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毕业生实习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为了解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综合实习情况,通过对学生毕业实习周记的统计分析,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工作内容以及实习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强化学生就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 高职 物业管理专业 毕业实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与资料。研究对象: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39名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资料:我院于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组织2009级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分散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并按要求完成实习周记,内容包括①实习单位、②实习岗位、③实习工作内容、④实习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四个领域。由笔者及课题组成员收集此38份学生的实习周记进行内容分析。
2.方法。内容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对信息内容的有效推理的方法。
(1)记录。笔者将每一位学生的实习周记阅读后,把其中所涉及的有效内容概要地记录下来,形成38份原始的分析单元。(2)归类。笔者将38位学生实习12周合计写作实习周记456篇作为456个原始分析单元逐条分解,并按照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工作内容、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四个领域进行归类,形成四个领域的共计446个条目,其中实习单位44条、实习岗位66条、实习工作内容238条、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107条。(3)归纳。笔者将实习单位44条、实习岗位66条、实习工作内容238条、感触(感受、收获、建议)98条分别进行归纳,形成四个领域下的个分析项目,其中,实习单位25家、实习岗位13个、实习工作内容192项、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包含11项。(4)统计。对241个分析项目进行频数统计,计算每个项目在38位学生中出现的频率。
由笔者对学生的实习周记进行上述“记录、归类、归纳”步骤,并最后进行分析项目的频数、频率统计,最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复审,对结果均达成一致。
二、结果
1.毕业生实习单位情况。经过对我院2009级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统计,全班38位同学,其中有5位同学实习单位不是物业专业对口公司,占13.2%,有3位同学换过实习单位,(其中2位同学各在3家单位实习过,1位同学在2家单位实习过)占7.9%。
我院2009级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单位总共有25家,其中1家实习单位接纳实习生10位,1家接纳实习生5位,1家接纳实习生3位,3家各接纳实习生2位,其他每家各接纳实习生1位。
25家实习单位中属于物业企业的有20家,一级资质的企业有8家,二级资质的企业8家,三级资质的企业4家。
2.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38位同学中有7位同学实习单位不是物业管理专业对口公司(比实习时增加了2位同学),占18.4%,有8位同学实习单位不是签约单位(比实习时增加了2位同学),占21.1%。共有24家签约单位,其中物业公司18家,1家签约单位接纳毕业生12位,5家签约单位接纳毕业生2位,其他每家各接纳实习生1位。22家实习单位中属于物业企业的有16家,一级资质的企业有7家,二级资质的企业6家,三级资质的企业3家。
3.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业公司实习的岗位情况。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业公司实习时,由于不同学生实习的部门不尽相同,既有部门之间换岗,也有部门内部换岗。换岗情况统计结果是:做过两个岗位的有7人,做过3个岗位的有5人,做过5个岗位的有2人。其中换过岗的男生是2位,这两位男生均是服从实习单位安排而换岗(换岗两次,均为物业管理员和保安),实习单位并未换;换岗其余人数均为女生,有2位女生是换岗换实习单位的,其余也均为实习单位内部换岗。这些说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还是比较有耐性,主动要求换岗和换工作单位的不多,他们都能够配合单位的工作协调和服从单位工作岗位安排。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业公司实习的岗位主要是客户服务(客服前台、客服助理)、客务主任(客服主管)、管家(区域管家、楼宇管家、物业管家、物业管家助理)、物业管理员、楼管员、整改办公室(机动人员)、保安、工程内勤、库房管理、后勤、财务、中控室等共计13个岗位。其中从事客户服务、管家和物业管理员这三种岗位的有36人次,而其他岗位总共只有19人次一般情况下,物业服务公司对外部门是划分为四个:客户服务部、工程维修部、宝洁绿化部和安全保卫部;对内部门是三个: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档案室。这也说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单位安排的主要还是从事物业客户服务工作。
4.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工作内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尽管工作岗位有不同,甚至所在部门也不同,但很多工作是相同的,所用知识点也是相通道,主要工作内容是收费工作(包括收取物业管理费、催费通知单的写作/张贴、解释、收水电气费、收据发票的开具等)、办卡证工作(包括门卡、水电卡、临时出入证、装修许可证等)、接房工作(包括接房资料准备、接房现场工作)、装修服务工作(包括装修手续办理、装修巡查、整改跟进、装修保证金收取/退还及扣除/扣除解释等)、日常报事报修/收费邮件资料等服务工作及纠纷处理工作,还有社区文化工作等。
5.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感触
关键词: 管理类毕业生 实习 就业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性阶段。当今人才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毕业实习则能让学生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会课本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筹码。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实习教学,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管理类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现状
(一)毕业实习概况
温州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于2001年,开设了以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等为代表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作为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结合本校管理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目前的实习单位主要是医院、卫生监督所、医药管理局等全省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实习形式方面,我们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多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和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在实习管理方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确立实习小组长负责制,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周志,在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不定期地进行实习情况检查;学生实习成绩则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实习报告情况,以及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来评定。从本校前几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看,实习时间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实习的管理也较为人性化,总体而言,温州医学院管理类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是比较到位的。
