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第1篇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企业自身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进行验证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现有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采用“看(现场)”、“听(陈述)”“查(文件)”等方式,检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传统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重点主观性强作为内审人员,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可能会凭借对企业各部门的了解程度和工作经验,主管判断受审核单位可能在某些点存在问题,并以此作为审核的重点。

(二)质量管控关键点不清作为受审核单位,可能不清楚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不了解从哪些关键环节对质量进行管控,不知道该提供什么数据,或在数据资料提供时,可能会尽量将其中最好的样本数据提供给审核人员,隐藏或回避问题。

(三)内部审核间断取样从企业业务流程来看,传统的内部审核是从横向方面,根据审核条款对应责任部门,进行间断取样,检查是否按照标准执行,样本数据具有独立性和离散性,在纵向方面对整体业务流程管控的关注度不够。

三、穿行测试概述

穿行测试是指循着交易的处理路径,通过从中选择典型的一项或多项交易和事项,按照相关资料文件的要求,再走一遍,贯穿整个流程的起点、终点和关键控制点,将运行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是否有缺陷的一种方法。

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采用穿行测试的方法:审核会较客观和全面,可以帮助内审员熟悉业务流程,培养创造力,而不是对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内审检查表和记录证据机械地审核。

在内审中,数据资料或记录表单的提供依据是该业务流程的起点样本,这样可以避免受审核单位在审核要点上避重就轻地提供数据记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审核的抽样误差,发现客观存在的问题。

清晰指出受审单位的质量管控关键点,明确职责权力,有利于责任单位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

穿行测试法与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结合,将传统统审核的离散样本变成连续的测试样本,梳理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发现其中的改进机会。

四、穿行测试法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的应用

以某公司采购部采购业务流程为例,选择两份成熟产品的采购订单,使用穿行测试法对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一)准备阶段

1.制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明确审核的准则、目的、范围、审核小组成员及具体工作要求,以及具体的审核时间安排和审核涉及条款。

2.收集并阅读企业的管理手册、部门职能、程序文件和采购部的三层次文件。

3.结合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明确审核要点和采购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

4.选择在最近1年内两份成熟产品的采购订单中作为样本测试对象,遍历采购业务流程。

(二)实施阶段

在采购部,随机选取了一份成熟产品的采购订单和一份关键件的采购订单作为测试样本,将此两份订单号及其中所提及的物料信息作为依据,结合审核的关键控制点,遍历整个采购业务流程,并借此以点带面,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相应的文件资料记录表单进行审核,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按编制的内审检查表如实记录审核证据。在审核时,首先看文件有无规定和要求,若有,则看执行是否到位,以及执行情况的效果,是否有改进空间。

(三)总结阶段

通过将审核证据与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购业务流程的改进点,经内审小组讨论后,得出采购业务流程关键点的审核结论,并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反馈采购部。

采购部在2014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共3项不符合项,其关键控制点部分有效,其中,对采购物资的技术图纸资料管理较为薄弱,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有待改善提高,不合格品的分类存放亟待整改。

(四)跟踪阶段

根据审核结论,采购部编制了关于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和供应商评价管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计划,并对其进行实施整改;对不合格品的分类管理限期一个月内完成整改,由内审员按计划时间节点对采购部3项不符合项的整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落实。

五、结束语

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第2篇

你厅本月1日院交字第732号案件移办单转来有关“关于船舶抵押权效力问题的指示”的案卷,经我们研究后,基本上同意你院指示稿,并对来稿第一项补充下列意见,希加参考:

关于一般抵押放款之押品处理问题,前经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意见,由我院会同司法部发出通报(本年4月10日司三通字第16号),其第四项载:“关于抵押放款押品的处理顺序问题:押品户除押品外,有其他财产足以偿付工资、税收者,该押品的处理,银行应有优先受偿权,如除押品外别无所有,应按具体情况合理分配的原则,协商决定处理。”这一办法,亦可适用于以船舶为抵押品之贷款,故宜于来稿第一项原文后酌增“但书”,说明债务人如于抵押贷款外,尚欠有工资、税收而除押品别无其他财产足供偿付时,应按具体情况合理分配的原则,协商决定处理。

