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英语特色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文章涉及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文章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深度得到提升。但现实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狭隘的把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对课文的理解,一味的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句型与短语,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解。
2.教学设计不够全面完整。我们知道,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构想,它主要是用一定的方法对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有序的整合,对教学中相关的各个部分进行整体的安排。我们发现,在现实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设计则更多的是向程序设计的方向靠拢,即对前后环节进行严格的设定,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都规定好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教学设计就相当于备课而已,只考虑教材而忽略其它的问题。
3.教学模式的环节错乱。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基本教学模式一般是:首先教授新词,然后解释课文中的句子,讲解课文中的短语、语法,最后让学生多做练习并背诵相关的词汇或者课文。我们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对课文含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阅读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种模式无疑就是把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而已。
二、解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学生只有先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他才会对那个学科的知识产生某种渴望,从而使自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获取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那些偏向于理性的学生,老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动机,而对于感性化的学生,应该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培养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对于牛津英语阅读教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科学定位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具体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确立多角度的教学目标。如 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社会意义以及情感态度等,让学生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掌握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必须要融入他自己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等主观因素以及学生的特色这一客观因素,只有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制定正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并且一个好的阅读教学目标一定是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的融合 。
3.设计完整的教学设计程序。首先,老师应该仔细的分析教材,自己懂的知识要分析得更加透彻,自己不懂的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弄懂,要保证自己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清楚、思路明了的知识;老师要对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条件进行有效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确定教学设计,即目标、策略、程序、手段等。最后,对已选的教学设计进行复查,使之更加的完整。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编制出完整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加有效的保障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4.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其的阅读速度。技能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对于英语阅读也不例外,要想提高阅读效果,最基本的策略莫过于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其阅读速度。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可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在阅读时显得游刃有余。另外可加强以下二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的意群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意群阅读让学生把阅读时的重心转移到了语句的意思上,而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单词,它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文章句子的整体把握,有效的避免了断章取义造成的语义混乱的问题。其次,意群阅读让学生在快速的阅读的同时获取了最全面的信息,不能不说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2)注重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默读是视觉直接到大脑的阅读,这就决定了默读的快速性。一般来说,默读是朗读的飞跃,默读是用眼睛进行逐句阅读,从而整体把握文章要义的方法,它是以意群阅读为基础的,能够对文章进行快速全面的理解。
5.坚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针。在教学中, 我们除了对课内教材中的文章加强阅读外,我们也会发现课外也有有很多非常好的文章,不过我们的一些老理由往往只是专注于书本知识,对那些练习中的好文章却视而不见,从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资源,因此,学生在平时对于一些好文章应该保持一定的鉴赏力,并且仔细的研读,找出它的优点并为自己所用,教师也应该多搜索一些新颖独特,语句优美,知识含量丰富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
总之,在初中牛津英语阅读教学中,只要老师积极的改进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观念的转变,制定合理的计划,积极的与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交流,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就一定会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一、教学反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最大的意义在于“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要将自己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观念、效果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进而进行有效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及时地更正,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学与反思的有效结合,这样教师可以巩固自己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主导性地位,有效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同时还有助于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以及情感上的满足,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职业素质,让教师这一职业更具价值。
二、初中英语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
1. 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教学目标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目标反思:反思教学实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规定和教材的特点;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以上方面的有效反思,就可以检验出教学目标是否真正的实现。
2. 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反思不足之处
成功的英语课通常都是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理念以及学法指导,并且这些闪光点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进行反思的时候,可以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参考。