(二)就业概况
近5届温州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对应,本校管理类学生主要进入各医药卫生领域从事管理工作;其次是各类企业,其中包括一些从事医药制造和营销的企业,有的学生则直接参加自己家族企业的管理;再次,就业人数居多的是医疗卫生系统以外的事业型单位,比如各类学校(除留本校外)、文联等。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就业的政策出台,一些学生也选择了“村官”作为自己的事业。继续深造和考录为公务员的学生人数则每年较为稳定,保持在1―2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较稀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寻求较为“安稳”的事业型单位。在初次就业潮流中暂时未能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曾在2007年一度达到17%,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就业形势甚为冷峻的2008年则回落到3%左右,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毕业班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反馈情况,有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预期的调整。
二、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从历届公管专业毕业生的情况看,他们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毕业生的心态上,他们有的未能体会到“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对“跑腿”、“打杂”的事情心生埋怨,而“重要的事情”又没有机会经手,形成了典型的“眼高手低”之势;二是在毕业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由于每届毕业生的状况不尽一致,这使得实习和用人单位对我院管理类学生的印象也有所差异。如果前一届毕业生表现出色,那么下一届的毕业生就会受到青睐,但如果前一届的学生表现很糟糕,那么该实习和就业单位就很难再接受下一届的毕业生;三是在实习单位方面,各定点的实习单位对毕业实习生的接纳程度和指导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实习单位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而只是敷衍了事;四是在时间调配方面,学校方面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安排学生实习期结束后返校学习最后一部分理论课程,但毕业生由于面临着就业或继续深造等寻找毕业出路的问题,常常旷课,有的在实习过程中就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提前“毕业”,这就造成了毕业生管理的一道难题;五是在社会竞争方面,实习与就业单位往往同时接收了不同院校的毕业生,也常将各院校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择优录用小部分毕业生,这使得毕业生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对毕业实习学生来说这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六是在毕业实习管理方面,学院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不够紧密,在现有的师资状况下又不可能派遣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加上部分学生属于自行落实单位的分散实习,毕业生自主管理能力薄弱,这使得学院在毕业生实习的跟踪管理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对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协调管理的思考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它不仅属于教学范畴,更是学生踏入社会、实现就业的基础步骤。受社会经济形势和大学扩招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因此,学院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好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使学校、学生、实习及用人单位多方面满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从思想教育入手,做好实习动员和就业准备工作。在毕业生进点实习前召开好实习动员大会,把实习的要求和目的清晰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邀请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和职业顾问给毕业生作实习和就业指导报告,编制实习与就业方面的指导手册,重点了解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工作伦理和工作规则等[1],帮助毕业生尽快做好角色转换,适应职场环境。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尽量避免与毕业生求职高峰期重叠;在实习单位的安排上,学院事先要进行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意向调查,再可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和毕业生的意向合理安排实习单位。同时,学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找用人单位,安排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会面,以实习方式进行“试用”,从而让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充分结合,也有利于他们从“学习”到“工作”状态的过度和衔接。
第三,以生为本,科学管理。切实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大力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用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在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采取严格而又灵活的管理方式,对毕业生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统筹协调好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第四,加强与实习、就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安排教师到相关实习、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实习生的动态,针对实习、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毕业生的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毕业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开辟更多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途径。在毕业生实习中期召开经验与感受交流大会,集中对前期实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实习后期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3]。
第五,以就业为契机,加强毕业生创业意识。当前大学毕业生大多处在优良的成长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对此,我们除了在理论上宣扬大学生自主创业、勇于创新的口号外,更要运用现实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依据专业或依托家庭进行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就业压力下磨练创业意志,提高创业能力。
总之,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就业工作则是为毕业生搭建桥梁,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努力抓好毕业实习环节,全面考查学生实习状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王星.大学生实习三道坎[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12):25.
