有红绿灯必设置”的原则,在有红绿灯设置的地方必须设置静态监控系统。

3.2加强管理和保养交通道路设施

交通设施设置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为了使交通设施能够正常有效运转,并为交通运输提供有效服务,就必须随时勘察,随时维修。并且在设置之初就要保证设施施工的质量,选择有资质、有质量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其次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交通设施维修管理队伍,保证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破坏。最后是要对公民进行意识宣传,“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交通设施对于道路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城市道路设计;经验谈;本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也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及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首先提速。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我国以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在理清功能、分期实施、机非分流及保护城市特色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难保障城市交通与城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人性化理念的本质

人性化理念,顾名思义,其强调的主体是“人”,必须把人作为第一考虑要素。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必须要针对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人们的最大需求为设计目标。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坚持以人性化理念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对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在进行人性化设计时,不能违背道路交通的传统设计规范,道路设计首先必须要满足其使用功能,同时还必须要满足人们的美学要求以及对道路安全的要求,切忌过度追去美感而忽视了安全设计规范。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的必要性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中,城市道路设计都是以交通流量为主要设计标准,着重解决机动车等车辆的交通问题,而忽视了行人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行人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观赏、舒适、便捷等方面的需求。这在以往人们自我意识较弱的时期,这是比较符合城市道路设计的要求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开始重视社会建设中各种人性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交流密切,国外的很多人性化观念传入我国,对我国国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人性化理念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三、交通设计应因地制宜,突显特性化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机动车迅猛增多,开发区的道路设计应更注重交通设计,即针对开发新区的交通特性、各区域功能等,进行具有特性化的交通设计。那么根据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经济战略地位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各等级道路在路网中的明确分工,相互组合协调,才能适应城市中各种交通需求,完成交通任务。对于工业区中心商务区和居住区等的区域性干道,一般选用双幅式或三幅式断面;对于各功能区内部道路宜选择单幅式。

(一)、控制交叉口形式及间距

道路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对于新规划、新建设的路网,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好路口的间距,按道路交通功能使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减少道路上交叉口的数量,有利于控制路口间距,同时避免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产生。

(二)、车道数及宽度的选择

对于区域主干道或快速路宜选用6-8车道,其中主干道选取8车道应慎重。主干道中一般通行公交,通常置于最外侧车道,便于停靠,但车辆遇路口转向时需穿越多车道,对道路通行能力及安全行驶影响很大。动车道宽度是决定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车道宽度小于3.5m时,车辆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40km/h,速度越快,要求的车道宽度越宽。当采用的车道宽

四、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应用的具体应用

(一)、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目前也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城市中随处可见。相比于几十年前,如今我国城市中出现的缘石坡道、盲道以及轮椅专用的进出口等都已经出现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这些都是无障碍设计思想应用的写照。这些设计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政府对残障人士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怀,同时还标志着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必须要重视其细节部分的设计,否则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据对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中无障碍设计的统计研究表明,很多城市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盲道断断续续、井盖被窃、盲道被占用等,这些现象不但不能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反而还会影响到残障人士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必须要对细节部分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道路景观线形的设计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道路的美观需求,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还必须从美学角度出发,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得更加美观。城市道路交通的景观是否优美,与其线形的协调度有着很大关系。城市道路景观线形的设计必须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1、平面线形必须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城市道路交通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主要的线形。直线线形能够给人明确的方向感,整齐简洁,是道路设计中的首选线形。但是,如果直线过长或是过多,也会给人带来呆板、单调的感觉,特别是对车辆驾驶者来说,长距离的直线行车会让其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在平面线形设计中,要适当减少直线线形,加入曲线线形,使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2、立体线形必须要将平、纵线进行充分结合

立体线形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不但能够增加行车、行人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能够使道路沿线的景观更加立体,色彩更加协调。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平纵线的组合形式:直线加直线;曲线加直线;圆曲线加曲线;圆曲线加直线;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直线加缓和曲线。不同的搭配与组合,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一样。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各种立体线形进行充分组合,以确保其更加符合人性化设计理念。

(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中,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必须要确保生态景观的和谐性以及车辆通行的顺畅度。横断面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①横断面的设计必须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②横断面的设计必须要保证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以及安全;③横断面的设计必须要保证雨水排放的顺畅性,以及地下管道与电缆不受影响;④在横断面设计中,还必须要考虑道路交通的构成趋势以及路幅宽度,确保其与两侧建筑物相协调,要随地形以及交通的变化进行灵活设计。

