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现状

旅游管理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管理现状

旅游管理现状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生活要有品质,要健康,要充分地享受人生,相应的旅游成为人们享受人生必不可少的方式。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但在现实生活中各高校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严重脱节,造成资源浪费。

1、我国旅游管理现状

1.1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大人们告知:人的一生要有梦想,要有远大的目标,只有不断地朝着目标前进,不朝三暮四,才能取得成功。不仅仅是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目标是每做一件事的方向,方向错了就不可能到达终点。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开设旅游管理课程设计缺乏有效整合,缺乏针对性,层次性不强,而且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归为通才性教育,所以在本科专业教学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旅游管理必须增加通修性、学科基础性的课程,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并且使得专业实习受到限制。

1.2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符。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放松,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主要方式,推动了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因此现在的旅游行业需要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而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甚至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高等院校人才的供应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甚至远远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造成“学生就业难”,“人才需求短缺”的现象,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找不着工作,就业率低,不得不转向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浪费和教学资源浪费。

1.3学生缺乏良好的实践场所,经验不足。虽然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人才需要量大,但由于我国现如今大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费较为短缺,提供给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场所少之又少,而且条件不佳,导致了本科院校没有能力为学生们设置良好的实习场所,只是在课堂上接受老师传授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由于没有机会进行课外实践,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名优秀的“理论家”,只掌握了较好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技能,毫无实践经验。

2、针对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解决方法

2.1明确课程设置,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由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旅游本科教育在教学环节出现严重的错误,造成经过精心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没能实现“一专多能”,而且专业化程度降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因此,要求学校在本科旅游管理课程设置上定位准确、具体,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以当前经济发展潮流当作背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一些特色化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尽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要想真正培养出符合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使其真正做到“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各高校院系必须明确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的定位,做到定向培养。要实现以上要求前提是必须要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培养出高素质,符合社会需求旅游人才的关键所在。

2.2科学的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如今我国的旅游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需要大量拥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们应当注重培养出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应用型的学生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由于学生们对本专业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还没有清楚的了解,所以教师们除了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应当使同学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现在以及将来究竟会做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们能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也能充分调动使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按照既定的目标,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旅游管理现状范文第2篇

一、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管理概述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初是IUC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到1993年才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意义确认,生态旅游通常就是指能够对自然环境予以保护,对当地人民的生活负责的各项旅游活动。具体来说,它就是指能够为城市居民有效的解决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在郊外优良的环境中去保健养生、合家休闲,从而更好的走进自然和了解自然的各种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自然环境予以有效的保护。它实际上比较重视的是对于自然景观的保护,此外它也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行业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生态旅游管理通常就是指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将生态学作为指导科学,对生态旅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对生态旅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予以保证,使其可以体现出较强的生态整体性,在审美上也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受到旅游行业发展影响的所有生态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其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以生态建设为起点,充分合理的去执行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还要不断的去协调和平衡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当中的冲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应当前生态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如果站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层面去看,生态旅游在工业文明发展后期就已经出现,它也是人们在首次面对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多重危机时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主要是依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或者是一些著名的景区、名胜古迹等来支撑和发展。当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其加以分析和解决。

(一)生态旅游管理意识薄弱,发展思路混乱

我国生态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对生态旅游的特点以及属性等重要的内容都没有相对科学和准确的认知,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片面性,所以当前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阶段,很多地方政府对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优势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对和生态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也不是十分的熟练,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很多内容的了解也不够充分,所以对生态旅游经营的认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从而也就无法保证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最近几年,我国的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部分地区的政府为了在短期内就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不是十分合理,对资源没有进行周密科学的规划,所以也就使得旅游景区整体的布局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合理性,很多资源的功能同,对资源的市场定位较为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市场定位,开发的深度不足,提供的产品质量也不是很高,所以也就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这样也就使得生态旅游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专业人才数量欠缺,经营理念滞后

在我国,生态旅游主要有两大经营主体,一个是国有事业单位,一个是乡村居民,国有事业单位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深,所以其在实际的工作中提供的服务质量不是很好,自身也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乡村居民因为自身的素质有限,此外也没有接受过比较专业的培训,所以在经营中一直都不能应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此外相关部门在人才储备上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系,旅游产品在设计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一直都得不到改善。

(四)政府监督不力,经营管理规范度较低

我国的旅游市场呈现出了持续走高的状态,一些地区政府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当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对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政府对这样的现象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手段。经营主体自身的竞争意识较差,经营中有很多环节规范性不足。

(五)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由于在我国的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中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所以在景区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此外在某些景区,生态旅游产品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产业链,有关产业之间的协调沟通出现了问题,这样也就使得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无法充分的实现。