但是,就算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会有瑕疵,要么是教学语言没有表达清楚,要么就是选择错误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及时地对这些“败笔”进行总结,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找到症结所在,有效地吸取教训,避免这些错误再次出现。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快速地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3. 记录并总结学生独具特色的见解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正如“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所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给予肯定,这样学生的独特见解得到了推广,会极大地鼓舞他们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这些独特的见解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对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拓宽,有利于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注意整理和总结学生独特的思路和见解,并进行记录,这些都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素材。
三、初中英语教学课后反思的形式
进行课后反思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出最佳的反思形式,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反思形式。
1. 记录法反思
所谓的记录法就是教师要随时记下教学中的所感所得,通常记录的内容包括:一是课堂效果,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心态、行为、教学思路、方法、教学语言等进行总结;二是要对课堂的时间分布进行总结,记录每节课每个时间段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效果;三是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学生是否迟到;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反映程度;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等;四是记录教材知识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主要是从板书、贯彻的方式等进行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教师查缺补漏,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快速提高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2. 图表式反思
图表示反思最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它主要是采用图表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效果。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兴趣等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直观的体现,这样就可以积累更多真实可信的数据材料,为以后的教学分析和反思提供最为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发挥教学反思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对策
随着出生人口的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现形势下小班化教育也就成为了很多学生数急剧下降学校的必选之路,而英语课堂就是其中的重点之重。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其背景、能力、兴趣、技能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如何进行好课堂管理将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迫切解决的第一要务。
一、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重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班化教育以分层教学、合作教学、活动教学为主,使得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造,要求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交往的频率加大,师生之间更易加深了解,感情更加融洽。小班化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由于班级人数少,易操作,所以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及其组合,从而实现多样化,多元化评价。
二、课堂管理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堂管理做出了这样的界定:即“课堂管理是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课堂管理需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个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
三、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1.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围绕学生个性发展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教师由过去讲台前的知识传授者转向走到学生中间的合作者;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学习。
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注重过程的评价,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随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鼓励表扬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予以肯定和赞扬。
四、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呈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或形式化
一方面,由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比较繁重,加之升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老师在有些课堂上不能很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是一味地进行自主或合作学习来完成知识性教学目标任务完成,导致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有些老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只是走形式,走过程,并未落到实处,没有得到实际效果。结果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得到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发展。
2.教师没有完全摒弃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
由于每学期末和中考压力,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些“不放心”的老师们把课堂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递上,深怕学生掌握不好,以至于教师“亲自”反复讲给学生听的现象,这使得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受到严重的束缚。教学中,教师又成为了主动者,支配者。
3.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有的学校出台了《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使得每节课堂都能极力去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自身发展,但是由于升学压力,学生与老师甚至家长都在不自觉中重视试卷形式的考试成绩,而忽视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从开学初上课积极参与、受到鼓舞、认真达标,到学期末不闻不问、失去斗志、放弃目标,受到终结性评价的影响很明显。
五、小班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改进的对策
1.树立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管理
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学理念的彻底转变,这种脱胎换骨的转变,首先是自我否定,而这种否定是人们最难以解脱和转换的,需要勇气、需要解剖、需要尝试。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技巧,多去专研教育理论知识并与自身的实践活动相连接在一起,以不变应万变。定期邀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并排忧答疑,以此来不断提高很好地掌控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先是角色的转换。教师们要走下讲台,零距离地走近学生,从师道尊严转变到与学生和谐交流。为此,教师一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二是从教学的监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三是从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的研究者,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根据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具有英语课堂特色的规章制度
教学改革的成败在与先进理论的导向和支撑,需要创造性的探究和实践,更需要以核心制度来激励和规范。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就必须校内或组内制定一个有效可行的《小班化英语课堂管理制度》以此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如: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习得评价都应主要以形成性评价、相对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而非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总结性评价为主。
参考文献:
[1] 埃墨等,译.中学课堂管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
[2] 孟蔚萍. 小班化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烟台: 鲁东大学,2012.
