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智障学生认知能力差,因此我们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入手做到生活化,尝试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陶冶情操,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智障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从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的目的,真正培养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智障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入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整合生活化的语文素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智障学生普遍存在多种缺陷,适应社会存在困难,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表现在两方面:联系生活,由生活导向新知;走向生活,由生活决定教学。
由于现有的培智语文教材是针对轻度智障学生编写的,内容陈旧,与生活脱节,因此许多培智学校都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我们在前几年整合、借鉴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对象障碍程度一年比一年严重,校本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从前几年开始,我们以54个“主题单元”为纲领,以“实用性、生活化”为原则,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居家生活等领域,从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出发,编写适合本班学生的“班本教材”,已初见成效。估计几年后,一套套适合各个层次、多种残疾智障学生的主题单元读本将给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们提供很好的参考。
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且符合其认知特点,智障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积极。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一问三不知,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开始思考了,孩子的眼睛有神了,孩子脸上有了自信和欢快了,孩子的学习更有效了。
2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语言,促进智障学生思维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教育首先是一种语言的生活方式。”智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问题,有些还伴有多种身体残疾甚至语言缺陷,这些客观因素构成智障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过程中的障碍。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存在一种误区:因为学生听不懂,就一再简化自己的语言,结果导致教师的课堂语言简单、不生动、无情感。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为目标,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同时伴有幽默、明快的话语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智障学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首先,用精彩的导入,把他们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应该多运用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生活语言,加以一定的组织整理,运用到导入语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他们自然而然地被吸引,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其次,课堂提问语言生活化。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为源泉,使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听懂教师提问的内容。而且提问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我们教师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起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介于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生活化教学语言提问,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最后,小结语的生活化。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在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更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亲切熟悉的课堂小结语言,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交流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参与。
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以生活化为原则,清晰、有创造性的语言能取得较好的语文学习成效;简洁、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节省教学时间;富有魅力、学生爱听的语言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
我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得到启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学方法更应该灵活多样。教学方式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注重走进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玩中学、学中玩,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可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1 生活环境利用法。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营造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智障儿童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如:我在黑板的一角布置了日期、星期和天气预报,让学生自己去更换;我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了生活语文板块,其中有例行词语、常用词语和语文主题单元内容,例行词语包括每天或每周必做的事情,如起床、睡觉、吃饭、上课、升旗等等;常用词语就是按季节、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应知应会的词语:如春夏秋冬、奥运会、世博会等等;语文主题单元就是目前生活语文正在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巩固、记忆,更利于教师根据契机适时教育。
3.2 生活场景体验法。这是生活化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去学习。对智障孩子来说,生活中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场景体验,应该先创设模拟场景学习、体验,再去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中巩固、应用。例如:我在教学《做客》这课时,采取的是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分清了主人、客人以及主人和客人应有的礼仪,学生学会了怎样招待客人、怎样去做客,效果非常好。后来,我去城区一名学生家家访,我想正好带着我的学生一起去做客,检验一下教学的效果。在真实的场景中,又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环节:如主人问好后自己回房间玩去了,客人变换了地方,不知如何落座等等一系列因情况的突发变化而引起的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识和礼仪不会灵活运用。通过几次这样的模拟、再真实的情景体验,我发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应用能力更强。
3.3 生活游戏活动法。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打电话”、“问侯”、“过生日”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与人交往,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4 主题单元综合教学法。结合学校开展主题单元活动,我力求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将语文知识溶于活动中,不但巩固了语文知识,也巩固了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在我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带学生学完了《如何购物》这个主题单元后,让学生把看商品说明书、选择商品、比较质量和价格等知识融为一体,按派对任务的方法带领学生去商场实际操作。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积极而兴奋地思索着,乐此不疲地参与者,而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并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技能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了综合,让学生在亲自经历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将语文问题还原为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引导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将使我们的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智障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实践证明,智障学生需要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如按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组织生活语文教学内容,有时会出现生活语文与生活技能课程内容的重复;带学生去实际情境中教学,起初会引起社会人的不理解,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生活语文需要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巩固,才能使生活语文由知识变成技能。
参考文献
>> 刍议职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试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 小议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试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 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由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特殊的教育和特殊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一直以来智障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教育融入智障儿童的生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文章以语文生活化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智障儿童校本教学的生活化思想在教材规划和教学评判等方面的体现,得出如下思考:在当今条件下,虽然我国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目标明确,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人意,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顺利,教学评价系统也不够完善。鉴于此,为智障儿童建立生活化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是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语文
