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剖析
(1)开课背景。《Office高级应用》作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高级操作技能,同时为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特别是二级考试通过率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由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综合构成。能力目标包括:掌握Office各组件的运行环境和视窗元素和高级应用技术;知识目标包括:了解Word主控文档与子文档的关系,掌握模板与文档的知识等;了解Excel的高级编辑功能,理解数组公式的使用和Excel高级筛选的知识等;掌握Powerpoint的模板、配色方案和母板的知识等;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的Office高级办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计算机职业道德。
(3)核心内容。通过课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word文档(页面、样式、域)的设置和长文档编制与修订(目录、索引、题注等);熟练掌握excel工作表、函数和公式,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外部数据的导入导出;熟练掌握Powerpoint模版、配色方案、幻灯片放映、多媒体效果和演示文稿的输出。
2、学情分析
以2013-2014学年选课学生为分析对象,选课总人数为218人,涉及专业数25个,专业覆盖率达92.6%。按照选课专业来看,建筑类专业学生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分别占总人数比重的前两位,分别是40%和16%,其中以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占比最多(分别是17.4%、12.4%和6.7%)。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已基本覆盖我院各专业,并且以建筑类专业学生为主。这一方面与我院建筑类的学院的特点相符,同时也说明建筑类学生对Office软件应用技能的教学诉求较旺盛。通过访谈、提问、简单实操等手段深入了解和分析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得出:一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整体薄弱,学生对office软件的了解程度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二是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提出明确要求,并对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证书提出明确要求。
3、在线考试平台现状。自2013年起,我院自行研发在线考试平台并经多次测试后投入使用。具体功能有:单独网络站点建立;实现在线组卷、在线阅卷、学生在线练习、成绩管理等考试基本功能;能够进行注册、自动身份识别、职责分配、题库和组卷方式审核管理、学院领导和部门领导查询和监督管理等。此平台已投入使用的服务器由2013年的1台增加到2014年的2台,计划2015年再增设1台。截止2015年6月,全院共建设题库238个,题库总量235044道,平均每门课程的题库量达988题,数据总量达3.43G。
二、设计思路和重点
1、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目标,以计算机二级考试为重要参照,以改革《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考核方案为切入点,将模块化教学为重要手段,利用在线的考试平台,以建立并扩充试题库、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开展电子教材建设、探索考纲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为具体落脚点,着力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具体内容。围绕“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锻炼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在线考试平台为基础从课程评价方案重设计作为切入点,主要调整如下:一是调整教学评价目标(考核目标),由原方案中的“通过二级考试”这样单一且偏向考试培训的目标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特别是二级)为辅”;二是调整考核方式,由原方案的“纯技能”考试调整为“理论+技能”,这个调整主要是基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整体较低以及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变化;三是建立本课程的试题库;四是细化考核内容,强化过程性考核、淡化终结性测试,由原方案的“平时无考核,期末完成一个综合项目,所有学生均操作此项目”调整为“阶段性考核,按照三大教学模块分阶段开展。考核项目从题库中选取,学生不一定做同一个项目,教考分离”。
三、具体措施
1、组建改革实施团队。为了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改革思路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一只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且熟悉本门课程的教师队伍。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队伍共有3位教师构成,职称结构合理(均为讲师及以上)、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具有优势(均为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均承担过或正在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可满足本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
2、建立试题库。题库(problem bank)是以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为依据,按照一定测试目标编制、收集的有相当数量和较高质量、附有试题性能参数(属性)、并经过分类编码的考题的有序集合。试题要标准、科学、准确,不可相互牵连、相互矛盾;试题库要适时更新,不能一劳永逸,要不断充实、更新,以适应学科发展和考生水平变化。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即是建立试题库,包括理论题与操作题。理论试题以等级考试的要求为原则,以够用为度;操作试题基于实际应用,保证足够数量,从而改变以往考题单一、与等级考试相脱节、与真实工作任务联系也不紧密的问题。
3、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试题库的建设后任课教师可不再负责试卷的命题和阅卷工作 ,形成了教学和考核之间的制约,这势必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本门课程的教学基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office软件的高级应用)设计了三大模块7个任务,每个模块突出一项技能,每个任务解决典型案例。三大模块是:word高级应用模块、excel高级应用模块、PPT高级应用模块;7个任务是:红头文件制作、组织结构图制作、长文档制作、成绩表、销售表、信息表、演示文稿制作。三大教学模块的设计融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三大考核模块,任务设计引入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典型案例,既增强学生应对实际办公任务的能力,也使学生提前了解与适应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特别是二级考试)。
4、自编教材。我国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教材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推行自编教材是该改革中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编排知识点,完全按项目运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体系设置结构。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要符合本层次学生的整体水平,如果项目设计的太难,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自信心也会下降;如果项目设计的太简单,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我们选择典型的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按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将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WORD的高级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EXCEL的高级应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PPT的高级应用。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贯穿到整个课程中;课程最后结合计算机二级考试内容,进行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实际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否能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和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教和学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过程。
一、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1.在形式上,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方案,呈现单向、线性状态。而教学设计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
2.在内容上,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则是注重学生“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对“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我学习效果。
3.在教学主体上,教师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注重的教师的教,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只考虑知识技能,是单方面的,而教学设计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和咨询者。以教材教法为中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活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素材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素材处理上的最优化。
2.教师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教师使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思想。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表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节奏感和完整性上,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师生互动的设计、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评价的处理以及课后作业的安排等,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3.确保课堂教学更高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是围绕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利于当前对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先导性
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善于创设会计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2.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适时变更教学设计,努力使特定情况下的教学各因素各环节达到最优化。
3.实效性
追求高新优质的教学境界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应避免日常教学中确实存在的两种不同现象:一是教师平时授课的教学设计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而导致整体教学效益低下。二是在讲授公开课时就对教学某提精雕细磨,力求静心的教学设计展示教者的风范。种种做法违背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实效性。
4.实践性
会计教学的设计上,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会计课教学中还应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在《会计基础》课堂中可插入模拟实训项目,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学习会计课程的难度,使学习自信心加强。
5.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