附:政务院秘书厅关于船舶抵押权效力问题的指示1951年12月11日政财齐字第200号中央财委、政委、法制委员会、交通部:

查航商向公私银行贷款,通常以船舶为抵押品,订立契约并经航务管理局登记,但目前对于贷款不能清偿时,此项抵押权的效力,和普通债务人的关系,尚无规定。因此,银行对航商的贷款,多所顾虑,航商也常因不能获得必要的资金,致使业务遭遇一定的困难。为了保护航运事业和便利航商获得必要的资金,特作如下指示:

一、凡以船舶为贷款抵押品,并已在航务主管机关办理过登记的,于贷款不能清偿而就抵押船舶卖得价款时,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至于普通债权人,仅就抵押权人受清偿之余款,有受偿之权。

但债务人如于抵押贷款外,尚欠有工资、税收而除押品别无其他财产足供偿付时,应按照顾具体情况合理分配的原则,协商处理。

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是当前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趋于和成熟,而国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从人类社会开始,知识就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积累。因此广义地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发展的历史,一部知识管理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正规的商务实践,知识从上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知识管理的本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北美洲的商务实践中。而中国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始于1998年。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 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05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 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

“2008知识管理实施论坛”于2008年5月23日在北京顺利举办。论坛总结了中国知识管理十年的成败得失。就知识管理实施的经验、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推动中国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08中国知识管理论坛”于2008年12月27日顺利举办。会议主要探讨中国知识管理的未来路径和发展轨迹,涉及到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案例、知识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

四、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知识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基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提炼出的。而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则更多的是在基于引进国外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外知识管理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峰,而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和探索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不仅学者非常重视知识管理的研究,而且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都成立了知识管理研究机构。而中国的知识管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上,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实践少之又少。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从管理纬度来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不论对知识经济持何种态度,在管理领域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介入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包括学者、专家、企业家等,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卡尔.弗莱保罗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

2.彼得·F·德鲁克.杨开峰等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2004

3.陈锐.公司知识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4.[美]卡尔·弗莱保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而我国应运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教育兴国的基本国策得到很好的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国民基本素质和教育水平,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运营国际化使得国际人才间的交流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既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让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的发展。人才、资金、信息是当今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企业套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促进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管理导向。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导向的基本含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定等活动在企业中对员工行为的管理与引导,让员工掌握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在经营活动中依据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和经济学理论实施科学管理。其内涵是依据科学的理论思想,通过招聘等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寻找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让人才可以在企业的运作中有效地实施经营管理等活动。

(二)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指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个人与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系统,通过把知识与信息进行整合和有效的配置,以此来实现知识系统的不断更新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结合。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够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总体来说,知识管理就是在企业中调动和部署企业知识的管理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导向的关系

企业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主要表现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占有的商业资源,以及企业的竞争能力物化在企业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管理理念,即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体现出来的企业管理的优化和不断更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以及对于知识资源的管理经营。企业的文化经营是企业的精神所在,也是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企业的主要竞争力重点体现在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方面,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与管理资源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这决定了在企业所进行的任何管理的活动都不能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独立的探讨和分析。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在管理中不断引进先进的知识资源,同时在企业中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方向和企业的文化管理机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分配和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管理导向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管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因素,这就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导向管理具有互相作用、联系密切的关系。在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中知识管理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人力资源的相关管理机构和组织在管理方面会配合知识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在管理中为知识管理的相关部门提供需要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积极促进知识管理的长期发展,保障知识管理组织的人员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知识管理的机构有相互合作的关系,共同组织企业的文化宣传活动,共同宣扬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有效地提高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员工团结精神。

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合作关系也体现在企业的培训中,比如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和企业文化专题培训等。在相互的协同合作中,通过共同建立良好的业务培训体系和管理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完善公司的业务培训或者知识管理部门的训练成果。

另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一的企业内部人员考核评定工作,也可以通过与知识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制定合理的惩戒奖罚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等。

