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宫颈癌;相关因素;病理特征;健康教育;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住的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研究范围,同时将其医院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非宫颈癌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5-50岁,平均(41.3±10.5)岁。所有对象均无子宫相关手术史,并排除妊娠及其他肿瘤患者。
1.2纳入方法①所有患者开展统一的调查问卷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医师指导进行。要求患者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月收入情况等等);生活方式;月经史、婚育史;个人或家庭既往病史;性生活习惯、避孕情况等。②所有患者进行标本收集,考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统一由本院妇科人员操作。行盆腔检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宫腔诊刮术,保证患者无其他妇科恶性肿瘤。
2结果
2.1影响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因素①与性生活、婚姻的关系。性生活过早、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性疾病、与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多次分娩且围产期保护及分娩过程不好等,宫颈癌发病率较正常妇女高。②病毒或真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③宫颈糜烂、裂全国各地与外翻。④久坐。
2.2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见表1。
3讨论
宫颈癌预防是防治发生宫颈癌最主要的手段,宫颈癌预防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为病因的预防病因的预防,另一方面为临床前预防即“三早”预防,其次女性朋友们应该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也可做到宫颈癌预防效果,及时发现宫颈癌病变的情况,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早诊、早治子宫颈癌前病变是减少子宫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锦成.北流地区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62-1863.
[2]黄永风,帅茨霞,胡燕,等.宫颈癌年轻化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3):186-189.
[3]华媛媛.年轻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6.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4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between nurs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for 152 nurses in 3 hospitals in Huizhou Area in January 2016,including MBI and SCL-90.The relevance between SCL-90 and MBI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clinical nurses was 30.3%,52.6% and 57.9%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levels,namely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in the nurse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urse;Occupational burnout;Mental health status;Relevance
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为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很难顺利地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进而出现的身心疲劳和衰竭的状态,如疲劳、焦虑、抑郁等,常发生于从事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中[1],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职业倦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工作适应性、工作效率、同事间关系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医院以诊治患者为目的,是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型行业,护士作为与身心健康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群体,一方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无疑是职业倦怠中的易感和高发人群[3]。有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是一种有害于身心健康和情绪的反应,可以增加个体在单位的离职倾向[4]。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到护士的工作效率和人才队伍的稳定,也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护士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惠州市护士职业倦怠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找出护士职业倦怠影响的相关因素,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达到减轻护士职业倦怠、促进护士心身健康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以及缓解医患关系,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惠州地区3家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三级乙等医院)的15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2名,主管护师44名,护师53名,护士43名;年龄为22~49岁,平均(35.2±9.6)岁。入选条件:①人事局编制内并签订长期合同(>3年)的护士;②精神正常,心身健康;③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④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于2016年1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医院为单位,在征得医院领导和被调查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讲解填写的要求和方法,发放统一指导语。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在安静的环境下填写,互相之间不能相互讨论,问卷当场填写完成,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152份调查问卷,收回152份,问卷零脱离。
1.2.2调查问卷 ①职业倦怠调查表(MBI):采用国际通用的马氏职业倦怠调查表-服务行业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5-7],该量表包括情感衰竭(emotion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与低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3个维度,共22个题目。调查问卷采用Liker 7量表计分法给予评价,每题均以0~6分来代表每一现象发生的频率,0分为从不这样,1分为极少这样,2分为偶尔这样,3分为有时这样,4分为经常这样,5分为总是这样,6分为一直这样。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方面考察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以各项目(题目)相加所得总分为各维度得分,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分量表的计分平均数越大,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大;低成就感的分量表则采用反向计分法,计分平均数越小,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小。依据职业倦怠程度(轻度、中度、高度)评定标准[8],对护士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9-11]: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题目,选项设有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等5个,采用五级评分法,即分别计为1、2、3、4、5分。量表中某一因子的得分等于该因子中各项目(题目)相加所得总分除以该因子项目数,评分越高,表明心身症状越严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独立样本间采用t检验,两因子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2结果
2.1护士职业倦怠评定情况分析
临床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别为30.3%、52.6%、57.9%(表1)。
2.2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比较
不同科室间护士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将本次SCL-90表各项因子的评分与国内常模[12]比较,结果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MBI与SCL-90的相关性分析
将MBI表各维度分值与SCL-90表各项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表4)。
3讨论