三、生态旅游管理发展策略分析

(一)强化生态旅游管理概念的认识,理清发展思路

政府和相关部分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加强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普及,这样才能让经营主体和消费主体对生态旅游的实质予以充分的了解,从而也就可以十分有效的改变传统生态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也能够对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予以更加科学的认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对基本的发展思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对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应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合理预测生态系统的负载极限、利用可能性以及持久性等等,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发展规划。同时紧密结合区域所在的重点依托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减少在实施中的局限性、盲目性及不必要的损失,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

在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如果没有充足的人才支持,生态旅游很难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加大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生态旅游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四)采用多种方式强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

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多种技术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管理,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旅游相关实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营造浓厚的保护和发展当地生态旅游的氛围。

(五)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游客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景区内和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给游客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游客也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到生态旅游给自己身心带来的愉悦,对景区日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六)加强立法建设,提升环保意识

我国的生态旅游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好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是地方性的规定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不具备强有力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国家相关部分和机构应该加快立法进度,尽快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立法进入可操作层面,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的发展。

(七)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调动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开展生态旅游要以生态学为准则,综合分析各因素、全面考虑,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较快的条件下,更应该重视当地群众对资源的经营权,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利益,增强其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长远的观点和战略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增强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调动其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旅游管理现状范文第3篇

一、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好多高等院校延袭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现在好多高等院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只一味的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致使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思想没有得到解放,没有打破常规、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没有养成那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强烈意识。现今旅游行业是个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性强的人才,现今我国这类人才的缺口也是相当的大,但是高等院校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就满足不了现今旅游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学科过细、过窄、过旧,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需要跟各类的人群进行交流沟通提供服务,所以是个综合性的行业,需要各方面能力都非常强的综合性人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加大力度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可是好多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设置的过细,过窄,课本教材过于陈旧,学生得不到最新最全的旅游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好多高等院校师资力量不行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高等院校的教育就要突出以培养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旅游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强的特点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事实上,好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老师,老师来源比较多,专业背景不同,很多缺乏相关的经验,对旅游行业真实的发展动态、发展前景并不是很了解,这样对于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不能很好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有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和文化内涵缺乏、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乏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摄取,这样都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四)好多高等院校不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对学生实习工作不重视

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旅游行业现在急需专业知识、实践性、创造力都非常强的综合性人才。然而现今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却不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及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致使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进行实习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提前体验社会,了解社会,知道社会的需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后期努力的方向,以更好的提前为自己未来的职场规划做好铺垫,然而好多高等院校不注重学生实习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一)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需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改变教育模式,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及机制,建立新的发展机制,积极为学生创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让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性,总之努力培养出一批实践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课本教材要紧跟时展

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建立一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学科课程、选择内容从而培养特定人才的应用型教育体系.它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最高准则。同时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所以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课本教材要紧跟时展。努力培养出适合市场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既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又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养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来源比较多,专业背景不同,很多缺乏相关的经验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企业顾问、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鼓励教师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等进行实践合作,担任管理咨询顾问等相关职务,提高他们对旅游行业现实发展动态的认知,丰富教师的旅游相关经验,以更好的教育学生!

(四)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旅游管理现状范文第4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一、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时展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中职旅游学校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中职学校要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旅游教育教学质量。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培养规模与素质提升不成正比。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我国中职旅游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出一批旅游专业人才。然而,“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扩大规模、盲目设置专业、盲目重复投入、盲目兼并重组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粗犷型人才培养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一味地依赖盲目扩大规模来获得自身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中职旅游学校“乏内涵”发展,导致培养出的旅游人才技能素质不高,不能与中职旅游学校发展规模成正比。素质提升的滞后反过来又影响着旅游学校的办学规模,影响着学校的形象,甚至影响着部分旅游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加之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中职旅游学校陷入发展困境,人才素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办学规模受到严重制约。

2.旅游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应当立足于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但目前中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甚至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供应远远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从供给层面分析,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不少学生难以就业,或者就业不对口,转向其他行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出现“学生就业难”与“人才需求短缺”的怪象。这一怪象折射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首先,教育不能体现市场的需求。中职旅游学校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旅游人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应该以岗位为导向,满足旅游行业的需要,围绕岗位与就业设置课程、配备师资,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实效。