一、“小组式”集体备课
笔者所在的河南省舞阳县共有240多名初中英语教师,其中青年教师约占80%。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提高全县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全县各初中认真制定了“以老带新”策略,在初中一二年级实行“小组式”集体备课模式,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笔人定案――个性显示”。这里的“老”实际上是指学科年级骨干教师,他们的引领在集体备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年级组长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板块指定给骨干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详细的教案,设计课堂练习,以此作为青年教师参照的“样本”,这就有效避免了集体备课窄化为“组长备课”而不利于教师使用的被动局面。考虑到每个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驾驭能力和教学特点都有所不同,备课组长需要灵活分配任务量,使骨干教师轮流备课,即根据骨干教师的特点来确定所备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工协作,做到择其长、避其短,从而使负责撰写教案的教师的“长处”无形中变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优。
二、“专题式”集体备课
“专题式”集体备课是针对初三年级制定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它是高质量完成中考复习工作的前提。这个方案怎么制订呢?它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根据备考时间安排;二是按照学生实际。在这两个前提下,备课组长将中考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专题,由指定教师专门负责,根据备考复习的进度由主题发言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例如,学习初三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话题中“现在完成时”,主题发言人可以把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合并为一个专题来讨论,以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练习,并教给他们做题的方法,使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备课组的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发言,或多或少提出不同意见;主题发言人认真做好记录,最后通过研讨,形成共识,由主题发言人撰写详细教案。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初三年级教师加深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拓宽复习思路。
“专题式”集体备课虽然要求教师备课的参与度更高,但教师参与备课的周期大大延长,有效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减轻了初三年级教师的备课压力,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个性显示式”集体备课
“个性显示式”集体备课由县教研室牵头组织,从各初中挑选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备课小组。每个学科带头人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任务,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组内成员每人负责一个话题的备课任务,按要求研读教材,依据实际确定教法,并写出完整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每组成员在一起,首先由备课人简要阐明自己的备课思路和理念,组内成员对本组负责的单元的教案逐一进行商讨、修正,最后汇集成册,人手一本教案,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再依据实际对教案进行加工和改进。
通过县级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是基础部分,突出了共性,是教师上课的通用性方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媒体准备、教学程序。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
关键词:人文教育;英语阅读;阅读后阶段教学
语言学科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人文教育理应是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功利化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目的”[1]。殊不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确立的时期,能否在初中阶段形成积极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将人文教育融于初中英语教学是相当必要的。在这方面,阅读教学紧密依托教材,能够便于教师把握人文教育的方向,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在阅读后教学阶段,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分享观点和讨论交流,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进一步挖掘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精神。故笔者就如何以人文教育的理念对其优化进行了探究。
一、文献综述
(一)人文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等方式使之内化为人格、修养的教育[2]。初中英语教材阅读文本涉及众多话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蕴含人类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人文教育空间。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在文体分析、语篇分析等较高阅读理解层次上的思维能力。通过加强阅读训练和外语文化的体验过程,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把语言结构、词汇知识和背景材料三者相互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直觉语言符号意义的能力,丰富其文化内涵,提升人文素养以及形成对文化内在价值与意义的自觉认同[3]。
(二)人文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条途径:1.在教学内容上,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3.在教学评价中,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鼓舞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彰显人文关怀[4]。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阅读教学之中。
(三)人文教育理念下的阅读后阶段教学
阅读后阶段教学旨在学生将个人的阅读所获与已知经验或是感受体验建立联系并且能够进行充分表达 [5]。人文教育理念下的阅读后阶段教学不再片面注重语言知识、结构或是过度关注文章的细枝末节,相反,它旨在教会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思考教材文本的主旨,作者观点、态度和意图。为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围绕具体的人文精神设计教学活动或任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了解社会文化,理解人文精神。
二、 阅读后阶段教学设计的优化途径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优化阅读后阶段的教学内容
在理想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和作者建立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但因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无法快速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容易产生阅读之后印象模糊、思想主线难以把握等阅读学习障碍。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唯有在教师研读教材并准确把握文本内涵的前提下,方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引导,为学生的课堂讨论与思考注入新鲜的元素。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文本的深度和广度,精选学科知识和人文知识,由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常规案例】在《牛津英语(上海版)》(下同)7A Unit 6的“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后阶段通常会提问:“你认为本文中蚱蜢先生和蚂蚁先生是怎么样的?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以上提问,学生往往仅会想到勤奋与懒惰的生活态度。如运用以上解读方式挖掘教材内涵,教师难以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空间。