本次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152名临床护士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别为30.3%、52.6%、57.9%,其中低成就感所占的人数最多,表明临床护士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评价不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之所以出F这样的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都期望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但面对的毕竟是特殊群体,很多病即使全力以赴也无法挽回,往往家属会失去理智,导致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②社会因素:有研究显示,拥有较高社会支持系统的医务工作者不易产生倦怠感或倦怠感低,相反,社会支持系统不足者容易产生倦怠感[13];③待遇较低及奖惩体系不健全: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压力大、技术含量高、应激性要求高的行业,但其付出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另外,医院的奖惩制度不健全,导致护士的工作绩效不能被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反映出来,最终会使得护士对自己工作产生倦怠感。
不同科室间职业倦怠比较,发现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科室。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性质和强度: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处在最前沿,往往接收的都是危重患者,而且病种最多、最复杂,常常会出现异常突发事件,对护士的技术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更高。②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经常处于患者的声以及患者家属的焦急、怨恨甚至哭泣等各种嘈杂声中,容易导致急诊护士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研究显示,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是最主要的因素[14]。
本研究结果显示,SCL-90表各项因子测评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本研究中,MBI量表分值与SCL-90量表分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CL-90各项因子评分越高,MBI各维度得分也越高,职业倦怠感就会越强,反之,SCL-90各项因子评分越低,MBI各维度得分也越低,职业倦怠感就会越弱。这一结果提示职业倦怠是心理健康及其程度的重要因素,降低职业倦怠水平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社会支持力度、心理护理等,这将有利于护士心身健康,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Maslach C,Jackson SE,Leiter MP.Maslach Burnout Inwentory:Manual[M].3rd ed.Palo Alato,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et Press,1996:981-986.
[2]李立强.上海市中心城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黑龙江医药,2007,4(20):347-348.
[3]卢晓旭,沛,韩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9):377-404.
[4]骆宏,赫中华.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3-935.
[5]王永斌,宋志宏.上海市奉贤区农村中老年人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785-788.
[6]宋思源,赵晓川.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5-7.
[7]邹雨霞,黄振鑫,靳娟,等.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79-682.
[8]季建林.医学心理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20.
[9]宋玉磊,林征,林琳,等.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7):73-76.
[10]董列军,黄红芳.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24(6):76-77.
[11]蔡杰,王慧.展_模型与优势模型的比较――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量表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3,33(4):99-101.
[12]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12):260.
[13]Trindade IE,Bertier CE,Sampaio Teixeira AC.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nal nasal dimensions and speech reson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repaired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fter rhinoseptoplasty[J].J Craniofac Surg,2009,20(2):308-314.
[14]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58.
关键词:循证护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XUE Jian-ying,PU Jun-fen,ZHAO Li-hua,WU Yu-lan,SHEN J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Affiliated Jiangyin Hospit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Wuxi 2144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 50 cas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in two goups.Results SAS,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Evidence-based car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ntal health;Quality of life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是指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产生反酸、咽部不适、烧心、胸骨后烧灼感等临床症状[1],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GER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精神、心理因素在GER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循证护理是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是指通过文献检索查找最佳护理实证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愿望和价值,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3],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拟观察循证护理对GERD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50例GERD患者,均符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0~65岁,平均(51.68±13.49)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3.76±2.58)年,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13例,高中15例,大学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标准: ①年龄65岁;②耳聋、失聪或其他疾病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③严重肝、肾、肺、心等脏器功能障碍,或合并内分泌疾病、高血压病、恶性肿瘤等;④精神、心理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道炎症者;⑥医疗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两组患者的诊断标准、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排除标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消化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和措施如下。
1.2.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 组建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选择高年资护师以上护理人员为组员,其中,组长负责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讲解循证护理的起源、发展、内涵、本质等,结合本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GERD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策略,组员在组长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循证护理的实施。
1.2.2确立循证循证问题 根据GERD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治疗措施等,结合患者的需求和愿望,确立如下循证护理问题:①GERD;②心理健康;③生活质量;④护理。
1.2.3检索证据 利用我院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入口,在万方数据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上述循证护理问题,文献来源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剔除普通期刊文献资料。并在Pubmed、HighWire Press数据库检索(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evidence-based nursing; mental/sychology health;quality of Life),筛选文献。