(二)知识管理导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管理机构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提供其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协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计管理目标和发展规划,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达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对企业的人员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全面部署。另外,在人力资源考评、员工绩效评估、岗位配置方面,知识管理机构能结合员工的考核分数,提供专业的评定意见。在员工培训、人力资源整合、系统管理方面,提供相应的管理办法,提高员工的培训质量。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后备知识库支持,配合人力资源更好地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和构建企业文化,共同营造出一种合作向上,团结一致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管理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导向在企业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导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本质联系,由于知识创建和共享的载体是员工,所以员工是其联系的必然纽带。在企业的管理中员工是重要的知识载体,企业通过对员工的行为和能力、技能、知识等全方位的分析,构建组织和企业的整体知识体系,并通过定期数据维护,不断地提高和更新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和保障,企业的实战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最大程度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知识进行管理。在企业的招聘和选拔中,优先选择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应聘者,使其所具备的知识量和技术能力成为组织的一部分,从而加强企业组织的知识储备。这样有利于企业对各方面的知识和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另外,运用知识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计部门员工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发,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促进企业的发展。

由于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运用知识管理招聘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员工,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知识的整体提升,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合理共享和创造组织内部知识的运用,提高组织知识管理的方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管理导向在企业绩效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企业的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对“人”的管理,通过招聘和培训活动,为企业吸收人才、发展人才。比如企业在招聘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为企业注入新的力量源泉,选用个人能力好和素质高的人员,是为企业输送知识储备的根本保障。通过企业的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惩戒赏罚制度,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而知识管理导向对企业绩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提高企业的文化创新能力来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在当代的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知识管理导向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基础。

五、总结

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知识管理导向对于企业知识进行有效性管理及利用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导向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且能够相互作用。在企业中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重要的是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管理导向的管理和研究,提高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整体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更加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亚洲,林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4,02:136-144.

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本体;教育

知识管理在发展早期仅是基于数据库或文档管理的初级技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并拥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被企事业用来提高技术和竞争等,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应紧紧和知识活动联系在一起,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

1研究背景

知识管理是指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它包括:1)对信息的管理,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深加工实现信息的知识化增值、发现、组织、共享和使用;2)对人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的发现、组织、共享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当前知识管理中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以统一的方式组织并避免对同一知识的不同描述影响理解和共享?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利用有组织的信息获取知识?

引入本体与知识管理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体源自哲学的概念。Gruber给出目前非常流行的本体定义: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本体提供了目标世界的公共词汇,为信息的描述和交换提供适当的数据结构。本体最大好处是明确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中引入本体,使知识对象化,必定会给知识的集成和重用带来益处,而且可以使与之匹配的知识对象的关系和属性得到完整和清晰的描述,通过这些,用户可以获取更适合自己的知识。

2基于本体的教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本体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有效方式,对于具体的项目而涉及的工作包括概念定义和资源组织2个方面。每个概念的定义要包括它的含义、子概念、父概念、每个类的实例概念问的各种关联、概念与外部资源的关联。该框架分为知识收集及获取、知识检索和知识推理3个部分,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1)知识收集及获取。知识的收集及获取的首要任务是要将有用的信息资源结合进知识管理系统中,并与本体方法论相结合,将信息通过本体构建工具转化为用本体语言描述的知识,放入本体库中。此系统的目标用户有2类,一类是资源的使用者(学生或者教师),另一类是资源的加工者。收集和获取的信息资源是指对教学有帮助的课件、试题、音视频等资料,在本体中对教育资源分类遵循的是LOM元数据标准等。

2)知识检索。目前的应用系统中由于其数据库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对意义相同但用词不同的内容无法进行精确的检索,当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时问题更明显。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在本体的帮助下从本体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语义异构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查询具体资源时能够减少对冗繁数据筛选的时间,也能够提高信息检索的精确性。

3)知识推理。推理使用推理机能够对初始本体进行处理,通过自定义规则或者内在规则,能获得原有本体隐含的没有直接定义的知识。推理机不仅能对本体语言内在的各种关系进行计算,而且支持自定义规则推理。自定义规则定义更加丰富,可以包括反映现实世界的某种传递或逆反关系等,实现对知识模型更灵活的操作。比如放入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推理机就能够对其进行推理,从而得知其具体所属类及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