3.课程设置偏离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方向,任何一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背离目标。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迫于生存压力,盲目追求“高大全”式人才培养,可谓病急乱投医,从“偏”的一个极端向“全”的极端转变,不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全”的追求落实在具体实践中变成了多个课程的简单叠加,多个培养任务的简单叠加,课程设计缺乏有效整合,缺乏针对性,层次性不强,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没能实现“一专多能”,浮于表层,而且专业化程度也大打折扣。一味追求全课程设置的教学显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针对旅游业对紧缺性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学生难以在知能结构上胜任未来岗位要求。

4.师资专业化程度与教学需求矛盾突出。不少中职学校开设了较全的课程,专业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资源,大多中职学校难以配齐课程需要的师资力量,很多课程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兼代、半路改行现象严重。他们对课程理念缺乏系统把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把握缺乏灵活性,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进行深入,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起来,师资专业化程度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教学效率低效。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中职教育的发展不在于一味的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大,而在于定位好办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我们要立足于长远,高瞻远瞩,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中职学校步入持续、良性发展轨道。“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培养旅游人才,改革专业教育,全面适应市场需求,才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办学目标的定位要紧紧围绕学生未来岗位需要,深入旅游市场,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把握旅游市场需求与动态,明确学校办学目标,打造学校特色专业,依据学校已有教学资源,整合区域环境资源,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我们还要做好学生毕业后期的跟进工作,了解学生在岗情况,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检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检视办学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及时调整与完善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更科学更合理。

2.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就业导向性。“如今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是在教育中培养模式的改革,第二方面是教育方式的改革,而第三个方面就是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是整个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两个基本方面。”同样,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既要重视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要深入市场调研。我们可以请教旅游行业专家,倾听他们对旅游市场的独特见解,加强课程设置的理论深度;与旅游企业第一线负责人交流,向他们请教具体的实践经验,使课程体系构建源自实践;增进与往届毕业生的联系,倾听他们日常工作体会,便于我们准确把握旅游行业需求与动态,更科学的设置课程。一切市场调研要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展开,突出就业导向性,要具有高度的洞察力,立足于旅游市场当前需求,放眼于市场未来需求,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满足岗位需求,避免资源浪费,使学校获得持久发展。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中国课程改革把教师专业化推向前台,成为教师教育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可见,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专业素质提升意义重大。教师专业化素质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我们要根据课程设置培养一大批专业化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做到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行。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高等学校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我们也可以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化学习,通过到名校进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专家或者一线旅游企业家担任教师,深入课堂教学,开展专题报告等。

四、结语

旅游行业面临着空前发展机遇,中职学校要客观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准确把握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不断加强对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寻找有效对策,使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走出困境,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储志军.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2012,(09):32-34.

\[2\]韩雷.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3,(15):174-175.

旅游管理现状范文第5篇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象

(一)人员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

旅游管理教学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及现代化管理能力和培养科研能力理论研究较强的高级人才。然而,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每个人在设计培训目标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制定目标。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但目前存在人员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其次,由于缺乏对旅游、训练目标和市场需求的理解,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往往缺乏对学科的了解。由于教师设计的教学课程不合理,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枯燥乏味的课程导致学生态度不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满足国家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二)课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国家在旅游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课上,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培养专业的技能,实现人才管理目标。一是加强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从最基础的做起,为培养专业精神打下基础,并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二是重视实践,要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切勿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素养,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利于事业的开展,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三)实践教学少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学校建立实验室,重新修葺实验室,使实验更具专业化,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有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验室,许多实验课程只是处于参观看一看为止,没有实验机会,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教师技能水平相对较差

在高校旅游专业的部分教师中,其既没有参加过旅游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经过训练,单单只是理论水平较高是不行的,如果教师水平不高,就无法培育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程度,在闲暇时间,学校多安排教师进行学习,加强培训,提高专业度。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基础上,课上要进行提问式教学,这有助于学生记住知识点和凝聚注意力,或者是在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和协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时间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开动大脑,认真思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总结经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和信息化进行教学

旅游管理需要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要生动和有看点,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教学,把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用图片展示出来,再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查出来供大家学习,合理运用网上的一些资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多组织教学研讨会,听一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和建议。采纳学生建议,带同学参加一些讲座、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多观察国家旅游业发展前景和动向,告诉学生行业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也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习。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导航标。为了实现高水平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文化的师资力量。学校可以让教师出去培训与学习,增强自身的技能,增加实践经验。同时,旅游专业教师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让企业优秀的旅游人才进行讲座,补充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的方向。教师也可以去企业学习实践,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带给学生的是教学的专业水平更高,得到他们的尊重,让学生知道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只会谈论一些大道理,他们是有实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那就是进行实践。综合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多实习一段时间,自身的技能水平就会多提高一点,这就是她们最宝贵的财富,可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处于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