1.2.4证据评价 循证护理小组集体分析、讨论、评价文献资料,筛选有价值的实证,就护理实证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等进行综合论证,帅选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邀请本科室研究生、博士生分析外文文献资料,吸收有价值的护理经验和护理干预措施。
1.2.5循证应用 ①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新、温馨,空气流通、新鲜,布局合理、有序。房间布局可根据患者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夜晚护理巡视动作轻盈,为患者睡眠创造良好的环境;②病情护理:讲解GERD的发病原因、可能机制、治疗与护理措施等,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能力和医疗依从性。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抑酸制剂和促胃动力药,由于病情易反复,指导患者坚持服药,按疗程服药,不得随意停药;③心理护理: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干预的基础,循证护理小组先自我介绍,热情欢迎患者入科治疗,介绍科室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科室环境等,与患者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热情、细致、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问题,个性化解释GERD诊疗、护理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满足其精神、心理需求。日常护理过程中,小组主动询问病情,了患者内心想法与要求,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倡导家庭和社会给予关心和爱护,个性化基于支持治疗、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和暗示疗法等。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协助患者角色转变,组织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④健康指导: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既往史、治疗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采用集中或个体的方式,举行GERD专题讲座,讲解专业知识,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宣教GER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护理配合要点等,重点强调生活习惯、心态、治疗依从性和卧位对改善预后的重要性。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多食瘦肉、豆制品、牛奶、鸡蛋清等增加食管下端环形括约肌张力的食物,少食全脂牛奶、巧克力、浓茶、薄荷、碳酸饮料等促进胃酸过量分泌和反流的食物。经常咀嚼口香糖,通过吞咽动作提高食管清能力,少食肥肉、烹调油、油炸食品及奶油,忌酒戒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平卧。注意劳逸结合,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尽可能降低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扎紧腰带、穿紧身衣裤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理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变化。SAS、SDS均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QL-INDEX量表包含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和生活质量总指数等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1、0分3级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QL-INDEX中的活动、日常生活、总体精神和总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GERD发病率逐步增高,其发病原因复杂,一般认为上消化道的防御机制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食管下段括约肌静息压下降及解剖结构异常等)、食管黏膜抵抗力下降、食管廓清能力变弱、反流屏障作用减弱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4],其中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认为,GERD是一种身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可见,在给予抑酸制剂和促进食管动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改善GERD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GERD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秦凤芝[5]研究结果一致。文献[6]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主要是焦虑、抑郁情绪)对GERD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机制是通过脑-肠轴导致食管内脏敏感性增高,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产生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蠕动减弱。观察组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分析患者病情、个性特征、心理需求等,经文献检索,依据最佳心理护理干预实证,并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从而改善心理健康,表现为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别小芹等[7]采用心理暗示结合音乐疗法,明显改善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说明本研究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采用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GERD患者的心理健康,但应注意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本研究表明,观察组QL-INDEX中的活动、日常生活、总体精神和总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有效提高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8]认为,医学不仅仅治疗患者的疾病,而应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等层面需求,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在基础护理、病情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患者对GERD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而且改善了生活方式,避免饮食、、情绪等诱因对病情的不良影响。循证护理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凭临床经验和直觉为主的护理模式,它要求护理人员审慎地、明智地、准确地提出护理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最佳护理实证,结合专科护理实践经验,根据患者病情、价值和愿望,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9,10],从而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护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高,外文文献阅读、理解较吃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明显降低GERD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其心理健康,有效提高QL-INDEX中的活动、日常生活、总体精神和总指数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消化内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Kinoshita Y,Ishimura N,Ishihara S.Revision process and present task: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Nihon Rinsho,2015,73(7):1190-1194.
[2]Lee KJ.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Korean J Gastroenterol,2015,66(2):70-74.
[3]Kang XQ,Xu G,Tian HY,et al.An analysis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 vagal reflex[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5,19(14):2537-2543.
[4]Li CH,Hsieh TC,Hsiao TH,et al.Different risk factors between reflux symptoms and mucosal injury 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Kaohsiung J Med Sci,2015,31(6):320-327.
[5]秦凤芝.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750-753.
[6]袁媛,肖茹萍,陈阳,等.胃食管反流病与精神心理、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8):1247-1251.
[7]别小芹,刘红.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5,43(7):854-857.
[8]Nebrig D,Munafo J,Goddard J,et al.The Conference Facilitator Model: Improving the Value of Conference Attendance for Attendees and the Organization[J].J Nurs Adm,2015,45(9):443-448.
