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课堂;教学设计

1. 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科学界认为进入了生物学世纪,人们的观念趋向环保、健康、安全。医学开始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环境-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国际开始对中医药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人们学习中医和中医保健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中医教师,如何将中医知识有效地传播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2. 现存问题: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只是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难免的,主要有:

2.1 重教材,轻学生。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是考试主要测试的内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因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2.2 重结论,轻过程。教师试图走一条捷径,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学生的大脑,以为是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与智慧的扼杀,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2.3 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既然是照本宣科,考试又难考技能,实习各医院的监管力度也是参差不齐,实习结束后又缺乏必要的检验。所以,学生往往是毕业以后只会说病,只会考试,往往动手能力极差。

基于上述原因,我中医教研室顺应时代潮流,为了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专门成立了“中医学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进行中医教学设计和中医教学方法的研究。

3. 研究方向

3.1 积极探索中医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3.2 关注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3 优化课堂人文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 研究目标:

4.1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改革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对于中医教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能实现知识的转移。

4.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由于近几年中医教学的改革,中专卫校的中医课时持续减少,这种教学环境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一样:教学是“沟通”和“合作”的活动,未来的教学模式将从“人(教师)――人(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学生)――应答性学习环境”系统。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的教学环境。【1】

4.3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促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尤其是创新教育理论的应用,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

4.4 教学设计研究中,运用中医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分析,了解和明晰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4.5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哈佛大学霍华德加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组智力而不是一种能力,至少包括7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教学要成为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的活动。【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部分课堂教学可以选择团队合作的形式,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分工,老师在交流和指导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具体的建议,更多元的评价标准,学生也就有了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发展空间。

5.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

5.1 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研究课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实验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5.2 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中医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中医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中医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5.3 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5.4 个案研究法:依托学校的力量进行分项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学生、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5.5 合作研究法: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6. 研究意义

更新教育观念,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从学生来讲,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学习中医,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中医,允许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中医,允许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中医。从教师来讲,让教师从教学主体的位置上走下来,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教学过程来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正是由于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教学设计我们更应当重视,而不能淡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思考给予足够的关注。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不淡化教学设计,也不能异化教学设计。如果在教学中形成“预设至上”的错误认识,过分夸大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忽视甚至无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片面追求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静态化,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也是不可取的。

二、改进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1.求实不虚浮

课堂教学设计不是脱离实际的虚构作品,而是要从课堂教学实际中来到教学实际中去。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最大限度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为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观,立足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生活实际,带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分析教师的教,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规范学生的学,一切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角度去分析和设计教学,让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课堂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应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支撑,为使课堂教学的设计科学、合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让课堂教学设计走向理性,在理性中步入自然、生态,追求大育无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征。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不能丧失自我,要同时考虑自身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教学的技巧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兴趣爱好及习惯等。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顺应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才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发挥课堂设计对教学质效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人为设计和安排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追求实效。

2.完整不散乱

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偏好侧重某些内容或环节,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的课堂教学可能会有亮点,但不会成为好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克服传统教学中单课思维的弊端,严格遵循系统整体的原则,从整体的角度规划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设计上升到教学要素优化组合的高度来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结构为纵向主线,将横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都置于一个系统中加以分析和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更完整地认识课堂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更加全面、有序地考虑各种要素,并合理整合各环节、各阶段、各要素、各层次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要的环节也应该具有整体性。一堂好课必须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充足翔实的过程、圆润完满的结尾。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设计与安排,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每个环节又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产生整体效应,给人以整体感和完美感。

3.灵活不僵化

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思考和创新,缺少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显得机械和教条,习惯于用固定的方式应对所有的课堂教学,他们无视课堂各要素的动态组合,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化、绝对化,把完整的课堂教学肢解为几个孤立固化的环节和步骤,使课堂教学设计成为了一种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机械工作。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统一的超越特定教学情境的固定模式。用某一规定的几步几法的教学模式去套用动态的课堂和活生生的教学对象只会捆住教师的手脚,扼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向死胡同,使之越来越远离教学的本质。因此,任何一种预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全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动态变化的特点更是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是实时变化与发展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种能应对突发状况的教学智慧,灵活而智慧地处理在课堂预设之外的意外生成情况,同时对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先参考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但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可以体现一定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但不能机械教条地固守模式。课堂教学设计要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目标而异。