[2]李岩、李志宏.强化实践环节考核,提升实习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40.
[3]刘安宁.试论我国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95.
关键词 毕业实习;本科;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7-02
1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毕业实习是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综合化、系统化运用的过程。通过毕业实习,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现状
毕业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上升 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毕业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使得毕业实习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少,专业教师平均仅带2~3名毕业生[1],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亲自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能够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进行实际生产或科学研究,使学生在学校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然而现在,平均每一个专业教师需要带7~8名毕业生,除了指导毕业实习,还要搞科学研究、承担在校本科生的教学、处理学科的行政事务,其指导实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工作和研究生复试的压力 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有些毕业生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投简历、寻找工作了,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研究生复试,学生无法静下心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毕业实习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只是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没有时间开展具体的工作,实习就已结束。与此同时,也出现有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协调,即学生抱怨教师不能理解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而专业教师认为学生浮躁,不认真对待交给的任务。有些教师感慨学生的难处,由于担心其就业与前途等问题也很少过于苛求,碍于面子不能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这就造成毕业实习的名存实亡。很多学生担心毕业实习会减少考研复习的时间,为了正常毕业,草草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交差。这种毕业实习安排形式,学生没有机会将学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到生产实际,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
事实上毕业实习与准备考研复试并不完全冲突,只要能够合理安排,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尤其是准备报考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最好和自己研究生报考的方向一致,既能在实习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又能为今后的复试和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规范的实习基地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造成无法有效安排实习。大部分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时选择了药厂或医院,而有些实习单位因为生产任务繁忙,担心影响生产或会泄露商业技术和管理秘密,而不敢放手让毕业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手实践,只是参观性的实习而已,毕业生无法立刻融入工作流程中。极个别的实习单位没有精力甚至没有能力来培养实习的毕业生,安排实习生做一些接待、打扫卫生、登记等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实习了。
忽视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然而在部分高校中还存在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的现象。由于有些实习单位在技术上的保护,使学生无法了解具体的操作工艺,这样毕业实习在学生看来就是可有可无的。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进企业、下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指导。有些高校缺乏规范的实习教学大纲,有些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不符合学科的最新发展,这样就导致毕业实习缺乏总体的指导思想。
3 改进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但是很多学生抱着无论怎样都能毕业的态度,忽视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有的随便找个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有的做市场调查的毕业生调查数据的样本数量不足,草草填写了毕业实习报告;更有甚者,直接将他人的科研成果写到自己的毕业论文里面。
因此在毕业生实习前,向其讲解实习的重要性、目的、任务、要求,让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实习前应该将毕业生分成几类,派往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对于在实习前已经签订工作协议的学生,尽量安排到签约单位进行实习,可以使他们尽早熟悉单位的生产和管理,投入正式的工作中;对于考研究生或日后打算从事科学研究的毕业生,安排到高校或研究所实习,为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实践基础。
精心选择毕业实习的单位 目前的许多企业生产任务比较紧张,领导在主观上也担心安排学生的实习会影响生产。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和专业教师多和相关的企业联系,尽可能建立更多产―学―研基地,以便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和学校毕业生的培养要求选择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为保障学生的有效实习,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如河南中医学院已经为毕业生实习建立了GMP模拟生产车间、药材栽培生产基地、中药材标本馆等。
毕业实习与教师科研项目有机整合[2]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公布所有指导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的情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意向选择研究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查阅文献资料,训练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科研实验,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闲余时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有效整合[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整合。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实习主要有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剂学等,这些课程实习需要到野外、药厂、医院或大型药材市场调研。可将这些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在这些课程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利用实习单位和高校的科研条件,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科研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实行定期汇报制度,
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3] 学校应充分重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包括联系实习单位,制订实习计划、具体的实习时间、实习考核要求与标准、实习目标,同时还要强调实习的安全性和纪律性,以防止实习过程中出现事故。监督检查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的过程以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环节,对毕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实习的质量。
4 结语
21世纪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也是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就当前的实习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求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同时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调整办学的思路,严格规范毕业实习的管理,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义忠,黄振锋.对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83-184.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一为更好地了解我院已毕业就业学生的在岗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评价,从而便于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使我院就业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宗旨
建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通过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作适应程度等情况,了解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途径和方法
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表、走访用人单位等多种途径,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学院提供相关的调查报告。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毕业生就业跟踪,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此项工作由学院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材料汇总。各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系毕业生就业跟踪。