【关键词】项目管理;结核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07-0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已将结核病列入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中央转移支付结核病控制项目于2003年2月正式启动,项目覆盖14个农牧团场(矿)。项目管理运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结核病控制政策在农牧团场(矿)的实施,使八师石河子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1 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1.1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师长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宣传部、教育局、统战部、卫
生局等多个部局领导和各医院院长组成的结核病控制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结核病防治工作各项目的实施。制定并下发了《八师石河子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划(2003-2010年)》。项目自实施以来,每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参加项目的宣传和督导,确保了结核病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结防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加强农牧团场(矿)结核病防治工作,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逐级培训原则,师本级一方面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了解全国结核病防治现状,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对团场综合医院、疾控机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二级业务培训,再由团场专干对连队卫生员进行培训,通过层层培训,提高了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了肺结核病人发现、报告、转诊、治疗和管理。
1.3 创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方法,使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围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多样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为内容印发宣传单,散发宣传材料。并在2011年首次创新开展疾控中心“公众开放日”活动 ,同时以健康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结防知识和结防工作的知晓度及参与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4 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质量控制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涂片检查法是发现肺结核传染源的直接手段[2],对确定诊断和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实验室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能力,师本级疾控中心对14个农牧团场(矿)实验室痰检质控进行指导和检查,结果显示痰检质控步入规范化管理程序,各项指标都达到卫生部要求,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1.5 严格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治疗管理措施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DOTS管理策略,对确诊的免费肺结核病人实行在医护人员面视下的全程督导化疗,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记录再走的原则。对每例病人坚持强化期督导访视2次,疗程结束时,完成访视4―5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报表资料,使结核病项目工作做到了规范化管理。
1.6 强化病人系统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项目实施8年以来,共接诊初诊病人14694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502例,其中初治涂阳1454例,复治涂阳305例,重症涂阴 610例,涂阳病人检出率为70.3%;治愈涂阳病人1728人,治愈率98.2%,完成项目要求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治疗管理任务。
2 存在问题
2.1 随着全球基金项目在我国的即将结束,如果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仅依靠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支持,将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2 结核病人转诊、追踪、督导等工作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彻底,未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推荐结核病疑似症状者的积极性。
2.3 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结核病患病人数增加、治疗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2.4 结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阅片诊断能力需要加强,目前的现状已经影响到对病人的诊断和对医院的督导及技术指导。
2.5 疾控中心专业技术设备不能完全适应项目工作的需要,仅能应对基本的防治工作,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尚不能开展;部分团场医疗机构实验室人员更换频繁,影响了实验室痰涂片阳性检出率。
2.6 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员工作任务重(担负多项工作)、压力大,待遇低,长期直接接触传染源而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结核病防治人员身心造成一定损害,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7 团场网络设备的陈旧与缺乏,是影响结核病人网络直报和获得有关结核病防治新动态、新知识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应对措施
八师石河子市结核病项目管理实施8年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更好地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推进和强化各项工作规范化,确保2012年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
3.1 认真制订和落实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紧紧围绕国家及兵团制订的《规划》、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的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和针对各项措施的行动计划。
3.2 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强化病人治疗管理 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对肺结核患者继续实施免费诊疗与管理政策。切实落实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措施,探索适宜的治疗管理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治疗管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全程规律服药,提高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减少耐药的发生。
3.3 加强医防合作,提高病人发现率 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协作和沟通,不断提高非结防机构结核患者的报告率、转诊率,特别是转诊的到位率。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医防合作模式,逐步探索结核病人诊疗工作的有效方法。
3.4 强化大众宣传,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框架(2011-2015)》和《中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0年版)的要求,积极推广和宣传“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的结核病健康促进新策略。以“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为主线,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多部门合作,媒体参与,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将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广泛化。
3.5 继续做好特殊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 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按照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在学校中大力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在常规的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中,应强调对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的培训,使其保持对肺结核病的警惕性,力求做到在学生中一旦发现疑似肺结核,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继续开展司法和监狱劳教系统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
3.6 加强督导工作,强化经费管理 采取联合、专项等多种形式进行结核病防治工作督导,有重点、有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好中央转移支付结病防治项目经费,统筹安排,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严格按照项目预算和标准使用经费,保证任务进度与经费使用一致。