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互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细致考虑到学生的活动结构,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不是完全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智力发展不够成熟,兴趣多变等因素,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强调学生主体活动与教师主导活动的统一,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6.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在模拟实习时,首先将教学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发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其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实际操作,从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取得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表象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使各要素之间联接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同时又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常清.教育应用写作.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2005,10.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21-01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是实现新课标任务的关键。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既然刚才我们谈到了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时,为确保其有效性,要遵守下面的原则:
(1)教师能熟练驾驭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英语课堂设计中应总览全局,组织好教材,孝虑好整体教学,安排好课时,分配好各个课时内容,设置好每节课的课后作业和练习,把握各课时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激活,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轻松领会,掌握教材内容。
(2)在教学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
(3)在教学设计时,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家们一直倡导的教育理念。英语课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尽量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努力激发自己的思维,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
(4)在教学设计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教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上的区别。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只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学设计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教学过程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形态。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行进的。
(2)内容上的区别。教案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有时还列有教学媒体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对“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我学习效果。
(3)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有区别。两者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目标陈述的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教案中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以教材教法为中心,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只考虑知识技能。教学设计则有较大的变化,教学设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阐述主体,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4)在出发点上有区别。教案往往只从教材或教师设想的问题出发,较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设计语言运用形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
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需考查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一、以原有认知为基点,找准教学切入口
备课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在以往的设计中,教师把教材、教参、教案等当成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限于这些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演变为有效的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零起点,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二、以不确定性为出发点,设计弹性方案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过程过于程式化。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尽的,特别是细节化的准备。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弹性方案,考虑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即教师在备课时应预想教学中的许多不确定性,设计多个预想方案。当教师不能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某个环节进行教学时,要立即运用预备方案,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三、以学习过程为突破口,撰写教案
在撰写教案时,我们一般都按照这样的内容进行撰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部分组成,用大量的篇幅详尽地描述教学过程,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约了“师问生答式”的“教案剧”,这样的教案不能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因此,在撰写教案时必须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并重,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再不断的实践,在反复中积累经验、提升经验,从而促使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条件,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预先策划,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走向“多方互动、动态生成”。
四、善于激励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14-01
教学设计对于所有科目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其设计方案能够引导教师规划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内容,从而创建出更多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意义重大。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出现的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指导,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计划。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信息收集。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没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导致备课效率低下。由于小学数学题材内容简单,但教师往往忽略课前准备工作,这使得课堂教学没有了“引导”,课堂上只是想到哪里就讲哪里,课堂缺乏连贯性,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难以被带动,这对于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知识连接。教师课堂缺少连贯性,多数内容都局限于教材的信息上。大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没有对学生掌握数学的能力给予重视,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阻碍。教师在课堂上断断续续地讲课过程,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致被减弱。尤其特别是数学思维的养成方面.这必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三)学生主体。课程设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学生本应是活泼好动的,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显现出活跃的一面。而现实课堂情况确实,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主导”,这与新课标教学内容明显不符。
二、提高课堂设计效率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教、学双方面协调的工作,教师不得仅仅重视于“教”或者“学”,而是要争取控制好两个过程。这些都是课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改善的基础。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需从以下几点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一)重视教材的创造性。教材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参考资料,教材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则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创造性的教材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性。这就需要教师们根据原有的书本教材进行创新调整,对数学教学内容含义深入分析,把握好重点后进行教材创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必须压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好教学秩序的安排,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知识内涵。课堂教学设计还要处理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不断增强练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对于一些旧的教材,教师要敢于弃用,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如:上到“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当学生掌握“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规律后,其能够知道相同平面图形里存在等长线段的还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而且等长的线段分别有3条、4条、5条……接着指引学生将不同的正多边形排成一排,正三角形站第1个,正方形站第2个,正五边形站第3个,最终则会出现“圆”。利用这样的操作环节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改善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永远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没有学生参与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安排时必须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则能够正确看待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审视到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些对于教师的工作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时我们必须要注重各项实践活动安排,适当的数学实践是学生知识表达能力提高的条件。教学设计中对“体验式”课程安排也要适当增加,在体体验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感触到数学知识之后,其能够产生大部分的认识效应,对于知识产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让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实施。
(三)重视思维的发展性。活跃的思维能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尽快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可在大脑思维里形成良好的意识,促进学生矛盾的缓解。这提醒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对知识实施静态梳理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全面活跃发展。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需要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如:“底面积乘高是否等于长方体体积”、“底面积是否等于长乘宽”等,让学生思考后得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这一理论定理。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流程,其学习活动过程本质上属于一个思维聚合和发散交错的环节。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其能够保证小学数学教师原设计的学习活动过程给学生思维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学习探索。
三、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从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7,11.