(二)各系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系部重点工作,指定一名系领导组织实施,注意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改进和完善此项制度。其中,各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每年5月份前,按近三年毕业生的10%向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用工情况。主要调查对象是在学院录(聘)用较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2.每年8月份,按不少于50%的比例向应届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生跟踪登记表》了解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
3.各系将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撰写应届往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汇总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4.每年9月份前,按5%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到毕业生用人单位实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转达学院领导的问候,倾听毕业生的意见、建议等,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跟踪的综合性专题报告,每年9月15日前完成,并以纸质和电子文档的形式汇总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5.毕业生就业跟踪以系为主,到外地实地走访用人单位所需经费,应事前申请并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按出差有关规定进行。
(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汇总考核
1.根据教育厅相关要求,汇总、撰写学生毕业生就业跟踪报告。
2.通过电话、QQ、邮件、传真、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核查。
3.对在就业跟踪中弄虚作假、隐瞒的行为报学院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其他
1.本办法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2.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二一、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加强对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的管理,使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二、毕业生实习、就业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毕业生必须符合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毕业生标准。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一个)、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北京市英语口语证书。
3、成长档案在60分以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学习成绩优良、遵纪守法等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应届毕业生,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4、各科成绩(含补考)均及格。
5、实习、就业前无警告、无纪律处分、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缺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较大疾病。
(二)、择优推荐条件
1、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评选为优秀学生会干部或优秀班干部,则毕业时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2、学生成长档案均在85分以上。学习成绩优良(平均分在80分以上)
3、实习、就业前无警告、无纪律处分、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缺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较大疾病。
4、为学校取得各项荣誉(如各项竞赛取得成绩、好人好事等)。
三、学生毕业的条件:
1、按学校规定完成本专业所开设的文化课,实习、实训课及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成绩达到及格
2、取得英语口语等级证书、NCRE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个)
3、成长档案成绩在60分以上
4、实习鉴定表成绩合格
四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提高质量求生存、打造品牌图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和区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提升我校毕业生的质量,特制定毕业生实习、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通过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等情况,跟踪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效果,检验办学的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为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依据。
(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内容:
1、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思想品德表现和敬业精神
2、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各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4、毕业生对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6、先进典型事例与材料
7、职业道德和个人思想素质在实习中的体现
8、对社会的贡献
(三)、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毕业生跟踪调查市场拓展部组织专业组具体落实,重点是深入到我校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对人事部门、单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同时各专业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使之制度化。
(四)、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形式:
市场拓展部以集中调查为主,各专业组以分散调查为主。学校将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寄送调查问卷、请毕业生回校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并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系统
由市场拓展部负责,组织实习生(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组长由市场拓展部主任承担,成员由专业组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
(六)、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收集与整理
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每次调查结束后,根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七)、市场拓展部的工作职责:
市场拓展部负责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加强与区内、外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研讨并反馈的毕业生信息,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八)、各专业组职责:
各专业组要高度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档案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关心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并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扩大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范围,不断更新毕业生信息数据库。
(九)、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三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是检验学院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全面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工作适应程度,以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调研的对象
1.学院近两届毕业生;
2.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
二、调研的内容
1.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学习氛围等方面的感受,以及对院系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师生关系、教改活动、学习指导、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知识结构、思想品德、外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设计、下发毕业生跟踪调研的问卷,检查各系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情况,全面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总结我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特色,及时捕捉社会需求动向,进一步推进全校的教学改革。
2.各系也成立专门的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由各系主任负责,主要职责是根据校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的安排,组织、实施对本系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改革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配合学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的工作。
四、跟踪调查的时间及实施办法