【改进案例】在2014年上海市中学英语优质课展示活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陆t老师在该文阅读后阶段教学中摒弃了常规的问题内容,取而代之的是进行如下提问:“How do you plan to spend the winter in your life?”面对如此新奇的问题,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开展了课堂讨论。之后的观点交流中学生们也各有特色,谈及各自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诸多不顺,譬如学习成绩下降、兴趣爱好与学业之间的矛盾、青春期的困惑等等。大部分教师在教材解读之后都能够意识到该阅读文本旨在传达培养勤奋这一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但陆老师及其教研团队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人文内涵――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与不顺,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冬天”,如何度过自己的“冬天”值得每位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对原本动物过冬的话题进行了适度拓展,而且有效地引导学生就如何面对生活窘境、如何争做生活强者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思考,并鼓励他们做好面对“冬天”的准备。该阅读后阶段的教学设计在人文教育维度上优化了教学内容,给在场的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不过,人文教育并不等同于教师对学生填塞人文知识,抑或在课堂上大谈人文道理,而是需要做到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浑然一体。对此,唯有当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体验和思考后,他们才能真正领悟课堂中所要传递的人文精神。此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身就属于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就阅读教学而言,阅读后阶段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常规案例】在9A Unit 5的“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一课阅读后阶段教学中,常规教学设计思路是抛出“汤姆・索亚欺骗人的行为对吗?为什么?”的问题,供小组讨论。面对以上问题,学生的答案无外乎“对”与“不对”,思维空间相对有限,且学生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大多认为汤姆的做法有失偏颇。
【改进案例】在一次上海市浦东新区英语教师培训基地讨论活动中,有教师对该课的阅读后阶段教学设计提出不同见解,让在场的同行受益匪浅。该教师建议可以进行如下提问:“If you were Tom Sawyer, how would you paint the fence?”如此一来,文中主人公遇到的困惑便切切实实地摆在每个学生面前,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积极讨论。其次,上述提问蕴含的巨大思维空间亦能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寻觅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者,学生在观点碰撞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感悟到对于汤姆欺骗行为的评价并非运用简单的“对”或“错”能够衡量,继而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追问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这一巧妙的教学设计无疑能够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提高其主体参与的能力,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更客观地认识汤姆这位小说人物形象,又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吐温的小说风格。
(三)强调课堂的人文关怀 开发融合活动元素的学生评价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其情感因素是紧密相关的,没有情感的参与,语言学习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7]。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8]。对学生而言,教学评价既是帮助其诊断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导致其情绪变化的触发器。传统单一的测试评价容易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人文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动机。
【常规案例】在8A Unit 2的“The life in a day of whizz-kid Wendy”一课的阅读后阶段教学中,循规蹈矩的设计思路是邀请学生以课文为范例介绍自己的一日生活。该教学活动侧重语言知识和结构的运用,教师的课堂反馈也仅聚焦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学活动和评价相对机械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兴趣。
【改进案例】在2015年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中,笔者与所在区英语教师培训基地的其他成员和导师共同探讨该课的教学设计,尤其对阅读后阶段教学设计做了调整。经过调整之后的教学设计具体分为以下三步。1.小组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Wendy is?Why?教师在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意识到Wendy具备了其他优秀学生所没有的特质――创造性,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解读关键词whizz-kid。2.给出任务:Please introduce a whizz-kid in your class/school, or from a book you’ve read/a film you’ve seen.在该项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他们很乐意寻找身边的神童伙伴,且因为同学之间彼此熟悉,描述同伴的言语也容易表达和理解。3.个人思考:How can you improve yourself after reading about Wendy?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诸如期待自己学业进步,希望自己身体强健或是提升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等等。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希望可以借此让人文关怀走入课堂,而将阅读文本的意义设定在树立成功学生的榜样上,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安排和个人思考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自身需要努力的方向。其次,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杰出同伴,促使其结合生活实例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让课堂充满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再者,如此设计的教学活动隐性地包含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也使其彼此之间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革新教育理念,超越过去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低层次教学,不断关注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中学英语教学不能充当技能培训和应试教学的角色,而是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9]。阅读教材完全可以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最具人文思想的教学内容,而阅读后阶段教学更是人文教育与阅读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如何开展人文教育理念下的阅读后阶段教学,如何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英语学科特性进行适切的人文教育渗透,值得广大教师对此深入探究,积累教学经验和实证资料,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人文教育理念优化初中英语阅读后阶段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一项调查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4.
[2]刘劲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的探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徐天梅.初中英语教学渗入人文教育的方法探究 [J].校园英语,2012(6):76.
[4]马迅红.人文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J].当代教育论坛,2009(1):59-60.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7]吴长宏.情感策略与课堂教学――把人文主义情怀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