(四)、交通性道路设计

交通性道路设计主要是指城市道路设计中交通功能性设施(路灯、候车廊、人行天桥、护栏等)的设计与建设,交通功能性设施的设计必须要以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以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优先突出其使用功能。另外,交通标志以及标线等必须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人员能够提前了解路面情况。

(五)、生活性街道设计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道路交通中交通状况最为复杂的路段,此种街道人车混杂,最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因此,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必须要重视对生活性街道的设计。在标线标志方面,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路面,合理布置停车位,确保交通的通畅度。同时,要充分利用引导和限制通设施来控制生活性街道的车流、车速,引导车辆顺利通行,以此换取更多的行人活动空间。此外,还要在道路的边缘或是中间、左右等位置种植树木。树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顺交通秩序,同时还能增加道路的美观度。

(六)、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连接点,在其设计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形态以及强有力的物质形式,这样才能帮助行人或是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外就能够识别交叉口的位置。交叉口建筑物的体量以及高度必须要与交叉口的大小相协调,使其平面效果趋于平衡。同时,还可以在保证交叉通能力的基础上,采取渠化措施,改善交通流的组织。另外,还可以在交通岛上种植花卉、草皮、灌木等植物,美化交叉口的空间形象。

总之,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人们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贯彻落实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在新时代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继志,王志文.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 民营科技,2009,06:152.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河东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和深化我区畅通工程工作,全面提高我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结合建设平安河东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奋斗目标,更新思想观念,改革管理模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交通综合协调部门职能作用和公安建设部门的主力军作用,重点解决城市交通的堵点、乱点、事故黑点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群众交通文明素质,为我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

二、实施范围和工作目标

2008年河东区确定在全区普遍开展畅通工程活动。总体工作目标是:构筑起社会化的城市交通文明建设和实施畅通工程的工作框架。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软、硬件投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改革城市交通勤务工作,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管理勤务模式,提高城市交通组织、指挥、疏导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全方位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畅通、快捷、安全、环保的绿色交通系统。达到B类城市三等管理水平。

三、评价项目

2008年评价围绕交通有序畅通,管理科学高效,执法严格文明,设施齐全有效等方面的要求,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版)为主要依据。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与附加指标两大部分,基本指标适用于所有城市,附加指标适用于对应类城市。评价结果同时考虑工作进展和效果。

四、实施步骤

(一)实施阶段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和创建目标,要按照畅通工程评价体系标准及畅通工程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工作,完善城区各类交通设施,搞好城市综合执法活动,共同整治维护城区交通秩序,达到预定的创建目标。

(二)初评阶段

各部门根据畅通工程评价体系标准做好自评工作,自评结果和自评的文字材料于2008年7月5日前报送到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迎接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评和省级评价验收。

(三)总结阶段(2008年10月-12月底)

根据检查结果和各单位全年的创建活动,对实施畅通工程效果显著的单位和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研究工作措施,解决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把畅通工程作为形象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形成公安、建设、宣传、规划、教育、交通、环保、工商、广电、安全等多个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抓好畅通工程。

(二)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交通法制观念。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的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和实施,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及时报道实施畅通工程的情况及效果,要针对不同对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活动,使交通法规家喻户晓,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自觉守法的意识。

(三)实行目标责任制,任务再分解,加强量化考核。结合本单位的职能作用,认真分析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畅通工程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再分解,逐一落实。要精心部署,量化考核,抓好落实,及时纠正、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到位,取得实效。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各单位要把交通管理科技化工作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以提高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以交通管理示范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更新思想观念,改革管理模式,加大科技和设施投入,科学调整交通流量,提高管理效率。要将近期的工作措施同长远的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快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要认真抓好驾驶员信息卡发放工作,确保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的落实。

(五)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要集中力量打通一些卡口和瓶颈,使城市交通局部路段拥阻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公交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管理,认真落实公交优先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要发挥城建监察队伍的作用,加强执法检查。要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重点整治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在城市道路或沿线乱搭乱建广告牌、不按规定挖掘和占用城市道路以及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车辆的规范营运等问题。