教学生活化,即以“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思想,根据智障学生的实际生存环境,现有资源、条件,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等为他们挑选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当今条件下,为适应智障儿童教育教学的紧迫性需要,解决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并颁布了《智障儿童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各级积极配合,致力于开发新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并且努力地将理论变为现实。
一、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1.目前,由于条件有限,智力条件稍好的智障儿童都与正常学生在一般学校跟读,因此,智障教育的发展对象集中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这类儿童的大脑存在缺陷,他们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难以生活并适应社会。所以,鉴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语文的的重点之一应是社会适应。
2.由于智力有限,智障儿童很难弄懂抽象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力求保证知识与生活的连贯性。即在语文教学中,将生活和相关知识、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3.生活化教学思想也成为了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依据。古往今来,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建议。[1]如陶行知就建议语文课程须与生活相结合,批评传统学校与现实生活背离的错误教育方向,指出须完善教学的环境和方法等,培养智障儿童的能力,拓宽智障儿童的知识。要想真正的实现目的,帮助智障学生,最优之法便是将语文课程生活化。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接近生活,运用已有资源,拓展语文课程的空间,改善语文课程的环境,将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2]
二、智障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1.智障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语文课程中,对于不同智力程度的智障学生,其教学目的是不一样的。对轻度智障学生来说,应使其获取较多的知识,能融入社会进而正常工作。而对中度智障学生来说,应使其能正常与人沟通交流。而对重度智障学生来说,应要使其能懂得谈话的中心思想,并且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学校在编选教学课程时要根据对象确定目标和内容,切勿与实际生活脱节。
2.智障学生的特殊性。由于智障儿童具有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其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与正常儿童不一致。比如说智障儿童易分散注意力,不易转移或者分配注意力;感知慢,记忆慢;语言简单,思维简单,无独立性思维并且感情发育迟缓等。但智障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很大差异。[3]据调查显示,重度智障学生反应迟钝、语言含糊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特别弱。轻度智障学生长时记忆比短时记忆强,并可运用记忆策略,但仅限低级水平。而中度智障者则夹在两者之间,动作笨拙、能机械记忆、缺乏词汇、口齿不清,理解力差,还具有强烈的依恋感等。
三、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1.语文教材设计的生活化。生活是组成课堂内容的核心,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是目标,为使学生掌握生活方面的基本语文技能和知识,让智障儿童拥有基础的社交和生活能力,逐步养成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公民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为日后的生活上的自理和社会的适应提供保障。以上这些都是《智障儿童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2007年里提出的。该方案鲜明的指出了应以生活作为核心理念,削弱了学科色彩,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目标。鉴于此,专为智障儿童设计的语文教材的教学目的应该为:智障儿童除了掌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社会能力以弥补语言缺陷之外,更应着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交和生活基本能力,以便达到加强其适应生活能力的根本目的。
2.语文教材使用的生活化。智障儿童的语文教材是否能起到加强智障儿童适应生活的能力的目的,不仅限于其生活化的内容,并且更加关键的在于教学老师是否能用生活化的方法使用语文教材。因此,教育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亦要将握生活化融入教材中。在实际教学者真正理解并运用的基础之上,我国智障儿童语文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生活化理念才会真真切切的落实。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不仅显示在教育内容层面,更在于融入到老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设计之中。
3.语文课程评价生活化。课程评价即通过系统性的调查与展现对教学课程适应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程度作相应评判的活动,是为实现教学价值增值而对教学课程实际或潜在价值作相应评判,以便逐渐完善的过程。它至少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判断教学的执行达到教学的既定标度,二是为教学的不断完善反馈信息。课程评价体系生活化是智障儿童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与内容的保障。
四、结论
语文教材的设计、使用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智障儿童教学达到生活化目的的充分保障。现如今,开发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对于教材排版、目的、内容等规划层次的生活化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在教材中同样有鲜明的显现,但在其使用方面生活化思想却体现欠缺,这主要是因为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在把握教学方式和思想方面认识不够充分;再者单一的评价形式和生活化的思想不统一,因此实现提高课程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
提议语文教学的开发不因仅仅关注教材自身,更需逐步提升语文教学使用和开发一线工作者的相关素质,将生活化融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之中,从而使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中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目的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春艳. 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J]. 中国特殊教育,2012,03:28-32.
【关键词】教学策略 智障学生 生活化 教学效果
在提倡全纳性教育的今天,如何根据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某种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实用性,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语文教学发展的目标。智障学生注意力差,认识水平较低,运用能力较差,同时容易受其他因素所影响,发音不准、吐词不清,语言表达不连贯、不完整,思维迟钝,容易遗忘,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都不会,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在对这类学生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想方设法把生活自理训练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确立了以生活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能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结几种教学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1、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策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
形象直观的教学可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激发起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编写的内容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因此,老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从实物到图片到字词,然后再回到实物。如:我在教“楼梯”一课是这样教的:先带学生走一走,认一认学校的楼梯;然后在课堂上出示楼梯图片,接着认读“楼”和“梯”,进行图词配对;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再带学生到学校的楼梯旁,让学生找楼梯旁牌子上的字词,最后让一个学生上楼,其他同学说句:“XXX同学上楼。”“XXX扶着楼梯”用同样的方法,反复多次,让学生掌握,这样可以把课文中的内容直接和生活中的实物对应起来,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概念。
2、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智障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差,如何将课堂知识转化成生活以实现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呢?通过实践,感到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回到生活中去,将语文生活化。因为社会是个大家庭,毕竟学生学好本领还要回到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银行,到超市,到医院等一切可以去的场所,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适应自我,适应家庭,适应学校,适应社会,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教学情景来模拟教学场景。比如设计一个买菜的场景,一个同学演小贩,另一个同学演买菜的人,练习买菜的全过程,学生的表演只是单纯的模仿,为了达到真正的效果,体验生活,我要求孩子们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实践,比如在学完《买菜》一课,老师带领同学到菜市场,真正体验买菜的全过程,从学生与小商贩讨价还价中,他们即收获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又体验到妈妈的辛苦,同时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3、挖掘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应该以人为本,从智障学生生活环境出发,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挖掘教育资源,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抓住身边的人和事,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如学校经常开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说出来写下来。挖掘家庭资源,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家庭资源,根据家庭教育资源巧妙的设计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有的学生来自农村,让学生介绍一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的孩子父母是商人,就让学生介绍父母经营的产品的性能,由简单的陈述,变成完整通顺的话语,即让他们相互了解又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通过在车上的所见所闻,从社区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等方面谈感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发展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潜能的开发。
4、整体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