垦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本科; 实习护生;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R39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关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护理作为一个特殊专业,与不同专业的医学生相比,其心理健康状况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1]。临床实习是每个护士的必经之路,是临床独立工作的准备阶段,是对在校理论学习的检验和巩固,也是由学校迈向社会、由学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实习护士从学校比较单纯的理论学习和有规律的生活转到医院繁忙复杂的工作学习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必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社会支持在心理障碍的发生中,起到缓冲作用。本研究将描述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情况,评估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促进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届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实习生,纳入标准:(1)实习周数在20周以上;(2)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或心理疾病;(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收集工具 (1)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个性;(2)SCL-90: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3)SSRS: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越高。
1.2.2 分析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对样本均数与常模进行差异性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各因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护生平均年龄22.2岁,全部居住在学校宿舍同一楼层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回收率100%。
2.2 心理健康状况
2.2.1 心理健康 与全国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除“恐怖”和“精神病性”两项外,其余因子分均值都高于一般人群, 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抑郁、焦虑等项目差异显著P<0.01。
2.2.2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如按只要任何一项因子分≥2.5列为有心理问题者,有33.3%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按比例排在前六位的因子依次为抑郁(13.3%)、敌对(13.3%)、强迫(10.0%)、焦虑(10.0%)、人际敏感(6.7%)、偏执(6.7%)。
2.3 社会支持情况
2.3.1 社会支持 与常模比较,除了“客观支持”一项良好之外,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等项目差异显著(P<0.01),都低于同龄护生;按社会支持总分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有16人,比例16%。
2.3.2 遇到急难情况时各类成员给予支持的情况 护生在遇到急难情况时,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得到的安慰和关心主要来自同学和朋友,在遇到急难情况时,只有13.3%学生获得学校支持,只有0.03%获得党团组织支持。
3 讨论
3.1 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护理人员面临种种挑战,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由于人际关系、学习环境、角色功能的改变,及对临床护理工作不熟练担心发生差错事故,有的护生对临床整体护理模式感到困惑,加上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使她们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如何培养护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一直是护理界探讨的课题。
3.2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1)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的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生活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和人生定位。这种半成熟性,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嫉妒、报复、焦虑等不良情绪。(2)受世俗偏见的影响,护理工作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缺乏兴趣。尤其当实习护生遭遇到医护人员的冷漠对待和病人的不信任时,加之她们对自身心理问题调适和解决技能的缺乏,此时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对生活和学习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造成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心态,甚至引发敌对情绪。(3)在实习护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偏执也是突出的一个方面。有部分护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受父母家庭过多的娇宠溺爱,加上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不适当地强调自我,极容易产生一些极端自私的想法,甚至自我封闭。
3.3 社会支持状况 所有学生都是住校生;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是家人,虽然他们不在护生身边,但在物质和精神上仍然给以最大的支持。以往大多学校通常认为,护生进入实习期,其主要教育责任发生迁移,只负责其生活、后勤管理;医院方面则认为护生只是来医院实习,只负责业务、技能教育,从而造成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因此加强学校、医院和实习护生的联系,共同开展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另外学生主动向组织求助的主动性不高也是重要的原因。
4 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不容乐观,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护理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4.1 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峻,提示关注护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需要社会、家庭、学生自身、教师和学校共同关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现实对护生心理关怀仍流于口号与形式,主要原因有课程、评估和评价缺失。首先目前的课程设置仍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对护生的心理关怀课程缺失;即使有心理课程,也存在教材陈旧、与护生实际脱节的问题。其次没有对护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建档,使得教师进行“人性化”及“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没有依据。再次对护生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是否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对教师的评价也没有将对护生的心理关怀纳为标准,导致不能实际重视这个问题。
4.2 优化护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学校应重视对护生实习期间的社会支持情况的关注,可以在每个季度或必要时进行普查,掌握科学数据。教学管理者应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必须正确评估学生社会支持情况,帮助学生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管理者、临床带教老师、学校老师的支持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管理者应重视学生的实习满意感,善于应用激励因素,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满意和激励。学校、党团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4.2.1 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护生带教与支持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护生进入临床后,与带教老师相处的时间较长,如果带教老师能为护生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无疑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帮助其掌握交流技巧、操作技巧等的最好方法。所以带教老师除了完成带教任务和自身的工作之外,还应多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其倾诉的对象,密切地与其沟通,指导其应对各种压力。
4.2.2 启动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生活空间扩大,学生不但要与家长、教师和同学交往,还要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发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问题上应该一致。为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也可通过书信、电话等方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也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理论学习,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
4.2.3 社会支持对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说,社会支持与精神病症状学存在负相关,即自述有较多社会支持的学生,也存在较少的症状。我们的结果也显示, 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当一方得到比他们要求得到要少的支持时,和他们提供的支持比他人的要求少时,他们就会在心理和躯体上趋向于不健康。因此,尽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但不断地监测和提供适宜的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