(六)强化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确保畅通工程顺利进行。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要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整治活动,强化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努力减少各种交通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实施畅通工程,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六、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宣传、公安、交警、交通、公路、财政、建设、规划、教育、工商、安监、综治办、文明办、人保公司、人寿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河东交警大队,大队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工作。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流量增加,这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将城市空间划分成众多的区域。如果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城市空间形态被破坏,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

一、城市道路交通定义

城市道路主要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长度、宽度经过人工修筑、整理之后可供行人、车辆通行的一种带状的构造物。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我国现有城市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城市发展中各种不合理、不规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是造成了各种社会安全事故,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的反响。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现状,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城市道路规划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二、城市道路现状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一定的长度、宽度经人工修筑,可供人、车通行的带状构筑物。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人口的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客观事实,我国现有各类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道路功能不分明,路网布局不合理,各类车辆与人流混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因此编制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镇)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快捷、安全、高效地运转,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在大城市中大量聚集,以及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需求激增,因此,城市交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方法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 条。若此时仍不能满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城建部门在20 世纪60 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推行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现如今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由过去以大车、公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型车、私家车为主。《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道路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引用《规范》定为3.5m~3.75m,这无疑是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并造成车道不宽不窄、造成车流并道、拥挤,影响城市交通正常秩序。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细化机动车道(小车道、大车道、公交车道),建议:一般城市道路(快速路除外),大车道(混行车道)宽度宜为3.5m~3.75m,小汽车道宜为3.0m,路缘带宽度缩为0.25m;对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可能出现多辆公交车并排行驶的双向4车道干路,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5m;双向6~8 车道干路的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25m;支路因强调可达性,对车速要求不高,机动车车道宽度宜为3.25m;交叉口机动车进口道宽度宜为3.0m,最小可为2.5m。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 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 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在分隔带设计中,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城区的仅划标线。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6、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交通布局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维护着我国城市公共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以此促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茂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与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道路设计中,要把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人对交通活动的需求,使道路交通不仅实用、安全、快速,而且能够满足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要求。

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1.1人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车行量较大的同时人行量也非常之大,因此,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因素,从人行道设计入手也是非常好的一个着手点。但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两类问题是人行道的平整度和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人行道的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人行道的使用性能,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希望将人行道设计的更为漂亮,这样一种愿望本质上来说是好的,但是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行人往往对人行道的漂亮与否关注度并不高,而是更为在乎其平整和密实程度,希望其能够“晴天不绊人、雨天不溅水”,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更多的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同样非常能够体现道路建设过程中人性化特质的,而这点在目前的道路设计中也做的比较好,各个市政道路的车道数多为双向四车道,且设置二次过街,安全设置也比较齐全,包括安全岛、防撞沙桶等。

a.人行道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常常想把人行道铺装图案设计的漂亮一些,但行人一般对地砖颜色和图案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城市道路设计师和建造师,首先要保证人行道平整度及密实度,同时尽可能采用防滑砖铺砌。

b.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传统设计方法是,上车坡道比两侧的人行道低15~18cm,优点是行人在上,车辆在下,相对较安全。缺点是单位车辆一般较少,利用率不高;老弱病残行走不方便;上下之间用台阶衔接外观上比较生硬。因此,西安市雁塔路在设计时,把单位门口中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用不同材料区分,提示路人注意。这样感觉舒适了许多。此外,由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上,为了功能上的区分和景观上的需要,把自行车道设计为彩色(红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灰白色晶石彩砖,收到了良好效果。

c.高差问题。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差较大时,一般高差在0.8~1.5m之间。一方面要考虑单位车辆进出,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人行的既有树木及电杆。可将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为两个纵坡,继续保留两者这间的高差,单位上车坡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踏步(高差较大时)或坡道衔接(高差较小时),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挡墙分隔,挡墙外侧可进行适当装饰,这样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能节省土方量,保护树木。高低起伏的人行过装饰、绿化,呈现出特别的景致。

1.2人行天桥的设计

人行天桥在道路系统中是步行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安全过街和车辆顺利通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人行天桥进行人性化设计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a)人行天桥的选址问题从人行天桥的本质即知应将其设置在人口密集且交通量大的尽量靠近交叉路口的位置,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将人行天桥设置距离交叉路口太远的话,人们往往就不愿意绕行太远上人行天桥,而是直接选择横穿马路,那么人行天桥设置的根本目的就达不到;

b)做好人行天桥的交通组织工作如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上天桥,可以在人行天桥以下一定范围之内设置人行道栏杆,以此来阻止人们横穿马路,体现出对于残疾人士的关怀,也就是在人行天桥上设置残疾人坡道,另外,在一些较为繁华的地段直接以自动扶梯的形式呈现,这一方面对人流的疏通很有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人们购物以后的物品负担;

c)在天桥上加设顶棚一方面实现“晴能遮阳,雨能遮雨”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人行天桥的实际通行能力,这主要是考虑到在雨天人们如果都撑伞的话单人所占据的空间会增加一倍,这必然会影响到天桥的通行能力。