4.艺术求美化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我们要能够将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树立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浅析课堂教学设计:

一、对准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数学教学也可称为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我们要坚持执行以下两个教学原则:

(一)秉持全体性、开放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更加全面的投入和发展,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群体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情感交流情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考虑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梯度性原则,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

(二)坚持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所谓主动性原则,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采用作业形式多样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等,最终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则,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把握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更加的有利于学生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对待知识的辩证关系认识。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只有在遵循认识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阶段内要求的数学知识。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才思敏捷。他们具有发展的联想、推理、抽象、创造性思维等特点。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强且比较快,容易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将抽象的概念、定义、推理具体化,使学生更加的易于接受,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编排和举一反三的讲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内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纠正错误,发散思维,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教学实践中程序的设计

(一)在课前关联性复习。

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点,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我往往会安排课前关联复习一个环节.课堂开始时,我们可以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做好准备。教师首先要明白一个良好开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否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突破性的进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动机。

(二)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结合上述我们的认知规律和青少年学习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科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地数学知识,同时对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讲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还有其它的很多形式,例如例题讲解结束,老师可以安排5分钟时间,将备课过程中选取的一两道典型习题让学生课堂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握,可以采用提问,抽查的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轮换的选取不同的同学在黑板上演练,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练习结束后,老师带领同学们逐步分析每一题的思路正误,做题过程,结果是否正确。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每个同学都希望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了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顺利的解答习题,对被选中的同学来说,既是一种表现自己的机遇,又是一种挑战,督促同学们更专心听讲,无形中变成了一种鞭策机制,同时增强了课堂讲课效果。

四、结束语

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问题,最终来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给学生的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丹.新时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2,(8).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从任职需要出发,强化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员期望学员在上完每堂课之后应该学到的东西或应发生的变化和所能达到的程度。当前,授课教员从任职需要出发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意识普遍不强,有的甚至连教学目的都不问津,只关注教学内容的多少。为此,欲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一)要强化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

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它直接规定和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取舍和选择,规定和指引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其次,它能使学员清楚地知道,通过每节课的学习,能学到什么知识与技能,怎样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学习热忱和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再次,它能使教员从整体上把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明确一课堂的教学标准,权衡一堂课教学的得失。因此,确立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谋划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前提。

(二)要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着眼点

确立教学目标的着眼点包括学员取得任职所需知识与提高任职能力两个方面。如果仅着眼学员取得任职所需知识,则会过分强调知识的储存,而忽视学员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导致学员思想呆板、僵化,无法产生新观念,更谈不上培养和发展学员任职能力。相反,如果仅注重学员对问题的思考,则会忽视对知识记忆,在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场合中,思考和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又会走上另一个极端。因此,要把发展学员任职能力和使学员获取任职所需知识二者并举,同为确定教学目标的着眼点。把学员如何“学会学习”、“学会通过思考把记忆的知识加以运用而转化为任职能力”,作为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把如何调动学员“主动学”,“我要学”的积极性,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三)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

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采取“行为表述法”描述教学目标最为有效。即用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并与课后学员发生的变化结果相符结果的词语表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明确:教学对象、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什么(具体行为)、达到什么程度(行为标准)四个内容。用“行为表述法”描述教学目标时,特定词语所描述的必须是教学对象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并且是在教学以前教学对象所不会做的事情,而不是教员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在用词上,尽最大可能将那些使人不能直接观察行为的词语(理解、认识、获得、消化、懂得…)转换成能对教学对象的行为直接观察的词语(说明、说出、选择、比较、解决、设计、写出、认出…)。在界定目标的水平标准上要符合教学对象,标准不宜偏低或过高,以教学对象学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思考,能够达到的水平作为标准。

二、从任职需要出发,组合教学内容

从任职教育需要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组合,是谋划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集中体现于教材,但教材自身的结构体系与学员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时间上,也不允许将教材全部内容用于课堂教学。再者,从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上讲,教材的全部内容都在课内进行,也不符合任职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员只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再选择、再加工、再组织,才能把教材中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一个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有序、结构优化的适应任职需要并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的“活”教材。