1.建立毕业生监测、反馈点。每年对我院毕业生监测反馈点单位进行走访,时间安排在十月至十二月,主要通过访问单位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了解我院毕业生的表现情况。
2.各系部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每年开展一次。
3.调研的对象以近3年的毕业生为主,调研的人数不低于近3年毕业生总数的20%。
4.调研的范围要考虑到专业分布、地域分布、性别比例、工作单位类别等因素。 5.调研方法以邮寄问卷为主要方式,也可直接到用人单位了解情况。
6.问卷回收后,各系立即组织对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并把统计数据和报告上交学院工作小组。
7.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对各系上交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撰写总的统计分析报告。
8.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深入各系部,检查各系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效果显著的系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调查报告
1.问卷回收后,立即组织对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2.以书面的形式汇总监测反馈点单位的用人意见和当年毕业生的表现情 况,写出问卷调查的数据及初步报告。
3.每三年撰写总的统计分析报告,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综合 性专题报告。
六、附则
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七、附件
1.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五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8-2009两届毕业生11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7人,女生123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5份,回收率为95.50%,其中有效试卷102份,有效率为92.7%。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5-2009年中文体育类期刊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3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的职业期望
为了了解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望,本题列出了可供毕业生选择的7种职业,每个学生将自己期望从事的职业按期望高低做序号排列,(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毕业生最想去的前4种单位分别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民办学校的大量兴起,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由于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较高的工资待遇,民办学校被毕业生列为第4位最想去的单位,表明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以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作为就业的界限。
2.2毕业生就业动机
毕业生的就业动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表2中看出,当毕业生面对仅有的“服务社会”和“经济需要”两个选择指标时,后一指标所占比例高于前一指标,男女生对比,男生分别为38.04%、61.96%,女生分别为47.61%、52.392%。这一情况,不少同学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受中国传统男女观念的影响,经济收入是社会与家庭主要生活资源。
2.3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单位所在地区、专业是否对口、单位的地位及声誉。其中,选择“专业是否对口”,的学生占57.4%。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竞争、就业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下降甚至放弃。与普通专业毕业生相比,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更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这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相对于日、美等发达国家的体育院校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毕业生已不再是紧缺人才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要紧抓师范生的“专业对口”不放?显然,甘肃省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2.4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烦恼
就业时被毕业生列为前4位的主要烦恼分别是:所学专业社会需求太少、就业时存在的不正之风、不能留在城市,同被排在第4位的是就业信息匮乏和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在“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一项上,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感受到性别歧视的存在。
2.5毕业生面试时的主要困难
当被问及“面试时,您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被排在前4位的回答分别是: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计算机、外语水平欠缺;知识面狭窄;缺少实习锻炼。有48.52%的学生选择缺少实习锻炼。我国师范院校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为6~8周,相对于“日本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为14周;美国为15周;法国为27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时间短、阶段性强、任务重,学生难以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学体育实际,也就无法达到就业实习的应有效果。
2.6找到的单位不理想时,毕业生的选择
当被问及“如果找到的单位不理想,你会怎么办?”时,58%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以后再跳槽”,35%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以后再深造”,5%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自谋职业”,另有2%的毕业生选择“任其自然发展”。
3对策和建议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学校、院系以及毕业生本人,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方能奏效。针对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1.增强专业技能知识,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针对目前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水平掌握较差的情况下,应增加教育实习时间,由传统的6~8周实习延长至15周或一学期实习;另一方面,调整实习计划,就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理论学习要同实践锻炼交替进行,互相促进,可将原来一次性集中实习改为二、三年级分别进行实习。实习的模式过程可以是:基层教育实习、学校内部跨系跨年级专业技能实习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为学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整课程结构,拓宽毕业生知识面
适当缩减专业必修课,扩展专业选修课,改变过去那种基础理论狭窄,自然学科类薄弱的状况,增加教育类、自然学科类、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类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的比重。师范院校还可以利用学科齐全的优势,实行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住宿的管理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熏陶和融合,进而拓宽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建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立的导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的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导师通过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管理和人格感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导师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心理压力大的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导师不仅从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集中分析、指导,而且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爱好进行个别辅导,帮助策划就业方案。
4.毕业生应主动面对就业市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就业是择业的基础,而择业是就业的延伸。体育专业毕业生应首先考虑就业,为自己找到社会的立足点、发展点,才能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过度强调先择业,自然会增加就业难度,所以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打破“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留恋旧有经济体制下“铁饭碗”的外在表现,于时展极不相符。这种观念还造成毕业生颠倒了旧有与择业的关系,许多大学生往往是先择业后就业,一相情愿地认为是在选定“终身幸福”,择业期望较高。有的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只愿意去条件好的地方工作,有的盲目攀比,追求“热门”,结果错失不少就业良机。可见不打破“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不能正确择业和就业。
5.转变就业观念,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受对口限制,可以自由择业的情况下,体育教育毕业生要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善于发现以前不曾被大家注意到的工作机遇。如到健身娱乐场馆和社区健身场所担任体育指导教练,到有用人需求的小学、民办学校、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可以应聘对专业没有限制的其他工作等。另外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机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