1.3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是最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其主要的建设形式包括盲道、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的无障碍出入口等,这主要表现的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对于残疾人的关怀,是社会以及城市进步的体现。但这样一种良好的设计在城市中的建设状况还有待改进,包括设置位置的不合理、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施工质量的不达标等。除此之外,人们本身的意识不到位也影响到了无障碍设计作用的正常发挥,包括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的相互错位、盲道上砖块的松动以及在盲道上的乱停车现象等。而为了让城市道路建设中所设计出来的无障碍设计能够真正的起到满足残疾人出行要求的目的,就需要做好将相关方面的工作,除了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良好的合理性以外,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把握好质量关,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城市的大型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良好的衔接,这一点在整体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1.4非机动车道设计

由于我国道路系统功能不分明,交通性和生活性道路功能合一,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GB5020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按照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照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其中,一条自行车道的宽度以1m计算。

1.5机动车道设计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分为车身宽度与横向安全距离两大部分,横向安全距离与行车速度有着必然的联系。车辆驾驶方向盘偏离的摆动误差使车辆行驶线与车道线之间有一个偏移误差角。

我国现行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0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同时,私家小型轿车的大量出现,使路段的交通组成及道路横断面上同一时刻车种构成比例情况发生变化,模型确定的横向安全距离值同样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

1.6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交通工程借助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采取“交通分离,交通流控制与调节、均衡布局,按交通流性质进行疏导”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区交通组织、单向道路交通、禁止停车路段、限速路段的设置,改善行人通道,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设置行人无障碍通道,设置中心安全岛或错位过街横道线,适当提前路口人行过街横道线等,使道路交通设计更趋人性化。

1.7道路设施设计

(1)临时停车场

目前机动车的停放较为混乱,而城市用地的矛盾又十分突出。因此,较宽的人行道可作为机动车的临时停车场,结合各道路的特点,分路段、分时段做出明确规定,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加大该路段的日常养护,人行道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的压力,同时也将混乱的停车现象变得有序。

(2)道路与休闲广场一体化

在城市用地高度紧张的今天,市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的绿地、景观太小,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压抑感。为此,可在一些非人群聚散地区或靠近市民生活区的人行道上,在满足宽度的条件下,设置小型甚至是微型的休闲广场。

(3)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城市道路的行驶环境,对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美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1.8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

在对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时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a)线性组合效果

这并一定是说所设置的直线一定要直,反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设置一些曲线,这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情趣;

b)处理好道路断面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周围建筑物较高的时候道路设置的简洁宽敞就能够在整体上显得多而不乱,而在周围建筑物较矮的时候则应当将道路适当的设置到较窄,这样能够使得整体紧凑;

c)色彩适宜

当道路周边为现代建筑时,人行道选用花岗岩或者是晶石砖比较合适,而周边为仿古建筑时,则建议使用灰色砖或者是陶砖这样一些颜色相对古朴典雅的材料。

1.9完善各种服务的配套设施

目前我国在进行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是非阶段非部门进行的,通常是由市政部门先完成城市道路建设部分,然后再开始配套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过程。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垃圾箱、公厕、电话亭和交通标志等,而鲜有座椅、指示牌和钟表等,这实际上不符合人们出行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予以解决,在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时做好这方面的问题,以避免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二次开挖浪费资金并影响环境。

2、人性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的区别

常规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的问题,也就是所设计出来的工程成果要能够相应的满足所希望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参照的就是相关方面的设计规范;而人性化设计过程当中更为关注的则是人的感受,从细节的方面给予人们最大的精神享受,事实上,不难看出在这样两种设计中,后者才是工程设计中的更高水平和境界。在这样一个转变和进步的过程中,无疑会遭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和影响因素,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促进和努力,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切实应用到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因素体现的讨论,通过对道路建设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忠仁,曲丽敏.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J].交通标准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