(一)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

一部教材不仅在章节上相互联系,而且在内容上前后照应,相互渗透。即使我们担任其中的部分内容教学任务,也必须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重点、难点,站在教材之上,从任职需要出发,再选择组合课堂教学内容。如果教员不能做到全面熟悉和掌握教材,要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很难的,即使是设计出来了,也绝不会是较为理想和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要确定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任职上岗所必须的内容,是到达岗位就能用上的知识,也是在校期间下一步学习将常常用到的基本知识。难点是学员难以理解,易于出错,易于混淆和难以掌握的内容。教员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任职需要,结合教材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对象和教学经验来确定。教员只有把握了重点、难点内容,才能在围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谋划教学。

三、从任职教育需要出发,综合教学方式

任何教学方式,都由多种彼此关联、互相补充、无法分割的具体教学方法组合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员的具体运用发挥出整体综合效能。如果离开整体谈单独运用哪一种方式都不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培养和发展学员任职能力为主线,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启发学员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把那些着重发展学员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群中的主体并加以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员的任职能力。不要用“传统”和“现代”给教学方式划线,束缚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要让“东西合壁”,“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祸合”。

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思路上要考虑:能否启发学员的思维能力,引导学员学会思考;能否增进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能否强化学员的实践环节;能否引导学员树立“学习与思考”并重的观念。

四、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恰当运用媒体

灵活选择教学媒体以适应教学形式的特点,是谋划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教学媒体:一是把“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其最佳教学效益为标准。教学中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谁优谁劣,不能以媒体的技术含量来衡量,也不能用“传统”与“现代”划线,而要以是否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益来衡量、划线。如:对那种小而轻(以个人体能为限)且从外部能看得见、拆得开、不易损、数量多的零部件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传统媒体”―实物辅助教学为宜;对那种从外部想看内部结构看不见、想摸摸不到、想拆不准拆、想让部件“动”起来却因条件限制不易实现的零部件进行教学设计时,则应以“现代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为宜。在多媒体技术能实现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动画或虚拟技术把微观结构放大,使抽象变具体,让想“动”的地方“活”起来,充分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通常教员应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教学媒体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主要是为学员演示画面内容以配合教员讲解。学员从多媒课件画面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从教员的解说中升华成理性认识。课堂教学媒体能否发挥其最大作用,关键是教员的课堂讲授质量,而媒体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过分重视和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教员课堂讲授的作用。设计时,把该讲的不讲,该板书的也不写,该教员亲自示范的内容也让动画和影像替代,把教材内容“包装”成电子“幻灯文字”等等。学员在课堂上看得眼花缭乱,读得目不暇接,跟不上听,顾不上记,感性认识上升不到理性认识,所讲内容不能被学员接受和理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设计在其原始概念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核心内涵,这些核心内涵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一般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核心内涵包含3部分,即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1.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完成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这项工作有效地分解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才能确保目标的整体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核心内涵表现为语文相关能力培养的实际路径,也就是说如何在一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如何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如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记叙文的类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可以表示为将语文相关能力培养进行实践的具体方法和具体路径。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方法。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往往轻视语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不配合、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语文任课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表现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到每一节课堂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法不感兴趣,语文教学设计就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举例子,做出详细的方法指导。3.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能否有效掌控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教学能力强弱的直观体现。从实际情况来看,任课教师往往会出现课堂时间使用紧张或者大量“富裕”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表明教师未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但是进行有效的掌控靠的不是个人临时的主观发挥,而是依靠科学周全的教学设计。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讲解、文章结构的分析都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如果教师不能依靠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提前规划,往往会造成教学任务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就表现为对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掌控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进行全面的把握,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

1.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必须将主要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任课教师不能将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分析考试命题规律过度地带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因为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与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而不能过多地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2.必须能够有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为相关的教学服务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的。因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合理性的基础,如果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失败的,就是不合理的。3.必须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语文教学设计无论包含多么先进的思想,还是采用多么高明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这也是教学设计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关键。如果教学方案设计不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相适应,就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应有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运行。

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

1.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才能科学客观地构思教学计划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的成功开展依靠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使教学设计满足相关的要求。2.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载体,因此这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一部分信息,才能够对教学任务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把握这一方面的基础上就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3.具体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要求是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工具,只有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师才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开展。因此,具体的教学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因素,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麦培灿 单位:广东省江门鹤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静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